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

2023-09-23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添加有关国俗语义学的教材内容及采用跨文化交际学的方式,对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国俗语义学及跨文化交际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究竟该怎样运用,以及运用的合理程度,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处于何种位置和占据多少英语教学内容的比例,一直是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国俗语义学及跨文交际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国俗语义学 跨文化交际学 英语教学 作用分析

英语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将英语发音与使用方法灌输到学生脑袋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关国外特有文化及外国文化与我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带给学生的震撼,甚至当学生真正运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时两人语言运用的不同,都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重点内容。我国语言学家早就将语言国情学发展延伸而提出国俗语义学,提出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相关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有关其语言自身文化色彩的词汇以体现其语言的独特性质和国家的文化潮流。而跨文化交际学则指在相关交际场合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彼此的思想、感情及相关潮流信息等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跨文化交际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和掌握能力,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国俗语义学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

要分析国俗语义学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对英语词汇中的国俗语义学进行清晰定义。通常来讲,英语词汇中的国俗语义学词汇是将英语词汇反复运用并且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上相关词汇,是对外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沉淀,因此英语词汇中的国俗语义词汇通常具有强烈的潮流性、民族性及文化性,具有其国外独特的性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国俗语义学词汇的教学,能够通过国俗语义学词汇特有的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及情感意义加强学生对英语教材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跨越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与反馈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障碍,避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国俗语义词汇的不理解或者不符合国内情况而出现的理解失误或者运用失误,有效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国俗语义学词汇的加强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的差距和历史背景的差异性,达到学习理解之间的有效反馈的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国外文化的加深了解,对国俗语义学词汇的掌握更顺利,从而更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最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国俗语义学词汇的加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全面素质。学生能够通过国俗语义学词汇自身特有的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和潮流性了解当前国外综合情况,再与当前我国文化背景进行合理对比和引导,增强学生对国外民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跨文化交际学对英语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上文对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有明确定义,而在实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将正常的汉语习惯带入英语交际过程中,必然造成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出现诸多失误或者产生相应误解,给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给学生实际英语交际过程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应用心理,使学生产生害怕英语交际的现象。因此,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学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在学生跨文交际过程中发现英语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正和优化措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跨文化交际学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国俗语义学词汇的阅读量和内容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透过国俗语义学词汇发现英语文化背景中深层次的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背景中诸多交际性词语及礼仪的用法,帮助学生习惯及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物背后特定词汇及特定动作的内涵意义;最后,教师应适当帮助学生了解关于国外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语言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

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在加强跨文化交际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多阅读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国外实时信息报纸及著名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增加对国外民族、文化、背景、潮流、习惯等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播放英语原声录像或者英语电影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英语交际过程中国俗语义词汇的理解。

3.结语

运用国俗语义学及跨文化交际学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非常有利的帮助,但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及实施流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商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自己的国俗语义学词汇掌握,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国俗语义学及跨文化交际学对英语教学的推进[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102-103.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实际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有鉴于此,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要性为着手点,归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英语特点分析如何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与实际教学需求。英语教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大幅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师主动研究分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要性分析

(一)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改善这一情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需要教师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英语课堂的新鲜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重温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交流,满足大学生好交友的特点,使得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文化。

(二)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语言本身就是交流工具,也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英语学习时满足这一特点。通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語言交流能力。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案例素材,利用不同语言描述同一事物体现出风俗习惯与文化的不同,让学生可以直观面对中西文化差异,逐步形成英语思维。

(三)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已经有数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最常见的就是师生习惯通过卷面成绩衡量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情况,不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限制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质量,转变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夯实学生英语基础。

二、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把握教材整体性,提高教师教学全局观

专业课本身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内容优化、串联英语教材知识点,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对教学环节合理设计,充分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各知识的联系,又能加深学生对专业课指示点的理解。教学的关键在于整体呈现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在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学生作为学习教学内容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教学内容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并成为自己的经验,这和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关联。

教师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需要将其与学生现有经验、知识等联系起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转为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准确掌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整合、增加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课知识。整个过程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课标解读能力、知识综合掌握能力等,通过自主整合、删减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全局观。

(二)善提思辨性问题,培养学生英语思英

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思英得以启发,从而引导其在思考的过程中萌发提问意识,通过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思辨能力。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切问题提出和研究的起源,它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英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递问题意识,同时指导学生针对自身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和监督,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训练,提升自身主体意识。

比如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问,学生因为各自经历、理解不同,给出的答案不同,教师以此为基础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文化。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和讨论,针对自身思辨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同时,通过和同学间的相互点评、教师的适当指点等,都有助于其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了解英语文化,提高审辩式思英

近来,很多英语电影、电视剧深受学生喜爱,而这些影视内容中的素材刚好可以供学生日常生活口语表达所用,同时体现出日语言文学的高级用法和含义。而且这些影视语言都来自日常生活,相比教材,能更好地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掌握标准发音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英语的文化、民俗、地理和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相比教材中那些枯燥、空泛的文字,这样的课堂更加真实、丰富,引人入胜。

比如,在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教学实践中,教师谈话导入Welcome back to school,boys and girls.Did you enjoy yourselvesduring your summer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during your vacation?Did you do sports?学生依据个人亲身经历,讨论分享假期生活,说出自己参加的体育运动,提问Which sport do youlike better ?使其用“I like... better. ”的句型回答,解释“like... better ”的意思是“ prefer ”,然后换一种问法: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basketball or soccer ?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说出答案。

结语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大学生英语素养的主要指标,需要英语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要求,挖掘学生学习需求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时主动融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既可以丰富英语课堂内容,又能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顺利实现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慧兰.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探索[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36(05):79-82.

[2]李聪.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校园英语,2021(35):71-72.

[3]刘义珍.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5):185-186+191.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2、浅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3、以英语思维提升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4、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5、例谈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6、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7、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下“跨文化交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

8、高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9、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0、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11、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12、浅谈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13、论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提升

14、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

15、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及其应用

1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大学英语教学

17、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18、关于大学英语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

19、跨文化意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0、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对策

2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教学

22、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24、论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5、跨文化交际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

26、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7、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28、论培养中专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29、跨文化交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30、高中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31、谈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途径

3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33、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34、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5、跨文化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36、跨文化交际与职校英语教学

37、高职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38、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39、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浅析

40、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41、小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42、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4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4、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5、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46、初探跨文化语言交际与英语教学

47、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48、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融合

49、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 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 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 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 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 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第二, 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 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 (Cultule shock) , 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 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 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 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有三项。第一, 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第二, 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第三, 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所谓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 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的概念。所谓价值观, 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 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 价值观就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例如, 同样是接待顾客, 不同国家的商店, 营业员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中国:你买什么? (或“您要点什么?”) 日本:いらっしべいませ。/欢迎光临。美国: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中国的营业员接待顾客纯粹从买卖的关系出发, 日本的营业员把顾客当客人, 美国的营业员把顾客当作要帮助的对象。

2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 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 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2.1 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 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 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 互相关心, 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 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 讲究个人空间, 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 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 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2.2 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 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 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 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2.3 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 在与人交际时, 讲求“卑己尊人”, 把这看作一种美德, 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 当他们受到赞扬时, 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 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 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 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 会感到非常惊讶, 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2.4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 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而在西方国家, 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 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 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 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3 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究其根本, 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 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 甚至是冲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3.1 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 因此, 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 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 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 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

3.2 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 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 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 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 而在西方国家, 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 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3.3 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 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 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 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 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 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 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推崇谦虚知礼, 追求随遇而安, 不喜欢争强好胜。在中国文化中, 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 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 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 “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 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 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

4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息息相关

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 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在我国, 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 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 就可以应付考试, 但是, 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这些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我们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3:综合语言能力较强, 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 缺乏社会技能。所以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 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外语的第二课堂里全面反映出来。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 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摘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 因此外语教学就除了满足于对语法、语音和词汇的教学外, 而要重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文中谈到的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当前,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既需要努力提高广大外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质, 也需要遵循外语教学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教学原则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岑建军.难在今日功在千秋[J].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7, 2.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向学生介绍他国的文化, 让学生意识到本国与他国文化的异同, 增加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最终能够无障碍无偏见和所学语种国家的人沟通。跨文化交际, 顾名思义, 意味着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指的是艺术、文学等高雅文化, 还包括了饮食、着装、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同属一个文化背景的人都会讲该民族的语言, 有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Broszinsky-Schwabe 2011:75-76) 。

二、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胡文仲 (2013:5) 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归纳为认知、感情 (态度) 和行为三个层面的能力。笔者认为, 外语课堂对提高学生认知层面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效果比较明显, 感情和行为这两个层面更多地还得在实践中培养。认知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对本国和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历史宗教等各方面有所了解。所以,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求老师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之上, 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德国国情, 用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化差异。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一) 强化跨文化教学法

由于大多数德语学习者还没有去过德国, 所以教师要结合语言教学适时点出中德文化的异同, 激发学生兴趣。以笔者使用的《新编大学德语》①来说, 第一册第四单元阅读理解讲德国家庭形式的时候, 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婚姻状况有哪些, 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讲当下德国人的生活形式, 甚至提及2017年德国通过的同性婚姻法案 (“Lebenspartnerschaftsgesetz”) 以及德国父母的“育儿假” (Elternzeit) 。而这些内容正属于德国中学伦理课 (Ethik) 上学的内容。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把相关的德语关键词教授给学生, 这样学生沉浸在德国国情中就可以直接学德语表述, 避免了“翻译教学法”中学生尽管知道德语单词对应的中文解释, 却不明白单词的所指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尴尬局面, 达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有意识强化跨文化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对德国文化要非常了解, 而国内不少教师由于在受教育期间, 外语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黄扬2015) , 所以教师自己要认识到自身不足, 多参加国内和德国提供的教师进修, 了解德国最新国情, 这样才有可能给学生传授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 多媒体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引入视频、图片等视觉文化手段,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识别、描述、判断和评判能力 (任杨、杨丹2014) 。笔者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五单元德国食物的时候, 把德国特有的食物都配有图片, 这样学生一见到Brötchen, Currywurst, Weißwurst (小面包、咖喱香肠、白香肠) 等这些单词就立马能想象到实物。在讲第二册第九单元德国节假日的时候, 给学生播放德国之声网站上德语学习材料“Bandtagebuch”关于圣诞节、狂欢节、啤酒节等视频, 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德国节庆氛围, 了解德国的风俗习惯。互联网实现了全球资料信息的有效整合, 能对德语学习进行全感官的刺激, 使学习的趣味性增加 (王敏2015) 。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显著, 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要求:教师平时就得有跨文化的敏感性, 遇到对教学有益的真实场景、图片、视频就要及时保存下来并归类, 这样做到备课在平时, 课前备课就可以少些临时抱佛脚。

(三) 体验法

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干。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三单元德语中时间表述的时候, 笔者让学生都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DB Navigator”App, 这是德国铁路的官方App, 类似于国内的“12306”APP。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 要求学生们订两天之后以及两个礼拜之后柏林到慕尼黑的火车, 看谁订的票又便宜时间和换乘又合适。通过这个任务导向型的体验之后, 才学了三个单元德语的学生不仅认识了Abfahrt, Ankunft, Umstieg, Erwachsener, Ermäßigung (出发、到达、换乘、成人、折扣) 等所谓超纲但很实用的词汇, 还了解到ICE, IC, RE, RB等火车种类, 切身体会到在德国订火车票要像国内订机票那样提前订, 才有可能拿到便宜的车票, 也领悟到德国人善于计划的习惯其实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十单元描述路的时候, 笔者还让借助真实的柏林城市地图去描述道路。通过这样的体验, 学生对中德文化的差异体会很深刻, 以后去德国留学或者旅游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

(四) 中德文化比较法

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邵薇薇2011) 。例如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八单元语法“现在完成时”的时候, 笔者让学生造句:“您吃了吗?” (Haben Sie gegessen?) , “您睡好了吗?” (Haben Sie gut geschlafen?) 。结合语法教学, 笔者向学生解释道, 中国熟人之间在饭点儿见面的时候会问“吃饭了没?”, 德国人中午见面却喜欢用“Mahlzeit!”问候同事, 吃饭前喜欢说“Guten Appetit!”来祝对方胃口好。在酒店早上见了面, 德国人喜欢问对方“昨晚睡好了没?”通过这样语言教学中渗透的文化教学, 学生会意识到, 中国人很看中吃, 所谓民以食为天, 在表达祝福的时候比较笼统;而德国人则喜欢表达具体的祝福:祝周末愉快 (Schönes Wochenende!) 、祝有一个美好的一天 (Schönen Tag noch!) 、祝下班愉快 (Schönen Feierabend!) 等等。在《新编大学德语》第二册第六单元讲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以及第三册第五单元德国教育体系的时候, 笔者先让学生讲中国这方面的情况, 然后再对比介绍德国的情况, 这样学生就感觉此话题有他自己相关, 课堂参与度也高。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以上四种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十分赞同王贇 (2019) 的观点: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衣食住行、接人待物的方方面面, 而这些差异都能从教材文字中找到论证。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尝试, 跨文化教学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水平的学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不应割裂开来, 在德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跨文化视角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还让学生在了解德国文化的同时重新回头关注 (reflektieren) 本族语言与文化, 这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另一积极效果。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 还要从一开始就要引入文化教学, 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大学德语教材《新编大学德语》 (第二版) 为例,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详细介绍了德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四种方法, 最后分析了德语语言课堂引入跨文化视角的优势。

关键词:德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 2013 (6) :4-5.

[2] 黄扬.中德联合培养项目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5 (第27卷第5期) :406.

[3] 任杨, 杨丹.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与方法[J].教育探索, 2014, (5) :76-80.

[4] 邵薇薇.关于德语教学中的中德花文化交际的探讨[J].知识经济, 2011, (5) :160

[5] 王敏.互联网环境下德语教学探析[J].高等教育, 2015, (8) :81.

[6] 王贇.德语教学中的中德跨文化交际[J].科技信息, 2009, (35) :165.

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问题, 已经成为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然而, 传统的外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为主, 脱离了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 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人们经常会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导致表达不妥当或不合适宜, 从而使交际这不到预期效果或彻底失败。因此, 本文作者运用语用学的有关理论, 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语用失误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定义和分类

2.1 语用失误的定义

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源于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她在1983年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 为分析语用失误和文化迁移建立了理论框架。她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 “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是指文化不同的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因未能准确及时地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而导致的误解、不和乃至冲突等现象。

2.2 语用失误的分类

根据Thomas的观点, 语用失误分为两类, 即语言语用失误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 和社会语用失误 (Social 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非本族语者赋予某个话语的语用意义不同于本族语者通常赋予该话语的语用意义, 或者是非本族语者把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不适当的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来。

社会语用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这种失误往往是因为交际的任何一方不能根据对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特点, 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使用语言引起的。例如, 忌讳语在有的文化中不受限制, 但在有的文化中却十分敏感, 或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公共场合, 诸如sex, defecation, cancer和AIDS在中西文化中都属于禁忌语, 不便直接谈论。

3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语用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跨文化交际背景不同, 误将本方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说话方式带入双方对话中, 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3.2 母语“负迁移”的干扰

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被称为“文化负迁移”, 是指本民族文化中的语言知识与外来民族文化中某些语言现象相矛盾时, 人们往往倾向于母语的语言规则造成语用失误。例如:“Warmly welcome new students!” (热烈欢迎新同学!) “P 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danger!” (注意危险!) 就是常见的典型错误句型。

3.3 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

思维不仅具有共性, 也具有个性, 即民族性。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在处理同一问题时可能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而构成了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障碍。如表示“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在汉语中可说“一举两得”或“一箭双雕”, 在英语中则用成语“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两鸟) 。

综上所述, 由于文化差异、母语策略迁移的影响、思维模式的差异, 大量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是对于语言文化层面知识的缺乏造成的。为了克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4 语用失误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 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掌握, 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 外语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加强自身对文化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语用失误的正确理解外, 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交际能力, 加大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 将文化教学融入到外语教学中。

4.1 灌输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中西文化差异是造成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 培养学生重视文化差异, 尊重西方礼仪的意识, 把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语用能力, 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4.2 选用真实语料

真实语料包括文本语料和音像资料。真实语料具备了真实语境的某些特点, 可以适当的弥补外语学习者学习语境之不足。所以,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英语国家原版的英语教材, 利用英语录相, 电影, 英语歌曲等真实语料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能接触到纯正地道的英美口语, 加深对目的语的敏感性和领悟力, 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4.3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并加强语言实践, 提高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如在课堂内采用pair work, ro le pl ay, g rou p dis cu ssi on, pr es en tat io n, in te rv ie w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并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的机会。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 外国文化不可能自然习得, 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因此, 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进行外国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就十分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待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我们应用动态的、包容的眼光, 审视并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 从而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标。

摘要: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根源,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 通过语用失误的定义、分类和语用失误的例子, 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种种原因。要从根本上避免失误现象, 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 还要注重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误和交际误解, 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用失误,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中职德育研究范文下一篇:叙事性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