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

2023-09-21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第1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长沙市雨花区十分重视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组建人才高地、形成组织优势、发挥带动效应、激发基层活力”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助推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一、长沙市雨花区基本情况

雨花区是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成立的新区,地处长沙市东南部,全区面积114.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辖7个街道、1个乡、1个镇、1个工业园。现有基层党(工)委38个,基层党总支(支部)457个,党员14806人。2009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双双突破2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20.35亿元、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5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5亿元,同比增长2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59元,同比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中部省会城区前列。在致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雨花区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保障,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综合水平高、作风纪律严、服务意识优、‘双带’能力强、协调能力佳”的带头人队伍,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做法与成效

1、坚持德才兼备,确保“选得准”。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为党组织建设发展遴选优秀干部,甄别高素质人才。一是精心指导基层班子换届选举。在村(社区)换届选举中,探索和规范了“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办法,2009年,全区78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采取“公推直选”方式换届的党组织34个,占44%,采取“两推一选”的44个,占56%。推行“两委”班子一把手“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将具有“双带”能力、综合素质和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党员选举为党组织书记,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二是大力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民主推荐、统一考试、公开选拔,建立了一支6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每村储备了1-3名年轻的高素质人才。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跟班实习、外出考察等方式历练后备干部本领,提升能力素质。三是严格把握党员发展入口关。稳步推行党员发展“双票制”,根据党外票推和党内票决的情况,确定发展对象。通过将竞争机制引入党员发展工作中,使党内监督“关口前移”,有力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注重内引外联,确保“引得进”。拓宽基层党员干部来源渠道,建立动态的人才引进储备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实施“35251人才计划”。从2009年开始,全区计划用三年时间,重点在商贸物流类、环保科技类、金融证券类、城建城管类、公共管理类等五个方面引进高端人才2000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500名,培养30岁以下的科级后备干部100名,致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眼界开阔的战略人才队伍。二是加大人才交流力度。近年来,全区面向社会组织了8次科级干部公开选拔考试,选拔了52名优秀青年干部。从机关选派了四批干部共60多人到村(社区)挂职锻炼,同时,抽调2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到机关、社区、企业跟班学习,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三是引进专职党建人才。面向社会先后考录了41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向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社区)派驻了8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2009年,,我区选派了14名综合素质高的退二线党员干部担任基层单位科学发展观指导员,有效防止了学习实践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

3、解决后顾之忧,确保“沉得下”。为使党组织带头人沉在基层干事业,区委建立健全系列体制机制,确保他们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困难有所帮。一是落实经费运转机制。区财政每年核拨82万元用于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维护,及时配套农村远教站(点)的运行维护经费,并按100元/年/人的标准落实了农村党员活动经费。二是制定奖励补助机制。从去年开始,区委每年对基层兼职以及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成员,统一发放奖励补助。制定出台了《离任村干部养老生活补助暂行办法》,以村干部累计任职9年为限划分补助标准,区、街道(乡镇)每年安排140万元用于全区375名离任村干部养老生活补助。三是建立关怀帮扶机制。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社会各界支持、惠及各类困难党员群体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全区3201名改制企业党员,4174名老党员,320名困难党员实施常态化的关怀帮扶。如洞井镇的“老党员亲情基地”、圭塘街道的党员关爱基金、左家塘街道的“雷锋超市”、区机关与联系村(社区)党员结成帮扶“对子”等。

4、加强教育管理,确保“用得好”。用日臻完善的体制机制调动党组织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党员干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区委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基层干部半脱产本科班,全区村(社区)书记、主任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42%。每年举办一次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两委”成员培训班,聘请专家领导授课,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夯实制度基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区委常委会、全委会定期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健全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干部联点联村等制度。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推广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代表常任制,开展“四好”领导班子、“五星级”党支部、“共产党员示范岗”、“十佳”党支部书记、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区委统揽、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党支部书记述职制度和群众代表评价机制,把测评结果与党支部书记的使用调整直接挂钩,让基层干部有岗有责、有位有为。

5、统筹各方资源,确保“流得动”。打破城乡、区域和行业界限,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在城乡及社会各行各业之间合理流动整合,为党组织及党组织带头人服务群众搭建开放性的平台。一是组建“城乡共建对子”。全区5个街道、3个社区、4个辖区单位党组织与兄弟单位的6个乡镇、9个村结成了共建对子,在党员劳务输出、医疗救助、教育扶贫、搭建农产品直销渠道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二是成立“红色服务联盟”。发动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加入联盟,由社区党组织与联盟单位签订服务承诺,成立红色“援助基金会”,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介绍服务,为困难党员发放可享受联盟单位提供的购物折扣服务卡等。三是建立“农民工党员服务站”。以辖区内的项目建设基地、重要商贸企业为重点,对近郊农村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建档,为其交流、学习、活动提供场地和条件,提供实用技能、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培训及法律维权服务,满足农民工党员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目前,全区建有农民工党员服务站12个。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第2篇

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28个行政村,面积4.95万亩,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40个村党(总)支部中,25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党员886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

7、33。35岁以下19人,占80;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886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阜康城关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根本,突出三个关键,达到四个要求。即:围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目标。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班子建设,突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注重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实现机制不断健全、问题逐步解决、经验系统总结、工作均衡发展,多干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城关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我镇于2009年9月开始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营造科学实践的氛围,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习活动于2010年2月基本完成。

2、抓好党员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结合建国60周年活动,总结宣传建国以来阜康市党的建设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3、深入开展“天山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典型。健全完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针对农村、机关、学校等层面的不同特点,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争当新农村建设先锋、机关效能建设先锋和育人兴校先锋。结合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提高执政能力,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加强村班子建设为关键,以争创基层建设示范乡镇、村活动为载体,抓好支部先锋工程、党员干部素质工程、科技富民工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2、加强基层党委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党(工)委自身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断强化基层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落实好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增进团结,凝聚合力。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

3、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抓好“四个延伸”,即党组织向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延伸、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延伸、向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向农民工队伍延伸。系统总结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抓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稳步加大在优秀村派生中选拔乡村干部的力度。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坚持标准,重视加强对非党村委会成员的组织培养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不断提升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水平。镇党委要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2次。

4、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保证基层党组织书记不能有空缺,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不能少于7天,积极推广村党支部书记定职定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做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突出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在维护稳定,特别是在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中“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问题。在农村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保证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入户工作时间。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健全完善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5、切实抓好后进组织整顿。把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能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线索、主动化解矛盾排除隐患,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准。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要制定整顿方案,明确整顿目标、措施、期限和责任人。

6、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中共阜康市委员会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深入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尤其对年经营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要按照“一村多策”的办法,逐个进行论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选好发展项目、明确发展目标。要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方式,3年内彻底解决村集体无收入和经济薄弱的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要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市监督”机制,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坚决杜绝产生新的债务。

7、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认真落实好《阜康市村级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进一步抓好危旧狭小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工作。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用品及取暖等设备、设施的配置工作,确保党群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综合作用。

三、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1、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抓好中央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规范和完善党委(党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指导力度。

2、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探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党务公开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党务信息,整合公开栏、党建网站等平台,推进党务工作深入开展。

3、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区州市党委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党代会年会、党代表视察调研、党代表议案、党代表联系群众、党代表学习培训和考核、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等一系列工作和管理制度,实现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市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及下级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等制度。落实好《阜康市2008年—2010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抓基层党建报告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2、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活动,组织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学习。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工程”,落实分层培训、分级负责责任制,对农村党员开展分层教育,对机关党员开展集中教育,对流动党员开展属地教育。扎实做好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工作。继续开展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等活动,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使广大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

3、建立健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按照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找准城乡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全面推广村警联建、村企联建、村信联建等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有效途径,推动全镇党建工作均衡发展。健全完善领导联系乡村、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职锻炼、镇农牧业技术骨干结对帮带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制度,坚持搞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月,切实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帮扶力度。

4、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办法,加大对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总结推广党员扶贫基金、爱心超市、特困党员救助中心、党员政治生日等成功做法,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健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制度,筹集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活动。严格审核把关并落实好 “三老”人员待遇,扩大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

5、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通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推行流动党员联络员制度,推广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做法,探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党组织与党员、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跟踪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奖励优秀流动党员。

6、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日常管理机制。坚持发展党员计划、总结、通报工作制度,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党性分析,扎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双线”管理,即上线争优,底线跟踪。科学设置“上线争优”与“底线跟踪”的内容,并将“党员承诺制”与“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与“双线”管理相挂钩,切实抓好考核管理,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7、建立健全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机制。认真做好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中组发〔2008〕3号)的传达、学习、宣传工作,按照新的收缴标准做好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出现党费流失现象。

8、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完善联动机制,增强创建动力,切实抓好基层组织示范乡镇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工程”,总结挖掘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1、开展“三级联创”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为重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以构建“五型”班子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2、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3.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工作重心前移,在全区着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强化统筹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好每个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和“规划”,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并且,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失察失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发展党员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基层单位每年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人员比例一般要达到5:1,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党组织负责人实行专项督查限期整改。

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员建设,要求每位党员每年都要重点阅读1—2本理论著作,同时,完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区委、各部门、各乡、办事处均成立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并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员经常性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测试机制,进行学习考核,规定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测试。

以增强理想信念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党领导下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新业绩教育党员。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优秀党员典型。区委坚持每两年从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等不同领域评选出并表彰100名左右的优秀共产党员,并要求各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实施党员帮扶工作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实行党员帮扶制度,要求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或一名以上的后进党员,使党员在帮扶、带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和素质。建立了党建扶贫制度,要求扶贫单位与帮扶点签订《党建扶贫目标协议书》,建立党建扶贫目标责任制。还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每位区处级领导各联系一个乡、一个规模企业、一个困难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党建联系点和一个扶贫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两次,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户以上困难企业职工或农村贫困户;要求乡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一户困难户,基层站所包村;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城关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组织成员思想解放不够,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不适应。从调查的情况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占90以上,他们自身虽具有很多优势,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敢闯敢试意识,“老守田园、求稳怕乱”思想严重,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一免两补”后,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较慢,显得力不从心或明显的不适应。

2、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动能力不强,致富本领差。统计表明,在全区20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中,按照市场规律手段,带头致富的不足62,带领农民致富的不足10,其余的在领导农村工作和带领农民致富中,往往是老办法,客观上导致增收渠道不宽。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从事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方面,办法不多,步子不大,效果不明显。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只满足于自己发财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缺乏信心和责任感,个别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差,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3、村级党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成为引导农村新思维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的一大难题。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3岁左右,50岁以上的占60;原始学历偏低,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工作中的惰性和被动性以及思想的封闭性,影响了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发挥,消磨了年轻干部的进取心和工作锐气。一些有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个别村剩下一些年老体弱和无作为的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可见一斑。

4、村级财力下降,债务矛盾突出,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调查的村情况看,税费改革后至今,村级合法收入锐减,可支配财力明显弱化,尤其是国家明令暂停收缴农民拖欠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欠缴税费户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欠”,使一些老实的农民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感觉,给一些照章纳税户起了反面作用,尤其是农村40%的农户有能力缴纳而故意逃避义务,形成了村级60%的债务,而现行政策、法律又缺乏有效地处罚和制裁手段,乡、村、农户及第四者之间历史遗留的债务链一时难以解开,债务矛盾十分突出。从调查的村情况看,村村有债务,最多的村达130多万元,最少的也在20多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干部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办事的可信度下降,威信降低,控制力下降。个别村为偿还债务变卖集体资产,出现了一些“空壳”村、无村办公室村,党建工作投入不足。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矛盾趋于表面化。

5、村级党组织成员工资收入减少,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前,农村“老三位”每年工资收入10000元左右,税改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规定“老三位”年工资收入为4500元,其它误工补工人员年工资不超过3000元,前后收入的对比,加之今年种地效益的增加,使村干部有干工作不如多包点儿地实惠的想法,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6、因村级财力紧张,村级老干部补助费没有解决渠道,兑付难度加大。调查中,村干部们普遍反映农村干部补助费兑现难问题。1999年,市委组织部为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下发了20号文件,规定农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工作10年以上,累计工作15年以上,离任后,享受现任支部书记工资额60的待遇(上述说法是调查中反映的,主要精神以文件为准)。从调查的情况看,只有2个村兑现了农村老干部补助费,但兑现额度不够,其它4个村因财力所限没有兑现,老干部反映强

7、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身份确认难,活动组织难。有的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认为我是不是党员与你们有什么关系;有的认为现在工作都没有了,还什么党员不党员的;还有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党员,已与单位多年没有了联系,也不过组织生活,成了“挂名党员”;组织从原单位移出后,一直在手里没落,成了“口袋党员”。有些军转党员年龄小,党性知识淡薄,手续转过来后,不明白组织程序,将档案放在手里,不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下岗职工党员个别流动党员只顾个人做生意、找工作,对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辖区内有些下岗党员因关系不在辖区党委,不接受办党委管理,但也不参加原单位组织生活。处于无组织、无活动状态。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第3篇

一、农村基层组织的阶段性成果概述

随着我国政策和体制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我国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视也逐渐加强, 其中, 以农村“三有”目标为着眼点, 并结合“固本强基”理念, 我国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以下几个阶段性成果。

(一) 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党支部建设, 不断促进村级干部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随着各乡镇领导班子素质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体现出在干部选拔机制中的优化机制已经发挥出了应有的成效。经过改良选举制度和准入门槛, 村干部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更多备选人自发的开始完善自身能力建设, 不断加大对党章党史的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有着显著改善。

(二) 规章制度逐渐规范化, 基层民主法治大步前进

随着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的落地, 各个乡镇村落都摒弃了曾经的杂乱无章的管理制度, 懂得利用正确手段来进行村民管理。通过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运用到实际中, 党的管理逐渐变得有章可循, 人们的行为和工作也更加规范化。其中, 村民的政务参与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大多数村子都形成了一种适合村落特征的完善运行管理模式, 逐渐脱去了曾经独裁、固化的外衣, 结合时代发展, 运用民主形式来进行村民事务的决定。

(三) 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 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实际中, 第一就是要加大国家的宏观扶持力度, 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决定》等相关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辅助力量。对于产业领域的“领头羊”, 要着重进行培育和栽培, 争取形成一个带动作用, 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第二方面, 要加大经济发展载体和平台的成立。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可支撑载体, 对于这方面的解决也已经被提上日程了。伶站亭那生态工业园、城北茶产业示范园区、镇洪异地安置创业园区、城市花园小区等平台都是初见成效的成果。

(四) 加快党员能力素质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 党员的知识能力也要随之进步与更新, 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现如今, 很多乡镇都开展了“双向承诺”的形式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试点基地。同时双管齐下进行无职业党员岗位的定责活动, 通过党员的自身作用去发挥其影响力, 带动周围村民的思想进步和意识提升。

二、目前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 在看到优势与发展的同时, 也要不忽视缺陷与不足。客观来说,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限制着其发展进步。结合实际来看, 其问题主要分布于以下方面:

(1) 第一方面就是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达不到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人才问题向来是各个领域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也是如此。很多基层干部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对国家新形势了解不全面, 就会导致其缺乏前瞻性的视角和观念, 无法在工作中提出一些有效思路和方法, 因而不利于党组织的进步和发展。另外, 一些干部错误理解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从而做出一些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 贪污腐败、金钱至上, 损害了党组织的建设。

(2) 目前, 笔者所在县还存在着很多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 一些村落发展较为滞后, 缺乏脱贫的物质条件。着就会损害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度以及公信力, 无法真正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利, 促发展。因此,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不断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地发展, 踏踏实实为农民做事, 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 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3)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 但是,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创新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新时代的内涵还不够了解, 对于不断变化的形势仍然研究不够, 就自然无法结合时代进程改革不合理之处。有的党员工作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缺乏新意和多元化模式, 因此就无法适应农民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4) 对于农村思想方面的管理上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能力培育。新形势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具备更加纯洁的对党忠诚度, 对于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和实践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们所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单一化的知识了, 而是要从培育“专才”逐渐转变为培养“全才”, 以迎合不断复杂的环境和形势。

总之, 经验告诉我们,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 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的缺陷:首先是农村改革准备不足, 人才储备不够;其次是相关人员对于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认识不足, 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最后是某些基层干部专业素养以及党的理论知识有所不足, 实践中会遇到很多瓶颈, 得不到解决办法,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三、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探究

综合以上观点, 结合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以下几条解决措施是非常有用的:

(一) 紧跟党的领导, 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第一, 要找准中心点进行发射性影响, 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 带动党员干部的发展。只有关键点找好了, 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要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 二者的先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孰轻孰重, 而是要双管齐下, 一步一个脚印地共同进步。

第三, 必须牢牢把握好党建工作的大方向, 树立方向感。其中, 党的建设基本方向就是党的基本路线, 通过实地应用和真正起到相关成效, 党建工作才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加强与改善。

(二) 着眼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进步与道路探索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 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物质基础, 只有牢牢把握好农村集体经济的趋势, 才能够更好地集结群众, 共同为促进农村发展助力。

一是要清晰未来发展方向, 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在这条路上要以群众为主, 只有群众关心的问题才是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 只有结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才是有利于发展的精髓, 因此, 在经济发展的探索之路上要不忘初心,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是要有重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通过以一带十的思路促进经济发展, 而不是没有重点和针对性地漫天撒网。关键就在于要树立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发展典型。其基本做法就是通过县、乡、村层层树立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来引领形势的发展。这样的作用即体现出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 也是任何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三) 加强以一把手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建设

农村工作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行动主体和引领人就是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是农村党支部的核心, 是发挥支部战斗力的关键, 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支部书记的作用就像羊群中的领头羊以及雁群中的头雁的角色一样, 只要其能够发挥出领头作用, 身先士卒带动党员干部深入实际进行探索实践, 就可以有效带动一种兢兢业业的风气, 促进大部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 加强激励制度, 激发农村干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是要完善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 由县组织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对村工作人员编制数进行核定。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创新晋升机制以及相关物质激励来加大干部人员的竞争,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村干部的自身素质。三是引进“正强化”机制的应用。通过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表彰活动, 来对一些工作做得好的村干部进行嘉奖, 弘扬正向的社会风气, 探索一种动态管理机制, 进一步深化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活动。四是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根据各乡镇、街道推荐, 定期选定若干经济条件困难、工作基础薄弱的村与县直机关协调帮扶能力较强的职能部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重要基地, 其发展和战斗力的好坏对于农村发展质量和速度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也取决于组织内部的领导班子, 因此加快建设一个政治上方向正确、思想上遵循党章、工作方法上高效得力、作风上正直过硬的高素质领导群体是十分重要, 最后, 笔者相信,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会获得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不断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对农村工作进行开展和管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堡垒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 作为党的代言人和执行者,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 徐皓.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创新[J].党史博采 (下) , 2018 (12) :37-38.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第4篇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能里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和跟本目标,它包括执政能力、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和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足、队伍建设带后、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制约的方面,对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当前,村级党组织普遍面临的困境是资源短缺。实证研究发现,党支部通过村庄外部关系网络的链接、“党员承诺制”的推行、社团组织网络的构筑及“五星级评比”活动的开展,突破了领导困境,实现了领导创新。其借鉴意义是: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创新要注重观念创新、把握时代趋势、借鉴乡土传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影响力 新农村建设 能力建设 村级党组织 领导创新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

深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影响力弱化的根源,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影响力,整合农村政治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

所谓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是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对农村社会的动员能力、整合能力降低。这种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使村党组织权力性影响力受到了严峻挑战,党组织的权力影响力削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经济自由得到空前解放的同时,也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一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化,经济资源从集中向分散转变。农民在经济上对村级正式组织(包括党组织)依赖程度大为减低,党组织对农民在利益方面吸引力、影响力大大减弱。

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以使村党支部领导权力的合法性面临挑战。 由于现在有法律制度未能明确划分领导权和自治权的边界和范围,造成自上而下渠道产生的村党支部很容易与自下而上产生的权力结构—村委会之间产生矛盾和碰撞,两个权力主体在重在村务决策和管理上互不相让、互不配合,关系紧张。村委会与党组织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造成村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在很多乡村基层频发的诸如弄虚作假、乡镇企业与农民负担过重、乡村内部管理中的混乱、乡镇干部中的腐败现象等,都与因权力体制缺陷而引起的权力运行失范有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使农村群众对党组织的权威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种民间组织发展迅速,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宗族势力和宗教组织的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形成了很大冲击。

(三)农村党组织建设受到严重削弱,凝聚力、战斗力弱化是导致其影响力下降的内在因素。从非权力影响力的角度分析,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讲是来源于党支组织的凝聚力、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目前党支部影响力的弱化固然同权力资源的减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党支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其影响力弱化的重要因素。

组织涣散,创造力、凝聚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要有影响力,首先要有凝聚力。凝聚力越大,吸引力越强,影响力就越强。但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受到严重削弱。在不少的村子,党支部软弱涣散,有的处于瘫痪状态,有的被宗族宗派势力所控制,有的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根本无从谈起。

基层组织党内民主发展不足,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降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党员作为普通村民的民主权利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和满足。这对农村党员党内民主权利的行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相比,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的不充分,农村党员民主权利缺失,导致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下降。

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政治先进性和社会威望降低,党的形象资源流失。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对策

农村党支部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一)合理配置权力资源,科学区分党支部的领导权与村委会的管理权,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条件,是提升执政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在执政资源的构成要素中,权力资源、法理资源、组织资源是最基础的要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其所占有的执政资源成下比。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必须完善有关法律和党规,科学合理的配置农村权力资源,规范各自的职权。

(二)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

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首先和主要的是组织是影响力。因此,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必须切实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

完善党支部的民主选举制度,把人民公认原则纳入村党支部的选举过程中,依此增强党支部的合法性基础,提升其影响力。要适应农村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民展的需要,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扩大影响力。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党组织的非权力影响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做党员和群众工作凭借的往往是行政权力。

(三)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提高素质,优化形象,提升党员个体的影响力。

良好的素质和形象是党赢得群众支持的前提。党员的模范形象对周围群众起着巨大的影响、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群众由被动服从转为自觉拥护。要拓宽领域,采取基层党组织和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的方式,有组织地输出部分农村青年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深造,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解决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不够的问题。要疏通出口,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以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要不断完善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建立规范有序、联系紧密、以流入地为主、流入地流出地共同负责的管理格局,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活动。要不断健全党员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党员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设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不断提升党员在农村的个体影响力。

(四)建立利益整合工作机制,提高利益协调整合能力。 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社会整合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组织要素和主体因素。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也最直接。

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整合。在目前出现农村社会组织多样化及多种整合力量并存的局面和趋势下,基层党内民主和农村民主政治的有效发展,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充分获得支配、控制和领导各种基层组织的主动权,特别是通过选举、监督等民主渠道,提升农村社会对党组织及其领导人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从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党在同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联合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单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是很不够的。农村党组织要善于利于和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要善于利用村委会及各种群众团体和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力量,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为主渠道,以各群众团体、民间组织为重要辅助渠道的社会联动整合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让农村各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根据其职能特点,参与社会整合工作,并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出应有的利益表达作用,不断壮大党对农村社会的整合力量。

在整合内容和效能上下功夫。要找准并把握广大群众及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把群众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结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与具体利益、眼前利益相结合。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强各阶层的思想教育、建立各个利益群体之间良性互动和公平竞争的机制等手段和方式,实现农村各阶层利益的整合,为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的利益目标奋斗,使农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代表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

第二章 能力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切实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管农村的重大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后发”现代化中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内部展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发展的迟滞现状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村还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现阶段,“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就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和进农村的全面进步,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更鲜明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就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纳入到中国物色社会主义体系这中。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农村现代化新时期的到来也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则是其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要求 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主要提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农村建设新阶段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着党对农村的彻底领导。在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应置于首位。

要更坚定地坚持和强调“党管农村”的重要原则。对村民选举活动要积极与和主动领导。积极参与,就是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认真、正确地行使权利;也应该动员党支部成员作为候选人公平参选。主动领导,就是配合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好选举组织工作,并切实覆行监督职能,保证选举公正。

坚持对村委会的领导和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由于人们对村民治的片面理解,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党支部难以领导村委会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上增强党支部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开始普遍推广的“两票制”、“两推一选”、村两委的“一体化”、“一肩挑”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探索。

(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现代农业理念。在西部农村中,农民的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小农生产经营依然占优势。基层党组织要带领群众富奔小康,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以市场化和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特色产业形成。

积极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迅速准确的市场信息、较高的专业水平,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降解了分散农户的市场风险,并通过利益制把分散的农民连接成为一体,成为农村社会中一种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 促进这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以其发展经济和整合农村社会的独特功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应以一定的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基层党组织要更新观念,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引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当前,各种自私自利的、消极颓废乃至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在农村沉渣泛起,喧器一时,扰乱了农村的人心,搞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宣传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能力。即利用村民自治这个契机,积极宣传和引导农民群众,普及法治理念,为乡村社会增添法律文化,以法治理念促进新农村建设。重塑集体主义观念的能力。

(四) 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旨在全面、整体地推动农村发展。在内容上,它包含了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法治强化和文化建设;在结构上则是着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主体、资源供给、人才供应等要素。从短期目标而言,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改变农村发展不足的现状,从长远目标而言,则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整体现代化,彻底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会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包括争取资金与挖掘内部潜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坚持领导与转变职能等。总之,要统筹经济、政治与文化均衡的发展,推动农村整体进步。

三、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措施

(一)思想认识重在教育和规范

对于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不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模糊认识,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准备。对此,应扎实开展对基层党组织成员的的思想教育,并强调教育的规范化和设定的明确目标。

(二)队伍建设应予调整和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队伍状况是制约其能力建设的一个容忽视的因素。当前基层党组织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三偏’现象突出:在许多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二是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证,党员队伍出现“断层”;三是党组织工作状态不佳。对这些问题应努力调整。

积极推行制度创新,选好“带头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两推一选”、“双推直选”、“公开选聘”、“下派任职”等办法选好“一把手”,普遍收到实效,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促进组织完善与素质提高。尤其要注重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切实解决“三偏”问题。

(三)管理体制度需要认真健全和完善

通过交叉任职,理顺现行村“两委”关系。积极推行和提倡具备条件的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提倡具备条件的村“两委会”其他成员依法实行“交叉任职”。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拟逐步将村干部的补贴报酬直接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积极推行在职、退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村干部“年薪制”和公职化的路子;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待遇问题。

(四)发掘自身潜力,寻求突破口

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滞后,不利地域条件和较为闭塞的文化环境,传统习惯对市场的天然排斥等,是西部农村面临的普通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发掘自身潜力入手,认真寻求突破口,然后才能带动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丰富,目标要求甚高。当前应该围绕着提高能力这个核心来推动建设。真正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实现。

第三章 领导创新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唯有进行领导创新,才能增强领导能力。

一、 资源短缺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领导资源的短缺。

1、经济资源的匮乏。经济资源是村级党组织开展领导活动的重要物质支撑。目前,大多楼村级党组织的经济资源极为有限。

2、政治资源的流失。根据吉登斯的观点,政治资源主要包括控制、组织、制裁等治理手段。目前,村级党组织政治资源的流失集中表现为“两个流失”。一是政治权力的流失。二是组织资源的流失。组织资源是政党开展活动所依赖的组织队伍或组织体系,它包括政党自身的组织队伍和政党的外围组织。

3、文化资源的消解。从执政资源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包括执政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公众的社会心理。意识形态是引导、支配社会成员思想的力量,社会心理。意识形态是引导、支配社会成员思想的力量,社会心理 则是执政党的心理支持力量。

二、资源开发

1、村落外部网络的链接:经济资源的摄取。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动员人际关系网络能为资源匮乏者带来资源收益。

2、“党员承诺制”与社团组织的创建:政治资源的重构。一个政党若没有权力资源和组织资源,是断然无法影响、组织、动员民众的。

3、“五星级评比”:文化资源的整合。众所周知,多年来,村级党组织文化资源不断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村民的方法、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素质发展的需要。

“五星级评比”的具体作法是,用“遵纪守法、关心村务、团结互助、热爱科学、明理诚信”五项指标对农户家庭进行评比,农户家庭若符合一项指标就记一颗星,然后将每个家庭的总星数贴于农户家门上。如果农户家庭全部符合指标就被授予“五好家庭”的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还邀请乡领导发证书和奖品,而村里的秧歌队则敲锣打鼓地给“五好家庭”挂牌。“五星级评比”的主旨在于,通过引导村民遵守国法村规、关心公益、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健康娱乐、抵制赌博、邻里互助等,使其重塑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其实践效果是,因无形中给村民以竞争的气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村民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并使桩民的思想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争星、看星、比星、追星已成为该村的新风尚。“五星级评比”活动创新了村庄文化资源重构的途径。

三、农村基层先进党支部领导创新的启示

1、领导创新首先要注重观念创新。观念万不失一是观念开发,就是思想革命,它是一切领导创新的前提和先导。

2、领导创新要把握时代趋势。领导创新的实质是对领导情境的时代性变化的主动应对。

3、领导创新要借鉴乡土传统。领导创新的力量在于创,领导创新的魅力在于新。

当然,领导创新还因地制宜,符合每个村庄自身的实际。中国农村幅员广大,各个村落社会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历史文化传统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任何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找准创新的突破点和路径。

参考文献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第5篇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关于基层组织现状的

调研报告

自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按照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局采取召开座谈会的方法,结合客观实际,对全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认真了解了我局基层党支部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调查摸底,领导班子能明确分工,能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在带头工作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班子成员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政治核心作用。各党员能发挥政治优势,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和落实,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权在我局得以实现。

(二)桥梁纽带作用。一是保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我局的重大决策中得以体现,经常了解和反映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和领导的批评和意见;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愿望和要求提供反馈渠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三)保证监督作用。一是在教育、管理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对党员进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

(四)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对重大决策、干部任命等问题,起到领导和引导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现,虽然我局在局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管理规范、制度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完善人社工作体系,健全和优化人社工作人员管理机制,强化人社工作宏观思想,及时掌握和了解基层组织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难点,逐一解决。

(二)队伍建设、人员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中还有一些岗位存在有岗无人的情况,要根据基层工作对象结合人员能力科学合理调整人员配置,对有岗无人无法解决的情况要及时请示上级汇报问题,落实工作人员,实现专人专岗。

(三)工作理念、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为适应工作不断变化,基层组织负责人要带头强化组织人员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及时强化基层组织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保证基层组织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和持续性。

三、下步打算

影响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全面推进人社工作有序进行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班子建设,发挥“龙头作用”。一是坚持抓好党员自身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奋进的领导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并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项工作专题讨论会等形式,相互监督,提高服务群众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二是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工作,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评价情况等方便调查和梳理工作。保证我办各项工作得到支持与拥护。

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范文第6篇

一、深化思想建设, 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首先, 主动展开思想建设。要充分借助党校阵地和网络教育的优势, 把教育的覆盖面扩大, 将农村党员对学习党的知识和政策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促进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1]对农村党员展开教育培训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不同的党员类型,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格遵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大力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手段进行改进, 促进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 使教育培训效果增强, 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构建起来。其次, 将思想建设的创新性提高。倡导结合单位培训实习和干部自身主动学习, 给予农村干部鼓励, 让其发挥榜样作用,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为了把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有效解决, 结合理论和实践, 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转化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果, 使其成为基层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对各项学习制度予以建立和完善, 树立良好作风, 使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战斗力和高度纯洁性得到保证。

二、制定良好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 不成方圆。”第一, 基层党组织可以借助完善“党内考评”“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登记”“创先争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党内监督”“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等制度, 对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予以规范, 并立足于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各种政治任务德育要求, 对组织制度予以改进和加强, 把新的领导方法和方式找到;还可以遵循党中央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要求, 在基层支部实施工作责任制、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等, 借助增强认识、严格落实、抓好重点、注重效果, 有效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目标管理工作。第二, 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出来, 必须严格落实已有的制度, 这是把党员干部管好的有效途径。根据《党章》的要求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要着重将这三种现象克服, 也就是:克服组织生活中的“走过场”现象、克服组织生活会对其他事务进行研究的杂乱现象、克服组织生活空对空的现象。要严格遵循制度监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员职责、义务的情况和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以及廉洁从政的情况。

三、创新方式方法, 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积极为党员服务, 将管理置入到服务体系中, 进一步个性服务党员及群众的思路及方法。[2]村党支书应立足于群众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及时基于致富之道、劳务输出帮助等, 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 不仅要加强服务, 而且还要优化管理, 在管理中强化服务质量, 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服务职能。第一, 设立服务网络体系, 基于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实际情况, 进一步延伸便民服务范畴, 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以此来促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早日实现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与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 力求做到“窗口接待全方位、服务网络全辐射、各类载体全支撑、资源优势全整合、党群活动全联动、党建工作全覆盖”。第二, 创新服务载体, 立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尝试, 逐步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主要是维权、医疗及咨询等。采取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的制度, 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促使社会大众真实享受到优惠政策。第三, 对服务内容予以丰富, 不断拓宽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内容, 促使广大群众均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功, 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第四, 积极整合服务资源, 对公共服务资源予以优化统筹, 切实落实到农村居民家中开展“面对面”的服务。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构建服务群众的最优体系, 则是党组织的牵头, 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经济常态下, 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大量农村干部对于其中各项政策制度毫不知情。因此基于农村特征, 分析农村党员思想现状, 科学安排,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

(一) 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基层领导应开展深入的研究活动, 立足于现实, 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 以供群众决策, 将党组织的关心传递给群众。其次, 应坚持民主执政, 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组织对于他们当家做主是非常支持的。再次, 应随时随地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并践行, 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组织可使之享受到实惠。最后, 应主动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让群众既对党的正确领导坚信不疑, 也感受到党的可亲可信, 进而主动跟随党的脚步。

(二) 将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发挥出来

首先, 高度重视发展, 将主要目标中纳入进增加农民收入的计划中。在农民致富道路上, 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应切实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积极配合农民广大致富需求, 充分展现出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其次, 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五、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一) 对农村基础教育引起高度重视

有意识地增强农村新增劳动力学历层次及文化素质, 全面整合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 投入一定的教育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的有效开展, 为广大农村孩子创设比较公平、公正的教育氛围, 培养一大批农村未来新型农民。[3]

(二) 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予以高度重视

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民素质培训需将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 引导农民掌握知识与技能, 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将农村经济发展转化为借助农民素质及科学技术的提高。同时, 有意识地拓展农民的视野, 引导其积极摈弃传统观念, 加强创业致富技能的培训, 有效提高农民自身技能的增强, 激发其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并为其创设各种创业机会, 从而确保创业成功, 真正走上致富道路。

(三) 加强农民的法制意识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过程中, 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条件。把“五五”普法工作联系起来,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活动。立足于农村与农民特点, 开展层次丰富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帮助农民在短时间内将部分应该知晓以及同平时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常识给掌握, 促进农民法律意识与素质的提高, 遵纪守法观念进一步增强, 让农民在自己不违法的同时, 也自觉拿起法律武器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六、结语

总而言之,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必然要求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时期, 我们应创造更多的条件, 对各项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包括农村党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等, 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上, 提供政策与人才支持, 使农村地区党组织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局面。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其与党的建设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上保持方向的正确性, 并结合科学发展观,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好开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

参考文献

[1] 潘四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2) :1-2.

[2] 梁建华.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13 (10) :32-34.

上一篇:罗斯福就职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某住宅物业管理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