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

2023-09-22

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其实,这“四宁四勿”,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指导: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义是关键。“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毋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毋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仅写字,鲁迅先生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联系材料中“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时应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作文。所以本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隐去浮华,追求本真;②质朴为人,率真为事;③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2 “断舍离”,出自日本杂物整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断舍离》一书。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有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出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随着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

请以“我看断舍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人生需放弃 黄沙放弃了美丽的海滩,毫不犹豫地随海水卷进了贝壳,它知道后日将再黑暗中度过,不知道有多久,沙石的打磨它愰愰然的睁开了眼那粗糙的沙石早已化为这颗光华耀眼的明珠,因为它懂得放弃。

青霉素的发明者佛莱明先生一次做完实验他无意忘记了倒掉玻璃缸中的实验水。第二天清晨竟发现了昨夜的灰尘撒落在缸中,这样一来青霉素就延生了。有人说给他提供一间很大的实验室里面一切其全。而佛莱明轻声:“要是在那样的地方或许青霉素永远不会延生。”佛莱明就这样一生都花在了这个小而简陋的实验室中。他放弃了虚荣与名利,一心一意地仔细钻研,为科学事业添上了美丽一笔,他生命生华,懂得放弃的人才会成功。

波兰著名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士——居里夫人。她在那里坚辛的环境下竟油渣中提出0·12克的镭。一次,一位记者去她家采访竟发现了她的女儿正把诺贝尔奖奖牌当玩具一样使弄,记者十分疑惑便问道,居里夫人的简短一声:“我不在乎”体显出这位伟大女科学家的淡然和朴素。她放弃了无比高尚的奖牌,而是用很严常的眼光看待,这也是显现出了她淡泊名利的光辉品质,就她那样埋头苦干将毕生奉献于科学事业的无私与大度。 多了一份放弃提升一层品质。

人生如此短暂,我们并不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繁索,忘掉那“忘尽天涯路”的忧虑回顾“古道西风瘦马”的凄惨,抬头仰望“夕阳夕下几时回?”的无奈我们应学会一点放弃,不必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有的或许如鼠如噬我们贪婪的心。

白云放弃蓝天的广阔是因为自己渺小但能绽放自己生命之花,人生就应像菊花一样朴素,所以王柳先生才独钟于它。放弃权利与利益,让我们在那灯火瓓珊处绽放人生的萤火点缀深黑的夜幕让这“只是近黄昏”的如梭人生闪烁他最灿烂的一刹那。

3 浦东新区2011届高考模拟考作文讲评(

4、12)

材料:风 / 可以吹走 / 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 / 一只会飞的蝴蝶。

审题指导:

分析: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要从材料出发,紧扣材料立论和论述。

材料是作文的已知条件,是思考的前提,是立论依据,脱离或偏离材料,就是审题立意不到位。

材料中的三个意象: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

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

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可以将联想放在特定的生活领域或范围:如、文化建设、艺术追求、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个人智慧与才干的增长、民族乃至国家的自主发展等方面

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分与合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 “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4.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

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好的作文讲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的特点是,大家容易想到,角度一般,观点正确,符合常态的中规中矩的构思要求,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但也较难在立意上出彩;“个性”的特点是:大家不易想到,角度特别,观点独到,有些出人意料的构思,也易出现偏差和失误,有风险,要慎用。好的做法是在共性中求个性,力求两者的统一。

只有共性,叫普通,而只有个性叫另类。从立意、结构、材料、语言几个要素看,立意的个性来自对共性的准确把握,是共性基础上提取出来的个性;结构上以合乎阅读习惯的常态共性为主,力求在首尾呼应、篇中过渡转换之间有点巧思,显出个性;材料要在具备正确、客观、恰当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典型、新鲜、充分的个性;语言则在准确、通畅、规范等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力求显出个性色彩。不宜盲目在文体创新上追求所谓个性。 本次作文突出问题

普遍问题:对材料意象及其关系缺少有效分析和准确把握,致使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论述的针对性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乱套概念,架空论述,有套题作文之嫌——出现最多的概念有:信仰、信念、理想、梦想、目标、思想、毅力、坚强、自尊、智慧、选择、追求等等„„如《论恒心》38分、《论理想》40分、《信念》43分、《生命中的理想》47分、《有所追求》46分、《放飞信仰》(信仰是琼浆,信仰是彩虹,信仰是美丽的梦想)43分、《有目标,无所畏惧》(风可以带走没有方向的纸,却带不走向前飞的蝶儿——有意使材料走样,强行向“目标”靠拢)42分、《目标,动力的主载》(令人费解)43分、《让信念之花扎根》40分、《信念,强大的根源》43分《隐形的翅膀》(是梦想这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48分、《会飞的梦想》43分、《毅力》42分《梦之所在,希望之所在》43分《为梦想插上翅膀》48分《套上叫“坚强”的翅膀》48分

若能从材料中自然引出关键概念,并紧扣材料展开论述,且能自圆其说也可,但要慎用。如《志在,人在》(蝴蝶贵在富有生机,一个有志向的人就能活得“生机勃勃”)52分,《信仰》(有信仰便能自主选择去留,不屈服于外力的干扰;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原则等)55分《有梦才会飞》(总:蝴蝶拥有飞的能力,梦想飞得更远,所以不屈服于风。分:拥有梦想,才会飞;拥有会飞的能力,才会飞得更高。结尾:我的未来不是梦。)52分

2.主观臆断,强词夺理,言不及义——助人为乐、团结就是力量、学会放弃„„如《感动常在》35分、《站得高看得远》43分、《向快乐出发》(一阵风吹来同是轻如鸿毛的纸片和蝴蝶,为什么纸片被刮走了,而蝴蝶还在自如地在天空起舞?这——是快乐的力量)42分、《抬头》42分、《基础与拓展》46分、《助人是一份美德》36分《忧患意识》(面对风,我们要有忧患意识)38分、《风刮不走的信念》(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纸片和蝴蝶命运的差别,我想就是信念)42分、《拒绝沉默》40分

3.添枝加叶,无中生有,王顾左右而言他——以风做引,丢开纸片和蝴蝶,实写顽石、水流、树叶之类„„如《小梦想大力量》(一只小小的蜗牛,一只步履缓慢却坚定的蜗牛„„)46分《带走,留下》(鸟笼„„却关不住鸟儿往外飞翔的心,岩石„„却挡不住奔流的冲动,关上一扇门„„却打开另一扇窗)38分、《生命的坚守》(大海中的小舟、空中飞舞的树叶)48分、《甘为小溪,不做树叶》46分、《秉持希求之心》(小诗告诉我们,蝴蝶有一颗希求之心,而它所希求的一定是那花苞中的琼浆玉液,因而风再大也阻挡不了心中的希求)42分《试着飞翔》(何来“试着”)48分、《希望如光》(希望如野花、古松„„也如会飞的蝴蝶)42分、《我欲乘风》(生活中有三种人,第一种如纸,第二种如蝶,第三种如鹰,我们要学雄鹰展翅,迎风飞翔)45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2分《迎风飞翔》(添加鸟儿意象)51分

4.丢开材料,自说自话,或以材料作可有可无的点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如《品味生活》42分、《驾驭生活》(中间出现材料,且一笔带过)48分、《生存要有一技之长》(通篇不提材料)46分《动力》(只在结尾点材料,影响论述的针对性)52分、《我们需要一份定力》(一个局长受贿而锒铛入狱,因为缺少定力;人才济济的中国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少的是研究中的定力;到结尾才点了一下材料,看不出“定力”一词是如何从材料中引出的。若开篇紧扣材料引出“定力”一词,此文可再上等级)54分

5.论据材料不足,空发议论,或论据材料陈旧,人云亦云,或一味堆砌材料,缺少对材料的有效分析和论证,缺乏真知灼见,此类文章最为普遍——如《逆风而上,上策也》(通篇空发议论)46分、《风中绽放生命之花》(海伦、史铁生、刘伟、柳永、陶潜、辛弃疾、朱自清„„罗列太多而论述不力)55分

6.构思生硬,盲目求新,给人以胡编乱造之感——如《飞翔》(我名飞,弟弟名翔,谓之飞翔)48分、《风中,飞翔》(清晨,我背着书包上学,在候车站台上,手中的试卷不小心被风吹走,但见一只蝴蝶向我飞来„„晚上,梦见自己化身蝴蝶,飞向远方。)50分 部分一二类卷举例

《驱动自己的内力》(如何迎接各种外来文化之风?一要坚定传统文化的内力,如儒家思想中的精华;二要借好外来文化的外力,为我所用,如海派文化等)65分

《心定人衡》(风能吹起纸片,却吹不走蝴蝶,因为它会飞,它有它的意志,它想飞。放眼这世界,诸多的思想细风密雨般敲打着我们的心扉,我们不免疲倦,不免就此甘于随波逐流,但我知道,我不能,我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被纷繁的万物左拖又晃,因而需要先立于风雨,再求湘江北望。„„真正的人衡,并非形式上的不为所动,而是来自一种内心的坚定。简福带枷游行示众时高唱狱中谱写的《枷刑颂》„„伽利略临终喃喃自语:“地球还是绕太阳在转呀”„„马丁路德把教皇的敕令投入大火,被通缉被追杀„„而一颗坚定的心必须基于自己的思想。蒙田《随笔》:“人的伟大,在于神恩与思想。”„„坚持是痛苦的,持有思想却不被理解,更是一种内心的折磨。苏轼远贬江湖„„梵高贫穷潦倒„„伏尔泰最终没有再看一眼自己的祖国„„)65分

《破蛹后的新生》(越过层层风雨,最终能够笑着飞翔的蝴蝶很多,从名人如张海迪、海伦等到普通的我们,如果没有历经破蛹的磨练,轻松的蜕变岂能长久?„„对于高三的我们,高考就是一场风雨,破蛹的过程需要耐心、恒心和信心。)60分

《做一只坚持的蝴蝶》(分论点:因为坚持于自己的着陆点,不随波逐流;因为坚持于未来的方向,不愿被外力影响;可是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往往令人失望:风潮四起,迷失自我;结尾:《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达芬奇教子:永远不要杀死一只知更鸟,因为它只是用心歌唱给人听。我想演绎一下,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只风中的蝴蝶,因为它只是找到自己坚持的方向,它是何等幸福!)60分

《别叫我阿草》(构思、表达有特色)60分《御风而行》(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60分 《蝶韵》(开篇:“枝上柳棉吹又少”,风吹落了柳絮软弱无力的身姿;“绿肥红瘦”,昨夜风骤,吹落了娇弱的花朵。“风可以吹走无助的纸片,但吹不走会飞的蝴蝶。”„„蝶韵让一只有思想追求的蝴蝶逆风而行,追求自己的信念。蝶之淡——朱光亚;蝶之毅——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蝶之殇——日本地震中的人们)58分

《守望》(她在守望,所以怀揣希望,拥有翅膀,却始终不曾离开。守望是一种选择„„守望是一种境界„„苏轼、霍金、守林人„„他们是不幸的,生命之风无情吹来,考验他们,折磨他们„„守望其实是一种人格的坚守,一种精神的执着。)58分

《不要随波逐流》(从孔子精神引出对当今社会少“纯净之风”,多“潜规则”的不良现象。以网络红人张翕飞高调退贿款9000元引来非议与排挤、电视节目中跟风雷同等现象为例)58分

《生命的重量》(生命内涵深远。孔子„„有重量才能堆砌人生的厚度,在我们心中埋下种子,寂静芬芳;霍金17岁瘫痪后的人生崛起„„因此,别低估了生命的价值,因为他有生命,就有力量、爱以及坚强。生命的重量是风吹过的芬芳,即使岁月沉淀,清香不再,它都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我渐渐的长大,我知道生命的重量源自思想;有内涵,有生命的厚度,待繁华落尽,生命的脉络会一一展现。默默播种,寂静盛开。)58分

《会飞的蝴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向,就不会被外力所左右,就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用黎锦熙请三个助手抄书的故事、路遥每天坚持16小时的写作等材料)56分

《坚守》(现代化之风以其迅不可及的速度席卷城市„„于是乎,北京的古墙消失、四合院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然而,长三角的江南古镇、上海等却争当会飞的蝴蝶,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世博会等,一座城市要做一只会飞的蝴蝶,需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本心。)56分

《学做会飞的蝴蝶》(无助的纸接受清风的吹拂,四处飘散;会飞的蝴蝶迎向狂风的劲吹,奔向远方;没有才能的人,是生活选择他,而有实力的人,则是他决定命运)54分

《适时才飞》(有感于“风”的盛行,许多人随波逐流,没有判断)55分 其他题目及得分举例

《让生命化蛹成蝶》55分《适者生存》53分《好风凭借力》54分《任尔东西南北风》(一要志,二要力)55分《做一个主宰者》56分《做命运的主宰》55分《生命的色彩》55分《迎风而上》50分《风吹不走的是信念》50分《拥有生活的目标》53分《献给即将高考的我们》(高考是一阵风,可以带来支离破碎,也可以带来美好的憧憬)50分《飞向目标的彼岸》52分《自强不息》

53、《做自己》

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杜威在《民-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他认为儿童由4至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由8到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第三阶段为12岁以后,属于反省注意学习时间,学生从此开始掌握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知识或事物规律,并且随而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儿童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从“从做中学”开始的。

(2)“从做中学”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杜威认为生长中的儿童的主要兴趣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最初的知识就是做事或工作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真正的兴趣,“从做中学”能促使儿童用一切的力量和情感去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所真正需要的思维方式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寻求。所以在学校中必须让儿童既要保持愉快又要保持忙碌,所以需要让儿童从课桌边解放出来,让他们有事可“做”。

(3)“从做中学”表现儿童的天然冲动。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天然的或天赋的冲动,天生就要做事、就要工作。这种冲动来自于儿童的本能,是无法压制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举了一个儿童搭积木的例子:儿童从事搭积木的活动,尽管他希望积木不要倒塌并且叠的越高越好,但是积木突然倒塌了,他还是会愿意重新开始再搭建。这就表现了儿童无法压制的强烈的做事冲动。杜威认为如果抓住儿童的这个冲动加以引导和发展,满足儿童的天然冲动并让儿童从事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这将是儿童一生受益的转折点。

3.“从做中学”的实现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从做中学”的前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在气氛上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显得更亲切和民-主化。”尊重学生、给学生平等的权力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致的。

(2)科学方法是“从做中学”的基本目标。杜威认为要实现“从做中学”必须注意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将“做”的步骤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3)活动或作业是“从做中学”的载体。杜威极力提倡教材应该源于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他认为:“把这种早已经准备好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把儿童自己的统一的生活经验给以割裂和肢解,必将阻滞儿童的生长,无论是本能的,还是体力的,智力和道德能力的生长。”杜威同样反对由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所组织的课程,他提出,课程不应该像传统学校那样“大半由分散在各门学科的知识材料分割成一连串片段交给学生”。因此他设计在课程中占中心位臵的是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业,一是艺术活动,二是手工训练,三是各种服务性活动,同时充分运用化妆、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况和内容。杜威主张儿童所做的内容,主要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能引起儿童兴趣,能发挥儿童个性的具体活动,也就是“活动课程”。

二、基于“从做中学”理论看幼儿教师的特质要求

将“从做中学”理论与工作场中的幼儿教师相联系,初步看到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些特质: 1.理念方面。

(1)尊重幼儿。教师应当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平等的个体。尊重幼儿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介入和指导的过程。幼儿是“做”的主体,教师把自己看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兴趣,给幼儿足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意见和看法。要随时保持对幼儿思想活动的了解,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师幼如朋友一般的平等,共同成长。

(2)探究学习。教师将幼儿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而非是直接灌输知识的过程。意识到幼儿应该有很多“做”的机会,即自主的探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应当充当引导者而非策划者的角色,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材料、空间、时间,引导幼儿通过“做”去发现问题、进行假设、实践证明、相互交流、搜集证据、记录结论……

(3)整体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整体作用,把教育不仅仅看作是知识的储备,也应该把教育看作是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友爱、真诚合作、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在幼儿发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勤于思考;

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在幼儿有所收获的时候,辅助他们总结概括……使得教学活动让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教育在于爱。有爱才有教育,有尊重才有教育。作为教师要用爱感化自己的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真诚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如何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说过这么一段话,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的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允许采用粗暴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和学生处理一些问题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关心、尊重和爱,因此我尽量用谈心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而不是粗暴的责罚。学生出现了错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等,而不是一味的写检查、作检讨。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教书育人,不只是教会他们学习,要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点点滴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那种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分数以外什么都不想的学生,它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的确是这样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和日益成熟完善,仅仅学习好的学生已经不再那么受欢迎,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劳动吧。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读到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们在果园里、瓜园里度过整个暑假,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跟他的学生们开辟荒地种菜养花,到野外扑蚂蚱、摸鱼,体会劳动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虽然我们不能在夏天的夜晚看亮晶晶的萤火虫听蛐蛐、青蛙们演奏的美好乐章,我们也没有地方和孩子们一起栽花种树,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带孩子们去春游……但是在他的身上,让我不仅发现了教育中的爱,也发现了教育中的美。这样的美,正因为是我们所缺少的,也成了我为之心动和憧憬的梦想。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自己全部的爱全身心的投入给我们的孩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本书通过事例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在我看来,经营和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独立的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对员工工作的一个指引,和茫茫海上的灯塔的地位相当,睿智的企业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经后来的管理者升华而成形成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对其坚决执行,从而成就了成功的企业.

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文化的重要

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和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我看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比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要,首先是企业文化指导员工做人、做事,同时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才能够将企业文化深刻的贯彻和执行,其中的执行是最重要的问题,执行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二、 制订标准的、细化的管理制度

书中提到制订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我看来是阐述了制订标准化、细化的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在对待经营和管理上的思路不一样,现只谈对管理制度的制订,首先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利益的情况下,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订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忌严管、卡、压,出发点可以是总结目前的管理制度,针对不足提出改进,长处加以发扬,达到让员工直觉遵守、执行,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员工自制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

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要不断改进、创新;同时要细化,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切实制订后达到指导、规范员工的工作的作用

三、 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工作中的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四、 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制订了就要坚决执行

如何评价执行的效果就要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做到对事不对人,首先就要做到责任明确、切实实行责任制度,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责任首先从领导追究起。

五、 评价反馈和奖惩制度

评价反馈也就是把收集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馈给评价对象,也就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的过程,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继续发扬长处;针对反馈的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有助于帮助员工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态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要注意奖惩的尺度,是以纠正员工的缺点为目的。

六、总结

总的来说,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个长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自生进行总结,善于发现缺点和错误,不断地进行改进,持续完善,这样的企业才会长久。

二、《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

例如GE公司和联想集团。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

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

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而联想集团是侧重于以业绩为重。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

1.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 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在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则是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

人才浪费。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在不同背景的组织内灵活应用的最好实例。

三、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四、总结

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制造业迎来了一片繁荣景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文章提出了一种“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工业工程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生产经济效益,同时绿色制造理念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制造管理水平和产品绿色程度,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战略研究体系的构建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理论研究水平,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战略研究体系;工业工程;绿色制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56

0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节约能力有所增强,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15年5月20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该行动纲领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1]。这就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快速高效的经济发展,更加需要兼顾环境、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

为此,国内众多学者提多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制造业的发展理念,最主要的是绿色制造理念和工业工程思想,并且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李志鹏等人从工业工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等方面来展开讨论,从而研究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2]。同年,王朔将工业工程思想运用到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业进度实现率低、现场定置管理差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子产品生产效率[3]。那立新通过分析我国化工产业中存在的中小型化工企业的产能低、污染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如何快速提高产能、减少污染、改善管理的难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2017年,李瑾,胡山鹰等人在对我国化学工业绿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我国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方向,提出化学工业绿色制造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五个企业案例进行典型模式分析[5]。李奇楠通过深入分析船舶绿色制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绿色制造标准现状,研究提出了我国船舶绿色制造標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同时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船舶绿色标准的发展需求[6]。王智介绍了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基本模式、特点,从产品结构设计中的绿色理念、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包装、机械制造的绿色回收几方面分析探讨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认为:绿色制造技术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其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7]。“中国工程院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明晰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绿色制造的科学内涵、目标和评价体系,基于我国绿色制造已取得的成绩和现实发展困境,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制造的战略方向,最后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创新体系、服务平台、体制机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8]。

综上所述,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皆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工业工程思想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运用绿色制造理念可以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本文研究的难点是如何行之有效地将两种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从而为中国制造业迎来又一个春天,也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添加内生动力。

1 工业工程思想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的时间,该学科内容广泛,不同国家的组织和学者对其定义各不同。一般认为,由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AIIE)对工业工程做出的定义最具权威,其内容如下:“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型学科。各个国家根据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IE体系,如美国注重IE的工程性,日本则强调现场管理优化。而中国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工程学、信息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并根据中国国情特别是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已经形成四大理论体系与科学问题,即:设计改善类、分析决策类、控制管理类和综合应用类。这四类技术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相互关联,功能相互交叉。如图1所示[9]。

2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即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及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10]。

绿色制造的主要内涵包括:优质、清洁、高效、低耗、安全;可概括为“两个目标”:保护环境、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两个过程”: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物料转化过程;“四项内容”:绿色设计、绿色生产过程及工艺、绿色产品、绿色资源和能源;“三条途径”:管理途径、技术途径、市场及法律途径。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要求,2016年9月7日,工信部联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该《指南》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制造政策规划要求、产业发展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基础,将标准化理论与绿色制造目标相结合,按照“引导性、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国际性”五项基本原则,提出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该标准体系框架梳理了各行業绿色制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成为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手段[11]。

3 “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

通过上述对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可以发现,为了快速地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预定目标,将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理论有机的集成起来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以此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工业工程+绿色制造”战略研究体系。

如图3所示,工业工程思想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既可以对企业生产流水线进行设计改善,又可以优化企业的分析决策,还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控制;绿色制造理念贯彻整个企业的设施布局设计、生产供应链优化、绿色产品的生产以及管理体系的控制和评价,实现绿色布局、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将工业工程和绿色制造二者结合,在保证绿色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善优化再设计,从而实现企业高效、节能、低耗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从整体上讲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呈现出低质、低效、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等现象。尚未创造出能引领世界的设计、制造、产品及品牌;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低;落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显著不合理;关键部件仍依靠进口,等等。通过工业工程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可以实现制造企业基础能力的重构,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移动。同时结合绿色制造理论,梳理了各行业绿色制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中国制造业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也成为了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工具。构建“工业工程+绿色制造”集成化的战略研究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琛. 新一轮国企改革下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6(16):52-53.

[2]李志鹏,祁帅,时晓越. 浅谈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J]. 四川水泥,2017(3):291.

[3]王朔. 工业工程在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2017(16):157-160.

[4]那立新. 工业工程理论在化工行业管理中的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42(2):129.

[5]李瑾, 胡山鹰, 陈定江,等. 化学工业绿色制造产业链接技术和发展方向探析[J]. 中国工程科学,2017,19(3):72-79.

[6]李奇楠. 船舶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3):86-91.

[7]王智.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绿色制造技术[J]. 机械管理开发,2017,32(4):21-22.

[8]“中国工程院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绿色制造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17,19(3).

[9]齐二石, 蔺宇, 史英杰. 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6):1-5.

[10]褚邦伟. 机械产品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1]刘飞,曹华军. 绿色制造的理论体系框架[J]. 中国机械工程,2000, 11(9):961-964.

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对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更是应对此引起重视。本文认为,我们要不断地调整办学思路、机制和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一般院校 工商管理 专业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不仅仅意味“量”的增长,更是“质”的变化。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培养学术“精英”,侧重于按学科分类的理论学习与研究,追求学术价值,以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而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则以社会的就业需求为主要导向,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则是多样化的。除了培养学术“精英”之外,更多的是培养应用型(或职业型)人才,侧重按职业或行业分类的职业知识与技术教育,追求应用价值,以满足社会对掌握职业知识与技术的专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更是应对此引起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以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为主的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办学思路、机制和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是对实践活动的简约化表述,反映了实践活动中诸要素尤其是基本要素的规律性联系,模式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结构性。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相关的要素加以有机组合,形成一种有结构层次的相互关联的系统结构,以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一般而言,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以下要素:

1.教学理念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理念居于支配地位,它制约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

2.培养目标和规格

它是指某类学校、某种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要素,既受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又是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过程选择的依据。

3.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和落脚点,需要在紧扣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用系统化的观点和方法指导设计。

4.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执行环节,它由一系列教学活动和相应条件构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空上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教学过程。

总之,人才培育模式是一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既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又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地构成复杂体系。其中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培养方向和培养层次,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又是指导、监控和落实培养过程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新本科专业目录中把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列出来,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和图书管理类等五个一级学科,工商管理被作为一级学科对待。在工商管理类一级学科下,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不够深,对每个方向的知识只是一般的了解。特别是随着企业管理工作分工越来越明确,以前企业通常设有综合性的企业管理部门,但现在大多数企业不再设有综合性的企业管理部门,而是分解为质量部、销售部、市场部、生产部、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等部门。企业管理实践的这种变化,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最终定位在哪个具体职能部门,这样势必增加了学生找工作的难度。各所高校在具体修订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计划时也常常是苦思冥想,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绞尽了脑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更是伤筋动骨,但由于对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方面却关注较少,结果是收效甚微。特别是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正发生重大变化,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新的理论不断被提出,这一切都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甚至二者还发生错位。现行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存在于:

1.培养目标定位偏高

不少二本商科院校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试想如果作为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那么重点大学应该定位在哪里?硕士和博士又该如何定位?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毕业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业的中层或基层部门,而非高层部门。从生源的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我们也很难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2.在培养目标与层次定位方面,表现为模糊不清

不少高校制定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时,从整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共性的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样。如果我们从十个不同学校中抽查其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能很难区分哪个专业是哪个学校办的。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无差别化,表现为缺乏细分市场的意识,使人才培养出现同质化倾向。这种模糊不清还表现为:(1)不同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界限不明确;(2)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界限不明确。

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由于培养目标的无差异化,进而导致课程体系僵化雷同,千篇一律,其结果是: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特性,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进而导致人才市场上,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呈现结构性失衡。(2)课程设置缺乏柔性,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许多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化、更新慢,而刚性的课程体系设置又限制了课程调整的空间,致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调整大大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3)课程体系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偏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而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课时总量膨胀,教师和学生都被压在繁重的课堂教学中无法自拔。(4)课程设置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志趣、需求相互脱节。课程设置往往盲目向一些名牌院校、重点院校看齐,而没有充分地、实事求是地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的学生的特点,难以因材施教,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厌学。

4.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仍以“授人以鱼”式的知识灌注为主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市场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在变动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求生存能力的形成,影响到其竞争力的培育。

多项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现状满意度也不高,加之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国际化、市场化和普及化的挑战,亟待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进行系统改革,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三、中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纵观中外高校,他们在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模式上存在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目标的确立方式和执行上不同

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计划的“灵魂”,它指导着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方向,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在我国,许多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还是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目标,并将其置于首项,但是对其阐述不具体,相关要求也表现空泛,不同学校间培养目标的阐述形式和内容极为相像,并且主要表现为强调专业技能目标,缺少人文内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外大学培养目标在阐述形式上没有统一格式,但大都比较具体,指导性强,学生根据培养目标可以了解就业出向,可以设计学习计划。比如,美国巴尔提摩大学工商管理科学学士(the B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市场营销专业的目标是:毕业生能够设计和管理一些创新和销售公司产品和服务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是面向顾客的。市场营销工作职位包括广告和促销经理、会计主管、市场分析员、营销主管和公共关系经理。市场营销专业培训计划提供课程和学生亲自参与的案例有计划地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体现了国外大学的教育主要面向“客户”——学生,为学生服务,教学过程能够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反观我国大学教育,仍然是以政府为导向,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强。此外,国外在人才培养上有着鲜明的层次性。一方面,在国外不同商学院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宗旨是不一样的,如斯坦福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强调其参与发现新知识过程的机会的把握,而卡内基--梅隆大学则强调培养学生在开放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定量方法和分析技巧来识别问题和发现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同一学校内部,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培养的侧重点亦不一样,如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主要重视通识教育,MBA教育则更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学校,有些老师在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用的基本上是同一套教材和讲义,内容深度毫无二致。

2.课程设置方面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占比重中外有较大差别

在中外大学的培养计划中,按课程的性质均可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课程要求都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但是,课程总学分和学分分配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1) 通识教育课,我国高校一般将通识教育课称之为全校公共课,课程内容大致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与艺术及语言与技能等,一般占总学分的33%。通识教育课中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一般必修课占通识教育课71%左右。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一般占总学分的46%以上,通识教育课中必修课占通识教育课30%以下。由此看来,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占总学分的比例较美国要低13个百分点,通识教育课中必修课占通识教育课比重远远高于美国。事实上,我们的“两课”、外语和计算机占了较多的必修学分,而人文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以课程模块形式供学生选修的课程所占学分较少,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为了拓宽专业人才的知识视野,国外大学一般都倾向于将专业基础课在学科内打通开设,一般称之为学科共同课,且大多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在科目设置上,基本上都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法学、数学等课程。

(3)专业课设置很不一样。在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专业特色只能通过专业课来体现。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美国高校开设的专业课学分占总学分比重在19.53%~25%,其中选修学分占专业课学分50%~55.17%,而且专业选修课是按专业方向分模块选修。我国高校的专业课学分一般占总学分比重在18.28%~39.35%,其中选修学分占专业课学分27.5%~55.13%,而且专业选修课是多为限定选修,不设选修模块。这反映了我国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多、专业分流少,结构是学生专业方向趋同。

3.培养方法和途径方面存在相当差距。中外大学大部分都实行学分制,应该说国外尤其是欧洲和美国、日本实行学分制比较早。我国实行学分制改革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很大的程度上借鉴了他们的做法。但我国的学分制和欧美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同。国外大学入学后首先修读校级通识教育课程,并根据专业意向修读所在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专业兴趣选修某个专业的课程。专业选定之后,若不满意还可改选,大学还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设计一些专业方向,供学生选修。这样,学生的选修范围非常大,除核心课程和少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为必修外,其他都由学生自己选修。

反观我国,高校学生入学是通过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入学时专业已定,在校期间想较大比例地改换专业的可能性还很小。事实上学生在入学时对专业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仅仅靠入学考试就定下终身专业,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就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近几年有部分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允许学生(特殊类别除外)在校学习两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考核情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专业,选择专业的自由度有所提升,但与国外比仍然有不少距离。

(2)学生要获得学位所要求的总学分不同。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一般在120-130分之间,澳大利亚为144分,我国相对较高,一般在150—180分之间。并且我国高校更多注重的是课程的数量,而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质量重视不够。

(3)培养途径不一样。国外的大学因实行学分制,针对某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学分,不管通过哪个途径完成,只要通过校方认证,均可视为通过。与之相比,我国大学在学分互认方面却比较落后。

(4)对实践经验的重视程度有差别。国外学校注重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理论讲授和实习配套进行,注重教学社会化。如沃顿商学院的校方积极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和俱乐部的活动,并为其提供经费和其他支持,特别是定期给社团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提供培训和指导。对他们来说,领导和发展社团本来就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我们更多的还是强调课堂学习,尽管大四有半年到一年的实习,但基本上是“放羊”式管理。

(5)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美国的一些大学设置研讨课,有的是和理论授课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安排一定次数的研讨和案例分析讨论课,有的是整门课程都采用研讨的方式学习,目的在于培养适用新世纪的创新性人才。以伯克利分校为例,作为一所以培养高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而著名的美国高等学府,研讨课(seminar)是近年来伯克利分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校每个学期开设大约100门,其中有些是专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有些是专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有些则一、二两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修读,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尤其是一些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也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教学、课堂模拟、课堂讨论、双语教学等新兴的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数量上还是只占一小部分,而且由于这些新兴方式的运用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达到较高的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具有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如积极发言的勇气、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而中国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很欠缺的,也不是在大学时代就能全部解决的。只有两方面同时提高,才能保证运用了新兴的教学和授课方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过高且雷同,缺少特色,培养途径单一,课程体系设计不科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前提下,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理性选择好一个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

1.科学定位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体现为:宽口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在层次(指本科、硕士、博士)上的差异,体现为下宽上窄的“三角形”的特点。对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其实要结合当前的社会需要、学科体系来分析。从目前的管理层次的实际安排来看,从低到高的设置是: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副总经理(负责专项工作)——部门经理(负责一个职能的专项工作)。此外还有项目经理作为中层经理人员。加之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人才的层次亦有了明显的提高,本专科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在我国MBA教育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一般院校的本科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往往只能从较低的管理层次干起,能否成为企业高管,还非常不确定。因此现实的结果往往是:本科——企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或职能部门领导;硕士——企业职能部门的领导或企业高管后备力量;MBA——企业职能部门领导或企业高管后备力量;博士——理论研究人员。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内容和能力取向是不一样的,作为高层管理者主要是从事战略性、方向性的工作,基层管理者更多是从事操作性的、具体的工作,中层则处于中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对本科、硕士(含MBA)以及博士的培养应有所侧重,本科生教育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兼顾方向模块)、普通硕士研究生则以专业教育为主、MBA学习应该强调其知识面的广泛性、博士生应该注重培养思维和研究能力。为了使本科毕业生适应当今环境变化,一般本科教育的使命就应该强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宽厚的综合性多学科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掌握某一类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专门知识与方法,初步具有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操作层所需要的执行力和中层管理者所需要的沟通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得供求实现动态平衡。

2.构建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以上确定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通过课程体系来加以落实。因为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现行的课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计划经济烙印,难以实现市场的需要,因而有赖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包括专业必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任选课程、专业讲座课程几大组成部分构成,为解决复杂多变的生源和就业两个动态市场的需求与实现稳定办学的矛盾提供了可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一体系在结构上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其它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的最大优势表现为企业管理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无论定位于培养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虽然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很有可能从事基层管理,但和管理类其它专业毕业生相比,其劣势在于某项专门技能知识稍浅,而综合能力要强一些)。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显然意味着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失败。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工商管理类一般本科的定位,考虑如何来发挥其专业优势。我认为至少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课程体系的构建:

(1)强化课程结构的一体化。目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运作等职能管理课程,缺乏足够整合各职能管理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学完很多课程后,很难有整体观,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实现。为了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应该设置一些综合性更强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上下和横向沟通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问题时的全局观念。课程结构的一体化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各门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能够打通不同课程之间的脉道,使之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真实世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一是调整类似文书写作课程。从企业管理实际来看,文书写作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公文、经济合同、经济诉状等的写作不应属于企业管理者的职责范围,而应属于其它专门人才(如法律顾问和行政秘书等)的工作,因此我们在该课程中应淡化这部分内容。而在管理者的专业报告(如营销策划书、投资分析与计划书、年度部门工作计划、质量分析报告等)方面应该加强,这些报告的完成也是工商管理者的主要职能之一,也反映了其综合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能。因此,应调整商务文书的内容,将以上的这些专业报告的书写作为商务文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将不同的课程联系起来,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专业的经营分析师。二是将管理模拟实验作为学生锻炼其综合管理能力重要环节。比如,在大三通过开设沙滩模拟实验,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运作的全部过程,也使他们认识到在经营企业时,他们还有哪些知识上的漏洞该弥补,应该如何全面思考问题,还有哪些差距,从而激发他们有主动学习热情。三是要重视各种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将暑假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纳入到专业培养环境,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在实习过程中要派专业教师指导,因为这是学生从理论进入实践的开始,也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途径。

(2)突出工商管理专业的兴趣模块建设。由于一般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的落脚点是针对企业的某个管理部门设计,因此在强调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管理知识和技能优势的基础上,还应突出学生在某种项职能的管理能力(这是学生进入企业的立足之本)。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强调兴趣模块——按专项职能设置课程群,否则该专业就会给人一种空洞化的感觉。对于同时招收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的学校,在确定专项职能管理方向时,要避免与其他二级学科相冲突,因此,可以考虑设置“工业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兴趣模块,一方面现在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较为强劲,另一方面当前这方面人才培养相对较少,很有市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可通过加大选修课比重来实现。

3.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的选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实际效果,不片面追求形式,不强调千篇一律,具体教学方法应因课程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应特别重视和鼓励基于问题学习、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使学生切实感受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与管理实践,培养其创业创新意识,在发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研讨会,邀请企业家讲座,聘请商界人事担任兼职教授等形式,使学校成为民营企业家谈道论剑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市场对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外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双语授课是通过“用英语、学专业”的方式实现这一突破的有效途径。双语课程设置可以不以必修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而是以选修模块的方式开设,在模块内,加大课程密度和强度,以求实效。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改造,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职业企业家的摇篮。湖南商学院院报,2007.4.29

[3]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P80—81

管理类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物流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

作者:杨柠溪

上一篇:上半年项目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红色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