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

2023-09-29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市政园林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园林施工工期比较短,施工压力也会非常大,因此加强施工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目前我国市政园林施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等方面对市政园林的施工与管理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市政园林;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对绿色生态也非常向往。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对现代以及古典园林的建设、花卉植物的布置以及建筑小品的建设等特别重视。市政园林工程也和别的市政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目前市政园林建设昌盛以及发展的阶段,景观大道、公园、绿色小区以及街边游园等大量涌现,但是其中也体现出市政园林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了园林审美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的发挥。

1.市政园林建设的意义目前我国对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园林建设的统一性非常重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其建设情况却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虽然我国相关部门针对这一概念已经进行了设计,但是各部门都是针对自己领域进行的分析与研究,只是通过本行业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认识。我国市政园林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贯彻落实,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不断推动城市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却并没有实行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我国环保部门在建设市政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对城市展开了相应的规划,希望以此缓解城市的污染问题,进而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将工程设计思想充分体现出来城市绿化工程与其他建筑工程不同,它在技术性与严谨性上的要求并不是很强,正是因为这样,在很多人看来,城市绿化工程只不过就是种树、铺草而已,谁都能做,加上其经济利润非常可观,使得很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纷纷加入到城市绿化施工行业之中,按照相关图纸进行照抄照搬,但是城市绿化工程中施工是重点,要想完成很好的景观工程,往往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既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同时又要有十分精良的施工才行。

2.2园林施工过程中缺乏专门的绿化监理现在很多施工工程监理兼任着城市绿化施工监理工作,加上《城市绿化工程及验收规范》中与“必须”相关的条款很少,在施工过程中单纯重视施工完成以后的景观效果,并不强调土壤、基肥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树木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这无疑为后期维护增加了难度。绿化工程的品位高低往往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城市的绿化管理,不断规范城市的绿化市场。

2.3园林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松散工程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技术、管理上的问题,在市政工程中,造价人员不仅要懂得市政工程与造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测量以及计算机制图等问题。因为市政建设的规模非常大,同时建设周期也非常长,在工程预算、结算等方面的审核与控制都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之中,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想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显得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最终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成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断的变化,例如设计变更、材料价格变动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对施工项目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由于工程成本预结算控制因素带来的工程停工等现象非常多,这就直接证明了我国市政建设在造价管理上始终不够完善。

3.市政园林建设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強市政园林施工管理措施

1)加强对建设队伍的审核相对于规模相对大的方案一定要进行招投标,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要注重企业自身的资质,要让可以信誉以及资质良好的单位进行施工,那些规模相对小的,也就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施工。

2)加强绿化施工监管要依据社会以及施工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确保这可以应付那些突发状况,保证市政园林施工的整体水平。

3)规划设计一定合理科学想要提高市政园林的管理水平,一定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也一定按照规划进行,对市政园林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布局,规范的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其成活率。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做好土壤的整理工作,并进行苗木的运输以及挑选。在进行栽植以及后期护理的时候也一定要仔细认真确保其成活率,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容易的实现市政园林建设的目的。

4)对其成本进行控制1.控制好工程的成本。制定必须的消耗目标以及成本计划,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对于那些超支的项目一定要正确的审核以及记录,这样才可以在之后的项目中进行节约,从而降低成本。2.在进行市政园林项目储备的时候,一定严格依据步骤进行,遵守管理制度,确保储备工作的良好。

市政园林的建设不但是城市建设的主要一环,也是城市发展的外在形象。同样在市政园林的建设也能够对人民的生活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变,这就对市政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经过以下措施对其进行解决。1.市政园林的设计阶段是施工的依据,想要对施工进行管理就要从这第一阶段进行,建立健全的投标制度,这样可以保障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以及公开。2.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经过有关的方式来对设计进行探究。对审核以及结算的工作进行重视,对市政园林的施工要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进行核对,对施工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变更进行预测,并就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没必要的浪费。3.对签证的问题要重视,以免有发生事后进行签证的现象出现,并要求施工单位准备施工中的材料明细,这就根据对工程造价进行结算和审核。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这种前提之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生态绿化工作做好已经成为发展城市的关键所在。市政园林建设就是为了使城市绿化面积得到增加,从而对生态城市环境进行构建而进行的。可以说园林建设的质量对未来园林的使用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对市政园林的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断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周万鹏.简析细节处理在市政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3):12.

[2]颜双渭,蔡延祥.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4,(12):117+119.

[3]陈红辉,宋建伟.简论如何实现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J].现代园艺,2013,(4):144.

[4]丁进军,朱志飞,石昌建.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措施[J].河南科技,2013,(4):170.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第2篇

城市建成区 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 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乔木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灌木 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货设施的建设用地。

城市防护绿地 指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灾等目的的绿带、绿地。

生产绿地 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

古树名木 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

一、

二、三级。

节约型绿化 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 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立体绿化 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风景名胜区 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空气污染指数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 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生物多样性 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湿地 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节能建筑 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可再生能源 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数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城市景观照明 是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总称,主要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街巷、住宅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和建筑物等功能照明与夜间景观照明。

棚户区 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城中村 是指城市建成区仍然存在的、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属于棚户区性质的区域。从面积上讲,棚户区一般拆迁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一般至少在5万平方米左右。

绿色交通 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

保障性住房 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无障碍设施 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城市景观概述

1.1 城市景观的概念

城市景观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作用的产物, 是在自然要素的基础上叠加了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因素, 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反映, 是城市居民世世代代经营和创造的产物。

1.2 城市景观的特征

城市景观内涵丰富, 既包括物质性的自然景观, 又包括非物质性的人文景观, 总体上具有以下特征。

(1) 人为因素浓厚。不同的城市景观因人类的不同需求而出现, 人们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时, 把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 设计出符合人类生产发展的城市景观。在整个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中, 人类始终主导着城市景观的规模、功能以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景观始终打着人类主导的烙印。

(2) 生态极为脆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许多城镇转型为城市, 大量新城市不断涌现, 老城市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城市景观随之不断动态扩展的同时, 在无视生态平衡的城市景观设计中, 城市环境污染也日益加重, 自然生态平衡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3) 景观极为分散。这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 为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求, 城市规划设计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城市景观。例如, 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贯穿整个城市, 将城市景观切割成许多性质、功能不同的区域, 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等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城市功能分区。

2 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

为保持城市景观良性发展, 营造适宜人类生活的宜居环境,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城市景观设计, 应遵循如下生态设计原则。

2.1 自然优先原则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考虑, 城市景观设计首要原则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是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的前提, 是维持城市景观持续性的基础和保障。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森林湖泊等, 它们对生态以及环境平衡维系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贯彻保护自然资源原则, 保护自然景观资源, 维持自然景观生态平衡, 始终坚持自然优先原则。

2.2 整体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景观的整体规划, 优化组合各种城市景观的功能, 以实现城市景观的整体优化功能。城市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整体, 城市景观设计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在全面和综合分析城市景观的自然特性的基础上, 同时考虑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 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整体的全局性规划后开展协调有序的城市景观设计。

2.3 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城市景观及整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景观的可持续性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 此协调性应建立在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维持城市景观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 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应立足于景观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 立足当前, 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

3 城市景观的生态学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可分为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人工景观。前者是指天然存在的城市景观, 如城市地质地貌、气候等。后者是指经过人类加工创造的实物景观, 如道路、广场等。城市景观设计中, 除遵循上述生态学原则外, 如何在具体景观设计中具体运用生态学, 将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可针对不同种类城市景观采取不同生态学设计方法。

3.1 城市自然景观的生态学设计方法

城市自然景观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只有充分提高城市自然景观利用价值, 有效发挥其环境效益, 才能使城市在有限的空间内可持续发展。

(1) 城市水景观的生态学设计。

城市中缀块水景观面积相对较小, 受污后很难自净, 设计时应建立独立的水体排污系统, 尽量使之系统化。廊道水景观呈带状分布, 水体自成水系, 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 应统筹考虑人工河流与自然河流的整体设计, 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自调功能, 发挥水体综合生态效益。城市基底水景观多为自然形成的大型面状水域, 应合理利用自然降水, 发挥基底水景观作为主要灌溉资源的优势, 减少水资源浪费。

(2) 城市绿化景观的生态学设计。

通过铺设草坪、栽植草皮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城市有限的空间设计小片森林, 改良空气、美化环境。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开展立体化绿化景观设计:在建筑物墙面进行墙体垂直绿化, 在阳台上设计花草种植槽, 在屋顶栽种矮小花灌木、铺设草评, 全方面多层次进行城市绿化。

3.2 城市人工景观的生态学设计方法

城市人工景观主要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进行改造、加工和建造的, 科学合理的人工景观可以增强城市景观的整体功能, 促进城市和谐有序发展。

(1) 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学设计。

根据通行车辆的不同设计混凝土路面、种植路面、铺装路面等不同类型的城市道路路面。通过改雨水管、雨水井为生态型排水沟, 降低城市道路的横坡的方式改善城市道路的排水更能。在城市机动交通集中的场站, 根据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同的路面, 增大绿化比例, 改善公交车站生态环境。

(2) 城市建筑景观的生态学设计。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应考虑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布局, 根据城市性质与规模确定城市建筑的总体特征。城市建筑总体外貌要与城市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相适应, 建筑景观不仅要体现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等内容, 还要与城市性质、规模相适应, 并且各个建筑群之间要协调。

城市景观设计中只有始终坚持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结合各城市的不同情况, 将生态学科学合理、巧妙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城市景观规划中, 才能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宜居环境, 保持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在介绍城市景观概述的基础上, 从生态学角度阐述城市景观设计应遵循的生态学原则, 并从城市自然景观和城市人工景观两方面提出如何进行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 希冀对城市景观设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生态学

参考文献

[1] 赵彦, 孙志刚.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意义与路径[J].科技资讯, 2009 (7) .

[2] 廖日红, 陈飞平.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2) .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第4篇

(河北 石家庄050081)

摘要: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出发,借鉴生态园林理论,就城市公墓开发过程中的园林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园林公墓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对策,旨在用新思维、新方式来解决城市公墓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墓;园林;生态;建设

园林公墓是以殡葬功能为主要用途的特殊公园,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是我国殡葬改革和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入土为安”传统殡葬文化的正确导向,对节约土地、荒山的生态修复、开辟新的人文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公墓建设的现状

公墓即公共墓地,它是在我国“义地”的基础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是人民群众办理丧事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民俗民风差异较大,近年来在提倡骨灰处理多样化的同时,城市公墓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国殡葬改革中,城市公墓已成为城市居民处置骨灰的主要选择之一。由于公墓在开发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受地形条件、规划水平、投资规模、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公墓布局不合理,导致城市景观破碎

目前我国城市公墓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位于城市重要地段

- 1平衡,对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通过建立人与自然、城市与园林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城市高度密集的人口提供生活消费的功能,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定质量的园林生态环境,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完善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功能;二是在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同时,满足人类不同需求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产品,完善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功能;三是为城市提供林副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完善城市园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功能。 2.2 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生物的多样性

公墓生态园林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水平。生态园林建设是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强调利用园林改善环境的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强调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掌握植物生态习性并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并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审美意识出发,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 2.3 合理利用城郊荒山瘠地,维持城市生态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所限,我国部分城市周围存在部分既不宜耕作、又不宜建筑开发的荒山陡坡瘠地。将这些区域纳入城市公墓规划之中,使这些荒山秃岭在满足殡葬改革和殡葬消费的同时,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生态园林,既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又能维持区域间的生态环境。所以,将城市公墓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公墓,也是城市环境建设整体的需要。 2.4 增加园林景观景点,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追求“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理想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到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的绿

- 33.2 用系统论进行城市园林公墓生态建设

城市公墓园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遵循一般园林绿化技术与艺术规律外,还要注意系统论的应用。 3.2.1 园林的三维设计与四维管理

公墓园林环境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继承文脉,又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有所创新和发展。一是生态性要求景观在功能上维护或不破坏生态平衡,在形式上应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二是城市公墓作为特殊的感情交流场所,其景观应充满人情味并体现地方特色。园林是以植物为主体的环境,环境的设计是在三维空间中塑造环境,首先要运用景观学理论,根据功能的需要赋予不同空间以功能意义和感情色彩,营造出具有城市公墓特色的空间;其次要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处理好乔、灌、草之间的层次、比例关系,使植物在生长环境上形成一种和谐的物质能量交换,促进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既能展示园林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又可在公墓较为恶劣的人工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在进行三维空间设计时,要从公墓的特色,从公墓的自然、经济条件,从城市生态环境,从植物配置的园林景观及以人为本等进行综合考虑,注重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配置,根据需要建成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的人工植物群落。

在进行三维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生长变化特点,从时空的四维空间出发进行环境设计。在管理中,更要把握准园林的“四维”特性,使园林成为持续变化的优美环境。 3.2.2 殡葬用地的绿化与硬化

为体现“人本”思想,城市园林公墓要在充分保证殡葬用地的同时,

- 5题,并使之符合当代殡葬改革的精神。殡葬园林文化可以借助植物本身的“比德”来传递,例如以教师为主的墓区,可以配以人性化的桃、李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3.3 增强城市公墓园林景观微生态的自我平衡

公墓的生态是由园区内的景观组成的,搞好景观的微生态平衡是生态平衡的落脚点,因而在城市公墓景观建设与管理中,要注重增强景观微生态的自我平衡能力,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从而为殡葬活动者或游客提供宜人的环境。 3.3.1 科学合理的配套绿化

城市公墓建筑的方位、高度、体量对光照、湿度、风力等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微生态的变化,都影响着周围植物的生长、存活以及整个景观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景观建设之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将植物与建筑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功能区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在城市公墓园林建设中,要注重乔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营造各种观赏价值高、改善和防护功能强的人工植物群落。要注意植物种类选择的多样性,利用物种的多样性构筑群落的多样性,增强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3.3.2 生长健壮的植物种类

在景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是影响景观效果的主要因素。要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乡土树种,还可以从长期生长在本地的外来树种中选择。

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特殊组成部分,城市公墓在选择树种时不仅要遵循生态经济效益、地理气候和美化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还要考虑能表

- 7见,渗透并扎根于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民众心灵深处。正确认识“风水理论”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髓,对于缓解当前的环境危机,协调和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引导当前我国殡葬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借鉴“风水理论”的基本观点,对墓穴的环境选择通常要求“有山有水”且地形土壤通气排水良好,并根据地理环境状况更好地组织空间,进行适当的布置,将不利的环境通过适当的时空重组和改造,使其转变为新的意义上的“风水宝地”。因此,在城市园林公墓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风水理论”中的“拆成”原理,把原来生态条件恶劣、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瘠地,通过现代技术将其建设成为环境宜人、安静祥和的公墓,以便符合死者生前“入土为安”及其亲属所信仰的传统心理要求。

参考文献

[1] 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城乡生态环境,1994,(4):71~74.

[2] 贺振,徐金祥.园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7年增刊:135~139. [3] 周武忠.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中华书局,1991.

[4] 周鸿.论殡葬与生态园林公墓建设[J].思想战线,1998,(5):31~36. [5] 陈传康.风水现代化及其旅游开发意义[J].人文地理,1996,(1):29~35.

[6] 杨宝祥,郜月琴.殡葬园林文化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特征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来说, 城市是较为经典的一种基于人类干扰为核心的景观建设。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成果分析可以发现, 城市景观绿化就是对城市的公园系统、绿地系统以及相关景区进行规划与管理, 城市是规划的主体。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第一, 城市景观规划是基于人类活动为主体, 强调的是一种人本注意, 重点凸显的是人性化管理原则;第二, 城市景观建设的空间分布主要就是受到人类主观意识的影响, 在不断的规划、建设以及活动的影响之下开展;第三, 城市景观建设中对于内涵型的重组以及外延性的拓展行为较为重视, 相对较为频繁;第四, 城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以及破碎性的特征。城市景观就是通过认为的设计得以实现, 通过不同的物质协调发展, 其变化相对较快, 对人力的调整控制有着一定的依赖性。而因为城市功能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并不稳定, 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城市生态衰退问题的出现。而城市交通网络也会城市进行了切割, 不同的区域范围中人类活动的速率会直接影响城市景观的建设。

2. 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的作用及价值

2.1 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概述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一种在合理的空间组织活动, 保障生态的良性循环方式, 可以构建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建设高效、协调以及完善的生态系统, 进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 城市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实现区域整体环境的优化;第二, 对于地方生态特征进行协调处理, 构建与城市文化吻合的景观, 对分散的城市绿地进行联合形成网络系统, 进而构成城市绿色的空间系统;第三,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在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中, 要具有绿色发展理念, 重视生态。

2.2 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原则

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在实践中, 必须要基于自然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多样性的基础原则、持续性的基础原则、针对性的原则、经济性的基础原则、景观观赏性的基础原则、社会性的基础原则。在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过程中, 基于科学的理念对其进行分析, 合理的探究城市规划, 对于城市格局优化、完善生态环境、凸显功能价值有着积极的价值与作用。

3. 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理念之下融合实践

3.1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有效应用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理念之下的生态发展需求。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活动构建良好的条件。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以及管理中应用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划分,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而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与优势逐渐凸显。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 合理的凸显景观作用, 提升景观的利用价值是衡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指标, 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合理应用, 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可以在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神内固化质量。在城市规划管理中, 在景观生态学融合理念之下对城市结构、布局以及经济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合理应用, 对其进行科学规划, 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城市经济效益, 保障空间结构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进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中,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的关键内容, 对于生态系统的优化有着积极的驾校与作用, 绿地建设作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主体, 在发展建设中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绿地缺失、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 景观多样化逐渐减少, 各种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而基于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融合的角度分析, 对城市建筑中面临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出现此种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城市景观的组成、结构以及布局缺乏合理性导致的。而在城市规划中, 融合景观生态学理念, 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 解决城市资源、环境以及发展问题, 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景观建设,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可以在根本行提升城市景观建设质量,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环保的城市。

3.2 景观生态学的合理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 可以提升城市规划的美感。而景观建设具有经济性、生态化以及美学价值, 通过对景观的感知、认识以及评价分析, 可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对此, 在城市规划中综合应用景观生态学理念, 可综合城市景观建设的需求, 分析城市文化特征, 综合城市景观的视觉享受、景观效应等方式, 通过对环境生态以及文化效应分析, 进而在根本上推动城市景观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融合景观生态学理念, 要因地制宜、适度开发, 可以保障地方生态环境的良性玄幻, 对其进行整理加工, 凸显人文资源, 通过不同的绿化规划, 融合城市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 彰显生态学理念, 是一种具有持续发展价值与意义的手段。

城市作为人文的载体, 城市规划中要通过无形的文化以及有效的景观融合, 利用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融合, 构建和谐的、持续发展的统一关系, 彰显城市景观的个性, 要彰显自然、历史等人文景观, 在尊重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基础之上, 保持城市原有的生态景观, 在对其进行规划建设, 延续城市景观特色, 是一种有效的, 具有科学价值以及意义的模式。

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的融合是今后城市规划的主要趋势与手段, 对于城市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城市景观具有观赏性、地域性以及经济性的特征。不同的城市景观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通过景观建设宣扬文化精神可以增强居民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可以彰显城市生态建设、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价值, 是对城市文化以及魅力的精准解读, 也是城市的精髓所在。

摘要: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改变, 对于生态环保更为重视。而在城市规划中融合景观生态学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提升城市舒适度的有效方式, 也有利于生态环保, 对于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价值与作用。对此, 文章主要对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的综合实践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学,融合实践

参考文献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居住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 环境和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叫做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在这个整体内, 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和制约。人类的居住环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是人类这个大的生态系统的子集, 也就是说, 生物群落与环境是一体的, 谁也离不开谁。在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中, 生态设计的核心是居住和生态共存。因为是由人类来决定绿化建设的,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物多样性相比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会比较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低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等问题。而且容易遭到破坏。因为在居民生态环境中, 人类会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来控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并且打造易被人们接受的景观, 所以居住环境生态系统不仅仅有自然生态的特征, 也存在着人类文化的成分。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来考虑, 人类只有将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学科理论作为指导, 并付诸实践, 才能使居住环境与自然系统相融合。

二、景观生态设计特点

1、生态美学的应用

生态美学由美学和生态学两大部分组成, 其主要是以生态的视觉来审视美学问题, 并把生态学的重要观点融进美学中, 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理论形态。从广义上讲, 生态美学主要包含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 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一味地开采滥用资源, 让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必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3、整体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思考某一景观元素, 还要需要全面考虑人类整体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景观不应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而应该是综合了多种元素的整体。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整体优化的目标, 就需要在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前提下, 尽力不去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秩序。除此之外, 景观设计也可以算在艺术范畴内,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给人所带来的审美享受是不言而喻的。而一个设计缺失了任何一个部分, 就可以说这个设计存在缺陷, 是不完美的。这样的作品是无法达到可持续等最初的目的, 更别说带来的审美价值了。并且景观生态设计不能说只是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个物设计, 而是为多个目标设计的, 人类、动植物和审美都无法与之分开。

三、城市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必然性

1、景观生态设计符合人类生存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 由于各种工业的迅速发展, 各种工厂林立, 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居住区环境与社会、生态、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城市居民能否在一个城市安居乐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的居住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然而, 现代化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了太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毁坏, 所以人们将选择居住地的目光移向了那些带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地区。

2、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 乡村风貌在发展中逐渐被淘汰, 生态系统也逐渐的向一边倾倒。在城市中, 人们不得不随着社会的节奏走, 生活、工作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同时带来的是异己事物、巨大工作压力以及一成不变的生活内容, 这些都让人们感到了因心灵远离自然而带来的空虚感, 为了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让心灵得到放松, 人们开始期待着能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让他们的心灵贴近大自然。由此除了考虑住宅内配套设施的完善,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能有个更为宽广的外部生活空间也成为人们所关心的。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而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以一种祥和的姿态去遵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从而努力达到生态可持续和经济发张可持续的目的。“人类社区可持续发展”被《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l世纪人与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部分, 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所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严格遵守, 是不可或缺的规则, 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责任, 是景观生态设计所必须考虑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城市居住区生态景现设计具有传统性, 创新性, 进化、延续性和丰富性, 其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体现出景观中的社会公平, 用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居住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居住区生态景观环境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做好生态景观环境设计, 造福子孙后代。

摘要:当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环境景观的生态设计, 发现它的交错性、局部性、综合性、连续性, 以及由于人为干预产生的影响时, 居住环境设计生态系统在这时便具有了各种人类文化的特征和自然生态的基本属性。文章对居住环境生态系统进行了简单概述, 分析了景观生态设计特点, 探讨了城市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必然性。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生态景观,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 修瑞.浅谈城市居住区的人性化景观设计[J].中国包装, 2015 (03) .

[2] 边颖主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 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5.

上一篇:机场行业战略管理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课本剧教学初中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