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

2024-04-14

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第1篇

电影中窦豆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自己的父亲不让他来上大学,然后是寝室不和,家教工作被辞退,接着是自己的努力并不能让自己在班级成绩中脱颖而出,最后是自己喜欢的女生和别人在一起。虽然他遇到了很多事,但他并没有放弃,仍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打工挣学费,请求老师的帮助。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电影中的种种情节在大学的校园里不只是发生在电影人物身上,一样也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我们这些大学生当初一定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校园。但是进入了校园因为一些特殊的环境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样因为年龄的原因我们还会变的迷茫、叛逆,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幸福感并不是非常高。遇到问题就应该解决问题,就拿电影中的问题举例。

首先我们大学生如果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就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能凡事都依靠父母,我们终有要独自闯到的时候。所以我们可以自己去找兼职,助学贷款,只要自己肯做,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接着是我们做事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是对的话就应该坚持到底。其实有很多人都在最后获得了成功。例如,马云在创业前期有谁知道他能成功,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大多数人都给予了否定的态度。所以坚持到底,不说坚持到最后一定能成功,但你如不坚持一定是不能成功。

然后做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人本来就生活在人与人的看法中,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不好的看法而一蹶不振。要对自己有信心,信心才是成功的前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真的活在他人否定的眼光中,注定失败一生。

最后我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进入社会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的发展,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如果在学校寝室里关系处理不好,可以寻找班主任,他们一定会给予你帮助,不用过于执着,社会中总有与你志同道合的人。还有恋爱问题,我觉得微电影中就说的很好,没能力就不要啊,不然双方都是不幸福的。 我们大学生在校园里要遇到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做好自己未来的规划把时间都用在刀刃上,为未来的生活打好基础。大学生作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在大学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好时间,能帮助我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第2篇

整个故事,把郝义带着耿浩去给剧组送道具,展开的疗伤之旅和一个叫做小雨的女孩,情路坎坷,在经历完闺蜜婚礼,还有修也修不好的水龙头后,被一首名叫《去大理》的歌曲忽悠,说走就走去了大理的两个故事交叉叙述。我一直以为这个叫做小雨的姑娘会是耿浩最后一个艳遇。

在经历完醉酒呕吐洗胃吊水后的耿浩,在郝义开完天目山的车上醒来,让郝义掉头回北京,他们在哪里发生了一次争执,郝义说服耿浩是拿出两张美女的照片,说了那套阴影理论:阴影让物体显得更立体。耿浩说是的,我站在阴影里让你更立体。

其实这句话就像朋友之间会抱怨这人跟我玩是不是因为我是一个绿叶,正好衬托他是一朵红花。

最后,耿浩还是顶不过这种复杂的感情,用了港剧里常有的对白,对郝义说了恩断义绝的话,从此分道扬镳,耿浩删了前妻的电话,和郝义的照片,去了大理,去了他们认识的客栈,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那个盼望逃离纷扰的女孩小雨就是康小雨,耿浩的前妻。他擦去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句:耿浩 对不起 康小雨。他也终于承认,失败的过去是人生的一道阴影。他终于接受了这道阴影,说出了祝福。说过的人都知道这声祝福如石头,有多重只有自己知道。放在心头压着难受,尽管再难受,也总是舍不得放低。只有承认过去,承认失败,人生才会更加立体美满。

你的歌里全是骗人的。

“我不爱吃橘子,只是喜欢橘子皮的味道。”“嗯,刚好,我喜欢吃橘子。”

一部电影走到这里也接近尾声,有许多眼帘边缘的泪水,在看到耿浩大乱夜色pub,被酒吧老板一群人群殴时,恰好出现的果汁和郝义,看着郝义那不顾形象,不管身形奔向耿浩的身影时,溢出。虽然那个啤酒瓶还是砸在了耿浩的脑袋上。郝义背着耿浩找医院,后面跟着果汁。其实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朋友,损嘛损的要死,还以为你好打头,可是在紧要关头会一直陪着你。看着你难受分开也会担心,就算吵闹也会回头来找你。这样的友谊好似恋爱,却胜似爱情。

色鬼郝义最好还是栽在睡过两次的阿凡达手里,走进了阴影。放下心中石头道出祝福的耿浩走到了阳光下。其实,朋友之间对彼此来说既是阳光也是阴影,光影相互作用,物体才会更加立体。

看到好看的电影,在结束灯光亮起时,磨磨蹭蹭舍不得离开影院,只想听完最后的片尾曲,然后在细细品味刚刚的电影。

大理 苍山 洱海

电影里的景色很美。刚好是个假期,对电影里的景色都充满了向往。

我也想有一辆车,和最好的朋友在路上,如果我爱的人不在我身边,那么一定在3000公里以外的远方。如果你不来我身边,请不要阻止我去找你,带着我的好朋友。

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第3篇

这不电影的名字是来源于韩国的一个监狱房号--七号房,那里住着几个都因为犯罪或违法进了里面,但是最近有一个新进来的狱友。他脑子不是很理智,有先天性缺陷的他却被冠上了引诱未成年人罪和强制骚扰罪而关了进去,最不可思议的是即使被误会而抓去他都不会忘记关心着他自己的亲生女儿。因为他的女儿很喜欢美少女战士的书包,因为家里拮据一直买不起,但他们每个星期都要去几次商店看那个书包有没有被买走。当他真的存够钱想买给女儿的时候却被一个人买走了--那个就是警察局局长的女儿。唯一的美少女战士书包被买走了,他一直都记在心里,很希望他们能卖给他来实现女儿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有一天他再次看到了那个背着书包的女生,下意识的他就一直跟着那书包走,谁不知突然一声尖叫:那个女生摔了地上还躺着一摊血,因为他之前学过紧急救生其中的一些动作被路人看到就误会了他想强奸那女生,而且还是警察局局长的女儿,局长当然不会就这样放过他。借着那一身的权力,他一直威胁逼打强迫他招了供,最后他斗不过局长只能全部招供了。大家都知道他本质是好的,期中还不顾自身生死救了监狱长,这样的大好人还敢杀人?真不科学!

是的,再笨的人也不会笨到去杀人。到底是什么威逼到他最后宁愿接受被人冤枉,被世人唾弃也要招供?就是因为他那最珍惜最爱最想好好保护她的女儿,局长威胁他如果不招供就让她女儿经历一样的事。他妥协了。谁还敢说他笨说他傻吗?他把最后的保护女儿的一点点可能也要抓住,只要女儿安全,他什么都无所谓了。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他从小就既当爸爸又当妈妈,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惺惺相惜的女儿。理智不清楚的人会如此紧张自己的亲人吗?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尊敬,他对女儿的爱令人赞叹,也令人惋惜。

做女儿的从小就很聪明懂事,成绩一直很优秀,从来不让大人担心。这么可爱的女儿那么小就没了父亲怎么能不让人心疼让人痛,她一直记得要为父亲伸冤,驳回死刑的判决。经过一番努力和老天开眼,让人民知道了真相,法院驳回了几十年前的那件冤案,替她父亲申了冤。人民从心底里开始赞扬这位伟大的父亲,一起祭奠这份伟大而沉重的父爱。

是的,他戳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亲情。世界上只有亲情才有那么伟大,无时无刻都替自己的儿女着想。只要子女过得好比什么都来的好。而现在很多做子女的反而还不知珍惜,一直让我们任劳任怨的父母担心甚至伤心绝望。这是个多么可悲的事情!

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第4篇

陆川:微电影是更自由的电影

导演,微电影作品:腾讯游戏微电影、“追逐无限”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

“微电影对我来说,就是梦想、自由、青春、无拘无束。”“以前就是短片,后来有了微博,‘微’这个词就觉得很好用,这才有了微电影这样的叫法。不过只要是电影,那就依然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微电影正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电影形式,能够带给电影行业更多的创新,同时有些电影不能用新人,但微电影就可以用新人,能创造更多机会。

唐季礼:这是进入大电影的名片

导演,“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微电影是一张年轻导演的名片:我觉得微电影是进入大电影投石问路的一张名片。短片的生产很方便,只要花时间,用心都可以做出好作品,你可以将作品送给人家看。需要注意的是,拍摄微电影首先要选好题材,选好类型也很重要,也不要太复杂,要简单,最好成为跨越国际的影像语言。现在iPhone、iPad如此普及,大家在公车上,吃饭之余都能看短片,微电影的市场还是很大的。

王小帅:拉回了短片传统

导演,微电影作品:“追逐无限”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

按照国际惯例,60分钟之内的都算短片。微电影把过去拍短片的传统拉了回来,应该和长片一样在故事、结构、人物、台词等方面用心。它给导演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他们没有票房压力,可以只考虑创作。

我拍大电影就是做自己,所以会在电影里做很多突破性的表達,要做自己,就不能过多地妥协。而作为电影与商业的结合体,拍摄微电影时,我会更加尊重商业规律和微电影自身的诉求。

贾樟柯:电影跟品牌没有关系

导演,微电影作品:监制了“语路”等微电影系列

现在品牌倡导的微电影是比较多。但就目前我看到的,包括我自己监制的微电影,其实都在传达公共理念。影片本身跟品牌是没有关系的。我接触那么多客户,大家谈的都是公共价值,比如进取的精神、公平的精神等,甚至连广告的植入都没有。

宁财神:创作自由是伪命题

编剧

如果没有品牌买单,谁会来拍微电影?品牌给钱,怎么会不把关呢?视频网站也得考虑到播放尺度。

魏德圣:为广告服务就不叫电影

导演

微电影,是一个拍电影功能的训练,是每一个要拍长片人的跳板。如果我有短片的故事的话,不会刻意做长片,但现在很多微电影都为广告服务了,那不如就叫广告,长篇广告好了。

滕华涛:跟电影没什么关系

导演

我觉得现在的微电影就是一种变相广告的一种形式。它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但(除了作为品牌的一种宣传渠道之外)它能给好多年轻人一个拍摄的机会。

赵雨润:不可能去广告化

华影盛视CEO

微电影不是电影,而是在广告领域中一种新的衍生形式。微电影是内容加广告的营销模式,所以不可能“去广告化”。

赵天宇:打了一个“微电影”的幌子

导演

微电影不过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噱头——广告商希望营销诉求更软性、广告片品质更像电影,而视频网站又需要做概念,于是一起打了一个“微电影”的幌子。不过,微电影有故事、有表演、有细节,肯定会比传统的广告好看。

凌平:微电影广告好传播

《广告导报》总编、央视广告部策略顾问

微电影广告从一开始就携带着互联网时代的特性:题材贴近网民、作品时间短、适合网络观看、便于转发传播。电视广告需要付费才能播放,而微电影广告在网络上的传播是免费的,对广告主来说,拍摄微电影广告的性价比也相当高。

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第5篇

摘要:影视艺术具备真实性、现实性、通俗性、娱乐性、商业性的属性特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影视艺术商业性特征愈加明显,各类视觉污染现象层出不穷。影视作为一门综合且复杂的艺术,在世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分级和审查制度。目前影视艺术中存在各类不同的视觉污染现象,若要尽力规避此类现象的出现,应从创作者、传播者、接收者、监管者的不同角度出发,促使影视艺术得到良好且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影视艺术;视觉污染;治理

当今经济发展使得影视演变成为娱乐“至”上的产物,带有视觉冲击或视觉消费特征的画面层出不穷。我们已经进入“视觉中心主义时代”,如今存在的“不良视觉图像”,能够在傳播中给人造成不良视觉刺激,导致身心健康的影响乃至损害,就是“视觉污染”[1]。对于影视艺术来讲,这类并无美感可言,将真实转化为虚幻、现实转化为暴力、娱乐转化为消费、商业转化为视觉奇观的影视画面被称为“视觉污染”。本文分析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性特征,对目前影视艺术中存在的视觉污染现象进行了分类,提出一定治理对策,为影视艺术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借鉴。至此,如何完成影视艺术从娱乐“至”上到娱乐“之”上的转变,则需要电影人、管理者,以及观众的共同协作。

一、影视艺术中的视觉污染分类

(一)视觉冲击:暴力色情

暴力元素充当着电影片段的最强兴奋剂,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频繁出现。1929年有声电影产生初期,强盗片《纽约之光》便出现了暴力画面,这可以看作是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开端。随后,好莱坞商业化的“暴力美学”出现,从《赛尔马与路易斯》《雌雄大盗》到《闪灵杀手》《德州电锯杀人狂》,在影片中几乎得不到任何审美的快感,看到的始终是一种极度扭曲的变态心理和恐怖的感官刺激[2];“巴西新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在巴西兴起的新电影运动,意在拍摄巴西真实的悲惨状况,又被称为“饥饿的美学”“暴力的美学”,由此可见其影片中暴力画面的冲击性;在中国香港,暴力还渗透到喜剧电影中,例如:袁和平、成龙将武打与喜剧结合,创造出“谐趣武打”的新片种,暴力被披上了喜剧的外衣,看上去更具“观赏性”。然而,美国“全国电视暴力联合会”和“全国精神健康研究所”在世界上19个国家做了3 700多份科学研究报告,其结果一致表明:暴力影片对观众有害。影视作品中充斥着打斗、凶杀等血腥的内容,给予受众的只是单纯的感官刺激,并不能带来审美的享受,更易引起青少年效仿,导致不良后果。

除暴力外,色情也成为吸人眼球的冲击性画面,是票房的隐形保证。然而,是否色情已成为影片必不可少的因素,亦或删去色情片段,影片本身的叙事、艺术表达会存在障碍影响?答案并非肯定。希区柯克的作品《后窗》,常常被理解为典型的展现主人公/观众窥视机制的“双关”之作[3],越来越多的电影打着色情的噱头,满足着观众的“偷窥”欲,造成“恐怖图像容易激起注意力——生产者制作恐怖图像——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继续生产更多恐怖图像”[4]的恶性循环。这类视觉污染忽略了电影本身艺术性的表达,更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二)视觉消费:粉丝电影、广告植入

影视艺术的商业属性,促使作品中出现植入广告以及粉丝电影现象。“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5]。“明星”符号本身具有被优先解读的可能性,在文化交流中,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象征着具有阳刚之气的东方形象;章子怡、巩俐象征着大气标致的东方韵味,明星的符号意义大于实体意义。而如今,明星符号被过分放大,成为商业吸金手段。粉丝电影的出现推动了电影商业化的发展,为多方赢得利益。然而对受众来说,如今难以欣赏到明星形象与艺术美并存的电影,这非但不利于电影的艺术化发展,更会对受众造成潜在视觉污染,降低审美标准。

商业利益的推动促使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的出现。冯小刚导演以商业影片拍摄为主,被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2003年《手机》中各式各样的摩托罗拉手机;2004年《天下无贼》中的佳能DV、长城润滑油、淘宝网等;《非诚勿扰》系列中的剑南春、清华同方、海南航空等,令植入广告与贺岁电影二者的结合看似“相得益彰”。实际上,极少有影片中的广告植入的较为自然。影视剧随片广告分为分离式、插入式、镶嵌式三种。其中,镶嵌式是广告伴随情节发展出现,能够在不影响叙事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如《天下无贼》开头女主角录像使用的佳能DV;《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可乐。有些则显得较为突兀,且不合时宜:《老九门》中的东鹏特饮、《古剑奇谭》《诛仙青云志》中的58同城,均是在古代剧中植入现代广告的代表。此外,也有广告的植入易造成不良后果:电视剧《太子妃升职记》中将金戈频繁植入,此剧受众多为青少年,而金戈是一种处方药,极易造成不良影响。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无可厚非,然而一些直白的、不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植入广告极其突兀,对受众造成视觉强迫,影响观影体验。

(三)视觉奇观:华丽虚幻

电影是造梦与共情的理想场景。有着“科幻电影先驱”之称的梅里爱,在电影诞生之初便发明了“停机再拍”“分次曝光”“魔术照相”等电影手法。梅里爱在电影制作中加入特技效果,使得电影告别了传统叙事的单调性,形成了新的视觉体验,这可以看作是电影“奇观性”的开端。在后期的电影中,奇观现象也逐渐成为主流。“奇观”即纯以视觉表现的形象或景观,给人强烈的心理刺激和震撼,但景观背后,不负载任何实质内容。视觉“奇观”,既可是形式细节的精细入微,亦可是宏观景观的气势撼人,两者皆美轮美奂得让人震撼[6]。从《侏罗纪公园》《阿凡达》再到中国的《流浪地球》,“中国电影在向好莱坞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好莱坞的大投入、大场面、视听震撼的华丽效果”[7]。近年来,好莱坞电影的不断输入影响着众多电影创作。小津安二郎说过:“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过分追求外在视觉奇观的电影,极易忽视电影的基础叙事特征,令观众看完只记住感官,得不到共鸣。

二、影视艺术视觉污染的治理策略

(一)创作主体

1.作为艺术家的影视创作者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创作者的精神体验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影视创作导演必须要做到的是:规范行业自律,不触碰道德底线。在此基础上,要注重“镜头”“构图”“色彩”“剪辑”等电影语言,规范电影艺术化表达,提升个人的视觉教养和审美修养,以真实性为首要特征,再对作品进行艺术化加工。在尊重影视艺术商业性的同时,更重视人文精神的传递。

2.作为普通人的日常创作

当下,互联网促使各类短视频平台火热发展,网络电影、微电影、网络综艺、Vlog等作品层出不穷。一台可以录像的机器、运用剪辑软件简单处理,个人就可以上传至视频平台的时代,使得“人人都是艺术家”。普通人的日常创作只要公开发表,就有着被众多人看到的可能性。所以,普通大众在进行视频拍摄和发表时,都应注重画面内容的规范,避免造成视觉污染。

(二)传播过程

传统的影视传播包含电影院、电视台等公共平台,这类体制内播出平台的节目应增加生产和供给,围绕政府赋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职责和中心工作。CCTV-1频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下午剧场曾播出《平凡的世界》《最美的青春》《幸福院》等优秀影视剧作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在2020年3月发布影院复工后复映的电影:《何以为家》《战狼2》《中国合伙人》《流浪地球》《狼图腾》。影视艺术传播的一般规律表明:具有思想深度和哲理内涵的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具有比较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力,因而传播范围广,传播力度强,传播效果好[8]。对播出平台来讲,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被广泛传播,这是其职责所在。

从传播者来说,观众对视觉信息的认知程度是其需要了解的一面,此外更要帮助受众提高视觉素养,这样有效的视觉传播效果才能形成。播出平台从业者应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对影视作品的把关以规避风险,为提高大众视觉素养而共同努力。

(三)接受主體

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审美经验制约着人的意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要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则需要多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优秀的电影作品:国内《小城之春》 《霸王别姬》 《一江春水向东流》;国外《公民凯恩》《东京物语》《罗生门》;电视剧作品:国内《平凡的世界》《琅琊榜》《走向共和》;国外《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请回答1988》等。审美活动的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理性不应该成为禁锢感觉的枷锁。在读图时代,我们的眼睛需要“教”而“养”之。我们需要拥有品味之眼、批判之眼、纯真之眼。在经历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两个层次后,纯真之眼,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眼睛[9]。

此外,作为观众要勇于批评揭露,进行舆论监督。对于接受者来说,要学会能动地认知视觉信息,并以批判的视角看待,如此便可掌握信息背后的含义,不被信息淹没。艺术接受是接受者与创作者相互建构的过程,当下受众的喜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传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艺术再创造。视觉教养的提高不仅需要创作者恪守自律,更需要接受者反馈表达。生活经验不能代替审美尺度,趣味判断不能等同于价值判断。对于影视艺术来讲,观众不仅是影片的欣赏者,更是影片的判定者、批判者。对于影视作品的评判要从画面、声音、蒙太奇这些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入手,“共鸣”和“艺术”二者同样重要。

(四)监管部门

1.必要的审查制度

如今各类艺术形式纷繁多样,而电影是唯一建立分级制和审查制度的门类,这充分说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电影审查制最先在美国确立,1907年,美国芝加哥成立市电影检查委员会;1911年,已有30个以上的州建立电影检查制度;1927年,以美国邮电部长为首的“海斯办公室”提出在银幕上必须小心处理的25种情况,和不得出现的11种情况;1930年,《海斯法典》制定,详细划定了美国的电影禁区。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可以说是较早确立的,且得到了不断完善、内容较为明确;英国曾是电影检查非常严格的国家,曾规定58种情况应在影片中被取缔,较之美国更为具体严密;法国的电影检查尺度在世界上最宽;日本于1949年6月成立电影伦理委员会,纠纷最多的在性、风俗方面;在中国香港,公映电影被划分为任何人可观看、儿童可观看,以及只准18岁(含)以上人观看三个级别;在中国内地则不分级,但公开播放的影片均需经过广电总局审查,一定程度上默认影片适宜大多数人观赏。各国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制度,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完善,但其都具有“限制色情、暴力,维护社会安定,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共同点。成熟的电影分级、审查制度是必要的,它不仅能够给予观众提示,也能够提高观众的观影自由度,保障了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和流畅性。

2.产业化发展

尊重影视的商业性,在文化政策、运作体制、市场策略三个方面都要兼顾。在一些欧美国家,带有暴力倾向和性爱内容的成人节目只适合在夜间时段播放,考虑到家庭“四世同堂”的状况,调整播放时段,能够避免不适宜的人群接受视觉污染。此外,要重视电影在经济发展及社会政治中的作用,给予好剧本、好创作班底一定的人才、资金扶持,用产业化体制来促进电影的发展。尊重影视的文化品格,发挥社会功能和精神意义,从艺术创作、思想主题、精神价值三个方面出发,大力宣传优秀的影视作品。好的影视作品能够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帮助人更好地认知世界、陶冶情操,令人身心愉悦,这是影视艺术应形成的积极影响。

3.法规体系的建立

影视艺术监管方面,在英国,《电视无国界指令》中,植入广告被得到有效制止;欧美国家对儿童节目中的植入性广告限制严格。对于视觉污染中的此类现象,观众应被明确告知作品中存在植入广告,在开头或结尾处给予适当提示,而非“强迫性”接受。2020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公开《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围绕各类网络综艺,对出镜人员言行举止、舞美、文字语言使用、主创人员选用等不同角度,提出了94条标准。在此《细则》中,提到了“低俗、性暗示”“血腥、不适画面”“着装暴露”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节目中视觉污染现象的出现。

健全影视艺术市场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法律、规章、政策相互配套、协调统一的法规体系,是影视艺术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加强规范影视艺术作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影视艺术制作和播出机构的主体条件、相关特殊岗位人员上岗资质、影视艺术生产经营项目的投融资条件等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规避视觉污染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大众拥有良好的视听环境。

三、结语

影视艺术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制作者的急功近利,技艺粗糙;观众的时尚消费;传播者的急于作秀,好高骛远……不仅造成视觉污染现象,更从内在降低了影视作品的整体水准。要提升影视艺术的格局,更好地治理和规避视觉污染现象的出现,需要制作主体的严格自律、播出平台的加强把关、监管机构的统一标准,以及受众的舆论监督。至此,影视艺术的良好发展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新,应海燕.“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视觉污染研究[J].思想战线,2015,6(41):133-138.

[2]周清平.“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影像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3]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3.

[4](美)巴顿·帕尔默著.陈梅,何小正译.元虚构的希区柯克——《后窗》和《精神病患者》的观赏经验和经验观赏[J].当代电影,1987(4):96-106.

[5]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0.

[6](法)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9.

[7]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0-267.

[8]陈晓伟.中国电影影像表达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9]林吕建.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影视艺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106.

[10]王新.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4-7.

[责任编辑:武典]

微电影礼物观后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故事;营销

一、引言

微电影广告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广告模式,它和电视广告和微型电影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它是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广告模式和营销手段。相较于网络视频短片,具有明显的商业化特性;与电视广告对比,又具有影视专业的叙事手段和相对鲜明的艺术特征。

关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依据百度百科词条所说:微电影广告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不超过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微电影广告可以理解为由广告主付费,以网络为投放平台,将产品、品牌形象、公益活动等作为叙事元素自然结构到故事情节中,综合运用影视创作手法制作的微型故事短片广告。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Don E.Schultz)教授曾说过,在现代社会“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早已成为昨日黄花,4C(消费者、Cost代价、便利、沟通)正成为营销传播的主导”。从旧有的从产品出发到销售终端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从消费者出发,注重沟通的新营销模式。作为营销手段的广告,随着现代营销方式的发展、变化,也相应调整,强调与消费者的平等沟通与对话。

传统的电视广告分类复杂,从时间上来讲有5秒标版广告,强调诉求点的10秒或15秒广告,都是比较直接地表现广告目的。30秒廣告和60秒广告虽然相对完整,能看到一些情节和故事,但都简单,情感深入不足。微电影广告的时长,目前没有绝对的行业标准,一般微电影广告类型分为5分钟以内为短篇,6—15分钟中篇,16—30分钟长篇,30—50分钟加长篇,以适应人们不同的时间碎片类型。微电影广告可以利用时长优势,用完整曲折的故事和情节,将品牌理念或产品内涵“润物细无声”地传达出来,以影视特有的艺术感和视觉冲击感,潜移默化地以品牌核心价值观影响受众群体,是隐藏在故事中的营销。

二、在广告中表情达意,以情动人

在广告几乎无孔不入的今天,观众在各类影视节目和视频作品中经常发现或生硬或巧妙地植入广告,甚至在电影屏幕上也屡屡可见。微电影广告的制作目标就是产品或者品牌文化的推广,广告是主体,不必隐性植入。但它绝不是电视广告的加长版,而是借用影视的专业化手段,通过戏剧情境、冲突的设置,戏剧动作的合理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用影像来讲故事,吸引观众接受故事情节暗含的观念。胡乔在《微电影广告初探》一文中指出,微电影广告不可能在电影中对产品或品牌做过多陈述,一般而言,只是将品牌的内涵精神编入故事中。这样的说服是诉诸情感的,而不是过于理性的。益达的微电影广告就深入探查了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推出了“爱”的主题。以益达口香糖为线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广告词是这样写的:“关爱牙齿,更关心你。”将广告主的商业目的完美藏在“爱”的酸甜苦辣里。口香糖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而爱情最容易引起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在娓娓讲述年轻男女爱情里的体验与渴望时,相伴相随的益达口香糖也同时深入人心。

爱是人类普遍而美好的情感,友情、亲情、爱情的融入,使得产品和广告拥有了情感的力量,广告主不再是赤裸裸直盯钱袋的感觉,而是具有了一定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消费者和广告主之间除了商品交易关系,还产生了情感联结,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推广企业文化,形成一定程度的消费情结,建立和强化对品牌的忠诚度。

传统的商品广告更多强调产品的功能、特性,期待通过消费者的理性分析做出明智选择,从而达到销售目的。但这类广告多数简洁生硬,并且商品的同质化现象使得广告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微电影把商业动机巧妙地藏在具有情感容量的故事里,使观众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同时,在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对产品形成印象,打下烙印,变成潜在消费者,最终有一天成为顾客。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推进中,感同身受故事人物特定情境下的命运与情感,这种同情使得受众在接受故事的同时,也从情感上主动接受了广告的影响。比如联合利华洗护发品牌潘婷的《You can shine,你能型》就是一则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微电影广告,它的创意很独特,突破常规逻辑:街头老艺人演奏小提琴,而一个听不到音乐的聋哑女孩儿却深受感染,迷上小提琴。在老艺人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外界的质疑和内心的自卑,最终获得成功。丧失听力的聋哑女孩儿和音乐之间,按照常规理解,是构不成联系的。但这则微电影广告在小提琴街头艺人和聋哑女孩儿之间找到共情点——身处逆境,却勇于挑战自我。故事结尾女孩儿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舞台演奏小提琴,柔顺的长发像流动的音符一样随着小提琴的韵律飘逸飞舞。广告创意很好地表达了“You can shine,你能型”的主题,广告诉求目标得以实现。这种采用感性诉求,将观众代入故事情节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自然而然拉近商品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消减对商业广告的抵触。

三、在故事中巧妙营销,广而告之

微电影广告无论表现手法多高超,艺术性多出色,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广告”二字。故事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其前提都是通过对品牌性格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使品牌自然融入到故事当中,甚至成为情节推进、人物转化的背景或推动力,潜移默化中实现品牌诉求。

福建西窗影视出品的微电影广告《宁檬的爱情》中,就是以爱情为切入口,设置了双线结构,在情节发展中巧妙将品牌广告作为人物身份背景自然带出。这部微电影广告以女主角宁檬的爱情遭际为主线,表现宁檬偶然结识嘉禾装饰老板谢明,不打不相识,最终寻得真爱,治愈失恋创伤。以宁檬女友蜜儿崇尚金钱至上,结果被骗人财两空为副线,映射出闽南都市泉州年轻男女的情感和生存状态。宁檬因一次偶然车祸与谢明相遇,作为车祸肇事方的谢明没有推卸责任,主动表示承担责任,并留下名片,宁檬与家人发现他是嘉禾装饰的老板。此处通过名片这一特殊道具,既明确了谢明的身份,又突出谢明敢于担当、不以势欺人的品格,成为微电影叙事中的有机部分,也强化了“嘉禾装饰是个负责任的企业”这一品牌认知。也正是在这种独具匠心的叙事中,品牌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深入,慢慢浸润到消费者心里,在故事中认知、理解品牌文化。

但微电影广告在之后情节安排上用了大篇幅展示嘉禾装饰“垫资装修”业务讨论会的场景就显得生硬和令人尴尬,既与情节发展无大关联,又与人物性格塑造无助益。后面又有和宁檬带人来商讨装修业务,虽然叙事上造成二人再次相遇,但车祸事件中谢明已经建立了沉稳负责的形象,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二人再遇可以有更好的设计,这种鲜明的“广告主”的标签,使观众的观影体验有硬性植入的不舒适感,反而影响了观众对其企业文化的认同。

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所说的:“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在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才是关键。传统的功能展示、宣教式、“填鸭式”的广告已经很難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文化含量高、制作精美的广告产品日益成为广告商和消费者的首选。单纯的产品功用宣传已经远远不够,掌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利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制造信息网引导并刺激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认同品牌的文化内涵,进而产生消费冲动成为顾客才是广告最终的目的。而微电影广告正满足了这种需求。

尽量在影像表达上避免消费者对商品广告的警惕和抵触,在一部几分钟长度的微电影中,通过合理煽情或恶搞的故事使观众的情绪进入设置好的情境,品牌和销售理念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为人接受,甚至感染力强的微电影广告会使观众把对故事的感动融入到品牌的信赖中,达到微电影即广告,广告即微电影。相比传统影视广告或平面广告,微电影广告的故事性、艺术性与广告性的合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芳.微电影广告与电视广告比较[J].当代传播,2013,(6).

[2] 王憬晶.论中国电视广告叙事中的缺失[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6).

[3] 胡乔.微电影广告初探[J].视听研究,2013,(6).

[4] 周艳玲.略论广告创意的几种表现手法[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3).

[5] 魏巧俐.微电影广告叙事系统构建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3).

[6] 李娅乔,李振国.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广告模式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2).

上一篇:无毒学校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我的师德修养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