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人物范文

2023-09-19

英语人物范文第1篇

1、For this reason, I have always felt it a blessing if a friend comes to console me in my sadness, cheer me up in my low spirits, or heartedly share with me my happiness. 因此,我常期待在我悲伤的时候,朋友能够过来安慰我,让我低落的精神好起来,或者与我分享我的快乐。

2、Yet, they, too, have mercilessly accused false friendship, for there are always some mean characters who approach you and act as dear friends when you are wealthy or influential, but desert or even betray you the instant you come down in the world or are entrapped by unfortunate things.

3、 The old saying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has become the teaching and standard for true friends.俗话说“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4、 So long as a person has a heart of gold, being warm-hearted,selfless,honest,open-minded,butnotbrutal,cold,shortsightednor narrow~minded, I am willing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 or her, give my due support and help, and remain faithful to him or her all my life.

As a human being, one can hardly do without a friend, for life without friends will be a lonely voyage in the vast dark sea or one in the barren desert. Traly, a friend gives out light and warmth like a lamp. For this reason, I have always felt it a blessing if a friend comes to console me in my sadness, cheer me up in my low spirits, or heartedly share with me my happiness. It is wonderful, too, to feel that someone is standing by me and ready to provide help and encouragement in my pursuit of a noble and glorious cause.

For millions of years, people have heaped beautiful verses and essays upon friendship. Yet, they, too, have mercilessly accused false friendship, for there are always some mean characters who approach you and act as dear friends when you are wealthy or influential, but desert or even betray you the instant you come down in the world or are entrapped by unfortunate things. Therefore, people 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cognition of true friendship. And a faithful friend is considered even more precious than a priceless pearl or a precious stone. The old saying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has become the teaching and standard for true friends.

英语人物范文第2篇

Http://News.wenzhouglasses.com 2008-5-13 10:39 浏览:188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关键字:试论企业文化中的英雄人物作用论企试论作用 眼镜

热点直击:企业文化变革的实证分析

(一)

美国哈佛大学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美国企业应该回到历史上曾造就出许多伟大的美国公司的独创性观念和设想中去,塑造出强烈的企业文化。“公司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有重大的意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迪尔和肯尼迪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一、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能仅仅是文字口号,需要验证,需要有人去实践,需要在员工中有活生生的人物来体现,这种人物就是企业所树立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企业中的英雄是他人的榜样和敬重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念。英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企业传奇般的创办人,企业的劳动模范,企业的优秀员工,都是企业英雄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英雄,企业价值观就会因缺乏说服力而显得虚无缥缈。“企业英雄人物”把公司的价值观人格化并为职工提供了效法的有血有肉的角色样板,通过英雄人物向每个职工表明“这就是你在这儿要成功所必须学习的榜样和楷范”。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价值观,许多内容都是企业领导者的口号或提法,这些提法无论你是怎样的宣传、对员工的灌输或是培训教育,如果没有具体的人去实践,或者在实践中找不到这样做的人,或者所标样的人不是按照你所提倡的那样去做的人,那么,口号是口号,实际做法是做法,也就是讲的和做的是两张皮,谁也不会相信你所讲的,而只会看你所做的。而企业在员工中找到按照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去行动的人,或者,在企业中凸现出像企业口号中所提倡的去做的人,并把它们的具体实际加以宣传,这就构成了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里的确有这样的人按照企业所提倡的在行动,并且他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大家是认可的,企业这个组织是认可的,他们的行动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企业的价值观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事例,企业的价值观得到了具体验证。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地对这样的人进行标榜、表扬、奖励、提拔、重用等,那么,就会对企业员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人物,就是他按照企业所提倡的去做,并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一般人难以做得到的事。当一件事,大家都觉得难做到,而他做到了,就会产生一种人格魅力。反过来说,就是英雄人物总是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作出了超乎一般人想象的事。这里面就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开拓或钻研精神、特殊的能力、

特殊的意志力和奉献精神,如此等等,恰恰是英雄人物所具有的个人品格,这种人格力量对其他员工会产生很大影响力。

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使无数默默无闻的员工的点点滴滴企业精神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是企业文化的枢纽。企业英雄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和热。是企业精神的伟大实践者,为员工树立楷模,并成为员工效仿的对象。企业英雄也决不是超凡脱俗的人,他们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也是企业平凡的典型,英雄能做到的,每一个员工也都能做到,至少能学到他的那种精神;他是企业的象征,他能够使消费者相信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是这样的。他激励着员工奋发向上,也促进着企业绩效的提高,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高度重合。比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企业文化称为“一团火”文化,企业精神简称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师傅就是“一团火”文化、“一团火”精神的“人格化”。当然,今天张秉贵师傅已经去世,但体现这种文化、精神的人物会一个个出现。再如,邯郸钢铁集团公司领导这几年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公司董事长刘汉章同志就是邯钢企业文化的“人格化”的优秀代表和体现。

二、英雄人物的示范效应

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价值观得以实现的人格化表征,那么,人格化表征以后的“英雄人物”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发型示范效应。即示范原型在没有通过宣传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定影响。通常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即是这种类型;二是树立型示范效应,即示范原型的言行得到他人和杜会的承认和肯定,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规定、舆论、宣传媒介等)被确立为某人、单位、部门甚至更大范围的效仿榜样,以此来影响他人和社会。从事物发展的性质看,这两种类型是一致的,都是示范原型在发挥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有范围大小之分,程度深浅之别。一般说来,原发型示范效应是原发实现的,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相对较小;树立型示范效应则是自觉实现的,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相对较大。“原发型”是“树立型”的前提、基础、源泉,后者则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示范形式。示范效应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即示范原型、示范场和示范影响。

企业的英雄人物基本上是属于原发型的,企业发现了这样的英雄人物,将其行为和实际行动表现,及其所创造的成果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将其作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加以表彰、宣传和榜样化。企业英雄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影响其他员工形成和坚持正确的观念。观念对行为的影响,是以思维方式来影响行为方式的。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对行为影响之前,英雄人物的言行可能会深深地对思维的定势趋向产生引力。但是观念的内化,还要心理的吸纳和承受,才能孕育转化为完整的行为。企业英雄恰恰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其文化的引导功能,会造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如人念”这种趋同性局面,并对群体行为进行成功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行为的文化引导,要以企业英雄人物的先进典范事例,多用启发少用教导,多用示范少用督导,多用引导少用强制,这样才合乎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要求。肯尼迪和迪尔之所以把企业的英雄人物作为企业文化的一大要素,就在于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和形象化,使企业成员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环境中逐步仿效,这样就能使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外化为企业成员的行为,达到行为引导的目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任何先进典型都不可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需要自己的奋斗,而且要靠组织的发现和培养。企业英雄的文化塑造功能。企业文化的功能不仅仅是外在引导和规范,更不是以简单的凝聚为目的,企业文化还应该有一种内在塑造功能,即在企业塑造形象,塑造美的生活的同时,通过企业英雄人物的精神的弘扬,塑造一大批高素质的员工。企业文化要根据凝聚群体发展企业的需要,实事求是的根据英雄人物的实际事例,启迪人的思想,教化人的意识,使企业群体意识适应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的需要。英雄人物的成长是需要环境的,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具有示范作用也是需要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借助于英雄人物来将企业文化理念的东西人格化,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发现英雄,发现了英雄之后还要,实事求是的宣传英雄,这样的英雄才能够起到示范效应。才能够引导一大批人去学习和效仿英雄人物,为捍卫企业价值观,为实践企业精神去积极行动,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

三、英雄人物的生成与塑造

企业英雄人物不是横空出世的,它需要一个是英雄成长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即使是有想成为英雄的人,也难以成为英雄;即使成为了英雄,也不一定被认为是英雄。那么,这个环境的营造以来一系列条件,首先,企业要有自己的价值主张,要有企业所提倡的理念和行为准则,要能表得清楚公司的愿景与理念,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公司未来是什么样的,公司倡导的是什么。这样才有一个价值基本趋向。英雄是愿景的实现者,是理念的体现者,如果企业的使命、精神、价值观是混乱的,似是而非的,谁都不可能成为英雄,因为每个人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那他就无法去实践,无法去在行动中体现,也不知该体现什么,该遵循什么。或许也有这样的英雄人物,那它要么是人们心中的良心所认可的,但公司却不一定被认可,也不一定能够发现。因此,企业拥有比较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理念,是产生英雄人物的基本方向指引。

其二,企业必须有正确地发现英雄人物的手段和标准。企业在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和英雄的发现上,如果凭借主观感觉,领导的个人感情和一时冲动,或者依赖于所谓的投票制选举(只会产生出“老好人物”,绝对产生不了先进人物),没有规范的流程和规则,或者不透明、不科学,那么结果就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英雄人物就不“英雄”了,甚至会成为广大员工的背后笑话。如果这种实际上并不是优秀的人,被公司作为先进代表或英雄人物加以表扬和奖励,那必然会使广大员工认为,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而是依靠上面有人,于是乎,必然会引导人们在领导面前做一套,背地里做另一套,久而久之,企业的文化就会像病态化发展,甚至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基于此,企业英雄人物的产生,是有一套严明的规则,科学的办法,详细的考评体系,才能够识别出英雄人物或先进代表。根据对英雄人物的定义,只有是遵循企业文化,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是企业的英雄。因此,既不能够降低英雄人物的标准,又不要把英雄神话。要使广大员工知道英雄就在企业普通员工的身边,是企业的楷模。

英语人物范文第3篇

21cmx29cm

英语人物范文第4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 感动中国人物2012 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 感动中国人物2012 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评选结果14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揭晓。

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是:科学泰斗钱伟长,“舟曲之子”王伟,“草原曼巴”王万青,“英雄翁婿”王茂华、谭良才,“雷锋传人”郭明义,“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最美”洗脚妹刘丽,“三栖尖兵”何祥美,“玉树铁汉”才哇以及“警界保尔”孙炎明。

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了三个群体,他们是: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烈以及中国志愿者群体。

●科学泰斗 钱伟长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舟曲之子 王伟

王伟,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2010年8月7日晚,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

第 2 页 共 4 页

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雷锋传人 郭明义

郭明义,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 180多名特困生,而他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斗室里。

●最美洗脚妹 刘丽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为了“生计” 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刘丽资助人数现在固定有37个。

●草原曼巴 王万青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

第 3 页 共 4 页

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信义兄弟 孙水林孙东林

孙水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孙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出发了。次日凌晨,由于路面结冰,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

●枪王 何祥美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英雄翁婿 王茂华谭良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面对大火的无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三

第 4 页 共 4 页

入火海,舍生忘死,救出六个孩子。生与死关头,他们义无反顾,用朴实的行为、无声的壮举诠释了什么叫崇高、什么叫伟大。

●警界保尔 孙炎明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做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

●康巴铁汉 才哇

英语人物范文第5篇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臵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

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1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

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臵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臵、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臵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臵、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2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守护父亲朱晓晖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年度‚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科学先驱师昌绪颁奖词:

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爱•科学 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陇海大院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

3 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年度致敬:中国援非医疗队

除10位获奖者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危难时刻,他们和非洲人民在一起:埃博拉医疗队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应对埃博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迄今,中国在当地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国医务人员累计近600名,并已向1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4轮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动。

2014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白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

认真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可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个性的显扬;陈坤带领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王勃的文思,三毛的个性,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当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创造。

青春,永不告别,铭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许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灿烂微笑。晚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依旧远赴索马里看望饥饿儿童。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赫本的青春不老,因为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美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现在的自然老化。‛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我老了,该回家了。‛此语一出,感动非洲。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敬爱的前总统永远不会老去。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时代》周刊选用曼德拉仰头憨笑的特写,作为他留给世界的永恒纪念。

英语人物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解放初;青海;政权

政权的建设,是施政的基础,也是统治阶级的现实统治的表现形式。是国家机器存在的主要组成部分。列宁曾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政权问题。”毛泽东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政权建设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并针对我国各级地方政权的建立具体指出:解放初,各地在彻底摧毁旧政权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临时的具有过渡性的政权——军事管制委员会,该会由上而下地委任人员组成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建立革命秩序,镇压反革命活动,并在条件许可时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青海于1949年9月解放,青海政权建设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并根据本省的省情,落实方针政策。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属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理和社会现实问题,造成了省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都极为落后的状况。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个地方社会生活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农业区已经在中央政权的行政体制下生活有千年,西部牧业区却还是原始的千百户、盟旗制度,在封建头人、部落首领的统领下过着相对原始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封建的政教合一制度。

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在1950年全省代表大会上就决定“在农业区生根,游牧区求得站稳”。1951年8月的青海省第二次党代会上指出:依据上级指示与本省实际情况建政方针是“慎重稳进”;步骤:先农业区,后农牧交错区。(1)在全省展开政权建设工作。各级政权的建设情况如下:

一、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建设临时性军事管制制度。

根据《共同纲领》“凡人民解放军初解放的地方,应一律实施军事管制”的指示,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成立《布告》说明:“奉中央军委电令:西宁已获解放,为保障全体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决定在西宁实行军事管制,成立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为该市军事管制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全市军事、民政等管理事宜。”

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即在西宁成立,成立布告称:“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令:青海已获解放,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建立各民族民主政权,兹决定成立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暂时行使青海省政府职权……。”

军政委员会采取以西宁市为中心推及各县,自上而下的进行接管工作。把国民党政府所属的机关、工厂、矿场、银行、公司、学校、牧场、邮电及马步芳的企业财产收为公有。对企业部门采取原封不动,不拆散原来机构,并在一定时期内不改变其原来制度,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对学校实行严格保护,撤换查办个别反动及重要贪污的教职员,取消某些不合适的课程及制度,其他方面暂维持原状,留在以后复课后逐渐加以改善;对于政权机构及制度采取摧毁拆散,原供职人员除首恶者外,采取分别处理,尽量安置,并将愿为人民服务者量才录用。

根据《共同纲领》“取消国民党反动政权机关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组织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指示,西宁市军管会成立后,组建了警备司令部、民政、公安、军事、文教、财经、交通、民族等处及市人民政府等,依据中国共产党政策、约法八章、边府政策法令行使职权。各县则以新成立的县人民政府行使职权,对原有政府职员,则采取分别处理,尽量安置,量才录用,以西宁市为例原有旧人员2070人,报到者1742人,未报到者328人,其中留用者1304人,遣散者170人,受訓者217人,经报到未到者51人。(2)

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和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都属于临时性机构,至到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均于1950年1月15日宣布结束工作,存在三个多月。然而二者为全省及西宁市今后的政权建设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本省省情,逐步展开各地政权建设。

(一)农业区

1军和2军分别从永靖渡黄河一路和从甘肃临夏西进循化两个路线进军解放青海,(3)在进军途中他们经过民和、乐都、循化、化隆等地。解放军所到之地,均相继获得解放,循化即成为青海省第一座被解放的县城,并成立了循化县临时人民政府,根据循化县撒拉族聚居地全民信教的情况,部队指定县长和副县长人选,令其抓好征粮,保障供给,动员群众支援大军北渡黄河。军事解放后,2军奉命进入新疆,1军奉命接管青海,驻军青海各地,首先开始做青海建政的工作。

为了协助和保护农业区的建政,1军派各师团驻入各地,负责接管、受降及追歼残余势力和安定社会秩序等工作。步兵1师2团进驻大通桥头;步兵第2师4团进驻湟源、哈拉库图;第5团进驻湟中、贵德;3师第7团担任西宁市城防守备并一部进驻互助;第8团进驻乐都、民和;第9团进驻化隆等地进行接管。(4)为了开展工作,建立人民政权,9月14日,1军从军师团各级领导机关抽出大批干部,采取分区负责制,大力协助地方迅速建设政权。

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军队的帮助下,农业区县级人民政权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旧的政权被摧毁,人民政权逐步建立起来,青海农业区的县级政权进入新的时代。“解放军既是战队对,又是工作队”得到很好的证明。至1949年年底,省军政委员会共辖1个专区、1个市、18个县和1个设治局,及新建的50多个区,200多个乡级基层政权。(5)

1949年12月底,农业区1市8县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会议,部分地区由于发生武装暴乱,各代会议推迟举行。大部分牧业区还处于召开部落头人会、民族座谈会、联谊会中,部分牧区仍处于联系阶段。

(二)牧业区

青海省是在“既无党组织,又无统战关系”的情况下开展各项工作的。为了宣传党,宣传解放军,扩大宣传的党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党的民族政策。解放军除了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外,1950年1月10日,在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指引下,全省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各族人民联谊会,不仅巩固了已经建立的各级政权,还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但牧业区民族聚居的民族情况较为明显。省委省政府根据牧业区民族聚居的特点,本着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规定精神,充分照顾到民族特点、民族关系、地区特点和历史传统,坚持“慎重稳进”和“更加慎重稳进”的方针,牧业区的政权建设相继得以实现。

在民族关系复杂,封建基础深厚、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交通闭塞的牧业区,政权建设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民族头人、宗教首领联系党,先建立临时政权

如同德、都兰、同仁等县。在西宁解放不久,原同德县参议长和原县长派代表组成同德县各族各界代表团到西宁向中共党政军致敬,受到省领导的接见,省机关派代表为同德县人民政府秘书,协助领导襄理政务。1950年11月21日正式成立青海省第一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同德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门源是以农业为主,农牧交错的县,于1949年9月12日解放,16日即成立人民政府。11月下旬,海北州全境获得解放。之后海晏行政委员会、祁连工作委员会、刚察工作委员会等相继成立,海北州各县相继成立。

省委指出:进军柴达木是省委的重要决定,意义重大,任务光荣艰巨。解放初省机关派蒙古族上层人士为县长,并任用西宁市干部为县政府秘书,协助工作;吸收社会上一些有影响、有知识、愿意参加革命的工作者,初建了都兰县政府。1950年5月初,省委和省军区,根据彭德怀的指示精神,组建中共都兰县委,改组县政府,开辟都兰地区工作。

黄南地区,西宁解放前,同仁县各族各界组成代表团,由隆务寺宗教代表,热贡民族头人总千户派私人代表带队,携带良马、哈达等礼品,前往循化县欢迎人民解放军。西宁解放后,原同仁县长来西宁市军管会登记投诚,被委任为代理同仁县长,隆务寺宗教上层再次派代表来西宁致敬,1949年9月22日同仁县人民政府成立。后进行改造,1951年,同仁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成立中共同仁县委,1952年3月15日,同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2、利用旧政权官僚推行法令,委派特派员协理建政

西宁解放后,原国民党青海省玉树区行政督察专员,与解放军取得联系,于1949年9月23日发出起义电文,明确表示脱离国民党统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玉树和平解放,原专署、县政府的旧职人员均留用,军政委员会委派特派员,协助员玉树专员推行政府法令,同时开始逐步改造旧政府,为新政权的建立做准备。由于玉树地区旧政权势力影响较深,民族关系比较复杂,省委省政府首先对旧有政权进行逐步改造,不断推行党的政策、法令以影响和安抚地区人民。并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不断扩大党的影响。

1950年3月2日,在特派员主持下召开了玉树地区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月2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玉树分区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马峻任专员,久美任副专员。1950年7月,正式建立了玉树地委并设立了地委的办事机构。9月6日,在地委领导下,玉树地区召开了第三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玉树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协商委员会。1951年1月,玉树专署奉命改为“青海省人民政府玉树专员公署”。并在地委组织的工作组的努力下,为玉树三县人民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1951年7月20日至25日,中共玉树地委经过与各方充分协商,召开了第一次玉树藏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会议。

3、民族历史问题遗留比较严重的地区,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果洛在民国时期,被马氏军阀进行过7次的武装镇压,以至于果洛地区民族仇恨极其严重,现代政权组织没有在果洛地区真正建立起来过。青海解放,其他地区政权建设不断取得成果,尤其是西藏的和平解放,也使果洛地區的宗教人士和各大部落的头人看到共产党与之前统治者的本质区别。

经过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果洛地区宗教人士和各大部落头人的联系,1951年冬,果洛各大部落响应政府邀请,委派代表到西宁向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致敬请求解放果洛。果洛代表后到北京,受到朱德、邓小平、李维汉的亲切接见。中央领导征求并听取各果洛代表解放果洛的意见。1951年12月间,党中央、政务院电召西北局、西南局和青海、四川两省的有关负责同志进京会商解放果洛及其隶属等问题。中央决定:(一)果洛隶属青海省;(二)由西北局组建果洛工委和果洛工作团;(三)对果洛实行特殊政策。

1952年8月4日工作团到达果洛腹地查郎寺,果洛宣告解放。8月24日召开了果洛首届民族联谊会。会议着重阐明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和保护现有经济制度与生活方式的政策。果洛因无政权机构,果洛工作团仍以部落为基础单位开展工作。1953年5月,果洛地区第二次民族联谊会议。同年12月25日,召开了果洛藏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1月1日,正式宣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区成立。

三、实事求是,政权建设的特点

(一)把党的政策贯彻在建政工作中

西宁解放后,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和对老解放区经验的总结中,先实行了军事管制制度,为以后政权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政权建设后,根据《共同纲领》中:“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解放三个月内,一边巩固政权,平定暴乱,一边在已建立的条件允许的1市8县中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全省的政权建设工作都实行了“即暂时承认,又逐步改造”的方针。在民族关系复杂的牧业区,严格贯彻“慎重稳进”,“长期合作”的原则和“由上而下地发动群众,由下而上地进行改革”的具体方针,在牧业区站住了脚,并逐步扎下了根。

(二)结合本省实际,注意牧业区和农业区的区别

农业区各地随着在军事上的解放,利用军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派驻军队协助并保护各地政权的建设。边剿匪,边建政,通过改造旧政权,新政权在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军队战士良好的行动表现下,不断得到巩固,并在条件允许的县市,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实现选举产生政府,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落实,并得到人民的认可。

对于根深蒂固的盟旗和千百户封建制度,为照顾藏族、蒙古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安定社会秩序,暂时维持现状,在发动蒙古族、藏族群众的基础上,在具备召开各族各界代表会议条件的地区,应召开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并准备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实行民主选举,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三)统一战线工作,逐步进行改造

在牧业区党组织首先把宣传政策、联系头人及千百户、争取群众作为工作的第一步。党政领导带哈达、茶叶等物品带头慰问蒙古族各旗和藏族部落王公、千百户、宗教界人士和其他有影响的各界人士,联络友情,了解情况,向他们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帮助建政,初步稳定地方秩序。并在盟旗长、千百户管辖的地区,建立5至9人的头人会,并吸收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参加管理。

委派民族头人、宗教首领在当地维持社会秩序,委派从旧政权中分化出来的官吏负责推行党的法令,然后逐步充实改造,建立新政权。并让具有声望,并拥护共产党的各界人士参加到政府工作中。

注释:

(1)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青海省历次党代表大会重要文献汇编第一至第五次(1959年8月—1983年3月)上》,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2006.12,第32页。

(2)廖汉生:《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工作报告》,《青海日报》,1950年1月7日

(3)廖汉生:《青海解放的历史回顾》,《解放青海》,第29页

(4)乔正孝:《青海少数民族革命与建设史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80-81页。

(5)政协青海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1984年6月,第13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课题。

上一篇: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范文下一篇:拉练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