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

2023-12-16

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強、信息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的信息素养现状,认为学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考评和激励制度;教师自身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技能和综合信息素养,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

【关键词】广西高校 英语教师 信息素养 提升策略

自“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以来,各种促进大数据信息发展的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在这些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教育信息化应用正在大力推进。随着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进入学校,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各类新兴教育形式和资源的应用也给高校的外语教育和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教育思想创新、手段创新、模式突破的桥梁。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更把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英语教师推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概述

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英语教师在英语信息化教学基础上,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恰当理解并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资源与手段促进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素养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高校英语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二是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三是有较好的信息技能,即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四是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

二、广西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为了解广西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与研究。调查对象为广西高职、本科院校的50名英语教师,其中男性5人,其余均是女性;职称结构方面,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35人。这些教师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均衡,均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或接触过信息化教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和学校的信息化资源也比较了解。调查参考了一些信度和效度较高的信息素养调查问卷,以信息素养的四个基本要素为依据,并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利用问卷星编制了一份《广西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问卷题型主要为选择题,题目清晰明确,容易作答,便于被调查者实事求是地填写,从而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客观。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较为缺乏,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

(一)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一些英语教师特别是具有良好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基础的年轻教师已认识到信息技术已逐步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工具,但是大多数教师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容乐观,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不够,教育观念保守,教学仍然以教材、黑板和粉笔为主,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翻译教学法为主的课堂讲授模式,未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英语教师平时很少主动学习或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年龄偏大的教师对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更少。

(二)英语教师信息技能水平普遍不高

信息技能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能力,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师必备的信息技能如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以及信息化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方面比较欠缺。虽然很多教师经常使用百度、360、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百度文库、中国知网等网站查找相关信息,但是搜索方式仅限于关键词查询,至于高级的技术技巧,多数教师表示不清楚。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60%的英语教师对计算机原理、网络基本原理等知之甚少,仅把信息化教学当成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而且,外语教师多数是女性,她们在信息技能方面的学习能力和领悟力较弱,加上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只能依靠自身摸索与探究,在教学中挖掘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选题,深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十分有限。有些年纪大的教师因为早期的知识结构不同而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又因为年龄或兴趣等其他原因对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在教学中通常会回避甚至拒绝使用信息技术。有些老师即使用到信息技术,也只是会用PowerPoint简单制作课件,稍微复杂的操作,如PowerPoint的计时和效果、Word的索引和目录、Excel的高级功能等,则从来没有应用过。而Flash、Camtasia、ACDsee等软件,虽然在微课制作中作用较大,但因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英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的更少。

三、广西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学校层面

1.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广西高校应紧跟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的改造与投入,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除建设多媒体教室外,有条件的还应增设一些智慧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另外,学校还应制订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系统地对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除重点训练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外,还应兼顾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培训可分层次、分模块进行,也可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集中面授与在线辅导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跟踪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模式,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2.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考评和激励制度。为了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教研室应制定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考评和激励制度,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如将教师各种信息化成果的产出,包括教学示范课,信息化相关论文、课题,结合课程开发的各种信息化资源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等,均列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指标中,并与教师的期末考核和评优晋升等挂钩,在学校形成提倡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氛围。

(二)教师自身层面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时代,广西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科研的重要作用,并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抓住新时代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结合的契机,在大学英语课时普遍缩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建设微课、慕课、课程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络在线课程等各种信息网络资源,实施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总之,英语教师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的传统模式,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2.努力提高信息技能和综合信息素养。目前,受疫情影响,很多信息技术的培训都在线上进行,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平台,如网络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微课、慕课网络学习平台等来提高自身综合信息素养。年纪大、对信息技术接受较慢的教师,可以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方面取长补短;同龄的教师也可以结伴互相学习,在互助的过程中共同进步。教师们还可以开展集体备课,分工研究制作各种上课需要用到的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整合,优化高校英语教学。

3.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英语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对教学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辨别、吸收与整合创新,并及时记录下来,从而形成服务于教学或自身发展的有用信息和资源。这些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并为教学所用的信息就成了科研的好素材,整理出来就可用于论文发表、课题报告申报等。此外,在平时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教师们也可以共同研讨挖掘一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方面的科研选题,促进教研能力的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疫情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及后疫情时期社会的发展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引领者,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否提高决定着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成败。只有提高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并存的21世纪全球人才战略竞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参考文献】

[1]田敏,施惠平.提高英语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J].科技信息,2010(11).

[2]陈跃娟.提升地方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策略研究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6).

[3]刘怡.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2(6).

[4]卢冬梅.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及提升途径[J].大 众 科 技,2015(10).

[5]郑洋.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2).

[6]王剑娜.信息化环境中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20(1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时代广西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探究”(2019KY1674)

【作者简介】庞琳,女,汉族,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法;韦览恩,女,汉族,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和英语教学。

(责编 苏 洋)

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教师被誉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其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质量。“专业素养”是对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工作的“专业性”的考量标准,它包括专业的理念、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职能需求变化进行专业性调整,确保为教育对象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教授服务。结合现状,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上的专业素养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归纳问题,进而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问题调研;策略研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89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科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指出教育改革中教师身份转化的问题——由教育“管理者”转变为教育“组织者”、由教学“监督者”转变为教学“参与者”、由课堂“控制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旨在促进教师、学生在“教與学”层面的地位平等,以此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和而不同”,对于质疑精神予以保护。这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进行整体转型,学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拓宽、丰富,以专业精深、学识渊博为基础,不断更新专业教育理念、强化专业教学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内涵解读

关于“什么是教师专业素养”这一问题,结合国内外教育专著、文献、资料等研究成果整理,在解答上可谓见仁见智,至今尚无一个定论。但从“素养”这一词汇出发,可以窥得相关特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它的内涵与常用的“素质”一词作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进行辨别——所谓“素质”强调人在“先天中的禀赋”,例如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很好”,其潜在内涵表明一个人自幼身体健康程度较高、体能指标优秀,这些不需要后期锻炼就已经得到了。而“素养”强调人在“后天中的习得”,例如形容一个人“文化素养很高”,这需要后天不断努力地学习、积累,才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水平。显而易见,“教师专业素养”属于教师在教育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范畴,属于个体通过学习、积累获得的“做教师”的资质,因此“素养”对这一问题是有意义的。

据此,教师专业素养内涵可以概括为“为支撑教师职能而进行的理念构建、为满足教学需要而进行的知识积累、为实现教育实效性而进行的能力强化”。进一步分析可知,教师专业素养与广义上的“专业性”要求是不同的,一般社会意义上的“专业性”强调的是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深度、广度,通常是“静态”呈现的。而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材资源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因此,教师专业素养也处于动态发展状态,由此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也要不断更新。

结合以上解读,就不难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在保持“教师专业素养”内涵的稳定性基础上,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其一,义务教育整体维度。“中小学教师”即中学、小学教师队伍,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可整体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中学之间的界限被进一步模糊了,在年级设置上将一至六年级(小学)、初一到初三年级(中学)统一划分为1-9年级,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其二,从具体学科维度出发。教师专业素养意味着教师在所执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程度,如“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等。本课题所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从宏观角度出发,即整体上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取向

(一)理性知识取向

从教师基本价值判断出发,教师必须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的人,且个体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与其他职业形成明显的价值区分,并且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独特的优势,这样才能确保教师身为一个“知识传授者”并胜任其具体工作。因此,“理性知识取向”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基本维度。由于专业领域的知识存在明显的界限,所以教师专业素养沿着理性知识取向的发展往往是客观的、定性的、准确的,所以这一视阈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只需要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积累即可,效果明显,直接简单,但所培养的教师存在一定局限性。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途径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二)实践反思取向

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来看,面对变数较大的学生、课程、环境等,具体实施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性知识”所描绘的剧本场景展开,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具备理性知识是必要的,但现实中教师的行为有些是不完全理性的,包括一些教学决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等,主观上也会意识到需要进行改变,这就涉及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另一个取向——实践反思。与“以专业为中心”的理性知识取向不同,实践反思注重的是“以人为中心”,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教育实践、反思的独立主体,即便对于相同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会产生差异化的观点。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反思解决问题,在“实践反思”的不断反复、前进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素养特色。

(三)生态综合取向

教师作为“个体”与师资作为“整体”之间是统一的,这与一名教师接受过多少专业教育无关,因此生态综合取向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强调的是“教师群聚”,在保持教师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智慧汇集、共同创新,打造出超过任何一个个体专业素养水平的“教育生态系统”。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面临的问题调研

(一)容易出现教育生涯的职业懈怠感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繁琐、复杂,且义务教育阶段是整个学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它延续的周期最长,是为进入高等教育“做准备”的时期,教师身上承载着家长、学生、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加上中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个性叛逆的阶段,管理难度很大,一些教师长期在高强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二)对教育理论、政策的敏感性不强

相对于高中及高等教育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内容属于典型的“基础教育”,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不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教育实践改变。长此以往,容易使教师失去对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政策的敏感性,埋头于狭隘的教学空间,自我学习提升的意愿也会消退,从而导致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不擅于进行负面情绪的自我调节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负面情绪”的形成源自情绪双方共同的干预,其疏解既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调节,也需要双方各自提供消除负面的机制(如道歉、原谅)。但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教师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干预,而师生之间又大多处于不平等地位,外界介入主要是家长,所能够起到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因此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容易导致教师素养的下降。

四、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策略的研究

(一)专业理念提升策略

所谓“专业理念”,可理解为教师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而身为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则源自对自身“教師职业”的认同。因此,面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的构建,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应给予教师这一职业充分的尊重、关怀和理解,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提升职业信心,形成全体国民“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强化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进而在专业理念方面不断深入。同时,结合前文所述,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是呈现“动态化”发展的,立足“终身学习”的角度,教师应自觉地展开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加速自身从“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而这一过程中,专业理念也随着自身积累的增加不断提升。

(二)专业知识提升策略

所谓“专业知识”,可理解为教师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准备。针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在专业素养提升的发展取向上,应该重点围绕着“生态综合”展开,立足自身所教学科,积极进行“跨学科”的接触,这样才能确保知识精深与渊博相统一。跨学科的柔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在具体策略上,一方面应该强化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纵向深挖”,正所谓学无止境,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是一张“文凭”,而是在专业领域高度的专注与贡献。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应加强交流互动,以学校为组织主体加强各学科教研组之间的资源共享、智慧汇集,这样教师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可以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所谓“专业能力”,可理解为教师保障自身价值长效性的机制。能够提供保障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教育部门、继续教育组织、中小学校等机构形式展开的教研活动,基于“实践反思取向”展开相关提升,例如说课、教学能力大赛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基础上的,能够直观地体验优劣,择其优者而学之、对其劣者而改之。其二是教师自我学习方式。事实上,无论何种外部力量的参与、促进,最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决策者都是教师个体,教师应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在日常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意识地对传统教学思维、行为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也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角度出发,探索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高玉旭.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12).

[2]李艳英.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武都区农村教师为例[J].才智,2019(27).

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由于每年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当下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然后再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从学校培养人才与学生自身原因三个方面来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竞争力;培养人才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情况现状

当下社会,毕业生与市场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局势。不过,社会对毕业生的个人能力与素质也是提出了不少的要求。一方面,社会要求毕业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要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种无形的指导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1999年,首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布点数为151个,2000年的布点数为202个,2001年,布点数为259个……到了2004年,布点数甚至已经超过了300个。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是逐渐成为了一个人们专业,此类人才也是越来越受到欢迎!

然而,想要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能够满足时代需求,顺利就职,也是离不开学校培养与学生自己的努力的!

二、学校原因

学校的责任表面上是传授知识,实则是要为社会输入大量人才。故而,学校在为社会输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时候,必须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掌握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然后重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以及增强对社会的了解。

在专业培养问题上,学校要给出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晰深刻地指导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方便确定奋斗方向。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将课本理论知识透彻地讲解给学生听,一方面要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挣脱传统的教育桎梏,采用新型教育方式。而且,在对任课教师的选用,也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考察。比如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他们对于社会市场变化是否有着清晰地了解等等。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除了对教师进行严格选用之外,有条件的话也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讲师或者专业人员对该专业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们更能够透彻知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用性!

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故而,学校就需要联系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单位,与它们构建合作关系。在一定时期,可以把学生送到与校方合作的相关单位进行实习,让他们早点接触到专业岗位,真切地认识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未来。只有通过实践考验的学生,方才能够算得上合格的人才,将来的就业才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三、学生原因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不再是埋头苦读课本,而是要把眼光放到未来的工作当中。故而,他们应该早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就业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早点规划出自己的未来。在此期间,还需要与同学、朋友进行友好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感情,培养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需要进行自我提醒:一定要脚踏实地,有始有终,即便再苦再难也不轻易放弃。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如果自己不能独立解决,则应该寻求帮助,早日将它克服。这样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如果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应该积极争取,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社会阅历和综合素质水平。如果没有机会,那也应该去创造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样才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认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实用性。对于自己的兴趣,也不应该不管不顾,还应该加以培养。毕竟艺多不压身,多一种技能也许就多一条就业道路,拓宽自己的就业面,把自己培养为一个多才多艺的能人。

四、 结论

想要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学校和学生的原因之外,也是离不开社会、政府的帮助。如果政府不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社会就无法给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那这样一来,即便学校和学生两方面都做得很好,也是难以保证每个毕业生都可以顺利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关系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对此保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淑伟,刘会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术就业竞争力评价因素研究[A].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7).

[2]薛伟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术就业能力培养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11(01).

[3]陈维军,李杰.企业信息化调查及其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A].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07).

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为培养满足电子信息全球化发展要求的人才,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选择及学生对课程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并依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積极性,加强了“教”与“学”的统一,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英语;电子信息;教与学

作者简介:姜文英(1971-),女,吉林长春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广西?桂林?541004)

电子信息作为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前沿学科,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专业外语课程是以专业课程和通用英语为基础,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和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技能,同时熟悉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能够撰写较规范的英文摘要,该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动态,为今后技术借鉴、应用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1-2]随着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必定是终生的学习,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除了要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即教材内容选择和学生对该课程认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就如何加强“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探索。

一、认真筛选教材

教材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文献阅读、翻译及科技写作等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知识和技术更新快,为紧密结合技术发展现状,教材在内容、组织和结构的编排上要能融会专业知识并涉及相应技术,符合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以及时效性,反映技术的新发展和当今应用状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电子信息学科涉及较多专业,一些教材注重广而全,内容过多,涉及技术广泛,作为教辅资料很有价值,但由于课时限制,教材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教师需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遴选一本最贴近专业教学要求的教材,并深入研究教材,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规定的学时内,创造性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利用率。

众所周知,作为科技人员,专业科技综述文献是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某一学科、专业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炼而成的一种总结性、前瞻性文献,能够提供技术的发展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信息和资料,是了解科技动态的一种重要文献源。学生们阅读此类文献,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非常有益,因此为开阔学生专业眼界,会选择一定数量的综述文章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快速,教材出版几年后,其中许多专业内容还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介绍技术发展的综述文章就会显得陈旧、落后,这需要从各种资源获取最新的反映专业发展动态和研究动向的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以满足内容的时效性。

教材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前期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主动对教材进行评判,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源来完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将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度

在开设专业英语课时,由于学生已完成普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错误认识。一部分学生认为已经具有足够的英语应用能力,只要通过查字典就能看懂文章,因此并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的实践环节中,特别是阅读理解及翻译环节,并未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因为在科技文体中,附加了较多限制性和扩展性的成分来表达缜密的思想,句子通常较长,关系代词“that”和“which”以及非人称代词“it”使用频率高,[3]除了运用英语语言的知识,有时更需结合专业知识及上下文内容,才能准确判断成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缺乏信心。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许多消极学习行为。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在第一堂课上教师除了会详尽介绍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通过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外,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会在第一次课结束前布置一段稍微复杂的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随即再做讲解,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发现不足,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这门课程;针对英语基础不够好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基本的词汇、语法、修辞和翻译技巧等基本内容,加强其英语基础,还要结合授课内容,适当播放一些内容相关、情节生动、语言简单的英文科技视频,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下,增强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具有重要作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设计“教”与“学”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较注重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及教学的信息量。因此课堂上教师讲授占据大量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疏于思考,进而失去兴趣。[4]考虑本科专业英语课程是在学完四级英语及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基础,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全面熟悉,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课后及考核等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传授知识,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考虑电子信息专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包括网络与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及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学生在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基本都学过,但对于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缺乏整体了解。为此,在新课开始前,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文章所涉及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状况及应用进行介绍,例如在一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文章中,结合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阿凡达”(即“avatar”的译音),将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课题进行讲解,这样既扩展了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的阅读部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文章才能熟悉科技文章的写作特点,全面理解专业词汇的含义及使用方法,同时获得专业知识。但是专业英语的阅读不是单纯的阅读理解,更强调在阅读后能够将内容融会贯通。为此在阅读前,根据文章内容设定问题,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讨论并给出综合答案,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根据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规律,这种形式训练了学生通过阅读提取、融汇知识的能力及逻辑表达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并有助于将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吸引回授课内容上。

翻译是一种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5]包括了理解、转换和表达三个环节。科技英语因其专业特点及背景知识,在进行译文处理时,逻辑判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在翻译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基本的词汇、语句、段落、文章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更要结合翻译科技文章的目的,即用于借鉴、交流,强调理解基础上的表达。同时强调重视专业术语的正确译法,因为英文词汇通常具有多重含义,需要译者根据相应的学科知识,根据专业领域以及词汇应用的语境来决定词义,避免引起歧义。阅读及翻译水平的提高,除了必要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训练才能实现,对文章中部分内容除在课堂上请学生进行口语翻译,还会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性的在学生较熟悉的单元后,预留5至10分钟的时间进行文字翻译,通过抽检,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及时讲解。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担心自己的发音不标准而不愿开口说英语,为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会以母语发音进行类比,比如多数场合下,大家都以普通话作为交流的语言,但如果按照规范,许多人的发音都不标准,难道就不能说了,或者别人就完全不懂吗,以此消除学生心理顾虑。口语学习的首要问题是敢于张嘴说,同时通过反复的听说训练不断纠正发音。

因此,在课堂上一方面会安排部分文章内容由学生来朗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的信心,同时也要注意纠正其发音,以便使他们在听说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2.课后及考核

课程开始前指导学生了解教学的安排,便于学生适时做好预习;对于课后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并反馈,其中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纠正。完善考核方法,合理分配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比重,注重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需围绕该中心进行,并因时因势做出调整。创建学习环境,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内容进行探讨,通过思辨既可促使教师不断的思考、学习,又能启迪学生思想,强化其知识,发展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增强其学习的自信。

四、结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认真进行教学准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的对象是有思想的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知识、思想、经验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尹晓君.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教改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45-46.

[2]吕延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7,(14):156.

[3]韩定定,赵菊敏.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应湘.大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44-47.

[5]隋传国.电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41-43.

(责任编辑:孙晴)

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信息素养”一词源于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可斯基 (Paul Zurkowski) , 他于1974年将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0年以后,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 各国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做了大量研究和讨论, 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深化。1996年, 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指出, 信息素养是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样才能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国内学者普遍认同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 是指针对信息及其特征的认识和有针对性地选择、获取、处理、应用以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 在信息化时代下, 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人文素养 (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法规) 和技能素养 (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也走进各类校园, 信息化时代全面到来, 我们每个人都感受着它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现阶段, 高职教育已经发展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技术工人, 而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在信息化时代这个大背景下, 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 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较高的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信息化社会, 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不断变化, 知识不断更新换代, 在学校接受的“一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 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和能力, 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 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发展。

从施教者而言, 为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 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 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高职院校提供信息教育平台, 数字校园、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而教学自古以来就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 自古以来就需要学生的配合。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如何, 作为受教者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施教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三、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课堂、传统图书馆不再是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课堂、图书馆、网络、社团。大部分学生戏称“有事找度娘”, 受访者表示百度用起来很方便, 搜索方式简单、快捷。受访者还说微信、微博、QQ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他们经常利用闲散时间浏览社交平台。由此可见, 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 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 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甚至是主要途径。所以围绕互联网, 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会等方法, 我们初步调查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发现他们具备以下特征。

(一) 信息意识方面

清晰的信息素养意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广泛、大量的信息中感觉到信息的存在和价值, 准确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付诸行动去努力寻找, 对人们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发挥重要的指导和控制作用。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入学后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每门课的考试、如何顺利毕业。在没有教师指派任务的情况下, 高职学生上网主要是进行聊天、游戏、购物、追剧、看电影等娱乐活动, 很少利用互联网学习网络课程、下载学习资料, 及时关注专业知识、职业发展动态信息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受访者不具备信息感知、吸收的能力, 对信息素养方面的知识不太关注。大部分受访者不太清楚“信息”、“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含义, 尤其是大一年级的学生, 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词汇,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经常处于信息包围的环境中。大三年级的学生有部分听说过、了解过。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下, 有价值的信息对生活、学习、工作有重要作用。

(二) 信息获取能力方面

据调查, 大部分高职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较差, 只会连接wifi、上传下载、使用微信、微博、QQ等一些网络即时交流软件, 对搜索引擎的概念、含义不清楚、不理解, 只会使用百度。对于中国知网、维普、超星读秀学术、万方这些知名的数据库不会使用, 甚至不曾听说。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网站、职业网站不知道或者不关注。大部分高职学生只关注获取信息需要的时间、自己需要的信息是否收费。对于知道搜索引擎的概念、中国知网、维普、超星读秀学术、万方、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信息源的高职学生而言, 通过访谈, 他们也并没有信息获取的技巧, 只会使用简单的关键词检索, 知道或者会使用高级检索功能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 信息处理能力方面

据调查, 大部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病毒防范意识, 懂得病毒查杀的重要性, 对于明显的黄色、暴力、虚假广告等信息能做到清醒的判断与抵制, 对垃圾信息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随着各高职院校校园网的普及, 高职学生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但是对于已经获取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大部分高职学生只掌握word、excel、PPT这些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 高层次的处理方法、处理工具有欠缺。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懂得、不具备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创造的能力, 不懂得把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信息理解, 向他人提供新信息。

(四) 信息道德与法规方面

据调查, 部分高职学生在互联网上受到不法侵害时, 遇到或听说过网络借贷欺诈、网恋欺诈情况时, 法律维权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在网上转发过夸张广告宣传, 在微信微博随意转发别人的言论, 存在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在学校的图书馆、计算机实训室擅自安装软件、删除已有软件、修改设置密码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只从费用和便捷性方面考虑, 没有知识产权意识, 存在使用盗版现象。撰写毕业论文时, 随意使用, 不注重对原著的标注。对“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道德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构成的关键因素, 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摘要:为满足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是高职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这里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 说明了信息化条件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以期找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构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豪慧.大学生信息素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

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国内的教育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将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能力细化为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信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利用信息技术研究七项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目前,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绝大部分的英语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并且也意识到课外信息技术对英语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就应用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方面, 就表现出了文科生常见的窘境。

(一) 信息获取能力的局限性

高校英语教师基本上还是依赖国内的网络资源, 比如知网、万方等权威性的网站进行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由于国外网站操作的限制, 以及语言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 网络资源的使用频率较低, 导致了国外网络资源使用的能力相对低下。

(二) 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性

英语教师对于常用的多媒体资源处理及翻译软件的使用能力还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就相当有限;英语教师的信息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训练, 自然很难跟上改革的步伐, 较普遍的U盘、邮箱使用能力较好, 而云存储和网站自建就成为外行;至于信息整合能力, 几乎所有的高职英语教师都能使用PPT来演示自己的教学过程, 但是仅限于文字或图片以及视频的复制粘贴, 不熟悉影像剪辑、文件格式的转换等操作。

(三) 信息交流能力的局限性

大部分英语教师经常使用QQ、微信或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 也有教师会通过校园网来布置作业、发布消息或课后答疑。然而, 高职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能力一般, 很多教师从未使用过国外的网络期刊及数据库, 英语教师几乎不会进行信息技术搜集、分析科研数据, 所以也不会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三、高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技术应用是影响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方面, 网络配置的外部环境也不够理想, 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 增强信息意识, 提高信息敏感度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概念, 进入“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也迅速渗透到教育行业。

每一位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师都有充分意识到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时刻更新自己的信息概念。适量的讲座和定期的校内培训可以向广大教师传播时新的信息意识, 使高职院校教师清楚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重要意义及发展趋势。

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局域网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 时刻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各专业特色, 有目的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与培训, 不断协调和推动师生间信息意识的交流、更新与提高, 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随时随地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二) 加强技术培训, 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处理能力是文科类教师的弱项, 然而信息技术处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高职英语教师基本很难完成音视频文件的剪辑与合成, 所以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不仅让教师掌握基础的文字和图片的制作技能, 而且也能让教师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音视频的剪辑及数据图表的展示, 激励教师提升更新更好的制作技巧,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的支持和鼓励, 首先, 需要完善学校的校园局域网建设, 提供给教师各种学习信息技术的网络途径;其次, 针对英语教师国外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 应特别进行国外教研资源库的普及和常用科研工具的使用方法培训;最后, 可以通过将教师的信息素养纳入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评估范畴, 充分调动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积极性。通过以上的方式, 才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自主意识, 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 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目标。

(三) 把握学科特点, 整合课程信息

教师信息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有效帮助学生及时更新语言的重要保障。英语词汇和句子结构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很难受到学生的关注,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 结合丰富的网络信息, 挑选符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时事和热点新闻, 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语网络课堂教学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有趣生动的互联网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扭转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结合更多的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立体的感受;也可以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案例, 提出问题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需要, 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和信息, 不仅局限于英语语言方面, 同时兼顾不同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展现所在学科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

(四) 丰富团队合作, 实现共同进步

教育信息化已经带动了中小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所以, 实现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合理有效运用, 首先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师团队。

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涵盖之广、更新之快, 不是某个教师利用其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够全面学习的, 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及时学到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 所以, 教师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 需要相互帮助、交互协作, 加强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利用团队的力量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能力,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高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自主发展。

教师团队组建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构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整合能力提升的网络平台, 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的发展需求。

二是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内部动力机制。团队成员间广泛的交流与协作, 及时的实践教学反思, 以及公平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才能有效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结语

总体而言, 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意识还是很强的, 高度认可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和科研中的意义, 然而, 许多英语教师基础应用熟练, 高级应用水平较低, 导致了课堂信息交换发展不平衡。目前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仍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所以, 高职英语教师必须组建教学团队, 共同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促进自身的信息素养,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整合,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水平。

摘要:“互联网+”时代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 教育素养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信息素养的概念和相关的内容, 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并提供了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和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教师团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谭文芬.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32) :65-66.

[2] 蔡龙权, 吴维屏.关于把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外语教师能力构成的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1) :45-53.

[3] 高海燕.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1) :113-115.

上一篇: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农业问题思考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