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2023-08-01

英语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黄华英,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德育”的发展与“智育”的成长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忽视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无论在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方面较之普通高校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再加上他们进入农村中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因此常常出现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自身的品格修养与德育认识能力较差。广大教师应运用更多好的策略促进学生自身品格的全面提升。

一、结合课本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本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的优美与独特的表达形式。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语言储备能力,使其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与思想,了解他们的文明用语和思想内容,受到启蒙与提示。英语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将人们生活的各种情节以及内容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加深了解。例如,在教学“Would you mind saying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相关内容时,我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英语句型如:“What do you want to work for our company?”“I can work overtime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等句开展相关的对话练习,帮助他们通过对话活动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透彻掌握语法要点,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深入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自己想要找到的理想工作是怎样的?又可以通过工作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与社会作出哪些贡献?这样一来,就将文化知识与德育教育很好地联系到了一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与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借助英语活动,促进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一小部分,课上学习活动受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将德育教育的内涵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英语活动开展德育教育,使中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与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语言是其本国文化的外延以及表达方式,在开展感恩节活动时,可以请学生先在课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归纳总结、互联网搜索相关内容等方式,多去了解一些和感恩节有关知识,通过自制PPT的方式总结感恩节的表现形式以及具体活动方式,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用心思考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真诚帮助自己、关怀自己的亲人、朋友,是否也应怀着感恩之心去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是否应通过努力给予积极的回应。学生根据此次活动,既深入了解了西方文化,还明白了Thanksgiving is an occasion and time to be with the family and your loved one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on this great day is to make your loved ones happy and thank them for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they did for you.这一道理,促进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打造良好环境,创设育人氛围

农村中职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情况,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英语教学课堂的育人功能,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广大英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育人氛围,使班内逐渐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带动农村中职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去。在带领学生学习英语文明礼仪知识时,我请学生寻找素材,通过在教室内部的宣传墙上制作英语文明用语卡宣传页、张贴条幅如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 in the dark. Courage is the ladder on which all the other virtues mount等从外在环境上带给学生一种思想上的熏陶与学习环境的融合,使德育教育内涵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其英语综合素养与修养品格的全面提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学科成为了农村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點学科。广大中职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逐渐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夯实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彦宏.论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经验谈[J].课程教育研究, 2017(43):116.

[2]唐彦.中职英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6):19-20.

英语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师:你真是一名董事的好孩子。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你做的很对。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英语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英语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进行德育教育,本学期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适宜渗透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我努力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在学"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Hello! / Hi! "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就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 Good morning";做错事情时要学会说 "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说说句子love。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 I love my teacher. 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 I love China·····",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为了把这种爱的基调推向高潮,我最后让学生选择刚学的句型,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教育学生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再如教学night一词,当学生说到Good night,我立刻引导学生复习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并让学生将这三个句型,结合生活进行表演。即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这时歌曲的教唱、单词的教学时宜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我相信,只要像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

三、适度渗透

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英语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中职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我校对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系列问题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初步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和职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体系,在教育内容上确立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科学信念为核心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并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把德育工作分五个层次进行,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一、入学前的启始教育

初步对新生进行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的尽快形成,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及“师徒式”实训模式,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专多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

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通讯报道宣传,定期编印《政团简报》、《职教简讯》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的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要抓思想提高,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的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的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情况,并与学生建立必要的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又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校已先后聘请四位已被是建设银行录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和一

位参军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回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在校生加强专业训练,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积极收集整理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表彰。一些毕业生还经常回校汇报工作情况,教师也对学生进行热情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多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还经常组织毕业生集体返校,“回味”教育往往能发挥出双倍的教育效果。

英语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诚然,德育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目的的灵魂。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中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举世闻名的美国发明家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错,每一位成功人士都离不开勤奋。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为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先生。他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避免盲目性和杜绝有布置无检查现象的出现。联系化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贴切自然,深入生活,从小事中找出“不小”,从平凡中引出思想。在高中化学第1册讲述《氯气》时,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气(即高压氯气)残害我国劳动人民的暴行,劝诫学生勿忘国耻。在讲述高中化学第1册《绪言》时,要紧密联系我国现代化学所取得的成就,如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转移的核糖核酸,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捕捉教育战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外活动时,在与学生交往与接触中,我们必须时时擦亮慧眼,及时捕捉教育战机,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适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般来说,犯错的学生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当时一时冲动或不理智,如打架、骂人等。而有些错误的言行举止则是社会生活中长期耳濡目染形成的坏习惯,比如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教师在发现后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而应及时恰当的进行帮助教育,以期收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上一篇:德育渗透工作总结下一篇:中班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