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

2023-12-22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第1篇

一、授牌时间: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上午9时整

二、授牌地点: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

1.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领导: 叶院长、方处长、陈迪妹教授 2.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1)总校领导:执行校长项加方

吴士良副校长

吴士强书记

王浩主任

(2)高中分校、初中分校领导、教师代表:林永德

叶盛富

徐宝峰

孙双武

叶德权 及初中、高中教师代表各二人

四、仪式准备:

1.横幅:温州大学实习基地授牌仪式(校办) 2.匾牌准备,上扎彩绸(朱中华)

五、仪式程序

仪式由总校执行校长项加方主持

1.宣布授牌仪式开始,介绍到会的来宾、学校相关人员 2.项加方校长致欢迎辞 3.温州大学叶院长致辞

4.请叶院长授牌,项校长接牌 5.宣布授牌仪式结束。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第2篇

摘要:大学的学习过程与高中的学习过程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在教学中也有较大的区别,虽然都是一门课程,但是教学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异。如何做好大学与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高中学习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大学更加注重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将详述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所教的学生不同,所培养学生的方向也不同,所以其相应的教学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而且高中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有较长时间的调整期,高中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而大学的课程相对较轻松,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会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而且高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即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较好的学习成绩,这种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适用于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大学生培养的方向是使其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两者培养的方向不同才造成了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得不到有效的衔接,如果两者的教学过程得不到衔接就会使得大学化学教学重头开始,因为两者之间教学的内容跨度太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化学教学。这不仅是当前化学教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其他科目的教学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一、两者教学过程凸显的问题

由于高中化学没有较好的与大学化学教材接轨,学生所面临的挑战过大,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这其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教材无法接轨,下面将详述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

1.培养目标的差异

虽然我国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大学在实行素质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高中却没有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其更多的是关乎学生的考试成绩。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勤奋刻苦,但是在步入大学之后认为及格就可以了,这样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努力,从而导致化学成绩一落千丈 [1 ]。大学所推行的学分制是为了使得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也成为了不少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原因,正是因为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才导致其教学工作无法有效衔接。

2.教材的差异

无论是高中化学教学还是大学化学教学都须要以教材为依据,但是两者的教材并没有较好的衔接在一起,在两者的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一些基础知识重复编写,这样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2 ]。再者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太多的事物干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致也不高,不少学生只是为了修满相应的学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化学足够好,所以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以为意,从而产生逃课或者旷课的情况。

3.教学内容的差异

高中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远远没有大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多,不少知识学生在高中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这也使得不少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其还包括实验,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理论成绩,而化学实验则相对较少,然而对于相关的化学计算却非常严格。大学化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还会涉及到更多的实验 [3 ]。大学化学与其他的学科有紧密的联系,不少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最主要的是与能源、材料以及环境等学科知识有关。高中的化学只讲述了简单的化学反应或者主反应,对于其他的副反应都没有涉及,其实不少副反应更值得去研究。

4.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学习,那么在教师上课之前就不必进行相关预习,对于教材所讲授的知识也没有完全理解,学生知识的提高主要是来源于平常的练习题中。大学化学教学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源于自学,这样就使得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氛围。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 ]。

二、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为了使得学生在大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就须要使两者有效的衔接,下面将详述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1.修编教材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教材没有较好的衔接起来,不少知识点还存在着重复的情况。在修编大学化学教材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这些情况,在大学化学教材中对于高中化学知识必然要涉及到,但是仅仅作为复习作用。然后就要对高中化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讲解的才是理想状态,最后向学生讲解实际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算法,这样就完成了两者教学之间的过渡,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学习。

2.改变教学内容

大学化学主要所讲授的是前沿的化学知识,并且其所强调的是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的情况,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都有很大的扩展。但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却是遍布陷阱,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却要进行各种变化。这样只会让教学走向歧途 [5 ]。例如在学习浓度的计算中时,教师会列举出各种刁难的例子来为难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对于一些知识点不必考得太深。

3.形成良好的方法

在学生步入大学前就要明确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不同,并且根据这些不同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学习化学更多的是高考的压力,而在大学学习化学更多的是兴趣爱好与自觉性,所以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而并不是通过教师施以压力才有动力去学习。

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成绩大得到较大提高,而且教学质量也更佳。

参考文献:

[1]周菊红,王涛.《无机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

[2]许燕红,邱卡.师范院校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研究[J].广西教育,2013.

[3]卢国田.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探析[J].生活教育,2013.

[4]令狐文生,李益民.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

[5]龙小艺.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与大学新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J].化工时刊, 2011.

编辑∕高伟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第3篇

实验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实验课程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 近年来, 许多高校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4]。

为了落实教育部对质量工程的要求, 提高本科化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 几年来, 我们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探索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精选实验内容, 开出综合、设计性实验, 力求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 传统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 既不利于发展学科教育, 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化学教育比较, 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实验教学方面,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课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难以满足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所谓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是指化学系的实验课按照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几大门进行分别设置, 这种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有如下的局限性:一些基础实验和基本操作分散在各门实验课中, 造成同类型的实验内容的重复现象;由于各门实验课划分的过细, 知识分割的过窄, 造成某些实验题目的层次偏低, 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比较单一, 不适应考研究生的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的需要。 (2) 实验内容陈旧, 采用单一验证性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偏重于“菜谱式”的操作, 缺乏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造性的激励。从而造成学生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 (3) 验证性、单科性实验较多, 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 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分析, 我们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做了一些改革,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

2 改革措施

2.1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课时及学分的要求, 原则上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剥离, 独立设课, 打破传统的按理论课程的分类方法, 冲破各门课之间的界限。按照实验技能以及技术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分别设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体系, 坚持按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改革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 体现抓基础技术、基本操作训练, 强化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注重体现创新精神, 对传统化学实验内容进行重组。具体做法是: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 将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实验、物化实验、教法实验的内容进行合并、精选、补充, 建立“基础化学实验”三部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每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各有不同侧重面。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面来组织和整合实验内容。基础实验部分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实验基本技能, 所以将原来分散在几门实验课程中的最基本的操作实验题目重新精选、补充并组合在一起, 在体现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的原则下, 适当提高实验题目的层次,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方面的实验方法, 强化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原理来分析、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根据以实验技术要素为主线的原则, 这一部分的实验题目既有无机物的制备实验也有有机物的合成实验。至于第三部分, 由于这一部分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大三的下学期, 已经掌握了无机、有机、分析和仪器分析、物化等方面的大量知识, 所以该阶段主要是化学综合知识和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阶段,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该部分实验内容包括对大型仪器的使用实验。

实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是从实验动手能力出发, 努力将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实验内容的安排充分体现面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技能性、趣味性;满足考研同学的实践性、综合性、先进性;同时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逐渐让学生形成可持续性自我学习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想法, 我们自编了实验教材, 并在化学系2007级本科班级进行实践。

2.2 推进实验内容创新

实验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原实验内容陈旧, 采用单一验证性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偏重于“菜谱式”的操作, 缺乏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造性的激励, 从而造成学生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的特点, 改革了实验内容, 有效的避免了实验内容的重复, 大大的减少了验证性实验, 增加了合成实验、综合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设立设计性实验平台。学生在完成综合实验平台实验的基础上, 开设设计性实验。该实验内容主要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为主, 部分选自最新出版的优秀教材。对于该探索性与设计性实验, 原则上给出了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生必须通过查阅文献后, 拟定和撰写实验方案, 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独立开展实验。

在满足实验的基础性和启示性的前提下, 特别注重实验的综合、先进性和环保意识。例如:取消性质实验, 较大幅度的减少化学分析实验增加仪器分析实验学时, 保留部分对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行之有效的传统实验。在学生基本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基本训练要求较高、对综合素质培养有利的提高实验。注意改造旧实验, 把过去只是单一的制备实验, 改造成既有制备, 又有测试 (包括含量、物性参数或结构测试) , 既有基本操作的反复训练, 又有知识综合应用的综合实验, 如“2-甲基-2-己醇的制备”、“甲基橙的制备”、“肉桂酸的制备”等均属这类实验;开发用新工艺新方法和现代科学新成果的新实验, 例如;季铵盐的相转移催化反应和纳米银粉的制备等;有意识的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学生实验中, 例如:超声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工艺研究, 对10%左右的优秀学生还可直接操作只能演示的“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高档仪器。在实验内容的取舍上, 还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意识。

2.3 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

对实验实行新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实验质量, 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措施。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和施展他们的个性,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对实验教学新方式作了尝试:一是按绿色化学的要求, 推广微型实验, 减少试剂的用量,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约试剂, 节约实验经费, 二是增加了综合实验及设计、研究性实验, 学生从查阅资料、拟定方案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 再到实验室完成实验, 最后, 写出实验报告或小论文。这类实验有的是定时完成的, 多数实行开放, 学生什么时候准备好就什么时候做, 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什么时候想出了新问题, 什么时候就到实验室去实践, 自我发挥的空间很大。

2.4 实验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和取得的成果

实验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力。整个实验改革方案从03级开始在化学专业试行, 在学生普遍反应良好的基础上, 又在其他专业扩大试点。

2006级开出18学时综合实验, 26学时的综合、设计和研究性开放实验。先拟出30多个实验“菜单”供学生选择, 对这些实验只给出提示性的简单讲义和参考文献, 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设计方案, 兴趣和积极性很高, 个别学生查找了学校的图书馆和系资料室, 一个实验就拟出四、五个方案, 有的方案是我们教师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虽然有些没有条件实施, 总归对学生个性施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用的。

教师在开完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的总结中这样写到:“现代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是我们教学与实验如何去适应和满足他们的这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和实验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由于加强了实验教学, 有15位毕业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2.5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 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 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 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 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 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课程体系得到优化

由于优化了实验课程体系, 对传统化学实验内容进行重组, 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验课程体系, 坚持按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改革了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 强化了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课程的独立性增强, 实验题目与理论课进度不同步且有一定的距离, 迫使学生必须在实验课前预习, 而且还要提前学习某些知识点, 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由于提前学习了某些知识, 使实验班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先行一步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激发了他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

3.2 实验题目的层次得到提高

由于实验题目层次的提高, 验证性实验的减少, 增加了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题目, 不仅满足了对学生强化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操作训练的要求, 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对不同程度、不同需要的学生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3.3 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因为经过新实验课程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锻炼, 使学生在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明显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的性较强, 因而获取信息的能力, 查阅文献的能力较强。这对于他们今后无论是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是就业, 学会自己原来不会的东西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本领与能力。

3.4 化学实验实现微型化

基础化学实验微型化, 降低试剂的消耗, 节省开支, 缩短实验时间, 减少环境污染。

3.5 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大

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实验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实验课程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 实验教学改革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一定要不断创新, 扎实工作, 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路。

摘要:为了落实教育部对质量工程的要求, 提高本科化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 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探索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精选实验内容、开出综合、设计性实验, 力求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生的要求。

关键词:实验课程体系,综合实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包俊成, 王志奇, 刘庆锁.加快实验课程改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J].实验室科学, 2006 (6) :24~25.

[2] 谭正德, 宋欣荣, 钟雯, 等.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及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7) :83~85.

[3] 章书兰, 黄焕利, 罗崇健, 等.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18 (1) :95~98.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第4篇

创新教育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 老师在教学实践时除了需要对不同的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解读之外, 还需要将不同的教学模式相联系, 更好的体现创新教育的优势。对于大学化学教学来说, 实践教学所占有的比重较高, 同时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培养意义重大, 我国高等院校必须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依据, 明确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 积极的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 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二、构建系统实验教学平台

与其他阶段的化学学习相比, 大学化学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化学主题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 老师必须要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学生的化学素质, 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要求,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水平为依据, 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主动的参与。其次, 老师还需要分析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 实现该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升级, 立足于学生目前的化学学习技能以及综合实践的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化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老师需要关注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有效搭建来实现科学的培养以及针对性的培养, 为了能够积极的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 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步骤性, 老师还需要明确前期的培养计划以及培养目标, 通过对人才培养策略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更好的发挥不同教学策略的作用和优势以及渗透性。

化学实验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及价值, 老师需要不断的实现传统授课模式的有效改革, 保障化学实验课程的独立性以及稳定性, 真正的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化学教学手段以及体系融入主题教学实践中, 构建全新的化学课程模式, 加强对化学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主体, 严格按照不同化学实验的具体要求了解化学成分, 建立完善的教学结构, 保证学生能够向老师的引导之下对化学实验步骤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认知。除此之外,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基础性的化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 了解不同化学实验课程之中的相关手段以及策略, 具体的体现探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及作用, 保证学生能够在智能分析以及实践的过程之中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 掌握化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提出, 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分析学生的主体需求, 保证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个人积极性的引导之下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以及发展。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 老师需要以前计划学授课的具体过程为前提, 了解不同层次教学模式安排的实质要求, 将实验设计, 训练实验, 综合训练以及基础训练相联系, 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能够在个人心境的指导之下真正的探究不同的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 掌握良好的思维逻辑以及技巧。需要注意的是, 与其他的学习环境相比, 实验教学对学生们学习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如果仍然以传统的简单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那么就无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难以真正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以及态度, 积极的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 大胆的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以及看法。另外,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模式进行分析时也强调,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充分的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 老师需要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之中及时的了解学生的主体性, 对后期的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四、教学技术引进迎合创新教育

作为大学化学实验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重大, 老师需要明确教学平台搭建的核心要求, 积极的关注实验项目之间的那张无尽联系, 通过对实验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更好的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扩散, 将不同的内容优化融入性的主题教学实践之中, 体现教学的相关要求以及具体的实验准则。另外, 为了保证学生在主动参与时对不同的知识技术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认知, 老师需要积极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科学进行有效的探究, 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在对不同的教学技术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时, 老师还是要充分的应用目前的化学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积极的借助不同的技术进行有效的使用以及研究, 了解不同化学研究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之中老师还需要了解实验授课的具体要求, 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实验环节的具体情况, 明确前期的教学方向, 给予学生更多方向上的指导, 只有保证思考方向的正确性, 才能够更好的应用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之中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所区别, 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育背景差异较大, 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以创新教育为依据, 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技术, 给予不同层次学生更多的帮助以及辅导, 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各自的成长以及发展。其中层次化的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尤为关键, 不同科学技术的选择与创新教育的投入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意义重大, 老师需要以目前的实验教学情况为主体, 积极的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相联系, 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掌握化学实验的要求以及技巧, 通过反复的实验以及自主分析来更好的实现化学成绩的稳定提升。

五、教学评价

在完成前期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之后, 老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在化学实验之中的具体参与情况以及学习态度进行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 只关注对最终学习成绩的分析以及界定没有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行综合的考量, 这种较为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导致师生之间出现了许多的隔阂, 难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以及教育。为了有效的突破这一不足, 化学老师需要以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为主体, 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 分析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通过综合的考评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价值以及特点优势, 真正的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其次, 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互相评价, 让学生进行主动的交流以及互动, 了解个人所存在的不足, 真正的实现后期教学活动的重新优化已经安排。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很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个人学习的作用以及优势。

六、结语

高校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 创新教育实践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老师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 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更好的将不同的创造性教学策略融入主题教学实践之中, 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参与,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摘要:在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实践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更好的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 保证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综合动手实践能力, 促进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我国高校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积极的将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主题教育实践过程中, 真正的实现创新教育模式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此, 本文以大学化学教学为依据, 具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之间的相关性, 以期为落实我国的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以及借鉴。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屹, 王桂花, 张常群, etal.以大学化学实验推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 :72-75.

[2] 杜甫佑, 朱文远, 李建平, etal.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以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实践为例[J].高教学刊, 2016 (11) :13-14.

[3] 张更辉.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实验科学类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5) :133-136.

[4] 刘爽, 吕超, 袁军亭, etal.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优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35) :105-106.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第5篇

1 新型环保玻璃漆

物质长期暴晒在烈日下, 会损坏其超强的结构, 在生活中汽车或房屋上使用的涂料很多都是基于聚合物, 在阳光的紫外线照射下会降解, 过段时间后还可能出现粉化、泛黄的现象。另外, 聚合物常常会缓慢释放挥发性的有机物而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 新型环保玻璃漆应运而生。大家都知道, 用硅制作成的玻璃是一种理想的涂层, 它坚固耐用, 并具有合适的光学特性, 它通常易碎, 科学家通过改进通常溶解于水的硅酸钾, 把这种化合物制成一种硅酸盐混合“漆”, 将其喷射到物体表面干燥后, 能起到防水的作用。按照设计, 它能随金属表面一起扩张和收缩, 以防止开裂。这种新型环保玻璃漆的特点就是具有反射所有阳光和被动辐射热的能力。使用这种新型环保玻璃漆即节约了原料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的确是一种新型节约环保的化学材料。

2 新型地板砖

随着全球资源日益紧张, 国家对保护资源和环境越来越重视,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选择装修房屋的材料也越来越挑剔, 即要求美观实用又要求物有所值, 因此PVC弹性、发泡地板等新型铺地材料以其实用性、舒适性、环保无公害、低成本成为了新型建筑材料, 这种新型地板砖大多是由PVC糊树脂为原料生产的新型铺地材料, 同传统铺地材料木地板、陶瓷墙地砖、大理石、花岗岩传统地板相比, 这种新型铺地材料的装饰功能强, 保温隔热, 耐水防腐, 且脚感舒适, 符合柔软、弹性、防滑等人体工程学的特点;施工应用效率是传统地面材料的5-10倍;导热系数不到石材、陶瓷的十分之一, 比木材、地毯还要小;应用后的单位面积重量与地毯相近, 只有木材的三分之一, 不到石材、陶瓷的二十分之一, 不仅可以减轻高层建筑的设计承重和造价, 而且还能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降低建筑工程成本, 同时也能降低楼层间噪音的相互影响;其废弃物也可二次利用, 符合了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新型环保杀虫剂-光敏化合物

南美斑潜蝇这种昆虫可携带病原菌, 不仅破坏秧苗, 给粮食造成减产;而且又可促使植物过多落叶而致使已结出的果实出现大量晒斑, 危害相当大, 而且此害虫不仅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 且成虫的抗药性也非常强。但是市面上现有的杀虫剂对害虫天敌的毒性要大于对害虫本身, 因此, 一种只对害虫种群有杀伤力的化学新型环保杀虫剂被科学家开发了出来。这种新型环保杀虫剂就是光敏化合物, 光敏化合物杀虫的机理是通过喂食的方式使吖啶橙、亚甲基蓝等光敏化合物在害虫体内不断积累, 通过光照, 光敏物质可引发致命的光化学反应, 从而导致害虫死亡。

4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各类新材料

化学贯穿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与能源、资源、信息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例如, 衣服方面:人造纤维、尼龙、的确凉等衣料大部分都是石油提炼成的化学品制成;住屋方面:建筑材料如三合土 (水泥) 、钢筋、磁砖、玻璃、铝和塑胶等均来自化学工业的制成品;交通方面:飞机、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所用的燃料均是石油工业提炼成的副产品。医疗药物方面: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药物, 增强了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加, 令全球因疾病致死的死亡率降低, 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家庭用品方面:塑胶用具均是利用石油工业提炼成的副产品加工制成。煮食锅和刀叉等金属用具均是利用化学方法从地壳内的矿石提取出来的金属经加工而成的。

综上所述, 化学在节约原料、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 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在致力于绿色化学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 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 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匾乏, 由于这一紧张局面, 促使了人类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了保持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也开始着手从资源高消耗生产转向环保高效的节约型社会建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节能环保型化学新材料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运用化学开发的新材料在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中的作用, 从而揭示化学在新材料开发应用与节约原料和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日益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化学,新材料,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蒋洋.绿色建筑技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广东建设信息, 2005 (2) :22-24.

[2] 张人为.循环经济与中国建材产业发展.建材工业信息, 2005, (2) :1-3.

化学与材料南开大学范文第6篇

大学化学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并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每年有农学、植保、资源环境、设施、园艺、生物科学、水产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4个学院共10多个专业的学生读此课程。本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重点探讨农林类大学化学实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建立有农林特色的、开放式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不同的专业对化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不同,大学化学课程根据内容难易、教材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主要研究内容

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重点构建农林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提出“三模块、三层次、五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理念,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的教学体系。

总结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成绩,建立一种适合农林院校的、开放式大学化学实验立体化教学模式。

2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团队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好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问题。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考虑农林院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要求是:利于全面培养学生是化学实验技能,使其扎实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1 实验教学团队提出了 “三 模块 、三层次 、五结合 ”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1.1 三 模块

考虑到不同学科和专业对基础化学实验的不同需求, 本课题提出分模块教学, 即分成了大学化学实验A (理科和食品科学、生命科学类)、大学化学实验B(园艺类) 和大学化学实验C(动物科学和水产类)三个模块。基础化学实验A学时数为90学时,共开设20个实验项目,教学对象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食品工程、酿酒工程等专业;大学化学实验B学时数为70学时,共开设16个实验项目,教学对象为园艺、园艺花卉等专业;大学化学实验C学时数为58学时,共开设12个实验项目,教学对象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等专业。

2.1.2 三层次

根据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各相关学科和专业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本课题确立了“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1基础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巩固基本知识和锻炼动手能力,主要包括称量、加热、干燥、滴定、分离、纯化、提取等基本操作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验证性实验; 2综合性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思维方法、研究手段和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或化学物质的制备、分离、测定,或者化学物质的提取、纯化、检验的全过程;3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根据所设立的实验项目提出实验目的和原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经过反复实验来完成实验。

2.1.3 五 结合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五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1注重化学实验与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结合。2注重化学实验与实际生产和现代生活结合。3注重化学实验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4注重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等活动结合。5注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训练结合。

2.2 实践应用与效果

上一篇:户外广告牌安装工艺范文下一篇:环卫局年终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