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人的一生成长当中,离不开三个环境,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让我们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三个环境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不管那个环境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我们的人生。

【关键词】家庭环境;学校教书育人环境;社会环境

在我们人的一生成长当中,离不开三个环境,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让我们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三个环境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不管那个环境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我们的人生。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就是家庭,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也意味着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是由父母训练完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情感。此外,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非常重要。良好的成长环境,会推动孩子智力的发展。恶劣的成长环境,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会有所歪曲。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养成。没有良好家庭教育,就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几乎都能从他们成长的环境找到根源。或许缺乏管教,或许误交恶友,无一不显示了良好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家庭生活给身心发展所打上的烙印,终生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要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关心时事、热爱科学、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注重文化修养、语言文明等。对不文明的东西,父母要善于引导,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免疫力。

家本该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温馨港湾,更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教育者,所以一个家庭环境的优越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准则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创造一个和平、温暖、友好、平等的家庭环境。孩子每天听到的是“您好”、“早上好”、“我上班去了”等语言,看到的是为老人端茶、倒水,给老人洗脚、捶背的孝敬行为,感受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体贴和关心。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样的家庭使孩子从小就从父母的一言一行的影响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受到了最佳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也是我们每个家庭的继承者,为了让每个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广大家长们,都能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这不仅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育人环境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因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由于每个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同,实际效果也就有很大差别。而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所以说,学校教育影响的普遍性与深远性、质量的关键性,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到高中,甚至大学乃至更高层次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靠老师,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作为老师,首先要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兢兢业业工作是教师的天职,老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学校和老师应该为每位一个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和引导每个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人观和价值观。老师是学生的点拨者、引路人,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学善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

学校教育它不同于家庭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且是不容忽视的作用优势。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有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同时学校教育要加强同家庭、社会的联系,依靠多方面力量共同对学生实施正能量的教育,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人生影响也很大,在学校老师教育的再好,学校的育人环境再和谐,但现实社会有些现象和学校教育是脱节的,学校教育学生遇到有困难的人要给与帮助,社会上就有人利用这一点骗钱,甚至有人把这种行骗行为作为一种职业,大大扼杀了孩子们善良的心,学校经过很大努力教育的成果,在社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影响下很快化为乌有。

社会环境是家庭和学校育人环境的延伸,是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生活学习的大环境。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會大课堂中,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因此说社会环境的优劣对青少年的思想影响极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好的引导作用。不良的社会环境同样也会侵染着青少年那颗无暇的心。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造就人才,立国兴邦;恶劣的社会环境,可以迫害人才,祸国殃民。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代一代继续下去。何愁我们的民族不振兴,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富强,何愁我们的中国梦不能实现。

总之,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环境,呼吁我们的社会给孩子们一片蓝天,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本人简介:马文华、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新疆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面。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管理理念都迎来了新的改变,也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素养和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中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保障,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方式探索中的重要目标。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基础、能力素质基础,还是在心理发展方面,都已經较为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一种积极、自由、创新、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改革方面需要考虑的重要工作目标。

高中班级管理现状以及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的意义

高中班级管理现状

我们首先需要来了解一下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在现阶段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在传统教学与管理理念以及高考应试压力的影响下,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以一种紧张、约束的思想进行班级管理,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各科学习以及习题练习中的紧张度,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使得高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紧张、闭塞的班级学习氛围中,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2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的意义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提到,“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下的重要教学管理理念,尤其是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在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班级管理艺术的探析,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管理方法的探索是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有助于高中班级学习氛围的建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

2.1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一,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以德育人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方法的具体探析。首先,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法的探索中,一定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主导,注重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高中班主任还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对于心理发展有困惑或者学习方面遇到挫折的同学进行及时的鼓励,并在班级管理的进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使班级管理实现可持续的良好发展。

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以及思考积极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他们在这个阶段也极其渴望与班主任进行及时的交流。所以,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和学生交流的艺术,这也是高中班级管理的艺术。高中班主任首先要进行自我约束,在日常的价值观传递以及行为习惯表现方面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定期地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德育培养状况,并且定期地举办整体形状的交流活动,建立起一个良好合作的师生关系。

2.2 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采取家校合作班级模式

在班级管理艺术的探析中,高中班主任还要在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并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具体内容要包含学习成绩的评定、能力素质的评定等,争取使班级管理包含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高中班主任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保证这个过程中的公平性,这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准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法的改革中,也要适时地采取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及时地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就班级管理理念以及相关制度制定达成共识,并通过交流对学生全方面的成长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这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十分有帮助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创造是十分有意义的,高中班主任应该从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出发,在以德育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管理艺术方法的改革与思考。高中班主任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实施家校合作班级模式,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富国.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J].2020(2).

[2]杨海丽.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J].2012(6).

周玉华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上蔡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牢固的稳定性,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音乐教育;育人;作用;课堂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特有的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作为音乐教师要了解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内在的思想情感,让他们在情操上接受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得到共鸣。从古至今,很多有识之土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课堂上潜移默化把音乐的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能。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是德育教育的根本

音乐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重要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优美的旋律表情达意,对学生渗透道德观念。音乐教学中的很多歌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文化素质教育中,音乐是美的使者,例如:抗日爱国歌曲,以其昂扬激越的音调,充分配以历史画面,对歌曲的艺术处理,通过教师介绍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通过音乐教育进行了语文、政治等方面的文化教育。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美妙的音色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能使学生爱憎分明,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音乐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使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提高,通过打击器乐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情感、兴趣、气质、意志、毅力都是非智力因素。情感素质伴随着智力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音乐能带给人们一种艺术享受,让人有着独特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赋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高度,能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毅力。让学生们身心更能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学生在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和感知音乐,音乐欣赏的自身并不只是相对被动的,是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集中需求,促进个人的社会化,音乐以它特有的方式形成社会对世界所持的态度。

二、音乐教学如何实现育人功能

(一)以乐为本培养情操

音乐能够挖掘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使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完成人格品质的升华。音乐教育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性格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需要音乐感知的教育手段,陶冶性格特点带有明显的社会性质。音乐教育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性格积极因素,不断弥补性格缺陷。

(二)创设情境净化心灵

音乐能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美妙的音符来表情达意,学生在音乐的运动结构中体验感知美、享受美,音乐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们情感得以升华,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心灵得以净化,从而产生一种精神力量。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体会到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将德育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进意识,让他们的心灵深处绽开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三)改革教法 不断创新

首先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中,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音乐教学领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四)个性发展.培养能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又要着眼于全体学生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情绪的宣泄,引导他们创造自己的作品,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美好的事情程达出来,学生被乐曲的情绪充分感染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牢固的稳定性,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让学生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教师更要重视音乐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使音乐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而尽心尽职。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道德教育方法论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2(05)

[2]王长乐.大学文化简论[J].文化研究,2001(02)

[3]王小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形势与对策[J].高校领导参考,2002(10)

[4]王次照.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始终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东田中学以班主任、年段组队伍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基[2006]13号),落实《南安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完善对班主任的聘任、考核、评估和培训等机制,优化班主任队伍,促进班主任向专业化水平发展,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坚持每周日晚的班主任例会制度,保证年段工作步调一致。班主任例会由各年段长主持召开,对一周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违规违纪、仪容仪表、班容班貌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交流,提出解决方法,使年段工作能步调一致。

2.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校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家本着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对工作中的一些有特色有创新的做法进行交流,大大地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快“1+1工程”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了使新班主任更快更好地成长,少走弯路,促进教师之间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达到以老带新、整体提高的目的,学校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一位新老师(班主任),要求新教师虚心请教指导老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和班级课内外各种活动。

(二)突出特色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东田中学地处山区,留守儿童较多,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一些学生缺乏家庭礼仪教育和日常礼仪教育,因此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就自然而然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几年来,学校从起始年级起重点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等养成教育,通过经常化的训练、检查、评比,推动文明礼仪活动的开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得到校内外的一致肯定。2012年12月,史向远同学被评为泉州市“文明有礼美德少年”,2013年3月25日,南安电视台《民生直通车》栏目以“东田中学:因材施教,文明礼仪树典范”为专题报道了东田中学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丰硕成果。在文明礼仪教育中,东田中学的做法是:

1.主题教育,明确礼仪。学校把每学期第一个月定为“文明礼貌月”,紧紧围绕“七个一”开展工作:开展一次“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开展一次“我身边的礼仪故事”征文活动,举行一次“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承诺签名活动,观看一部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号召人人做文明礼仪的先锋。而后通过校刊、校园广播、座谈会等平台进一步营造师生学习礼仪的良好氛围。

2.内化习惯,督促礼仪。片言只语体现修养,小事细节彰显文明。学校深知要处处绽开文明礼仪之花,只有从细、从实做文章,才能让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内化为一种自觉习惯,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文明”。在启动文明礼仪教育后,按照“示范—引導—强制—认同”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要求每个学生开口说文明话,主动向老师问好,当场大声地说出口。

3.树立榜样,弘扬礼仪。为建立激励机制,树立榜样,学校对每月每班评选“班级(年段)文明礼仪之星”进行表扬,并把它作为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每学年结束前,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活动,从众多的文明礼仪之星中评选学校“文明大使”,被评为“文明大使”的学生还要书写大使感言,拍摄生活照,制作成“东田中学学年度文明大使风采”宣传画在校园里展出。这个活动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把每学年文明礼仪教育推向高潮。

如今在校园内,到处都有学生微笑着主动和你打招呼,在这里微笑化成了自信、宽容和真诚。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几年来,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秉承“豁达、严谨、勤奋、进取”的朴实校风,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通过检查、整改、评比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力,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以优秀校园文化熏陶人、感染人、带动人。

几年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礼仪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校园内师生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2013年5月学校通过福建省及泉州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验收。

(四)密切家校联系,构建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做好山区学生防溜控辍工作,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和意见,动员全社会力量都关心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加强家访,全学期家访率要达到80%以上,并把家访情况书面上报政教处。通过家访,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拉近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生活、思想活动等了如指掌。为了让广大教师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调动家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及家长明白家访的意义,确保家访活动扎实、顺利推进,学校通过班刊、校刊、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走家访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特别是学校每一天通过校讯通短信以“走基层、访万户”快讯形式及时向老师、家长通报家访情况,对家访动态过程进行宣传,定期开展“走基层、访万户”摄影比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家访热情及家访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家庭教育不断创新载体,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分校、建立家校联系卡、设立教学开放周、通过校讯通平台建立家长教育专线等密切家校联系,拓展家校联系的渠道。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如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优势,把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渗透到每一个传统德育途径和德育环节中,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已成为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几年来,东田中学着力进行这样一种改革和探索,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广大德育工作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培训与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目前,学校全体老师均已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懂得运用能够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德育幻灯片、动画片,依据网上资源和社会信息运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的德育CAI课件等,能够进行电子备课。很多老师都开了博客与微博,充分利用网络德育教育信息量大、及时、便捷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德育渗透。

2.充分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德育电子信息系统。东田中学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和网络技术,整合自身内部的由思想政治课、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学生会、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德育途径构成的包含“三义两史一情”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体系和社会(社区)、家庭构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沟通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二、經验启示

南安市东田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校,几年来通过抓规范、促养成、重育人、成特色、提质量的思路,扎扎实实抓德育,实实在在提质量,从一所过去很少人知道的学校变为现在很多人想要了解的学校,它们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思路、举措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重视。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对于学校德育,学校从领导班子到科任老师都能达成共识,上下一条心,学校实行由上至下、层层包干的德育教育网络,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有相应的德育教育对象、德育目标。

(二)落实。

再好的措施不落实等于零。学校通过虚功实做,领导示范,一级抓一级,做深、做细德育工作。

(三)创新。

学校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社会、时代发展变化,勇于创新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既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校公寓育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支点,对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和培育高素质青年人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公寓不仅是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更是良好性格和人格培育的主要课堂,承担着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任。本文以育人文化为主线,贯穿高校公寓建设的全过程,以规范化的制度和多样性的活动为支点,促成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软着陆。

关键词: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大学生成长成才;软着陆

一、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

高校公寓文化以优良学风、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性格、人格的培育和养成为主要目标,涵盖公寓制度、环境、文化活动等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等服务育人群体为引导,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观意识,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互补,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工作普遍趋于刚性管理,着眼于环境卫生成绩,以检查、通报、批评教育等为主要工作手段,工作模式较为传统,柔性和多样性明显不足,无法顺应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诉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于公寓建设的怠惰性,公寓文化育人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因此,把握公寓文化主线,依托柔性和多元化的手段,迂回地激发学生健康生活的主动性,让“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在高校蔚然成风。

二、公寓文化育人功能软着陆的基本思路

本文强调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软着陆,提倡柔性管理理念,深度挖掘文化的传播、引导和教育的积极作用。因此,实现这一研究目的,需要以公寓文化品牌打造为主线、公寓管理制度和特色文化活动为主要支点,构建有重点、有抓手的相辅相成育人模式。文化品牌是一个公寓的精神内核,也是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良专业学习风尚、卓越的科技创新精神、拼搏向上的文体魅力和温馨和谐的相处之道皆是选择,把握育人核心是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公寓管理制度、奖励和惩罚制度、宣传制度等等,提纲挈领地贯穿到公寓文化建设和落地的各个环节。公寓特色文化活动是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关键性路径,其层次性、多样性和新颖性至关重要。

三、公寓文化育人功能软着陆的举措

1.学生本位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新时代的印记,对公寓建设工作普遍存在抵触情绪,掌握学生的认知世界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并以此作為育人共组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工作。

2.线路明晰

为了有重点、有层次、有深度地开展公寓文化育人工作,应结合学生的专业、习惯、心理诉求等方面,紧紧围绕各个公寓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解析活动体系和实施流程,细化育人方案,坚持“有主线、有重点”的原则,做到活动开展有条理,有成果。

3.启发创造力

学生是公寓文化育人的主体,也是主要作用对象,机械式要求和约束只能进一步激化师生关系,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参与和被动参让育人工作更加艰难,育人功能难以显现。以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学生寝室卫生较差、整理内务的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启动交换空间活动,互相装扮宿舍和旧物改造,让公寓文化育人工作更加灵活、新颖,学生开动脑筋,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感悟公寓文化,领悟整理内务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4.刚柔相济

诚如前文所言,传统的育人模式较为机械和被动,学生的抵触情绪被进一步激化,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立足学生需求,以刚性制度为约束、以柔性活动为激励,刚柔相济、相辅相成,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现,让育人功能最大化。

5.打造文化载体

文化是一种概念性的话题,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错漏在所难免,打造的文化载体是促使公寓文化具象化的关键路径。以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榜样的力量是学院男生公寓的文化核心,因此,学院设定校长奖学金、退伍复学学生、自立自强之星、专业学霸、科技创新达人等八个板块,在学院内遴选符合要求的优秀学生,深度挖掘学生事迹材料,制作楼梯间的名人墙,方便学生在上下楼驻足品读,向榜样学习。

四、总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公寓不单纯为学生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育人的主要平台,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在刚柔相济、相辅相成的体系作用下,逐步落地,充分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贞,王海明.充分发挥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试点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6:113-115.

[2]姜晓洁.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功能及其当代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3]方苏.公寓党建文化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7:51-52.

作者简介:

赵森浩(1990—),男,汉族,山西阳泉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坚持文化育人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将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传统艺术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应然回答,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索中国传统艺术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通过“三轴联动式”传统艺术文化育人活动路径,从传统艺术涵养提升路径、学生特色艺术发展促进路径、身心健康滋养路径出发,三轴联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传统艺术 高校文化育人 文化传承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内涵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要真正研究探讨中国传统艺术融入高校育人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中国传统艺术经历了五千年的沉淀,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不仅展现在艺术作品中,而且表现为艺术家的言论和主张,更蕴藏于深刻而广博的人文思想里。传统艺术绝不仅是满足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和身体其他器官的感觉或感受,更可贵的是一代代艺术成就中富含着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给予人心灵安顿的养分。或者说,每一代艺术层积在特定的历史地层里,构成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也是我们今日继续丰富发展文化育人的资源。中国传统艺术总是与人文思想的发展相始终,这是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基本特点之一。历代艺术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艺术创造与社会演进和哲学观念变化结合起来,以艺术作品为时代精神做了最好的呈现和声明。

中国传统艺术底蕴深厚,但是伴随历史的推移,不少中国传统艺术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因为自身原因,抑或是社会外部的诸多因素,传统艺术似乎与我们愈来愈远。而这种消逝在教育领域表现为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首要的则是育人工作的开展,而传统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与育人存在天然的密切关系。人文、艺术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符合人文、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规律的,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

二、中国传统艺术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使大学生在思想上理解、认同,并在日常生活中实地践行,才能真正体现出路径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加纳罗与迈阿密大学教授特尔玛·阿特休勒合著的人文学通识读本:《艺术:让人成为人》中提出了“艺术让人成为人”的概念,在實践层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借美(艺术)育人,二是创美(艺术)育人。高校育人,实质上就是“借美育人”与“创美育人”的统一,即在各类教育活动中强调情感德育与情感教学的渗透。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宗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打造“三轴联动式”传统艺术文化育人活动路径(图1),即写、做、读、唱、行“五字诀”为形式的传统艺术涵养提升路径(轴一);练、展、比“三部曲”为形式的学生特色艺术发展促进路径(轴二);树、培、润、传“四重奏”为形式的身心健康滋养路径(轴三)。三轴联动,开拓传统艺术的文化育人工作新局面。

(一)传统艺术涵养提升路径

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为指导思想,将传统艺术内涵注入各项学生活动,发起一系列旨在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宣传的活动,通过写、做、读、唱、思、行“五字诀”,开辟传统艺术教育新路径,崇艺术之美,尚传统之魂。

1.写:组织开展书画家、师生书画笔会系列活动。

中国书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高校应该重视中国书画传统文化传承,设书法社,聘请校外书画大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讲学,举办书法知识普及、作品欣赏等活动。同时,学校每年可以经常性开展以笔会或文化沙龙形式为主的传统艺术教育,组织开展“书画笔会”、“书画交流笔会”等大型活动,以最直观的形式感染学生。在立足将传统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师生的文化艺术自信,让师生自觉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中华艺术的主体。例如,春节前,学校可以组织书法家、剪纸艺术家们带着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为村民写春联、剪纸,带去红彤彤、乐融融的新年文化大餐。

2.做:组织开展传统手工艺大师校园行系列活动。

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产业。对此,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手工艺大师校园行系列活动,邀请诸如烙铁画、剪纸、面塑、糖画、中国结等传统手工艺艺术门类的工艺大师来校献艺,吸引师生参与,与艺术家们互动交流,现场“拜师”学艺。通过一系列艺术家的现场展示,师生会被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深深吸引,因此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3.读:组织开展“展诵读魅力,向传统致敬”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展诵读魅力,向传统致敬”等教育活动。活动以师生和校外嘉宾演绎传统诗作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环节,由师生朗诵校内名家原创的诗词,书法名家们则登台在诗词韵律中现场挥毫,展现深厚的书法造诣。同时,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帮助大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学校可以制定关于推进大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意见,将学生借阅图书情况、读书体会撰写及交流情况、参加阅读活动的情况,以一定比例计入“人文知识导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的学生平时成绩,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

4.唱:组织开展戏曲名角进校园系列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京剧名角与青年学子畅谈京剧艺术,共同赏析国粹的魅力。在活动过程中,穿插现场观众的互动环节,学生谈自己对京剧的理解,聊京剧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唱”“念”“做”“打”的教、学互动环节中,学生可以上台跟老师学身段、学做派。以表演互动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课堂安排,注重课堂氛围建设和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传统”与“文化”、“古典”与“现代”碰撞时的精妙火花。

5.行:组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特困儿童传统艺术体验系列活动。

学校有志愿服务类的社团,可以以此为基础,帮扶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特困儿童。志愿者们可以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和特教中心儿童、留守儿童结对,用自己的热情和知识为农民工子女、残障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服务。志愿者们带着爱心走进“艺术”,把“艺术美”传递给孩子们、带进社会。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还可以将传统艺术的普及和教育融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帮扶中,开设“艺术小课堂”,带领孩子们学习唐诗宋词、观赏影视作品、品读文化作品,和孩子们一起写书法、做手工、绘画,在把“爱”和“美”的理念传递给孩子们的同时传授传统艺术知识,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学生特色艺术发展促进路径

社会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特色艺术发展”就是使学生以各自特点为基础,获得自己独特的技能和本领,也就是所谓的“特长”,从而具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资本与优势。通过“特色艺术发展”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才能使学生各具特色,各有本领。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特色艺术发发展,奏好练、展、比“三部曲”,通过大学生社团建设,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和素质提升,使其成为促进学生特色艺术发展的重要活动路径。

1.练:指导学生社团点、面结合练技能。

学校将学生社团管理纳入学生工作管理的正常渠道,为艺术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支持;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提高社团层次;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促进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学校可以利用每年九月新生季契机,开展社团招新联展活动,集中招纳新鲜血液;利用迎接“五四”青年节契机,将四月定为社团风采展示月,以此促进各个社团勤练技能,强化特长。除了在“面”上对社团统一要求外,学校还应该特别重视精品社团的打造和重点学生的培养,对他们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和帮扶。

2.展:多渠道、多方位帮助学生展艺术才能。

面向全校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各学生社团和学生个人都有机会登台展示。开展诸如校园书法节、艺术节、艺术展览等活动,集中展示学子积极上进、多才多艺的青春风采。除了为各社团提供风采展示的平台外,学校还积极寻求校外资源,引进有一定知名度的活动品牌,力求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3.比:依托社团,激励学生参加竞赛比才能。

一方面,学校大力扶持社团建设,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对其进行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指导与传统艺术密切相关的项目。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举办相关艺术竞赛,并进行布置展览,增强学校的艺术氛围,让师生在感受竞赛魅力的同时体会到传统艺术的精髓。

(三)身心健康滋养路径

健康美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上海大学校训使命愿景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育人的基础。通过演好树、培、润、传“四重奏”,崇健康之爱,尚德行之美,全方位增强青年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

1.树:以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学校建立健全“以学习带动、以契机引动、以实践促动、以典型推动”的教育新机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团员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开展例如“歌颂祖国”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的艺术活动,以“勿忘国耻,青春同祭”为主题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艺术作品展览活动,以“传递文化薪火”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活动等,结合主题,通过传统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2.培:丰富课内外艺术课程,打造精品艺术殿堂。

一方面,丰富现有的课内外的艺术类课程,通过多样的授课形式增强这些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建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新的课程建设体系,实现教学途径、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使得中国传统艺术真正进课堂、进头脑。另一方面,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教育课程,展开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专题课程,讲授传统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脉络,结合当下生活热点问题,吸引关注,引发思考,突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核心内容,践行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互补效应。

3.润:营造传统艺术氛围,改善文化育人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环境当属最为润物细无声的部分,也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的总和。通过将传统艺术资源融入校园环境建设,让广大师生置身于艺术精神、艺术氛围的熏陶之中耳濡目染,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趣味,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建设:高校博物馆场馆是对传统艺术的静态呈现,也是师生开展艺术研究、從事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同时对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内涵,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文化育人是大学博物馆的内在品格,因为它天然承载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育”作为手段,“化”作为目的,都是大学博物馆文化育人的本质使然,是大学优质教育文化资源延伸和辐射的必然要求。大学博物馆要真正做到以藏品为源头、以受众为根本、以服务为内核、以活动为承载、以媒介为拓展。大学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凝练文化特质,通过举办高水平展览实现文化之“育”人,举办灵活多样的主题展览,向受众传播广博的艺术、历史、科技、人文知识。第二,组织文化活动,通过建设多样活动平台实现文化之“育”人,大学博物馆要建设成为大学文化传播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第三,鼓励文化参与,通过亲身融入志愿者实践实现文化之“育”人。将展览布展、引导讲解等服务与勤工助学育人模式有机结合,实现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的双向互动和实践育人。

打造艺术校园景观:注重寓艺术资源于绿化工作中,精心打造凸显“爱与美”特质的校区,积极传承和创新蕴含传统艺术特色的文化,建设蕴含“爱与美”文化神韵的各种物态形象,把“爱与美”的思想体现在诗意盎然的校园环境中,使校园人文景观成为立德树人的鲜活载体,并在校区建设中全方位融入“爱”“美”元素,体现出“宜人”特质。

4.传:将传统艺术资源融入传播媒体。

校园传播媒体是大学文化、办学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传统艺术资源融入传播媒体,打造立体校园传播途径,放大文化育人功能,能夠更好地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促进大学精神的确立,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新时期高校校园传播媒体日渐丰富,形式多样,影响越来越大。如:(1)校报学报内刊等开设艺术专栏,校报学报内刊是高校最为传统的传播媒体,也是发行量大、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媒介。各高校立足传统艺术精神、文化资源,或通过创办辑刊或刊物,或在学校学报社会科版中开辟传统艺术专栏,或创办学校艺术校报及院报、社团刊物等研究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和文化资源,营造艺术育人、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2)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橱窗等传播传统艺术,在校园广播电台开辟艺术之声等节目,播放艺术故事、传统艺术介绍等,搭建师生艺术教育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3)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传承传统艺术,高校积极打造经典艺术教育网、“经典艺术大讲堂”课程网站等信息教育平台,营造浓厚的经典艺术自主学习氛围。

三、结语

坚持文化育人,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将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传统艺术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通过“三轴联动式”传统艺术文化育人活动路径,从传统艺术涵养提升路径、学生特色艺术发展促进路径、身心健康滋养路径出发,三轴联动,娱乐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性情、潜移学生品性、培养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灵魂,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育人作用,开拓传统艺术文化育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清一.大学文化的四维向度及其育人功能实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董云川,周宏.大学的文化使命——文化育人的彷徨与生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琳媛.解密高校博物馆——全国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发展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4]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理查德·加纳罗.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蔡劲松,主编.大学博物馆的当代转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上一篇:生物科普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