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论文范文

2023-03-03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1篇

教书育人与研究、创作并行

我带着好奇,从杭州来看这个展览。我来的时候想: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书家,怎么才第一次举办个人书展呢?一走进展厅,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书法、篆刻作品,这么多的学术专著以及黄惇先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以至于我的思路时不时就从作品中跑开,觉得黄惇先生的人生和艺术生涯太令人羡慕了。想到前年兰亭『艺术奖』评奖的时候,评审中有一个计分规则,当时黄惇先生的得分遥遥领先。这些镜头不断闪现以后,我就觉得黄惇先生有着很好的书法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传承和集聚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学子。教书、育人、学术研究、艺术创作,黄惇先生生活过得很充实、优雅、从容。人和书法的关系可以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但是黄惇先生的整个艺术生涯是我最为羡慕的,羡慕得甚至有些嫉妒。

作者:鲍贤伦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文化育人;小学德育;学校德育

一、文化育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便有了人类文化。人类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发展而发展的。“人只有在对单一的物质需求上升到情感、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时,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1]随着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渐渐懂得教育发展其实质就是一部文化育人的发展史。文化育人主张人的文化性回归,注重人的精神培养,强调人的情感升华,说到底文化育人就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更加重视人的心灵、情感、品德的培养。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而要点燃生命这把火,就离不开文化。“文化育人”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必然走向,是德育应该达到的最终目的。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育人是时代的呼唤,并且应当成为当代社会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神圣使命。

二、小学德育肩负着文化育人的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对于文化,从起源说,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说,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2]由此可见,文化育人在教育,尤其是德育中的重大意义。

基础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小学德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再者,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因此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就处于重要的、核心的地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教育是从儿童有意识的生活刚刚一开始就进行的”。[3]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小学生,因时代的瞬息万变以及自身认知、思想、行为的不成熟,在生活学习中往往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并由此可能影响其一生。这就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小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施以让孩子们感动、感念并终身记忆的触发心灵细节的教育,向他们的思想理念中注入诚信、善良、感恩、包容、责任、进取等崇高的美德,进而内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意识和信念,最终沉淀为人的精神和品质。

因此,小学德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文化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机制。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文化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孔不入,无时不在的文化特性和文化育人的重大意义,并在实践中以文化的视野,文化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条件下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现阶段小学德育难以有效满足文化育人的需求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各方面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成就斐然。但在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期之时,小学德育却没能充分适应新的形势,在诸多方面难以满足文化育人的迫切要求。

(一)德育实施的途径单一,需要拓展教学文化

现在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单一,大都只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中品德课的方式孤立地进行的,没能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方法普遍采用榜样示范法、说理疏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而情感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使用较少。当代学生接受的德育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娱乐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而我国小学德育教师往往对这些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结果造成了品德知识与行为的割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教师要进行德育课程的全面构建,用文化育人的视野,尝试使用多种教学途径,拓展教学文化。

(二)忽视环境的重要影响,需要丰富环境文化

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的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外部条件。古人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说;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在人的品德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小学生处于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道德认知以及价值观难免会被不健康的信息所扭曲。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和娇惯,使得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事事都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心理,不懂礼貌、缺乏自律意识、不懂得关心别人。再加上父母大多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过于忽略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无论是家庭的还是社会的,自然的还是物质的环境,都对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家长及学校教学工作者们对这些因素的忽视是当前我国德育存在的一大重要问题。小学生道德成长环境的缺失,需要丰富的文化环境来弥补,需要一种和谐、融洽、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忽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强化教师文化

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对于小学德育的发展更是如此。人们常说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但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是“育人教书”,核心任务应该是育人,在育人中教书。然而,我国有些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德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道德教育能力低下,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除了教书,完成教学任务外,谈不上从情感和生活上真正关心学生,做学生生活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一支有涵养、有修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这所学校“文化育人”理念的贯彻是十分必要的。而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需要强化教师文化,让教师在一种高远的、鲜活的、绵延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渲染,得到熏陶,从而进一步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四、立足文化育人理念,加强小学德育

(一)以文“化”人,尊重儿童生命

1. 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主体。道德教育是永久不衰的话题,我国从古代起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将心灵、德行的教育放在儿童教育的首位。在教育方法上,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倡“因材施教”,其实就是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生命是德育的原点和起点,离开生命这个本体,德育无从谈起,至少是不完整、不彻底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校德育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小学德育应该以儿童生命作为主体。所谓以儿童生命作为主体,就是要理解儿童生命,尊重儿童生命,关心儿童生命的原本状态和需要。为此,德育工作者要呵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入手,进而还原儿童生命的真实状态,以“半童性”的思维模式守护和陪伴儿童的成长。[4]

2. 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生命为目标。小学德育在以儿童生命为主体的基础上还要以儿童生命为目标。所谓以儿童生命为目标,就是对儿童天性的认识、愿望的理解、生命的尊重,并且一切都以儿童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作为出发点。小学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道德成长最重要、最敏感的时期,还是其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生最重要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事道理的习得,为此,小学德育要走进儿童生命,关注儿童生命,尊重儿童生命。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儿童的生命为目标。

3. 小学德育要以儿童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小学德育要达到以儿童生命为主体、为目标,就必须在实施德育时以儿童的生命体验作为基础。这种体验包括儿童的生活经验、经历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些体验对于儿童是非常宝贵的,是他们成长、成熟的基础,更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命、形成道德价值观的根基。儿童心底纯净、目光明亮,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天真、感性和真实,对于所见所闻有着独特的判断和分辨。“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在儿童的本性中,天生就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冲动,有追求人生根底的欲望”。[5]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忽视儿童的意识感受,相反是要充分鼓励、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是不成熟、幼稚的,哪怕是不正确的。只有他们说出来,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儿童,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来澄清错误的价值观。

(二)以文“化”人,润泽儿童心灵

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不少教育专家都深有感触的说:“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有的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圍中得到熏陶。校园文化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有管理文化、班级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等。

1. 管理文化。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成就一所好的学校,一所学校的管理方式对这所学校的健康运转十分重要。这里所谓的管理方式也就是一种管理文化,是学校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在日常学校管理中的体现,形成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和人文文化。学校的管理要重在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人文化,能够使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领导、教师、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在学校的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相结合,以人的主体性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为出发点,建立富有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文化体系。

2. 班级文化。班级是组成学校的特有单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形成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的必备条件。班级是个集体,是由众多个人组成的,包括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与班级有关的群体,这些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和谐、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外在文化,这种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校园里的宣传栏、荣誉榜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精神文化,是一种制度和观念文化,即这个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班级成员对世界、人生、价值的种种观念。无论是“硬文化”还是“软文化”,都会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 环境文化。环境是一个人生长的重要物质保障,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校园环境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的改造而形成的校园学习环境、自然物、建筑物以及各种设施,也就是形成的校容校貌。学校师生的健康成长得益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和设施环境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与感染。所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的建设要特别强调育人功能,要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氛围,让校园文化成为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教师,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4. 教师文化。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领导者要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有关教研组和教师们也要为教师文化的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实践创新实验等来丰富和发展课程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发展了,学生的发展才会有保障,学校才会走向欣欣向荣,教育才会向前迈进。

(三)以文“化”人,拓展学科德育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各个学校都在开发校本课程,有关德育方面的校本课程也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小学德育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音体美校本课程以及课外实践活动都可以当做德育的实施载体。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建立以学生的德育发展为出发点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建立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其实学科德育说到底可以看成是一种校园文化,为了使这种文化气息在校园里传播,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音体美”、“文化节活动”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这种和谐、活跃的文化气息中熏陶性情、涵养品质、锤炼道德。学校也应该加大对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们应该指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此来体验自由活泼的生命力量,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最终达到精神的富有和灵魂的感化。

文化既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发展方式,文化育人注重人的精神培育和情感升华,文化育人的理念与小学德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德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者找到文化育人与小学德育发展的契合点,树立文化育人理念,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进步,使小学德育的发展达到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注释:

[1]颜凤岭.文化育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北京教育·普教,2007(1).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德国文化丛书,1991(3):3.

[3]单中惠.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39.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5).

[5]刘慧.试析当代小学教师专业特点[R].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2009 年年会论文集.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德育原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

[2]肖川.教育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刘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构建和谐育人环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4]夏红艳.浅谈新形式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报,2005(6).

[5]盖雁,纪楠.以德育人与中华文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3).

[6]张桂兰.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05(4).

作者简介:李赐平(1968-),男,四川大竹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教育法学等;

杨小玲(1989-),女,陕西延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研究。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育人方式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书育人既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性情的过程。教师的整体形象和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能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工整清晰的板书设计、整洁靓丽的仪表都可以带给学生视觉美的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笔者平时讲课特别注意声情并茂、板书清楚工整,学生书写的作业都会模仿笔者的笔迹,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总之,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高尚的真善美情操,完美接力“传道授业”的责任和使命,为学生点燃更灿烂的梦想,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育人素材

现在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明显,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钻研教材,利用“显微镜”充分挖掘、放大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素材,把思想教育融汇在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计算草地、花圃的面积的教学时,笔者会教育和引导学生爱护花草,做个文明的好学生。在教授四年级的多位数读写法时,笔者会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的人口数据以及我国占地面积等数据给学生练习,并介绍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国土的辽阔,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圆周率的教学中,笔者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祖冲之从小就刻苦努力,在追求数学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终于成为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这种励志感人的事迹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思想教育渗透并不限于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与课外活动灵活相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兴趣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的教材里有回收废品这一统计活动课,笔者布置学生周末去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收集易拉罐、矿泉水瓶、塑料袋、废纸等,先计算个人的回收数量,然后统计全班的回收数量。整理数据后,普及这些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能让他们受到环保教育。笔者坚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思想特点和学科知识的融合度,一点一滴,丝丝渗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终会达到思想教育与学科智能教育的双赢目标。

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俗话说“良师益友”,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教师想要接近与学生的距离,首先要懂得抓住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观察,找到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捷径。所以笔者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的行为和状态,并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语言谈话。例如,笔者班上的小欣同学,有一段时间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于是笔者课间叫她到办公室,问她:“小欣,你最近怎么有些沉闷了?都不举手回答问题,我需要你的热情呢!”她笑了笑,和笔者敞开心扉说了原因。小欣觉得笔者亲切的话语犹如阳光,温暖了她的心灵,使她感受到原来老师一直在关注着她,笔者和她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当学生对教师多了一份信任和亲切,少了一份陌生,自然就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了。

其次,要尊重学生。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有严肃型的,这样的关系必定会影响师生的距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要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自主个性,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欢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愉悦地学习。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笔者在课堂上常常使用的激励语言之一是:“我们班同学都很聪明,各有千秋,应该积极争取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暗中给学生加油打气,无形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师生之间有了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关心学生。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学生也一样,所以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加油!相信自己,你会更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产生的消极情绪,笔者及时给予他们耐心辅导和帮助。对于那些常常不完成作业或成绩落后的学生,笔者没有在班中点名批评,而是逐个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循循善诱,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制定学习方案,鼓励他们。例如,笔者教过一个叫小杰的学生,他的成绩不好。于是笔者找他谈话,一开始他什么都不肯说,笔者便拍拍他的肩膀说:“勇敢点!不要怕,跟老师说,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他一下子就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信任,坦诚了这两年的学习状况。当笔者了解情况后,便鼓励他说:“你也许不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却是最有潜力的。相信老师,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加油吧!”笔者的话语犹如一抹温暖的阳光洒在他的心头,激励着他更努力地学习,也拉近了笔者与他的距离。一年来,在笔者的帮助下,小杰的成绩不断地提高。

最后,要宽容学生。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充满诱惑的社会,学生在学习成长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对于小學生来说,他们可能无法面对和解决,从而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行为。笔者作为他们学习成长中的“领路人”,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人谁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为教师,笔者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因为“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改正错误。这种严宽相济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形成良性学习氛围,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能在愉快中教学,岂不美哉?

四、疫情之下的暖心教育教学

在2020年的这个开春季节里,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肆虐而来,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全国各地无法按时开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宗旨,大中小学师生只能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学。笔者也自然成为其中一名网络授课教师,隔着屏幕,心向学生,师生之间相互体验着别样的教与学,从一开始操作的生疏窘迫到逐步熟练运用自如;教学内容,也从起初实体教室的形式多样调整到减缩内容注重实效,回首两个月来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感觉自己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尝尽了酸甜苦辣。

在上网课的时候,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总是不交作业,还有家长抱怨孩子不自觉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笔者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强调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学习过程是我们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那些成功的名人、科学家,他们曾经也一样沉浸在“痛并快乐着”的最高学习境界中。作为学生,莫负韶华,切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次发挥榜样作用,在群里及时公布作业收交情况,表扬认真学习的优秀学生,起到示范引领效应。最后是个别辅导,因为即使这样,也依然有学生不交作业,笔者就一个一个地微信和电话联系,了解原因,进行学科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有一个学生叫小静,她不敢交作业是因为不会做,她也适应不了网课的教学。笔者便坚持和她视频单独辅导,几天后,她对笔者说:“老师,我现在非常喜欢学数学了,也喜欢您!谢谢您对我耐心的教导!”笔者听了感到无比暖心。教育不分时空,无处不在。等到春暖花开,繁花似锦,我们校园相见。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管理理念都迎来了新的改变,也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素养和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中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保障,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方式探索中的重要目标。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基础、能力素质基础,还是在心理发展方面,都已經较为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一种积极、自由、创新、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也是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改革方面需要考虑的重要工作目标。

高中班级管理现状以及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的意义

高中班级管理现状

我们首先需要来了解一下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在现阶段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在传统教学与管理理念以及高考应试压力的影响下,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更多的是以一种紧张、约束的思想进行班级管理,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各科学习以及习题练习中的紧张度,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使得高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紧张、闭塞的班级学习氛围中,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2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的意义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提到,“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下的重要教学管理理念,尤其是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在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班级管理艺术的探析,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管理方法的探索是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有助于高中班级学习氛围的建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

2.1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一,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以德育人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方法的具体探析。首先,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法的探索中,一定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主导,注重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高中班主任还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对于心理发展有困惑或者学习方面遇到挫折的同学进行及时的鼓励,并在班级管理的进程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使班级管理实现可持续的良好发展。

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以及思考积极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看待事物的价值观,他们在这个阶段也极其渴望与班主任进行及时的交流。所以,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和学生交流的艺术,这也是高中班级管理的艺术。高中班主任首先要进行自我约束,在日常的价值观传递以及行为习惯表现方面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定期地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德育培养状况,并且定期地举办整体形状的交流活动,建立起一个良好合作的师生关系。

2.2 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采取家校合作班级模式

在班级管理艺术的探析中,高中班主任还要在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并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具体内容要包含学习成绩的评定、能力素质的评定等,争取使班级管理包含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高中班主任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保证这个过程中的公平性,这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准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法的改革中,也要适时地采取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及时地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就班级管理理念以及相关制度制定达成共识,并通过交流对学生全方面的成长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这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十分有帮助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创造是十分有意义的,高中班主任应该从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出发,在以德育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管理艺术方法的改革与思考。高中班主任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实施家校合作班级模式,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富国.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J].2020(2).

[2]杨海丽.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J].2012(6).

周玉华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河南上蔡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园以生态体验课题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幼儿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以原生态的课堂为依托,融通三重生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魅力课堂。

关键词:生态体验;幼儿;德育

生态体验让每个人都会经历生命感动,体会美好人生,在体验自我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与信念,我园以生态体验课题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幼儿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以原生态的课堂为依托,融通三重生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魅力课堂,我们信守一个诺言:“我负责我的课堂,我研究我的课堂,我创新我的课堂,我享受我的课堂”。

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和实施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有句教育谚语:“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互动中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生态体验的真谛。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采用多种模式来探索,我们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在生态体验教育活动的实施中开展幼儿的优良品德的培养,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生态体验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模式。

生态体验教育改革以注重环保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幼儿健康心理的营造及行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爱自然,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爱护、保护小动物,制止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使儿童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成为真正的人。

几年来,在课题组专家先进理念的实践模式高位引导下,在“科教兴园”的目标感召下,我们不断找寻新时期幼儿园德育理念的实践的着力点和新生点,并做了一些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体验和感悟,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引入“生态体验”新观念,彰显幼儿园发展特色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导引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才是体验者,它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与生存实践出发。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使双方都拥有健康人格,师生的生命质量,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生。

“生态体验教育”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的三重生态和谐与互动体验为德育模式研究与创新的进路,强调在生态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生态体验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的合理内核,融通各种教育因子、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和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幼儿教育之中,强调教育要深入到家庭、学校、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年人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以开放的姿态民开多层次、多梯化、个性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生态体验活动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

生态体验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改变以往空洞说教式教育为幼儿参与沉浸的体验活动,幼儿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角色的转变,形式的多样,势必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因此,生态体验教育受到家长及幼儿的喜爱。同时,生态体验是有效的道德教育,生态体验教育新理念引入到幼儿园,为幼儿园德育工作带来一片春意,成为我们幼儿园打造名园特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丰富生态体验内涵,打造名园特色

我们以生态体验教育为统领和牵动,在生态体验式师资培训,生态体验式家长学校,生态体验式学科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1.健全机制,责任到人

园长是课题研究与实施第一责任人。

业务副园长负责构建生态体验教育评价、课题实施及课堂学科渗透。

业务主任负责对教师、家长进行生态体验教育。

科研主任负责开展生态体验活动及文档整理。

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生态体验学科教学。

后勤副园长负责后勤服务管理。

后勤人员负责生态体验后勤保障工作。

保教副园长负责生态体验环境管理,文档管理。

保教老师负责幼儿园环境卫生及配合老师搞好班级生态体验活动。

2.师资培训,优化思路

生态体验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形式,为了使活动有效开展,我们把教师培训作为第一要务,2005年至今,我们先后几次派业务园长、业务主任、教科研主任组成“三人团”参加课题组的一级培训,通过专家的讲座、零距离对话,我们理解了生态体验的基本内涵和要务,在二级培训中,我们从理论讲座开展体验式活动等方面入手,在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生命感动、过电网、遵守指令、心灵之旅等。

刘惊铎教授曾说:“体验是无害的,只有真真正正体验过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通过培训,老师们在体验中得到心灵上的感悟,从而引发了更好的思考,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工作思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境界,并要更加尊重和理解幼儿,多多进行换位思考,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优化生命样态。

3.优化环境,以景育人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生态体验环境教育的一一种方式。优美的幼儿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幼儿的情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采用师幼商讨合作的方式共同美化室内外环境,室内采用折、粘、画等方式装饰上富于童话色彩的壁画,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我们让大班幼儿为幼儿园各个场所设计相关标志的活动中,幼儿在水龙头旁标上不浪费水的标志;在楼梯旁标上不准爬楼梯扶手的标志;在卫生桶旁贴有大嘴巴吃报纸的标志……开展了“弯弯腰”活动,“大拇指”活动,教育幼儿不随地扔纸屑、果皮、包装袋、见到地上有树叶、纸片等及时捡起,扔到垃圾箱内。幼儿在幽雅清新的环境里学会生活,对于品格的养成具有觉醒的积极作用。

“绿树、白楼、交叉辉映,长廊、壁画、妙趣横生

地洁窗净、井然有序,合理规划、标新立意,

春夏秋冬、鲜花盛开,不同季节、瓜果飘香。”

这是一位老者多年以后重返幼儿园的一番感言,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引进课堂,课题育人

在幼儿园自主学科学习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之源,我们力求充分发掘教师内在的道德潜能,在教学中遵循平等、尊重、公正的价值导引,师生共同体验,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科教育焕发生命的光彩与人生的魅力。

语言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环境因素,如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教师主要让幼儿了解优美的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境外,还要让幼儿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幼儿懂得作者只有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亲身体验生活环境的美,才能写出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故事,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社会、科学活动除了让幼儿认识植物、动物、水果、蔬菜、农产品,了解祖国优美的大好河山外,还应让幼儿了解这些植物、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幼儿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他(她)必须在社会这个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个所谓“环境”,一是指成人为他(她)们设计的使用工具和语言的教育活动;二是指教师在教育中的情感作用,即教师的感染力。由于社会教育要使儿童逐步建立“人类行为有美丑之分”的观念,所以,教育中情感因素的贯穿决不能缺少。比如鸟和树木的生存条件是相互依赖的,鸟没有了,树就活不成了。大多数物种的灭绝,凶手是人类,而人类灭绝的凶手就是人类自己。人类要想免遭灭绝,最好的办法是与地球上的万物和平相处,不要伤害它们。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来。

艺术活动中除了审美教育也存在着环境因素。孩子可将自己学习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织,构建并展开想象,用绘画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行为。这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基础。通过绘画展示他(她)们所看到的,所体验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以表达他(她)们美好环境的理想,或贬斥破坏环境的丑恶行为。体育、音乐等活动中,都可以创设与教育环境有关的情节,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生态体验教育,引进课堂,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体验让幼儿产生了认识的突破,体验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视野,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充分张扬,人格得到完善,真正起到课题育人功能。

5.主题体验,靓丽人生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与主题体验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活动一:环保小卫士

我们开展了“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走上街头,保护鲜花、拾垃圾,并回园后给垃圾分类,通过体验活动,使孩子在生活中争当“环保小卫士”。

活动二:亲近大自然

组织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大自然这所“蓝天下的学校”是幼儿学习、增长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幼儿在大自然中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与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养成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习惯,使幼儿对生态知识获得最粗浅的理解。

活动三:环保运动会

运动会上做游戏是孩子最开心的事情,同时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和孩子同玩同乐,环保的主题使教育寓教于乐,环保的种子在孩子快乐的心田上不知不觉生根、发芽。

活动四:绿色六一

“六一”儿童节到了,在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里,孩子们用歌声、用绘画、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来表达对环保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五:感恩母亲节

母亲节到了,我们开展了“我爱妈妈”主题活动、“我为妈妈洗脚”“妈妈辛苦了!请喝一杯茶”“我为妈妈献束花”等活动,鼓励孩子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园共育活动,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和沟通渠道,挖掘了家长的教育资源。

活动六:慰问福利院

让生态体验活动走向公益,这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又一主题。我们的孩子、老师共向许昌市社会福利院捐助衣服、玩具、图书、书包等3400余件。献爱心活动使孩子体验到了感动、感恩、感谢,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触动和震撼。

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在不设防的心态之下,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进入体验之境,体悟自己的行为,感悟如何保护环境,关爱别人,铸造自己,提升了道德境界。

6.培训家长,家园共育

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如何把这一新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孩子和我们一道学习、领悟、提升是我们开展生态体验式家长学校的要务。

⑵我们坚持家园共育活动,与家委会同谋共策,建立了一整套家长工作制度,我们的家长学校每学期要活动三到五次,共同讨论家长们提出的教育热点,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以亲子活动为切入,通过亲子运动会、绿色之一、家园联谊活动、绘画比赛等等,让家长与孩子同玩同乐。

三、成效

1.教师、家长德育理念的转换,注重在体验中,关注幼儿全面成长,培养幼儿的生态智慧,让道德教育恢复魅力本色。

2.培养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思维,提升了教师的道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优化了师—生、生—生、家—园之间的关系,家园携手同创和谐美善的人环境。

4.提高幼儿鉴别真、善、美的能力,洞察世界的能力,在体验中,幼儿不断提升自己,铸造自己,人格在体验中得以健康发展。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生态体验为模式的德育教育,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最终目标,朝着真善美境界发展。幼儿园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面对成绩,我们信心百倍,幼儿园在生态课题研究中凸现特色,展望未来,应该未雨绸缪,“生态体验教育”还有很多内涵有待我们探索、发现、开拓,“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我们将在科研之路上逐步跨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秦凤兰)

上一篇:发表学生论文下一篇:思想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