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范文

2023-06-06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常黎明,男,汉族, 32岁,中共党员,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教师。 13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新任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对我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于2004年、2005年、2007年获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7月 获巩留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年8月 获伊犁州“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08年7月 获巩留县“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2010年6月 获“新疆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作品创作”三等奖;2009年10月获“第五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一等奖;2011年7月被评为乡级和校级“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常黎明老师是我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师,13年来,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专注于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朴素情感,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典范。在我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活动中,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为全校教师做出了表率。

一、勤奋自学,不断进取。

常黎明,1998年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地质学校美术系,1998年参

加教育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教二级教师。

常黎明老师从教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常黎明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十几年来,他淡泊名利、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堪称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楷模,备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常黎明虽有扎实的美术教学基础,但他从不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十几年如一日,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相关知识苦学不辍。经过多年的自学,他终于把美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检验自己的美术水平,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不同的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均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荣誉。为了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他不但涉猎一些高雅的作品,还为县内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制作宣传牌,而且从不计报酬。在常老师看来,制作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更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近年来他曾先后发表了许多教研和学术论文,并多次参加区、州、县级美术研讨会,受到了同行的好评。

二、勇于教改,追求卓越。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他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除了教材外,常老师还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充分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增加辅助教学材料,及时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消息,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

且让学生在趣味丰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常老师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校本教材,效果很好。

他与很多学生建立网上联系,通过互联网辅导学生的学习有关美术中的一些技法和知识。他不仅辅导他所教年级的学生,还辅导其它年级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这充分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人人参与的美术学习氛围,他带领全组老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常黎明老师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美术教学水平,也影响和带动了全县的美术教学。

常黎明老师,多年来,就是这样勤奋地工作着。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事迹二:

渠桂荣,女,汉族,195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太康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始终保持着满腔的工作热情。现任河南省有机重点学科点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第一负责人,兼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化学会有机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5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勇于攀登、执着探索,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届巾帼发明家创业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优秀共产动员、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总,渠桂荣老师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理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外语基础、高超的教学艺术、优秀的科研成果和高尚的职业道德。35年来,她也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才能与同领域内的国外专家交流,学术研究才能与国际接轨。渠老师能够在国际SC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在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级学术期刊“J. Org. Chem.”、“Org. Lett.”、“ Green Chem.”等上发表论文10多篇,这都与她扎实的英语基础分不开。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留校工作之前她还是一个完全没有英语基础的人。她是文化大革命后招收的第二批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时没有开英语课。而她在初中、高中学的是俄语。毕业留校后根据工作的需要,必须懂英语,而她对英语还一窍不通。她就从音标开始学起。当时渠桂荣已经31 岁了,上有近70 岁的老母亲需要服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看,爱人又在外地工作,而她自己在系里担任助教,每天上班,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带试验课,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累得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她自己也浑然不觉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无论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都不再睡了,赶快爬起来学英语。就这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她硬是啃完了上海交大吴银庚主编的3大本大学英语教材,具备了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英文论文的水平。

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间,为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她与化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年级辅导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一头抓学生,一头抓教师,教与学之间密切配合。给师生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创造了一个拼搏进取的教学科研好环境。有机学科点连续十几年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学院本科生考研升学率由2000年的30%上升到2003年的近60%,每年以10个百分点递增。同时,该院硕士生考取博士的升学率也稳定在80%以上。而由渠老师带领下的有机化学学科的硕士连续三年100%考取博士。而且分别获得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及大连化物所有机专业考点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从而大大提高了河南师大在全国的知名度。

“我为我的学生骄傲,更为我从事的教育事业骄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多年来,渠桂荣坚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重视本科生教育的渠桂荣老师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说,搞好本科生教育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对施教者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学术上取得骄人的成果之后,她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深知讲台对一个研究者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们讲好课,每节课前她都要认真备课和试讲,力争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同时还要不断地注入新的知识、新的前沿信息,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况且,“讲好基础课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基础知识,而新的知识、信息与基础知识的碰撞,更能撞出灿烂的火花,诞生新的科研成果。”那些凝结着她心血结晶的发表在国际SCI源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的16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12篇获得的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0多年来,渠桂荣一直在告诫自己:“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职业。师德要高尚,课要常讲常新,这是当老师最起码的要求。”她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常年奋斗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第一线,每年要上600多学时的课。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主线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讲授科学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扩大知识面。逐渐地,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学生在教学评议中讲道:“听渠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这是对我的最高奖赏。”渠桂荣很感动。

现在的渠桂荣教授桃李满天下,她不时能分享他们的快乐。她的研究生,在国外发表一篇高级别的论文,会立即发E-mail向她报喜;她的学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基金200 万元资助,也会立即打电话告诉她;还有她的一名研究生被提拔为一所高校的副校长后,专程跑来向她报告;逢年过节,一张张的贺卡、一封封的E-mail承载着一颗颗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纷纷从世界各地传来,令渠桂荣陶醉于学生的成功喜悦之中,让她忘记了一切劳累和烦恼。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我高兴和骄傲的呢?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更为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骄傲!”

“只要新药能研制成功,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近40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渠桂荣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暑假、寒假,她在实验里做实验;“五一”、“十一”是别人游玩休息的黄金周,却成了她做科研的黄金周。“因为这些日子没有课也不开会,可以关闭手机专心做实验。”常常一进实验室,她就忘记了吃饭休息,从早晨忙到深夜。2001 年元旦,渠桂荣和2 个研究生在化学楼做试验,一直到次日凌晨2 点钟才结束,化学楼早已落锁,师生几人出不去,只好每个人趴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天亮了,又开始新的试验。展现了她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满腔热情。

不畏艰辛,孜孜以求为渠老师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95年夏天,为完成国家新药基金课题,渠老师亲自带领两个研究生来到河南省南乐县采集实验中需要的大量原药材。他们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一整天。一次,烈日炎炎,高温酷暑,一直有低血压的渠老师在采药时突然感到心跳加快,一阵难受,随之天旋地转,晕倒在地。在农村卫生所里,醒来后的渠老师也为此感到后怕,但她认为“只要新药能研制成功,及早为广大乙肝患者带来福音,就是再苦再累,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剑,辛勤的汗水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她的生成C-N苷键高效催化技术打破了日本对核苷产品的垄断,双手托起了中国的核苷产业,降低了何干产品的成本,让老百姓从此吃得起核苷药品。她也因此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对这些成绩,渠桂荣老师淡然而欣慰。她说:“这些成绩是我们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取得的,她不仅包含有我个人多年的辛勤和耕耘,同时还包含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包含每一位研究生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包含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平凡的话语里,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和她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我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人,帮助他人。”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由于科研和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渠桂荣受命担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和有机化学学术带头人。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间,渠桂荣老师全力以赴,尽心尽职。

就在渠老师担任化学院副院长主抓教学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学校里迎来了副处级干部换届的时刻。化学学院有几位年轻的博士申报了副处级岗位,渠老师为有这些愿意付出、甘做人梯的年轻人而高兴,为了支持年轻人的工作,让他们尽早得到锻炼,渠老师毅然让出了副院长位置,并乐意扶年轻人上马后再送一程。

“我在教学和科研上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人品,所以,我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人,帮助他人。”渠桂荣说。

在生活上,渠桂荣以真心、真情、真爱为信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做着事情。学生生病住院,她给他们带去水果和奶粉,把鲜嫩的鲫鱼汤送到医院。有一位本科生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卧床不起,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渠桂荣得知后主动地找他谈心,鼓励他,并给他送去学习用品,还给他200 块钱,后来又帮他联系了家教,还给他找了一个周末到化工厂勤工俭学的机会,帮他度过了难关,完成了学业。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常黎明,男,汉族, 32岁,中共党员,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教师。 13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新任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对我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于2004年、2005年、2007年获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7月 获巩留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年8月 获伊犁州“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08年7月 获巩留县“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2010年6月 获“新疆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作品创作”三等奖;2009年10月获“第五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一等奖;2011年7月被评为乡级和校级“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常黎明老师是我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师,13年来,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专注于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朴素情感,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典范。在我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活动中,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为全校教师做出了表率。

一、勤奋自学,不断进取。

常黎明,1998年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地质学校美术系,1998年参

加教育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教二级教师。

常黎明老师从教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常黎明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十几年来,他淡泊名利、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堪称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楷模,备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常黎明虽有扎实的美术教学基础,但他从不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十几年如一日,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相关知识苦学不辍。经过多年的自学,他终于把美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检验自己的美术水平,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不同的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均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荣誉。为了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他不但涉猎一些高雅的作品,还为县内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制作宣传牌,而且从不计报酬。在常老师看来,制作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更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近年来他曾先后发表了许多教研和学术论文,并多次参加区、州、县级美术研讨会,受到了同行的好评。

二、勇于教改,追求卓越。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他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除了教材外,常老师还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充分利用互联网给学生增加辅助教学材料,及时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消息,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

且让学生在趣味丰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常老师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校本教材,效果很好。

他与很多学生建立网上联系,通过互联网辅导学生的学习有关美术中的一些技法和知识。他不仅辅导他所教年级的学生,还辅导其它年级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这充分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人人参与的美术学习氛围,他带领全组老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常黎明老师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美术教学水平,也影响和带动了全县的美术教学。

常黎明老师,多年来,就是这样勤奋地工作着。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事迹二:

渠桂荣,女,汉族,195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太康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始终保持着满腔的工作热情。现任河南省有机重点学科点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第一负责人,兼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化学会有机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5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勇于攀登、执着探索,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届巾帼发明家创业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十大女杰,河南省优秀共产动员、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总,渠桂荣老师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理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外语基础、高超的教学艺术、优秀的科研成果和高尚的职业道德。35年来,她也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才能与同领域内的国外专家交流,学术研究才能与国际接轨。渠老师能够在国际SC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在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级学术期刊“J. Org. Chem.”、“Org. Lett.”、“ Green Chem.”等上发表论文10多篇,这都与她扎实的英语基础分不开。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留校工作之前她还是一个完全没有英语基础的人。她是文化大革命后招收的第二批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时没有开英语课。而她在初中、高中学的是俄语。毕业留校后根据工作的需要,必须懂英语,而她对英语还一窍不通。她就从音标开始学起。当时渠桂荣已经31 岁了,上有近70 岁的老母亲需要服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看,爱人又在外地工作,而她自己在系里担任助教,每天上班,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带试验课,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有时累得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她自己也浑然不觉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无论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都不再睡了,赶快爬起来学英语。就这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她硬是啃完了上海交大吴银庚主编的3大本大学英语教材,具备了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英文论文的水平。

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间,为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她与化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年级辅导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一头抓学生,一头抓教师,教与学之间密切配合。给师生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创造了一个拼搏进取的教学科研好环境。有机学科点连续十几年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学院本科生考研升学率由2000年的30%上升到2003年的近60%,每年以10个百分点递增。同时,该院硕士生考取博士的升学率也稳定在80%以上。而由渠老师带领下的有机化学学科的硕士连续三年100%考取博士。而且分别获得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及大连化物所有机专业考点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从而大大提高了河南师大在全国的知名度。

“我为我的学生骄傲,更为我从事的教育事业骄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多年来,渠桂荣坚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重视本科生教育的渠桂荣老师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说,搞好本科生教育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对施教者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学术上取得骄人的成果之后,她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深知讲台对一个研究者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们讲好课,每节课前她都要认真备课和试讲,力争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同时还要不断地注入新的知识、新的前沿信息,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况且,“讲好基础课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基础知识,而新的知识、信息与基础知识的碰撞,更能撞出灿烂的火花,诞生新的科研成果。”那些凝结着她心血结晶的发表在国际SCI源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的16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12篇获得的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0多年来,渠桂荣一直在告诫自己:“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职业。师德要高尚,课要常讲常新,这是当老师最起码的要求。”她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常年奋斗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第一线,每年要上600多学时的课。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主线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讲授科学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扩大知识面。逐渐地,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学生在教学评议中讲道:“听渠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这是对我的最高奖赏。”渠桂荣很感动。

现在的渠桂荣教授桃李满天下,她不时能分享他们的快乐。她的研究生,在国外发表一篇高级别的论文,会立即发E-mail向她报喜;她的学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杰出青年基金200 万元资助,也会立即打电话告诉她;还有她的一名研究生被提拔为一所高校的副校长后,专程跑来向她报告;逢年过节,一张张的贺卡、一封封的E-mail承载着一颗颗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纷纷从世界各地传来,令渠桂荣陶醉于学生的成功喜悦之中,让她忘记了一切劳累和烦恼。他说“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我高兴和骄傲的呢?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更为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骄傲!”

“只要新药能研制成功,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近40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渠桂荣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暑假、寒假,她在实验里做实验;“五一”、“十一”是别人游玩休息的黄金周,却成了她做科研的黄金周。“因为这些日子没有课也不开会,可以关闭手机专心做实验。”常常一进实验室,她就忘记了吃饭休息,从早晨忙到深夜。2001 年元旦,渠桂荣和2 个研究生在化学楼做试验,一直到次日凌晨2 点钟才结束,化学楼早已落锁,师生几人出不去,只好每个人趴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天亮了,又开始新的试验。展现了她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满腔热情。

不畏艰辛,孜孜以求为渠老师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995年夏天,为完成国家新药基金课题,渠老师亲自带领两个研究生来到河南省南乐县采集实验中需要的大量原药材。他们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一整天。一次,烈日炎炎,高温酷暑,一直有低血压的渠老师在采药时突然感到心跳加快,一阵难受,随之天旋地转,晕倒在地。在农村卫生所里,醒来后的渠老师也为此感到后怕,但她认为“只要新药能研制成功,及早为广大乙肝患者带来福音,就是再苦再累,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剑,辛勤的汗水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她的生成C-N苷键高效催化技术打破了日本对核苷产品的垄断,双手托起了中国的核苷产业,降低了何干产品的成本,让老百姓从此吃得起核苷药品。她也因此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对这些成绩,渠桂荣老师淡然而欣慰。她说:“这些成绩是我们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师生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取得的,她不仅包含有我个人多年的辛勤和耕耘,同时还包含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包含每一位研究生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包含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平凡的话语里,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和她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我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人,帮助他人。”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由于科研和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渠桂荣受命担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和有机化学学术带头人。在作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主抓教学的副院长和有机教研室主任期间,渠桂荣老师全力以赴,尽心尽职。

就在渠老师担任化学院副院长主抓教学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学校里迎来了副处级干部换届的时刻。化学学院有几位年轻的博士申报了副处级岗位,渠老师为有这些愿意付出、甘做人梯的年轻人而高兴,为了支持年轻人的工作,让他们尽早得到锻炼,渠老师毅然让出了副院长位置,并乐意扶年轻人上马后再送一程。

“我在教学和科研上固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人品,所以,我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服务他人,帮助他人。”渠桂荣说。

在生活上,渠桂荣以真心、真情、真爱为信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做着事情。学生生病住院,她给他们带去水果和奶粉,把鲜嫩的鲫鱼汤送到医院。有一位本科生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卧床不起,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渠桂荣得知后主动地找他谈心,鼓励他,并给他送去学习用品,还给他200 块钱,后来又帮他联系了家教,还给他找了一个周末到化工厂勤工俭学的机会,帮他度过了难关,完成了学业。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一、投身教育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实践,追求高效教学,做一名有专业素养的数学教师一向是我的追求。我的教学主张是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如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和思考质疑的习惯,坚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熏陶,坚持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我在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后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再为他们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讨论、质疑,思考中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工作既要有理念的支持,更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扎实工作,巧干实干。在例题教学中坚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在公式、法则教学中坚持正用、逆用的理解和训练;在习题课上精选题目,坚持错题反刍。我坚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即使在母亲住院的情况下,辛苦奔波也要把课备好,绝不能应付学生,绝不能耽误学生。多少个夜晚,在孩子睡着后,我认真设计教学思路,修改课件,让自己的课堂流畅精彩。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所带班级多次在复兴区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所设计公开课《弧长与扇形面积》在区内观摩,说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邯郸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教学案例《放手,让学生成长》在河北省教学案例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17年在邯郸市第九届数学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二、爱学生,师德的根本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用一颗热情的心,把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时送到每个学生的身边,以真挚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子叫晓峰。初一入学不久就有好多同学来告状,同桌嫌他不整理课桌,小组长告他完不成作业,拖小组后腿,舍友也提出他太不讲卫生了。原本活泼开朗的晓峰变得少言寡语,被孤立了。我决定找他聊聊。原来晓峰爸爸一个人拉扯兄弟两人,爸爸忙于工作挣钱供哥哥和晓峰上学,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习惯养成。在一次年级拔河比赛中我推选大个子晓峰当男生队队长,晓峰果然不负众望,领着男生队取得了荣誉。趁此机会我问同学们,晓峰是像大家之前说的一无是处吗?晓峰今天棒不棒?我告诉大家,包容就是容人不同,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对于晓峰,我也告诉他缺点得改正,我亲自给他示范怎样整理书桌,告诉他在笔记本上记清各科作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晓峰的哥哥在读大学,一直都是晓峰的骄傲。我告诉他的哥哥,让他多鼓励多关心晓峰。后来晓峰被学生推选为劳动委员,积极热情,成绩优异。类似这样的学生很多,他们或者因为成绩差自暴自弃,或者因为家庭原因而自卑,面对他们,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总是找准切入点,真诚的与他们交流,给与鼓励和肯定。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去挫伤孩子心灵最柔软的角落,使每个学生都能仰起头走路。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用爱心打动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多少年来,我始终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和一个学生深入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很多活动我都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又会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他们提供支持。记得学生办元旦联欢晚会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班长和文艺委员带领学生,布置教室、购买水果,编排节目,安排的有条有理。结果还是来求助了,原来几个游戏没有找到背景音乐。当我把音乐和音响交给他们时,学生们高呼”老班,太给力了!”

三、教书育人,做学生的引路人

我当班主任后,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如何,更关注孩子们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我更加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育人的责任与重担。我在心里经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作为班主任,我首先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建设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树立良好的班风。在我看来严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体现。班主任要在思想上、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不迁就,不放松,没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没有教育。用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的习惯,塑造纪律严明,成绩优异的班集体。

育人需要在活动的开展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我以运动会、体操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为契机,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个性。关注热点、了解世界是我经常带领学生举行的一类主题班会。在霍金去世后,我带领学生了解物理学家霍金的坚强乐观、挑战命运和他在物理方面的伟大贡献,感叹生命之于宇宙如此渺小。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唱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明白即使我们渺小如苔,也要华丽绽放……刚开始是我给大家说新闻聊热点,期望打开孩子们的眼界。这样的活动像种子一样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他们也想开阔视野,他们也想侃侃而谈。我便放手让他们自己找主题,自己搜集信息,自己讲新闻说感触,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创新的世界,培养他们积极、严谨、乐观的品德,让他们常有一颗好奇又好学的心。付出总会有回报,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连续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2016年被评为复兴区优秀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神圣又光荣的职业。一直以来我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这是源于对教师职业深沉地爱。这份爱使我不忘初心!我会固守这份岗位,坚守这份职责,努力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在今后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会脚踏实地,热心奉献,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通过学习,我要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焙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师来说,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了于是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这10位楷模教师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具有一定得教育理论修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教育第一线的实践,在业务水平上,他们是中的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的爱学生,他们吧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在师德水平上,他们是全国教师学习追求的标杆。

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这是10位教师模范事迹给我们的启发。

一、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学习了校园安全,我心里的感触很深,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我个人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1、要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要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自护能力。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要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要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并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要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加强节假日对子女监护》的公开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三无”(无刹车、无铃、无牌照)自行车上学。

三、加强检查,消除隐患,及时整改。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的“拦路虎”,也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牵挂的心头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支教之初,陈立群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升学率”,他将在浙江创办宏志班时提炼的“宏志精神”导入支教校园,培育孩子们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和高雅的志趣。志向一旦树立,势必激发出强大的进取精神和内生动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支教两年来,陈立群带领的支教团队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他们明白,教育能让孩子站得稳、走得远,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尺讲台虽小,却是脱贫攻坚的另一方主战场,打赢这场攻坚战,急需呼唤更多像陈立群这样胸怀家国的人民教师投身其中,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当更加关心支持他们,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专业培训等方面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为他们扎根农村创造良好环境。

2019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学习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也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地区;台江县则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3月,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婉拒了某民办学校百万高薪的聘

请,选择独自背起行囊走进黔东南大山,挑起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的担子。这是全县唯一一所高中,陈立群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初来乍到的陈立群,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所积弊已久的“乱校”:生源差、学风散、师资弱。新学期,教室里空出来60多套桌椅;早自习,一个班里10多个学生趴着睡觉;一位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全校师生吃饭,只有一口大锅烧菜,周围苍蝇乱飞……一位退休的杭州老校长能改变什么?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

不过,这位看起来文弱的校长,很快用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展现了他铁腕的一面:全校3000名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大力改善教师和学生餐住宿条件、制定出台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重塑课堂。陈立群把近40年的从教心得,毫无保留地融入台江民中。短短两个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邰秀兰中考602分,台江民中录取线414分。她的分数线足够上黔东南州州府凯里的学校,但她选择留在了台江,“我的初中老师说,台江民中来了一位杭州校长,把学校治理得很棒。在这里同样能考上好大学。”

2018年,这样一个贫困的县城破天荒走出了数百位大学生——台江民中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11年来,台江高考没有一个上600分,这一次“破纪录”达到8人。邰秀兰回忆说,那个暑

假,隔壁寨子有个学生考上了大学,陈校长和老师们带着录取通知书送上门,大红喜报高高贴在村寨的入口,鞭炮响起来,苗歌唱起来,比过节还热闹……

台江民中的450张喜报,送了整整一周。那段时间,苗寨里都在议论“谁家孩子考取大学了”。当地百姓对教育的信心也回来了:2018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台江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书的有95人,而往年常常只有个位数。

陈立群感觉,时间有限,第一步走出成效了,紧接着第二步就得给贫困地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在陈立群的推动下,台江民中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

去年,贵州省教育厅还以陈立群之名成立了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为的是更好发挥名校长在教育脱贫、学校管理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探索一个更好适应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校长培养机制。陈立群则义务给初中、小学校长老师授课,目前已经作报告开讲座60多场,接受培训的校长老师超万人。

每次家访,都让陈立群内心有种块垒难消的沉重:贫困磨砺出这群孩子的刻苦和隐忍,却也造就了他们极其敏感脆弱的内心世界。陈立群说,苗族同胞历史上几经迁徙,大山曾是他们家园的安全屏障,如今却成了阻隔他们连通外界的障碍。虽然村村通了公路,但山高路险。而更让他焦虑不安的还有另一

座横亘在人们心里的“大山”——如何在贫困欠发达地区重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陈立群觉得,关爱始终是教育的本源和灵魂,他必须要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意义。

“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的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些工作。”陈立群说,他的初心就是安安静静地做个校长,帮助更多像邰秀兰这样的孩子。

“陈校长千里迢迢过来帮助我们,身为苗乡的人,我更有责任让我的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邰秀兰说,如果学有所成,她要回来建设家乡,成为一个像校长一样伟大的人。

上一篇:银行服务明星事迹材料下一篇:小学四好少年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