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改进范文

2023-12-08

教学设计改进范文第1篇

——基于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管理,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经分析我校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中任存在一些问题。

二、原因分析

现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给我们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学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重教学,轻教育

由于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

(二)、重形式,轻落实。

重形式、轻落实,存在于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这种重计划、轻落实、重总结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搞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三)、重眼前,轻发展。

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

现在学校的管理中,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时,存在着众多的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成绩和效益,而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但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

三、 改进依据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依据,建立规范、竞争、高效的管理体制;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题;以“走进课堂,推门听课,推进精致管理”为主要途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 改进目标

1、学校领导班子高度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胆进行生本教育改革,给改革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进行改革创新。

五、改进重点

1、大力支持改革教师,努力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2、根据改革特点,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评价。

3、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属于本校特点的管理方法。

六、改进措施

(一)、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何谓“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为了达到办学目标、为了实现办学理念,我们召开了教师会、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认同。又和乡镇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得到领导的支持。其二,校长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比如针对我校新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缺乏这一特点,我们开展了师徒结对,师傅上领路课、徒弟上汇报课,课后教师参与评课等教研活动。通过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利于激发教师教育生命的活力,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从教师实际需求入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从而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

(二)、加强师德建设

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

组织教师经常学习、讨论《教师行为规范》、《管理规范》等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师的基本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是教师的职业目标,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三)、带头开展教育科研

初中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得到自然健全的发展,为将来知识积累作准备?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勤勤恳恳工作、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另一种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要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给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五)、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我校在落实教师听课制度时,校长室、教务处协同教研组进行检查督促,按月进行总结、公示;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设计改进范文第2篇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教学资源、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等,这些主题词的背后更是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在语文教学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即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下面结合我这半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兴趣:敲开语文学习之门

由于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语文学科重视程度逐渐受冷落,总觉得语文学习不用花太多功夫。作为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取其所长,取其所爱,培养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1 我的作法是: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课本)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语文教科书的喜爱。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二是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如《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趣》等。还有一些单元选入的课文都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科幻天地”“动物世界”等,这些篇目读来有味,能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好奇心,也能大有收益,因此,我就用好教本,充分发挥教本的作用。

其次,给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如今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我就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有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比如第一册语文书中 《月亮上的足迹》,涉及的航天知识的介绍,我让他们从网上找来许多有关课文中的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课前在班级向大家展示,这样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很好地引导了他们将电脑用在学习上。

另外我还结合教材,第一学期在年级组组织了“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会”等,同学们踊跃参加,尽兴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这些活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带动了全年级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期末考试答题时,能有效地把活动中所习得的知识结合起来,尝到了甜头。还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诗词背诵大赛”,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让学生了解搜集了众多的诗人和他们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学生热爱祖 2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学生对自己这门学科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取其所爱,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让他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教学也正是课堂改革的精髓,更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激扬语文学习生命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我们的学生80%的学习时间在课堂,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活动场所,激活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在新教材课堂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好课前预习,对所学内容要先熟悉,带着疑惑进入听讲。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课堂教学中我由浅入深,由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举手发言,寻找课文疑点的习惯入手,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培养语文思维。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堂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教学, 3 选择有效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实现重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弹性综合,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将系统内化为个体知识,这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同时,我还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上作了大胆尝试。如第一册语文书上第六单元的 《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自己改编课本剧表演,精彩纷呈。《寓言四则》同学们爱读,好懂,于是我们就尝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我们的做法是:①教师先备好课,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查资料,做课件,提出问题。②给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每人认领一个备课内容分工合作;③选出“老师”,“老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二人,甚至可以是一个组的集体表演。“老师”的责任是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提的问题综合起来,作合理筛选,安排讲课步骤。④教师点评。这样的尝试我们觉得很值得,让学生体验了一下当老师的滋味,也让学生有了一次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机会。学习《羚羊木雕》让学生就“怎样对待友谊与礼物”进行辩论,学生思维活跃,收获很大。语文活动所涉及的面广,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他们懂得了如何查阅资料,如何精选要点,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如何备课,说课,如何回答同学们的疑问,如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应该说在教学上的这些尝试给我的启发是很多的,印度诗人 4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这也正应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三、整合: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因此语文老师要构建“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助于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与契机,从整体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为其语文学习激活暂新的兴奋点。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机的衔接,如学习《秋天》这首诗之后,让学生参观家乡的农家小院,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然后作文;再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让学生观察柴埠溪景区的秋天然后加以描绘,或者以“冬天的校园”为题进行作文,语文课前的铺垫,课中的知识衔接,课后的延伸都能拓展语文空间,与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民俗地域文化与语文课内外衔接”的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四、钻研:永葆语文之树常青

1、激发兴趣,找到兴奋点。认真钻研每一课的教法,根据文章特点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5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刻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

3、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鼓励学生多背诵精美文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完了《丑小鸭》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教学设计改进范文第3篇

《编译原理》[1][2]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编译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 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实验课通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当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通过将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拆分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几个阶段[3], 实验内容难度较大, 很多学生会知难而退, 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4]。究其原因是实验内容的设计, 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实际水平两者之间出现了诸多偏差。为了更好地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 需要从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的设计以及组织形式方面加以改进。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 学生的认知误区

课程内容的强逻辑性和高抽象性特点, 使很多学生对编译原理实验课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产生一系列不利于课程学习的消极负面影响[5]。

设计和开发编译器是课程的学习目标, 学习的内容与毕业之后的工作关系不密切, 得出课程无用的错误结论是误区之一。实际上编译原理知识包含诸多计算机科学体系的理论,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站在程序编译的角度审视软件的开发, 有助于开阔学习的眼界, 提高其对系统开发的认识, 对今后从事各种软件的开发都大有益处。

认为课程实验等同于其他课程普通的程序设计实验, 迷失在具体代码实现的细节上是误区之二。本课程与《离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等课程密切相关, 是对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其学习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 实验内容设计太笼统、缺乏层次性

一般地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是根据编译过程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分别设计实验题目,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该设计的优点是实验练习是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 模块分解清晰。缺点是尽管对整个程序进行了简化, 每个实验仍然存在许多学生难以跨越的“难度阶梯”, 忽视了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 实验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该课程实验的实践形式一般是在机房完成。每个学生操作一台计算机, 从实验的设计阶段到程序代码的实现都由其独立完成。教师在机房进行实验辅导、随时答疑, 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程序代码和实验报告给出分数。该实验组织形式的特点是教师主导和成绩评判形式单一, 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枯燥, 缺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三、实验教学设计改进

(1) 对实验项目进行分类:调整以前的传统必做题目, 增加源代码预习环节。以验证性为主的传统必做题目学生往往没有思路, 题目过于注重算法, 与实践脱节;通过增加预习环节, 降低了学生的实验难度。通过案例化教学强化学生对程序整体的认识, 采取一个简化的、针对简单语言的完整的编译程序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该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扩充, 完善编译程序的相关功能。

(2) 扩充实践应用题目为选做题目:结合实际中运用编译技术的比例,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 使学生明白该课程的知识和技术也可用于系统软件或者应用软件的开发。例如计算器的设计, 实习表达式的分析计算。

(3) 个性化阶梯式教学:实验难度的设计体现层次性, 形成阶梯状的难度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实验题目, 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内容的难度实现阶梯化设计, 对学生因材施教, 最大程限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其学习潜质, 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提高学生系统开发的整体能力。将实验要求设置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探索性要求三个层次, 所有学生均能完成基本要求, 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完成较高要求, 采用成绩加分等一些激励机制, 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探索性实验。

(4) 实验报告的提交:通过增加设计思路、程序可扩展功能等要求, 尽量避免部分同学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要求学生必须将实验心得和个人见解写入实验报告中,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四、结论

本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应用在2014级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 在有限的学时内, 改进现有的实验教学设计模式, 探讨构建新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不同编译阶段的处理方法, 提高学生编写、调试程序的动手实践能力, 使实验效果有较大改观。可将此项目推广到更多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 从整体上提高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水平。

摘要:编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且独立的研究领域, 《编译原理》课程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加强实验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编译技术十分重要, 强设计性是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在有限的学时内, 改进现有的实验教学设计模式, 探讨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使学生掌握典型的编译处理方法, 提高学生编制、调试程序的动手能力, 使实验效果较之前得到较大改观。

关键词:编译原理,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No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How Japanese Companie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张昱, 陈意云, 郑启龙.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7) :61-62.

[3] 张昱.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EB/OL].[2009-7-26], http://staff.ustc.edu.cn/yuzhang/compiler/index.html.

[4] 张昱, 陈意云.编译原理课程实践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8 (8) :24-26.

教学设计改进范文第4篇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练掌握教材体系。

教师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教材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数学教师都应该加强对教材的通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先去认真地学一遍教材,然后才决定要采取哪种方法去教学。语文教师,要几乎会背所有的课文,知道每篇课文的生字词,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写作方法,等等;数学老师应该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教材的连贯性等。

二、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尤其是备课的质量。

我们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学习用品,有些还需要预习,或者开展一些调查研究,这样才能学好;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前也应该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体力上的准备,还有内容与方法的准备等等。我们可以对每堂课分别对号入座式地自我检查。 三,要投入地上好课。

有了充分地准备,我们才能投入地上课。一堂好课,需要教师首先投入,教师置身于课堂之外,淡乎乎地讲课,学生就会木乎乎地听课,最后大家傻乎乎地下课。我们一定要知道,课堂不仅是你的课堂,更是孩子们的课堂,由于教师的不投入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教

师是要负首要责任的,如果你要批评学生学得不好,首先要骂自己教得不好。不然就没有资格批评学生。

投入到课堂中去,我们才有可能把学生带入课堂,才能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投入到课堂中去,我们才能感受到教育真正的含义,体会到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

四、当堂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

课堂里的东西,要当堂检查掌握的情况,有些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有些是需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反应出来的,那么,如果我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一份用心,多一些纠正的时间,在他们做作业时一个个地当面批改,及时地订正,就不会需要那么多的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帮助孩子们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真有的话,那也是个别的问题,而不是需要整班整班地去补课,去重讲或重做。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四十分钟里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放到课外。教学质量好与不好,就体现在每堂课中,抓住了课堂,你就抓住了一切,只有量的累积,才会有质的体现。

此外,教师应及时地检查教学质量。自我检查效果最好,有时可以在上课时进行,课后及时记录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意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

一、 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二、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

达。例:老师让学生对“美丽广阔”进行扩展,学生马上扩展出“美丽广阔富饶”,“ 美丽广阔富饶伟大”;接着让学生自己扩展,有个学生提出“提高水平”,其他同学相继扩展出“努力提高水平”,“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尽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热情很快调动了起来,开始主动对短语进行扩展。老师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写作热情和兴趣,让他们继续对短语进行扩展。当然短语扩展不是堆砌词语,而是表达的需要,是为了使语意的表达更加丰富,这点要给学生讲清楚。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三、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

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四、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同志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学设计改进范文第5篇

(一)成绩

1、能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撰写学案,具有可操作性,能体现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

2、学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二)不足

1、课堂气氛不能体现宽松和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的合作有时只是个摆设、样子,缺乏有效性、必要性。

3、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程度不够。

4、对中下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尤其是差生,致使他们放任自流,上课没有一点压力。

5、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够,有时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被老师包办了,长此以往,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改进意见

1、认真着眼教材,提高驾驭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时间少,任务重,编制能够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复习的学案,高效、快节奏的进行复习,课堂上教师精点,生多记、多练。

3、用准确的化学术语,规范课堂语言,改掉啰嗦就怕学生不会的习惯,同时坚持每节课都有一个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4、认真研读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了解课标中所注明的各个知识点所要掌握的具体程度,以便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5、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精选习题,精心编写学案,使学生两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6、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大多数学生只是满足于做会题,结果出现会做的题有很多的失误,下一步要让学生注意做题的许多小细节,让不该失的分不失。

教学设计改进范文第6篇

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针对我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本学期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仔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老师说的时间、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课前准备充分了,抓住了课题的主线,就不会面面俱到了,就会避免进行烦琐的课题分析,把课题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在利用开题阶段,尽量选择契合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也能在课堂开始就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充分利用提问,提问始终是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手段。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注意单一性,变化不同形式。在进行提问时,在引导方面多下功夫,不提倡灌输,而是靠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体会。即使提问结束,也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回答中引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联系实际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

其次,发挥学生的积极动手能力,自主动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在分组回答了寻找线索的问题,理清了数学问题思路后,我以自己做个小评委,评一评小组的讨论与实际的差距,设置这一问题的本意是在学生提高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水平,但是,由于对于学生水平估计和提问方面的引导不足,指向性不十分明确,这一部分的任务完成比较草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鉴于学生具体情况,在分析实际问题阶段我没有直接提问,而是采用了主讲。

第五,在拓展阶段,我采用了二选一的提问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接下来的展示时间也能够把握好问题重点展开了充分的想象。最后,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对于本节课进行了总结。 这堂课的环节简言之就是评一评,讲一讲,

在提问方面根据不同环节,我分别采用了引导,换角度和降低难度的方法,意图激起学生兴趣。

上一篇:教学评估总结范文下一篇:卷烟营销创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