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27

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的价值考量

人文素养即人文精神, 是指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所表现出的以人为对象与中心的内在品质, 也指为人处世的“德性”、价值观、人文精神等。人文素养培育就是以环境熏陶、知识传授等方式将人类文明成果内化为个体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转化为个体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培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道德信仰、生命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1]

(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中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思想, 如“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仁者, 爱人”, “民为贵, 君为轻”,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等等。此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革新意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德精神等, 都蕴含了深刻的、价值理想与文化意蕴, 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显然, 只有加强人文教育, 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2]

(二) 弘扬科学理性精神的必然选择

在后工业化时代, 科学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生活。但是,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科技发展不仅能够造福人类, 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 如转基因技术、热核威胁、克隆技术等就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此外, 科技理性的过度发展也带来许多问题, 并将现代人引入了精神迷惘、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的危机之中, 让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科学家乔治·萨顿说过, “单靠科学……我们也不能生活得更美好”。因而, 在学校教育中, 要纠正“片面重视知识技能, 忽视人文教育”的偏差, 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科学精神, 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发展, 努力捍卫科学的正义与尊严, 以缓解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缺失之间的冲突。

(三) 提升人文精神境界的必然选择

人文科学是人类认识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重要方式, 如果青少年缺失了人文精神, 丧失了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失去了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美好情感, 就会失去生命乐趣和生活幸福, 丧失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 成为“跛脚”的现代人。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 人的幸福是“身体的无痛苦与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大学》中也有“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因而, 应将人文素养培育与养成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 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信仰, 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3]

二、当前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 我国开始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物质生活极大丰裕, 消费文化风靡全国, 精神文化生产降格成了普通的商品生产。在这种社会环境中, 人文精神逐步式微, 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等问题严重, 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凸显。

(一) 人文精神逐步萎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经济规律、利益关系成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 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等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 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等都处于“亚失范”状态。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变得扑朔迷离, 青少年人文素养萎缩、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日渐严重。比如, 许多青少年都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作为人生准则, 追求奢华生活和物质享乐, 学习要“立竿见影”, 结婚要“经济新贵”, 择业要“美差肥缺”, 而对人生境界、自我修养却是避而不谈。再如, 许多后现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喜欢卡通动画、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等, 热衷于眼前利益和世俗生活, 丧失了人生信仰和理想追求, 变成了单向度的“平面人”。[4]

(二) 人文教育发展滞后

在学校教育中, 功利性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 “智育第一, 智育唯一”成了学校教育的现实写照。在这种教育环境中, 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荡然无存, 教育降格为“知识技能+考试分数”的技能培训。虽然有些学校也开展了人文教育, 但是教育者片面重视人文知识灌输, 忽视人文精神培育与人文行为培养, 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扭曲的教育制度和功利性的教育目标的共同驱使下, 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问题日益严重, 比如有些学生价值取向扭曲, 公德意识薄弱, 不遵守组织纪律;有些学生缺乏诚信, 抄袭学术论文, 伪造荣誉证书, 其中马加爵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药家鑫事件等就是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很好例证。

(三) 人文教育流于形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许多学校都比较重视人文环境营造, 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文化墙等宣传人文知识, 通过思想政治、历史、大学语文、哲学等课程开展人文教育。但是, 在开展人文教育时, 许多学校并未将人文教育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也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活动, 导致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效果不明显。比如, 很多学校从未组织学生欣赏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 也未开展过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磨难教育等教育活动。此外, 许多学校过分关注人文教育活动的形式性、艺术性、功利性等, 忽视了活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导致人文教育效果不尽人意。[5]

三、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与养成的策略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无论经济建设取得何种成就, 无论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 都是为了实现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目标。人文素养培育与养成就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幸福的追求, 体现了对公平、正义、自由生活的向往。因而, 应加强青少年人文素质培育, 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人生素养和精神境界, 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 创新人文教育机制

首先, 健全人文素养培育和养成的保障机制。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的效果。因而, 在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中, 首先要建立教师人文素养培育机制,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 为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奠定良好条件。同时, 要成立专门的人文教育部门, 组织编写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教材, 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教材之中, 以更好地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素养。[6]

其次, 健全人文素养培育考核机制。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不仅受课程体系、教师素质、学生个体差异、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 还受到考试制度、教学评价等因素制约。因而, 在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中, 要建立青少年人文素养评价机制, 将人文素养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 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成绩纳入考试制度之中, 以更好地落实人文素养培育的目标。

最后, 建立人文精神社会渗透机制。青少年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 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和亚文化。比如, 青少年喜欢游戏厅、网吧、流行饮品、街头小店、团体派对等, 这些地方往往渗透着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文化, 能够给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带来不良影响。因而, 在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中, 要建构人文精神渗透机制, 将平等友爱、积极向上、奉献社会的主流文化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环境之中, 为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营造良好环境。[7]

(二) 优化人文教育内容

人文素质培育与养成是深入人的生命本质的人文教育, 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情感、理想、价值、信仰等知识, 唤醒人的良知与情感, 鼓励人们探索自我精神世界。因而, 在人文素养培育和养成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用优秀传统文化、先进外来文化等教育和引导青少年, 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命信仰。比如, 可以用《论语》、《大学》、《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元曲等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青少年, “用书清心, 用情育德, 用评导行”, 不断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此外, 在人文素养培育中, 可以开设人文学科选修课, 比如可以将人才学、心理学、旅游学、伦理学等学科列为选修科, 供学生选修, 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文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境界。

(三) 开展人文实践活动

人文素养培育由人文知识传授、人文行为养成、人文精神培育等共同组成, 在人文素养培育中, 社会实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 才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青少年的价值信仰和人生信念。因而, 在人文素养培育中,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比如,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水泥厂、化工厂、火电厂等企业, 让学生实地了解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就克隆人、转基因食品、核武器等问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对科技进步的利弊关系有深刻认识。此外, 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报告会、主题班会、演出活动、征文比赛等, 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组织成立书法协会、文学社、合唱团等人文社团, 通过形式多样的人文活动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8]

人文素养培育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 应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健全人文教育制度, 开展人文实践活动, 以更好地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相关链接】

青少年, 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 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 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 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

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 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 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 生理学, 历史, 社会学, 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 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 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 承认团的章程, 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 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摘要:人文素养培育是以环境熏陶、知识传授等方式将人类文明成果内化为个体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转化为个体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培育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当前条件下, 许多青少年丧失了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与道德信仰, 沦落为失去人文素养的“平面人”。为此, 应通过营造人文教育环境、健全人文教育制度、开展人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以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东赢.教育、管理、养成三位一体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02) :8-10.

[2] 于建国.略论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J].学海, 1998 (02) :46-48.

[3] 李志宏.试论当代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 2013 (01) :32-34.

[4] 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57.

[5] 黄留炎.浅谈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0) :1-3.

[6] 赵靖茹.浅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05) :18-19.

[7] 蔡欣含.试论国学经典与当代人文素养提升的关系[J].北方文学, 2017 (01) :106-107.

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那是上学期了, 我同往常一样到学校来上班, 刚走到教室门口, 就看见三位老婆婆在情绪激动地说着什么, 我心里一震。心想, 莫不是我班的孩子调皮打了架, 家长找到学校来了吧?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 我三步并做两步走, 快速地走到三位老婆婆跟前, 热情地道:三位家长, 你们到学校来有事吗?请到办公室来吧。

那三位老婆婆似找到救星一样, 紧紧抓住我的手说:老师, 你一定要找到他, 一定要找到他, 为了找到他, 我们已经到学校来了三次了。我的心更紧了, 到底是什么事, 让几位年已花甲的老婆婆到学校来了三次。我急忙说:不要着急, 到办公室来, 有什么事慢慢说。

走进办公室, 三位老婆婆才说道:老师, 你们应该好好地表扬一下这个孩子呀。他在我最困难, 最难受的时候帮助了我。谢谢你们学校, 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孩子。

原来, 在上个星期的一个早上, 老婆婆带着他的孙子去看病, 在拥挤的879公交车上, 人挨人, 人挤人, 老婆婆抱着孙子艰难地挤上车, 车上早已是人满为患, 毫无空位了。汽车颠簸着, 人群拥挤着, 孩子耷拉着, 老婆婆的心难受着。正在这时, 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婆婆, 你到我这里来坐吧。”老婆婆一看, 是一个小男孩, 不高的个子, 瘦瘦的脸庞。老婆婆赶紧说, 不用, 孩子, 你自己坐吧, 你还要上学呢。“来吧, 婆婆, 你还抱着小孩呢, 我很快就会到了。”其实, 车还只到了新城丽都, 离花园小学还有好几站呢。由于小男孩的执意坚持和谦让, 老婆婆最终坐上了座位。但内心里, 老婆婆却感慨万千:多么有爱心的孩子。由于人多, 时间紧, 老婆婆最终只问到了小男孩的学校和名字。于是, 就出现了故事开头的一幕:老婆婆三次来到花园小学, 就为了当面感谢他-------这位乐于助人的小男孩, 四四班的赵皓晨同学。

当看到这一幕, 当听到这一刻, 我, 作为花园小学的一个德育工作者, 那一种由衷的自豪, 由衷的幸福真是无以言表。一个学校德育的教育、德育的责任感再次震撼心头。

二、案例反思

我想, 孩子能够有着这样的一颗爱心, 这样的一颗助人为乐心, 肯定与我们学校的培养和教育分不开的。

我校是一所以“花文化”为特色的学校, 确立了“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办学理念。提出“播种热爱、收获芬芳”的校训, 以“美在花园、香在明天”为校风, 以“与花为伴, 随花而舞”为教风, 以“我阳光、我灿烂”为学风。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 像阳光一样热烈, 像花儿一般美丽;像阳光一样灿烂, 像花儿一般幸福;像阳光一样自信, 像花儿一般娇艳;像阳光一样勇敢, 像花儿一般开朗”。

三、花漾少年核心素养评价标准

基于此, 我们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家长素质、家庭环境等实际, 创设了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年龄、适合家长操作的“花漾少年”素质教育评价准则, 具体如下:

一年级

做“懂规矩”的花漾少年

1.学会倾听, 别人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 认真倾听;自己发言一定要先举手, 不打断老师的讲话。

2.听到上课铃声静息好,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3.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铃响, 要有歌声, 有指挥。

4.做操认真, 手臂伸直, 指尖有力, 小嘴闭好。

5.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如提醒家长该交水电费、物管费, 该买柴米油盐了。

6.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提醒同学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制止同学做危险的游戏。

7.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文具盒, 抽屉, 新书自己包。

二年级

做“讲礼仪”的花漾少年

1.学会倾听, 别人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 认真倾听;自己发言一定要先举手, 不打断老师的讲话。

2.听到上课铃声静息好,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3.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铃响, 要有歌声, 有指挥。

4.做操认真, 手臂伸直, 指尖有力, 不讲话。

5.不任性, 有意见主动和父母交流沟通, 做力所能及的事。

6.和同学、朋友和睦相处, 学会分享, 欣赏别人优点, 包容他人缺点, 有矛盾主动沟通、谦让。

7.在别人家做客, 文明有礼, 不乱翻东西。

8.关心他人, 同情弱小, 不欺负小同学, 帮助有困难的人。

9.不说脏话, 常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10.与人交流声音洪亮, 态度大方, 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年级

做“明责任”的花漾少年

1.学会倾听, 别人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 认真倾听;自己发言一定要先举手, 不打断老师的讲话。

2.听到上课铃声静息好,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3.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铃响, 要有歌声, 有指挥。

4.做操认真, 手臂伸直, 指尖有力, 不讲话。

5.不买小摊点东西。

6.自己整理书包, 衣柜, 准备生活学习用品。

7.记住家人的生日, 用行动表达爱。父母生病或烦心事, 能主动关心。

8.放学准时回家, 有事提前告知家长, 不让家人操心。

9.坚持每天洗自己的内衣内裤、袜子, 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年级

做“懂孝顺”的花漾少年

1.学会倾听, 别人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 认真倾听;自己发言一定要先举手, 不打断老师的讲话。

2.听到上课铃声静息好,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3.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铃响, 要有歌声, 有指挥。

4.做操认真, 手臂伸直, 指尖有力, 不讲话。

5.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 懂得节约, 不乱花钱, 不比吃穿, 不提不合理的要求。

6.能记住父母的生日, 节假日通过贺卡或电话问候等方式为亲人送上祝福。

7.体贴家人, 父母工作回家主动问候, 端茶递水, 按摩捶背。家人身体不适懂得嘘寒问暖。

8.在家中有主人翁意识, 能对家庭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家中来客时, 对待客人热情有礼, 懂得分享。

五年级

做“守诚信”的花漾少年

1.学会倾听, 别人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 认真倾听;自己发言一定要先举手, 不打断老师的讲话。

2.听到上课铃声静息好,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3.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铃响, 要有歌声, 有指挥。

4.做操认真, 手臂伸直, 指尖有力, 不讲话。

5.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 懂得节约, 不乱花钱, 不比吃穿, 不提不合理的要求。

6.能记住父母的生日, 节假日通过贺卡或电话问候等方式为亲人送上祝福。

7.体贴家人, 父母工作回家主动问候, 端茶递水, 按摩捶背。家人身体不适懂得嘘寒问暖, 能对家庭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

8.守诚信, 选择一条诚信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监督自己的行为。

六年级

做“明道理”的花漾少年

1.学会倾听, 别人发言时看着对方眼睛, 认真倾听;自己发言一定要先举手, 不打断老师的讲话。

2.听到上课铃声静息好, 安安静静等待老师来上课。

3.上午、下午第一节课铃响, 要有歌声, 有指挥。

4.做操认真, 手臂伸直, 指尖有力, 不讲话。

5.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 懂得节约, 不乱花钱, 不比吃穿, 不提不合理的要求。

6.能记住父母的生日, 节假日通过贺卡或电话问候等方式为亲人送上祝福。

7.体贴家人, 父母工作回家主动问候, 端茶递水, 按摩捶背。家人身体不适懂得嘘寒问暖, 能对家庭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

8.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 喜欢艺术, 从中感受美, 至少有一种艺术特长。

9.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不嫉妒别人, 遇到挫择和失败不气馁。

1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 信息;不吸烟, 不喝酒, 不赌博;远离毒品, 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介于此, 像本文开始出现的懂礼貌、有涵养, 尊重人、体贴人的孩子就应该是我们教育结果的一个常态, 也更是我们花园小学培养“花漾少年”的过程和目标, 也更是我们今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摘要:文章从学校的文化特色出发, 通过教育案例回放, 以及“花漾少年”核心素养的评价准则, 从不同的年龄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评价, 让学生成为一个像花儿一样阳光灿烂、充满朝气的花漾少年。

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天津市学前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幼儿养成教育途径与策略的研究”中,笔者不断改进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要求,拓展养成教育培养途径,探索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养成教育方法与策略,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实现自我管理,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强调了养成教育应渗透幼儿一日生活的各方面。

1.一日生活常规要求体现生活化。

以往很多常规的建立大多从便于成人管理的角度考虑,而较少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心理感受。笔者对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组织讨论,重新调整了一日生活的要求。按照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调整了不同季节的小、中、大班一日作息时间与要求,小班户外活动分两次进行,一切从有利于幼儿生理发展出发,使常规建立符合幼儿的生活,同时为幼儿更好地生活服务。

2.一日生活常规要求体现发展性。

过去一日生活的各项要求,更多的是体现对幼儿的照顾,但是忽略了这些环节对孩子发展的价值,因此,我们针对“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进行了研讨,如,在喝“四季保健汤”的环节中,我们为中、大班幼儿准备了几个大小适中的茶壶,让幼儿自己倒汤;小班幼儿起床穿衣服的时候,鼓励幼儿自己先穿,同伴相互帮忙,对于幼儿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不因为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避免了幼儿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幼儿创设了主动发展的机会与条件。

3. 一日常规的要求体现人性化。

在以往的洗手环节中,我们要求幼儿洗手后将小手交叉举在胸前走到座位上,教师只求整齐划一,常规要求对幼儿是一种束缚,更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我们对幼儿一日生活环节要求围绕人性化进行研讨,如,幼儿起床时安排了轻轻唤醒和自由交谈环节,进餐时允许幼儿小声交谈,不限制幼儿交流;起床时允许幼儿在床上躺3~5分钟,不马上要求幼儿起床;想喝水时随渴随喝,不用告诉教师;三餐中幼儿可与喜欢的伙伴坐在一桌,不固定座位,让常规要求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二、探究积极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法

1.自主管理,形成自我约束。

良好的常规是幼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以往建立常规时,教师考虑最多的往往是:是否整齐美观?是否安静有秩序?是否便于检查和管理?而较少考虑:是否方便幼儿?幼儿的感受如何?幼儿在有意、无意中被当作“物品”来管理,而大班幼儿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于成人的这种做法不认同,并且有了逆反心理。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引导幼儿自主管理,在成人的指导下唤起幼儿的自主意识,形成自我约束,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对一日生活环节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在进餐环节,让幼儿自己取盘子和勺,自己取主食,吃多少拿多少,自己找喜欢的小朋友一起进餐,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允许轻声说话,让他们就像在家里一样。其次,将一些活动的规则交给本班幼儿自主制定。如,怎样排队、看书、做值日生等,都交给幼儿制定。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讨论,帮助幼儿制定更加合理的常规要求,由于幼儿的经验不足,有些规则的制定可能在成人看来是不可行的,教师在保证幼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幼儿的意见,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调整规则,这样,激发了幼儿的自主意识,使幼儿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2.运用图例,内化幼儿行为。

3~6岁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图像的理解优于对语言的理解。在以往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是以教师的言语方式呈现的,不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改变了师幼互动的方式,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和较少的文字展现行为的要求,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行为要求。如,培养幼儿玩完玩具放回原处这一好习惯,过去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说,但是收效甚微。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幼儿在收玩具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玩具的原有位置,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玩具筐和玩具柜上,小、中、大班分别以“一一对应”“数点对应”“序数”等方式贴上标志,通过图例找到摆放的位置,好习惯很容易就形成了。在活动区背景墙上,我们把和幼儿一起商量的规则画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图例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起到指导的作用,并逐渐内化为幼儿的行为规则。

3.通过体验,调整幼儿行为。

至于为什么要建立常规?建立哪些常规?以往幼儿无权参与或只是象征性地参与。《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其中,自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等品质是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及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但是过去,常规的建立大多是教师独立地“一次性”教授完成,剩下的时间,便是指导、帮助、提醒、监督幼儿执行,幼儿的直接感受是“要我做”,没有意识到这些品质本身体现的是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

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幼儿行为,而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际上,不从内在动机出发,不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就不可能出现自律。为此,我们首先让幼儿体验没有规则为自己带来的烦躁与不便,如,外出活动或喝水时大家都不排队,拥挤在一起什么也做不好,大家都非常不愉快等,经过这种体验后让大家一起说怎么做,并画了相应的图片提示大家,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幼儿也感受到班级中良好的秩序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舒适和快乐,习惯就养成了。这种让幼儿通过感受、体验不同行为习惯所呈现的结果来调整自身行为,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巧用同伴认同,强化幼儿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同伴中看到对某个孩子的行为作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他们就以此作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中、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同班幼儿的活动。他们有了初步的集体意识。如,我们经常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相互评价,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认同他,好在哪里?使幼儿体验被认同的感受。对于那些常常出现破坏班级规则、不礼貌、不友好行为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孤立,让他体验不被同伴接纳的感受。实践表明,巧用同伴认同能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向集体所要求、所认同的方向发展,使自身行为得到强化。

5.利用成果展示,巩固幼儿行为。

5~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因此,我们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经常把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时,我们将幼儿分成小组,每周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幼儿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大型集会活动进行班级之间的展示活动,并由幼儿自己设立奖项,根据表现为自己颁奖。利用展示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持续良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优化养成教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1.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家长教育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帮助家长树立“全面和谐发展观”,达成“好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这一共识。

2.创设环境,同步教育。

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

首先,我们引导幼儿的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增强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另外,家园教育要一致。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教师感觉幼儿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幼儿在园里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如,在幼儿园里幼儿坚持每天独立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同步调、同方向。

3.密切联系,家园合作。

笔者在课题研究中了解到,40%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教育,他们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教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于是,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每个班开设“养成教育”家园共育一栏,内容包括:“本周养成教育重点”“习惯养成儿歌(或歌曲)”“本周习惯进步之星”等,让家长及时了解班里的养成教育情况及要求,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以便更好地配合教育。又如,通过别开生面的家长座谈会,使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每月围绕“好习惯养成”这个主题,召开“夸夸我的孩子”家长座谈会,每学期通过“家长沙龙”畅谈养成教育经验。座谈会上,家长们经验共享,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优化幼儿养成教育。

犠苤山逃且桓龀て诘摹⒀蚪ソ墓獭S锥胫芪恕⑹隆⑽锏幕ザ讨性滩刈欧岣坏慕逃趸灰淌δ苁笨坦刈⒂锥纳睿贫蒲У某9婀芾矸椒ǎ欢涎芯坑欣谟锥形傻耐揪队敕椒ǎ糜锥谥鞫斡攵δ咳尽⑶币颇兄鸩叫纬闪己玫男形肮撸锥簧沙中⒄沟於己玫幕 ?

(责任编辑 张 嵘)

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说,“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学校、教师都非常的关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如对文化知识的学习、音体美能力的培养、书法技巧的训练等,这不仅是学校、教师最关注的,也是家长们关注的。一家一个孩子,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独子是最优秀的,家长们这种善良的愿望,对学校和教师的压力非常大,原因是一些家长和不正确的社会导向,把学会学习简单的理解为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简单的理解为多学一种技能,尤其是目前,一所学校声誉的好坏,主要是从升学率的高低来进行评价,一些学校、教师,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都忽略了对孩子其他的更为重要的方面进行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养成科学的生活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初步具有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这里强调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包括心理养成、形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养成、艺术兴趣养成等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其实它关系到孩子们今后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关系到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们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古今国内外教育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无论是从孩子的自身,还是家庭、国家、社会出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基础教育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在孩子们各方面还未形成习惯之前,就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所以,基础教育工作不仅任务重,而且责任大。

对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国家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各校教师也都了如指掌,为什么还要强调呢?这是因为在具体的落实时各校的差异过大。就目前的中、小学生,乃至于大学生,他们虽然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但他们身上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没有完全形成。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师与家长都把精力放在孩子们的“学习”和‘音体美’等技巧上来,认为只要学习好,有知识、有特长就能考上好大学,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就会被看成是有能力、有才华,其它的什么都不重要,甚至有的家长误把不好的行为习惯看作是孩子的个性,不但不去纠正其不良行为,还在他人面前大加赞赏与夸奖。结果,长大成人走上社会之后身上的坏习惯成为他们成长的障碍,不仅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甚至会成为走向歧路的诱因。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一定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如课桌上的书、本、铅笔盒都要摆放整齐,书包要整理有序,说话要有礼貌等等。孩子们一旦养成好的习惯,是会终生受益的。

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轨。”其实,做一个正直的人也要从最基础的良好行为做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基础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这样,学生们才会成才,才会成为于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成为社会的精英。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那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责任,也是荣耀。

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挂在口头,也要落到实处,即教给孩子们读书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帮助孩子们从教师的方法中寻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旦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而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否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初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都没有好好的学习,或者说没有主动学习过,到了初三时他非常想把自己的学习提高上来,他每天非常认真的看书、做题、背题,他是从心里想把学习提高上去,可是后来他放弃了。他说,我今天晚上背的东西,明天一早就忘的差不多了,怎样努力都不行。开始人们都以为他努力的不够或是他的记忆力不好,后来才发现他的记忆方法有问题,就如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个做家长的都了解孩子在刚刚上学,背诵东西时,你只要按照他背的顺序考他,他都能背出来或写出来,如果你在考他时,对要考的内容稍做变动他就什么也答不上了,然后他会说你考的不对,其实是说你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考,这就是孩子们最初时的记忆方法。而这位初三的学生就是由于家庭变故,孩子在学习方法上没有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及时的指点而造成的后果。因此,负责基础教育的教师就应当从学习方法教起,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不放弃一个孩子、一个机会,带着对学生、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教他们。我们应当了解到,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道德水准高、文明层次高、思想品质高的接班人与劳动者。”为达到这一目的,养成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处于非常重要地位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是慢长而艰辛的,它其实是贯穿人整个成长历程之中的,但其中基础教育是最关键的一环,

所以,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要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而从事项基础教育的教师要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地去教育学生,并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完成这一艰巨而又责任重大的任务。

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分析高职学生特点发现,高职学生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整体素质不高,高职学生管理问题日渐显现。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避免不良行为重复,是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难点,也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 养成教育 探索

1 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在高考中大都成绩不够理想,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在自卑的阴影中,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表现出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自我否定。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业基础差,是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学生平时自由散漫,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做到认真规划,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来读大学主要就是混文凭。

2 养成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分析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差造成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执行者,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建立什么样的教育机制能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特点和核心是什么。

2.1 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思想行为的引导与训练,也包括不良思想行为的制止与根除。

2.2 养成教育的最低目标与终极目标

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习惯使人的许多行为与思维活动将处于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状况,从而使大脑得以解放出来,最终激发大脑的潜能。

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3 养成教育的核心

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成长。学生有成长,有进步才是教育的成果,作为教育执行者,不要一味的追求学生达到某种统一标准,更要看到学生在为了达到某个阶段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和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3 习惯养成的过程

要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了解人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四个层次,依次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性行为。这四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实际上也揭示了习惯养成的四个阶段,到最后一个行为层次即自动性行为阶段时,也就是养成习惯了。

4 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就需要经过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当然,高职学生有着独立的思想,同时更有着多年固化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者精心设计教育环节,让学生们在思想上产生触动,触动转化为行为,通过对行为的训练和校正,让好的行为形成习惯、避免不良行为的重复,这样训练、触动、总结、分享,再实践再提高,形成一个知行合一的循环,就能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养成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设计并实施有方向、有标准、有载体、有参照、有激励的学生管理机制。

4.1 确定养成教育的主体

坚持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体位置, 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动力。

4.2 确定养成教育的标准

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具体来说,就是如下的方面。

近—— 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小—— 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

实—— 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

总之,在给学生提要求时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用学生身边的事来指导学生,用学生能听的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透,用学生自己的闪光点来点亮学生。

4.3 养成教育的载体设计

精心设计并努力创造能够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载体(环境),不给不良行为重复的机会,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需要训练,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是实现转化的关键。有意识的设计学生习惯养成的载体,让学生能够在有目标的重复训练中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的坚持下去。

(1)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形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还要强调严格二字。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練,才能养成好习惯。

(3)训练必须要求具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示范。

(4)训练必须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不能高估学生的自觉性,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必要的纪律制约是很重要的。争取家长、老师、同学的真诚监督和帮助,把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

(5)在训练中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和好习惯的益处。

根除坏习惯必须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可以适度的用归谬法来让学生在可控的环境中亲身经历坏习惯对自己的危害,从而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运用各种活动,利用行为延缓坏习惯的出现,通过合理奖惩的办法,培养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4.4 建立相对客观的量化检查、考核、激励机制

学生的成长如同一棵小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除了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的是有人剪枝,一个人的成长更需要一套系统严格的监督,干预,激励机制,这体现在高职层次的学生中就更需要有系统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可以对不良行为的重复的进行有效制止,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而对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及时激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会受到学校、社会的认可,激发他能更主动的重复良好行为,从而形成好习惯。

4.5 建立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和挫折,给学生以成长的包容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信的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4.6 搭建剖析,总结,分享的平台

以宿舍、班级等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组织为单位,搭建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剖析、总结,分享、交流、提升的平台,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这样能让学生平等的去分享每个人的经验,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提升自我,达到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总而言之,对高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执行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探索,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真正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少年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显著特点,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数学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呢?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针对“小学数学之养成教育”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养成教育 策略

一、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抽象性与逻辑性强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同样的一个坏习惯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养成教育

所谓的养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养成教育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的改变教学形式,如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及创设情境教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一年级“认识图形”为例,由于这时期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只单纯的为学生讲述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以及他们都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学习兴趣不高,而如果这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列举出一些学生日常接触的物品,如学生比较喜欢的七巧板等,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分别总结每个图形都有什么特征,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正方形有四个边并且每个边长都相等,并且通过自己的拼装就会发现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等等,通过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用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课、走神、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小游戏、比赛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很自然的课堂效率也会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很多同学在做题时都会出现连题目都不看就直接做题,虽然做得很快,但是质量非常不理想,如一把剪刀3元5角,一根胶棒2元,一块橡皮1元,问一把剪刀比一块橡皮贵多少钱?有的同学看下就开始列算式:3元5角-2元=1元5角,等你说这道题不对,自己修改一下时,学生也能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把题目要求中的重点用醒目的字体标注的方式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②竖式中不要抄錯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

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教师的评价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平时,要尽可能地表扬每一个学生,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但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长久坚持,不但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只有两者互不放松,才能取得持之以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青爱.小学数学养成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2015,(06).

上一篇:农发行合同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新时期管理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