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

2023-09-27

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一、省市领导和民航领导高度重视



 1月5日下午,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调研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深入了解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情况及内府机场的实际运营情况。

娄勤俭常务副省长指出,航空基地要以《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为契机,以中国民航局授予的国内唯一“中国民用航空局通用航空产业试点园区”为平台,积极整合陕西省内航空资源,全力构建航空产业集群,力争在航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新成就、新突破。

 2月20日,民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乔新山局长一行视察了宝鸡机场,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领导,党工委办公室、飞行培训园及区内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接待,乔局长对飞行培训园的发展以及宝鸡机场的使用问题,做了重要指示。

 6月22号,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副书记李林忠到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调研,深入了解航空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情况。  8月16日,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在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赵西民、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张宗科一行的陪同下,到西安航空基地进行深入调研。李金柱在调研中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西安航空基地要依托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优势,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要紧紧抓住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陕西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全力办好“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

 10月15号,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副书记李林忠参加陕西通用航空周之共享蓝天,逐梦飞翔通用航空军民联谊会,并做了主旨发言。

 12月13日,西北管理局局长王志清、副局长陈立阁带领管理局相关处室,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金乾生和纪工委书记张炎的陪同下,对产业基地进行了工作调研。 基地纪工委书记张炎对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六年的整体发展思路、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及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就目前遇到的通用航空试点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管理局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王志清局长对产业基地六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将产业基地发展六年来经验和成果进行一次总结;二是要将航空运输和航空制造业结合起来;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通用航空发展的尝试和政策的研究。

 12月29日,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组织召开西北民航工作会议,西北管理局、各监管局、西北空管局、各机场公司、运输航空公司、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公司、飞行培训机构、航空制造维修企业及其他服务保障单位领导,以及管理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二、飞行培训产业链的构建和培育



 2月18日,基地飞行产业园确立了整合资源、联合高校、产业构建的培训产业发展路线图,并着手启动工作。

 3月10日,基地飞行产业园分别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西安航空高等专科学校就联合开展通用航空培训以及飞行人员地面理论培训和基地飞行学校与学院联合办学事宜进行合作,5月份,陕西凤凰飞行学院第一期飞行学员在西安航空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培训。

 6月19日,西安航空基地飞行产业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合作举办通用航空领军人物培训班、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签署了合作举办通用航空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的合作协议。  7.25-26,西安航空基地飞行产业园组织并参加民航西北地区通用航空工作和培训会。

 8月10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领导来西安航空基地考察,就飞院学生使用蓝天仿真公司的新舟-600模拟机训练以及使用丹凤机场进行训练等事宜,进行了交流并探讨了合作。目前,飞行学院已安排200多人次在蓝天仿真公司进行了模拟机训练。

 8月17日,陕西精功通用航空公司获得运行合格审定

 8月17日,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有限公司获得运行合格审定

 9月7日,西安直升机有限公司获得运行合格审定

 10月11号,西安航空基地金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获得运行合格审定。

 10月27日,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华通航空管理有限公司国际飞行员合作项目启动,分别与美国、加拿大共5所飞行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11月1日,航空基地飞行产业园派人参加了在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第一期民航中青年通用航空管理干部研修班。来自民航各地区管理局通航处、航空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等单位的2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 12月2日,民航中青年通用航空管理干部研修班学员来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调研。

 12月26日,陕西凤凰飞行学院获得西北地区第一家CCAR-141FS驾驶员学校合格证。

三、通用航空低空飞行网络的投资与构建



 5月24日,西安国家航空基地通航机场管理公司与商洛丹凤签约合资筹建航空产业园。丹凤县政府与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通航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合资3000万元,筹建陕西大秦岭航空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6月,根据榆林地区政府及地方企业的积极需求,从“机场建设、人才培养、主干公司构建”三条线并行推进,计划用2年时间,在榆林神木、横山等地进行通航机场的建设,实现榆林地区“有机场、有人管、有人飞”,为通航试点成果推广提供操作模式。

 8月17日,第四届中国古凤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西安航空基地与陕西凤县以打造全国首个航空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推出航空拓展、航空摄影、空中婚礼、航空科普等航空旅游体验项目。开幕式当天,直升机、动力伞、滑翔伞、飞艇、热气球等航空设施齐聚凤县,游客乘坐观光飞机俯瞰了中国最美小城、感受了秦岭的无限风光。该合作探讨了地方政府推动型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模式。

9月,西安航空基地华通航空管理有限公司在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注册成立,投资主体为西安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陕西华宇投资公司,西安航空产业基地为控股方,该合作探讨了民营资本进入通用航空产业的合作模式。

华通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投资、管理、咨询和培训的控股企业,是进行通用航空产业运行环境配套建设、发起成立通勤航空公司、飞行大学和公务机公司的实体公司,是与飞行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是构建航空培训和航空旅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战略性投资主体,是执行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项目战略决策、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牵头公司,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大的通用航空龙头和标杆企业。

 10月15日,西安航空基地天骄公务机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民航西北地区局的筹建批准,是西北地区首家以公务机为主的运营和服务公司。

西安航空基地天骄公务机公司是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与西安航空基地华通航空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拟从事: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用或商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航空器代管服务、出租飞行、通用航空包机飞行、航空摄影、空中广告、空中巡查。

 12月份,西安航空基地通航机场管理公司与银川高新区管委会签署通用航空产业园合作协议,为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了探讨,为实施基地通用航空网络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打造中国通用航空国际品牌-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



 8月17日,“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西安召开。据介绍,大会将于10月13日下午在西安开幕。大会包括“两大展区,四大主题”,两大展区分别是西安航空基地内府机场和西安绿地比克会展中心,四大主题分别是:飞行表演与静态展、通用航空高峰论坛、航空设备器材展、合作项目签约。

 9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陕西为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永久会址,每2年在西安举办一届。国务院将陕西作为通航大会的永久会址是对陕西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的支持,也是对西安航空产业基地通航产业聚集发展的支持和肯定,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打造了一个国际品牌-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

 通用航空是什么?中国通用航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私人飞行究竟能飞多远?“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有什么好看的?9月29日20:00-21:00,中国通用航空领军人物、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金乾生,精功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李晨共同做客“民航微访谈”,与您一起解读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万亿蓝海。

 10月7日,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蓝天使者”海选总决赛在西安举行。30名经过海选脱颖而出的佳丽参加了决赛,所有进入总决赛的选手,都有机会以礼仪志愿者的身份亮相本届通航大会。她们将把笑容和美丽,带给参会的每一位观众。

 10月13日,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在古城西安盛大开幕。本届大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渭南市人民政府、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陕西省体育局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客商共同见证了这一国家级通用航空专业化特色会展的启帏。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夏兴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东、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岳华峰在开幕式上致辞,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宣布了大会开幕。

 10月14日,陕西西北通用航空协会和西安航空基地华通航空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陕西通用航空周之共享蓝天 逐梦飞翔——通用航空联谊会”。参加代表有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局、国家空管委、空军作战部、空军航管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民航局西北管理局以及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党工委金乾生书记;美国EAA协会;AOPA协会;九九国际女子飞行员协会。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民航系统管理部门、空管领域、通航运营领域、航空培训领域、航空投资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投资人、从业者、爱好者和媒体朋友们,参会人数320人。

 10月15日,由西安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长江证券通航投资发展论坛”在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各层次资本市场的150余位投资精英携带百亿资本参加论坛,与欧美通用航空机场运营、飞机制造销售等领域的公司代表进行了互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推出了一批通用航空产业项目,供投资人选择。

五、国内外通用航空交流与合作



 2月19日,西安国家航空基地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航空基地管委会纪工委书记张炎一行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见了捷克华商协会会长汪万明、副会长陆汉斌、关绍基等。双方就推进航空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会谈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会谈中,捷克华商协会成员单位对航空基地的投资环境和“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汪会长表示会在近期到访航空基地进行回访考察,促进协会企业与航空基地的合作,并将积极组织捷克航空企业和在捷华商参与“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

 7月27日,西安航空基地华通航空管理有限公司赴美国奥什卡什考察EAA大会,将航空基地推介到美国EAA大会,并与EAA达成合作意向,EAA参加10月份举办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西安航空基地将组团参加2012年的EAA大会,EAA大会主办方给予大力支持。

 10月15日,西安航空基地飞行产业园与中国航空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相关项目。

 2011年来基地考察和探讨合作企业络绎不绝,基地招商形势一片大好。

六、通用航空文化与科普发展



 4月12日下午航空基地管委会纪工委书记张炎在北京出席“2011年波音放飞梦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西安航空基地在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产业的同时,不断推动航空科普的发展。

 4月16日,西安航空基地构建通用航空产业链的同时,大力开发通用航空市场,“航空旅游体验季”活动快速升温。西安市近40位市民组团来到航空基地,开启了他们“航空旅游体验季”的“尝鲜”之旅。按照航空旅游线路的安排,游客们首先来到西北地区最大的“阎良航空科技馆”参观。随后,游客们逐个登上曾在上海世博会大展英姿的F-16战机飞行模拟器,亲身感受战斗机的模拟飞行和空战对抗。最令游客们激动的是此次旅行的第三站:游客乘坐“空中宝马”——西锐飞机从航空基地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内府机场起飞,在低空俯瞰关中平原美丽的春日风光。

 4月29-30日,第七届金胜航空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暨“诚信中国北斗七星奖”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在北京长安大饭店隆重召开,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受邀参加了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做了发言。

 5月18日,西安航空基地与西安世界园园博览会携手推出的“鸟瞰世园”活动正式启动,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主任金乾生首先登上直升机,进行了“试飞”,而西安本土演员苗圃、闫妮则有幸成为首批“鸟瞰世园”的游客。乘单价3千万直升机,百米高空270度鸟瞰世园,增加了参观世园会的角度,使得世园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5月20日,“2011年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暨阎良区第六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仪式”在基地孵化器多功能厅举行。

波音中国公司副总裁王玉奎及中航传媒副总经理陈凯以及阎良区和基地部分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管委会主任金乾生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词并接受波音公司传递来的活动旗帜,标志着波音放飞梦想活动正式进入西安。此次活动将选定西安50所科技示范小学,为5000余名小学生提供更多实现航空梦想的机会,将有5000个家庭有机会参加此次航空科普活动以及2011通航大会系列活动。通过“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对于加强基地与波音公司合作关系,推动基地航空旅游及科普教育具有一定意义。

 6月20日,部分家长带着孩子来航空基地体验模拟飞行。

 6月25日,一批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关注天空,抢先发展蓝天经济的领导,来基地考察航空产业并探讨合作,并体验模拟飞行。

 2011年,很多地方政府组团来基地考察航空产业并探讨合作。

 7月11日,第一个驾驶单引擎飞机挑战环球飞行的中国公民陈玮,飞抵西安航空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内府机场,受邀成为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西安航展)“飞行使者”。据悉,此次环球飞行总行程达4万公里,历时70天,途经21个国家和地区、40余座城市,陕西是第27站。

 7月18日,“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西安夏令营活动,正式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启帏。西安航空基地联手波音公司,把航空科普的火种撒向西安,古城西安小学生可亲身体验“飞行嘉年华”,与北京的小学生共同放飞飞行梦想,深入了解航空,近距离触摸蓝天。

此次夏令营活动是西安航空基地与波音公司展开系列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安航空基地充分利用相关航空资源,与波音公司携手,将航空科普知识教育模式大力推广,为西安和北京两地孩子提供更多实现航空梦想的机会。本次夏令营旨在增进两地师生了解交流,深化前一阶段航空科普课程教育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以及对历史文化景点的参观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暑假。

 10月15日,由中国航空器材集团主办的首届中国私人航空发展论坛在航空基地成功举办。

2012,已经来了,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在引领民营资本投资航空产业以及与相关地方政府携手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方面,将积极探索,勇于承担,不断发展,一路向前。

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10年发展报告

西安航天基地之约——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实物展开幕

西安航天新能源产业基金和陕西航天红土创业投资基金正式签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芮晓武与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主 任赵红专共同揭牌

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

我国注册资本最大的影视动漫公司落户航天基地

2010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

西安航天基地绿色人行道LED景观节能灯

中国卫通中心规划图

西安航天基地入区企业隆基公司2000吨硅片项目投产当年实现销 售收入10亿元

航创广场

改造后的330KV高压线

2010年是西安航天基地各项工作大提升、大跨越之年。

“城市提升”战略力促航天城建设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彰显着国 际化大都市独有的航天高科技魅力;“产业提升”战略切实推动了航 天城朝着既定的“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服务升级、创新 升级”这条以“市场配置、创新引领、产业吸引、园区承载”为主要 路向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大道”快步迈进,一个“独具航天特色的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建立;“经济提升”战略进一步夯实航天城 驾驭经济发展的整体能力,萌生了航天城包容性增长的内生动力,也 有效提升了航天城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支撑能力。

西安航天基地的开发建设,是国家赋予西安的战略任务。作为国 家大力发展以民用航天高科技为主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基地,航 天城经过四年的探索,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今, 携多年厚积之势,中国民用航天产业话语策源地之利,在太空经济时 代来临的前夕,航天基地的“大提升、大跨越”把我们带进了中国航 天“陕”时代。

1、“城市提升”战略,更加注重民生

核心提示:济世安民,是航天基地发展建设的恒久梦想。航天城 “城市提升”战略的主体是群众,惟此这样的“城市理想”也便获得 了终极关怀的意味。

四年前,少陵古塬风起云涌,一群志在产业报国、实业惠民的航 天人踏上了这方风水宝地。四年后的今天,沉寂千年的少陵遗梦幡然 甦醒,一座大美航天城在少陵古塬上傲然崛起。

2008年,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市委、 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的活动安排和部 署。进入2010年,西安航天基地加大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力 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了“六七八九十”工程战略,全面凸显 提升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安航天基地把城市建设 管理提升年活动作为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治理城市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 为本、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来抓。

在提升年工作开展过程中,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实 行“承包责任制”,分别带队,既提高区内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又调 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举全区之力,在城市价值 兑现的原则下,成功收获航天城“城市提升”战役的全面胜利。

“四城联创”工作喜获佳绩。2010年,西安航天基地通过了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并获得通报表彰,圆满完成巩固创卫成果检查、创 建国家园林城市考核、创模迎检及多次扬尘综合检查。辖区“餐 饮业提升服务水平百日行动”硕果累累。航天基地在广泛宣传的基础 上,制定各类长效管理机制、聘请辖区主要单位及学校负责人为餐饮 提升服务水平整治监督员、组织各相关执法部门对辖区餐饮店面多次 进行综合执法、对餐饮整改达标单位进行授牌、奖励等形式多种的工 作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保障了基地餐饮业 提升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双十乱”百日整治工作获得广泛好评。航 天基地管委会高度重视“双十乱”整治工作,成立“双十乱”整治办 公室,制定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制度,整治成果显著,获得了包括辖区 市民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好评。

城市建设管理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打好这样一个战役, 必须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在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西安航天基 地结合“餐饮业、双十乱、建筑垃圾清运秩序”整治等活动,扎实推 进四城联创工作,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航天基地积极开展市 政设施集中整治工作,全年完成人行道及无障碍设施修复改造4.8万 平方米,刷新围墙1万平方米,清理野广告2000余条,清运垃圾4000 余方,拆除违法户外广告8处,新建改建公厕7座、消防栓接口5个, 安装交通标志牌20块,增设电子眼监控系统25处,投入1000万元,购 置环卫、公安、交警等专用车辆和工具,在建工地出入口冲洗设备全 部安装到位,神舟一路、航天中路被评为“双十乱”治理示范街。为 提高市政管理水平,西安航天基地强力推进道路管网建设。完成了航 天大道、神舟二路等12条道路的建设及航天南路、神舟六路等23条道 路及延伸段道路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全年新修道路11公里,管网敷设 35公里,随行安装LED路灯700余套。完成了陕西史上迁电压等级最高、 里程最长、跨度最大的330KV高压线迁改工程及20KV配电网报批、10K V旧线路迁改、110KV慧谷变电站主体建设等配电网建设,为推进项目 开工建设提供了条件。

正是以提高支撑能力为目标,以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 西安航天基地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为基地“城市提升”战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产业提升”战略,更加注重低碳

核心提示:产业报国,经济匡时。西安航天基地航天高科技产业、 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生命科学和 生物医药产业等一条条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的低 碳产业链条迅速成型,并日益凸显着绿色增长的动力。

关于西安航天基地的经济发展范式,现在可以认定的是:一个“ 独具航天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建立。而西安航天基地的“ 经济提升”战略,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从“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数字航天繁区”发展定位的 确立,到“四节约一环保”发展理念的形成,西安航天基地在园区规 划、技术创新、产业锻造等领域,切实走出了一条低碳之路,其“低 碳竞争力”的凝聚、壮大,促进航天基地实现了产业升级、技术升级、 管理升级、服务升级、创新升级,也实现了与“包容性增长”发展理 念的高度同构。

西安航天基地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性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点, 以提升民用航天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引领,走“集群化、特色化、市场 化、生态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 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及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为主的 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以服务外包及动漫创意”为主的数字航天产业; 始终坚持大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带动区域经济 发展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一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西安航天基地确立 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打造产品的低 碳竞争力的核心发展战略。从建区之初,航天基地就致力于大力引进、 发展各类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产业,建设相对完整的高技术低碳 产业链。经过四年的发展,现在的西安航天基地,已经实现了节能、 环保、低碳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鲜明低碳特征的半导体照明新光 源产业,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在西安航天基地大都已经实现了从产业规划到产 业布局的跨越。

在大西安整体产业布局规划中,有着优越地理位置,良好生态条 件的西安航天基地迅速抢占了“低碳之路的入口”,率先实现了以“ 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布局。卫星应用产业在中国航天 科技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产业高地态势。新能源、新光 源产业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产业链建设上, 取得巨大成绩。数字航天产业依托西影、航天领域的大公司,也已经 占据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西安航天基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以 打造一流投资环境为基础,内生发展与“引进来”相结合,扬长避短, 重点突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着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碳产 业集群;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开放与投资、土地、环保等各方面和 各类型的鼓励和引导政策及各种便利化措施,吸引各类低碳技术的研 发应用,支持低碳产业、低碳生产环节在西安航天基地内大力发展; 鼓励低碳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园区内的全面推广;最终,这样一 条“低碳”之路,必将使得西安航天基地成为具有航天特色的低碳经 济排头兵,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天产业新城!

3、“经济提升”战略,更加注重包容

核心提示:“德莫高于博爱人,政莫高于博利人”。践行“包容 性增长”理念,确立经济文明规则,重塑城市居民幸福本源,确保实 现航天城发展成就惠民报国的宗旨。

把经济体比作不停旋转的巨大陀螺,现在看来很是贴切。在这样 的主流认识里,陀螺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将无法适 应这种上升的一切都甩出去。在西安的经济地理版图上,已然崛起的 航天产业新城无疑正是这样一只巨硕的陀螺,所不同的是,它插着一 双“航天翅膀”。

确切地说,西安航天基地正处于一个以产业为核心的连锁式上升 的进程中。主导产业日益做强;支柱产业渐趋做实;新型产业(低碳 )业已找到最佳突破口。在这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新的商业模式 和新的生活方式已经以“革命”的样态给我们实施了一场洗礼。现在, 我们可以看见清晰的未来——一个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

西安航天基地的经济发展特征显著,在发展机会均等的前提下, 航天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暗合了“包容性增长”的尊贵原则:充分分享 发展成果。在这样一个“航天梦”里,我们看到了因发展机会平等导 致的参差多态而造就的民众幸福本源。

这是一个怎样的经济发展特质呢?

经济增速快。仅2010年,航天基地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大幅增长,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全区利润和、进出口 和利用外资等重要数据增幅都在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航天基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010年,航天基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9亿元,超出计划 的11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比增长4.2倍。产业结构合理。四年来,航 天基地已建成项目2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个,占已建成项目 的81%。产业聚集效应突出。航天民用产业快速聚集。包括中国航天 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民品产业化项目在内的多家航天企业的 各类航天民品产业化项目的集聚建设,使得航天民用产业集群在航天 经开区已具规模,为振兴陕西省航天装备制造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凸显。隆基硅2000吨单晶硅片项目、神光新能源 25兆瓦太阳能电池项目、中电投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的相继 建设,航天基地已初步形成从多晶硅制造-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到光 伏电站建设的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基地通过与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新型半导体器件研发中心,与美国应用材料 公司及法国大型集团的合作,其半导体照明产业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 的新突破。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特色鲜明。航天基地服务外包园已建 设,预计可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年实现服务外包销售收入4亿元人 民币,创汇4000万美金;同时,航天基地已成为陕西省发展服务外包 的重点区域,将主要发展数字航天为特色的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 产业效力显著。在“高新产业兴区”的方针指导下,航天基地集中力 量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并大力培育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 作。截至目前,已帮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从国家、地方政府申请项目 资助突破2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个,建设省级工程技术 试验室4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2个,省级重点 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军民结合示范园区及升级孵化器各1个。总部经 济初显端倪。目前全球第三大、亚太第一大信息产业通路商联强国际 集团——联强国际区域5C科技总部、全球最大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陕 西海升果业——海升公司总部、陕西省内最大的外资水泥生产企业尧 柏水泥——尧柏水泥总部等一批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企业总部落户航 天基地,将对航天基地外向型发展,多元化吸引外资产生重要推动作 用。

截至2010年11月底,航天基地已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市政府各项 经济指标。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 4%,同比增长56.8%;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4.4亿元,完成 全年计划的122%,同比增长52.5%;实际利用内资6.4亿元,完成全 年任务的106.7%,同比增长26.9%;实际利用外资1659.3万美元, 完成全年任务的110.62%,同比增长48.1%;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491万元,完成预算的160.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3个,完成全 年计划的100%。预计12月底,基地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 完成全年任务的108.1%;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5.5亿元,完 成全年计划的131.4%;实际利用内资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3.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00万元,完成预算的195.9%,为基地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四年来,西安航天基地依照 “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 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 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的建设方针, 加强产业整合升级,提高自主创新,引导优势产业项目集聚,丰富产 业链条,多元化吸收引进外资,积极促进国际合作,高效利用资源, 注重人财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具备航天特色优势,内外结合, 带动辐射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已经成形成势。

4、“未来提升”战略,更加注重实效

核心提示:未来的西安航天城将是一座大美之城,开放、包容! 未来的航天城,绿意盎然,曲水流觞;灵性迥异;活力无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西安航天基地将紧紧抓住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以及西 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 中心为主线,坚持“航天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文化产业繁区” 的根本定位,按照国际化标准,紧紧围绕“三六”方针,即:“六大” (大产业、大服务、大融资、大招商、大交通、大组团);“六高” (高效率、高标准、高环境、高投入、高知度、高投资),“六强” (科学创新能力强、辐射力强、产业关联度强、人才支撑能力强、组 团聚合力强、管理提升能力强),加快推进“两区(一期规划核心区 和二期扩展区)一带(陇海铁路西线和关中城镇连绵带,即:关天经 济区带)三辐射(西北、西南、中部的辐射区)”空间发展态势,大 力培育和发展五大产业体系(民用航天产业、新能源新光源产业、数 字创意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实现错位发展,突出 航天特色,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中国卫星应用之都、统 筹城乡发展先导区,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世界知名”航天产业新城。

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到2015年,航天基地总收入达700亿元, 财政收入达7亿元,年均增速分别在3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亿美元;建成区面积超过15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城市化率达到60%,区域辐射带动力显著 增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标志性项目,加 大专业化园区承载,着力打造三大百亿、两大五十亿、两大十亿产业 组团。到2015年,培育形成民用航天产业集群规模达400亿元;新能 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达200亿元;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集群 规模达50亿元,其他产业规模达50亿元,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占比超过 50%,培育形成以航天民用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相互衔接、 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产业链。规模企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航天基 地将引进和培育形成百亿元企业集团3户,50亿元企业集团6户,10亿 元企业集团8户,包装推介3户优势企业上市融资,规模以上企业增加 到100户以上。

2011年,西安航天基地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换,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着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能力,巩固和扩大应对金融危机成果, 努力实现“十二五”目标。未来的西安航天城将建成中国的“卫星之 都,光伏之城,低碳芯城”。这里将建成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航天 高科技产业园区;将建成中国西北创新中心、高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及 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将建成西安市南部物流中心、国际化医药产业基 地、世界级康健医疗中心、西安南部区域休闲娱乐中心;将建成西部 低碳生态宜居新城。在大西安战略的统领下,未来的西安航天基地, 必将确立新坐标,实现新突破,构建新格局,形成新合力;必将引领 经济发展方向,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必将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提成园区承载力为基础,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航天产业作

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摘要〕媒介文化建设是辽宁形象塑造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在“新常态”形势下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辽宁当从壮大媒介文化产业入手,逐渐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即从“文化建省”的战略视角出发,以地域文化品牌塑造为中心,升华提炼辽宁的核心价值,创新文化品牌阐释方式与内容,通过融合历史传承和当下转型实践,打造辽宁在新时代的新形象。

〔关键词〕媒介文化;辽宁形象;品牌塑造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4年GDP增速急剧下滑,2015年上半年,辽宁GDP增速为26%,排名垫底;黑龙江GDP增速为51%,排名倒数第三;吉林GDP增速为61%,排名倒数第四。东北地区经济面临“断崖式下跌”的危险。长期以来,拉动东北地区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0%,财政收入中房地产贡献比例独大。这种缺乏文化与社会综合进步、严重依赖传统工业和初级能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工业一柱擎天,产业结构单一”的尴尬局面,昔日的经济重省因缺乏自主创新和增长活力而在转型中渐渐迷失方向。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半年内两度到东北地区调研,全面辩证地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得失,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的代表一直以粗犷、浑厚的工业文化形象为世人所知。随着消费文化的迅速拓展和产业升级压力的步步紧逼,辽宁往昔的媒介形象已经不适应当今现实,而既有形象反过来更加固化了外界对辽宁的片面认知,限制了辽宁的创新活力和优质经济增长点的引进挖掘。尽管辽宁历来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树立起独立的文化品牌,但却因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代而呈现滞后的态势。辽宁形象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有太多工业化起步时期的背影,历史因素固然增加了“共和国长子”的凝重与光耀,同时也使辽宁背上了太多特定制度与文化的包袱。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并从媒介文化与品牌学视角重塑辽宁形象、助推辽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就曾给出了媒介的定义,“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1]。他强调,一种传播工具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是由新的标准尺度造成,它通过意识形态的延伸或新科技引进到生活中。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文化工业的发展导致传播工具塑造、控制了人类思维及活动的尺度与形式。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技术一方面侵蚀了艺术创造的本真性,另一方面却以新体制为艺术复兴提供了时代机遇。作为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文化逐渐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悄然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尤其是对“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中国而言,地域间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区都在大力营造和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得到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增强自身的经济竞争力和文化凝聚力,这些固然与特定地域的信任体系建设紧密相关,更与其媒介形象塑造密不可分。媒介文化因其传播速度快、舆论效应大、带动产业广、与经济关联密切,理所应当地成为地域形象确立的首要选项。但相关研究的不足也成为本文着手的难点所在:第一,目前国内的媒介文化研究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明显;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思想诉求和行动向导,人们对媒介文化的风向标作用认识不够深入;第三,媒介文化对地域形象的“软包装”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其他学科类似,尽管媒介文化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欧美地区首先兴起,其学术脉络都已经非常成熟,但中国媒介文化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以国外成果的汇集和翻译居多,并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套路,国外理论成果与中国客观实践的融合问题突出。只有吸纳国外优秀的媒介文化研究成果,立足于本土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自身的问题。

笔者认为,媒介文化建设是辽宁形象塑造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媒介文化牵引下的文化品牌塑造,是对特定文化载体的高度抽象表达,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能够将文化现象中包含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味和情感诉求等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文化品牌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带给文化消费者心灵的慰藉和精神寄托,形成潜在的文化认知。为了在“新常态”形势下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辽宁当从壮大媒介文化产业入手,逐渐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模式,从“文化建省”的战略视角出发,以地域文化品牌塑造为中心,升华提炼辽宁的核心价值,创新文化品牌阐释方式与内容,通过融合历史传承和当下转型实践,打造辽宁在新时代的新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文艺产品对人民价值的引导作用得到了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媒介文化对辽宁形象塑造的作用,为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辽宁的媒介文化、创造辽宁新文化品牌、塑造辽宁新形象提供理论基础,为辽宁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从文化品牌学的视角探索辽宁的电视形象塑造

媒介形象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属性和社会化拓展,在参与辽宁形象构建、打造软实力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其特殊作用。形象需要主动塑造,辽宁形象过去被片面地解读和误读为“清宫、工厂、二人转”,这正是缺乏主动进行形象塑造所导致。因此,如何解读辽宁,重塑辽宁形象、不仅要展现真实的辽宁风貌,还要注重利用媒介形式重讲辽宁故事,形成文化意义上的辽宁品牌。“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在英语中brand的意思是指古时烙在犯人身上的印记。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品牌是得到市场检验和被消费者信赖的产品,而从感知的角度,中外学者在学理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奥格威指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和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3]。韩光军认为,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及商标等要素构成[3]。营销学家莱威认为,品牌不仅是用以区别不同制造商品的标签,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符号,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和特征,最后的结果是变成商品的公众形象、名声或个性。品牌中的这些特征比产品中的技术因素显得更为重要[3]。

综合上述学者对品牌的认知,笔者认为品牌是感知、传播和文化的综合体。感知来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直观感受,感知通过传播过程实现,文化则来源于品牌的内涵。所谓文化品牌,是指那些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并有独特标记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特定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心理情感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各类品牌内在价值的考量,同时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政治信任度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电视媒介是塑造辽宁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辽宁卫视多年来立足于本省文化土壤,培育了自己的品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赵本山小品席卷大江南北,成为辽宁卫视的一张名片。对待这一经典文化现象,必须从深层次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这一要素被引入经济轨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无疑于一场洗礼,由阶级革命和工业化建设宏大叙事带来的集体主义观念被致富和消费大潮剧烈冲刷,人们潜藏的欲望被激发,失去了往日安宁和谐的心灵平衡,进而直接带来大众审美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剧烈转变。形而上的充满政治激情的理想主义和未来主义,被一种形而下的实用主义和现世主义所取代,富裕光荣、享乐无罪的逻辑在唤起乡土社会休闲文化的同时,又把西方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带入了中国。喜剧和逗乐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对大众文化的生产者来说,逗乐是一个基本目标,这个目标成为文艺过程的游戏规则。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找乐是文化消费的基本模式。赵本山小品的喜剧性逗乐感正好和中国的文化形态发展步伐相吻合。辽宁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诙谐、幽默和俏皮等特点,再加上辽宁人朴实爽快的性格特征,被赵本山加工成小品语体,并将其用到小品舞台上就会使人感到因为实在而幽默,因为质朴而诙谐,因为质感而亲切,能最大限度的再现生活、表现生活和贴近生活,使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从而传达出浓浓的乡音,消解了人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辽宁卫视的诸多节目,《完美告白》、《欢乐集结号》和《老梁观世界》等,其内涵都具有辽宁文化的底色和赵本山小品的影子,如设包袱、讲故事、顺口溜和俏皮嗑等。但在媒介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文化形态在不断地转换,观众的文化消费口味出现了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文化产品不断地创新和改造。此外,地方卫视频道繁多,播出的内容重复雷同,大部分是电视剧、综艺和新闻三大块节目。全国各大地方卫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冲破这种困局,各地方卫视都在积极探索。辽宁卫视应该积极进行战略规划,结合自身优势,横向联合,扩大民间融资,开放发展思路。改革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开阔视野,寻找市场发展空间,创造自己独有的品牌栏目。在特色经营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节目进行升级改造,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吸纳国内外优秀节目板块的优势,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辽宁卫视是辽宁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辽宁卫视经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辽宁形象的塑造,重视和打造辽宁卫视优秀的电视品牌栏目对于塑造辽宁形象至关重要。

三、从文学视角探索辽宁形象的塑造

除了以电视文艺为代表的立体影像媒介之外,以文学创作为代表的二维平面媒介的文化传播也是凸显地域文化形象的重要平台。社会性作为文学的本质特征使其只有被传播才有生命。在现代社会中,文学最初以纸质媒介的形式出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学的传播方式已呈现出立体化的多元态势。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文学也承担着区域文化的记录和塑像功能。

第一,文学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都是以审美作用为前提,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写作对象的艺术刻画,将作者的丰富感情、深邃思想注入读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在符号交联和艺术对话中产生审美快感,这其中包括文学在传播中体现的价值、规范和结构三者的各自整合功能。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是传播的最大障碍。而文学的出现与发展正是使其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越过并打破特定文化的界限,以优美的文字符号在社会心理上消弭了文化差异造成的排斥感。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学的社会功能可以对读者的价值观形成产生潜在的影响,而媒体文化中的图像、音响和宏大场面则通过主宰休闲时间、塑造政治观念和社会行为,同时,提供人们用以铸造自身身份的材料等,促进了日常生活结构的形成[4]。因此,文学作为传媒的一种手段对大众内心的导向和制造作用也不可忽视。以辽宁工业题材文学为例,辽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共和国的长子”,代表性地域文学创作始终和辽宁形象相伴随,诸如:草明的《原动力》(1949年)、《火车头》(1950年),白朗的《为了幸福的明天》(1950年),萧军的《五月的矿山》(1952年),艾芜的《百炼成钢》(1957年)和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1965年)等,这些作品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再现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历史,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群众恢复工业生产和建设现代工业的过程,描写了解放了的中国工人群众的社会地位、心理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传递和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价值取向。新时期辽宁的文学精品和有影响力的作品不多,使辽宁的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坛发声力度有限,从而弱化了其对辽宁形象的建构和丰富作用。

第二,文学产品的经济影响力。文学作品纳入传播过程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必然具备文化产品的特性和传媒的特征。就传媒经济学视角观之,传媒是一个将各种资源转化为信息商品的组织,传媒营销的目的就是利用有效的资源整合,在资本与政策的双重引导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它通过对信息内容的组织和传播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资源,而注意力的规模决定了传媒品牌在多大层面上为受众所关注,从而形成了一种形塑受众偏好的话语权。2012年,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全国书店莫言的作品几乎售罄,其家乡旧居也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小说中的原型高密东北乡,成为当地著名文化旅游品牌。文学的价值在传媒的推动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传媒经济就是一种影响力经济,传媒经营的本质就是如何发现、开发和经营影响力的资源。辽宁拥有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但由于对文学产品传媒价值重视不够,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遑论探索其蕴涵的经济价值。鞍山作家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经过评书演说家单田芳的解说更是家喻户晓,辽宁可以利用这类文学产品的影响力,与老工业基地遗产的改造相结合,为工业基地增加文化附加值,一方面铭记历史,另一方面又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以多元的投资创意,为改变辽宁发展格局单一化、经济发展迟钝化的局面注入文化活力,树立典范。

文学创作还应该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文学创作活动更接地气,加强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实际联系。在这方面,大连在文学创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建于2014年10月11日的大连作家森林,是由大连市“打造文化大连”组织委员会批准,在大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各市地县委宣传部结合各地实际运营发展起来的,是作家们深入生活接触人民的有力载体。在大连创建了“一林多谷”的模式,有作家森林、希望谷、南山谷、响水谷、红崖谷和明珠谷等。在此基础上,大连市新华书店结合自身特点创建了大连作家森林的“下午茶”“24小时书吧”“本土作家新闻发布会”等品牌,另外,希望谷的“大众写作”,南山谷的“文学沙龙”,明珠谷的“大众讲坛”等,各具特色,拓展了大连作家森林的功能和特色,为大连市民奉献了一场场文学盛宴。大连作家森林项目为提升大连的软实力贡献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受到了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一致肯定,并派出调研组实地考察。脱离了人民的生活,文化就是一纸空文,文学亦失去存在的意义。而如果抛弃了对本区域的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视,并任由其边缘化而不加重视,辽宁形象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必将受到削弱。

四、辽宁形象塑造的困境和出路

辽宁形象属于地域形象。地域形象是指某一地域公众对地域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由地域的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是这种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符号化表达。地域形象的塑造分为“自塑”与“他塑”两类。“自塑”指该地域自身的媒体等文化机构对本区域形象的判断与评价,“他塑”指其他国家或区域的媒体等文化机构对该区域的判断与评价。上文重点分析了辽宁媒体自塑和主动塑造的辽宁形象。就“自塑”而言,以文化品牌学和文学视角得出了辽宁人朴实、幽默、健谈、向上、勤劳、肯干和政治觉悟高的精神面貌,但这并非辽宁形象的全部。

(一)媒体视域中的辽宁形象

从“他塑”的角度,根据胡惠林和王婧主编的《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内涵指数体系九个要素的排名及位次差归纳》,辽宁的内涵指数排名第13位,文化资源丰富程度排名第17位,重点文化行业排名第12位,文化产业融合排名第10位,文化企业主体排名第12位,文化市场体系排名11位,对外文化贸易排名第14位,文化产业政策排名第24位,文化创新能力排名第13位,社会经济基础排名第9位。排名最靠前的指数是社会经济基础,这说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可观,排名最靠后的是文化产业政策,说明政府方面对文化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推广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辽宁整体的文化发展指标处在全国的中下游。如果把文化视为确立地域形象的一个重要“软实力”标尺,通过文化指标的内在张力,可以看出辽宁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和发展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节点。中国文化产业指数报告作为对各个区域整体文化形象的归纳和总结,可见在“他塑”的视域内,辽宁形象的被关注度还处在中等水平。更严重的是,与“量的不足”随行而来的是“质的缺陷”,“他塑”中的辽宁负面形象也屡见不鲜。

2003年《凤凰周刊》记者蓝艺撰写了一篇文章《振兴东北,先震东北人》,其中不无痛惜地写道:“东北人不知道什么叫力量,表面彪悍自尊,实际胆小自卑,正常的人际关系被含糊的义气取代,肉体的懒惰导致了精神的畸形……东北人要改变命运必先改变自己。”[5]这位记者对东北印象的描述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东北的看法。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讨论东北人的声音越来越多。在这些声音中,如何对东北地域文化特征进行理性地思考,有科学客观的分析,也有把东北发展滞后的原因归咎于东北人的性格,这种性格延伸开来就是霸道、无理。2014年8月20日,陕西《华商报》两名记者在采访西安市长安区夏威夷水上王国与大学生工资纠纷一事时,遭到涉事水上乐园保安抢夺采访设备及围攻。20日晚,几名自称是夏威夷水上王国工作人员的人,驾驶一辆车牌号为辽K78F99的黑色轿车,一度将位于西安市含光北路的华商报社大门堵住。随后,该水上乐园项目涉及占用农田,未批先建等多项违法事项被曝光。该事件经上海澎湃新闻、凤凰网等媒体发布后,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其中,堵报社门的辽K78F99黑色轿车也成为网络关注焦点之一,并被不少网友直指“抹黑辽宁人形象”。全国媒体关注记者被打、轿车堵门事件在《华商报》刊出记者采访被打消息后,全国媒体人对此非常关注,在媒体的渲染、网民的“围观”下,个体行为的偏差导致辽宁人的整体形象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既然辽宁形象的“自塑”和“他塑”存在着一定偏差,那么,如何通过媒体去塑造和构建新的辽宁形象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辽宁经济发展迟滞的现实已经通过媒体传播到国内外的各个角落,辽宁媒体如何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并使两者紧密结合,甚至成为改革号角的先声,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以空喊口号、华而不实、僵化保守的形象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进而为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辽宁要发展,要进步,需要一个开放、创新、文明的辽宁形象。

(二)辽宁形象愿景展望

1加强政府引领,构建文明辽宁

地域形象塑造的行为主体包括公众、企业和政府等三方面的力量。具体来说,公众是地域形象塑造的执行者,这一群体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言谈举止等直接影响地域形象的塑造,把文明的理念纳入到市、区、乡镇和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实现文明教育全覆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地域形象有重大影响,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战略决策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都能体现出区域文化的内涵。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管理和规约,促使企业确立正确的义利观,突出文明的影响力。在这三者中,政府是地域形象塑造和制度构造的提供者,也是地域形象塑造的主要推动者和监督者,在整个地域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发挥着主要作用。2015年9月10日在辽宁大连召开了夏季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共绘世界经济增长新蓝图》的特别致辞,回答了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疑问,全世界各个媒体齐聚大连纷纷加以报道,大连和达沃斯经济论坛一起被媒体传播到全球各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活动成为媒体的焦点、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政府代表地方通过媒体直接发布信息,通过组织设置议程影响大众传播,引导外界对辽宁整体印象的形塑。因此,政府方面必须把地域形象的塑造提上议程,主动参与引导地域形象的构造。

2凸显创新理念,打造创新辽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全面、可及性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在这方面,也要靠结构性改革。政府不唱‘独角戏’,鼓励社会资本、外商投资一起干” [6]。创新的方向明确,创新的内容清新,创新的事例喜人。李克强总理还特别提到大连的创客公司,这个仅有10名员工的公司,用了两年时间,利用互联网平台吸引了28万注册用户,开发了近百个创客产品,展现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希望。辽宁不缺少活力,不缺少人才,只要抓住时机,营造创新的环境,完善创新的机制,全面、立体地规划未来近期、长期的创新规划,通过市场激励、政府推动、百姓追随,辽宁的工业转型升级方能自生和引进活水,辽宁的创新形象方能在媒体“自塑”和“他塑”的双重视野中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3发展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域形象的构建。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中国近十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传统文化和政治规范更加要求中国及其地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首要考量不应在直接消费利润多少,而是要建立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一切文化关系的合理精神秩序中。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园区实践来看,最普遍的就是对工业文明遗产的再利用,通过寻找新的历史进步方法与动力,重建人与文明的相互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文化政策,文化产业规划不仅应具有最大和最持久的约束力,还应该拥有切实的可执行性。发展文化产业并非追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少而精。这是因为文化产品的质量必须经过社会效益和文化市场的双重检验,从而体现其价值。辽宁是有特色历史文化的地域,应该把挖掘辽宁特色文化和辽宁形象塑造融合起来,使辽宁文化的潜在价值与现代先进的科技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唯此产品才会在商品同质化的时代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地域形象是社会公众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印象和整体评价,故而一经形成即具有相对独立性进而固态化的倾向。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对地域整体形象构建注入流动性和立体感,主要体现在:以文化企业发展带动品牌效应,树立地域经济形象;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提升文化氛围,树立地域文化形象;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社会环境优化,树立地域环境形象。良好的地域形象对于地域文化品牌的构建有着积极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一定的产业优势作为基础,以产业品牌优势带动整个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构建起具有战略高度的地域品牌文化。遗憾的是,国内大部分企业并未对其品牌文化价值予以深入挖掘,以至于在大连召开的第九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上,美国安可顾问有限公司全球总裁郭兰诗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面临的一大问题不能忽视,就是跟其他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品牌和自身声誉方面投入远远不够,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更注重投资回报率。当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他们首先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这样让当地消费者或当地合作伙伴信任,只有建立这样的信任,他们才能够尊重你的品牌,才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7]品牌可以带来信任、尊重和合作。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企业品牌文化的蓬勃发展,是发展辽宁经济、塑造辽宁形象的开拓性创新路径。

媒介文化是一种是依照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加以组织的产业文化,其目标在于庞大的受众,因而它必须回应当代的主旋律,是极为时事化的,它为当代社会生活提供种种写照[4]。当这些写照的片段经过充分地转化和升华,就会为经济观念的准备和“时代精神”的培育提供支撑,从而赋予经济和社会转型以“文化合法性”的意识形态。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见于韦伯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论述,见于政治经济学家李斯特对“精神资本”的推崇,更见于自古以来的中外实践。晋商、徽商在近代的兴衰,当下吴越文化对江浙民营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推动,都是历史镜鉴。当下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有其自身痼疾,但完全可以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下走出困境,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确证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坐标,而这一过程也将是现代经济和社会观念扎根于本地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现代经济增长必须依赖某种特定经济观念的普遍化和稳定化方能发生和持续[8],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辽宁更应该秉承历史文化传统,在地域管理中开放思想,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利用媒介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使之为辽宁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为塑造新的辽宁形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9

[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1015/c87423-27699235html,2015-10-15

[3]王钧,刘琴文化品牌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5-36

[4]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

[5]蓝艺振兴东北 先震东北人[J]百姓,2003,(11):8-10

[6]李克强共绘世界经济增长新蓝图——在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特别致辞[N]新商报,2015-09-11

[7]郭兰诗在品牌和声誉方面投入远远不够[N]新商报,2015-09-11

[8]张佑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

(责任编辑:邓菁)

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在科技和金融初具雏形的平台上,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一、为企业融资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二、为企业的债权融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三、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专业人才培训服务;

四、为企业投融资项目举行专题对接会、推介会等主题活动;

六、为企业申请政府资金补贴项目提供辅导服务。

五、为企业和创投机构、银行提供投融资信息服务;

1992年,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成立, 成为全国最早开展科技风投的专业机构。

2007年, 中国科技保险在全国试点, 重庆成为试点城市之一;

2008年, 重庆出资10亿元, 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并在此基础上组建7只创投基金, 规模达35亿元;

2009年, 重庆出台《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为促进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科委和市银监局联合签订了《重庆市科委与银监局合作备忘录》, 全面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战略合作。

市科委推动成立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 搭建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银行及中介服务机构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0年,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 市科委全力打造科技金融“投、保、贷、补、扶”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在市科委生产力大厦建立了“一站式”的投融资服务中心。

正式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科技担保公司,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融资支持。

……

一路走来, 重庆的科技与金融结合“航船”已驶入顺风海域, 渐行渐快。

眼下, 科技金融在重庆科技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日益明显。未来, 它将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成果:“六大亮点”让人侧目

重庆市科技与金融结合自2007年以来, 取得了长足进步。

市科委主任周旭认为:“我们通过各类政策引导使得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着科技金融的杠杆作用。”

其中, “六大亮点”更是引人瞩目。

亮点之一, 科技引领金融推动———

市科委下属的重庆科技资产控股公司与多家商业银行紧密合作, 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融资平台。先后与重庆银行、三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支行”, 为科技创新型项目和企业融资开辟“授信绿色通道”, 为科技创新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在近五年内, 各大金融机构将为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100亿元的信贷资金。

亮点之二, 确保基金运行顺利———

目前, 已通过参股组建7只投资基金, 规模达35亿元。引导基金出资7.13亿元, 以1:4的杠杆效应吸引近28亿元社会资本。

按照合同约定, 在未来2至4年内, 还有不低于超过20亿元的资金投资重庆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

同时, 在引导基金参股组建的7只投资基金中, 有3只基金得到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1.2亿元资金支持。重庆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7个试点省市之一, 也是西部惟一的城市。

亮点之三, 莱美药业首批上市———

2009年10月30日, 国内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开市。在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中,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市科委下属的风投公司) 投资的莱美药业成为重庆市惟一代表。

资料显示, 在莱美药业总股本中, 重庆科技风投公司持有20%左右的股份, 成为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风险投资参股比例最高的企业。

亮点之四, 天使基金组建成功———

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出资4500万元, 引导基金公司出资3500万元, 科技部创新基金出资2000万元, 共同组建了“重庆天使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达1亿元。截至3月, 已累计接触项目超过80个, 立项11个, 对4个项目进行了尽职调查, 并成功完成第一笔投资。

亮点之五, 首批项目完成投资———

与引导基金组建的7只基金中, 4只基金完成5个项目投资, 投资总额达3.9亿元。

众多项目已结出硕果:

重庆德同基金投资重庆博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有望成为中国第一的CMO企业;

重庆软银基金投资重庆硕人海泰公司实施重钢新区高炉脱湿鼓风项目;

此外, 重庆软银基金还对大连机床 (数控) 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重庆富坤基金对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重庆天使基金对重庆创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亮点之六, 创投服务方兴未艾———

自科技创业投资协会成立以来, 多方整合资源, 积极为创投、银行和企业投融资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 通过“重庆创投”网、电子期刊等形式大力宣传科技金融政策、营造良好投资氛围。通过举办项目对接会、培训会、推介交流会及论坛等活动, 为企业找资金, 为银行、创投找项目, 并组织专家咨询队伍为企业融资项目提供现场咨询、评估和诊断。

截至目前, 已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 吸引到数百家企业、银行、创投机构及中介机构参与。

提升:今年再新增10只基金

“2010年是起步之年, 也是关键之年”。根据规划, 今年将有一系列目标逐步实现。

令人兴奋的是, 2010年, 重庆市将新增10只基金, 基金总规模达17只, 从而资金规模达到50亿元!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首当其冲, 是推进已签约基金的顺利运行。

其次, 新建10只子基金。市科委要求, 引导基金公司采取招标、网站宣传及“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 择优选择实力较强的合作方。

最后, 还要提高基金运作效率。今年, 引导基金公司将重点考察合作方的募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行业信誉度和团队专业背景等因素。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因此, 有了基金, 还必须有规范的基金管理办法和体系。

按计划, 引导基金公司根据系统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以确保引导基金规范持续发展。其中, 包括三个方面———

加强基础研究。与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合作, 对引导基金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进行研究, 形成研究报告;

搭建制度框架。其中, 包括基金谈判与组建、基金投资管理、基金营运风险控制等方面及各个环节工作流程标准的完善;

强化动态管理, 实行月报和随访制度。

2010年, 市科技风投公司和重庆天使基金将完成1亿元以上的股权投资, 其中科风投公司完成直接投资项目3—5个。重庆天使基金完成6—7项股权投资, 投资金额3000万元以上。

除此以外, 重庆市还将从融资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入手。

融资体系建设方面, 成立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科技担保公司,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融资支持。

同时, 通过出台政策, 吸引科技企业参加科技保险, 为其提供保费补贴、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资金, 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

服务水平方面, 在“投、保、贷、补、扶”一体化的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下,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营造创投环境, 促进资本和企业高效对接, 实现各方共赢。

未来:打造科技投融资集团

未来, 重庆科技金融的方向在哪里?

今年, 重庆计划实现“三个10亿”的目标———

引导基金公司完成新增10亿元的子基金规模;市科技风投公司具备10亿元的投资能力;市科技担保公司初步形成10亿元的担保能力。

之后, 是怎样的宏伟蓝图呢?

3至4年后, 投资项目将达到200个, 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20亿元;

5至6年后, 争取12家公司上市, 直接融资60亿元;

6至7年后, 为重庆市新增销售收入400亿元, 利税6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员约10万人, 推动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作出应有的贡献。

……

市科委的目标很明确:建立科技投融资集团, 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

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责任人及职责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后勤管理制度;完善后勤管理档案建设,促进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经校委会研究决定,特成立我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罗寿文

副组长:王兴华罗全新

成员:罗勇、杨金华及各班班主任

职责:

1.罗寿文负责基地建设的全面工作。

2.王兴华负责蔬菜基地种植计划,安排各年级学生根据季节、时令合理调节蔬菜品种和种植面积,及时播种。

3.罗全新负责各类种子的采购及所需工具的发放和回收,建立标志牌。

4.王兴华负责丈量班级菜地面积,定期检查蔬菜的好坏,并搞好检查日志。

5.罗勇、杨金华负责蔬菜的回收,确保学生食堂吃到新鲜的蔬菜,建立蔬菜供应台帐。

6.各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播种、管理及采收本班蔬菜。

2010-2011学下学期居峪小学

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吃菜难的问题。按照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2003]106号文件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蔬菜基地建设,要按照小学生生均10m2以上,中学生生均15m2以上的标准”的要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建设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既解决住校学生吃蔬菜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场所问题,既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了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居峪小学地处贫困地区,学校规模小,农村人口比较分散,学校有100多学生寄宿,他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这样就造成了寄宿学生整体缺乏维生素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发育。为解决这些孩子的吃菜问题,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持下,我校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了蔬菜基地问题,实行种蔬菜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根据蔬菜基地生产需要,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把教学和劳动实践结合,并且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种植人员进行管理,使基地出产蔬菜品种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新鲜蔬菜。居峪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学生177人,其中住校生120人,现有蔬菜基地6亩,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建立了基地管理制度、师生安全保障制度、学生劳动实践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考核制度,以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按时令合理安排生产,按课程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学校蔬菜基地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即学年初学校把菜地划分到班级,班主任就成了“责任地”的“户主”。为了解决一部分班主任“不擅长种菜”的实际问题,也为了提高菜的质量和数量,主抓菜地建设的学校领导根据季节和地域气候等实际情况,统一要求所种菜的品种、播种的时间,

并抽调后勤人员现场指导。在菜园的管理上,劳动技术课教师结合专业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种菜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种植的白菜、茄子、苞菜、萝卜、冬瓜、南瓜、四季豆、大葱、蒜苗等蔬菜,每年产量达1万多斤,使学校的蔬菜供应不断档,确保每周为住校生提供新鲜蔬菜。

该校还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质量标准,土地肥力、栽培品种、种植季节、病虫发生实际情况、肥料安全使用管理等,都由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根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要求,结合本地蔬菜生产的土壤肥力、品种布局等实际情况,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根据各种不同蔬菜品种选用适宜的肥料种类,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不得超量施用化学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

学校对蔬菜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都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并规定蔬菜基地的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后勤管理人员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工作成绩,另外学校每年为每亩基地补助100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等原料,成品蔬菜以低于市场价进入食堂,收入用于聘请管理人员的生活补助和购买生产工具。

实践证明该校的这种管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收入还不够学生生活需求,年初学校已经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接洽,再争取一些土地作为蔬菜基地。同时,该校还将在种植蔬菜的基础上增加豆制品、养殖业等其它项目,丰富学校的“菜蓝子”,确保学校制定的“三个一”(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贫困生)工程的正常运行。

2010-2011学下学期居峪小学

学校蔬菜基地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学校蔬菜基地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降低学生生活成本,平抑食堂饭菜价格,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为切实加强学校蔬菜基地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要做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租赁、调剂、划拨、开垦校园周边荒地等形式来保证学生蔬菜基地的合法使用。

2、学校要有从事蔬菜基地管理工作的机构及专兼职人员。成立以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学校蔬菜基地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蔬菜基地建设;学校蔬菜基地要聘请专门生产技术人员对采用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进行管理指导。

3、学校蔬菜基地必须由学校统一管理,实行以学校集体经营为主,分班分人负责管理的多种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划定范围、明确标识,严禁将学校蔬菜基地甩手承包,严禁将学校蔬菜基地分给教职工私种蔬菜。

4、学校要增加对学校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购置劳动工具,完善蔬菜基地设施,确保排灌设施、耕作运输机械、棚架设施、种植技术等基本配套,实现水、电、路三通。

5、学校要根据蔬菜基地的种植规模,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调整蔬菜种植结构上,不断增加蔬菜种植品种,尽可能使学生一年四季吃到时令蔬菜。要根据季节时令合理调节蔬菜品种和种植面积,使基地复种、套种指数不低于40%,土地利用率达标100%,努力实现学校蔬菜基本自给。

6、学校蔬菜基地建设坚持育人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把组织学

生到蔬菜基地开展劳动实践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结合基地种植项目,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耕作、播种、锄草、间苗、施肥、除虫、采摘、清洗等知识,并现场指导,培养学生种植蔬菜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组织学生到蔬菜基地学习,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劳动实践的安全。

7、学校蔬菜基地应当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只准使用国家规定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准向蔬菜基地和缓冲带内排放未经处理或者经处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防止对蔬菜基地的污染。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绿色”蔬菜。蔬菜基地提供的蔬菜要做好详细的记载,确保学生食用安全。

8、学校蔬菜基地及基础设施必须用于蔬菜生产和良种繁育,不得荒芜蔬菜基地,不得擅自拆除、转让基础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

9、学校蔬菜基地要加强成本核算,蔬菜基地财务人员要求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有会计资格证书,热心为师生服务,不谋私利。必须坚持“保本经营”的原则,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定期进行审计公示。蔬菜基地收入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范文第6篇

德育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

我校自2000年以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国防教育,前途理想的教育。把沁源县郭道镇秦家庄烈士纪念亭作为沁源二中德育、国防教育基地,并每年的清明节和国庆节二次带领学生到秦家庄烈士纪念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前途理想的教育,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奋发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时刻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为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沁源二中

德育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范文下一篇:初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