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

2024-03-08

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第1篇

学生都说语文难学,老师也讲语文难教。学好语文真的那么难吗?表面看好像也是,中、高考时数、理、化包括外语都有人拿满分,语文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得满分的。但是,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语文的及格率却是各门学科中最高的,作文满分卷也越来越多。看来,语文学习并不难,学好教好语文也并不是不可能。依我看,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老师不是去教导而是去感染学生,学生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养成习惯,要把语文当成日常生活的必需,把学好语文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我个人的经验,学好语文要养成积累、阅读、摘抄和练笔四个方面的习惯。当然,还有朗读、背诵、演讲等等。

先来讲讲积累的习惯。一说到积累呢,不少同学都想到死记硬背,其实这既对也不对。语文积累首先是字词和语言的积累,要认识足够的字词,要把每一课学到的生字生词都记住,要把前人创造的语言尽可能多地积累。字都不认识,怎么谈学好语文?我们不是仓颉,可以自己去造字,也不是鲁迅,造个词人家也认同。好在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语言博大精深,足够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了。我的成功做法是:字词句,每天记。我比较笨,每天坚持记一个,同学们脑袋灵活,一天记两个三个甚至五个都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不多,但一年坚持下来,数目就可观了,五年,十年呢?记得我读书时,老师就在黑板一角搞了个“一日一成语、一周一诗歌”,等我教书时,我就让学生“一日一词、一句、一成语、一仿写,一诗”每周我会检查一次。嘿,你还别说,这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写得满满的,我也从中记住了不少成语和名言名句,收益不小。当然,还有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之类的积累,这个听起来感觉有点玄乎,先不讲了。

接着谈谈阅读的习惯。不管你问谁,都会告诉你语文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大师们都是如此,像毛泽东,在床上摆上大半床的书,睡不着时,随手拿来就读,既打发时间又能催眠。又像卢梭,他读书时每每“陷入狂热状态”,几乎是“贪婪地阅读”“沉醉在书籍里”,最终从一个学徒成为一代社会学家、文学家。阅读是不能带有功利性的,不能为考试去阅读,应该为求知而阅读,为陶冶情操而阅读,为丰富思想而阅读。阅读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那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学生时代由于课程压力大,毕竟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一律要求读多少长篇小说不大可能,可是像《读者》《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是完全可以的。我读书那会,不像现在满街都是读物,图书馆也离着家很远,要读书,就必须去借。去亲戚朋友家借,去老学究那儿借,去问同学借。亲戚朋友还好办,一般都乐意借给我;老学究就麻烦了,“惟书与老婆不可借”,那就得拿出一点技巧、费上一番功夫了;至于问同学借书,说是借,其实多半要靠会来事得来,要得到书,得抢着去帮他扫地擦黑板,代写作业练习册,把书的主人服侍高兴了,书才能到手。可以说,我这样的阅读纯粹是出于兴趣,也成了习惯,所以也最有效果。作为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有自己喜欢的书读,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容易心浮气躁,兴趣自然会转移到热爱学习上来。(当然,本人不赞成多看漫画书)。再来说说摘抄的习惯。我的“摘抄生涯”是从中学开始的,不过最初也是三分钟热情,摘抄了几天就懒了下来,此后就只是零零散散地摘抄过一些。后来,书看得越来越多,每每看到好的文字,总要激动一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美妙的文字!可是,激动归激动,激动过后就忘了行动。但毕竟还没有练成“过目不忘”的绝技,等到某一天想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才“惨然若失”。这样的经历多了,也就学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看到好文字时,就会自觉地摘抄下来,日后稍加工一下,就能变成自己文章里的好文字了。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几年下来,竟然也有了厚厚的几

大本。

最后聊聊练笔的习惯。练笔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在没有什么写的,就记上“今天没什么可写”。关键在于坚持,在于养成这么一个习惯。从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就是好样的。等日记写得多了,尝试文学创作也并非不可能。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成了习惯,语文就会学好了。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不仅语文成绩肯定会上去,你的思想会更深邃,感情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气质会更高雅,思维会更缜密,心胸会更宽阔,也会更有智慧。学好语文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与其说如何学好语文是靠方法,不如说是靠习惯。

学好语文的习惯,只能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在大量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有了甜头便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便会自觉去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强制,强制多了也能成为习惯。如此下去,一天不学习,便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说真的,我们这些理科学生面对数理化的题海,确实有太多的习题需要认真推理,细致演算。到了高三,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更是穷于招架。高中三年,真正能给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可语文偏偏像个“无底洞”,要学好它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怎么办呢?

起初,我也有些不知所措,可后来有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是班长,常在黑板上写通知。写这东西,我是“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只要同学们看得懂就行。有一次,教我们语文的郭庭平老师在讲完正课后,突然笑吟吟地指着我写的通知说,这通知有些语病,并让我当着大家的面修改。我左看右瞧,愣是瞧不出什么毛病来,在众目睽睽之下一阵阵地发窘。后来经过老师的点拨,我终于把这个通知修改后了。郭老师对我们说:“于留心处皆语文。希望大家平时多用心,不要把语文封在课堂上,锁在课本里。”

这个小插曲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过去我总以为只有教科书上的文章、训练册上的习题才算“语文”;只有安排一大段时间,正儿八经地进行学习,才算“学语文”。现在我懂了,语文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读书、说话、写通知,都离不开语文。既然语文处处都在,那么我们就应该随时把“处处”都变成学语文的课堂。

从此,早晨起床,我利用洗脸刷牙的时间听一段新闻,从中学习生动、精炼、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在教室里,我常有意提出问题和同学展开辩论,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口才——显然,这都是在学语文。饭桌上,我经常眉飞色舞地向爸妈绘声绘色地讲述学校里的趣闻,这还是学习语文啊!数理化做累了,或看一篇精短的美文,或吟一首优美的古诗,或背一段隽永的名言警句,或哼一首歌词清新的流行歌曲,这不也是学习语文吗?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可以学语文,而且可以学得很轻松,很有趣,很开心。只要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机会,积腋成裘,潜移默化,自会长进,又何必跟数理化争什么“时间”呢?老实说,我能学好语文,除了上课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课后按老师的要求做适量的训练题外,秘诀就在于平时留心语文。

平时留心学语文,不但可以跟课内学习到的知识对接,而且可以补充课堂语文的不足。比如古诗鉴赏,光靠听老师讲是远不够的。为了提高鉴赏能力,我常常在睡前读一首诗,先体会那或雄浑或幽雅的意韵,再看有关的赏析文字,并跟自己的理解作对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欣赏诗词的“语感”。今年高考又出现古诗赏析题,我就凭着平时锻炼出来的那种感觉,很轻松地解了题。再比如作文,今年高考作文是有关记忆的想象作文,这在课内从不曾涉及过,我的作文构思就得益于课外读过的卫斯理科幻小说。

【推荐老师寄语】

陈希同学是福建连江一中99届高中毕业生,现已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成绩878分。高中三年,各次大考的总成绩均稳居年级前列,会考成绩九科全优。她担任春榕文学社社长,工作和写作从来都很勤快,在高考前夕我特意为她编了《陈希作文选》。她学语文有一大特

色,即善于抓住课外边角时间,在数理化的夹缝中愉快地学,不断提高语文素质。现特推荐她的这篇短文,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背诵———学好语文的秘诀

2007年4月10日 【关闭】

背诵,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好文章背诵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不知不觉,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背诵是一种储存,有了丰富的储存,才有可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再创造。这里就想介绍几种背诵的好方法,希望能给有心的父母一点启发,让孩子的头脑做做有氧运动。

◆理解背诵法: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鹦鹉能言的背法无知无用。理解是背诵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背诵才会朗朗上口。

◆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熟读成诵法: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背诵是有声训练,经常读,读多了,读熟了,就有了语感,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默写背诵法:采取默写手段,边背诵边把重点的句子默写下来,印象深刻一举两得。“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

◆“卡壳”追忆法:背诵过程中,如果出现“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涂鸦,让画助背。此法是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背诵。

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第2篇

语文,何以如此悲凉?

我之所以在开课之时就抛出这样一个没有争论的问题,是因为昨天改学生的卷子,且不说答得好坏与否,单就里面的错别字,病句连连,以及满篇不能轻易认出的杂乱的书写,已经让我的心凉如水。拿着这些试卷再看来自报纸的一则消息。心里真的无法释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对待语文?

消息如下:四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考外语2010年01月25日 07:23来源:京华时报

上海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考生人数逾万。六所高校中,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都不考语文。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什么时候,我们社会大环境变得如此功利?!什么是传统文化最本质的载体?是汉语是汉字!当我们的孩子满纸错字,书写差乱,行不成文,口不成章时,我们丢掉的岂一个字的认读那么简单!

我的一位同事说得好,语文就是生活,“当学生将来在能保证自己的温饱生活后,生活品味能否再提升一个层次,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当属语文教育了。因为语文教育是一个引领学生认知了解真善美、体验感悟真善美、实践创造真善美的教育,我完全没有排斥其他学科的意思,但是,如果要找一门学科让学生带着情感、带着自己浓厚的兴趣去感知体验生活,去感受实践真善美,那就非语文莫属了。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内省能力等,都将内化为一个人的生命本身,一个人之成为一个人,离不开血肉骨骼等特质基础,也不能缺失理解、表达、思考、探究、反省等抽象能力,否则他就是一个植物人了。从这个层面上说,语文能力或者说学生语文课上所得是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中国历史那么长,长到可以让别国望尘莫及,中华文化那么渊博,博大到让人叹为观止。守着那么丰富的资源却自己漠视、冷却。真正让人无从理解,正是在这样的招生大环境下,我们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文化转而苦心经营说一口蹩脚的ABCD。如果我教小学,我一定告诉我的孩子,你们生活在这个国家,拥有这样文字是多么幸福,如果我教初中,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你们看到唐诗中壮阔绮丽的意境了吗?你们听到宋词里百转千回的感情情了

吗?现在我教高中,教一群即将高考的学生,我看着他们对语文的漠视仅因为短期效应不如理科,我接手别人的班级,我没有了足够的时间,但我仍然告诉了我的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动机不要太功利了,语文就是生活。我是不是很可笑?

行文至此,附上我的同事论文中的另一则话:“

没有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还靠什么来传承,还有什么特点。但我们的国人对这最有特点的中国传统的漠视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有基础教学指挥棒和风向标的高考,大学的自主招生都可以明目张胆地宣称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从而能给学生更好的前途,竟然不考语文。这不能不说是泱泱中华文明的悲哀。更不用说我们普通民众,普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忽视,我们对自己最本质的民族特质的文化文明漠视如此,真要等哪天,有哪个国家把我们的汉字也当他们的文明“申遗”了,我们才来义愤,我们才来制定一个法律,规定一个什么节日来拯救我们的汉字,拯救我们的语言,那才是真正的亡国沦陷。坊间已经有种声音,中国的文化教育已经“最危险的时刻”。要知道日文里保存了大量的汉字,海外的汉学热的风起云涌,现在汉学研究的最高成就最新前沿大有国外研究机构独领风骚的趋势。因此我对我从事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一种认识:是传承,更是一种拯救,以我微薄的力量做一些事:纯洁我们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的文明、文化保持特色。同时我也不断的教育我的学生,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维护我们语言文字的纯洁的正确。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冠冕堂皇、大言不惭,但我们唯有提升了认识,做事才会有更持久的动力。在我的课堂上,只要我纠正了学生长久以来的一个读错的字,写错的字,就是一份贡献。”

仅凭这几句,也应向我的同事致敬,向所有汉语言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者致敬!

想必很多同学都已经看过大家的课程表,与普通中学的课表相比,我们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多了很多专业课,而少了诸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文化课程。而在寥寥几门幸存下来的文化课当中,语文就占了一个名额。

现在大家要学的是高中语文了——大家已经是高中生了。高中生是一个什么概念?放在古代,大概是等同于秀才这个学历吧。那秀才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写出不朽名著《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一辈子就是一个秀才。古人衡量一个人的学识,常常用吟诗作对来加以考较——好,拿对对子来说——从最初的一个字开始:“云”对“月”,“雨”对“风”,到两个字“大路”对“长空”,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上加,然后开始谐音对、卷联对、拆字对,到了你们这个岁数,怎么着也应该是人家说“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的时候,你张嘴就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厉害一点的也可以一听“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映月影”了。这其中一个磕巴都不能打!

当然,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种水平。事实上,别说大家了,就是老师,就是北大清华的教授也未必能做到真的张口就来。为什么呢?不是说现代人比古代人笨,而是我们现在的知识结构已经和古人大不相同了。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的读书人一辈子穷经皓首的研究文字之道,而在我们现在,却在语文课的外边开设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课程。因此,我们没有几个人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但是我们却都知道万有引力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几个人知道古诗中平仄音律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知道美国人说起话来“来”是“come”“去”是“go”。

不错,我们现在高兴了可以去唱卡拉OK,不高兴了可以打游戏来发泄,想要看别人的故事尽有电影电视伺候着,“诗言志歌咏情”早就被时代淘汰了。尤其重要的是,读书人的黄金时代——那种写一篇文章就能出大名中状元招驸马飞黄腾达荣华富贵的好日子,再也没有了。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

每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只要智力没有问题,生理没有缺陷,一般日常生活里的买酱油买醋打的问路,都应该没有问题了,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来学习语文么?

这让我想起了暑假里的一件事:赵薇殴打孕妇事件。

这件事情,无论是电视台的报道也好,各大网站的新闻也好,一开始,全是在说赵薇的穷凶极恶与孕妇的悲凉无助。但是随后在网上,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读过官方的报道后,却在有限的信息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此事的疑点。一时间,有很多为赵薇进行质疑和辩解的帖子层出不穷。这一类的帖子在网上被删得很厉害,但是越删,帖子居然越多。文字,不同于照片视频这些需要较高技术支持的工具,那些写帖子的人他们甚至并不需要去进行现场调查,只需要从对方的言论中找出逻辑错误,就可以进行创作,而那些转帖子的人就更简单,右键一点,想复制几份就有几份。因此这一回怀疑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过,以致于有人评论说:用舆论对抗舆论,用声音告诉声音,这不是一场明星八卦,而是一次发言权的较量。

这,也就是文学第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是最平凡、但是最有效的言论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来掌握它,从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判断。

最近还有一件事吵得沸沸扬扬。那就是《神雕侠侣》的选角风波。张纪忠导演又要拍金庸的小说了。谁演杨过谁演小龙女?这是一个问题。

推及此前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为什么每一次的主演都不能让人满意呢?李亚鹏、周迅、尤勇,这些都算得上是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声誉的实力派演员了。为什么竟然一挨金庸小说,就被骂得一物是处了呢?

很简单,因为读过金庸原著的人实在太多了,认真读过金庸原著的人太多了。西谚有一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说,对于同一个人物形象来说,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放到金庸这,也就是说,郭靖、黄蓉、令狐冲虽然在小说中是独一无二的人,但在中国,在华语世界,他们的形象却有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而电视剧却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形象来让大家看,从而让其他所有人失望。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历,而文学这种东西,它是试图用一个一个的字来重塑世界,字与字之间充满着空隙,可以让人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自由的填充进去。不同的人,可以在一本书里看到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所谓的读者的创作。 这种创作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属于读者自己的,是读者在无意间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因此,它一定非常合身。这就是文学的第二个重要作用:一个人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自己真正信任的朋友,真正喜欢的男孩、女孩,但在书里,他一定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朋友,最重要的是——自己。

说了这么半天文学,这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的语文就是在学文学。通过对简短文学作品的阅读,帮你们打开文学殿堂的大门,从而去帮助认识自己坚持自己。

别以为上语文课多认识了两个生字就好了,什么时候你读一篇文章——不管是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的时候,突然觉得你被感动了,你浑身颤抖,呼吸困难,两眼流泪,蓦地明白了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这个时候,你的语文才刚刚入门了。

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化解文章重点和难点,提出能够激活学生兴趣和思考,或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设“主问题”十分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可见,主问题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意义何其大也,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呢?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对于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入手:

一、 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因此可以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学生通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本文标题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什么?(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土地?又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誓言?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土地的关系,体验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炽热的爱。再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二、抓住“文眼”来设计“主问题”。

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扣住题眼“智”设计了问题: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吗?③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三个问题涉及了矛盾的双方、故事的主要情节、描写方法等诸多方。教学《陋室铭》时,可抓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德馨”两字提问“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方面?”引发学生整体思考。

三、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章的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从文章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在课文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在“百草园”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思考:他在“百草园”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调换位置写可以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四、以整体感知来设计“主问题”。

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教《故乡》这篇小说,在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我设计这样的主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度长江》时提出这样的主问题:“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式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实际上,这“一句话”就是课文的标题,这“一段话”就是课文的导语,这“几段话”就是课文的主体。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

五、以线索来设计“主问题”。

以课文的"线" 设"主问题",顺藤摸瓜,可以使课文条理化。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如果能抓住文章的结构线索,去皮肉见骨干。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理清本文的叙事条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如果是以感情为线索的文章,可以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来设计主问题。如教《荔枝蜜》一课,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围绕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对蜜蜂和对劳动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六、以文章主旨设计“主问题”。 抓住疑问点提问。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我在讲授《风筝》一文时,学生对文章中关于“精神的虐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的问题感到难于理解,为此,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作者对小弟的精神虐杀过程中,作者与弟弟各自的表现如何?②他为什么敢于以小弟那样?③这种虐杀在当时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理解难关慢慢被突破。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设计问题:“作者抓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具体描绘,有什么目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意在揭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的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六、可以从文章的语言方面入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孔乙己》教学中,根据小说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孔乙己》的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请认真阅读全文,从孔乙己的精神追求、物质追求、人格追求等方面的前后变化探究孔乙己悲剧的自身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一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小说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因为巧妙的构思是为更好地表达主旨服务的,理解了文本的构思特点,自然就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再如教学《羚羊木雕》时,我抓住文章末句"这能全怪我吗?",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全”字在这样是什么意思?我错在哪里?到底该怪谁?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辩论,探讨各人的对错,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处理好家庭矛盾等问题,理解课文插叙、描写方法等手法。

七、可以从作家的“创作谈”和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作家的“创作谈”可以帮助我们原生态地了解作品,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往往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胡适先生对《最后一课》精湛的艺术构思赞叹不己,称"此篇佳处,在于设想之奇。夫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痛,是何等主要问题?而乃以孩童语气出之。全篇所写,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计时不过半日,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亡国之憾,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结合课文开展一些分析研究,也可以用其他作品或艺术形式的例子加以印证。这种"借脑"式的"主问题"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5.可以从文章的联结点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理清文路,把握课文的某些联结点,诸如一个关键词、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对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读书方法,都是大有禅益的。比如,在教学《香菱学诗》时,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课文中作者抓住"笑"来描写香菱(十三处)、黛玉(五处)、宝玉(三处)、宝钗(三处)、探春(五处)、李纨(一处)、众人(三处)的形象,揭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各种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一定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对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教学,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第4篇

2、将语文教材从神坛上请下来

3、统编本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写作教学的策略指引

4、指向表达:叙事类文本的教学追求

5、大学语文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实验探究

6、开发有效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7、生长点:凝聚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

8、高中英语教材的语言知识项目教学设计

9、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关系的三种方式

10、敦煌蒙书对当代语文教育的意义

11、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工作

12、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文言文起始课教学策略探究

13、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

14、如何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

15、“引导”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16、谈语文教材的拓展策略

17、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

18、小学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

19、别再让“小马”拉大车

2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旁白的应用策略探究

21、基于统编教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2、试论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儿童视角

23、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四心”相通

24、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25、教材插图在写话中的运用

26、定准目标亲历过程学“文”习“言”

27、小学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

28、课程理念下的说课新模式

29、用语文的视角研透教材

30、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31、《三字经》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32、活用语文教材 优化课程资源

33、统编初中教材经典课文的文本价值再挖掘

34、中华人文精神视域下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刍议

35、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7、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写话习作教学实践研究

38、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

39、例谈英文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的整合

40、浅议语文教材二次开发的可行方向

41、如何培养积极的阅读者

42、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教学策略的探究

43、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4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

45、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46、用统编本教材编写理念教好旧版教材

47、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48、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9、论小学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学的规定性及其实践

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第5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是继承并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门学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语文,使中国文化熠熠生辉。

那么,如何更好的学习并运用语文呢?

一、勤发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我们要用合适、通畅、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你不是百分百正确,但心态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

二、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才能有新的发现、新体会。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用“放电影式复习法”来温习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每单元结束后,要在三天之内进行一次复习,形成坚固的知识网络。

三、勤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识不懂就要问,与老师、同学之间勤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

四、会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的书籍中汲取优秀文化知识,学会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自身修养。

五、读背写

语文不像理科那样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它需要很强的语感与感性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勤读、勤背、勤写的好习惯,增强理解,培养兴趣。

六、善观察

生活是语文的老师,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物的习惯,积累素材,这样才能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使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好习惯。

七、找差距

课前预习、课上吸收、课下练习,发现自己的知识缺点,建立错题本,不断循环复习,成绩才能提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再聪明的人,再好的习惯,也需要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成,学习不是应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积累。

教语文与学语文范文第6篇

本教研组坚持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别突出的成绩是,全校师生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班队活动,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学习意识,全校师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

一、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课程教材教法》一书为主,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师们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也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初次尝试了集体备课,为以后的备课改革铺平了道路。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

本学期更好地发挥周三业务学习的功效,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和备课讨论的活动,做到周周有内容。参照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加强了研课、评课的力度。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5、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根据跟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各类素质竞赛 , 如朗诵比赛、故事大王赛、听写比赛等、我为绿色校园写标语,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环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存在问题:

在学校12月份的抽测中,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不会主动复习, 前面学习的知识遗忘情况较多,说明学生学习语文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能让学生经常温故知新,不需老师提示、复习,随时随地都能有优秀的成绩,这也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下学期,我们将进行研究。学生答题中仍然有粗心现象,我们将继续培养学生严谨的做事风格,养成孩子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落实到每次作业、测试中去,做到高要求、严标准,通过不断地提醒训练,让学生能自己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逐渐养成好习惯。

三、努力方向:

继续向着“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迈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难度的增加,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做足课前准备,努力做到精讲精练,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防止后进生出现,对个别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除了做好平时的补课工作,更要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从内到外,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今后,我们教研组还要加强科研意识,营造好“书香校园”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好读书,读好书;同时每个成员自己也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底蕴;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撰写、发表更多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上一篇:焦裕禄精神免费范文下一篇:教育影片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