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2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论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讨论,对加强该项工作的意义加以分析,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该项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进行具体论述,以期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1 引言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拨款,用于特定活动的支出,因此,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款专用,如此才能提高该项资金的利用率,使其综合效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但就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情况来看,其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其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降低了该项管理工作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来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2.1 能够提升单位管理水平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专项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项资金加强管理,一方面,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资金管理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使其资金管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专项资金的合理规划、严格管控以及科学考评,为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而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2 能够降低政府投资风险

针对国计民生项目加强投入,虽然能够达到保民生、促发展的效果,但对专项资金进行大量的投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而如果能够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还能推动资金的高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国计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量,并使其获得预期的建设效果,在减轻政府部门财政负担的同时,提高其对于融资风险的防控能力。

2.3 能够深化反腐倡廉工作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其内部制度的完善性,实现组织架构的合理优化,还能细其岗位职责,强化监督管理效果,而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健康、高效的内部环境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现腐败问题有效控制的同时,避免专项资金出现被占用、挪用以及滥用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3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够明确

通常情况下,上级部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资金拨付的过程中,配套文件对于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界定较为宽泛,且由于没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标准及方向,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的情况,甚至存在将公务经费与专项资金混合核算的问题,导致专项资金无法实现有效独立,难以达到专款专用的效果。

3.2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当前阶段,受到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针对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一些单位对于预算的编制仍然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预算的数据主要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并没有对项目变动以及市场发展进行全面的考虑,这也导致其预算指标难以契合实际。与此同时,部分单位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申报,以此来进行审批资金的获取,存在缩减申报步骤的问题,例如,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不够全面、对预算资料进行随意修改。此外,一些单位的项目预算编制较为粗放,仅对预算当中的部分项目经费编制出详细的预算,而其他部分则未能细化到具体环节,致使外部监管机构以及財政部门无法根据单位提交的数据信息实现专项资金的有效监管,进而加大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的事前规划,使其对于项目资金的配置过于随意,严重影响了资金利用的合理性[1]。

3.3 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实践当中还存在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情况,其在争取到专项资金以后,虽然能够针对相关工程建设进行大量的投入,但并没有认识到资金高效利用的重要性,未能针对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这不仅会使相关人员的操作缺乏制度支撑,影响各项工作的规范性,还会使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约束,出现违法违规风险。尽管国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专项资金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很多单位也结合这些制度法规对自身专项资金管理设置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对于制度的建设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将其与自身的工作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也没有对各項制度规范进行严格的落实,导致相关制度法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形式化问题。虽然部分单位也对一些优秀的制度体系进行借鉴,提高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但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存在管理“真空地带”[2]。

3.4 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专项资金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中央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还有地方财政给予的配套资金。也正是由于专项资金的种类多样,且具有较为庞大的数额,使得社会各界对于此类资金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的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外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

首先,因为专项资金应用项目涉及较广,关系到多个部门,如财政部门、外部监管部门以及实施单位,等等,且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导致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监管工作的全面性,致使相关单位对于专项资金应用过程中是否符合规范、相关记录准确与否并不了解,存在一定的违规风险。

其次,目前的财政监督工作以及审计监督工作通常都是基于财务数据落实的,对于支收凭证以及资金账表等资料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审查和分析。且审计部门在落实监督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当中专项资金的应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考察,并没有对项目执行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追踪问效制度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与此同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在内部控制方面较为薄弱,难以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实现自查,甚至因为追求指标提升,对专项资金进行不合理使用,从而影响专项资金的收益性及安全性[3]。

4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4.1 对使用范围加以明确,保证专款专用

第一,上级部门应该针对专项资金的应用范围加以明确,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的经费投入,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在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专项资金被占用的可能性。在此期间,上级部门应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台账,对于资金的开支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为相关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

第二,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的核算,想要实现专款专用,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专项资金核算的独立性,将其与自身日常经费的核算分离,并不断强化专项资金的审核工作,确保该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能够得到精准的反映,避免由于资金核算混乱,影响专项资金的正常使用。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对专项资金管理保持高度重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效果,会受到领导重视程度的直接影响,因此,单位领导必须对专项资金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加以明确,不仅要对资金使用范围加以明确,还要带头践行相关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单位员工对于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专项资金的科学使用提供支持[4]。

4.2 科学编制专项资金预算

第一,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对于专项资金设置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结合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实际需求,对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程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此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质量,避免由于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影响专项资金的有效应用。

第二,对于项目预算申报,相关部门应该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当中,有效开展调研工作,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资金的审批和划拨。与此同时,在落实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单位情况以及项目类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归类工作,加强同类标准化管理,防止出现“一刀切”的情况[5]。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对预算编制程序进行有效的执行以外,还要应用多种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如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要实现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数据的有效兼顾,并且要做好上下级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与资金管理部门针对项目预算加强交流,推动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结合,使预算内容能够覆盖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对自身的态度加以调整,要端正态度,注重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到严以律己,对相关审核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确保财务数据、可行性分析报告等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以此来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6]。

4.3 加强相关制度体系建设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国家相关制度法规为基础,在有效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专项资金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然后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对该框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从管理要求、管理范围、内部监督以及职责划分等方面入手提高相关管理制度的全面性。确保通过相关制度体系的有效建设,使各部门以及各岗位都能明确自身的职责要求。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单位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岗位的精简性,对于职责重叠的岗位要进行精简分离,对于缺失的岗位要进行及时的补充。例如,对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内部控制部门加强建设与完善。然后根据部门职责,对相关管理细则进行不断的细化,使每个人员都能将项目管理流程明确掌握。例如,对于专项资金方面的调整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及制度规范,使相关人员能够通过有效的分析与监督,将项目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及时发现,如果需要进行资金的追加,则需要对项目调整报告进行及时的编制和申报,避免出现对其他项目资金进行占用或者挪用的情况[7]。

第二,财政部门应该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就专项资金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及审核制度,要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的标准及要求对项目批复及资金划拨等工作进行严格的落实,并且要加强分离预算体系建设,实现预决算与会计监督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专项资金申报以及调整审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避免专项资金出现随意调整和应用的情况[8]。

4.4 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行政事業单位要针对监督力度进行强化。第一,外部监督。地方政府、审计部门以及外部监督部门可以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将其监管工作划分至相应的审计部门和地方监督部门当中。确保所在区域的监督部门能够深入项目实施的一线,通过实地勘察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加以确定。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参考同类项目中的专项资金用量,进行项目预算的对比,如果差额相对较小,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项目当中的部分资料进行审核。而如果具有较大的差额,则需要针对项目的财务账表以及支收凭证等资料展开具体的分析,且需要针对差异问题与实施单位加强沟通,责令其进行调整或者重新进行申报。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对追责制度加强落实,对于违法违规操作的情况,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从源头改善专项资金虚报、乱用的情况[9]。

第二,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内控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要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进行强化,使其能够针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的监管,以此来提高单位的自查能力和效果。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针对领导干部加强经济责任制以及离任审计制的落实。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将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结合起来,从而为相关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10]。

5 结语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专项资金加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相关资金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对于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该项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从而为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涛.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7):9.

【2】刘敏.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中国商界,2011(4):118.

【3】郭宏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7):190+188.

【4】王秀芝.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3):67-69.

【5】牛娇娇,贠晓哲.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2014(26):53-55.

【6】卢婉定.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制度建设[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28+27.

【7】李建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学家,2013(11):43-44.

【8】梁诗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228.

【9】陈丽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188-189.

【10】刘繁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秦皇岛市“硅基液晶(LCOS)平板显示屏幕”等11个项目,近日通过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项目验收。

秦皇岛市“硅基液晶(LCOS)平板显示屏幕”等11个项目,近日通过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中心项目验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项专门用于培育、扶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旨在支持技术创新,鼓励技术创业,培养技术创业企业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此次通過验收的项目还有秦皇岛波思特科技有限公司的“367电控铁氧体阻垢/除垢设备”、秦皇岛思泰意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微米级干雾抑尘装置”和秦皇岛市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注胶机”等9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2个省创新基金项目。

这次项目通过验收体现了秦皇岛市企业承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的能力,也充分展示了秦皇岛市企业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以及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水平。

(河北日报)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避灾移民指缘于地质灾害进行的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系统重建活动,是移民在人与自然关系需要协调的情境下的自适应行为表现。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可对移民应该享有的公共服务异域享有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工具性自由进行明确。对于避灾移民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主体分散、移民后续发展难、缺乏灵活的搬迁机制、搬迁不彻底等问题,应通过持续优化移民活动的政策措施,包括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资源整合、建立健全避灾移民运转机制、创新避灾移民安置模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注移民后续发展扶持等予以解决,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实现避灾移民的政策宗旨。

关键词:可行能力理论;避灾移民;九江市;风险;活动优化

一、避灾移民安置活动分析

避灾移民指缘于地质灾害进行的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系统重建活动,是移民在人与自然关系需要协调的情境下的自适应行为表现,属于自然灾害移民的一个亚类,具有不确定性、自愿与非自愿转换性、往复性等特征。[1]避灾移民主体是地质灾害的受影响群体,影响其迁移决策的理性因素主要是移民对未来可能的风险的感知,以及在迁移投入产出分析基础之上对迁移后生产生活水平改观的价值预期。原居住地的“压力因子”推力与安置区“地点效用”拉力的耦合共同促成避灾移民活动的展开。避灾移民不仅涉及到移民从原居住地向安置区的空间转移,而且涉及户口、土地资源承包关系、社会资本变迁等社会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自然环境因素变化只是避灾移民活动的直接诱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观念、经济实力等则决定了避灾移民是否发生、迁移规模、持续时间以及移民搬迁安置保障程度。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灾害具有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防范困难,风险损失突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使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减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搬迁避让,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要加强对搬迁安置点的选址评估,确保新址不受地质灾害威胁,并为搬迁群众提供长远生产、生活条件。[2]

江西省作为全国12个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25228处,受威胁人口26万多人,其中危害程度高、工程治理难度较大的隐患点3800多处,受到直接威胁的群众达8万多人,地质灾害防御形势十分严峻。[3]依据国家的统筹安排,江西省颁布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决定开展避灾移民。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江西省九江市严格执行避灾移民文件,2011年共搬迁1741户,7568人,其中集中安置4438人,分散安置3002人,有土安置4595人,无土安置2973人,建房安置5334人,购房安置2097人,敬老院安置9人。整体搬迁村组421个,建设集中安置点34个。补助资金到位3216.38万元,整合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资金共15577万元。

归纳总结九江市2011年避灾移民安置实践,按照工作开展顺序,避灾移民安置主要环节表现为:一是调查规划环节。依托地质勘测等技术部门的基底数据,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充分听取各地政府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搬迁对象,并制定详实的搬迁方案与安置区建设与发展规划;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避灾移民意义、政策、安置模式、实施方案等内容的宣传,使他们知晓政策、掌握政策并支持政策;三是规划操作。避灾移民安置工作关乎迁出地和安置区两个区域的经济有序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在与移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原居住地遗留资源处理、补偿资金发放、安置区项目建设与管理、移民与非移民之间的关系融合等活动开展时,管理主体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兼顾工作效率和效益;四是关注移民安置后续发展扶持。避灾移民安置的政策宗旨是“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在移民安置后,还要继续关注移民的社会适应情况,并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带动生产发展为抓手,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安置区社会经济环境,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二、移民安置活动风险与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避灾移民的受益者是移民群众。开展避灾移民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维护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的发展权益。依据默顿的反功能理论,“功能就是观察到的那些有助于一定系统之调试的后果。反功能就是观察到的那些削弱系统之调试的后果。还有那种非功能后果的实际可能性,即后果与所考察的系统完全不相关。”[4]避灾移民行为也可能会产生有违政策宗旨而导致群众合法权益受损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个还没有成型理论和经典经验可资借鉴的社会经济系统重建工程而言。借鉴塞尼的IRR风险分析模型,避灾移民安置活动可能带给移民群体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收入降低、边缘化、失业,增加的发病率、失去享有公共权利、社会组织结构解体等,[5]其诱致性因素主要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诸多风险隐患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移民群体的持续发展能力,不但不能让移民群众致富反而可能使其致贫,若出现这种状况则有违避灾移民政策的初衷。因此,应优化避灾移民安置活动,关注有利于移民群众发展致富能力的维护与保障,提高避灾移民发展的可行能力。

被称为“经济学良心”的阿玛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一书中提出“发展可以看作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能力就是一种自由。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因此可行能力是一种自由,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或者就是实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自由)。[6]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在分析个体差异性带来发展结果不同现象的同时,关注了人的选择和实现的自由度,认为发展即是扩大并享受自由的过程,强调“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与保障”在实现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到江西省避灾移民实践,对于避灾移民的合法权益的维护与保障体现在:

第一,保障避灾移民的参与权、选择权和申诉权。主要是指移民在从规划设计、安置实施直至后续扶持整个搬迁安置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参与权。政府相关部门应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参与机制,充分听取移民的意愿和诉求,并反映到工作方案中去。在涉及安置模式选择、补偿方案确定等需要移民行使选择权时,要切实落实相关规定并予以政策规约、物质基础等保障。为防止移民在行权过程中遇到妨碍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建立畅通的申诉渠道,健全申诉机制。

第二,保障避灾移民的补偿权和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权。虽然避灾移民搬迁安置活动是一项惠民工程,但搬迁安置行为也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期间内扰乱了移民的正常发展秩序,带来了多种损失。因此,应给予移民一定补偿补助,以尽量减轻移民搬迁安置对移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给予多种发展资源支持和政策优惠,扶助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迅速恢复并有所提高。

第三,保障避灾移民的受教育权与就业权。避灾移民子女与安置区原住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政府要解决好移民户口的签转问题、移民子女择校阻碍等问题,帮助移民子女克服语言、知识基础差异等因素的干扰,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增强避灾移民的就业技能和择业竞争能力,使其较好地对接和把握新环境下的各种发展机会。

第四,保障避灾移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相关部门应按照法定程序,将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的全部信息通过合适的渠道向移民宣传,杜绝信息不对称现象,让移民知悉避灾移民方针政策、安置方案、操作规程、补偿标准等,以便更好地支持和利用政策。同时,要保障移民对于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监督权,防止相关部门或人员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五,保障避灾移民的社会保障权和公共服务异域享有权。不论避灾移民远迁或近迁,都涉及到移民群体社会资本的损失,由此“在发现与新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易变却趋于稳定的、不同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人格”,[7]主要表现为移民的内在排斥和缺乏良好环境与心理适应。因此,避灾移民管理部门应在考虑安置模式、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与社会保障政策整合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区域之间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衔接机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匹配机制,切实维护移民的社会保障权和公共服务异域享有权,避免移民“因移致贫”现象发生。

三、避灾移民安置活动优化

避灾移民是一项减灾防灾、造福移民、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效果较好的长效发展机制,体现了国家从 “因灾移民”向“因险移民”观念与策略的转变。系统审视九江市2011年开展的减灾移民安置实践,尤其是在搬迁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主体分散、补偿标准低、移民后续发展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缺乏灵活的搬迁机制、搬迁不彻底等问题,[8]避灾移民的安置工作应持续优化,注重效能的提升。

第一,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资源整合。避灾移民安置涉及民政、国土、财政、城建、扶贫和移民办等多个工作部门,为有序开展移民搬迁安置,需建立一个运转高效的组织机构,联合行动,加强协作配合,以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协同效应,[9]顺利推进避灾移民安置工作。各个工作部门应明确职责,按照“范围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办法,构建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平台,整合财政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国土资源专项避灾资金等资金资源,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前提下,拟定和颁布专业、翔实同时又与各部门前期政策衔接的法规、政策、实施方案、补偿标准及操作规程,以降低政策风险。

第二,建立健全避灾移民实施运转机制,增强移民的可行能力。首先优化避灾移民安置的“政府主导,移民主体,社会参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推进”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式,健全利益平衡、政策宣传、民主参与、沟通协调、执行监督、行为诱导与激励、各主体责权利优化配置等保障多主体有序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的政策执行机制;其次,加大对移民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行权意识,增强其获取资源和维护权益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形式与内容、与运行机制不和谐的“嵌入式”的移民搬迁安置;再次,完善避灾移民社会保障体系,“从针对保障对象的生存救助型保障转向以能力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保障;保障的人群从针对特定的孤残受灾等生活生存群体,转向所有可能遇到生活风险和困难的居民;从以往的临时性、封闭性救助救济转向制度型的开放性、常规性救济”,[10]為避灾移民社会保障事项专门立法,加大财政投入,广开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为避灾移民提供牢靠的防护性保障。

第三,创新避灾移民安置模式,注重防范安置风险。坚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策宗旨和“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整体搬迁”实施原则的协调统一,创新避灾移民安置模式,采取就近安置、宅基地权置换、异地统迁等灵活的搬迁安置机制, (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7页)的移民需求,因地制宜,妥善安置。鉴于避灾移民是涉及社会经济系统重建的系统工程,一旦安置模式或者工作机制运转失控,有可能引发系列性的移民致贫、区域发展乏力、资金管理失控、安置区环境超载、迁出地遗留发展资源浪费、移民与原住居民利益冲突等风险,应做好区域生态承载力测算、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排查、资金审计、实施过程定期督查、资源优化利用等工作,建立动态协同的避灾移民风险防范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注移民后续发展扶持。在避灾移民安置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服务于移民生产生活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与移民增产增收紧密联系的后续发展扶持同样不可忽视。避灾移民安置工作的开展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注重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移民生活条件。各级管理部门要立足服务,打破“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生产开发扶持”的工作格局,注重后扶资金整合,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立足当地特色,注重市场接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投资发展地方产业,帮助移民群众增收致富,[11]为移民发展经济牵线搭桥。

参考文献:

[1]施国庆,郑瑞强,周建. 灾害移民的特征、分类及若干问题

[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

[2]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

定[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6/17/content_

1886569.htm.

[3]凌成兴. 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

搬迁工作[J]. 老区建设,2011,(13).

[4][美]罗伯特·K·默顿.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 唐少杰,

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62.

[5] Michael M. Cernea. Risk Safeguards and Reconstruc

tion:A Model for Population,Displacement and Rese

ttlement[M]. The World Bank,2000:14-43.

[6][美]阿玛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M]. 任赜,于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2.

[7]胡书芝,舒玢玢. 外迁地质灾害移民边际人格研究——

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J]. 西北人口,2010,31(3).

[8]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2011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

总结[R]. 2012:2-3.

[9]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

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10]梁绮惠.可行能力视角下的村改居研究[J].云南行政

学院学报,2011,(6).

[11]宋彦峰,夏英.资源整合产业扩张与扶贫新方式探索

[J]. 农村经济,2011,(2).

[责任编辑:孙 巍]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对于单位的监督力度也不断加强,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应确保专款专用,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价值。本文主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意义,并针对当前该单位项目资金管控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资金管控建议,以实现我国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保证国家财产安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困境;对策

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体制、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转变传统的粗放型财务管理理念,向集约化方向转变。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应提升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率。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控存有一些问题,由此制约了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以便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政府职能履行,确保专款专用

伴随很多社会性安全事故的出现,政府在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城乡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同时也加大了财政拨款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能促使政府更好履行服务职能,保证专款专用,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广泛,比如工资福利发放、商品服务支出,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资本性支出、对企业的补助支出、资本支出、对企业的不足之处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控,有助于降低资金使用的随意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且保证使用安全性。

(三)有利于政府职能发挥

专项资金实施严格管控可以精准分析出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国计民生工程中的资金使用状况,经过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判断各项民生工程的真实状况和需要,成为让财政部门或是上级单位有判断绩效的凭据,同时经过调控专项资金进度去提升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专项资金利用效率,反映政府职能。

(四)有利于防范融资风险

国家国计民生项目的大力扶持虽说可以促成民生发展,补足短板,但是政府来说,专项资金支付也加大了财政负担。而行政事业单位管控专项资金管理可以提升支出的效用与适合性,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率,促成单位利用少量资金获得同样的效果,降低财政负担,降低融资需要,有助于政府控制融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国家不断强化对单位的监督管理,以保障其职能履行。由此,专项资金管理也成为重点,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单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单位内部缺乏通畅的沟通机制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还是以“金字塔”模式为主,该模式下,虽然有利于上级单位或部门对下级单位或部门的直接控制,但不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单位内部信息的交互基本是上传下达,各项下发的文件相当于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带有命令的特色。在这样的沟通机制下,基层部门对项目专项资金的审批、划拨等都缺乏话语权和参与权,由不太懂实际行情的上级管理者来决定,实际上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极容易导致专项资金的配置不够均衡、合理。而且,单位部门间基本缺少沟通,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由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界定不明,导致部门间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

(二)专员配备不合理,会计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通常是一人多职,人员紧张,且人员结构呈现“老化”,平均人员年龄超过40岁,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强,管理思维较为传统,管理手段较为“保守”,专项资金管理模式逐渐固化,潜在的风险难以被发现。而且,随着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施行,会计科目、政府经济分类使用不适当的状况也时常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核算习惯、财务报表等无法精准反馈单位的资本收支活动,给从事财务工作有关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专项资金预算审批机制不健全

在项目资金的审批方面,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有一套成型的流程,但从实用性和效益性的角度来看,审批程序繁琐且效率底下,途径单位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等多个审批主体,需要多个人员签字,一旦中途审批人员出差或有其他事,就会延长整个审批时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项目中部分费用的标准并不相同,所以就会出现预算差,造成“成本超支”的假象。另外,即便是有多重审批,但大部分单位对项目资金预算的审批停留在提交的项目资料审核上,并未深入到对项目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预算指标细化不够具体,使得项目资金审批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去支持。

(四)缺乏高效的績效评价机制

内部审计工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中至关重要,是监督、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的重点。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审计部门的真实状况出发,由于没有专业的审计部门,导致本金预算管控中并未构成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及时将本金进行评议,这些状况导致申报资金超过了预算目标或是出现了浪费的状况,不能将本金的作用发挥出来。监督部门在资金管理中作用不强,对绩效考核的使用通常汇集在事后的监督中,很难控制资金管理过程,发挥不了审计监督的用处。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特定项目的资金,专项资金能否有效利用,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

(一)强化内部双向沟通,打破沟通壁垒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单位全体人员了解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目标等,树立专项资金风险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要摒弃以往自上而下命令式的信息沟通方式,搭建沟通渠道,强化基层人员信息反馈意识,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信息交流模式,为单位管理者、财务人员分析专项资金预算审批、控制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同时,横向联动部门间的沟通,提高部门协同效应,在充分的信息支撑下,制定项目资金预算,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重复编制、申报问题,影响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二)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

财务工作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本金管理的主要力量,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高度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控效率和质量,因此提升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首先,应注重组建专业化的会计队伍,筛选出一批专业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财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其次,组织财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或是请财务专家对单位财务人员授课,提升他们的财务技能;最后,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考核,之中把专业水平考核加入重点考核内容,促成财务人员加大学习,不停提升专业化水平,推行单位资金管理的建设。

(三)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各单位还应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参考企业预算管理三级组织结构,设立预算管委会、预算管理小组和预算执行小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单位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统筹预算工作;预算管理小组需要单位抽调或招募、培养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负责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等工作;预算执行小组则由各部门负责人、管理层等组成,主要负责预算管理方案的落地实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各岗位各司其职,保证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针对各项目的专项资金预算目标制定的科学性,以及保障专项资金预算方案、管理制度等得以有效落实,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

(四)搭建科学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有机结合绩效管理和资金管理,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其他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分析各部门、各人员责任履行情况,明确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效率,识别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人员岗位升迁、绩效工资预算分配等的依据,从而促使各部门、各人员主动参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力,避免已出现的问题、风险再次出现,实现管理闭环。

(五)完善专项资金预算审批机制

1、规范专项资金审批流程

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应将事后监管前移,在审批阶段就严格管控,对每个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分析,从可行性、必要性等多方面出发,合理预估所需专项资金额度,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实务分析中,单位也要借助专业评审人员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评议,分类各项目所需采购的物资,明确是需要政府集中采购还是自行采购,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将预算变动范围合理地缩到最小,减少专项资金的流失。在后期的项目资金使用过程,要加强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控,在项目完成后,要做好效益评估和分析,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2、确保专项审批额度准确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应严把审批关口,确保审批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审批过于宽松,应在项目开始前做好前期规划,并对项目造价进行估算,在明确项目建设造价后,合理设定专项资金审批额度,以确保项目所需资金和批复资金额度保持一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动态跟踪管控,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竣工后,要严格依据项目验收标准进行竣工验收,并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分析,为后期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调拨提供依据和指导。对于重大项目,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还有注重风险评估分析,可以外聘专业的团队对项目进行论证,制定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提前规避风险,以确保项目有效落地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为适应经济环境和政策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专项资金作为单位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行政单位应将其作为管理的重点,确保专项资金申报、拨付、管理、使用等全环节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严禁挪用、挤占,使专项资金真正用于特定项目,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应搭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强化监督,以促使行政单位运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沈雯.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9,v.13;No.242(26):263-264.

[2]孙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20,000(003):P.235-236.

[3]张恒广.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强化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00(005):72-73.

[4]郭则江.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时代经贸,2020,No.508(11):86-87.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专项资金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包括土地整治、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及村级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

二、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作用,对于由乡镇实施的项目,应积极参与项目的立项申报,跟踪实施,评估验收等工作。对在本乡镇辖区内实施,但由县级部门统一建设,实施的项目,乡镇财政要发挥就近,就地监督的优势,积极做好协作监管工作。

三、加强项目执行管理,财政所应对项目建设和开工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按季向县财政局报告;做好项目支出审核,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项目完工后,及时进行评估验收和绩效考核;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协议。

四、做好项目公示。对于乡镇管理的项目,按照预算公开的要求进行公示,未纳入乡镇管理但由乡镇协管的,由县财政局或部门委托财政所在项目实施地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项目实施范围,责任人和受益人,资金使用情况,公示期限不少于10天。

五、财政所应根据上级财政和其他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文件和项目完工验收等资料,及时登记项目台账,在本辖区实施但不属于乡镇的项目,要做好抽查检查,建立项目监管台账。

科研专项资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工作落实

1、自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工作会后,乡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就县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就此项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安排。

2、召开由各村及政府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参加的专题会,会上传达和学习了县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对我乡自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以阙政字[2010]74号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自查单位。同时对自查报表的填报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

3、乡村联动,协调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近几年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核现核查,各村在乡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对强农惠农资金特别是打卡发放到户资金,对照发放条件进行逐项核查。

二、自查结果

1、打卡发放类:根据自查表,我乡共涉及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9个项目。2007-2008年,以上资金由县财政拔付到乡财政,乡财政足额将资金打卡到户。2009年乡财政根据县核定的数据及时上传相关到户信息资料,由县财政直接打卡到户。存在问题,是在本次自查之前,在库区移民直补到人资金发放中,由于时间跨度长,移民人口情况复杂,加之少数村刚申报时对政策把握不准,出现错登,造成资金错发现象。如:2007何店村错登84人,打卡资金额为37800元;2009年阴洼村错登5人,打卡资金额为6750元。2010年阙店村错发资金36800元,横山村错发资金35000元。乡党委政府发现后立即将打卡资金收回乡财政,并给予全乡通报批评。乡纪委及时下发了阙纪[2010]0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严明水库移民工作纪律,认真开展水库移民直补人口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上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图式理论阅读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