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范文

2023-03-10

科研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实体、数字信息化

农业科研档案记载着科研院所的历史与今天,并将传承到未来。它记录了农业科研单位各个时期科研工作的存在与发展,包含科研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验收阶段、成果报奖以及推广应用阶段的文件材料和原始数据。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服务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1 农业科研档案的重要作用

1.1 农业科研档案的继承作用

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借助前人的成果和研究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大量的科研档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创新,可避免重复性试验。重复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物力、人力、资金和时间,借助于科研档案能够系统、客观、完整和连续地反映出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由此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农业科研档案较理想的管理模式。通过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档案管理,能使集中管理和利用有机结合,同时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科研的知识产权,推进科研成果的交流、转化和应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农业科研档案的参考作用

一项科学研究有时候需要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而档案管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开发利用。将两者加以结合,可以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辅助参考作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使有关部门在农业决策时更具连续性、科学性。广大民众,也可以通过信息档案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保证农业的科学发展,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3 农业科研档案的凭证作用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生产、应用推广等工作中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当农业科研知识权属发生纠纷时,鉴定过程较为复杂,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很大难度。农业科研档案便成为保障产权保护有利的凭证,这也是档案生命力和价值的另一种彰显。

1.4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将传统的手工及集中建档变为微机建档和经常性建档,可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更有效地从事档案的收集、编研和建档工作;其次在档案采用上更方便快捷。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根据档案管理权限自行查询,实现多次利用,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

2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的实体管理

2.1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的库房和设施要求

档案的实体大多是由纸质、照片和光盘等磁性载体组成。为了增加保存时长,档案库房应做好温湿度控制和调节,并有防盗、防火、防腐、防光、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照片和底片应放入专门的相片档案册,存放在背光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光盘等磁性载体需要放入防磁柜中保存。

2.2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

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六个环节。按照不同环节,分别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以及档案安全防护制度、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

2.3 要把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

要把农业科研档案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发展计划,应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紧密结合。每年从本单位科研经费总额中划拨出一定数额作为科研档案工作经费。把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与科研考评、绩效挂钩。

2.4 分设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

专职档案员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制度;及时提出对科研档案的管理要求;指导和监督单位的兼职档案员做好科研档案形成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负责本单位科研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组织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项业务工作;按有关规定做好科研档案移交工作等。《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实行由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的责任制,由科研人员负责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工作。在各科研部门、课题组设立兼职档案员,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

3 新形势下建设数字信息化农业科研档案的措施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科研资源的不断积累,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对于档案工作质量与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信息化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增加实体档案的保管时长,对于原始载体的档案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为科研人员的借阅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管理有利于避免查阅、归还过程的错漏,而且在查阅过程中后台管理也可提供时时统计,一定程度上为档案员的工作提供便捷。科研档案信息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3.1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措施

3.1.1 建立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使数字信息化档案的管理有章可循 科研院所在建立数字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

3.1.2 配备基础设施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空调、加湿器、防磁柜、档案管理软件、缩微复印技术、OCR软件等。

3.1.3 选择管理系统 完成实体档案的数字化转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研发一款管理软件对农业科研档案进行现代化保存、管理与统计、利用。

3.1.4 搭建兩个平台 数字信息化档案具有开放性服务的特点,可修改,易复制,能删除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原始档案需要妥善保存,所以在建立数字信息网络化平台的同时,需要一个脱机保存平台。使农业科研档案可恢复,真实性、完整性不受到威胁。

3.1.5 建设两个数据库 分别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根据查阅权限来设置可查阅内容。即可以达到农业科研档案的知识共享又可以保护农业科研档案中知识产权不受到侵犯。

3.2 农业科研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建设方案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目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文字识别、数字校对、数字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

4 结语

目前,部分档案管理基本上只是处于保管和利用状态,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所以,农业科研档案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完成社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培训,加强服务竞争意识,加快农业科研信息传播,促进科研发展。

农业科研档案记载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历史沿革、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它具有查考价值、法律效应和凭证作用。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单位价值的体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农业科研档案正处于由传统实体管理向数字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数字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网络化管理利用是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秉承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研院所提供更方便优质的服务,为农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平.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J].青海科技.2007,(3):79-80.

[2] 张汛.知识产权保护视角下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301-302.

[3]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OL.] http://wenku.baidu.

com/linkurl=_qqpGofBXX3hR2jRAEqWGfv_RjagLboGjx3pjyrjEaY3N1si_08g1xr153qqH0Et2nBqLdlZRFZdvUnIBzKzowuMvFaq34W1K0G2W1q87EC,2013-3-22.

[4] 趙艳.如何做好科研院所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3,(2):75-77.

[5] 禹志梅.高校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2006,(3):40-42.

作者介绍:杜优颖,硕士,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作物。

科研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科研;科研能力;护生;高职

《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能力的拓展提供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护理科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高涨,教师教学没有成就感而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护理科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服务。

一、高职护生《护理科研》教学现状

1.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护理科研》不被重视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突出操作技能,就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领导的心中,如何教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就是护理科研教学的唯一目标。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强调的依然是护理操作技能,而非科研能力。因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均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作出具体的要求,课程安排课时少,没有任何可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从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护理科研》基础薄弱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科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护理科研教师多数自身已经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已经习惯了依赖教案、教学笔记和现成的教学指导书,缺乏独立思考、自我创新意识,已经习惯了在旧的轨道上运行,重知识、轻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偏弱等。

3.从学生本身的素质来看,护理科研能力素质较差

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无护理科研的紧迫感,缺乏科研经历和实训指导,护理循证思维能力有限,校内实训和临床实习均无科研要求,毕业时撰写护理论文由于要求不严,可以轻松通过也让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趣,加之科研本身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总体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及特点是:起点低、范围小、能力弱、后劲差,与其在校期间缺乏科研能力培养有直接关系。

二、高职护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核心

科研能力,综合理解为阅读、整理、选题、设计、统计、写作、思维、探索、归纳提炼能力等。笔者认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研能力,其核心即提升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护理中,一直强调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一般遵循的路径是: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假设→推断→提问→选题。要着重通过实践体验法、观察思考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假设法、文献阅读法、调查研究法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立体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涉及思维能力、技术方法、物质条件和带教指导。护理科研的进行,需要的是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去指导好实践。通过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问题的能力

科研表达能力就是阶段性成果的传递、输出能力。唯有良好的表达,才能充分地理解;唯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效地交流;唯有有效地交流,才能有力地推进。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其对护士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提升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护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

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知识灌输式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引导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护生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来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心得。

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

护理科研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两条主线:一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信息,结合教学,又可以对护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育,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护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及在平时积累、总结的经验和心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让护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一味的主观获取。

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教学效率

可在科研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培养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广泛采用如下方式:教师预设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问题→分头寻找答案→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可增加学生对护理科研的研究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改革考试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护生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考核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考核,而考核又大多是一张试卷解决问题,完全忽视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护理科研的教学不只是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让护生在规定课题内进行论文的书写或是针对其论文进行答辩等等,诸如此类的科研设计,像这样一些实际的护理科研应用有助于护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护生高度重视护理科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考核的形式引导护生。

5.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为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可由学院牵头组织负责,聘请一些专业人员、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和多年从事临床一线科研工作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教学之中,保证科研教学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总之,提升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应作为培养高素质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护理科研》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乐龙,李定梅,周兰英,郑弘.在岗护理人员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4).

[2] 齐艳.我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

科研论文范文第3篇

相对来说,山区小学的教育科研较城市发达地区晚,教育科研处于起步适应阶段,研究人员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教育科研的实践也较盲目和随意,教育科研在山区小学还未真正得以体现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上,鉴于此,笔者想就如何开展好山区小学的教育科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山区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及功能

一般来说,教育科研以创新为目的,但创新只是相对而言。我们不能一谈到科研,就想到科研院所的“科研”,纯粹追求具有首创意义的发明,这对于山区小学来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事实是许多学校在开展教科研的过程中就正在这样做,盲目照搬科研院所的科研模式,结果在工作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且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总是配合不上,两者之间矛盾重重,要么是科研流于形式,要么是科研影响教学。诚然,有些单位的教育科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们对教学未起多大作用。分析个中原因,笔者认为,是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功能把握不准确。具体地说,山区小学教育科研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及功能。

(一)以校为本,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学校是应社会需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地方。人们十分关心教育质量的好坏,都渴望高质量“产品”。学校进行科研应立足于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学校的微观教育,有关宏观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少花大力气。换句话说,学校的科研要解决的是学校存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切超越学校自身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权限的课题都不适合研究。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由于对解决学校的问题意义不大,老师们并不认可。

另外,学校科研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有显著区别。学校科研往往与工作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在不冲击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为科研提供人、财、物,以及时间上的保证,而且不能以牺牲其部分研究对象为代价来换取某一项研究成果。虽然学校的科研在研究控制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它基本上是在常态环境中实施,所以其成果更易于推广,而且更易为其他教师所接受,因而取得的收益也就大一些。

(二)以应用为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承认,教育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但科研院所的研究侧重于理性的分析,探讨“是什么”或“为什么”。由于受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一线的教师则多侧重于研究“怎么做”,考虑怎样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他人的理论与教师个体的实践间存在距离,对于山区教师来说,能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便是一种创新。例如,现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出来了,它们是不是马上就能付诸于教师的实践呢?答案是否定的,怎样让这样的一些理论变成教师的实践,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如下的一个流程:

——学习教育理论(认同理论)

——投放理论准备(包括研究教育教学对象,课程资源)

——制定教育教学设计(专题的方案计划,教案,活动计划)

——实施设计(按方案演练,允许在过程中再创造)

——总结,反思(找出成功或不足,以及理论的缺陷)

——记录整理撰写资料(这是区别一般性思考与研究的重要一环)

——继续学习,再设计,再实施(发展自己心得体会,领悟理论实质)

——寻找机会展示,推广(上研究课,展示课,发表论文等,取得认可)

从上述的流程中可以看出,教师科研在将教育家们创立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效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

二、恰当选择山区小学教科研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形式和方法都适用。山区小学开展教科研时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克服盲目性,结合山区学校开展教科研的特点,在选择科研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慎重选择教育实验法

为何这样说呢,其理由主要是因为山区学校难于保证实验法所必须的条件和规范。教育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而我们在开展教育实验时很难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控制其过程中的无关变量,但作为实验,又必须保证严格的条件,遵从它的规范,才能体现它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如果忽视实验法所必须的条件和规范的存在,采取变通的策略,则失去了实验的意义,其成果也就丧失了价值。为了一些没有价值的成果而付出辛劳自然也就算白费力气。

(二)大力推广行动研究方法

相对而言,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控制方面的要求要宽松得多,更重要的是,行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它允许随着研究进程不断调整原先的研究方案,使研究对象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行动研究“不是让教师作为旁观的研究者去建立一个解释客观事物的理论,而是作为主动参与的实践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它的目标是改变,而不是说明”。正如前面所说,它是摸索“怎么做”,而不是试图说明“是什么”或“为什么”。值得一提的是,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组方法,是一个研究系列。像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都可以成为其中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由于不是本文研究的问题,在此不作赘述。

三、加强小学教育科研的引领和指导

从管理的角度上讲,教育科研工作也是山区小学一项新的任务,同样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它的特点和规律,从多方面创造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条件,才能保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此,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做到“四个落实”,并搞好“五项工作”。

(一)切实做到“四个落实”

一是领导落实。领导的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科研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树立“教育科研是一把手工程”的观念。领导带头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有利于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二是管理机制落实。学校要成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并且要明确职责,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搞好过程管理。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教育科研网络和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发展;三是规划落实。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可以避免教育科研工作的盲目性,保证教育科研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纵深推进;四是经费落实。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它要有一定的资料、信息和活动形式作保障,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落实教育科研经费是教育科研活动正常运转的保证。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相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

(二)切实搞好“五项工作”

第一,科研队伍的培训工作。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把培训活动与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活动要有计划,切切实实做到领导、成员、内容、时间、地点、效果六落实。

第二,选好课题。课题是科研的方向,是行动的指南。定好科研课题,关键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所谓准,就是要从教育发展趋势和本地学校实际出发,研究各个时期亟解决的问题。比如课程标准的应用实践就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第三,重视信息资料建设。管好用好现有的图书资料,健全资源共享机制,使其充分发挥效益;筹集一部分专款,不断补充更新图书和教育资料。有“天网”“地网”的学校,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大量先进、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料。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注重实践是搞活教育科研的前提。搞教育科研闭关自守不行,只唯书本不行,坐在办公室苦思冥想不行,必须走出去,引进来,紧密结合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勇于借助他人经验。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五,加强成果交流与推广。积极向教育报刊杂志投稿,这是交流教育科研成果一种方式。教师要勤思考,勤动笔,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要开辟多层次、多层面的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活动,学校自己也要开展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以便更多的教师参与交流和探索,活跃教育科研的气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科研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区;青少年;终身体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0月25日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中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终身体育”指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产生迫切的需求,所以人们应该终身进行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学习的行为。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素养是实现2030年规划的重要途径。所以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生活素养除了学校(教育部门管理)指导,还要家庭(亲人影响与关爱)和社区(基层体育组织)协同努力,360度全面影响青少年的体育生活,督促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指导青少年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青少年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关键时期,此阶段正是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社区、家庭应该同时发力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根据研究目的将青少年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体育活动形式:以学校体育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学校主导型体育”、以社区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为“社区主导型体育”、以家庭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家庭主导型体育”的三类一维体育活动形式;以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为主的体育活动形式为“家—校结合型体育”、以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为主的体育活动为“社—校结合型体育”、以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结合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家—社结合型体育”的三种二维体育活动形式;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共同结合的“校—家—社结合型体育”三维体育活动形式。

一、学校主导型体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总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能增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增进青少年的体能发挥,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最直接的教育内容,是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保证。虽然青少年的终身体育养成大部分依赖学校体育,但是单靠学校体育来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养成也有其弊端。青少年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但是学校体育只是学校全部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再加上体育不是高考内容,所以与学校其他高考内容的科目相比,即使现在非常重视但是体育相对地位较弱,尤其是高中阶段。

二、社区主导型体育

社区主导型体育就是活动地点在社区内,利用社区内各种体育相关资源,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在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学校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脱离开社会独立存在,社区体育是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青少年是社区的一部分,需要在社区生活,离不开社区。然而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而且老年人占大多数,而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锻炼身体和消遣时间,但是体育的特点,在锻炼中也有提高体育技术水平的要求。社区青少年体育与社区老年体育相比,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几乎没有计划和管理,原因很简单,社区习惯把青少年体育置于学校管理内,没有针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的计划,所以也就无从谈起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三、家庭主导型体育

家庭体育是指参与人员为家庭成员以及邻居组织和参与的体育活动,活动地点一般比较灵活,根据体育活动的项目特点活动地点可以是居家,也可是社区和社会体育场馆。家庭体育(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的性格、人格以及体格决定着青少年的未来,家庭体育(教育)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家庭主导型体育主要是以家庭成员或邻居和亲密的朋友为参与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体育项目好的家庭成员向刚开始学习此项目的成员传授指导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家庭体育对于促进家庭的和谐,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和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以及体育健康习惯非常有效果。但是现实中家庭成员往往忽视此类家庭体育活动,据了解多数家庭对于家庭体育活动是忽视的,原因多数为没时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四、家—校结合型体育

“家—校结合型”体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學生对体育活动时间投入比对照班学生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家—校结合型体育教学活动密切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家长在家督促和指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了家长陪伴和教育子女的时间。家—校结合型体育教学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一起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体育活动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懂得相互沟通,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五、社—校结合型体育

社—校结合型体育主要是指学校与社区应该紧密联系,根据社区管理的特点,社区对于社区人员的凝聚力非常大。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在参与人员数量上非常有保障,但是社区体育专业知识和组织体育活动能力有限。于是学校利用学校内部的体育资源包括体育专业人员和一些体育设备,就可以使青少年和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同时也可以为部分具有一定体育知识的学生提供体育社会实践机会。所以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在社会层面各个方面的合作中可以实现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目的。

六、家—社结合型体育

家—社结合型体育是由家庭和社区共同发动和管理以及组织的体育活动,参与人为社区人员和家庭成员。社区的基本单位是家庭,所以可以组织一些家庭间体育活动,社区组织的形式可以提高家庭活动的参与率。此外社区还可以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辅导活动,最好建立体育知识的宣传板,倡导科学健身,为在社区和家庭进行体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七、二维体育模式的局限性

二维结合模式虽然比单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势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学校与社区联系少,社区体育几乎和青少年(学生)没有任何关系,社区体育事实上已经成为老年人体育,学生的体育活动也几乎在学校进行;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效果差强人意,家长更加注重的是孩子的文化成绩,对健康不能说不重视,但是对体育来说只要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就可以了;学生是学校运动队成员的家长相对和体育老师有些交流,其他孩子的家长与体育教师几乎无交流;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很多,但是有关体育的联系就寥寥无几了,这是因为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家庭更多的是重视在社区的生活便利性,所以对社区的要求也不高,甚至大部分居民对于社区有无体育健身器材都觉得无所谓。综上所述,二维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单一模式对于青少年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效能,但仍然有很明显的局限性。

八、家—校—社三维结合型体育

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结合的模式可以集中最大力量来促进青少年的终身体育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学校的体育发动功能能最直接地影响青少年,毕竟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教育是其学习和生活的主体。而社区作为老年人体育的发动者也应关注青少年,而且加入学校的体育组织力量能促进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更加迅速地发展。为了增加家庭的欢乐,家长们也会在休闲的时候乐意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一切体育活动。所以三者结合通过体育活动形式的共同作用,一定会对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对于家长和社区老年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都会产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效能。现在的通讯技术增加了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联系,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就可以把所有相关的人聚集在一起,随时发通知,随时接收,及时联系沟通,使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和准备工作变得十分便利,而且為体育活动监督和反馈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途径。

原来许多家长的观念就是孩子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更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健康就是不生病,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所以当前家长越来越注意亲子体育活动,经常在工作之余带上孩子一起去爬山或者旅游。但是组织形式也只是自发或者朋友之间组织。其实有很多家长非常希望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可是当前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活动多是各自为政,互不联系。

九、结语

当代社会需要年青人具备极高的品质与素养,只学好少数的几门学科是难以达到要求的。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对学生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体育对于青少年成才非常重要,终身体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走向社会之后为祖国贡献力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要尽量联系社区和家庭,把体育活动办成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正能量活动,而社区也要通过学校的专业力量办好社区的体育活动,家庭在自发组织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三方合力共促青少年终身体育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谷晨.日本少儿校外体育促进措施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152-154.

[3]尚晓娟,朱海贤.“林书豪现象”看美国体育教育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环境教育学的视角[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2):59-61+78.

[4]郭海静.“家庭-社区-学校”三角联动对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4):189-190.

(责任编辑:林丽华)

科研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为:中药学;科研思维;研究生

1 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问题分析

1.1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知识面狭窄

中药学研究生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自主性的特点表现在学习活动的自觉、自控性,学习内容由依从教师讲授到超越讲授范围,并向广博与纵深方面发展。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之外,很少去阅读其他的专业书籍,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所研究课题的相关方法,这种学习就缺少了主动性,知识的获得也会比较局限。

1.2 论文书写格式不规范

由于中药学研究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大多没有发表过学术性论文,所以很多学生在研究生入学阶段,书写与课题相关的综述论文,表现出:论文从题目到内容不了解专业文章的基本书写格式及方法,比如文章题目与内容不符合,文章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却没有参考文献,文章中出现非药学术语或文章涉及内容非药学所认可的结论等等,由此可见,学生平素很少阅读专业杂志上的文章,也未学习过如何书写专业文章,因此不了解作为书写一篇专业文章所应有的格式及书写方法。

1.3缺乏中药学科学研究能力

很多研究生思维懒惰,很少思考所研究的课题下一步该做什么或者如何做,对中药学的发展现状了解甚少,至于对中药学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了解的也极其有限,平时不注重对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维的训练,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发现并提出研究中的问题所在,计算发现了问题,或许要不了解如何研究,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1.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参加科研工作的方式多数是随从自己的导师完成已有的科研课题,而自己主持参与完整的科研活动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学生们习惯于传统的惰性思维模式,迷信书本与权威,缺少批判意识,对现实问题往往麻木不仁,缺乏创造的勇气。久而久之,学生便难以产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也就更谈不上理论方法创新和观点创新。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只是个随从,根本无法掌握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研究生就会有这样四个“简单”的特点,即简单移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简单延伸,简单推理。

2 如何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

2.1结合研究课题查阅文献

在学习的过程中,文献的检索和正确使用是重要手段,现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这无疑为科研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并从中开拓出研究思路。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提高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阅率和随时閱读学术期刊,可以通过等多途径获取到我们想要的知识。

2.2撰写科研课题相关的综述论文

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所研究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分析文献、总结文献,采用文献的可应用之处,来撰写综述论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归纳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也锻炼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论文书写格式的能力。

2.3学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培养科研思维

2.3.1引导学生设计科研课题

书本的知识是相对简单和固定的,而实际是复杂和多变的。紧密结合中药的临床实际和生活中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科学研究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包括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研究药物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例如某中药外敷治疗癌痛,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引导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研究课题系统,观察这种药物针对哪一种癌痛效果好,如何来客观地评价疗效,开展课题研究等等。

2.3.2在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现代分析实验室拥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设备,然而分析实验室立足开放使用,有效提高利用率同时,也助长了学生过度依赖仪器分析,学生对传统分析手段掌握不精,使得实验数据缺失,把握实验方向不够明确。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简单问题,采用简单手段解决;有效利用仪器分析手段解决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独立思索,寻找解决问题途径。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给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方式。

2.4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吸收各学科领域的先进研究方法及技术,实现中药学的更快发展。我们强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求对学生进行科研思维的训练。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思维能力是评判人才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没有创新的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科研上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重要。

提出科研问题,不盲目套用国内外已有研究课题选题,本着以科研工作解决生活中和临床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使选题实用、新颖。科研工作中,不拘泥于传统分析手段,也不完全摒弃传统分析手段。引导学生采取最简单有效途径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勤于思索,与各相关学科紧密结合,大胆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意义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学生获得了实验室研究的经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中药学科研方面的兴趣,也可以为将来择业或申报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现在大家的得到一个共识,那就是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我们的老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并培养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学生自身的科研思维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培养,他们才可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因此,这些能力的获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也会促进传统中药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树林.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高教研究,2007,3:53-56.

[2] 夏芳, 黄钦. 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制度缺失与完善. 高教研究, 2008,2:70-73.

[3] 雷惠贞.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1,10(3):319-325.

上一篇:硕士论文下一篇:岗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