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范文

2023-09-08

科研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单位的基本运行费,还是科研项目费都存在这样的窘境。在目前科研院所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打破现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是推进单位稳中求进的关键。文章以S研究所为例,分析了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困境,探讨了提高财力保障的措施。以期找到适合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科研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科研院所;财力保障;开源节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分配机制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2018年8月也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科技改革30条”) ,为公益性科研院所提高财力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机遇。财力保障是单位发展的基础,财力保障不足是目前公益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公益性科研院所应通过对财力保障自我“体检”,抓住改革契机,有的放矢,破解单位财力保障不足的困境,最大化利用政策红利,让这些创新“粮草”、科研“礼包”,转换成科技发展的累累硕果。

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及资金来源

我国正在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但对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性质定位基本不变。2012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其中,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公益性科研院所承担基础和应用性科研等基本公益服务,其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或上级拨款,一部分来源于单位经营所得,主要由单位基本运行费和科研纵向项目经费、横向项目经费构成。

近年,科研院所项目来源趋于多元化,承担着公益性调查任务、基础科学研究、竞争性科研项目研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以S研究所为例,S所是一家从事海洋、渔业研究的科研机构,具有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其所在省份,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这两年强调“放管服”:改革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优化了预算编制科目;扩大了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拓宽了项目直接费用列支范围;改进了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放宽了管理横向委托项目经费自主权;强化了成果转化激励等。这些政策旨在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研资金使用“松绑”。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面临的困境

公益科研院所所面临的财力保障困境,主要来自于基本运行经费不足以及科研经费得不到充足保障两个方面。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或者是“紧平衡”。

(一)基本运行费缺口大

1. 基本运行财政保障率低

公益性科研院所只依靠財政供给这一单一来源,无法保证单位正常运转,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S所为例,财政对基本运行的人员经费保障力度,不足资金需求总量的10%;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单位的单项核定项目总经费仅几万元,还在每年持续压减中。

2. 基本运行费使用效率低

因制度约束不到位、强化单位资金规范管理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影响基本运行费的使用效率。如科研院所仍保留的公车(业务用车),运行中存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制度的有效约束远不如机关单位,用车申请流于形式,未严格规范管理,导致公务用车运行费的浪费。

(二)科研业务经费保障难

1. 科研项目申报积极性不高

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大锅饭”心态依然存在,项目申报和工资待遇不相关,且个别有资历的老科研人员自感“荣誉”已满,而年轻同志受限于职称、资历等因素,申报项目难,导致申报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项目经费则不足。

2.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不充分

首先,项目申报存在个别目的不纯,为职称评审、奖项申报等荣誉,即使得到立项,因对项目本身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使用中过于随意、偏离预算,缺少规划、行成浪费,易造成科研成果无产出、资金使用不充分等。

其次,项目结余经费未充分利用。根据新政策要求,科研项目结束后,结余资金可留于课题组,或由单位统一管理用于科研直接支出。目前这部分经费与日俱增,但大多科研单位,未对其加以重视,存在闲置浪费现象。

3. 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受限

首先,项目资金使用中,因种种特殊情况,还不能完全按“放管服”政策细化执行,如S研究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任务,项目不允许编制间接费用,扩大间接费用的比例更无从谈起。且“三公”经费使用也仍按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统计上报,受零增长约束,使科研的出国研学等受限,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科研资金使用还难在“钱要用时没有,钱有了来不及花”的尴尬。当年申报的项目,要求自立项则开始实施,支出必然也随之发生,但财政经费下拨要经层层审批、公示等环节,项目从申报到资金下达时限较长,尤其是实行了资金国库支付后,要求专款专用,项目使用中收支一一对应。当项目实施按下了“启动键”,却遭遇了资金难到位的“没钱花”,相对应的是年底当项目资金下达时,往往却错过了项目实施的“黄金期”,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将当年的经费使用到位,各科研单位自然又遭遇了“钱花不完”的苦衷。这种人为造成的资金使用“难”,与研究的客观连续性或季节性相悖。

(三)收入增长乏力

1. 盘活现有存量力度不够

盘活存量也是增加财力保障的途径之一,但存在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未充分利用出租等手段来为单位争取收益;科研仪器仍存在共享难,也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单位带来资金收入;项目结余资金未得到充分使用等。

2. 纵向收入保障停滞不前

纵向收入新的增长点开拓不够。主要是受科研体制、分配机制约束以及单位自身对创新奖励不够细化等因素影响,传统科研优势发挥不足,科研单位在机遇面前,缺乏挖掘、创新精神,新的增长点仍待开拓。

3. 横向收入增长缓慢

科研人员大多忙于日常科研工作,对形成的科研成果缺少归纳总结,导致对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产业技术成果凝练较慢、较少,进而造成科研成果得不到充分转化和推广,难以及时为单位带来收益。另一原因是,部分公益性科研院所,知识分子还处于自筑的 “围墙”内,对社会需求缺少了解,其研究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点”相脱节,对接、融入开放市场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发展理念、形式不够,未实现产研充分融合。

三、提高公益性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对策

针对目前科研院所出现的财力保障困境,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提出提高财力保障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开源,不断提高资金来源总量

1. 最大化争取财政保障,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首先,利用体制改革和新政出台契机,吃透政策、多方努力,最大化争取基本支出的财政拨款,提高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降低自有资金“养兵”压力,筑牢“有钱养兵”的基础。

其次,最大限度争取财政项目拨款,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平台运行经费、实验室改造类修购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的财政稳定支持,既能提升单位软、硬件实力,又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 完善机制,积极寻找新的资金增长点

一是通过增加横向服务,为单位争取创收。以S 研究所为例,如可以通过成立鱼虾病检测门诊部,让实验室检测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增加单位横向收益;也可以利用沿海渔业资源补偿契机,增加鱼苗培育量,参与海洋增殖放流项目投标,为单位增加創收等。

二是通过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的形式,争取项目经费。联合申报既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也增加了项目的推广性。因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共同参与,增加了资金的配套投入;另一方面,这些成果或产出,由于前期由企业共同参与,得到了同步验证和认可,容易使市场产生信赖,增强了投资者的收益信心,为推广打下市场基础。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可以考虑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分组,组建临时课题组,再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绩效鼓励机制,同时完善间接费用绩效奖励和成果转化绩效考核机制等,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通过“各显神通”来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四是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反馈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争取承担的公益性科研任务,能结合公益院所的财政保障率,适当考虑调动科研单位积极性等因素,安排公益性项目的间接费用等,让经费在增长的同时,更具自主性,更有利于科研事业发展。

3. 服务基层,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活动的本质是为了转化应用,因此要重视成果和转化的关系,形成围绕转化搞科研、利用转化促科研的良好局面,最大化地实现成果转化收益。以S研究所为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承担编制资源保护及补偿方案、渔具网具鉴定技术等政府购买服务等,既满足基层需求、帮助排忧解难,又通过成果转化,带来收入,提高单位财力保障。

4.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用好结余资金

盘活优势存量资产,对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同样重要。为提高单位财力保障,将现有优势存量固定资产开发转化,如资产出租、仪器共享等。充分利用好项目结余经费,既可以给予青年科技人员“第一桶金”,让他们放心起步,又可满足单位发展新领域、进行初步探索的需要,摆脱各种考核指标限制,大大降低了前沿探索压力。

(二)节流,努力提质增效

1. 做好资金的统筹调控,优化支出结构

从资源配置入手,做好资金的统筹协调。如何科学配置有限的财力资源,建立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经费管理体系,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现有资金来源结构基础上,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从保平稳出发,处理好基本运行收支和单位总收支的关系;二是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从资金统筹的角度,处理好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关系,在项目养单位和单位养项目间寻找平衡点。

2. 切实加强监管,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加强资金监管,该花的花,能省的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通过风险点排查,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各项支出的量化绩效考核,避免资源使用效率低和不必要的浪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确保单位经济运行可持续。

3. 通过联合培养学生,加强与高校合作

通过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能提高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承担课题的基础工作,助推了科研工作也节约了聘请临时劳务人员的开支;另外,科研单位因为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限制,仪器设备不管从先进程度,还是数量上,都远不如高等院校,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交流,能弥补科研院所因财力不足无法购置满足需要设备的不足。

四、结语

作为公益科研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公益性科研院所,其财力保障面临的问题,虽普遍存在,但通过我们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盘活内部资源和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努力,这一现状势必会从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其财力一旦得到提升,也将推动科研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为政府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年青.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财力保障的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21):54-55.

[2]袁敏,夏凯丽.科技经费改革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9-21.

[3]刘蓉蓉,张江丽,石明桢,熊明民.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01):16-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科研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IT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规模、行业的IT组织的境遇也有着巨大差异,本文就非IT类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的定位和作用做出阐述

关键词:IT组织;企业信息化

IT Organizations Positioning and Role

in the Enterprise

Li Jun

(China Huafu Trad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Beijing10086,China)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变革,它的建设离不开企业IT组织的推动,企业IT组织的能力成为企业在新经济时代是否能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信息化离不开IT组织的支持,同样,企业信息化也将推动IT组织的成长。

一、企业设立IT组织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使信息继资金、人力、物资这三种企业重要的资源之后,成为企业又一种重要的资源类型。和资金、人力、物资资源一样,信息资源也需要加强管理,发挥作用,防止流失和浪费,因此,必须在企业中设立IT组织进行管理,配置相应的人员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明确IT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的IT组织担负着与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很多职责,企业IT组织的建设影响着企业IT战略的发展方向,IT组织的合理设置和调整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美国加州大学黄硕豪教授曾经就IT部门的组织结构说:“IT部门的组织结构是整个IT工作的日常运作和战略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IT战略的发展,IT部门的组织结构对IT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所说的硬件、软件等。不仅如此,IT部门的组织结构对于我们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自己企业IT工作的现状,并依次合理的把握IT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IT组织的现状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IT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规模、行业的IT组织的境遇也有着巨大差异。目前国内的部分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链条的延伸,企业信息化作为战略决策的一部分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信息化管理职得到了加强,企业给与了IT部门高度的重视,IT部门在流程建设与重建方面有了更多的授权,从而起到了某些战略层面的作用。近几年,有一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以CIO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

但总体上看,企业管理层对IT不够重视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很多企业IT组织的定位不清晰、作用不明显。目前,各企业中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有的是企业战略部、企业规划部或企业发展部;有的则是单独设置信息中心,成为一个技术部门;有的将上述业务并入行政或财务部门管理,有的归口到科研部门等等。还有一些企业对IT部门的认识,还停留在后勤服务阶段,表现是其IT部门往往只有几名熟悉电脑技术、负责企业内计算机装配和网络维护的员工,仅仅是作为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部”,徘徊在企业的边缘。

现在各企业的信息管理职能部门往往是建立于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很多企业没有独立的IT组织,相应的职能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管理组织。这些部门的存在其实只是体现了企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IT组织架构的某一个方面的需求,而没有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设置一个专门的IT组织。

三、从企业信息化发展看企业IT组织的发展历程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得企业的IT组织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变迁的组织。在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IT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是与信息化管理职能的逐步加强相伴随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总体上也是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企业IT组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信息技术简单应用时期的单纯信息技术管理阶段

在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初期,信息技术定位于基础技术,一般只设置信息中心或计算中心,其部门负责人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往往隶属于研发、技术或财务部门。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信息化主要是一些技术的直接应用,如财务电算化、办公打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没有对管理产生冲击。在这个阶段,信息化的管理主要局限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如软硬件维护、技术培训、系统实施等。由于属于单纯的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没有独立的部门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有的企业设立了计算室或规模更大的计算中心和信息中心,但职能只是技术支持,没有管理的职能。

(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期的初步信息化管理阶段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大量应用,如MIS、OA、ERP、CRM、SCM等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内以部门为单元甚至是跨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各种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阶段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系统规划、选型、人员培训、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辅助管理和决策等方面。

在这个阶段,企业出现了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信息中心等专职机构,但也只是从属于其他部门,根据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的不同,有的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有的隶属于财务部门,有的隶属于科研技术部门,其职能也没有清晰的定义。当企业把信息技术作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武器时,IT管理者可能会向企业的业务领导汇报工作;如果IT只是定位于行政管理的支持工具时,IT管理者则通过财务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三)企业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时期的信息化战略管理阶段

企业信息化应用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后,基于部门或某个局部的信息化管理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信息化管理就上升为信息化战略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化人员等信息化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从整体上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服务。

在这个阶段,当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进入到企业经营战略后,企业的信息化提高到战略层面,从战略规划、实施到运营保障,都有了系统的指导思想,并与企业的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一阶段企业建立起从上到下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出现了以CIO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并且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职能能够得到履行的基本保障。

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时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结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呈现出从单纯的技术人员向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员发展的规律性。从IT管理层面来看,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IT组织不仅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管理方面的问题,IT组织中既要有技术人员,也要有管理人员。这样就要求IT人员应该成为集管理与IT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是能够理解企业管理、能够与企业各个层面人员进行沟通的IT人才。

四、企业IT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IT组织的信息化管理职能是不同的。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看,信息化管理职能在初期主要是对企业中各部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维护,当业务部门建立应用系统后,信息化管理职能发展到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等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深远,信息化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时,信息化管理也从原来的以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管理转变为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的信息战略管理行为。

在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发挥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

指的是决策层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职能是制定信息化战略,整合企业信息资源,确保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致性,此外还应该包括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与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等。

(二)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信息化的技术保障

指的是业务层的信息化管理,主要职能有:(1)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按照企业经营的需求,规划设计企业业务经营所需要的基础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和OA、ERP、CRM、SCM、BI、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2)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按照信息化规划设计方案,建设企业的信息系统,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3)信息系统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流程和信息系统应用,实施有效的IT管理。(4)信息系统的支持和服务:对企业的信息基础网络的应用系统进行运维管理,为使用人员提供技术和服务,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5)信息资源管理:收集、整理、存储企业的信息资源,保证其完整有效,为企业各部门和各项业务提供信息,确保企业能够进行及时和科学的决策。

(三)具体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工作

指的是操作层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主要职能是完成信息化实施中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处理、系统操作、软硬件维护等。

以上内容是对企业IT组织职能和作用的一个总体概括,由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各不相同,有些企业的IT组织只具备了其中的部分职能。

五、企业IT组织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智能化”、“企业管理行为的最终支撑者是信息化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能促使企业管理体制完善、流程管控优化”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决策层中将被广泛认同,企业IT组织也将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和更大的权力,成为一个直属于企业最高领导者的组织,实现从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的转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长期的、独立的IT组织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一个长期的、独立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和推进工作。企业IT部门除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外,还要把企业变革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数据、信息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企业内部统一协调的网络建设标准方案。如果没有专门的IT部门,仅靠具体职能部门是很难协调和解决的。从长期来看,IT部门也不应该是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附属机构,而应该是与各职能部门具有同等地位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二)IT组织将逐渐由技术保障部门演变为战略资源部门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对于企业业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使得IT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日益紧密,企业必将赋予IT组织更多的职能和更大的权力,让其参与到企业决策和业务流程的组织中,企业的IT组织也将逐渐由一个IT技术部门,或者企业的支持保障部门,演变为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战略资源部门。并且IT组织的管理者也从单纯的信息技术管理向信息战略管理转变,其地位级别也会逐步上升。如果你是全球某家大型企业的首席信息官,你会敏锐地察觉到,由于IT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客户体验、交付渠道和业务的其它方面,IT部门将不再只为具体的业务部门提供IT服务,它还要处理一系列内部业务。本身更像是一个业务部门,而非单纯的支持职能。不仅角色在发生变化,IT部门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认为,由于公司不断扩大规模来处理越来越多的任务,IT部门更像是一个工厂,其中的专业小组就像工厂的专业化机械中心一样运作。因此,IT部门将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使用率,从而创造双赢的局面:低单位成本和高质量服务。

(三)IT部门将会变成企业的流程管理者,实现IT与业务的真正融合

流程管理目前还是一些企业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很多企业缺乏一个统一的流程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流程进行管理,对跨部门流程的持续优化进行推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流程和IT的关系日益密切,在企业中所有流程的管理最终都将通过IT来实现,改变业务流程需要IT。因此在未来的企业中,IT部门将承担流程设计、控制、审计的职能,IT部门变成企业的流程管理者,控制企业的流程架构,最终介入到企业的经营之中,实现IT与业务的真正融合。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十分重视流程管理,认为一切业务运作都是流程,把流程管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方法常抓不懈,持续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华为公司的流程与IT管理部是公司的八大部门之一,共有1500余人,包括质量部、流程管理、架构管理、需求管理、应用开发、IT维护运营等二级部门,其中“架构管理”涵盖流程体系架构、信息管理和技术架构等,华为认为,流程确定了,组织架构就自然确定了。

(四)IT部门将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企业的价值中心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IT部门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此同时,由于IT投资不断增加,又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益,IT部门就逐渐变成了企业的成本中心。

思科首席信息官Rebecca Jacoby说:“为了使IT部门成为价值中心,我们必须具有支持业务部门的新能力。要把IT部门打造成价值中心,给它一个真正的定位,要让它能够真正沟通和连接企业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从而为企业的成长做出贡献。”因此,IT部门不能只停留在日常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也不能只局限于企业中的一个封闭部门,IT部门必须适应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需求,以服务企业战略为驱动,以流程管理为核心,沟通和连接企业的业务与技术平台,使IT部门真正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企业的价值中心。IT部门从企业的成本中心到价值中心,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企业IT组织必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企业IT组织的地位和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IT组织首先作为一个技术服务部门出现在企业中;随着企业对信息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IT组织将和财务、人力资源部门一样成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企业各种业务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IT组织就和销售部门一样成为企业的业务管理机构;随着业务与IT的深度融合,IT组织就和生产、销售部门一样成为企业的利润价值中心。在未来的企业中的IT组织必将发展成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保障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流程管理控制中心和利润价值创造中心。

科研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医院建设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成为医院科学研究重要成果的重要载体。鉴于科研活动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涉及人员广泛、学术价值较高等特点,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专业性要求也更加精确,信息化运用势在必行。本文将基于以上现状对医院档案资料管理中的改革创新进行介绍,给医院科研档案实物管理起到借签作用。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利用

前言

科研活动随着医院学术建设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频繁,随之所产生的科研档案资料数量庞大。科研活动的复杂多样,导致了资料内容的多样性,其来源也是五花八门,加之涉及人员广泛,导致了科研资料收集、存放、管理和利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档案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科研成果的保存和流传,影响科研活动的持续进行,甚至对医院相关部门乃至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影响整个行业的学术氛围和学科管理。那么,该如何提升科研资料的档案管理水平,优化档案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利用科研档案资料呢?

1、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实现协同管理效果

如何有效地把医院科研活动与档案资料工作科学统筹,有机结合起来,让其相互促进,协同作用。当按照统筹兼顾、协同管理原则,对科研活动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管理和保存。首先,要要将收集工作做好,因为它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收集工作做得不够好,则会影响整个科研资料的整理、筛选及其他后续工作。其次,在资料搜集工作做好以后,筛选和整理工作,应当按照科研档案管理理念和相关的管理规定条例进行分门别类的规整,再次,在存放科研档案信息资料的时候,必须确定硬件设施的安全有效,消防防盗设备齐全。必须注意的是,档案管理理念的融会贯通是贯穿档案管理工作始末,而科研档案具体负责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必须过硬。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协同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同时,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和人文意识都应当不断提升和完善,为科研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具体的做法如下:

在科研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就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而不是待到活动后才进行资料整理收集,这样就可以提高科研资料搜集工作的效率,并降低难度、缩短时间。笔者认为可以设计《医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将参会人员的个人信息、所在单位、科研项目、参会情况等内容进行登记,确认无误后交给医院相关部门审批签字,提高具体人员参加科研学术会议的积极性,降低财务审批难度,且将此表作为有效的科研档案资料保存,为后续的科研档案资料保存创造便利;

优化科研学术会员参与的审批手续,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设计参加会议的详细流程,及对相关规定做具体说明,提高科管部门的服务质量。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查阅流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对现有科研资料档案管理进行优化升级,实现“集中管理,分类执行,协同合作”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物质资源。在查询、利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及流程,保证科研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具体做法如下:

独立保管,责任到人。将科研档案信息与其他档案资料区别开来,设置专门的保存设备或档案盒,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资料管理(存放区)。对于专门的档案盒,进行具体的资料审核,首先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按照顺序进行装订,在首页设置目录,方便查阅。具体的保管内容包括:项目申请书、合同、财务账单、课题资料等。

优化程序,按章借阅。针对因科研档案借阅频繁,资料损害丢失严重的问题,科研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对现有《科研档案借阅记录表》进行优化和内容完善,并增加《课题档案管理不良记录表》、《课题档案借阅表》等具体表格,将在借阅过程中造成科研档案破坏、丢失的个人或单位进行登记备案,对其信用实现扣分制,并进行通报,达到警示作用。从而减少科研档案在借阅过程中产生的损坏和丢失。

尽可能保证科研资料的完整性,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创造条件。

3、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科管服务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同样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医院科研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科研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科研档案信息服务水平。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运用Excel表对科研档案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记录,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打好基础,节约人力、物力等成本,提高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运用Excel表的数据存储与筛选功能,对所存储的档案资料设定标记、提醒功能将研究课题的到期时间、需要条件等进行协同管理;运用Excel表的数据透视功能,分类统计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立项数和经费数额;运用Excel表的分类汇总功能,对每年每个科室的申报的项目数量、通过数量、发表论文数量等进行分类汇总;最后运用Excel表数据合计功能,为医院领导层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科研档案资料。学科建设及医院管理年检查时,运用数据筛选功能,快速提取各科室各类科研数据进行自查,并提供数据支撑。

将图像扫描技术充分运用到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当中。直接对科研资料进行图像扫描,以图片的形式进行保存,可以避免纸质资料在借阅過程中的损伤及丢失,通过计算机查阅,可以提高效率,供多人同时查阅,节约资源和资料存储空间。

建议以下档案资料可以以图像方式存贮:立项批文扫描件、成果证书扫描件、成果奖励证书扫描件、著作有效证明资料扫描件、学会任职证书扫描件等,存入计算机时,课题批文扫描件按级别、任务来源单位、批文年份设文件夹存放,使档案存放有序,查找方便。科技档案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活动中,发挥了便捷的全面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军.浅谈医院科研活动中的档案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16(3):181-183.

[2]程雅丽.浅析高校科研课题档案的特点及管理[J].云南档案,2012(11):49-50.

科研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0引言

我国高校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进行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科研管理系统是该体系中重要的信息平台,能够完成高校科研数据中心与科研管理的有效沟通。但目前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国家层面。

现阶段,国家发布了很多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的颁布为建设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保障。其中提出了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共享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1.2高校层面。

高校是人类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同时其还担负着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责任[1]。一直以来,高校的科学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的平台上完成科研项目的管理,比如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录入、科研绩效考核等等,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1.3科研管理部门层面。

信息是进行科研管理决策、选题确定、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只有获得大量、有效的信息,才能确定科研方向和主题,从而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就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其代表着高校的科研实力及水平,是高校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科研管理部门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随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其成为高校同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间联系的重要桥梁。打开科研管理部门这扇窗,可以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更好地服务,进一步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展开。

2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不强。

就科研管理系统而言,其具有信息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目前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仅仅依靠该系统的以上功能进行工作,对国家信息化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工作不到位,甚至有的科研教师对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都不熟悉。由此可见,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不强。

2.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缺乏统筹规划。

尽管部分高校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但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设计阶段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阶段的调研工作不具有前瞻性,缺乏全局思考;在后期使用中,其还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无法统筹协调高校的各项工作,不能有效对接校内外系统平台等等。这些系统的前期问题和后期潜在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3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完善。

目前,虽然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在大多数高校中,但其并没有被高校充分利用或者深度开发,存在功能闲置或者功能欠缺的问题。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存在部分闲置的功能模块,比如科研成果模块,该模块存放的成果数据不多,再加上有的教師对录入科研成果不积极,导致管理人员无法正常使用这些成果数据[2]。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一些模块还处于建设不完善或者未开发的状态,比如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项目网络管理等。

3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强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

为了强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高校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加大宣传信息化政策的力度,加深科研管理人员对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的了解,强化相关意识、培养相关理念;其次,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只有规章制度的确立,才能保障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最后,定期培训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及时了解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动态、知晓科研主管部门的要求,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3.2统筹规划科研管理信息体系的设计。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部署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建设科研管理信息化,统筹规划科研管理信息体系,另外还要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展开有计划的体系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体系设计时,要结合高校现阶段与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流程,为科研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要兼顾系统的多方面性能,比如扩展性、兼容性等,防止后续重复建设的问题出现[3]。

3.3不断完善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不断地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而保障科研管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上述问题中提到的功能闲置模块——科研成果模块,科研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来进行教师考核、职称评定等,高校建立科研成果模块并不断完善,教师就可以及时把科研成果传入到系统中,比如专利、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等,这样一来就方便了管理人员和教师在系统平台上进行相关信息查询、导出、生成等工作,同时应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章制度,为教师维护自身的科研成果提供保障。再如未开发的功能模块——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这里的数据分析是指分析高校内部的大量数据,反映出高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科研决策、统筹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使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择。另外,还应多开发一些模块或子系统,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的数字化管理。

4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理念、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工作,最终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科研信息,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强国的战略。

参考文献

[1] 崔鹏.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S1):81-83.

[2] 宋阳.新时期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4(07):71-73.

[3] 谢海波,杨刚,林书兵.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方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66-70.

科研管理范文第5篇

一、我国医院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申请, 轻使用

当前我国的医院存在着重视科研课题的申请和立项工作, 但是在课题立项之后, 对于经费的使用管理, 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一年课题使用经费的情况在当年度的经费下达经费的比例当中比较小, 这种情况的存在, 一方面会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另外一方面对于课题的顺利开展也会带来制约。

(二) 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不合理

在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 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 例如在一些试剂的购买当中, 只有发票, 并没有详细的清单, 一些涉及到大金额的检测费用, 也没有提供科研协作方面的合作书。有的项目主持人甚至把一些小额的餐饮或者汽油费等纳入报销的体系当中, 而部分人员把外出旅游的费用, 也变相转化为学习培训的费用。在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的发放过程当中, 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发放, 对于一些超过一千元的没有转账和劳务费咨询费表格的信息填写出现了极度不完整的现象。

(三)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较为陈旧

过去医院对于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种比较僵化的模式, 这种现象的出现, 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新的制度和政策出台之后, 医院也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更新, 但是整体的更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缺乏明细的内容和指导, 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在实际操作当中进行落实。例如在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当中, 对于劳务费的比例设定, 最高不能够超过15%, 这种情况对于医院内部多学科横向合作所涉及到的经费部分当中, 就会带来一定的制约性。加之医院的科研经费制度, 没有明确的鼓励措施, 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当中, 自身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 都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缺乏鼓励奖励等配套制度的情况之下, 整体的制度问题更加的突出和明显。

二、加强医院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医院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 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利用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 服务于科研项目的管理, 同时也为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提供相对应的服务。针对上述分析所存在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如下具体的对策, 期待能够在医院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当中,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 发挥科研经费管理服务科研项目管理的作用

科研经费管理最终是服务于科研项目的同时, 也服务于成果的产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能够更好地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反过来, 科研项目要顺利的进行着, 需要不断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管理在调节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在横向经费当中, 要给予参与课题人员更多的酬劳, 同时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情况, 制定出一些有利于学科科研人员开展合作方面的分配制度, 使得临床的科研项目能够实现多个学科的发展。

(二) 加强科研成本的控制工作, 建立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

科研经费在管理的过程当中, 对于单位, 水电等医院所支持的部分, 大多数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并没有成本方面的控制意识, 同时在科研的成果产出当中, 也仅仅停留在论文的层面里面, 没有能够及时把成果转化为临床当中的效果或者社会效益。在这样的状况之下, 宁愿要积极建立科研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并且把公共支出的部分也纳入到相应的科研成本当中, 建立起一个以成果作为党校的重要绩效评估制度, 对于课题能够按时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的科研人员, 在所结余的经费当中, 可以拿出部分作为绩效方面的奖励, 同时剩余的部分可以作为后续的科研发展资金作为绩效评估方法, 结果之后的重要奖励支撑。

(三) 加强财务验收工作, 规范经费的管理

对于经费的管理工作来说, 一方面医院要不断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适当下放相应的权力, 另外一方面, 医院也要注重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对于各种违规的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医院要注重把科研项目的结题和财务验收进行充分的结合, 对于财务验收不合格的情况, 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整顿, 并且把课题验收结题纳入到个人在晋升方面的评优管理工作当中, 对于一些课题完成效果比较好的科研人员, 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反之对于课题完成效果比较差, 经费使用不够合理的人员来说要进行一定的惩处, 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得到规范和有序的推动。

结语

通过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 能够有效的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 同时也能够使得我国的科研得到更好地推动。在经费管理手段的实施之下, 医院科研项目能够获得全方面的顺利推进, 并且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使得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产出, 最终造福于广大的患者。

摘要:这些年来, 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医院科研项目的推动和开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同时也在科研项目的经费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医院的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甚至会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本文主要对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针对性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最终为医院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波.浅析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 (14) :17-19.

[2] 梁艳东.基于财务工作视角探析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方法[J].财经界, 2016 (33) .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设计下一篇:初中化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