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6

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项目概况

2018年, 姑苏区虎丘街道清塘社区的万里小区在居民的强烈要求下, 在主管社区、街道的申请下, 开始实施小区入口花园改造的“白墙绿社”社区协商民主建设项目, 由点及面, 对小区的外环境进行自治改造。在这一项目中, 社区主导, 社会组织乐仁乐助全程组织协调, 设计专业人员作为社区规划师进行专业的设计, 居民协商自治, 全程参与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笔者的团队作为社区规划师团队负责人, 全程设计、参与了这一项目, 项目开始实施之初, 结合相关的自治协商总体计划和实施时间要求, 制定了相关的社区花园改造设计和实施计划: (见表1)

二、项目记录

(一) 设计背景

万里小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清塘社区, 小区北邻北环, 东靠山塘河、清洁路。小区竣工于2004年, 小区共3栋居民楼, 10个单元, 可容纳120户住户, 总占地面积约4711平方米, 虽现有绿地率约30%, 但大部分绿化无养护, 杂木杂草为主, 或是被侵占私用, 几乎一半的绿地是无效的绿地空间。小区的现状是:人口结构较单一, 老年人比例较大, 没有物业管理, 小区车辆乱停、环境脏乱、缺乏休息设施, 无法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居民对小区的环境现状十分不满, 社区内的不和谐因素日趋凸显。

居民最不满意的焦点地块, 是比较规整可利用的小区出入口场地 (图1) 。从东侧大门入内, 这片场地总面积约550平方米, 中间为入口主道路, 场地以道路分割为南北两块场地:北侧场地略大, 更显方正, 靠大门一侧为门卫, 中部场地有一排六棵水杉树, 周边绿地杂草为主, 部分被私自侵占为蔬菜种植, 西部场地为车辆停放侵占的;南侧场地更为狭长, 原来是不规整的狭长绿化带和私搭屋棚, 尽端场地略开阔也被车辆停放占据。入口南北两侧有两间大小不等的房子, 南侧小屋的处于半弃用状态。总体这片区域, 入口形象破败, 场地被乱停的车辆、私自的搭建以及私种的菜地侵占得面目全非, 此次项目的设计点就落在这一入口的改造上。目的在于通过对小区门面形象的改造, 提高居民对小区环境改善的参与与管理, 来逐步推动整个小区环境的改造与提升。

(二) 自治协商的设计过程

1. 改造目标

综合实地场地调研结果和对小区居民代表的访谈意见, 社区规划师为入口改造提出了明确的近期策略和方案, 同时制定出整个小区环境景观改造的远期目标。近期, 即协商民主建设项目——入口花园改造, 在项目资金可承受范围内, 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和维护开支, 尊重原有场地格局, 兼顾居民的停车需求和健身活动、交流休息的功能需求, 展开实用的设计和高效的实施。远期, 组建完善一支由社区热心居民、志愿者组成的自治小组, 结合设计师给出的一个小区长期整体改造方案, 自治小组牵头逐步实施、长效管理和有效维护, 使整个小区环境有灵活性、变化性和成长性, 最终成为虎丘街道的社区自治示范小区。

2. 方案设计

经过现场调研和居民代表会议, 社区规划师设计小组在七月初形成了两套初步方案, 由社区和乐助组织协调, 组织小区居民代表, 听取了设计小组的方案汇报, 选定其中一套方案为实施方案, 并给出了一些设计布局上的一些意见和需求。 (图2) 社区规划师小组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最终的实施方案。改造设计遵循原有的基本格局, 先提升小区入口形象:保留北侧门卫室, 做入口外立面修缮美化, 拆除南侧小屋, 形成人行入口, 主入口道路改造成人车分流的形式。同时修缮入口南北两侧的围墙, 做一定的墙面装饰与设计。场地格局不变, 保留中部入口主道路, 场地分南北。北侧场地日照条件好, 是主要的活动场地。门卫室西修剪保留水杉, 形成水杉活动广场, 该广场以硬质活动地面、休息座椅和角落休息亭为主;由于老龄居民较多, 健身需求极高, 原有被侵占的西部停车场地, 塑胶地面适当设置健身设施, 规划为健身活动场地。整理保留健身场地周边的原有绿化。南侧场地靠东部入口拆除小屋后, 改造为小区宣传栏位置, 狭长部分, 设计为人行通道, 往西由于围墙的外放, 场地面积变大, 考虑居民原有的停车需求, 在此改造成一个小型的停车场 (图3) 。

(三) 多方联动, 自治自主的施工实施

方案得到确认后, 以居民代表为主组成的小区自治小组、“乐助”社会组织和规划师团队开始链接寻找相关社会资源, 来实施这一项目。施工单位的方案的整体实施预算价远远超出了这一项目现有的经费, 项目遇到了往下实施的巨大困难, 一度中断。在自治小组和社会组织的反复商讨和社区的协助下,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充分发挥自治小组和小区居民的自主能动性, 整个项目入口花园方案的实施, 除了大门改造, 墙面加固、地面硬化等基础设施部分, 寻找到相应的工程企业来施工, 主体设计部分均由居民自治小组为首的小区居民和招募的志愿者, 自行购买下料, 自主施工来完成。通过自主参与, 降低实施的支出。在自主施工过程中, 为了节约花费, 居民和志愿者在材料上精打细算, 规划师团队实时对方案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变更, 如造价较高的南侧廊架场地, 调整为停车场。改为同样具有休憩交流场所功能的方亭, 调整到北侧角落以利用现有墙面作为结构支撑, 降低一定造价。原有停车场地则改造为较为集中的需求量极大的体育健身场地。这样的变更, 节约了经费, 居民们的需求也被更好地满足。

一个月的时间, 富有创造性的完成了整个入口花园的施工。

在此基础上, 居民自己动手, 为绿化种植池堆肥寻找种植土, 从家中拿出植物来种植移栽, 完成花坛的种植。由于经费紧张, 墙面、花坛均是简单的水泥饰面, 社区居民和招募的志愿者利用周末, 开展墙绘美化活动, 最终将入口花园的墙面立面画成了独一无二的温馨景墙和富有趣味的花坛 (图4) 。

(四) 自治管理的后续深化, 线上线下的共同参与

历时五个月, 从调研到初步改造完成, 这一入口场地一竣工, 就成了居民们喜爱并乐于在此交流休憩的场所。居民开始自觉的养护花坛里的植物, 打扫水杉小广场的卫生, 这块社区自治的试验田正慢慢被居民认可。自治小组适时通过微信成立“乐助协商万里自治”群, 小区的居民逐步的都在加入群里, 方便愿意参与小区自治的居民相互沟通交流、反馈意见线上线下一起来参与小区的自治 (图5) 。社区规划师小组,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下, 给出了小区整个的环境改造方案, 交于小区居民讨论,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商讨长期逐步改造实施的计划。

小区居民对于小区原有的不满和失望, 逐步转化成主动要求参与和对未来向好发展的信心。2019年1月农历新年前, 小区自治小组在水杉小广场组织了第一次的社区活动——包饺子迎新年活动。拉近了小区居民的距离, 邻里氛围向着欢乐融合的方向发展。

三、自治背景下社区改造项目的发展趋势展望

“自治”是居民在社区以下的层面的自治单元内, 通过建立支持性、互助性、治理性的自组织, 对居民能力范围内的具体自治事务进行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新的居民自治背景下的社区环境的改造, 不再是简单的设计师出设计方案与施工单位直接对接进行施工。在小尺度下建设的社区花园, 以设计为先导, 直面社区居民需求并为之注入美学和文化含义, 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 做出符合居民需求的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 也受到居民的全程监督与参与, 这种形式, 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强化, 实现了社区的自治和有效管理。设计师也不再是关门做设计, 做完方案就了事, 需要积极应对施工中居民们提出的问题和实际的施工难题。在万里小区的远期的规划中, 对于老小区居民中老龄化严重, 老年人喜爱蔬菜园艺植物种植的现象, 自治群也开展了讨论, 基本达成共识, 在公共环境改造中, 开辟一小块种植园, 有居民们共同来管理种植与养护。这一设想, 将在远期的小区总体改造设计中逐步实施。这是社区自治长期向良性发展的一个正面信号。通过居民对小区环境改造的参与, 让同社区中的居民建立起认同意识与相互联系, 是社区自治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公共空间的低成本设计, 并建立由居民共建共治的机制, 既能活化公共空间, 又能增加居民间交往, 是撬动社区自治的一剂良方。党的宏观政策指导是社区自治能够开展的强有力保障。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 居民们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与社区自治, 是一种趋势。社会组织的协调、引导和组织, 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 是社区自治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历时半年, 万里小区入口花园改造的初步成功, 为姑苏区乃至苏州市的无物业管理, 现状不佳的社区进行自治改造闲置地、荒废地块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摘要:在居民自治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 本文以设计师角度记录了苏州姑苏区清塘社区万里小区环境改造这一协商民主项目的设计实施全过程, 分析总结了自治背景下社区花园改造项目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治,社区花园,万里小区,环境改造

参考文献

[1] 秦畅.城市治理的25枚“绣花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

[2] 潘逸炜等.社区自治下的禅寺社区花园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 2017 (23) :150-151.

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学的概念[1],它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学者认为“组织变迁是指与社会其他制度相辅相成性、迎合性、对抗性、并存性密切有关的变迁”[2]实际上就是人们建立的共同性(形式化群体)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组织变迁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因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定社会的结构性要素。瑞金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在理论上可归属在社区组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或机构)变迁研究范围里。作为实体性组织的各种类型,在瑞金街道同样存在,如按照性质分,有街道的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如街道党工委)和行政组织(如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办事处)、文化组织(如社区学院)、经济组织(如培文实业总公司)及社区组织(如工、青、妇、计生协等);按照纵向分有街道、居委会两层面及介于其间或下属的块、片、居民小组及楼组等形式;按照组织化程度分,有较为严密的机构型组织(如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有较为松散的活动型群体(如老年戏曲合唱队);另外还有按照活动范围的大小、按照活动方式的内向外向、按照不同组织功能等分类的方法。这些分类及其有机地综合运用,是描述和分析瑞金街道组织变迁的基本手段。二据2000年年初的粗略计算,瑞金街道有一千多个各种各类各层的组织(包括居民小组、党小组和各活动群体在内)。这本身也是1996年以来街道组织变化的一种结果,即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繁多。总起来看,瑞金街道组织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异类型组织增多。尽管瑞金街道与上海其他街道一样,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性组织功能得到了强化,然而在组织总量上,非行政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还是占了大多数。异类型组织增多的现象是在96年以后大量产生的。而且这些与过去党、政、群一体化的组织构成的格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设置或下属于街道市政科的文明街道服务队、居民区内的老年空中大学等,都是新产生或新类型的组织。这些新组织的产生,异类型组织的增多,特别是非行政性组织比例的提高,逐步改变了原来街道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尽管有些居民区层次的组织是为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而设立或安排的,但它们已不是简单行政组织的延伸,而是以非行政方式在开展活动。这样即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又改变了行政组织行为单一化局面,还为以后政社关系的理顺与优化奠定了交好的基础。

2、横结构特征凸现。在众多的,特别是新产生的组织中,相当部分是在横向结构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没有上级主管,也没有纵向的指挥线。围绕着居委会层面而开展的大量工作和活动,其组织参照设置上也一改纵向为主的做法。瑞金街道的团组织一方面以“青年工作委员会”形式使辖区内各单位的团组织及团员形成横向互动,另一方面“社区团支部”的活动也在居民区层面上铺开。街道许多组织结构体系为“扁平式”状态。街道各种组织越发展,横向性特征会愈加明显。街道组织横向性的发展是“单位制”消退的背景下组织结构的新变化。它客观上形成了对长期以来以条为主的纵向组织结构的冲击,同时也加强了条与块的联系。街道组织结构的横向性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居民群众社会参与动力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力量的培育,基层自治的发育及社会组织的民主化发展。

3、功能化组织成长。组织功能专门化的趋向在瑞金街道也有充分的表现。原有行政组织相关的功能被剥离和转移,由居委会唱主角的保洁、保安等错位行为也得到调整,行政组织、群众组织与专业组织的关系被理顺了。今年,随着居委会区划调整及居委会改选的进行,街道又在及时筹建“社区工作者协会”,以确保这一层面上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特殊群体利益的维护与协调。专业性组织的发育及组织功能专门化是社会组织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工的合理化发展结果。它能提高街道组织的效能和合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使行政组织功能得到调整和新的配置,并满足了街道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为今后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及组织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积累了经验。

4、协调性设置强化。自96年以来,瑞金街道先后建立了地区性(跨街道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一大批协调性组织机构,如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共建联建等;开展在地企事业文明单位(现有104个参加)与居委会结对共建活动;在实施行政组织综合管理与物业公司专业管理相结合新模式的同时,还建立了街道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特别是淮海路商业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及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缓解了居民与商店的矛盾冲突。协调性组织

的建立和增加,把街道居委、辖区单位,职能部门和居民都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加强协调性组织的建立,一方面通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开发街道管理的组织资源,另一方面又拓宽了组织参与的渠道,推进了组织决策的民主化。街道的和谐稳定及资源共享需要有协调性组织机制来支撑;联办、共管、大家建及基层自治的推进,也需要以这样的组织体制为依托;协调性设置

的良性发展,还将为街道组织网络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5、社代政现象出现。“两块牌子(一块为行政科室、一块为社团组织),一套班子”的现象在瑞金街道内有较多的存在。统战科的干部与居委或侨眷打电话联系时,开口称“我是街道侨联的……”。这种以社区或民间组织的名义(身份)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或开展有关活动的做法,还存在于计生办(计生协)、妇女儿童工作小组(妇联)、防火安全委员会(少年消防俱乐部)等组织环节上。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团组织与行政组织之间的相辅相成和有机配合。在一定的社会基层领域,模糊行政组织与社团组织的界面,以社团组织角色在街道行政事务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十分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和活动的展开。社团身份的引入,能化“被(管)动”为“主动”,减少行政组织运行中的磨擦,增强了成员的组织认同、“自律性”及亲和力。同时,社团与行政组织的有机配合及角色替换,也是街道克服行政化、实现组织转型并求得群众化、社会化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与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是我们xx街道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区转型也将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标志。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指示后,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已有10年历史的xx社区,以民主自治加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探索社区服务模式,搭建居民同驻共建平台。下面,我就xx社区在居民自治管理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今后的一些设想向各位领导和社区同事们汇报一下。

一、完善居民自治体系,夯实为民服务工作

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即三级组织网络为社区居委会、片区居民自治会、居民自治小组,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到“五必访”。困难家庭每月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残疾家庭每月必访、失业人员每月必访、天灾人祸家庭每月必访。

二是片区自治会做到“六必到”。 社区片长组织协调并具体联络各片区的居民自治小组长,做到:片区居民有思想问题的必到、社区志愿服务必到、居民困难病重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邻里守望互助必到。

三是居民小组长做到“八必报”。有社区居民选出来的居民代表即居民小组长,担负着2至3个楼道,50多户居民的上级精神宣传员、民情信息报告员、邻里关系协调员、安全卫生维护员、社区服务监督员等工作。要与各楼长协助社区做到:公共设施损坏必报、乱堆乱放乱搭建必报、发现怀孕者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居民病重住院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社区不安全隐患必报、社区不稳定因素必报。

四是做好九项为民服务工作。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和专职社工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党员先锋服务线、公共危机服务线、平安秩序服务线、环境美化服务线、医疗计生服务线、文体教育服务线、帮扶救老服务线、就业指导服务线、助残扶残服务线等九方面工作。

二、健全自治组织网络,夯实服务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自治组织体系。横向上,在原有xx社区自治体系基础上,完善社区议事会,增设社区监督委员会,形成社区议事会议事——社会居民代表大会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纵向上,构筑社区居委会——社区事务工作站——业主委员会三级管理平台。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事务,社区事务工作出站负责政府行政工作事务,社区业委会监督管理社区物业公司工作。使社区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组织。与此同时,发挥党组织龙头作用。引入“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为主体、以党员带居民为纽带、以党员办实事为抓手”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根据各类党员、居民技能特长等情况,分别开展政策宣传、法律顾问、卫生监督、安全综治、社区服务、党员帮带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居民参与自治,积极在社区内部发展各种协会和中介组织等“社区社会组织”。如:社区“四方联席会议”、社区妇女“议事会”、社区终身教育学习辅导站、“援手”义工志愿者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都已成为社区长期而又精细化的工作,特别是二委班子成员,统一了居民自治与社区管理社会化的思想,社区管理社会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到千家万户。

二是规范民主自治行为。为保证社区民主自治方向,必须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为此,xx社区在xx年换届选举后,完善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社区民主评议制度》,制定了《社区事务公开制度》、《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工作制度》。xx年准备编印《社区党建制度汇编》、《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汇编》等多项民主自治规章制度;健全了社区议事协商机制、社区稳定和谐共建机制、社区应急处置机制、社区扶贫济困机制、社区公共服务机制、防灾减灾机制、社工带义工联动发展机制等民主自治机制,推动社区各项工作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在社区建立了永久性的社区党务和居务公开栏,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事项、社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工作业绩等公开公示,加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强化了社区自治功能。到每年年末,社区全体党员、社区居民代表开展考评“二委班子”和全体社工,提升居民测评权重,让居民真正掌握社区工作考评“话语权”。

三是拓展民主自治渠道。开设xx社区中英文网站,将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辖区服务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双向交流、互联互通。在社区网站开设“社区互动”,实行“网上问政”,居民可以随时通过上网聊天或发帖子的方式,参与讨论如何自治、小区绿化、停车管理等发生在身边的事。建立社区各类人员QQ群,居民可以及时了解社区事务工作动态,还可以反映问题、咨询政策、为社区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这种全新的邻里交际模式,拓宽了民意表达、参政议事、事务公开、办理回应的渠道,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提供了新的平台。在xx平米的活动平台上,开放社区图书室供居民日常阅读和借阅,现有书籍达xx余册,在图书室配备电脑,供居民上网查阅使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书画创作、摄影比赛、棋类培训、集邮收藏、民乐切磋、健身秧歌、戏曲我唱等活动,为社区党员居民搭建了文化熏陶的平台,让党员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至四楼架起了社区文化长廊,每个活动室都有社区居民活动的照片,拳操队、习扇队、舞剑队、笛子队、空竹队、女子民乐队、合唱队、腰鼓队、二胡队、舞蹈队等xx多支社团文化组织,每周都有活动,活跃了社区民主自治文化生活,增强了居民的自治意识,居民还在这里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排练等活动,每年节假日全部开放,收到社区居民的好评。创新社工督导平台。引入社工督导义工、社工带动义工的方式,发挥党员、离退休干部、居民、志愿者的作用,组建xx社区“援手”义工志愿者协会,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为社区“援手”义工服务日。今年xx将组建义工城管巡逻队,消防安全巡逻队,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管理组、青少年值勤手等公众参与、维护权益、文体教育、慈善互助、志愿服务等各类自治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监督社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深化民主自治内涵。成立社区“妇女议事会”,搭建基层管理新平台。由社区xx名妇女代表组成的“xx社区妇女议事会”正式成立。“妇女议事会”的成立,是xx社区基层民主创建的又一个有益尝试,社区将通过“半边天”构筑深入普通家庭的网络,传递基层声音,实现居民自治。建设法制新轨道,诉讼服务进社区。xx社区与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举行对接签约仪式,正式拉开“诉讼服务进社区”的序幕。法院专业人员加入社区调解队伍指导工作,有助于提高社区人民调解的业务能力,完善社区人民调解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完善社区“健康保姆服务站”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度,丰富“一月三讲”内容,提高服务站的知晓率以及服务的普及率,社区与卫生服务站制定了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并形成服务卡片,宣传到家、宣传到人,最大化的发挥“健康保姆服务站”教育、咨询、预防、服务的职能。在“草根法治宣讲团”志愿服务引领下,社区将针对地开展实话实说百姓讲坛系列讲座活动。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一步,xx社区将以更为广阔的全球化视角,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和国外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深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即:自治组织体系由形式性向常态化转变,运作方式由层级式向扁平化转变,参与主体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社区服务由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提供转变。设立的多元化公共服务场所的平台,定期组织开展能增进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之间、居民与业委会之间、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沟通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归宿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让社区居民真正实现自治,让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

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河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本公约是全体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行为规范,对本社区所有组织和个人均有约束力,全体居民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社区居民自治。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支部的领导下,

由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妇联、工会、青年团和计生协等群众组织共同参与。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全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

2、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每月专题研究一次计划生育工作。

3、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配齐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与其签订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落实待遇。

4、根据社区工作需要落实计划生育“四级”管理网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5、实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根据育龄群众需要及时做好避孕药具的发放服务工作。

6、组织好社区常住已婚育龄妇女中的无业、个体、下岗等人员的健康检查服务活动和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的定期健康检查服务活动。

7、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切实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

8、教育党员干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理。

9、本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要定期进行考核评比,落实奖惩。

10、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建立公开栏、举报箱,按规定的内容和时间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条社区计生管理员职责

1、当好社区的参谋助手,协助社区居委会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目标。

2、搞好宣传教育,普及育龄人群“五期教育”注释1,搞好宣传发动、及时发放避孕药具,搞好各项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3、全面掌握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生殖保健情况,建好管好各类计生台帐。

4、准确、及时地申报、审批、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做好各项计划生育信息报表的上报工作。

5、做好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登记、发放工作。

6、组织好本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康检对象的健康检查及“三生”服务注释2工作。帮助群众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做好随访服务工作。

7、做好流入、流出育龄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按规定及时为流出育龄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8、支持、协助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

第六条楼院长职责

1、负责对本楼院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组织本楼院内的已婚育龄妇女定期参加健康检查服务活动。

3、掌握本楼院的出生、新婚、死亡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人员名单,及时上报社区计生管理员。

4、掌握避孕药具使用方法,按时发放药具,搞好随访服务。

5、掌握本楼院的流入、流出人员的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反映本楼院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门栋长职责

1、掌握本门栋的人员分布情况,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并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确保本楼栋内各项计划生育目标的落实。

2、及时向楼院长反映本楼栋的流入、流出、死亡、出生人员的情况变动信息。

3、为本门栋育龄人员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第八条社区计划生育协会职责

1、参与本社区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会议,发挥协会监督职能。

2、在辖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中起带头作用。

3、协助社会力量,向群众提供“三生”服务。

4、社区建立会员小组,会员建立联系户,形成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小组。

5、参与计划生育宣传培训,传播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科学知识。

第三章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按时参加社区组织的人口学校的学习、培训。

第十条符合

一、二孩生育政策的要及时办理生育证申报、审批手续,领取生育证。第十一条按政策申请生育指标,做到结婚、生育或收养子女后,十五日内向社区进行申报。

第十二条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享受有关待遇和奖励。

第十三条育龄人员应及时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第十四条政策外怀孕的,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政策内怀孕后,需要终止妊娠的,应向社区提出申请,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终止妊娠手术。

第十五条因务工、经商、探亲或其他原因外出30天以上者,需向社区申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的应与社区签订《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书》,外出期间应随时将自己的现居住地地址及联系方式告知社区,每三个月向社区提供一次所在地乡(镇)、办事处以上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第十六条当家中有暂住15天以上的育龄人员时,应及时向社区汇报流入育龄人员的婚育情况,并督促流入育龄人员及时办理、审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第十七条对外租赁房屋时,需与社区签订出租房屋计划生育合同书,提供租房者的计划生育证明,并监督租房者实行计划生育。当租赁者有违反计划生育行为时,要及时向社区汇报。

第十八条不得收留、包庇、窝藏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员,不得妨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行

公务。

第四章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

第十九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使育龄人员及时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第二十条管理类型为下岗、无业、个体及人户分离的已婚育龄妇女要参加社区每年3月、9月为其提供避孕节育健康检查服务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检查。

第二十一条管理类型为在职职工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4月1日前要将工作单位的《计划生育接管证明》回执单交于社区。

第五章奖励

第二十二条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

第二十三条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由夫妻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核实,办事处批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第二十四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可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的有关待遇和奖励。

第六章处罚

第二十五条社区居民委员会因领导不力,不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完不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需向居民代表大会检讨,直至由居民大会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主要责任人给予罢免,或报请上级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人口统计中每出现一人次新婚错报、孕情漏报或错报、出生错报、出生瞒报或漏报的、计生管理员当年不得评为社区及计生部门的先进个人。

第二十七条对不按期参加生殖健康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对政策外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给予警告,并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逾期仍未采取补救措施的,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并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二十九条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生育证妊娠的,给予警告,并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终止妊娠。

第三十条有违反现象的居民户,取消其评先受奖资格,不优先考虑其享受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公约由社区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三十二条本公约经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自年月日起实施。

注释1五期教育:即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教育。

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进行分析,总结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区、个人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探求适宜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路径和方法,为政府推进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居民的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石市 社区体育 体育锻炼

一、前言

通过了解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从多角度分析并提出黄石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对策,从而满足大力发展黄石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并进一步响应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口号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黄石市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社区体育调查现状方面的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在黄石市社区随机发放份210份调查问卷,回收20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110人,女90人),有效率95%。

3.数理分析法。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归类、比较、合并,运用Excel软件统计系统及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黄石市社区体育锻炼的参与行为现状

1.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调查

对体育锻炼认知的程度是决定体育健身行为的重要前提,作为实践活动的起点,认知主体活动意向的内在体现,体现了主体活动的驱动机制。

调查的200人中,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的占79%,比重最高,居民认为体育锻炼“一般”的占据21%,这表明黄石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重要性都有积极的认识,说明“健身改善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与国家关注民生、加强群众体育宣传有密切的关系。居民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健康,提高生活水平,这也提示着社会、政府、社区等部门要重视体育锻炼在人群中的重要性,应该针对他们的需求配备体育设施,以适应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

健身目的是体育锻炼活动的出发点和动机,也是体育活动的归宿。社区居民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和改善生活,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在调查的200人中,“促进健康”比例占44%,是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与健身重要性认识具有一致性;“休闲娱乐”、“增进交往”分列二、三位,占据28.5%、18.5%,表明社区居民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丰富自身文化生活,愉悦身心健康。以“增进交往”为目的男女比例分别是19.2%、16.7%,说明居民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没有性别区分,因此,社区体育服务中心要从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良好的社区服务体系,以促进社区居民调节情绪、保持和提高认知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观念,以达到身心健康。

3.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频率

参与锻炼频率是反映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的特征之一,在调查的200人中,每周参加5次以上锻炼的达到60%,3次-5次参加锻炼的占30%,参加体育锻炼在3次以内的居民比例为10%,说明黄石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居民已经形成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健身认知相一致。

4.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时间

体育活动时间是衡量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指标之一。黄石市社区居民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有1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30-60分钟的有2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每天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1%,这表明黄石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充裕的时间保障,与健身重要性的认知特征、锻炼频率的调查结果吻合。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还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长期参与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调节能力,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这也是黄石市社区居民一直以来所要呈现出来的状态。

5.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项目

在调查的200人中,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舞蹈类、慢走、器械类等项目上,项目分布反映了当前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主要特点是对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而且简单易行。从项目喜爱度排名来看,社区居民偏爱广场舞、慢走之类的项目。从性别来看,男性更倾向于慢走和器械类活动,表明男性更注重于个性化、个体化的运动项目;而女性更倾向于慢走和舞蹈类的活动,表明女性更倾向于娱乐化、新兴化的运动项目,这与社区居民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差异有直接的关系。

(二)黄石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与体育健身

1.黄石市社区体育健身场所

在调查的200人中,44%的居民都在公园广场锻炼,20%的居民在马路空地锻炼,34%的居民在免费的小区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健身场所上花费很少,几乎没有人去经营场所体育锻炼,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居民都选择安全、舒适、公共的公园广场进行锻炼,马路空地的锻炼居民也是基本上按照就近原则参与锻炼。另外,腿脚不方便的居民选择在社区的马路空地上进行锻炼活动。在公共露天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易受天气、阳光的影响,缺乏室内體育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黄石市社区居民的规律性体育锻炼。

2.黄石市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配套设施

80%的居民的健身场所配备有老年活动中心,10%的配有体育用品商店,6%的有图书馆或者书店。完备的体育健身设施是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障,增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社区居民的情感交流,减少某些居民的孤独寂寞的心情对健康生活的影响。匮乏的配套体育健身设施直接影响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效果,因此,政府、社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并做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配套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三)黄石市社区体育锻炼的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根据调查,黄石市社区没有安排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这使得居民对社区里的健身器械没有完全了解其用途,在锻炼过程中造成不良的后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居民没有正确的健身方法,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健身才能真正的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只是盲目的去健身,缺乏知识和方法上的认识。居民对体育健身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普及提高,这就需要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要加强对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视,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

2.体育设备不完善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体育健身器材存在不完善的现象。社区就几个健身器械摆放在那里,我们看到健身的人群比较多,有的健身器械使用人群居多,尽然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才能得到锻炼,可以看出锻炼却没有足够的健身设备,其中有些还是已经不能使用的设备,有些能使用的看上去非常破旧。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四、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地位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促进社区体育锻炼快速发展的保证。第一,把关注“社区体育”的正真问题摆上日程,从而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社区稳定、公平、团结、公正的措施,从宏观上营造和谐社区的大环境。第二,通过各种途径普及体育锻炼的健身知识,让社区居民对自我有一定的了解,进行一些合理的调节的基础知识,提高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营造一个积极的健身氛围。第三,应加快专业人士的培养,建立一支庞大而有效的“健康教育顾问和疏导”的专业团队,为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为社区服务。

(二)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中心

完善的社区体育优质服务是促进社区体育锻炼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一,成立专门的社区体育委员会,采用专门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锻炼事业的建设。第二,要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小型多样、经常坚持、科学健身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居民健身活动,让居民能够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第三,改善社区体育锻炼的环境,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量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

(三)加强个人自我调节

社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体育价值观,广结朋友,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丰富生活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凯珍,李相如.社区体育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2] 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S].2006.

[3] 李相如.群眾体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居民自治社区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2、上海市某社区居民血脂异常及影响因素分析

3、社区护理服务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中的作用

4、保定市社区居民体育运动行为规律现状与分析

5、泰兴市分界镇为社区居民搭建终身学习的网络

6、关于盘龙社区居民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7、探究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8、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与措施

9、工业企业社区居民单位意识变迁研究

10、江苏省南通市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11、克什克腾旗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析

12、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社会融合研究

13、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14、保定市社区居民体育行为规律分析及健康干预路径

15、初探科学传播活动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效果及分析

16、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

17、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18、供给侧改革下扩大社区居民教育资源供给路径

19、芜湖市社区居民对过期药品回收与处理认知态度、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

20、霍州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21、浅析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22、上海奉贤区某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23、社会资本视域下城市社区居民自组织培育模式探析

24、基于躯感网建设的社区居民血压自测可行性研究

25、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与社区居民价值同构探析

26、全民健身视域下的南充市社区居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27、中山市社区居民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调查

28、简论信息化背景下社区居民的终身教育

29、2005-2018年上海上钢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30、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知识、自我效能、行为状况及健康宣教效果分析

31、“全民健康才艺秀”首秀开锣社区居民各显其能

32、黄石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33、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4、河北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

35、基于云健康的社区居民健身信息系统的研究

36、浅析提升石化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相关策略

37、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知—信—行水平的影响

38、社区居民最暖心的依靠

39、社区居民享有的基本社会服务视角下

40、古村落旅游地社区居民感知研究

4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优化路径探微

42、防城港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认知及需求调查

43、上海市泖港社区居民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44、社区居民对全民预防保健服务的利用现状探究

45、人居环境角度下浅谈城市老旧社区居民居住现状与改进建议

46、海口市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47、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居民委员会角色的思考

48、智慧社区居民的科普现状及需求研究

49、社区居民与地铁工人间的情谊

上一篇: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煤企业中经营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