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范文

2024-04-18

居民消费范文第1篇

摘要:为探究中小城市居民消费的生态足迹,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运用了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聊城市欠发达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的生物资源消耗生态足迹和能源消耗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消费的人均生态足迹存在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学历的高低,年龄的大小和收入的高低;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人均生态足迹来看,不论是生物资源消耗生态足迹还是能源消耗生态足迹,高收入水平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总要高于低收入水平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足迹;欠发达地区;城市居民消费;聊城市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6.111

Key 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Underdeveloped area;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Liaocheng City

生態足迹是不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区域空间[4],也可以看成一个城市、国家或地区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由人口所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1]。它是测量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2]。早在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n及其学生Wackernagel提出生态足迹时[3],就指出生态足迹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5]。生态足迹是以人类消费的资源、能源及其产生废弃物的数量与这些数量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为假设前提[6,7],通常把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化石燃料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等六种类型[18],从而得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当前,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超出生态承载力的现象较普遍,宁波市镇海区1997-2011年人均生态赤字由6.0808 hm2增加到7.7130 hm2[8];北京市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别为3.3562ghm2/人和0.07ghm2/人[9];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7倍之多[10];在皖江城市带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矛盾[11]等等。这些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能源的需求增大[12]人口规模超出了区域承载力[13]造成的;另外,高收入人群高消费倾向越来越明显[1]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粮食和能源消费[2]也影响城市的生态足迹;加之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13]、耕地供给减少[12]等使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了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终造成生态资源处于超负荷、非合理利用状态,区域可持续发展压力大[14]。

目前,生态足迹的研究涉及到资源、旅游、土地和国际贸易等,有宏观的全球、国家、地区、城市,也有微观的学校、企业、家庭等[15]。然而,对中小城市的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及消费现状的研究鲜为报道。聊城市位于鲁西平原,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典型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定量地研究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调整聊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与结构,树立该地区健康的可持续消费观,对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促进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获取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聊城市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聊城公园、金鼎购物中心、新东方尚街以及大顺发超市等)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了数据汇总。在此次调查中,一共发出15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143份,在收回的问卷中,有5份没有回答完成,有6份数据明显存在问题,有10份对数据频率描述较模糊,剩余的122份符合本次调查使用数据,从中随机选取了120份进行本次研究分析。

1.2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根据均衡因子将每种类型的生产潜力按照一定比例转化成具有全球平均生产能力的物理面积,然后相加得到生态足迹。各类土地的生态功能和均衡因子见表1。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如下[16]:

式中:EF为总生态足迹;N为区域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hm2.cap-1);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项目;ai为第i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Ai为生产第i类消费项人均占用的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hm2.cap-1);pi为第i类消费项目的全球平均生产力(kg.hm-2);ci为第i类消费项的人均消费量(kg.hm-2)。

生态足迹理论提出后,较多的是用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同时也应用于城市生态分析、旅游消费分析、生态资产评估、生活消费生态影响等方面,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7]。

2 聊城市居民消费基本状况

通过比较分析聊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态足迹,可以看出聊城市不同消费水平城市居民生态占用程度,本次研究是对生态足迹分两个方面进行核算,即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资源消费。表2、表3、表4汇总了聊城市居民的基本情况。

2.1 居民职业、收入情况

表2中汇总了此次调查的户数,从事的职业,以及平均年龄和收入的差别。即使是同样的职业,随着年龄的不同或者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其年收入也会不同。其中月收入在4500元及以下的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4岁,在本次调查的数据中,属于平均年龄最大的一组,年长的人群一般都伴随着退休或者失业,其经济收入比较低,有部分老人是依靠子女來维持生活的。月收入在5000元到6500元的人员平均年龄为35.5岁,这部分人群多是上班族,相对来说,这部分人步入社会稍晚些,工作经验在逐渐丰富中,因此收入处于中游,并不是很高。月收入在6500元到8000元的人员平均年龄为35.7岁,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或者是寻找到了的更适合自己、更有把握的工作,致使其收入相对有所提高。月收入在8500元及以上的人员平均年龄为39.2岁,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讲,经济收入属于不错的。一方面是职业性质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家庭其他成员的工作能力,收入属于相对高的人群。

2.2 居民学历情况

由于本次的数据是在公园、大型商场等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进行的调查,主要讨论的内容是经济差距带来的消耗的差别,故在学历上并没有更多的要求,选择上比较随机。图1汇总了不同收入居民学历的情况,主要是被调查人员的学历,并没有涉及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学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各个收入阶段,学历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分,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这说明学历高低对于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调查中使用的收入数据是相对这个家庭而言的,在实际家庭收入中,除了被调查者的工作能力、年龄、学历外,还有家庭其他成员的组成以及工作情况。

2.3 居民消费情况

表3汇总了不同收入居民平均每人每月的消费状况,从表3可以看出,收入的多少在消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家庭月收入为4500元及以下的人群中,人均月消费377.31元,家庭月收入在5000-6500元的人均月消费为392.61元,家庭月收入在6500-8000元的人均月消费为481.15元,家庭月收入在8500元及以上的人均月消费为466.29元。一方面反映出,收入越高,人均月消费越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庭成员的组成,从很大方面影响着人均消费,比如老人和幼儿、孩子,在消费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单方面比较,尤其是在机动车耗油费上,收入越高,消耗越多,若要实施低碳生活,最主要还是多从高收入人群做好措施。

3 聊城市居民消费的生态足迹

3.1 生物资源消耗生态足迹

生物资源消费主要选取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猪肉、牛羊肉、禽肉、水产、奶制品、鸡蛋,用该地区的人均消费量与生产消费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产量相除,即可获得相应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收入水平人均生物资源消费生态足迹情况:家庭月收入水平达到8500元/月以上收入的居民人均年生态足迹为0.3766hm2,是收入水平在4500元/月以下的居民的1.23倍,而家庭月收入在5000--8000元/月的群体人均年生态足迹则存在较少的差距。差距的产生除了学历、年龄的差异外,还有收入的区别。收入较高的群体在生活消费上更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而且存在着消费优势;而收入较低的群体在生活消费上比较节俭。中等收入的群体更多的会考虑到家庭成员年龄的不同以及职业的需求对消费会比较在意,也会比低收入家庭在生活消费上要更重视。不同收入家庭的生物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在某个项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消费水平的高低和年龄的大小上;消费水平高、年纪较轻的居民着重于蛋类、禽类、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而消费水平低、年龄较大的居民着重于粮食、蔬菜的需求。但总体来说,各收入层次的居民在生物资源的消费结构上基本无异。

3.2 能源消耗生态足迹

居民的能源消费,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是汽油、电力、天然气,在计算过程中,对能源的具体消耗量换算成统一的能量单位,以具有标准性的单位化石燃料生产的土地面积平均热值,将热能转换成一定的局部能量消耗的化石燃料用地面积。电力作为二次能源,不能直接的算出煤炭消费的生态足迹,需要根据煤炭发电中吸收排放的CO2量来测定。汽油、天然气、电都是按照聊城市物价水平确定。汽油按照5.40元/L,1L相当于0.725kg,换算单位为7.448元/kg,每kg产生热量0.046GJ;天然气按照1.8元/m3,每m3产生的热量按照0.0345GJ计算;电按照0.55元/度,每度电产生的热量按0.0036GJ换算。结果为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不同收入人均能源消费生态足迹情况:四个不同收入居民生态足迹分别是0.112hm2、0.1358hm2、0.2204hm2、0.2206hm2,四个数值的绝对量差距不大,但还是具有较明显的差距;最高收入群体是最低收入群体的1.97倍,这说明高收入的群体对于能源的消费强度较高;从侧面反映出,低收入者和年长者在对日常能源使用的持续性上要大于高收入者,因此导致两者之间的总量差距减小。这也说明了,随着城市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不管城市居民的收入、学历、年龄存在怎样的差异,城市生活能源的门槛总是在持续提高。但近年来随着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倾向于高消费,其能源消耗也在剧增,与低收入人群间的差距正在拉大。例如相对高收入(6500元及以上)的人群,由于拥有私家车的人数较多,其人均汽油消耗量就显著高于低收入人群。因此,在未来,对相对高收入的人群应重点关注,以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利用,为更好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4 结论

(1)聊城市作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在生物资源消费方面,生活水平高(8500元及以上)的人群人均生态足迹是生活水平低(4500元及以下)的1.23倍;在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上,则是1.97倍,且这个差距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进一步扩大。这也进一步说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城市高收入群体对生态和资源的消耗比例要远远领先于低收入群体,从而造成居民生态足迹的差距。

(2)要改善聊城市资源消费状况,首先,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靠地区优势,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以求促进经济发展。其次,要改变居民的生活消费和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消费,建立节约、集约、高效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并且要彻底地把“高消费资源、高排放污染、高物质化”的生產方式逐步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非物质化”方式。再者,加快科学技术创新,研发新材料、新能源,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最后,要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最广大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张鹏岩,王开泳,张伟,韩斌,陈龙.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测算与对比——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09):1394-1400.

[2]宋思维,郑国璋. 临汾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J]. 绿色科技,2017,(04):164-166+172.

[3] 彭 建, 吴健生, 蒋依依, 叶敏婷.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J].生态学报, 2006, 26(8): 2716-2722.

[4] 李明月,江 华.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02):73-76.

[5]张根明, 向晓骥. 湖南省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J].消费经济, 2006, 22(3): 29-32.

[6]范坤, 吴月, 陈忠祥. 陕西省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14): 5998-6000.

[7]闵庆文, 李云, 成声魁, 刘涛东, 余卫东. 中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系统占用的比较分析---以泰州、商丘、铜川、锡林郭勒为例[J].自然自然学报, 2005, 20(2): 86-92.

[8]吕添贵,吴次芳,李冠,张舟.基于生态足迹的港口型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06):250-255.

[9]张爽,李忠魁.基于资源消费的北京市生态足迹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01):294-298+315.

[10]王丽萍. 生态足迹视角下河南省生态承载力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12):1456-1460.

[11]姜萱,曹海清.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皖江城市带生态承载力现状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38(02):75-82.

[12]李炳意,师学义.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02):255-261.

[13]薛若晗.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人口容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82-85.

[14]曹胜,周卫军,罗思颖,李娇,黄维丽,段群滔,宋彪.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可持续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05):838-840+844.

[15]周静, 管卫华.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学报, 2012, 32(20): 6471-6478.

[16]赵慧霞, 姜鲁光. 济南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J].生态学杂志, 2004, 23(6): 178-181.

收稿日期:2018-05-17

作者简介:马荣贞(1995-),男,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居民消费范文第2篇

摘要: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当前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如何缓解我国城乡消费差距过大、促进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我国199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资料,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指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深层原因在于城乡二元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结构差异,并提出了构建城乡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回归分析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与投资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又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度过最初发展阶段,进入中级或更高级发展阶段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消费需求将成为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带动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1993—2003年我国消费率为59.5%,2004年为53.4%,2005年又下降到50%以下(同期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为78%),致使出现了高投资率及快速经济增长与低消费率并存的现象。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协调,用过高的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不但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还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等问题,并有可能引发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为此,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般来说,社会总需求中,最终消费应是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的部分,而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约占80%,政府消费占20%。可见,居民消费直接、强烈影响着最终消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将直接导致总需求的不足。

认真审视我国居民消费状况发现:居民的低消费率中,仍然存在着城乡居民消费的巨大差异,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本文对我国199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资料,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透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现状

(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人为地分割了城镇和农村,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延续到今天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拉大(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从总水平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要明显高出农村居民。从绝对数看,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1278.89元,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1)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方差是非齐性的,实得方差比值F=13.998的外测概率为零;(2)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比较中的统计量t=4.825,其实得外测概率也为零,说明城乡居民入均消费支出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综合两点,不但说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方差过大,贫富差距悬殊,已经蕴含着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在关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尤其是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仍比较高,2006年约为43%,比城镇居民高出近7个百分点;居住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比城镇居民高出近6.2个百分点;而在衣着、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享受、发展型消费方面却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总体看来,尽管城镇居民在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高于农村,但二者均不高,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升级。

(二)我国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率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为584.63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并不太大;而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1855元,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有3265元,相差8590元。从相对数来看,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2.2倍,2007年该数据已经达到了3.6倍,而且还在继续扩大。据专家测算,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下岗职工的低保制度等与农村居民的无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实际城乡差距约为5:1或6:1。

为检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采用SPSS11.5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将1990—2006年我国人均GDP分别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UC)和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RC)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UC=0.61GDPH+1423.74

t=(18.28) (5.14)

R2=0.957

RC=0.16GDP+474.89

t=(16.70)(6.01)

R2=0.949

从以上建立的线性方程可以看出GDP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增加0.16元,说明人均GDP的增加给城乡居民带来的消费效应是不同的,边际消费率城镇高出农村0.45元,同时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00元,说明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消费差距还将继续拉大。

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的实证分析

由于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地理因素,又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且因素组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要准确把握所有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是不可能的。本文旨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找出作用较大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因素的选择

1.二元对比系数(X1)。二元对比系数,又称二元劳动生产率差异系数,是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主要反映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反映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总体水平,用公式表示为:L=β12。公式中L表示二元对比系数,β1表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β2表示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越小,表明两部门差别越大,即二元性越大;反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大,表明两部门的差别越小,即二元性越

小。由于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收入的基础,而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二元对比系数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之一。

2.人均GDP(X2)。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这些改进又会进一步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3.产业比(X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农业部门增加值和非农业部门增加值之比表示的产业比是反映产业结构差异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一般情况下,非农产业GDP的增长速度快于农业GDP的增长速度,产业比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就会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

4.消费差距指数(yi)。这里定义消费差距指数yi,是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所得的比例,用于反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对水平,作因变量。

(二)相关分析

表3说明产业比(X3)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的相关程度最强,简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926;二元对比系数(X1)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的相关性次之,简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0.905;人均GDP(X2)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的相关性较弱,简单相关系数仍然达到0.803。这说明所选择的3个因素都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变化。

(三)建立模型

为说明各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1990—2006年的有关数据,把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二元对比系数、人均GDP和产业比作为解释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经SPSS11.5软件计算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逐步回归,人均GDP变量被剔除,这是因为人均GDP与二元对比系数有很强自相关。最终保留二元对比系数和产业比两个变量(见表4、表5)。 最终得到模型为: y=4.51—5.309X1-2.898X3 t=(24.018)(-3.845)(-4.944) 模型F(F=98.693)检验的精确概率值为O.000<0.05,说明模型中所选人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总影响”是显著的,各因素也均通过t检验。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变化可以通过二元对比系数(X1)、产业比(X3)来解释。比较小的估计标准误差0.0944反映了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好。此外,该模型还通过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检验,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模型中的第一个回归系数-5.309表示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二元对比系数每增加0.01,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就会减少0.05309;第二个回归系数-2.898表示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时,产业比每增加0.01,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就会平均缩小0.02898。

四、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由前面结果可以看出,农业对非农产业的产业比和农业对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二元经济对比系数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指数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就是说,努力提高产业比和二元经济对比系数是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键。、

(一)努力构建城乡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1.提升城乡产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改善产业比。城乡产业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产业布局、生产过程、组织方式,还是在需求弹性上都是难以消除的。但是,在城乡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以城市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乡村农业的现代化,使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即本文所定义的农业对非农产业的产业比不断拉大),并逐渐趋于一致。

2.强化城乡产业关联度,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城乡产业有别,但城乡产业之间以产品和劳务为纽带,可以形成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要素互动。就是说,基于城乡两种不同特质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而形成的城市产业对乡村的依赖,和农业对城市的依赖是必然的(戴宾,2008)。因此,可以通过城乡产业互动形成合理分工协作,以城市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使城乡产业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即本文所定义的二元经济对比系数拉大),改变二元经济对比系数。

3.依托城乡市场,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和强化。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拓展城市产业的市场空间,强化市场消费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以城市消费市场带动和促进乡村居民消费,改善城乡居民消费对比系数。

(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前述分析可以发现,人均GDP的增加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率不同,其影响差距很大。所以,应积极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可以采取政策倾斜:其一,对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采取直接扶持和保护,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其二,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消除收入分配的隐性障碍,达到农民增收。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筹下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均衡发展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外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并保证农民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等,都可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

居民消费范文第3篇

尽管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持续加强,但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尽管这些年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而且乡村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但是从绝对差距来看,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福祉的提升,对于农村消费的提高都有很多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给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摸清这些影响,并对于影响的大小有一个简单的评估,有助于给城乡统筹发展、收入分配体系改革、财政分配优化等决策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一、淮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淮安地处江苏中北部,坐落在古淮河以及京杭大运河的焦点,淮安与江苏省南京、宿迁、连云港等地级市接壤,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该地区自然条件良好,物产丰富,工业发达,在江苏省各地级市中,淮安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潜力一直名列前茅。淮安市下辖四区四县,区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540多万,其中一半为农业人口。淮安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广大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收入方面有很大的差别,2016年淮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23万元,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3万多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仅为1.43万多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倍还要多,从农村居民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来看,分别为9.1%和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仅总量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增速也低于这一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很多,这些影响基本上都是消极影响,本文这里结合淮安这一典型地区进行具体的探讨,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些影响。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利于刺激农村消费

农村是一个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村消费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才能够更好地去刺激农村消费。具体到淮安地区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使得农村居民没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去消费,从而导致了农村市场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利于民生问题解决

民生是最根本的发展问题,发展也是为了民生,淮安目前农村居民占到一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民生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将会给民生社会的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目前淮安农村民生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导致了农村地区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将会给地区民生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困难,这一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地区经济越是发达,消费水平也就越高,消费规模也越大,反之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规模较小。淮安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就不足,目前淮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滞后,具体表现就是经济体量较小,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将限制农村经济的较好发展。

三、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策略

鉴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关键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不良影响。

(一)财政支出适度向农村地区倾斜

从财政支出来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阶段,财政支出的重心需要适度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三农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农村地区的更好发展。举例而言,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都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对于淮安来说,财政支出预算方面,更加兼顾公平,更多的投向农村地区,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缩小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二)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性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只有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提升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提供坚实的基础。淮安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关键就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大力依托乡村地区的资源开发进行相关产业的布局,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能力。举例而言,引导一些企业在乡村地区进行布局,提供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从而使得资本更多的流入农村地区,带来地区经济地更好发展。

(三)维护好农民工基本权益

淮安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维护好农民工的基本群益,打工是农民工的重要收入来源,努力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村居民拥有就业机会,并维护好农民工的基本权益,这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农民工付出大量的劳动理应获得与之对应的薪酬,做好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可以让更多的农民放心出来去打工,让农民工有稳定的收益。对于各种危害农民工权益的事情一定要严厉打击,要求用人单位给农民工缴纳社保,提供各种保险,让农民工应享有的权益不被损害。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居民没有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障,因此广大居民就是有钱也不敢花,淮安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想提振农村消费,关键就是要以民生型社会建设为中心,去努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 承担起来为居民提供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职责,推进普惠性的社保体系,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水平,不断地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从而解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越来越突出,这给农村居民的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在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权益维护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做好相应的工作,从而不断地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的提振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我国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以及框架下,努力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作者单位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居民消费范文第4篇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18周岁以下B、18-40岁C、41-60岁D、61岁以上

3、您来自( )

A、大中城市B、小县城C、农村

D、大学本科 E、研究生及

4、您的学历是( ) A、初中及以下B、高中、高职或中专C、大学专科

以上

5、您的职业是( )

A、学生B、机关、事业单位人员C、企业雇员D、商业和服务业工作人员E、个体经营者F、其他

6、您的月平均收入是( )

A、2000元以下B、2000~3500元

7.您的月平均消费数额为( )

A.800元以下 B、800~1500元

5000元F、5000元以上

8、您经常去下面哪些场所购物?( )

A、商场、超市B、便利店C、网络D、社区周边摊位E、集贸市场F、其他

9、您消费时最关心的问题是( )

A、价格B、质量C、服务D、方便E、环保

10、您觉得哪些因素影响你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

A、家庭因素B、同学和朋友C、广告和媒体 D、个人需要E、其他

11、您是否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

A、总是B、经常C、很少D、从不

12、在接受本调查之前您了解绿色消费吗?( )

A、没听说过B、不太了解C、知道一些D、很了解

13、您对绿色消费的态度如何?( )

A、支持,但视情况而定B、非常支持C、无所谓D、反对

14、您觉得周围人对待绿色消费的态度如何?( )

A、支持,但视情况而定B、非常支持C、无所谓D、反对

15、您一周内进行绿色消费的次数( )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及以上

16、绿色消费就是从自身角度来说的经济消费,您如何理解?( )

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

17、绿色消费就是从环保角度来说的“无污染”消费,您如何理解?( )

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

18、绿色消费就是从消费场所、消费产品角度来说的安全消费,您如何理解?( )

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 C、1500~2500元D、2500~3500元E、3500~C、3500~5000元D、5000元以上

19、绿色消费就是可持续消费,您如何理解?( )

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

20、您认为提倡绿色消费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吗?( )

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

21、您认为做到绿色消费是对环境和未来的一份责任吗?( )

A、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

22、您是否愿意身体力行做一个关心生态环境、不过度消费的绿色消费者吗?( ) A、愿意B、不愿意C、不确定

23、你是否愿意影响家人、朋友及周边其他人实行绿色消费?( )

A、非常愿意B、不愿意尝试C、与我无关

24、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您更倾向于选择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吗?( )

A、愿意B、不愿意C、不确定

25、您因为一时冲动买过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26、您是否认为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A、是B、不是C、说不好

27、您认为什么人需要过“勤俭节约”的生活?( )

A、所有人B、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C、中产阶级

28、您怎样看待超前消费?( )

A、赞成B、不赞成C、视情况而定

29、很多国家都设立有“不消费日”,提倡国人在那一天抑制自己的物质欲望,不要毫无节制的疯狂购物,您觉得这样做( )

A、有必要B、没有必要 30、您认为我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绿色体系有意义吗?()

A、很有必要B、有一定意义C、没有意义

31、你认为绿色消费包括哪些内容(多选)( )

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使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F、珍惜时间,充分利用G、勤俭节约,节省开支

32、您最关注的绿色消费领域是什么?()

A、绿色建材B、绿色食品C、绿色房产D、绿色化妆品E、绿色家电F、绿色交通G、生态旅游H、绿色家具I、其他(请注明)_______

33、您一般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获取绿色消费知识(可多选)( )

A、电视、网络等B、媒体、书籍、报刊、杂志等C、课堂教育D、宣传海报E、家人、朋友、同学F、产品包装G、其他

34、以下行为,您能做到几项?(多选)()

A、了解相关的绿色消费知识B、具有丰富的绿色消费生活常识C、总是主动关注绿色消费的最新信息D、有购买绿色环保物品的习惯E、在家里总是能够循环使用物品F、去超市会自备塑料袋的替代品

35、如果购买一款环保产品,您最期望它在以下哪些方面有不凡的表现?(可多选)( )

A、节约资源B、减少污染C、可多次使用D、有益于健康E、可以回收、再循环F、有益于生态保护G、价格便宜H、其他

36、您购买过绿色产品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37、您认为购买绿色产品能否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A、能够B、不能够C、或许能够D、绿色产品目前仅仅是概念

38、下列哪些标识会成为您选购商品的依据?(可多选)( )

A、中国环境标志B、安全饮品C、可循环再生D、中国节能认证E、绿色食品F、能效标识G、绿色建材H、中国环保产品认证I、森林认证

39、在购买产品时,您没有选购绿色产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难以区分绿色产品与非绿色产品B、绿色产品价格过高C、不信任目前的绿色产品D、习惯E、其他

40、您知道绿色食品标志形式是什么样的吗?( ) A、图形B、中文“绿色食品”C、英文“GREENFOOD”D、以上三种组合

41、您在购买绿色产品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A、产品与宣传的差距太大B、价格比一般产品高很多C、可选种类较少D、售后服务较差

42、您觉得目前绿色食品的定价如何?()

A、非常高B、比较高C、适中D、比较低E、很低

43、有些绿色产品比较贵,您愿意多花一些钱去购买吗?( )

A、不愿意B、愿意C、视情况而定

44、您能接受的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差价(指绿色食品高出普通食品的价格部分)是多少?( )

A、10%以下B、10%~20%C、20%~30%D、30%以上

45、您对绿色食品的发展有哪些要求?( )

A、品种类别增加B、技术提高,价格降低C、普及到日常生活D、质量提高,营养增加E、没什么要求

46、当您所购买的产品/绿色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销售商和生产商不予解决时,您首先会( )

A、找报刊、媒体进行曝光B、去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C、去行政部门寻求帮助D、寻求法律途径

47、您是否会去追究市场上的绿色产品的真实性?( )

A、一般不注意B、会调查其真实性,如果有问题放弃购买C、会调查其真实性,如果有问题向有关部门举报D、会调查其真实性,如果有问题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48、您是否有随手关灯、水龙头的习惯?( )

A、有,很注意这样做B、看到了就会做C、从未注意过

49、您在超市买菜和水果时,为图方便,总是挑选用保鲜膜、塑料盒包装好的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50、您经常叫外卖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51、您去饭店就餐时,桌子上经常会剩很多菜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52、您更喜欢真皮产品如真皮沙发或真皮皮鞋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53、您购买过皮草吗?( )

A、买过B、没买过

54、假如有条件,您会购买皮草吗?( )

A、会B、不会C、不一定

55、如果您的亲友购买皮草,您会劝阻吗?( )

A、会B、不会C、不一定

56、您会有意识地购买有可回收标志的商品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57、您是否愿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消费? A、愿意B、不愿意(原因:a、习惯成自然 b、方便c、价格低)

58、您对于越来越多的酒店不提供一次性洗浴用品的看法是( )

A、难以接受B、可以接受C、无所谓D、有相应的价格下降就好

59、您会购买二手物品如书籍、电器吗?( )

A、会B、不会

60、您会改造废旧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吗?( )

A、会B、不会C、视情况而定

61、日常生活中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吗?( ) A、每次都做 B、大多做到 C、偶尔做到 D、从没做到

62、您所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开展( )

A、分类垃圾桶B、指定公司上门回收C、小区内设有垃圾回收站D、完全不分类

63、在选购非礼品类商品时,您是否愿意使用简易包装 A、愿意(价格能相应降低/ 环保) B、不愿意(不结实/ 不好搬运/ 影响产品美观)

64、您平时的出行方式为( )

A、步行 B、自行车 C、公交车 D、私家车

65、您会不会在拥有私家车的情况下仍使用公共交通或人力方式出行?( )

A、经常B、偶尔C、从不D、视路况而定

66、如果拥有私家车,您希望爱车的排量是( ) A、1.0L 以下B、1.0~1.5LC、2.0~3.0LD、3.0L 以上

67、您对于目前施行的汽车环保标志(汽车环保标志是国家发放的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分级标志)看法是( )

A、很好B、可以接受C、很不好D、不关注

68、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您购买电器产品时会优先考虑什么因素?( )

A、能效等级1 或2 的产品B、产品的价格C、产品的品牌D、产品的外观样式

69、电器使用完毕后,您会把插头拔掉或者关掉插座开关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70、在夏天,您喜欢开着空调盖棉被睡觉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71、您对目前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态度是( )

A、希望长期搞这类活动 B、一般支持C、不支持D、不了解

72、您希望在处理产品废弃物方面得到哪些支持?( )

A、社区定点回收 B、以旧换新 C、商家回收 D、捐助福利机构途径E、其他(请注明)

73、您对当前越来越普及的空调器中连接管以铝代铜的看法是( )

A、铝管替铜管是“黑心管”B、铝管轻便、便宜,可以接受C、铝管造成更大的碳排放,不环保D、无所谓

74、在写字楼等场所,您使用洗手间时洗手之后倾向的干手选择是( )

A、自然风干B、烘手机C、擦手纸D、均可

75、由于忘记带环保袋,您去超市总是需要再买环保袋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76、您会把购物袋保存起来,以后接着用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77、喝过的空饮料瓶,您会保留起来卖给收废品的人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78、您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如何?( )

A、很了解B、比较了解C、比较不了解D、完全不了解

79、您觉得限塑令实施后对您的影响如何?( )

A、影响很大B、有一点影响C、影响微乎其微

80、您觉得实行限塑令有意义吗?( )

A、很好地保护了环境B、浪费钱C、造成居民生活不便D、没什么想法

81、您通常都购买可充电电池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82、单面打印的纸张,您会把另一面作演草纸或者便签纸使用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83、您会重复使用自来水,比如用洗脸水洗脚,然后再冲厕所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84、为了把衣服洗干净,您会多放洗衣粉并把衣服漂洗到没有泡沫为止吗?(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85您是否会选用无磷的洗衣粉?( )

A、从不B、很少C、有时D、经常

86、您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吗?( )

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C、不了解D、没听说过

87、您会通过网络向网友宣传绿色消费的理念么?( )

A、会B、不会C、会通过其他手段宣传

88、您认为目前我国绿色消费在哪个方面有所欠缺?( )

A、法律法规B、公众意识C、商家行为D、均有

89、您认为促进绿色消费应首先从哪个方面入手?( )

A、法律法规B、公众意识C、商家行为D、同时

90、您认为在促进绿色消费过程中,政府所能起到什么作用?( )

A、决定性作用B、较大作用C、较小作用D、几乎没作用 9

1、您觉得目前我们国家的绿色消费水平怎样?( )

A、很高B、有待提高C、非常低

92、您认为哪些方式便于绿色消费?( )

A、设立专门的绿色消费点B、在社区、超市设点C、发放绿色产品介绍传单D、网上选购E、其他

93、您认为绿色消费将来会深入到您的生活并影响您的生活吗?( )

A、不会B、可能会C、会影响一部分D、完全影响我的生活

94、您对绿色消费的未来持什么态度?( )

A、很有发展前途,大力支持B、于己无关,毫不在乎

95、您认为有效提高社会成员绿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方法有哪些?(可多选)( )

居民消费范文第5篇

【 作 者 】卢嘉瑞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 正 文 】

一、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特点

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94年平均每人生活性消费 支出为2851.34元[(1)],比1990年的1278.89元增长1572 .45元,增幅为122.95%。

其次,生活消费增长最快的当属吃、穿、用三项,其中尤以吃的消费为最,它们 的增幅(与1985年相比)依次为304.44%、298.18%和249.7 8%。详细情况见下表。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支出及构成表

(附图 {图})

第三,食品消费仍占很大比重,但恩格尔系数下降。详细情况见上表。1994 年恩格尔系数为49.89%,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 —50%为小康,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已接近小康。

第四,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在吃的方面,199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肉禽蛋35.6公斤,鱼7.9公斤,鲜奶5.3公斤,鲜菜120.7公斤,粮食 101.7公斤。动物性食品比1990年增加2.4—13.4个百分点。在穿的 方面,199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390.38元,比1990年增 长1.3倍。在居住条件方面,到1994年底,63%的中国城镇居民住上了单元 配套房,人均居住面积超过8平方米的家庭达66.3%,比1990年增加11. 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1994年城镇居民人 均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217元,比1990年增长1倍。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 6台、电冰箱62台、电炊具75件、空调5台、淋浴器25台、吸尘器9台。 第五,消费水平出现巨大差异,逐渐形成富有、富裕、小康、温饱、贫困5个不 同的消费层次。富有阶层的消费是豪华式消费,“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用 什么一般不问价钱,而只关心消费的档次够不够豪华和气派。他们中有身穿几十万元 一件的貂皮大衣、配戴价值10多万元的首饰、怀抱万元小狗的时髦女郎;也有花三 万元吃一餐、花上万元住一宿,坐着林肯、福特等私家车的公子哥”[(2)]。当今 在中国购买别墅的,其中一部分人也是这个富有阶层。据对北京市已入住的8个别墅 区的400个住家进行的调查,在以自住为目的的购买者中,有一部分就是中国的“ 个体老板、文艺界‘大腕’”[(3)]。这个富有阶层已经不是一掷万金而不惜,而 是一掷几十万金甚至百万金而不惜。中国广东汕头市一家县城挂牌销售的镶满纯金的 “华丽尔型豪华意大利睡床”,每张售价高达100万元,还供不应求,其奢靡豪华 的消费令人咋舌。[(4)]

与富有阶层的消费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当今中国的城镇居民中,还存在“温饱阶 层”和“贫困阶层”,他们由于收入微薄,只能低消费,有些家庭也只能解决低质量 的温饱问题。

第六,城镇居民家庭的教育投入增长迅速。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

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呈上升趋势,1994年比1993年增长了34.7%。1 /3的家长认为应为子女的教育需要而进行储蓄,相当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约1/6 的费用被市民投入子女教育及辅助养成。

第七,文化消费增长缓慢,比重过小。文化消费包括文化享受和文化娱乐。一个 时期以来,文化消费确曾发生过误导与偏差,不仅出现了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的现 象,也出现了腐朽没落文化泛滥的现象,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二、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一,收入的增加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19 9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3179.15元,与1990年的1387 .27元相比,增长了129.17%,扣除涨价因素,平均每年递增8.6%。只 有收入增加,才有可能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

第二,不同阶层收入的巨大差别造成了不同阶层消费上的差别。据中国国家统计 局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显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份报告把城 镇居民家庭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富有五种类型。贫困型家庭,年收入在 5000元以下,占总家庭的3.8%;温饱型家庭,年收入5000—10000 元,占总家庭的36.1%;小康型家庭,年收入1至3万元,占总家庭的50.1 %;富裕型家庭,年收入在3至10万元,占总家庭的8%;富有型家庭,年收入在 10万元以上,占总家庭的1%左右。[(5)]目前中国的富裕阶层(含富有户和富 裕户)主要包括这样5种人:“

一、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

二、‘走穴’的演员和组 织演出的‘穴头’;

三、合资企业的中方负责人;

四、乡镇企业的承包者;

五、各类 经纪人”。[(6)]这个高收入阶层拥有巨额存款。据1991年的资料,中国8亿 多农民储蓄存款只有2737亿元,占总存款数的26%,人均仅为295元;城镇 居民约3亿,储蓄存款4500多亿元,占总存款数的33%;而高收入人口总计不 超过3000万,占全国人口不到3%,但存款总额高达2932亿元,占存款总数 的28%。[(7)]这份资料显然有些过时,但毕竟能反映一些问题。据另一份较新 的资料:“在城镇居民中,最富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4.46%,而最贫 穷的20%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6.04%”。[(8)]这一数字显示,我国居民之 间的贫富差距已超过美国(1990年,美国最贫穷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 .6%,最富有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4.3%)。

收入上的巨大差别必然体现在消费的差别上。据中国陕西省提供的一份资料,这 个省的富有型(富豪型)家庭的人口约占城镇居民的8%左右。这类家庭户均储蓄存 款在10万元以上,属于高消费阶层。他们的消费目的以自我满足和快乐为第一位, 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炫耀自己的阔气。富裕型阶层的恩格尔系数为0.35, 约占该省城镇居民的10%。这一阶层的家庭户均拥有存款5.37万元,生存资料 占30.7%,享受和发展资料占69.3%;其消费率为77.8%,而积累率为 22.2%,属于偏高消费阶层。小康型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0.45,占城镇居民 的50%。到1993年底,小康家庭的生存资料占45.4%,享受资料和发展资 料占54.6%。他们的家庭消费率为85.9%,而积累率为14.1%,属于适 度消费阶层。温饱型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0.54,约占城镇居民的30%。他们的 生存资料大约占69.3%,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占30.7%,其家庭消费率为 96%,积累率仅为4%。贫困型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0.59左右,占全省城镇居 民不足10%。其家庭的积累率有的年份为负数,家庭消费资料几乎全为生存资料, 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极少。[(9)]

第三,中国仍然是低收入国家,大多数城镇居民只能顾及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

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的比重还不大,因此,吃、穿、用的消费增长比较快,家 庭积累率很低,甚至是负数。

第四,从消费的角度看,中国城镇居民作为消费者的素质还不高。消费者素质是 特指人作为消费主体在消费行为上所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审美鉴赏 能力、识别挑选能力、质量监督能力和适度消费能力。前3种能力反映了消费者的文 化素质、商品知识、消费觉悟和消费技能,而适度消费能力则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收 入水平,也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程度。保守性消费、浪费性消费、愚昧性消 费和畸型消费等,都不是适度消费,除收入水平外,决定这一行为的另一因素是观念 ,即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能量入为出、适当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便是保守性 消费;挥霍无度、不讲究科学的享受,便是浪费性消费;以封建迷信慰藉空虚的心灵 ,或者表达一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便会产生愚昧性消费;偏重于官能物质消费 而忽视精神文化消费,便是畸型消费。

三、中国城镇居民不良消费的种种表现

刚刚步入小康生活水平阶段的中国城镇居民,由于旧观念的泛起,由于消费者素 质还不高,由于富裕程度的巨大差别和观念的进步落后于财富的剧增,由于政府对各 级官员的行为缺乏有力的约束和管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城镇居民还存在一些不良消 费行为。主要表现是:

第一,浪费性消费令人痛心。暴殄天物,消费主体并没有在消费过程中获得应有 的享受。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的浪费是惊人的,且有增无减,令人痛心。 中国的饮食文化世界独步。一些人以各种名目用公款大吃大喝。据粗略估计,每 年用公款吃喝要花掉上千亿元。吃中摆阔,浪费了大量珍馐名肴。据最新材料,地处 中国西北的大城市兰州市饭店酒楼目前平均每桌饭菜要浪费一到三成。某家大饭店全 年餐桌浪费至少能解决上万人的吃饭问题。而兰州市大小酒楼饭馆逾万,其浪费之大 可想而知。[(10)]中国是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粮食不充足的国家,可是一年 却因喝酒喝掉了大量粮食。据测算,平均每生产1公斤白酒耗粮约2.2公斤。19 94年中国年产白酒651万吨,产销基本平衡,也就是说一年中喝掉了1432. 2万吨粮食!相当于北京这个1100万人口的大都市3年多的全部口粮数。[(11 )]非但如此,中国人喝的酒也越来越名贵。据报载,从1993年开始,中国便成为 法国科涅克“人头马”白兰地的头号市场,过去的一年内,中国人消费了1600万 瓶高档白兰地。[(12)]法国白兰地公司总裁说:“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我们一 直致力于提高美国人对法国白兰地的兴趣,但直到现在,每年才喝掉我们11%的产 量。而在亚洲,我们只是稍稍花了点力气,就卖出了总产量的64.4%”。[(13 )]

婚礼消费中也有极大的浪费。前几年中国流行一句话:“不是万元户,莫想娶媳 妇。”如今,城镇居民家庭的结婚费用早已大大超过了万元的界限。有些婚礼消费其 实是公款消费,这或许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据中国民政部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 1000万对人结婚,其中城镇人口约达300万对。如果按每对平均用车3辆计算 ,年用车共达900万辆次。结婚用车中公车比例约在90%,即810万辆次。如 果按每辆次车平均最低费用50元计算,那么,全国城镇人口每年结婚占用公车将耗 费4亿元多之国家和集体经费。[(14)]

城镇居民中的富有阶层的炫耀性消费所演示的挥霍浪费更是惊人。报载,上海有 一位老板娘竟用2000元一块的手帕为价值10万元的宠物擦屁股;两位大享为博 得千金一笑,竟驾车奔到无锡往太湖里扔下数万元一块的劳力士表。这种人虽为数极 少,但影响很坏。[(15)]1994年有一条新闻格外引人注目,说的是一位北京

大款和深圳大款请客吃饭,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豪爽、大方,竟相提高价码,最后 是北京的大款花35万元请了深圳大款一顿饭。由于这个数字是1992年中国大陆 人均年收入的两千两百多倍,换言之,这一顿饭的开销可以让两千两百多个普通的中 国百姓过上一年,因此它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16)]

第二,愚昧性消费令人遗憾。愚昧性消费主要是指活人花在死人身上的消费和封 建迷信之类活动中的消费。前几年,“不花几千元,死者难安眠”就已成为中国城乡 家庭操办丧事的真实写照。如今,有些城镇家庭的这笔消费已大大突破了“几千元” 的界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天津市每天仅在北仓和程林庄两大殡仪馆就烧掉千余 个花篮,一年下来,价值至少千万元。[(17)]为死人建坟墓既浪费了大量宝贵的 土地资源,也浪费了大量资金。以中国的浙江省为例,这个省近年来共滥建坟墓47 万多个,致使人均耕地只有0.56亩的浙江约2000公顷的土地被坟墓覆盖。[( 18)]此外,封建迷信活动也已侵蚀某些工矿企业、党政干部。长沙市有一家国有农 场,近年来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职工收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作出决定 ,划出一块临江的“风水宝地”,耗资200万元,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 19)]1996年春节期间,在福州市,不少党政干部乘公车上山烧香拜佛,以祈求 新年升官发财。[(20)]

滥建坟墓、非法建造寺庙,这是愚昧落后的表现。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正在狠刹这 股风气。

第三,“灰色”消费令人无奈。所谓“灰色”消费是指用于人情关系中的消费。

“灰色”消费名目繁多,什么乔迁新居、晋职升级、求人办事等,都要花上一笔钱。 对于花钱的人来说,实在是迫于无奈。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国每年人情费支出高 达1000至1400亿元。[(21)]

今天,在许多中国人中流行一句话:“不送礼办不成事”。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不良风气,也说明了“送礼者”的无奈。

四、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导向

第一,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广大居民的消费需要。这既是中国政府 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政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发政策以来,中 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以他们的收入不断增长和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实物 消费品为前提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要,中国将继续采用先进科学技 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多更好的消费品。

第二,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丰富国内市场。中国政府已经作出规划,2000年 进口商品总额为2000亿美元。进口的一部分消费品,是为了繁荣中国的市场,满 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兼顾经济的稳定、 协调发展。中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是必 要的,这样做有利于较好地满足市场需要。但是实践证明,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 极性,其对产业发展的调节往往滞后,因而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鉴于此,中国 坚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政府的宏观控制,即发展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这样就能克服单纯的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 、健康发展。

第四,控制物价上涨,治理通货膨胀。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通货膨胀 有时难以避免。但是高通胀会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同时也 会限制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国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治理通货膨胀,使 零售物价涨幅由1994年的21.7%下降到1995年的14.8%,并力争在

1996年回落到10%以内。

第五,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政府的政策是鼓 励一部分人凭诚实劳动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是目前在不同部 门就业的劳动者、不同阶层的人士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并且这个差距正在 扩大。这一情况直接影响着消费,使不同阶层的消费水平也出现了不合理差距。中国 方面正在采取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限制某些人的过高收 入、取消某些行业职工的不合理收入、控制某些行业福利性开支的过快增长等办法, 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第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中国居民 消费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是对资源和社会财 富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居民的观念落后,消费者素质差 ,缺乏对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因此,中国政府正在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杜绝这些现 象,通过政策引导居民家庭投资与教育事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 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消费风尚。

注释:

[(1)]本文使用的货币名称为人民币。

[(2)]1995年9月18日《消费时报》。

[(3)]何世境:《住京城别墅的人是谁?》,1996年6月4日《华商日报 》。

[(4)]沈永昌:《“金睡床”的忧思》,1996年6月18日《中国经济时 报》。

[(5)]1996年6月10日《金陵晚报》。

[(6)]1992年11月11日《消费文摘》。

[(7)]李安定:《民众轿车不是梦》。

[(8)]孙敬水:《贫富差距扩大——一个跨世纪的隐患》,《经济论坛》19 96年第11期。

[(9)]1995年3月1日《中国消费者报》。

[(10)]1996年5月20日《经济参考报》。

[(11)]1996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12)]转引自吴晓波:《1600万瓶白兰地的下落》,《南风窗》199 5年第11期。

[(14)]李明锦:《婚礼车队后面的黑洞》,《八小时以外》1993年第1 0期。

[(15)]转引自1995年9月18日《消费时报》。

[(16)]1994年1月21日《工商时报》。

[(17)]1995年11月13日《北京晚报》。

[(18)]1996年6月2日《光明日报》。

[(19)]1996年4月10日《工人日报》。

[(20)]1996年4月9日《工人日报》。

上一篇:绿色财务管理下一篇: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