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

2023-09-23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加强企业班组管理与建设,打造明星班组

姓名:吴芬荣

单位:编织袋厂造粒车间

2011-11-8

摘 要:生产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人们常把它成为是企业的细胞,它是企业增值活动的主要场所,它运转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班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搞好班组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产班组 职责 团队 绩效考核

0 前言

生产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人们常把它成为是企业的细胞,它是企业增值活动的主要场所,它运转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加强班组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建设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先进班组管理模式,是我厂长期以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鉴于此,本文结合本人在管理岗位的工作体会,以班组管理为突破口,提出班组存在问题和一些个人建议。

1.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组主要组成人员是班长和班员,有效地分析两者关系和其在班组存在的不足,对科学管理班组,使之成为高效团队,为我车间安全保驾护航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1班组长存在的问题

班组长,在企业中属兵头将尾,是生产班组的领头羊,也是班组生产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大多数班组长只是片面地考虑到班组工作任务的处理完成,而忽略了班组管理。班员或

许会抱怨为什么除了每天额定生产任务外,还有各个职权部门不止一些与班组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那么当各种工作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时,班长应该让班员以何种心态去应对,又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完成好任务,班长的行为能否服众?

1.2班员存在问题

班员是班组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班组任务完成的关键人物,有的班员对工作责任性不强;不善于提出班组建设的建议;只听从班长命令行事,而不判断正确与否,为“命”是从;班员间沟通不足,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作业安全;班员技能提高较慢,没有上进心和积极性,这些都是班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班组管理的一些建议

2.1班长必须明确职责,掌握全局

班长必须带头认真地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以身则责,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执行班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班组工作计划,要组织好生产,要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要控制好生产的进度与目标,要监督好生产的全过程及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总结。按照其工作目标,对班组管理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实质性的管理。即要求关注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绝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就可能造成某种失误、乃至事故。要做到班前有布置,中间有控制,事后有检查。并对前面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得出经验并与班员分享经验成果,以便在下一步工作中少走弯路。切实遵循“管理无小事”这一管理原则。

2.2班组内要建立团队精神

一个好的班组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正如一些拓展训练中,团队要有团训、团微、团歌一样。班组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有明确的班组格言。班组成员要具有集体荣誉感,要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班组才能具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1)团队的建立必须做到互相信用

有的班组长认为,班员做事他不太放心,班员之间对做事方式不一样也会存在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一种信任,班长要充分信任和肯定班组成员的工作,让班组成员在工作中增强自信心,锻炼了班组成员业务工作能力,同时使班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助,当班组成员在工作中获得成功,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进取、自觉产生一种敬业、奉献精神。

(2)团队的建立必须做好各方沟通

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强调的是沟通、落实。沟通,有班组成员之间、班员与班员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的沟通。沟通是班组工作顺利完成的纽带。班组长不仅要迅速正确地传达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在班组事物处理当中,班组长都要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双方面的,班组长在指定一个人去执行某项工作任务时,不能用一种家长式的命令,要交待清楚工作目的,注意事项及工作方法,要倾听班员的想法、感受和打算,要为班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关心八小时以外班员有无困难所在。可以适当组织班员家庭成员一起活动,间接地巩固班员友好关系,做到和谐班组。

2.3做好必要的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管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各个企业已普遍推广执行。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必要手段,是对班级成员奖勤罚懒的一种体现,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途径。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绩效考核在班组中执行难度较大,抱怨声大。我们必须让班员明确绩效考核是公平公正的,让班员在适当的压力中求发展,求进步,形成不断前进的学习型班组,从而达到提高班员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的效果。

2.4不定期开展座谈活动

不定期的座谈并不代表每周固定的班组会议,安全会议等,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座谈项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员工思想,让班组中每名成员坦诚相待。通过聊天等发现员工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思想波动,及时地予以劝说和解决;员工中发生的矛盾通过这种谈心的形式也会被这种公正、公开的氛围淡化。从而升华对班组建设的认识,凝聚智慧和力量。员工自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亲切感、责任感,班组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结束语

班组管理应遵行软硬兼施科学管理政策,人性化沟通,制度化实行。近年来,班组管理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传统管理模式和现代新思想、新科技的有机结合,将使我厂基层班组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打造星级班组,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报表数据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数据的有效性会对财务尽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当出现数据有效性存在问题时,会使尽职调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影响企业决策活动,最终就会大幅提高企业项目的风险。开展尽职调查活动时,一些企业为了对信托公司各个要求进行充分满足,会借助粉饰报表形式,这一因素就会对财务报表数据的有效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报表数据收集工作出现滞后性的情况,例如:企业在最新季度报表或是年度报表中的收集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若是相应的市场环境产生变化,或融资环境出现变化时,对于滞后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这时,就无法为信托产品风险审查人员的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将对企业在项目开展、决策以及融资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1]。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运用比率分析方式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核算口径不统一的情况,这时就会导致分析结果没有实质性,无法为企业决策等工作提供帮助。对于比较分析,是指对企业在不同时期中产生的财务信息开展纵向比较,还可以对财务信息和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信息开展横向比较。通过该方法,可以对企业盈利情况与偿债能力以及运行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对企业文化发展情况以及变化情况等进行合理预测与分析,然而若是企业在运营中产生突发情况,会对报表准确性造成影响,若是运用比较分析方式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时,就会造成出现最终分析结果与市场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最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

二、报表分析改进措施

(一)充分提升报表数据有效性

在开展提升报表数据有效性工作时,需要充分选用多样化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查,尽可能得出更加全面、深刻的调查结论。此外,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信托业务人员需要从企业收集全面的数据,并向会计事务所等方面进行核实,从根本上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从而为提高企业决策效率、降低项目风险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3]。

(二)科学创新财务报表分析的方式

在创新财务报表分析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提高自身的创新理念,并在结合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审阅、分析性程序、访谈、小组内部沟通等方式完成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与识别,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同时给予重大异常数据与风险相应的重视。总的而言,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报表分析机制,对定性以及定量两种分析方式加以有机结合,促使定量分析框架实际完善性以及规范性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4]。

(三)全面针对企业资产进行估值

《证券公司金融工具估值指引》分为八章,共三十四条,分别为总则、估值基本原则、投资股票的估值方法、投资固定收益品种的估值方法、投资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方法、投资其他金融资产的估值方法、金融负债的估值方法和附则。明确《证券公司金融工具估值指引》的宗旨、依据和适用范围《证券公司金融工具估值指引》第一条界定了宗旨和依据:为规范证券公司金融工具的估值方法, 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证券公司金融工具估值指引》第二条界定了本指引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证券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估值,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公司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工具、非上市公司股权、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资产和承担的金融负债。此外,还需要结合市盈率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在运用市盈率法计算得出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以后,再扣减股权的流动性折扣,得出非上市公司股权价。通常情况下应用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1)市场法。对于该方法,主要借助类似、相同负债与资产组合、负债、资产价格以及其他交易信息等开展估值工作的技术,常用方法包括市场乘数法、最近融资价格法、行业指标法等;(2)市场乘数法。市场乘数法是利用可比公司市场交易数据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在运用市场乘数法计算得出股权价值以后,需就股权的流动性折扣进行调整。同时市盈率法和企业价值倍数法,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市净率法可参考市盈率法的计算方法。

(四)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个制造业企业,其每股收益为0.5元/股。假设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增长率、股利支付率和风险与A公司类似的有3家。经过评估人员分析,认为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倍数可以反映目标公司的情况:A公司每股价值(未考虑流动性折扣)=可比企业市盈率×目标公司每股收益=29.9×0.5=14.95 (元/股) 假设A公司所处行业的股票平均流动性折扣为20, A公司每股价值=未考虑流动性折扣的每股价值×(1-流动性折扣)=14.95×(1-20)=11.96 (元/股) 。甲公司20X0年支付1, 000万元购买C公司 (非上市公司) 10万股普通股,获得10%表决权。该公司于20X2年12月31日 (估值日) 编制年度财务报表,需评估对C公司的非控股股权的公允价值。C公司于20X2年内向其他投资者增发普通股10万股,共1, 200万元。甲公司认为新股增发日的发行价格 (10万股,1, 200万元) 即为其公允价值。甲公司与C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一致。新股增发日至估值日期间C公司内、外部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甲公司确定20X2年12月31日 (估值日) 该非控股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200万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解决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就小于奥充分提高财务尽职调查中的财务分析能力,同时信托业务人员也需要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选择更加适合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方式,从根本上减低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差异的情况。此外,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中,还需要充分提高对财务报表分析形式的创新,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各项财务工作可以全面落实,为财务人员的决策提供良好的帮助作用。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需要结合实际, 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基于此,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 进而制定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改进措施, 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财务报表,常见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涛.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11) :151-152.

[2] 胥颖璐.现代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 2017 (27) :82-83.

[3] 郭新兴.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No.330 (13) :130-131.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公司过去、评价现在经营、预测未来发展。财务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通过各种财务比率指标来向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提供清晰易懂、及时正确的财务信息,通过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才能了解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是公司管理者进行各种决策的重要前提,并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公司财务分析工作如此重要,但做好财务分析并非易事。现在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往往是为了应付上层领导而例行公事,是否对管理层有参考价值,很少有人关心。久而久之,财务分析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渐渐变成了“花瓶”角色,好看却不实用。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分析的认识有误区

企业领导的风格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影响很大,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重市场生产轻财务管理,觉得财务就只是收钱记账,并没有真正把财务分析工作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没有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导致了企业不会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因而,每到会计期末时财务分析就被当成是一种常规工作,把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当成目的,财务人员按教科书上讲的各种财务指标计算分析,加上一些套话,然后上交,结束任务,而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而财务报告本身具有局限性,直接导致财务分析的局限性。首先,按权责发生制这一原则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过程中,更多是依靠财务分析人员的主观估计和职业判断,如果估计判断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偏离,便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货币计量的基础是假定用于经济事项的货币价值在一定时间内币值稳定不变,但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贬值时将无法如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便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最后,用各项财务指标来评价和衡量的时候,存在局限性。通常比率指标的计算大多都是以历史数据为参照,这使指标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比如计算流动比率时,分子中的流动资产大多采用现值计价和历史成本计价,而分母中的短期负债则较多采用终值计价,计价基础不一致必然导致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下降。如果只计算分析指标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无法得出真实的分析,也会让管理层得到错误的信息而影响决策。比如流动比率指标里流动资产中各要素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也会成为流动性较差的项目,其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差,如果企业存货变现能力强,也会成为流动性较强的项目,其所占比重越大,则反之。其实任何财务分析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在分析时,如果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三)财务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

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般是由财务人员来完成的。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对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深度都存在着差异,自然通过计算各类财务指标所得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会计专业素质不够的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工作中,很难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财务信息发挥其最大作用,导致财务报表分析质量低下。特别是在我国,国家级的会计考试中没有针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考试科目,这使的很多不具备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会计人员直接上岗,缺乏实践经验和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偏差,必定会影响到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四)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脱节

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公司经营管理相脱节。财务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分析财务数据,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想通过分析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健康发展,并为领导层做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做好财务分析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是公司人事关系错综复杂或者企业管理体制过于陈腐等因素而无法用财务分析的结果来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降低了财务分析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分析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只有搞好了财务分析,不断地提高分析质量,才能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让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光发热,为改善经营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发挥重大作用。

(二)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虽然有些企业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仍不是很健全,在制度中应明确财务分析的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分析的内容、分析方法、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和分析执行情况等。企业应科学地规范分析目标和分析方法,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分析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财务分析。

(三)完善会计确认计量工作和财务报告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完善会计确认计量工作。确认收入成本时,按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判断能力,这样能更客观的体现收入成本的真实性,有利于正确反映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完善会计的计量基础。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最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但当今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状况,因此,尽量利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计量方法向有关各方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我们也可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重置成本、可变现、现值等计量模式来修正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如果发生资产减值情况,应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减值准备。除了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还可以用实物或劳动来量度项目。完善财务分析指标。我们往往从企业财务报表得出常用的财务指标要素,但其都各自存在局限性,因而,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修正比率分析中分子分母的数据的计价基础,提高财务分析结果,比如流动比率中,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都用未来价值来计算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所有要素对整体的影响,不能单一考虑某一因素。可以结合一些其他指标对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如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变差如果是因为库存商品变现差,可以结合市场份额来分析,如果是因为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可以结合其他指标来分析。还可以结合报表附注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等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 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尤其是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同时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等全方面人才。财务分析人员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提高收集和提炼数据的能力。努力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五)加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里设有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但往往由于领导的不重视,造成其岗位形同虚设,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把财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在公司的地位和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作为财务分析人员也要排除万难,充分利用自身的岗位特点和功能,有效地与各部门沟通,及时收集各个部门发生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后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信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其他部门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也都要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才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和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随着企业基础财务问题的逐步解决,如何通过财务分析提高财务信息的实用性、相关性,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已成为企业经营者、投资人和监管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信息化新时代的财务分析人员应与时俱进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财务分析方法,站在前辈巨人般的肩膀上考虑和分析问题,透过表象发现本质,让财务分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这样企业在发展道路中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做好财务分析才能迎来企业的美好前景。

摘要:财务分析既是企业的一项常规工作, 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但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都流于形式, 并未充分地利用财务分析来管理企业。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克亮.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及反思[J].财会月刊, 2016 (19) :38-40.

[2] 梁彩霞.常用财务比率指标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关联探讨[J].财会通讯, 2014 (14) :81-82.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期,证券市场扩容速度明显加快,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但上市公司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措施却未能及时调整,致使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法规不完善

监管法规是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监管者进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主要包括《证券法》和《公司法》,此外,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及《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等。监管法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太单

一、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措施不健全,以及上市公司违规的处罚较轻等方面。

(二)自身监管不到位

自身监管不到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对相关监管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对相关财经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到位。这两个方面的不到位是上市公司非故意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三)监督体系不完备

监督体系是指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各个方面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监督体系不完备是指监督体系中还存在某些监督的缺位。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中,明显存在着社会公众监督的缺位。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缺乏的不是监督意识,而是监管平台。

(四)违规处罚不及时、不严厉

违规处罚包括故意违规处罚和非故意违规处罚两种情况。上市公司一旦被发现违规,有处罚权力的监管主体就应该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对其做出恰当处罚。只有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尤其是对故意违规行为的处罚及时、严厉,才能树立法规的威严,从而使潜在的违规者望而却步。

二、解决上市公司监管问题的主要对策

目前,新上市的公司明显具有规模大(如代码为“600050”的中国联通上市募集的资金就高达50亿元)、业务范围广、业务复杂等特点。针对证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和上市公司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进行改进:

(一)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管法规体系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上市公司的监管法规体系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任何法律和法规的出台都必然有其现实基础和历史必然性。

1.完善上市公司主体资格认定的法规。目前《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比较单一,比如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申请股票上市,其注册资本总额不得少于人民币5 000万元,这一规定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规模缺乏层次性,从而也影响了资本的流动性,把一大批确有发展前景但其注册资本总额又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公司拒之门外。这不仅不利于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适当增加上市公司注册资金法定总额的梯度和层次。如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可以设置1 000万元至3 000万元、3 000万元至5 000万元及5 000万元以上三个档次。其次,地方性资本市场的主体资格应该在《公司法》中给予确认,以增加资本市场的层次性。

2.完善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法规。在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营决策权。从表面上看,经营决策权在股东大会,但实质上在董事会和经理层。因此,对上市公司经营过程的监管,主要就是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相关决策进行监管。

《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由监事会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第一百二十四条又规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但由于在《公司法》中对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并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如曾经出现的银鸽投资(代码为“600069”)斥资1.2亿元于“银广夏”,仅这一决策就给其带来近一个亿的损失,而监事会并没有能够对董事会的这一决策进行有效监督。为此,笔者建议,在《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或其相关的实施细则及补充规定中,应当明确规定,监事会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注册会计师和一名律师。因为他们可以弥补大多数股东和职工代表专业知识的不足,从而真正保证监事会有效地行使监督权。

经营监管的另一主要问题,就是对其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要求不完善。如目前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仅要求其公开披露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而这些信息多是历史信息,笔者认为还应要求其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以便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衡量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所以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法规和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完善上市公司违规处罚的法规。由于上市公司存在着趋利行为,这就诱使一部分上市公司不惜铤而走险,违法违规。它们为什么敢于这么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其违规成本太小。因此,加重违规处罚势在必行。如《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若上市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对财务会计报告做虚假记载,或有重大违法行为的,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笔者以为这一处罚规定太轻,也太单一。因此,在《公司法》中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处罚规定,如可增加对其处以罚金(金额可设置几个档次),以及制造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等规定。

(二)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学习

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为了减少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法规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应由证监会或其授权的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上市公司监管法规学习班,时间约两周左右。学习班除进行有关财经法规和具体业务处理规范的学习外,同时还应增设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这样做可使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近些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争论都比较激烈,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差、会计准则不完善等,更大程度上则是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都是由公司直接聘任,会计人员的续聘或解聘以及薪水的高低也都是由公司决定。这一体制就必然带来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差,难以摆脱公司管理当局的不利影响等问题。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笔者认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应该成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如果能将其借鉴到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中去,相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四)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

上市公司的监督,按照监督主体和上市公司的隶属关系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类。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国家部门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国家部门监督的主体,主要包括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的监督体系中,应把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改为社会监督,使其平行于国家部门监督。同时,社会监督不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监督,还应包括社会公众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是上市公司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在整个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还相当薄弱。要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质量,除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外,公司管理当局还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以恰当解决,内部审计监督将一定能够得以加强,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监督: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把上市公司的入市关,坚决杜绝不合法的公司上市,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堵死那些合法外包装下的非法公司的上市通道。其次,在公司上市后,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还必须按照《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的各具体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税务部门主要是依据税法,对上市公司依法纳税申报和税款交纳等环节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会计利润的调整和所得税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合法;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监督上市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及各种专用款项的合法使用,尤其要监督其大额支票开支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切实保证上市公司的资金安全以及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上市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其审查的重点是上市公司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以及是否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的要求恰当披露其相关信息等。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一、企业财务分析报表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企业对自身能力的分析,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必须做好对自己的分析。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分析企业经济来源的分布和资本的结构以及自身偿还能力。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企业可以掌握自身的获利能力,以此对企业的竞争能力做出判断。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企业随时了解现金的流量与存量,掌握自身的经营实力。其次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可以进行合理避税,化解投资中所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大体上有三种:比率分析法,它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以此反映企业的偿还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比较分析法,它是运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经营变化做出分析;趋势分析法,它是将多期的连续的相同指标进行定基对比或者环基对比,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分析的滞后性

首先是信息的滞后,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数据以及有关信息为基础,而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数据本身就反映的是已发生事件,再加上有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上不够及时,这样在时间上就具有滞后性。其次财务指标反映的内容具有滞后性,如在做营运能力分析时,有些指标来源于资产负债表,数据分析是用指标的平均值加以估算,这样指标所反映的最新变化容易被隐藏。最后编制的周期滞后,对于报表分析,企业一般重点都是对年报进行分析,但是年报生成一般都是在来年的4月份左右,这时企业再进行分析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时有的信息,如银行借款甚至都发生了变化,这样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二)分析的局限性

现金流量表中,指标是反映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而不同企业或者企业的不同时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别很大,从而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另外在趋势分析法中,如果某一时期的经营状况出现拐点,将造成指标不具有可比性,影响企业决策的制定。再有比率分析中,流动比率反映偿还能力,资产周转率反映运营能力,营运利润反映获利能力,但是它们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单项反映,所以财务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不严密。还有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财务政策或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同,再加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下,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给财务报表分析都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许多企业在报表分析中,以财务信息为主,非财务信息一带而过,这样的财务分析是适应不了市场需求的。

(三)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差

由于各种因素,财务报表分析会带有人情色彩。如企业管理者会根据某种特定要求来调整数据或者指标的依据,再有对一些特殊时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剔除,也会掺入人情色彩;另外一些数据来源于关联企业,也很可能受到关联交易的影响,还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数据分析也有影响,一些企业在选择存货的计价上有所不同,对财务信息也产生一定影响;最后一些企业对财务核算时,所采用的一些标准以及核算的程序不同,也就是说财务决策不同,也会直接影响信息的可靠性。

四、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

(一)扩大分析的范围

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关注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数据的来源背景进行分析,也就是要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动态。另外还要完善企业背景分析,也是说还要对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进行分析,如对影响企业经营的信誉、担保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计划、技术研发等情况进行分析。

(二)重视非财务信息的分析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是企业分析的两大块内容,这两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如顾客的满意度、本行业的特点、产品的生命周期、人员的核心力、企业的凝聚力等。这也是要求企业从平衡记分卡管理模式出发,体现出财务指标、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大维度的平衡,这样才能让报表分析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三)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企业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互补分析。如请专家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再运用统计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均衡的静态分析同时,要对这一因素的经济影响(货币时间价值、通货膨胀、机会成本等)进行动态分析;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有机结合,企业在单独分析获利、运营、偿还、发展四大能力的之后,运用杜邦分析法、综合系数分析法对上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所需人员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人才,它要求财务人员既懂会计,又懂财务,还具有分析能力,同时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所以企业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培训,另一方面又要鼓励他们自学相关业务知识与实践,并以此作为业绩的考核依据。

结束语: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国家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也进行了改革,财务人员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其他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让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摘要: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状况,另一方面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有时甚至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在肯定了财务报表分析作用的同时,也真实地阐述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赫新.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对策[J].财经界,2017(10).

[2] 张复生.基于审计视角的企业会计估计误差分析[J].财会月刊,2011(03).

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一、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基建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

“三超”现象近几年普遍在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中出现:即概算超支计划、预算超支概算、决算超支预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 是设计工作没有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 项目上马匆忙。一些设计机构为了达到收取更多设计费的目的, 甚至人为地提高设计概算, 从而使概算在项目开始时就超支。现行设计费根据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及相应费率计算, 设计部门不受客户控制成本的利益驱动。相反, 控制项目成本的提议很少受到人们的接纳, 反而要承担项目失败等方面产生的风险。第二, 预算概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当一个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 为了使得该项目能够获得上级主管机构的批准, 或者为了减轻税收和费用的负担, 人为地减少预概算。一旦项目获得批准, 又将预概算的数额增加扩大。第三, 预概算缺少严格的审核调整环节。由于某些原因, 基建工程的预概算未经严格审核或者调整, 部分建设项目的预概算调整不及时不到位, 导致项目完工后最终结算成本远远超过原来制定的预概算。第四, 大多数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归属于财务处, 和基建处不同在一个部门。因此, 基建项目的计划、支出等因素的变更情况基建财务管理部门不能第一时间掌握, 使财务人员无法有效对建设项目在资金上实施控制。

(二) 项目完工结算内部审计制度缺少力度

第一, 内部审批应承担的责任模糊不清。在付款时, 每张付款申请单上, 相关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已履行签字手续, 但相对应的审批责任不明确。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方往往要求支付比例很高的预付款, 建设方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通常也会予以确认同意。这可能会导致在最终完工审计决算之前, 工程款支付的比例已经很高。这不仅浪费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也不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此外, 工程款预先支付的比例过高, 施工方在最终的完工结算中将无法盈利, 也会使建设方在工程的管理和完工结算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二, 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基建的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财务处人员兼任, 所以缺乏对基建基本常识的了解, 财务人员在业务处理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合同中虽然有不符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条款, 但仍然按照合同执行办理业务;施工方在没有经过同意或者授权的情况, 以项目经理部的名义刻公章、开立银行账户, 与建设方进行结算;向施工方提供材料的材料款仅按己方的采购价扣除, 忽略了购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运费、采购费及保险费等等与工程结算价产生的差价。所以,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就是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

(三) 基建财务管理职能发挥不充分

长时间以来, 基建财务管理方面职能作用的发挥由于对基建财务基础工作的不重视, 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由于基建财务只是学校整体财务的一部分, 许多高校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学校的整体资金管理中去。他们认为, 基本建设的投资主要取决于基本建设部门的管理, 财务人员只要按基建规章办事、按合同付款就可以。基建的财务人员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参与本单位财务情况分析、预决算等工作, 更没有参与工程项目的决策、招标、施工、完工验收、决算审计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出现的项目决策程序的违反、不合理的合同变更、基建资金的任意挪用等不合理现象, 缺乏有力的监督。

二、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

(一)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工程造价

第一, 要从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入手, 即依据已经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结合学校学科的建设和未来师资队伍的规划等因素, 来考虑新校区的规划设计, 包括总体布局、功能区划分、绿化景观、装修装饰风格及基本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在经过学校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之后, 不得随意改变规划设计, 以求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建设单位根据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遵循预算概算估算控制原则, 进行定额设计。但是, 在现有的市场机制背景下, 追求经济效益会促使设计单位提高工程造价, 而不会去主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因此, 应采用必要的管理手段, 督促设计人员积极实施定额设计, 来控制工程造价。

第二, 建立和完善的签证和变更制度。项目签证和变更制度第一时间建立起来, 规定项目工程中各级人员的签证权限, 并实行监督审计。在对已经支付进度款进行核查时, 必须详细检查工作量的完成情况, 主要检查的就是签证和变更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第三, 加强提供物资材料的招投标管理。在现行的市场机制下, 完备物资材料采购制度必须建立, 包括成立物资材料的招标组和采购组。零星材料在一定金额以下的, 由物资采购组商定, 并经调查报告审核确认。在一定金额以上的, 必须由物资招标小组进行招标并经学校高层会议决定。财务处在审核材料付款时, 应仔细检查相关的招投标手续文件。

最后, 调整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目前, 进行社会审计的审计费用全部由建设单位支付, 这是不合理的。为了竞标一个建设项目, 当几个施工承包商在进行投标和竞争时, 他们的给出的预算金额通常是相同的。但到了工程竣工决算时, 施工方经常将决算数额高估增大。这是因为没有规定在项目完工审计时, 施工方应支付一定比例的竣工结算审计费用, 因此对其利润没有丝毫影响。如果最终能蒙混过关, 就可以获得大额收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工程决算的责任制度, 特别是对虚报决算数额较大的建设单位, 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不断增加, 涉及众多的单位和部门。进度报告的提交程序要进一步规范化, 项目资金审批制度和权限要进一步明确, 大额工程资金在进行支付时不仅应附合同和进度报告, 还应有各监督部门和有关责任人签署的审批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应提供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署的项目进度联合签字表。其他支出按规定实行额度控制, 审批程序要严格执行, 确保不合理支出不出现或者少出现。同时, 为完善工程审计制度, 加强审计监督, 学校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 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薄弱环节, 提出修改或改进措施。财务部门监督竣工工程的财务结算, 工程完工后, 工程款的支付等情况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审核, 发现问题及时与基建、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沟通,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 培养高水平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

各高校要培养高水平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 对基建财务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 不要让基建财务人员成为只会按照合同付款的“出纳”。基建财务人员要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去, 深入一线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建财务工作中减少失误, 当好管家,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规模也随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高校的基本建设规模也随着高校的发展不断扩大, 基建所产生的资金额不断增加。基建财务管理是基建平稳、快速、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基建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高校在目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监督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在基建方面有限的投资效益, 促进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范文下一篇:申论写作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