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范文

2023-09-22

妇科手术范文第1篇

1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

妇女在生理方面月经、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特殊性,躯体状况变化大,患病持耐受性差。学由于几千年来妇女地位较低,一些妇女形成多疑、多虑、多愁善感的心理特征。妇女疾病涉及生殖,加上父老传统道德的影响,患病后常产生害羞生理、压抑心理和恐惧心理等[2]。子宫肌瘤、卵巢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而手术切除子宫和(或)卵巢又是治疗这些疾病常采用的方法。手术作为应激事件常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等反激反应。冯秀英等[3]对200例妇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其症状。研究显示,对照组(性征部位暴露组)有88.0%病人有焦虑症状,10.0%人有可疑焦虑症状。符白菊等[4]对65例即将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结果76.9%病人存在焦虑。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害怕疼痛、影响日后性生活、易衰老。对焦虑病人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后,病人的焦虑症状可明显缓解。对邓敏等[5]发现,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的恢复还与病人心理有密切关系。有半数以上的病人术后对性生活有明显焦虑和抑郁心理,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性生活质量。可见,妇科手术,不仅关系到病人,还关系到其丈夫。担心丈夫会不会嫌弃自己,影响家庭和睦,担心会加重家庭经济负责,担心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等等。有研究表明,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心理因素[6~8]。而近期的研究也表明,子宫切除术本身对妇女的性行为影响不明显,而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指导,有利于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改善病人的性生活质量[5,9~11]。余利萍等[10,11]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丈夫的态度是决定日后性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主张手术前后对夫妻双方实施心理干预,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合理指导,对女性功能保护尤其重要,对于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满足妇科手术病人的家庭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尤其是当个体面对压力时,需要与社会面员交往,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12]。Blumenthal[13]将社会支持可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社会支持是病人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均有助于病人维持良好的心身状态。王斌全认为[14],护理学作为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关怀人更应成为首要任务。护理对人的关怀,首先表现在给予病人以及时有效的护理。祛除其身体上的生理疾病,给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和行为上的指导。作为正在经受病痛折磨妇科病人,因其身心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向医护人员倾诉,更渴望得到家属尤其是丈夫的充分理解、支持以及充满爱意、温馨的呵护。这样有利减轻病人术前焦虑,稳定情绪,有较强的应对能力,提高挫折耐受力。因此,作为整体护理提供者,护士应明白病人是患病的“人”,更有情感的需求,需要人文关怀。除了精湛的技术,还要善于同病人沟通,富有爱心,以人为本,处处为病人着想,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在理解病人需求方面护士处在最前沿,通过满足需要,护士将有助于改善妇科手术病人及家庭应对能力。

3 护理干预的方法

(1)鼓励病人家属多探视,让病人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重视和悉心的呵护,而非“冷落”,从而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之尽可能适应手术,并促进术后躯体和心理康复。

(2)加强与病人家属的联系,使病人及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消除病人诸多疑虑。同时密切了医患关系,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营造良好的医疗气氛,提高服务品质。满足病人爱与归属的需要,在患病时不仅消失,尤其安全感得到保证时,这种情感的需要油然而生[15]。要学会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病人的需要。如有人主张分娩时丈夫在场,儿童摘除扁桃体时母亲在场,等。同样也适用于妇科手术病人。因为,此时病人更需要来自丈夫的理解、支持、关系体贴。

(3)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教育,对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适时评估。如果丈夫比病人更恐惧和不安,则可以在术前与病人一起进行教育,表现良好才能作为病人的坚强后循。因而要加强对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手术前后有关知识教育,改变其对手术的认识偏差,给予生理现情感支持。消除心理障碍,稳定家庭,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王文茹[16]报道,为家庭成员提高有效的社会支持,对维持家庭的功能和病人的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妇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人会产生害羞、压抑、焦虑、恐惧心理,甚至发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夫妻性生活,影响家庭和睦。因此,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认知治疗法、心理指导生理和情感方面应对这一强烈的生活事件,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状态,还可提高家庭稳定性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妇女的健康。

摘要:综述了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家庭支持,尤其是丈夫的态度及认识对病人产生的影响。提出满足妇科手术病人的家庭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关键词:妇科,手术病人,家庭支持,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医学社会——健康与社会文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44.

[2] 丘祥兴.医学理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3.

[3] 冯秀英,林墨菊,李崇珍,等.妇科术前性征部位暴露后焦虑的预防[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26.

[4] 符白菊,陈筱华,梨丽仙.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2001,22(3):265.

[5] 邓敏,王祥珍.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心理障碍研究[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36~237.

[6] 薛兆英,许文新,马晓提.现代性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837~843.

[7] 王淑贞.妇产科理论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69.

[8] 吴介来,译.性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8~9.

[9] 杨丹,余传鑫.全子宫切除术对妇女性生为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6):441~442.

[10] 余利萍,陈佩峰.全子宫切术与子宫次切除术对妇女性生活满意度影响比较[J].广东医学,2002,23(6):591~592.

[11] 张新艳,高玉民,姚宇,等.子宫切除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2002,16(11):749~750.

[12] 李晓云,张银萍,郭晓无.社会支持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21(12):548.

[13] Blumenthal J A.Social support,type a behavior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Psy Chosomatic Medicine,1987,49:339~340.

[14] 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观念[J].护理研究,2003,17(1A):2~3.

[15] 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

妇科手术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92例为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92例患者, 年龄27~62岁;其中异位妊娠17例, 卵巢良性肿瘤21例, 子宫肌瘤3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 盆腔炎性包块8例。92例均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后住院时间3~5d, 均恢复良好, 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巡回护士应于术前1d携手术室术前、术后患者访视单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 同时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具有对机体侵袭影响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痛苦少、疤痕小、符合美学等优点;由于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甚至出现焦虑心理, 应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优越性, 也可介绍疗效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注意其心理活动, 如出现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疏导,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常规实验室检查, 特别是心、肺、肝、肾及凝血功能的检查, 了解术前配血及抗生素皮试情况;由于腹腔镜需在脐窝穿刺, 需彻底地清除脐窝的污垢, 注意勿擦伤脐部, 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 有时要转为开放手术, 故备皮范围与剖腹术相同;胃肠道的准备:术前8h禁食、4h禁水, 0.1%肥皂水灌肠, 排空肠内积水和积粪, 以免影响镜下视野, 防止术后腹胀;了解阴道准备情况;准备好敷料包、剖腹包、腹腔镜特殊器械包、镜套、防雾油、生理盐水等;术前留置导尿, 保持膀胱空虚, 免术中遮挡视野或人工气腹置入导管针损伤膀胱;检查腹腔镜电视摄像显示系统及内镜器械工作状态, 清点各种手术器械及配件是否齐备, 确保器械性能良好。

2.3 术中护理配合

室温保持在20~25℃, 尤其是冬季, 如室温与腹内温差过大, 腹腔镜镜面易产生雾气, 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开放2条静脉通路, 以防腹腔内大血管结扎线脱落大出血, 通常是在右上肢开通麻醉通路, 右下肢开通静脉留置针静脉通路。患者麻醉成功后, 按照手术需要摆好体位, 先水平仰卧位做腹部穿刺, 待穿刺器均进入腹腔后改为头低脚高位, 防止术中肢体受压时间过长造成神经损伤。腹内压的设置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大小、性别、年龄及经产与否决定, 对于腹壁松弛的经产妇进气容量大些, 腹壁较紧的年轻患者则进气容量小些, 一般腹内压设置在13~15mmHg范围, 充气不足不利于操作, 过高易引起并发症。

2.4 术后护理

(1) 病情观察:术后吸氧2 L/min, 心电监护, 测P、R、BP、SP、CO2, 注意观察面色、神志、呼吸的频率及节律, 有无咳嗽、胸痛等症状, 观察碳酸血症的危险, 切口有无渗血情况;术后6h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6h后半卧位, 指导患者床上多翻身活动, 做深呼吸, 双肩外展活动, 屈腿、抬腿运动;病情轻, 体质好的可下床活动, 促进肛门排气, 减少肠粘连发展, 如患者有躁动, 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 (2)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 观察色、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正常引流少量淡红色液体, 若色鲜红≥100m, L应警惕腹腔出血;如果引流液多, 呈粉红色或淡黄色应考虑有无尿漏,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引流液≤20mL/24h, 体温正常可拔管。 (3) 饮食护理:清醒后可饮水, 6h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禁食:奶、甜食、鸡蛋等, 免引起肠胀气。

2.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肩背酸痛:可能是由于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残留积聚膈下刺激隔神经反射所致。护理要点是术后对腹壁轻轻加压, 将气体排出。肩痛时, 患者可膝胸卧位, 让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 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 (2) 术后出血:轻者表现为穿刺孔出血, 重者可表现为内出血休克。术后24h要密观穿刺处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 绝不能因腹腔手术切口小而忽略对其的观察,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引流液的色与量, 及早发现出血现象。发现血液渗透敷料者, 及早汇报医生, 及时更换敷料, 沙袋加压包扎止血效果较好。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以其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患者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 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术的顺利完成, 与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性也不断的扩大, 护士应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和利于康复的最佳状态,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例均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后住院时间3~5d, 均恢复良好, 治愈出院。结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性也不断的扩大, 护士应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和利于康复的最佳状态,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蔡伟萍.妇科腹腔镜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 2004, 18 (13) :1142~1144.

[2] 杨秋兰.妇科腹腔镜术前术后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 (1) :81.

[3] 王秀芹.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9) :93~94.

[4] 张秋冬.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 :189.

妇科手术范文第3篇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8年期间收住的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中, 拟进行子宫切除或卵巢手术的患者。年龄30~65岁, 平均47岁。其中,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44例, 占44%, 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56例, 占56%。既往有麻醉、手术史患者5例, 占5%。其余既往均无神经、精神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1.2 方法

手术前1d由护理人员用倾听技术、交谈和观察的方法, 对术前患者进行观察、倾听, 与之交流, 细心的给予解释、指导建议, 心理安慰, 让患者对术前的准备工作有所了解。如术前备皮、饮食, 术前用药, 术中采取的麻醉种类, 切口是否疼痛, 手术的时间等。使术前患者对自身疾病, 术前麻醉及手术过程有一定的认知。对术前患者担心子宫切除后是否对性格、性生活产生影响进行介绍, 以及术前紧张、血压、心率改变、焦虑、失眠等行为, 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

1.2.1 一般性心理治疗,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耐心反复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 从中收集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资料, 对其健康进行评估。根据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心理健康治疗措施。

1.2.2 采取积极的语言应用, 对待患者和蔼可亲

语言诚恳, 对患者紧张心理进行排解、疏导和安抚,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使其正确对待手术。理解尊重她们, 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增加其信任感, 安全感。使患者心情放松, 缓解焦虑和压抑的情绪, 易于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1.2.3 认知疗法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找出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观念, 有计划的告知病情, 介绍手术相关的医疗知识和信息, 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能够进行自身调节, 自我对话, 引导她们接受现实及对疾病的认识。包括应用何种麻醉方式, 术前必要准备, 手术的特点, 注意事项, 预期效果, 术后恢复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调动术后自身控制能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实施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注意个体化和认识能力的实质性转化, 达到预期的心理效果。护理人员需注意自身形象, 贴近病人感情实施术前人文关怀, 对待病人热情亲切、细致、体贴、关怀周到, 使患者觉得可信可亲。医护人员娴熟技术, 严谨工作作风, 使病人感到可敬安全, 自然的放下包袱, 觉得手术对自己是很安全的。才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良好食欲和良好的睡眠, 保持和医护人员配合良好, 使手术得以安全顺利进行, 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战胜疾病的目标。

2 结果

(1) 由于术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者25例, 占25%, 心率加快者63例, 占63%, 术前情绪不安者81例, 占81%。

(2) 引起术前焦虑的原因:100例患者引起不同程度焦虑的是因为担心术中, 术后切口疼痛6.5%, 担心手术意外2%, 术后性格改变的21%, 恐惧手术88%, 担心肿瘤为恶性30%。

3 讨论

焦虑作为个体或集体在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的威胁作出反应时, 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激活状态, 可由各种因素引起, 对于这些因素产生的焦虑, 术前可通过提供有关病人的治疗信息及有关病人情况等环境信息支持,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环境调整, 使患者的认知、感受、情绪和行为得以改变, 焦虑得以缓解或消除。

(1) 产生焦虑的原因分析。患者对手术的认知不足, 术前对病情病因缺乏了解, 担心手术过程中发生麻醉意外, 术中大出血, 术中术后切口疼痛及术后预期效果不理想, 这些都是很强的应激源, 带给患者很大的压力。产生焦虑和恐惧。

(2) 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 不了解与手术相关的生理解剖知识, 担心术后并发症及对自身的损伤, 担心子宫肌瘤保留卵巢手术会改变女性特征, 术后性格发生改变, 性功能改变, 是否影响夫妻生活。对子宫切除或卵巢术后造成内分泌失调, 是否引起过早衰老、发胖、加之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及性知识的神秘感, 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3) 担心肌瘤性质是否恶性, 疾病不能根治, 手术资金承担问题, 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 产生心理压力, 焦虑。

总之, 根据妇科手术前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及要求, 护理人员应积极有效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焦虑程度, 增强其认识能力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能起到药物难以替代的作用。对今后生活质量是否影响可直接告知。例如, 子宫切除术后保留卵巢不会改变女性特征, 不会降低性生活质量, 告知其卵巢是维持女性特征的重要器官, 不会影响家庭夫妻关系。使患者尽快轻松的接受手术, 视为术前精神用药, 使其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在实施心理护理、心理干预过程中心理护理作为新的医疗模式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护理的实施应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 以全新的形象, 全新的护理理念, 全新的护理技术, 提高术前焦虑心理的护理质量。只有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效果, 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妇科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或卵巢疾病中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术前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 致使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变化和异常。可导致病人出现焦虑、忧郁, 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对手术期的管理, 手术实施方案及术后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 手术患者自身病情、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 缺少术前信息, 所产生的心理焦虑也不同。因此, 对术前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有效降低术前焦虑、忧郁, 使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 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妇科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建英.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 2009, 15 (31) :106.

[2] 罗姝.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0) :22.

妇科手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6例, 年龄19~47岁, ASA分级I~Ⅱ级, 心肺功能无异常, 无凝血功能异常及代谢性疾病, 其中, 子宫肌瘤12例, 宫外孕28例, 附件包块22例, 不孕症34例, 随机分为全麻 (GA) 组和腰-硬联合麻醉 (CSEA) 组各48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 GA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 以芬太尼0.1mg, 丙泊酚100mg, 琥珀胆碱100mg快速诱导, 气管插管后接S/5Aespire全能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以阿曲库铵、芬太尼间断静注, 持续静注丙泊酚6~8mg/ (kg·h) 维持。CSEA组于L1-2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4cm, 试验剂量用2%利多卡因5m L, 首剂及追加药用1%利多卡因与0.25%丁卡因混合液, 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6-S1, 手术开始前静注芬太尼0.05mg、丙泊酚1mg/kg并丙泊酚6~8mg/ (kg·h) 静注维持。术中用紧闭面罩吸氧4L/min。2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丙泊酚。所有患者气腹速度1-2L/min注入CO2, 维持腹腔压10~13mm Hg。

1.3 监测指标

常规持续监测患者血压 (MAP)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麻醉前、气腹后30、60min及术后20min的MAP、HR, 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观察并记录麻醉中患者不良反应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GA组术后清醒时间 (18.96±3.71) min, CSEA组 (18.05±4.26) min, 无显著性差异, GA组不良反应1例, CSEA组不良反应9例, 差异有显著性, 2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平面要求较高, 增加了呼吸管理的难度, 此外, 由于人工气腹、内脏牵拉和特殊体位的影响, 患者通常会出现胸闷气促、腹胀等不良反应[1]。本研究中, CSEA组术中9例出现胸闷、气急, 经面罩下加压给氧过度通气后好转。气管插管全麻实施机械呼吸, 既能保证良好的通气, 供氧充分提高有效的通气量, 术中镇痛效果明显, 肌松完全, 术野暴露充分, CO2排出及时, 又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术中不适.并能很好地管理呼吸, 尤其适用于有心肺疾病、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2]。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将96例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采用气管内全麻 (GA) , 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CSEA) , 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和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气腹后30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 CSEA组在气腹后60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 而GA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CSEA组气腹后30、60rain动脉血气pH值较麻醉前明显降低, PaC02明显增加;而GA组pH、PaC0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GA组和CSE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8.75%,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全麻时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中应用全麻是一种效果佳、实用可行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手术,腹腔镜

参考文献

[1] 周秀伟, 华树生.腰硬联合麻醉、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J].医学创新研究, 2007, 4 (23) :74.

妇科手术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该院2014 年8 月—2015年8 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35~70 岁, 平均年龄为 (43.5±8.6) 岁, 糖尿病病程1~9 年, 平均病程为 (3.8±2.4) 年。 其中子宫肌瘤11 例、宫颈癌13 例、子宫内膜癌21 例、卵巢囊肿16例、子宫脱垂12 例、功能失调子宫出血13 例, 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均超过6.9 mmol/L, 2 h葡萄糖口服糖耐量试验超过11.0 mmol/L。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该研究活动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展开。 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4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基础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化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前,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注射普通胰岛素, 促使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在手术前3 d, 需要每天测定患者血糖, 保证患者血糖指数<8.6mmol/L, 餐后血糖指数并未超过11.1 mmol/L, 且无电解质情紊乱等情况。在患者手术操作期间, 为预防出现酮症酸中毒与高渗性昏迷的情况, 针对手术时间超过2 h的患者进行血糖检测, 并调整胰岛素的输入量, 同时还需保证手术中输入的液体并无糖份。 手术结束后检测患者血糖指数, 并补充适中的盐水, 且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化护理措施的同时, 还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首先, 术前护理。大部分患者在手术操作前伴随焦虑、忧郁、抵抗力下降以及恐惧等多种心理, 而这些心理情绪的产生, 必然会影响术后恢复与护理效果。 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 时刻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 并予以安慰与开导,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促使其配合各项护理。 与此同时在充分了解患者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 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 术前半小时为患者实施抗感染护理措施, 并输入广谱抗生素与抗厌氧菌药物。其次, 术中护理。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出现, 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要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出现, 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减少或不用电刀。最后, 术后护理。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 加强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预防感染护理。 医护人员实施各项操作, 必须遵循无菌条件, 经常更换输液与注射的部位, 并加强导尿管与引流管的护理。在各项护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 保证患者会阴部、皮肤以及口腔等部位的清洁, 适当使用抗生素的量。为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 可利用红外线进行照射, 每次照射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每天照射2 次。 在患者出院的时候, 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患者各项注意事项, 即出院后保证1~2 个月的休息时间, 拆线1 周后方可淋浴, 术后1 个月后才能有性生活与盆浴, 按时来院接受复查。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基础性知识、药物护理方法、饮食、心理调整方法, 定期回访, 及时调整患者药物的使用量, 预防并发症与低血糖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方法

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 根据患者护理效果制定调查问卷, 在患者出院的时候发放给每一位患者, 由患者主观判断评价临床护理效果, 并及时收回。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检验采用 χ2检验, 组间比的检测为单因素方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护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2.1±0.3) 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7.9±0.4)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从最近几年的临床数据就可以了解到, 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2]。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并发心、脑、肾等重要性器官疾病。 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会明显增强手术危险系数, 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 术后非常容易引发伤口感染。 如若围手术期处理不当, 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甚至加重病情,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妇科手术实施期间, 糖尿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血糖不稳定以及术后感染[3]。 高血糖会降低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 增加患者脂肪、蛋白质以及酮体等, 而这些因素均会加重患者病情。 临床中影响患者血糖最主要因素为手术应激反应和心理因素。因此,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妇科手术结束后,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感染, 而感染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 在糖量充足的地方, 细菌更容易繁殖, 同时患者术后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相对较差, 更容易引发感染, 且一旦出现感染极不容易控制。 因此,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护理, 预防感染的出现。 该次研究活动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包含多方面的。 而研究结果也表明, 相对比常规化的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 相对比常规化的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理效果的实现,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为4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仅接受常规化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展开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对比常规化的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理效果的实现,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妇科手术,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张金凤.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2) :158-159.

[2] 董春萍.57例妇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6 (6) :161.

[3] 李雪, 王红梅, 毕丹.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18 (8) :271.

妇科手术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65例患者, 年龄17~61岁, 平均39.5岁, 均为妇科择期手术, 其中26例行子宫切除术, 14例行子宫平滑肌瘤剔除术, 25例行卵巢囊肿摘除术。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注射鲁米那0.1g及阿托品0.5mg, 检查患者生命指征, 参照文献[1~2], 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经L2~3进行穿刺, 有明显落空感后回抽无血, 确认导管己在硬膜外腔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液 (采用2m L0.75%布比卡因与1Lm10%葡萄糖液混合) 1.5~2m L, 硬膜外导管留置3~4cm备用。结合手术需要, 调整患者姿式及麻醉平面, 术中监测患者测血压、心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等。

2 结果

本组65例麻醉前血流动力学稳定, 部分患者出现精神紧张, 呼吸、心律改变, 经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后, 开始麻醉。6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时间较短, 神经阻滞完全, 患者手术过程中表情镇静, 痛觉消失快, 麻醉效果确切, 麻醉安全。手术过程中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部分患者出现麻醉起效后血压下降或麻醉平面改变, 采取相应处理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麻醉医师在给盆腔手术患者麻醉时, 需阻滞胸段至骶段脊神经以达到较好的镇痛及肌松效果, 但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时麻醉诱导时间长, 有时可出现阻滞不全或麻醉范围不够;而且, 给药方法上行单点穿刺给药, 不易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行双点穿刺给药, 虽可以达到满意的麻醉范围, 但双点穿刺操作复杂且用药量偏大, 可导致患者出现麻醉范围较大, 导致患者血压出现较大波动或其他麻醉意外发生[3]。

腰硬联合麻醉既能快速使腹肌达到良好的松弛, 又能比较完善地阻滞骶丛神经, 同时具有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优点, 若单独应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患者可出现阻滞不全、低氧血症、心血管意外、呼吸抑制或心律失常等, 麻醉意外或麻醉失败率较高[4], 而单独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又可能会出现麻醉时间较短无法满足手术需要的情况。腰硬联合麻醉很好地结合了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优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麻醉时间可控, 可根据手术需求选择用药量及给药量, 麻醉时间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 而且术后可持续硬膜外用药以达到镇痛目的; (2) 腰硬联合麻醉用药较少,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麻醉用药引起的毒性反应, 对患者呼吸及循环影响较小; (3)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诱导时间短、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 麻醉安全。

腰硬联合麻醉时只需在一处穿刺即可, 对病人损伤小, 而且可以经穿刺针孔留置硬膜外导管进行麻醉药物的追加, 进而保证和延续了麻醉效果, 而且可以进行术后镇痛, 减轻患者病痛。但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时由于快速及较大范围神经阻滞, 可引起麻醉范围内动静脉血管快速扩张, 发生血液重新分布现象, 导致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 进而出血压迅速下降[5]。因而麻醉过程中一定要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血压、呼吸、心率等明显改变时应立即采取补充液体量等相应措施。

总之, 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诱导时间短、麻醉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 循环变化小, 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便于麻醉管理[6], 而且麻醉用麻少, 毒副反应发生机会减少, 还可以通过硬膜外导管提供合理的术后镇痛, 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在妇科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5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麻醉时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在L2~3部位进行穿刺, 成功后经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液1.5~2mL, 将硬膜外导管3~4cm留置备用。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易行, 65例患者麻醉诱导时间短, 神经阻滞完全, 麻醉效果确切, 手术顺利安全完成。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用量少、安全, 神经阻滞完全, 痛效果好, 副反应小的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手术

参考文献

[1] 邓立强.腰硬联合麻醉行妇科手术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19) :152

[2] 张成惠.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2) :85~86.

[3] 张跃清.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患者盆腔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 :115~116.

[4] 许冰, 春伟.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5) :56~57.

[5] 叶露, 王文凯, 陈慧琦.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预防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 :50~52.

上一篇:教师晋级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项目行政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