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

2023-09-27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第1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管理程序

安全施工管理和质量管控是关系到整个地灾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2、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4、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企业代表要检查各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

5、地灾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6、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7、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架、防护架、安全网等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做法要求及时纠正;施工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严禁拖地线和超负荷用电,应有专职电工管理用电;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做好防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质灾害措施。

二、现场管理制度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戴好安全帽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守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不能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不采食不知名的蘑菇、野果、野菜,上班前不喝酒。

3、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法劳动纪律“三违”行为。

4、 施工现场应拉好警戒线,现场内危险部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施工影响区段车辆和行人通行。

5、 场地内的油料和其他易燃物品,妥善存放,严禁烟火靠近,配备干粉灭火器,并设有“禁止烟火”的安全警示牌。

6、 现场用电符合用电安全要求,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地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雷雨季节避免施工并做好防雨防雷措施。

8、施工机械、电气设备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动。

9、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10、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旧基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1、交接班时,作业人员对自己使用的的机器、工具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班长班前应布置任务及交待使用设备,劳动组合,具体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执行班组安全工作规定。

3

12、危岩体施工时采用双排脚手架和竹跳板对工作面进行全封闭式作业,在危岩施工平台的底部、正面及两个临空侧面利用φ40mm 钢管脚手架支架平台,铺设和捆绑竹跳板形成封闭的作业系统,防止危石在解体过程发生崩落掉下。

13、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4、采用静态爆破法必须注意: (1)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侵入,发生喷出、炸裂伤人。

(2)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3)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

(4)搅拌后的浆体应在 3min 内填孔完毕,搅拌中发现浆体迅速升温且烫变干,应将浆体舍弃不用,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5)不同型号破碎剂不可混用,严禁勾兑其它化学品。

4 (6)严格防潮,拆包后尽量用完。 (7)严禁在雨天施工。

(8)静态爆破安全距离 10m ,施工前应搭好安全防护措施。

15、开挖土石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进行作业。

16、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17、严禁在作业平台上超负荷堆放爆破石块或其它材料,交接班时要将工作平面上的石块等堆卸物下落到山脚或其它安全地带。

18、清除废石用卷扬机运至山脚下平缓处堆放,废石应用水泥浆固化。

19、土石方外弃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运输车辆、交通量和现场状况,确定运输路线。现场应根据交通量、路况和环境状况确定车辆行驶速度,并于道路明显处设限速标识。

20、土石方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在社会道路、公路上行驶时,不得遗撒,且应遵守现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道路上行驶时,应遵守其限速等交通标识的管理规定。

21、保护治理危岩区的周边环境及自然地形,限制不利于危岩稳定的人类活动。坡脚需设一名安全岗哨

,禁止人员通过。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第2篇

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当前存在众多问题, 其主要包括文件、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现对其加以具体分析。

1.1 项目管理规范性文件缺乏

早在2006年国家土地资源部就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该文件的下发, 虽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发挥了一定的指导规范作用, 但是此文件属于大纲性文件, 并不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1]。这样一来, 自然影响到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不利于充分发挥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 工程项目管理采取工民建收费标准, 由于其标准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实施的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1.2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缺乏

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所采取的手段, 主要是借鉴一般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然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与一般工程项目存在诸多差异, 其管理手段并不能通用。同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内容更为广泛, 复杂性更大, 一般的管理方法无法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管理手段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综合性管理软件的缺乏,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较多, 但是普遍存在功能单一这一问题, 只能进行单一方面的分析, 同时由于软件之间的关联性较少, 促使地质灾害项目成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单体, 尤其是信息资源共享方面, 效率更是低下, 不利于管理[2]。 (2) 信息交换缺乏标准平台, 软件关联较少, 同时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之间存在相容性问题, 造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3]。 (3) 管理活动缺乏标准程序, 由上述分析可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涉及内容较多, 并且十分复杂。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不同管理负责人, 所采取的方式不一致, 造成项目管理中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 影响到了管理工作的协调。

1.3 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风险管理作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然而我国当前风险管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风险评估机制并不完善。这样一来, 必然影响到管理人员的决策, 从而不利于质量控制, 这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不利影响。

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控具体措施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 当前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影响到了工程项目质量。为此, 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控工作。

2.1 改进项目管理配套制度

有效消除地质灾害危害,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在于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为此, 政府有必要改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配套制度, 为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性文件支持, 实现有法可依。同时政府还需要引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定额标准、危险性评估文件、收费标准以及项目管理制度等。除此之外, 地质灾害存在地区差异性, 就需要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2 改进现代化管理手段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改进, 首先需要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具体为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平台的研究, 同时加强研发综合性管理软件。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软件当中必须具有组织指挥、技术信息以及网络项目管理等一系列功能。除此之外,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当中, 有必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通过通信功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3 风险管理评估机制的改进

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风险, 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简单而言就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4]。然而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 并且涉及到的技术均较为先进。为此, 风险评估机制的改进, 需要在经济角度考虑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机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 因地区的不同, 造成地质灾害特点不同, 就需要在改进风险管理评估机制时, 结合地区特点, 对灾害风险性与施工质量进行评估。

3. 结语

地质灾害一直影响着我国人们的生命财产与经济财产,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 政府有必要重视起地质灾害的治理。然而当前我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众多问题, 不利于把控治理质量, 这就需要政府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以此提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与质量。

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最低成本, 以此达到工程项目质量具体要求, 从而有效提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然而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不足, 造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此, 相关人员有必要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质量。本文在深入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质控具体措施,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质控具体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 2017 (03) :55-56.

[2] 盛刚.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与工程治理——以陕西省为例[J].西部大开发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 2016 (05) :52-54.

[3] 卢永.浅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 2016 (02) :195-198.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不仅仅会致使工程项目无法有序建设,还极有可能带来人员伤亡威胁,进而也就需要予以有效防控。为了更好优化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应该首先明确各个成因,进而在防治方案中予以针对性处理,体现事半功倍效果,本文基于这一思路,首先从水文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然后又探讨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

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出现伴随着恶劣后果,极容易导致相关项目难以有序进展,甚至会产生安全方面的威胁。基于此,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方式方法,以便体现更强灾害应对效果。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法的准确性往往需要重点关注于各方面成因,将这些成因作为重要关注点,进而提升防治方案的实效性,最大程度上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以及破坏程度。

一、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一)水文地质因素

基于当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而言,比较常见的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以及崩塌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首先受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因为水文地质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进而也就很可能导致相应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效果。从水文地质因素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形地貌条件会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直接影响,因为相应岩土工程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状况并不是特别理想,进而也就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异常问题发生。比如对于一些水系相对发达的地区,就容易在岩土工程中出现山洪暴发问题,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几率同样也较高。岩土工程所处区域如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山坡结构,同样也会在其它自然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导致该区域更加容易形成泥石流以及山洪灾害,给相应岩土工程项目带来严重干扰。

其次,土壤地质条件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成因,因为岩土工程项目所处区域的土壤地质条件并不是特别理想,存在着较多的松散土壤,比如砂土以及粉土等,都不利于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就容易发生一些严重地质灾害问题,比如地面变形以及崩塌等,都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在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建設中,软土地基在当前越来越常见,该类地基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针对性处理,以便更好提升其承载力,而如果处理不到位,必然也就会导致其形成不均匀沉降,严重的就会酿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给岩土工程项目带来严重威胁。

另外,水文气候同样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成因,其具体表现在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两个角度。从地下水的作用上来看,其不仅仅可以通过自身的地下水压力影响到岩土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同样还会表现出明显的侵蚀作用,逐步致使岩土工程所处区域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失衡,比如很多软土地基的形成就和地下水有关。从地表水的作用上来看,除了岩土工程所处区域存在的径流影响外,往往还具体表现在强降雨上,如果在短期内出现持续的强降雨,必然也就极容易影响到岩土工程相应结构的稳定性,很容易出现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成为当前岩土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二)人为因素

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而言,除了受到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往往还和人员有关,因为相关人员的行为不当,也会导致岩土工程项目受到严重威胁,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明显提升。

一方面,因为岩土工程所处区域长期存在滥砍滥伐以及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势必也就会影响到该区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造成相应区域过于脆弱,很容易形成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比如在一些滥砍滥伐归于严重的区域,因为水土流失相对严重,进而也就很可能出现严重泥石流或者滑坡等问题,给周围环境和人员带来了严重危害;在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的基础上,相应区域也容易发生崩塌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样也会产生恶劣影响。

另外一方面,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具体表现在具体工程项目建设中,因为相关施工处理方式不当,在施工建设中没有切实做好必要防护工作,所选用的施工工艺对于当地岩土工程地质结构产生了严重破坏和影响,必然也就会进一步导致其过于脆弱,在经受其它外部作用力或者自然因素影响时,更加容易爆发地质灾害事故,由此产生的威胁程度同样不小。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严控水土资源开发

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为了更好应对自然环境的威胁以及有效防控人为因素影响,注重从水土资源开发入手予以优化把关极为必要。水土资源开发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政策执行,实现对于水土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尽量避免因为过度开发或者是保护工作落实不当,产生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比如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需要重点考虑到相关政策要求,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加大审查力度,避免对于地下水产生较为严重的过度开发利用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有效保护,以此实现地下水方面的有效作用,规避不良影响。针对一些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同样也需要切实做好开发规划,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结构保护要求,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协调有序,在矿产开采的同时做好必要回填处理,以更好营造理想的稳定条件,规避该方面地质灾害发生。

(二)水文地质勘察和评估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出现和水文地质存在密切联系,为了形成良好预防效果,往往需要重点做好预判工作,这也就需要加大对于水文地质的勘察力度,要求在全方位了解水文地质实时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评估判断,进而采取最为适宜合理的策略,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威胁降到最低。在水文地质勘察中,为了确保水文地质数据资料获取的全面性和精确度,往往需要注重切实做好技术创新工作,要求及时更新水文地质勘察设施和方式,准确掌握地下水以及地质状况,避免在资料方面产生严重偏差。对于水文地质进行评估同样也需要体现较强专业度,能够针对所有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准确判断地质灾害发生几率,进而也就可以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三)完善预警机制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还需要具体表现在治理层面,这也就需要注重完善预警机制,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状况,进而最短时间内进行及时应对,将地质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此降低其危害程度。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的构建中,往往需要充分依托各类先进传感器,要求及时反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状况,确保信息传达更为高效准确,能够保障治理工作得到各方面及时响应。

三、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影响较为恶劣,为了较好形成良好防治效果,必然需要重点明确各方面成因,从水文地质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也就能够采取相匹配的策略予以预防和治理,力求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率以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孙晨辉.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华北自然资源,2020(03):103-104.

[2]张雷.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49-50.

[3]任霞.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08):242-243.

[4]罗大海.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0(07):271-272.

[5]龚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2.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岩土工程类型与数量,均逐渐增加,而岩土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地质灾害风险,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岩土工程而言,地质灾害的防治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旨在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

工程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尤其是生态环境。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加速了各种生态资源的开发,对地质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从实际情况来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包括滑坡、地表变形、泥石流等,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以确保工程安全。鉴于此,本文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方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1.1 泥石流

作为一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泥石流常见在山坡、山沟等位置,与天气环境有很大关系,一般发生在强降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下。泥石流指的是携带大量土块与砂石的洪流,从山上奔泻而下,会对山下的建筑与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威胁[1]。而且,因为泥石流中携带着大量石块、泥沙,意味着泥石流具有较高的灾难性。同时,因为岩土工程不可避免地会砍伐植被,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增大了泥石流发生的危险性与危害性。

1.2 滑坡

滑坡是一种岩土体滑动现象,是由于岩土结构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斜坡之上的岩土结构自身的稳定性比较高,若外力作用不是很大,通常是不会出现滑坡现象的[2]。在现实中,岩土工程滑坡的诱因很多,如水土流动、地表水的侵蚀、雨水冲刷、坡脚遭受大面积破坏等。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中,滑坡的破坏力是比较大的,而且常见于地势落差较大、强降雨量较大等位置。

1.3 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与地面塌陷3种。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大约有70座城市是地面沉降的高发区,而且这些地区中超过50%的城市,地面沉降超过3 m,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3]。地面变形则常见于矿区、岩溶活动频繁区,以及地下水过量开采地区。

1.4 崩塌

崩塌常见于陡坡上,是由于重力作用,导致岩土、泥土脱离原来的结构,而出现滑落堆积现象。崩塌有很多种类型,按照结构体的不同,可以将崩塌分为土质崩塌、岩质崩塌与山体崩塌[4]。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崩塌,均会对周围建筑与居民产生灾难性影响,严重时甚至还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崩塌示意图见图1。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

从宏观角度来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自然地质灾害,即由于大自然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5]。自然灾害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属于第一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固有形态与自然特性。二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此类灾害属于第二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人为性,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大量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难以修复的破坏,从而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从微观角度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一是气候变化,二是人为因素对自然地质演化的影响,导致岩土体结构的稳定性被破坏、自然演化周期出现变化,进而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这也是为什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突发性与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总之,岩土工程开发会导致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工程的各种施工行为也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自然地质灾害。

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3.1 泥石流的防治方法

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不仅是对岩土工程安全的危害,还会危及到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在泥石流的防治中,应对目标区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与危害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生态工程、沟、坡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在泥石流防治中,有3个重点区域,即上坡、堆积区与沟谷区,应注意这些区域的重点防范,通过种植植被等方式加强防护。在上游可种植涵养林,减少坡面的裸露面积,在被侵蚀较重的沟谷区,则要积极建设防护林,提高坡面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在泥石流高发区,还可以修建小型的水利设施,让降水与径流汇集一处,以此来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充足水源。此外,在沟谷区的防治上,可以修筑拦沙坝,提高沟床与坡岸的稳定性,减少泥沙流动。或者修筑护岸工程,降低泥石流发生隐患。

3.2 滑坡的防治方法

岩土工程滑坡灾害的防治,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理。首先,清除地表的积水,减轻岩土表层的重量,之后再通过填土压实,在这种方法中,抗滑挡土墙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施工操作简单、用时短,最重要的是不会对原有的地质结构产生过多不利影响。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山体的坡度,提升山体的承载能力,同时对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增强山体的稳定性,降低滑坡风险。最后,在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四周,修建截水沟,避免滑坡范围内,有地表水的流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概率。此外,还要对容易出现滑坡问题的位置,展开地下水的综合防治,避免地下水对山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3 地面变形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岩土工程施工前,通过岩土勘察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地质特点,保证施工方案的制订、施工技术选择的合理性、科学性,避免因人为施工因素而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抽取地下水水样,或者开采地下矿产资源时,也要嚴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实时监控地下岩石的运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要确保施工技术的规范性,保证施工设备符合标准,符合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最后,加强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措施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因为岩土工程会对地表植被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岩土工程施工中,应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在施工现场周围大量种植植被,对岩土体进行绿化改造,实现生态防护。

3.4 崩塌的防治方法

在崩塌这种地质灾害的防治中,效果最好的防治措施为工程防治与生物工程防治。其中,工程防治是目前防治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方式之一,常用于小范围土质滑坡的防治中。而生物工程防治,是通过种植树木、植被、耕种农作物等方式,提高森林与绿植的覆盖率,以加固土壤,避免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相比于工程防治,生物防治不仅防治时间更长,而且投资成本比较低、对自然环境的改善程度比较大,而且应用范围更广。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采用拦挡、前缘支挡、排水、锚固等防治措施,从根源上消除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4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类型比较多,危害性较大,而且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不可控,在影响岩土工程建设安全的同时,也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在本文研究中,针对几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结合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总之,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全面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地质特点,以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设计合理的防治方案,再利用合理的防治技术,从根源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刘文军    工作单位:太原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俊岭,赵朕,崔晓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其策略分析[J].地矿测绘,2020,3(1):132-133.

[2] 葛军武.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4):31.

[3] 薛云峰.广西灌阳新圩高速出入口加油站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地球科学前沿,2020,10(7):9.

[4] 阚露.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探微[J].砖瓦世界,2019(14):41.

[5] 朱小群.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思路研究与讨论[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8):1.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第5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管理程序

安全施工管理和质量管控是关系到整个地灾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1、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2、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4、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企业代表要检查各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

5、地灾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6、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7、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架、防护架、安全网等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做法要求及时纠正;施工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严禁拖地线和超负荷用电,应有专职电工管理用电;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做好防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质灾害措施。

二、现场管理制度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戴好安全帽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守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不能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不采食不知名的蘑菇、野果、野菜,上班前不喝酒。

3、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法劳动纪律“三违”行为。

4、 施工现场应拉好警戒线,现场内危险部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施工影响区段车辆和行人通行。

5、 场地内的油料和其他易燃物品,妥善存放,严禁烟火靠近,配备干粉灭火器,并设有“禁止烟火”的安全警示牌。

6、 现场用电符合用电安全要求,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地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雷雨季节避免施工并做好防雨防雷措施。

8、施工机械、电气设备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动。

9、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10、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旧基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1、交接班时,作业人员对自己使用的的机器、工具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班长班前应布置任务及交待使用设备,劳动组合,具体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执行班组安全工作规定。

3

12、危岩体施工时采用双排脚手架和竹跳板对工作面进行全封闭式作业,在危岩施工平台的底部、正面及两个临空侧面利用φ40mm 钢管脚手架支架平台,铺设和捆绑竹跳板形成封闭的作业系统,防止危石在解体过程发生崩落掉下。

13、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4、采用静态爆破法必须注意: (1)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侵入,发生喷出、炸裂伤人。

(2)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3)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

(4)搅拌后的浆体应在 3min 内填孔完毕,搅拌中发现浆体迅速升温且烫变干,应将浆体舍弃不用,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5)不同型号破碎剂不可混用,严禁勾兑其它化学品。

4 (6)严格防潮,拆包后尽量用完。 (7)严禁在雨天施工。

(8)静态爆破安全距离 10m ,施工前应搭好安全防护措施。

15、开挖土石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进行作业。

16、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17、严禁在作业平台上超负荷堆放爆破石块或其它材料,交接班时要将工作平面上的石块等堆卸物下落到山脚或其它安全地带。

18、清除废石用卷扬机运至山脚下平缓处堆放,废石应用水泥浆固化。

19、土石方外弃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运输车辆、交通量和现场状况,确定运输路线。现场应根据交通量、路况和环境状况确定车辆行驶速度,并于道路明显处设限速标识。

20、土石方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在社会道路、公路上行驶时,不得遗撒,且应遵守现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道路上行驶时,应遵守其限速等交通标识的管理规定。

21、保护治理危岩区的周边环境及自然地形,限制不利于危岩稳定的人类活动。坡脚需设一名安全岗哨

,禁止人员通过。

工程治理地质灾害论文范文第6篇

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是影响我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盂县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盂政办发[2012]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地质环境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灾害隐患点情况

根据我乡地域的特点,构成我乡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

1、公路两侧及建筑物,省道214线切坡坡面较多,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在汛期期间易形成滑坡、崩塌,造成交通堵塞、危及房屋等地质灾害。

2、阳五高速公路施工废渣废石胡乱堆放,易造成泥石流、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

经排查,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其中滑坡?处,泥石流、河道堵塞6处。

二、重点防范区、巡查工作重点和防范期

1、重点防范区

根据灾害形成的特点及区域,我乡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防

治的重点村为:樊家汇、上细腰、下细腰、碾子坪、河西、泽泊、会里、???。

2、巡查工作重点

根据我乡的环境地质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汛期前地质灾害巡查。巡查工作要调查黄土陡崖下建房、挖窑洞以及近年来造地、造林等人为工程造成的隐患点。公路沿线要重点巡查调查潜在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等威胁的中小学校舍存在的各种次生地质灾害。

3、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乡历年的降雨以及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确定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9月,及冬季降雪及冰雪消融期。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各村、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责任,做到具体情况有人抓,要按照相关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主要负责人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调查研究、统一部署、督促检查,认真负责地抓好这项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一是对威胁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将防灾责任到部门、基层,落实到人。二是与村委会、学校等有关责任主体签订防灾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行县、乡、村责任制度,各村、各部门要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监测人员,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隐患、群测群防、治理资金、工程治理,基础调查、应急演练,加强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落实。

2、建立网络,落实责任

要建立和完善乡、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和情况信息网,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各村委会主任是乡、村两级的责任人和联络员,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安排专人进行监测,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严格实行速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以多种方式(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敲锣、广播、鸣笛等)通知受威胁的群众,同时速报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撤离受威胁人员,最大限度

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

(三)全面排查,落实各项制度

要认真组织落实汛前排查,讯中检查,讯后核查等各项制度。

1、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巡查制度,巡查人员要做到“走到、看到、记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

2、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地质灾害的现状、威胁的人员和财产并报告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防灾工作。

3、地质灾害值班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值班名单的安排进行值班,坚守工作岗位,保持24小时电话通畅,确保信息畅通,如有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值班记录,并及时汇报。

4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汛期和重点地区的险情巡查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后,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月报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并做好

跟踪监测和应急防治工作。

(四)搞好应急保障,提高应急能力

各村、各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统一领导下,搞好应急保障,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对每个隐患点都要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闲情灾情,依据各自职责要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跟踪监测、巡回检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上一篇:校园平台系统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