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市场采购”贸易是在专业市场逐渐发展并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出口方式。我国“市场采购”出口额已具有相当规模,不少综合实力突出的专业市场已成为国际采购商全球采购的重要基地。但是,我国还未确立此贸易方式,也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不利于“市场采购”贸易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确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本文对“市场采购”贸易进行了内涵的确定,并对“市场采购”贸易产生的背景、特点、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制度确立、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等方面实现“市场采购”贸易“监管制度化、贸易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制度监管

随着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国际采购商来我国专业市场采购商品,从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方式应用而生。“市场采购”出口额已具有相当规模,不少综合实力突出的专业市场已成为国际采购商全球采购的重要基地。但是,由于“市场采购”出口的商品来自于流通领域,且参与主体多元、商品种类多样、交易活动频繁等,有别于传统的贸易方式,采用传统的贸易监管方式管理“市场采购”出口,导致在海关监管、外汇管理、检验检疫、税收征管、质量追溯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难题和障碍,不利于专业市场国际化的长远、有序发展,迫切需要确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监管政策。

作为全国成交量最大的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发展迅速,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额大,管理问题也最为突出。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22号)(下称《试点方案》),在《试点方案》里明确提出了“加快探索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要求。由此,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快对“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研究也显得更为迫切。

一、“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

“市场采购”贸易是在专业市场逐渐发展并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出口方式,此贸易方式根植于专业市场,服务于众多中小微企业,其产生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

1.专业市场国际化催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市场经历了“从立足本地,到全国经营,到走向国际”的渐进发展道路。目前,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新疆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成都五金机电市场、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等市场国际化发展突出,已有不少外商通过直接从市场采购或通过电话、电子商务等方式向市场经营户下单、或委托外贸公司向专业市场采购商品等方式,采购商品出口。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2010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日均出口商品1400多个标箱,全年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达到52万标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42.2万人次境外客商到义乌采购商品,在义乌居住半年以上的境外客商达到1.3万人。

2.中小微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我国有大量规模小、利润薄的中小微企业,但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拓展国际市场,建立自己的对外贸易渠道。专业市场通过集聚大量商品和境内外客商,形成规模经济,建立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市场商品出口链条,使市场出口商品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大为降低,贸易效率极大提高,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国际化经营平台。通过专业市场的“市场采购”贸易,市场经营户可以通过市场平台与境内外采购商洽谈外贸生意,这种外贸经营方式,交易简便,费用、责任、风险与国内贸易区别不大,大大降低了市场经营户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另外,为专业市场供货的成千上万家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市场搭建的国际化通道,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直接对接。如以义乌市场为依托,参与“市场采购”出口的市场经营户达到了6.2万家,全国已有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便利地参与了国际贸易,带动了1000万以上产业工人的就业。

3.小商品国际化需求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小商品具有品种多、货值低等特点,根据《小商品分类与代码》的分类,我国小商品可以分成16个大类、9105个子类、170多万种单个商品;小商品单价低、单个利润低,以薄利多销为主。专业市场,尤其是小商品市场,以低成本提供小商品一个集中展示、交易的发展平台,使境外采购商能够以较低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和缔约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采购到所需的商品,使小商品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被外商采购出口。由此,“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类似于义乌市场的全国各大型小商品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这也表明“市场采购”贸易是小商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市场采购”贸易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对其具体的内涵仍未有一致的定义。本文认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境内外企业和个人,在国内流通领域(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贸易行为,有别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传统贸易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商品来源环节特殊

与传统的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于生产企业不同,“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商品通常是采购自流通领域,尤其是专业市场。通常境外采购商不与生产企业发生业务往来,而是利用专业市场平台,直接与市场经营户洽谈并签订买卖协议,或委托外贸公司向市场经营户采购商品,而市场经营户则与生产企业即供货商建立业务联系。

2.交易方式融合内外贸

“市场采购”贸易融合了内贸、外贸两个环节,一是境外采购商或其委托的外贸公司以专业市场为平台,与市场经营户进行洽谈,达成买卖协议,收货后以人民币与市场经营户完成支付结算,该环节与通常的国内贸易相似;二是境外采购商通常不自行办理采购商品出口手续,而是委托外贸公司按其要求将货物出口,外贸公司代为办理采购货物的相关出口手续,该环节则与通常的外贸出口相同。

3.参与的贸易主体庞杂

经过多年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形成了一条精细分工的产业链,涉及生产企业(供货商)、市场经营户、境外采购商以及大量为“市场采购”贸易提供配套服务的外贸公司、货代公司、报关公司、仓储物流公司等众多主体。同时,这些贸易主体性质复杂,成分多元,有境内个体工商户、境外自然人,也有境内企业和办事处、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多种形式。

4.出口商品组柜出口普遍

“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商品种类多,主要以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玩具、袜类、钟表、纺织品、服装、领带、文体用品等日用工业品为主。以义乌市场为例,从义乌小商品出口涉及的海关编码上看,义乌市场出口涉及2000多个税则号的小商品。境外采购商到专业市场,尤其是小商品市场采购商品,通常是多品种、小批量地采购,为降低出口成本,多个采购商拼柜、多种商品组柜出口的做法较为普遍,导致单个集装箱通常装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销售商、不同采购商的商品。

三、“市场采购”贸易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难点

为了能更好推进“市场采购”贸易的发展,各监管部门对其管理方式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如海关总署对义乌小商品采购出口试用了“旅游购物监管方式(0139);深圳市检验检疫局针对“市场采购”出口,出台了《市场采购、物流商品出口检验监督管理办法传统贸易管理办法》;昆山质检局出台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基本要求(试行)》等等,极大促进了“市场采购”贸易的发展,但是“市场采购”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监管缺乏上位法支持,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市场采购”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外贸出口方式,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并未对这种出口模式作出定义,也未对这种出口方式的监管模式给予明确的规定,监管上缺乏上位法支持。正由于如此,海关、商检、国税外管等监管部门基本都是在参照一般贸易出口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市场采购”出口的特性,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进行有限的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各部门没有建立统一互信的协作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如2007年海关总署对义乌小商品采购出口采用“旅游购物监管方式(0139)”,但外汇管理部门并未建立与该监管方式相对应的管理方式;同时,2010年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取消了对旅游购物商品经营资格核准,不再有单独的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海关“旅游购物商品(0139)”监管方式相应失去了上位法依据。另外,检验检疫部门已有的法律法规均在生产企业框架下制定,对流通领域出口商品的检验缺乏操作依据等。

2.监管政策不完善,“市场采购”贸易主体采购出口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的贸易管理政策在某些环节还较难适应“市场采购”贸易的发展,存在较多的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采购”贸易中的境外自然人采购商(个体工商户)在国内开展采购贸易缺乏法律和法规支撑。二是境外采购商中的外资合伙企业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2010年3月1日起,《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但是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仍不健全:商务部门仍无法为外资合伙企业办理进出口备案;无法正常开展经营上的结汇业务;外资合伙企业的税收由谁征收,税种及税率如何,税务部门均无明确规定等。三是市场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从事外贸政策不完善。目前,个体工商户从事外贸的相关程序繁琐,费用较高,制约了市场经营户自营出口的动力。

3.“市场采购”商品管理难,监管压力大、成本高

“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来自于专业市场等流通领域,质量良莠不齐、品种纷繁复杂、装运方式特殊等众多原因,导致监管难度很大。一是专业市场上的货源来自全国各地,从源头上对供货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提升和质量监管成本高、难度大。二是与专业市场相对接的生产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很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较差,使得部分商品的质量不能满足国外技术要求,其质量现状使“市场采购”贸易存在较大的出口风险。三是市场经营主体的质量意识淡薄,且有不少采购商以低价为首选而有意“忽略”质量标准的做法,造成了极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四是“市场采购”贸易存在大量的组柜、拼柜出口的集装箱,这就极大增加了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等在检验、查验等环节的工作量。

4.缺少市场准入和质量溯源机制,责任追究难

由于没有“市场采购”贸易管理条例,对于参与此项贸易活动的主体并没有明确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目前市场上参与的主体复杂,且有不少代理中介机构,由于缺少经营准入、退出机制,当出现重大走私违规等情节严重现象时,监管部门查找责任主体难,无法实施责任追究。另外,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市场经营户,未建立完善的商品验收、购销、出口台账制度,一些为“市场采购”出口服务的外贸公司也未建立出口商品来源信息登记、申报、验证的溯源管理机制,“市场采购”出口的商品可溯源性差,当这些采购商品在境外被投诉侵权、产品安全通报召回等现象时,通常很难溯源找到生产企业。

四、政策建议

以实现“监管制度化、贸易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为发展目标,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批为契机,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与服务体系,并以义乌为试点,先行先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力促监管制度化,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获得上位法支持

抓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批的机遇,加快完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参照边境小额贸易、对台小额贸易等特殊贸易的监管办法,积极推进以国务院行政法规形式或国务院授权国家有关部、委(总署、总局)以规章形式制订实施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的商务、海关、税务、工商、检验检疫、外汇监管措施和办法,并确保相关监管措施和办法的衔接配套,建立一套便捷、顺畅、高效的“市场采购”贸易认定体系,构建起有法可依、便捷高效、相互衔接的“市场采购”贸易管理政策体系。

2.着力贸易便利化,加快破解“市场采购”发展中的政策瓶颈难题

扩大经营主体,积极化解境外自然人、外资合伙企业、境内个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的政策性难题,完善相关配套服务。由商务部门对“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建立完备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并构建适宜的退出机制。海关增设“市场采购”贸易监管方式,并不断完善“市场采购”商品归类简化办法,进一步简化“市场采购”商品申报手续。检验检疫部门加快探索在“管得住”的基础上,探索试行简易检验程序,快速检验,减少抽检批次,减少每次抽检样品的数量,并探索直通放行模式。创新市场内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对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增值税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照进、销项核算缴纳增值税,也可以选择继续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等。

3.推进管理规范化,加快完善“市场采购”贸易的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针对“市场采购”出口主体复杂,经营操作欠规范等问题,重点加强对市场经营户、报关报检主体(包括外贸企业、货代企业、货运企业等),开展“市场采购”主体的许可、注册、备案等准入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不如实申报、虚报、瞒报严重,夹带相关违禁产品出口的,或出口具有严重安全问题产品在国外造成通报,严重影响市场声誉的行为,经查实,轻则对经营户进行警告教育,重则中止商位出租协议、取消出口登记备案,或追究相关刑事责任。建立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质量管理机制,切实形成工厂供货货源质量保证、市场经营户索证验货、各组货单位验货、科学仓储、海关商检严格查验等各环节齐抓共管的把关网络。探索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按注册地与信用等级相结合的分类管理政策,对于守法申报、信用良好的企业,在检验检疫、海关通关等环节,给予通关优先权和优惠政策的优先考虑;反之,在通关上、检验上实行严格的查验制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长远发展,减少短期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4.推进服务专业化,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注重市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境内外客商、市场商户、外贸企业等主体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机制,加强全社会对贸易主体信用的监督与评价。加大对“市场采购”新型监管模式的宣传,不断强化“守法便利、规范便捷”观念,引导贸易主体规范操作、合法经营。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努力建立公平诚信、规范有序的市场大环境。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和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相较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任务,本文对《国际贸易》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提出思路,指出作为延展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对《国际贸易》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探究式学习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在应用网络教学系统时有不同的侧重,但毫无疑问都需要在前期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使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在促进教与学方面相得益彰。

一、《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并非把课堂教学内容直接搬到网上,仅仅实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延伸,而是应该和日常课堂教学相配合,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在突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此,网络教学同样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甚至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准备更多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设计应从对网络教学的需求分析开始,以便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网络教学模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的开展主要可以满足以下几点需要:

1.满足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需求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从古典到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介绍与梳理、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化、各类国际贸易措施、以及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等。这些内容与世界各国经济与贸易发展联系密切,是一门需要在教与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发展现实的课程,因此,其教学内容除课本知识以外,还需要密切联系发展实际,是一门教学内容常常会超越课本内容的课程。而当前我国各高校《国际贸易》课程的课时一般为32课时或48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往往难以全面系统地讨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类问题,因此,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中有限课时的重要补充。

2.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高校其他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同时还是一些学校的双学位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有所差异,课堂教学内容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差异化课程安排,但是在实际开课时,往往有跨专业合班情况,教师不能照顾学生专业和个体差异,因此,网络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差异化推送、布置差异化作业任务及师生的在线互动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3.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需求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与现实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能对不断变化的经贸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国际贸易的教学在介绍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借助大量的学习资源,通过布置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发布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不断更新资源内容,布置多样化甚至差异化研究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二、《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合作主动获得的。网络教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平台形成的学习社区,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与互动,形成一种主动学习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前述的需求分析,《国际贸易》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依据以下模式进行设计,从而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知识获得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结合互补。

1.课堂教学以基础和重点知识讲授及集体研讨为主

传统教学下,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与网络教学相配合开展教学的情况下,一部分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完成,诸如背景知识阅读、案例研究、材料分析及课堂小测等。课堂教学以基础和重点知识的讲授为主,同时开展问题研讨。问题研讨主要围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延展性知识展开,相关资料和讨论问题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和开展讨论。

2.通过网络平台延展学习

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补充,由教师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布置阅读、习题和研究任务,学生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同学间开展讨论,师生间进行互动,完成学习过程。利用网络平台的教学,以教师的教学资源发布和任务布置为起点,以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为目标,因此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发布和布置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安排,做到以课堂教学核心为基础,延展教学内容,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并注意采用引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以探究式任务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实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在以联系和分析现实问题为学习目标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延展性学习,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是最重要的能力。为帮助学生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可以通过布置一系列研究性课题任务,训练学生逐步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泛的课题,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教师布置探究式学习任务提供了条件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最大化课程资源,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最大支持,同时还可以保存学生提交的任务作业,进行在线点评和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见证自己在不断训练中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总结

由以上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看出,网络教学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上的搬家,也并非与课堂教学完全独立、互不关联,而是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在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精心、有效的教学设计,网络平台就会仅仅成为学生下载教师课件的途径,而非进行延展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为此,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设计,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研究训练的一体化安排,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起到较好的教学促进作用。

总之,在高校网络教学环境逐步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传统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配合对接,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64-70.

[2]王星,杨文正.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50-56.

作者简介:杨楠楠(1976.1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水平逐渐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其已经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并不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带来娱乐、休闲、便捷的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要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提高其可靠性,就需要能够有效地控制计算机病毒、黑客等,保证计算机数据能够安全传播。本文就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就是网络的可靠性。网络的稳定性越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也越高,要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如果操作不科学,计算机硬件以及防护等不到位也會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计算机数据丢失,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安全维护,并且按照程序执行任务,做好防护措施,保证计算机安全可靠运行。

一、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意义

网络通信协议、管理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各个器件之间相互联系与协调,使信息以及资源得到共享,当前,计算机网络在多个领域中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商业运行中应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贸易和往来也逐渐频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实现商务洽谈和交易,使商业运行的效率得到提升,计算机网络还能够为供应商购买系统部件等提供便利。

计算机应用中,家庭网络应用也是十分普遍的,利用互联网,能够实现个人信息的远程访问,用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操作比较方便简单。人们可以通过微博、QQ等软件进行网络交流互动,使人们彼此间的距离得以缩短,通过视频点播实现对视频的观看。互联网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游戏等娱乐服务。近年来,4G网络的出现使网速逐渐提升,网络用途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社会了解和参与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怎样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强化其可靠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为了维护用户的利益,避免信息数据的丢失,就需要做好计算机网络的防护措施,阻止黑客入侵,减少用户以及企业的损失。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出新的防护措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破解,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1、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中,网络硬件设备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根源,计算机网络是电子设备、用户使用计算机终端的重要内容,这些设备的工作质量以及效果将对其可靠性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工作水平越高,可靠性就越高。网络硬件设施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用户的计算机终端以及输送交换设备[2]。用户的计算机终端是与网络相连接,是网络信息产生的场所,输送交换设备是将计算机中的相关资料进行输送。网络硬件设备性能的提升,网络可靠性也会得到增强。

2、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综合能力比较强,组织结构比较复杂,高质量的网路设备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人为因素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管理可靠性的要素之一。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计算机网络管理需要对设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准确定位存在故障的位置。科学的、高效的网络管理措施能够促进网络正常的运行,使信息能够正常的运输。

3、网络结构

对计算机网络计划时需要明确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它将对网络可靠性产生影响。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不通规模、程度可靠性等的标准,网络拓扑而机构是网络衔接中比较普遍的一种[3],不一样的拓扑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三、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有效对策

1、做好计算机硬件维护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因此应做好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对于家庭用户需要定期对网络、网卡、计算机等性能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使用,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检修,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检查网卡的安装是否合理,符合规定的网卡才能够使计算机与软件良好配合,避免影响计算机网络运行。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对网络线路进行检查,明确各种网络设备,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杀毒,由企业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避免一台计算机中毒而感染其他电脑,进而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还需要对网络服务器、网络边缘设备进行维护[4],保证网络的安全,对计算机使用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避免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影响。

2、计算机网络容错和冗余性设计

计算机网络容错以及冗余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运行的重要因素,在保证计算机网络预期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完善冗余技术能够促进局域网可靠性的提升。链路逐渐减少,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会逐渐提高。在冗余和容错设计时,需要做到,容错色剂是冗余并行模式,利用网络中断协议和服务器将两台不同的计算机进行连接,避免由于容错问题使得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如果存在问题,冗余并行结构能够做好调节工作。网络链路是促进信息传播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可靠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

3、建立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多层网络结构可以通过第三层业务功能实现业务量与负载的分段,使网络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机率得以降低。利用多层网络结构能够使计算机获得网络协议支持。当前计算机多层网络结构逐步发展和完善,多层网络能够促进计算机网络的顺利运行。这种多层网络结构的兼容性比较强,因此需要注重实现功能的针对性。多层网络结构分为接入层和分布层[5]。接入层是网络的接入起点,利用接入,以列表的形式对客户流量的报告进行发送,对用户的流量进行控制。这种多层网而机构能够保证网络体系的安全,其操作比较简单,成本不高。当设备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够为网络设备提供服务。多层网络的分布层是接入层与核心层的分界线,能够对接入层进行计算。在局域网络中,分布层的功能比较丰富,计算机受到侵蚀后,数据和资源会因网络病毒而丢失,因此在计算机管理中,需要对计算机本身的性质以及系统的适应和自我修复能力进行提升,保证计算机数据安全,避免用户受到损失。

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的使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在看到计算机网络提供便利信息以及生活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计算机硬件维护、进行计算机网络容错和冗余性设计、建立多层次的网络结构,保证计算机网络相关数据资料的安全,避免信息丢失,使计算机网络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徐婕.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举措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8:56+58.

[2]刘磊.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6:52-54.

[3]闫瑞峰,郭吉平,李华,李春洁,曲若梅.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63.

[4]樊玲玲.浅析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6:165+167.

[5]黄文杰.浅谈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有效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152-153.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技术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大范围应用催生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建设。现阶段网络经济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证网络经济时代国际经济贸易顺利进行,对网络经济影响下国际经济贸易策略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中买卖双方可以B2C或者B2B的形式进行交易,交易效率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且由于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可促使技术成本、物流成本、客户成本稳步下降[1]。同时由于网络经济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打破了传统经济贸易时间、空间约束,可以加速全球经济市场及弹性企业形成,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有害影响

由于网络经济主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独特的开放性为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也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弊端,制约了我国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发展速度。同时网络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展,加剧了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方面人才匮乏程度,也暴露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脱钩问题。

二、网络经济影响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策略

(一)加大网络知识及网络信息技术宣传力度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网络知识及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由于我国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对网络知识及网络技术掌握力度不足,导致网络经济时代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现状不够乐观。基于此,一方面,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知识及网络信息技术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增加网络基本知识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企业及个人了解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进而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在以网络为主体的国际经济贸易开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优势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跟随现阶段网络发展需求,构建良好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2]。针对现阶段网络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风险,集中国内骨干网络。进一步拓展我国网络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中比例,增加网络覆盖率,促使我国可以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网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我国国际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全球电子商务话语权仍然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在全球国际电子商务中参与度限制较大。因此,首先,针对我国在互联网事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以基础设施强化建设为入手点。有针对性的取消网络、电信市场准入制度,加速三网合一,进一步提升网络、电信市场开放程度。提高网络覆盖率、传输率,促使国内更多企业及个人有机会参与到国际网络经济贸易中。同时为避免个体网民不正当行为对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信誉度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环境整顿管理力度。从法律视角入手,实时、长效监督、管制违法网站。同时鼓励国内网民自觉抵制网络不文明风气,约束自身行为,实现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网络经济时代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地位提升提供支持。

其次,为增强我国在全球国际电子商务贸易中参与度,我国应在传统国际经济贸易结构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在全球电子商务中参与程度。严格贯彻落实我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方针,加强与沿线发展中国家交流,并制定一些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相关的国际贸易框架。以此为依据,与发达国家进行积极对话,为我国在网络经济时代国际经济贸易利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应鼓励相关企业跟随全球化发展趋势,以网络为渠道,与全球其他国家企业展开交流,扩展国际产品买卖面积。并利用政府宏观干预的方式,对市场配置进行优化调整,以便从各个方面维护我国知识资源及出口商品优势,保证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可以立足。

最后,为增加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积极影响,抑制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消极影响,我国应在优化国际经济贸易结构的同时,以产业结构为要点,增加对本土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本土企业向无污染、多功能、高科技方向转化,以此带动整体国际贸易企业优化升级,为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自身地位的有效提升提供依据。

(三)全方位培养专业人才

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信息化,企业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主体。因此,一方面,为保证自身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优势,各企业应及时构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系统,加速网络经济信息化进程。同时跟随网络经济信息化进程,加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与高等院校合作,促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挂钩[3]。

另一方面,为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相关教育部门可鼓励各高校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习+交流的方式,对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培养,为市场输出一批网络信息技术及国际经济贸易知识全面具备的人才,为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开展网络贸易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对传统国际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冲击,也促使传统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此,为促使国际经济贸易健康、有秩序的发展进行,我国应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加大网络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普及力度。加强全球电子商务参与度,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结合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可以为国际经济贸易优化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经济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而从现阶段网络经济发展形式来看, 其对国际经济贸易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 本文从有利影响、有害影响两个方面, 分析了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1) :83-85.

[2] 李玉林.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纳税, 2017 (10) :99.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2019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和服务贸易顺差均有所下降,贸易逆差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以来美中贸易额明显下降。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面临挑战,传统的统计和会计方法未能反映企业内部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情况,导致贸易数据和贸易情况的扭曲。

关键词:美国;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逆差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0.07.003

一、美国商品贸易及其变化

2019 年,美国商品出口总额为1.7万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3%,約215亿美元;美国商品进口总值为2.5万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7%,约426亿美元。由此,与2018年相比,2019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减少了211亿美元,占2.4%,逆差总额降至866亿美元(见表1)。

2019年,美国主要出口类别包括机械(3791亿美元)、运输(2749亿美元)、化学品、塑料和皮革(2563亿美元)、矿产(2097亿美元);美国主要进口类别包括机械(7175亿美元)、运输(3443亿美元)、化学品、塑料和皮革(3421亿美元)、矿产(2082亿美元)。其中,矿产进口数量比2018年下降了13.2%。

2019年,欧盟27国(不包括英国)是美国双向商品贸易的最大贸易伙伴,其次是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从出口规模看,加拿大是美国主要出口市场,总额为2933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7.7%;欧盟27国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总额为2689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6.3%。从进口方面看,欧盟27国是美国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总额为4536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01%;其次是中国,总额为4527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0%。2019年,美国与多数伙伴国的商品贸易仍为逆差,包括中国(3455亿美元)、欧盟27国(1846亿美元)、墨西哥(1076亿美元)和日本(702亿美元)。

2018—2019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的商品出口呈增长态势。其中,增长最多的是美国对欧盟27国的出口,增长了154亿美元,占6.1%。其次是美国对英国的出口,增长了30亿美元,占4.4%。美国对印度出口增长了9.68亿美元,占2.9%。同时,美国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1.3%、3.4%和 2.4%。2019 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的商品进口有所增长,增长最多的是美国对欧盟27国的进口,增长了 252亿美元,占5.9%。其次是美国对墨西哥的进口,增长了119亿美元,占3.4%。美国对中国进口下降了 16.2%,相应地,美中商品贸易逆差下降了17.7%。

二、美国服务贸易及其变化

2019 年,美国服务出口增长了2.2%,从8270亿美元增至8452亿美元,服务进口增长了5.0%,从5673亿美元增至5954亿美元。由此,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减少了3.8%,顺差总额降至249.8亿美元。

关于双向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2019年欧盟 27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就单一国家来说,2019年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是英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2000 年以来,美国与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的服务贸易比重有所下降,与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欧盟27国是美国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地,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2.6%,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4.8%。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是英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2019年,美国与多数服务贸易伙伴国保持服务贸易顺差(不包括印度)。2019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国的服务出口都有所增长(不包括中国)。其中,美国出口增幅最大的是欧盟27国,为114亿美元,占6.3%;第二是日本,为35亿美元,占7.7%;第三是印度,为12亿美元,占4.9%。

2019年,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的服务进口都有所增长。增长最多的是欧盟27国,为96亿美元;第二是加拿大,为17亿美元;第三是英国和墨西哥,均为16亿美元。

三、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及其变化

2019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1万亿美元,逆差为6164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了1.8%,比2006年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7617亿美元)下降了19.1% 。商品贸易逆差减少了2.4%,降至8662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减少了 3.8%,降至2498亿美元。

2019年,欧盟27国是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最大市场,总额为4598亿美元,占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18.4%;欧盟 27 国也是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总额为6011亿美元,占美国商品和服务进口总额的19.3%(见表2)。加拿大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对加拿大的出口总额为3580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4.3%。加拿大是美国进口第四大来源地,美国对加拿大的进口总额为363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1.7%。过去几十年,美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200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仅仅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0%;对中国进口仅占美国进口总额的7.1%。 2018 年以来,美中贸易有所下降,但2019 年对中国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对中国进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5.1%。

四、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面临挑战:以统计和会计方法为例

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面临挑战,比如,相关贸易统计和会计方法并没有随着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较快发展,企业内部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是,相关贸易统计和贸易会计的方法却很少改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扭曲了贸易数据和贸易情况。现在我们理解和解释美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变化情况、变动趋势及其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困难。比如,一些数据可能会低估服务贸易情况,这些数据不是基于增值衡量的,并且无法将制成品和农产品的贸易价值归于服务投入。关于服务贸易的中间产品,包括运输和分销、研究和开发等,也经常被忽略。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为了维持在经济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地位,同时打压中国、巴西、东盟等新兴势力,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坚决地打“贸易保护牌”。在国际对华投资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便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了应对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其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需要了解并认识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及特点,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影响;对策

一、目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限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里,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中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大幅度提升。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蜕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形势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政府自二战以来的霸权地位岌岌可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负债累累的美国经济风雨飘摇,奥巴马政府激进的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恶果迁怒于中国,甚至幼稚的认为起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缘起于中国。为了维持在经济世界毫无争议的霸权地位,同时打压中国、巴西、东盟等新兴势力,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坚决地打“贸易保护牌”。自2010年以来,原本一度缓和的中美关系再度紧张,从最初的借“谷歌事件”推崇互联网自由,到不顾中方反对多次向台军售,奥巴马政府会见达赖,到如今在中日钓鱼岛事件上过于“暧昧”的态度,都使得中美关系遭遇“寒流”[2]。

2.产生的原因。各国在从事贸易活动的时候,始终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制定各项制度与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总体来看,导致一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因素主要有两点:(1)国内因素。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恶化,政治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这会促使该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消费者当期收入和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期收入都会下降,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具有消极的判断,因此会减少投资[3]。另外,疲软的国内市场还要受到国外进口产品的挑战。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一国贸易政策的重点往往是保护本国市场,运用各种手段把其他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拒之门外[4]。这种封闭国门,拒绝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跟帝国主义“以邻为壑”转嫁经济危机的政策是如出一辙,都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2)国外因素。美国采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会诱发其贸易合作的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策略。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各国约定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这无疑会使各国的利益都实现最大化。但是,如果一国不遵守约定,采取了贸易保护策略,其他国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策略,其结果是各国都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陷入了“囚徒困境”[3]。欧美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让原本萧条的世界经济更加冷清。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与特点

1.形式。一国(或地区)政府实施或支持实施的措施,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对中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1)违反或不履行该国(或地区)与中国共同参与的多边贸易条约或与中国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2)对中国产品或服务进入该国(或地区)市场或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存在或潜在存在不合理的限制或阻碍;(3)对中国产品或服务在该国(或地区)市场或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竞争力存在或潜在存在不合理的损害。

2.特点。(1)主要贸易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5]。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 (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贸易保护政策对工业品的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其对本国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另外,其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3)贸易壁垒的门槛越来越高。贸易保护措施中对其他国家产品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必须不断提高进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指标和要求。

三、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的策略

1.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有趋于严重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出现“只买本国货”、“只裁外国人”的口号。新贸易保护主义着重限制发展中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生命型产业,从而导致它们原有的比较优势丧失。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中比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抢占世界市场。因此,中国的出口产品往往成为各国反倾销的重点目标。中国自1995年起,连续十五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最多的国家[6]。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专门针对中国而实行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外贸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以后,其他成员国对中国的单边限制按照WTO规定逐渐取消,但这些地区对中国产品的技术壁垒则是加强了。以欧盟为例,2004年取消了对中国的光学仪器和钟表等产品的普惠制待遇,2005年启动了对九类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2008年对中国钢铁紧固件征收五年高达87%的反倾销税。而美国也对中国产品采取各种限制措施,轮胎特保案就是比较著名的一个案例。

中国的出口额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持续下降。另外,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了应对他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需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这对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具有负面影响。

2.应对策略。从中国的角度,回应对本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如下:(1)积极交流和沟通,陈述利害关系。众所周知,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效果是以邻为壑,最终结果是拖累世界复苏的步伐。中国政府领导人和主管部门应当明确陈述贸易保护带来的利害关系,最终是没有一方获得利益,全球福利遭到巨大损失。(2)积极开展政府间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近年来,一些国家已宣布不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政府在谈判、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议时,应该把不对中国实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3)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回击国外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策略。它是一种保护成员方合法权益的手段,也是督促其履行义务的工具[7]。可以采取合理的贸易救济措施,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工具,不仅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而且维护国内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也会对那些对中国滥用贸易保护的国家起到威慑作用。(4)重视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增强企业应诉能力。首先,规范出口商的市场行为,避免授人以柄。通过行业组织协调本行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防止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尤其是杜绝个别企业的低价倾销行为,可以大大降低国外对中国反倾销指控的机率。其次,继续发挥“四位一体”,特别是涉案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各类信息,做作好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预警工作;组织企业认真研究国外贸易救济法律法规,聘请相关专业人才,采取合理的规避措施;建立应诉与受益对称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共同分摊应诉费用,分享应诉成果。(5)积极扩大内需,转出口为内销。与其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不如通过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这需要我们改变经济结构,重新配置投资、出口和内需这三大经济成长动力之间的比重[8]。改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扩展国内市场,从而缓解本国受贸易保护策略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 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1):101-104.

[2] 宋才发.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夹缝中振兴的中国经济[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15-20.

[3] 王凤.浅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1):17-20.

[4] 李燕.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述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4):66-74.

[5] 居占杰.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2-47.

[6] 秦菲菲.中国贸易摩擦案金额创历史最高[N].上海证券报,2009-12-22.

[7] 薛荣久.WTO如何遏制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J].国际贸易,2009,(6):39.

[8] 陈柳钦.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J].广东经济,2010,(1):26-3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上一篇:剑术运动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店面营销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