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6

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准确的规范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语言是知识的载体,良好的课堂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简化教学语言,逻辑,即优化教学语言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接受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通过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知识,使认真的教学评价变得轻松幽默,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优化

语言,是师生之间的联系,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主要工具,最基本的知识载体,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准确的规范,适当的幽默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前提。然而,随着国内外众多的挤满了各种教学策略的引入,教师们将这些所谓的“高科技”教学策略“高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技术”。可想而知,最终忽视了基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使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多。这是数学这种逻辑理性的极其强烈,理解,分析,优化数学教学语言是至高无上的。在这里,作者将谈谈优化数学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语言中的三个重要作用。

一、优化教学语言,从整体上进行课堂教学效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优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教师需要做的是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然后通过良好,精确的学习氛围,这样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将成倍增加,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顺利,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所需的知识。

为了优化教学语言,我们至少应该做好优化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对于数学课堂优化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解释数学概念的描述性语言,有必要澄清其关键词而不是删除或添加词语到概念中,考虑到相关的数学定理,公理要准确,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其次,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枯燥的过程知识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量简洁,尽可能最简单,这样使得可以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还有就是在这段时间内,使用最多可以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教学,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是老师需要做的。可能会说在短时间内灌输大量的知识是无法让同学掌握,但是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其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只要这样下去一段时间,学生就可以适应这种节奏。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很多课堂上的示范效果,运用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教学,使学生在叙事形式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

二、优化教学语言,具有良好的启蒙功能

成功的数学课程应该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平台,并具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功能。教学语言的优化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原因,探索知识。

古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俗点来说,就是当学生处于急切想要知道答案,但却无从入手时,教师要想把启发性作用最大化,就该使用启发性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对理由解决策略的深思,循循善诱。但是,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疑问时,长时间无法理解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缺乏耐心,往往会再次解读内容,之后便重复地提问学生:“是不是这样解,”“这样解题对不对,”等等。这些话不仅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影响,还会帮助学生形成懒得思考的惯性,不喜探索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结束这种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课前应充分给学生设置预设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例如,当学生带着鸡兔同笼的问题来到他们的数学兴趣小组讨论,当他们谈论一段时间,学生觉得有趣的话题,讨论非常积极,但在短时间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候往往会向老师求助。而这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正确教学语言的指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寻答案:“笼中的动物抬起两只脚”同时让学生看看“笼子有几只脚站着不动,”学生笑道:“老师,鸡只有两只脚,一抬就会很快就摔倒了,”作者继续说:“哦~老师是那么傻~那个其余的脚不是鸡脚,”学生回答说:“当然不是,一切都是兔子的脚。”当我问有几只兔子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已经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有效的得到问题的答案。这种简单有效的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这是因为教师对教学语言进行了全面优化。

三、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评估变得轻松幽默

除了注重教学语言的标准化、逻辑性,简化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语言外,课堂教学评估这块也对教学语言的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著名的教育家维克托曾经说过:老师是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个用幽默语言助理的人,它可以使整个教学立即生成光彩,并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我能指出不足或批评学生就能用幽默话语来优化教学语言,保持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压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尽快的掌握知识,持续保持这种氛围,学生将会越来越热爱数学。比如,如果学生不停的在课堂上东张西望,老师可以说:“小眼睛不停的动,真的会很累的,这个奖励你30秒,现在按摩你的眼睛。”

幽默的语言和及时鼓励措辞相搭配,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没有太大的压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尽快的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如学生错过了解决问题的一步,老师可能会说:“啊,同学你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掉了一些东西,试着回到原路,小心翼翼地找找到东西丢在哪里了,失去了什么~”这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错误,还鼓励学生做题目的时候检查,使学生更多地投入到有效的数学课堂学习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这个学科来说,教师不仅要使用精确的规范性语言,不仅要让学生在将来继续学习,用数学语言做出正确的论证,还需要自觉地教授语言的精简、幽默、逻辑,使学生能够更准确、更愉快地接受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更需要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江华, 叶立军.基于视频案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學语言的优化策略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2):189-192.

[2]吴健.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5(17):41-41.

[3]许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20):100-100.

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的理论特点提出了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应用的肢体语言类型及其使用方法。成果对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LI Dekang

(Tongwei Jima School, Dingxi, Gansu 743311)

Key words body language;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1 背景分析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只注重说话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只能借助单一的板述来传授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课堂统治者”,这种阶级统治式的教学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率低下。①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对数学的理解水平和兴趣,必须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建立新的角色观念,从“课堂统治者”转变为“思想启迪者”,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灌输模式,快速转变为共同探讨、相互交流。

要完成上述角色转换,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并综合考虑当地教学教育条件,做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教学过程是一种依靠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由于言语的直接性和易于表达等特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注意言语的信息。但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思想,55%的信息都需要由肢体语言来传递。②教师的眼神和面部表情、肢体接触、身体姿态、手势动作等非语言现象传达的信号,都是教师课堂交流信息所必需的辅助工具。③

小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接受能力远大于其对文字语言的感知能力,因此肢体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肢体语言能够负载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调节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双向感情交流机制,有效提高小学生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目前国内对肢体语言的运用主要强调体育、艺术等课程中,笔者认为,实际上对于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肢体语言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小学生数学课堂肢体语言运用的必要性探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受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一对多”的平等交流。为了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让其体会到亲自探究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授课教师的所有言行对学生来说一览无余,因此学生对老师的接触和了解是全面的、深刻的。④⑤因此,授课教师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学生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

从根本上说,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基本标准应该是:是否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否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只有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才能检验这些标准。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思维紧凑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刻板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压抑;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不到探求知识的方法;根本体验不到亲自探究成功的喜悦。⑥⑦

因此,为了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让其体会到亲自探究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课堂中必须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运用能让学生及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能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个人内心情绪在其面部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达的最(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39页)直接的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授课中尤其如此。良好的面部表情能向学生传达热诚、肯定和鼓舞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进一步凝聚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不恰当或者错误的面部表情则向学生传达出否定、烦恼甚至是放弃的讯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增强,更甚者可能直接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部表情。当老师精神焕发、面露笑容地走进教室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精神振奋、敞开心扉、大胆交流。这种和谐的交流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授课教师面部表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温和、自然、亲切。

(2)手势。无论多媒体教学还是黑板版述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离不开手势。手势具有强调、示范的作用,而且能比言语更清楚地表达对正确行为的鼓励及对错误行为的制止。尤其在课堂教学后期,学生精神疲劳加剧、注意力分散,恰当的手势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重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3)眼神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三尺讲台上,教师的眼神直接直接作用于每一位学生:亲切的眼神反映他善良、愉悦、喜欢学生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注视来提高学生的警惕心理,有效帮助思想抛锚的学生回归课堂;也可以通过眼神扫视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讲课过程中适当的眼神扫视每一位同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身体接近。近体学在教学上探讨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座位的安排及教师在空间上的运用等对教学的影响。研究表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室活动的参与程度。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走动来改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5)教学姿势。教学姿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态。由于姿势不像脸部表情、眼神接触、声音等讯息那么容易控制或察觉,教学姿势的养成需要长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

优雅的教态直接反映着教师本人的知识品位和文化修养,也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和教学态度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良好的教态有利于其它肢体语言如眼神接触、手势、面部表情等的充分表达,因此能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教学语言,使教师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姿势的基本要求可以表述为:站姿端庄平稳、自然笔挺。

(6)得体的装束。装束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气质、生活态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得体的教师装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着装要端庄、得体、整洁,须知这种个人魅力对小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不恰当的教师穿戴不仅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其负效应是巨大的。

4 结论与建议

数学教学具有理论性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教学效果差。小学生对肢体语言的接受能力远大于其对文字语言的感知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课堂中能够应用的肢体语言有面部表情、眼神接触、手势、身体接触、教学姿势的变换及得体的衣着等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将肢体语言恰当的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严家丽. 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1.

[2] 张才宏, 许贵蓉. 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J]. 双语学习, 2011 (10).

[3] 陈先波. 肢体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效应[J]. 考试周刊, 2012 (30): 75-76.

[4] 周维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08, 4(7): 146-147.

[5] 韩薇.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之应用[J]. 青春岁月, 2011, 16: 196.

[6] 杨世军. 教师肢体语言的课堂效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0, 25(5): 92-93.

[7] 邓美德. 论教师教学肢体语言的实然与应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1(7): 82-85.

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与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目前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语言存在着种种不尽科学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优化课堂语言,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

一、数学教学语言准确规范

数学教学中为了明确答案的正确与否,教师往往会问“对不对”,但诸如此类的口头禅一多,并且教师一经得到学生说“对”这个一致性的答案之后就流水般过去,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嘎然而止。此时,倘若教师可用“为什么”、“说具体些好吗”、“你是怎么发现的”等这样的追问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使更多的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受到启示,得益匪浅。教师适时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多说如:“谁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再用其他方法试一试。”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发现新途径,而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不停留在已经明白的事物上,使学生能创新性地学习,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二、数学教学语言严谨明了

数学课堂用语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允许教师有“泥水”语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切忌繁琐、重复,三句一词,十句一意,还不能表达清楚一个内容。

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师徒如父子”)。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课堂上,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师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他严重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就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指出真正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也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是学生带著教材走向教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事实上,教学实践也越来越多地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纳者,学生本身就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展现出令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

三、数学教学语言民主和谐

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只有这樣,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的讨论结束,可以观察,发现某小组已经讨论的差不多就提高音量大声地说:“如果哪个小组讨论好了可以向某小组学习,他们讨论完毕后坐得多好呀!”也许快讨论好的小组并没有坐得很端正,但是他们已经讨论完毕,经老师推荐他们小组讨论得最快,自然得意,这样会坐得非常端正。其它小组讨论好了也会效仿。我想这样的安静是一种动力,它能为后来的学生热情地交流带来内驱力。

四、数学教学语言生动幽默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高帽子满天飞,无原则地滥表扬,这不但不能激起被表扬者心中的波澜,也会引起未被表扬者的反感,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学生对其活动成败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影响他们对今后类似活动成败的期望、自信心和行为的坚持性。就此我们想到:把单调的评价语言,改成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回答地很精彩”,“你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某某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对,你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这么好”,“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到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灿烂,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在大大提高”;对于有勇气回答问题但答得不是很完整或正确的同学教师也可以这样说:“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少不了艺术性的语言。从观念到实践,是一个质的飞跃,有怎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么样的教学语言,而语言没有固定的形式,唯有不断锤炼,才能口随心愿,才能正确表达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与思考。它使数学教学从先前的许多误区中自拔出来,日益走出了以教师讲解为核心,挤占学生大量的自主思考时间,而一味地灌输知识;走出了由一串串紧密的师生问答构成的课堂教学怪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言表达不够精简,提问随意,缺乏导向;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引导,使数学课堂缺乏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为细致地从提问语言、评价语言等这类教学语言中研究探讨出新的策略,更加完善数学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与主要措施

(一)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成因分析

1.问题琐碎,缺乏主体问题的有效引领

我们的老师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呀?同意吗?”,问题毫无含金量,这样的数学提问语言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缺少实质性的主体问题,有时面对学生答非所问时,也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

【案例】

当初新授二年级“锐角、直角、钝角”时,出示有这些角的游乐场情境图,老师问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在玩滑滑梯,有的说设施都是铁做的,我无奈地笑了笑。最后直接问:有没有发现游乐设施上都有我们学过的角呢?终于回到老师的预设中来。

2.评价随意性,缺乏针对性的启发

【案例】

老师在课堂上抽学生:“请一位同学念一下题目。”同学们都很积极地举起了手,老师非常高兴:“你读!”随后一位女生大声清晰地读起来,老师当场点头示意读得很棒,坐下。接着一句“你来说说你的答案。”老师随即又点了身旁一位男生,男生的回答也让老师很满意:“做得真好!”接着老师统计做对的学生,环视一周说:“大家做得不错,有些同学还有错,还需努力”。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数老师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这样的评价:“对的,很好,请坐!”“对吗?同学们,你们觉得对吗?”这样的评价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分辨对错,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对与错,而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学生没有讲清楚的,教师在评价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圆起来,还要从个体的评价中启发群体的深思。

(二)打破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解决策略

1.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精心预设过问题的课堂,会把教学中琐碎的问题整合在一起,带着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来提问,不但精简了教师的课堂语言,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有效的提问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动思考之间搭起了桥梁,它将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

【案例】

本学年一开学,我们组内也对孙老师的“小数加减法”进行了细致的评课记录,重点一项是统计老师一节课的提问次数,发现“是不是?对吗?”这样的口头禅问题共计25次,而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有16个,并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根据此次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我们老师从中也有不少的收获:提问的语言要简练,应在备课时研究好每个问题的实际价值,精心预设好。

2.探索课堂有效评价的策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表达上也参差不齐,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到位、准确地对学生的表述加以评价。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们教研组暂且对“激励性评价语”进行了粗浅的研究,用激励性评价语促进学生表达。

【案例】

蔡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认知对称图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圆形)的对称轴,蔡老师在课堂上是这样落实评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数学知识,在这五个图形中,同学们想研究些什么,知道些什么?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蔡老师的疑问勾起了学生的思维:这张梯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再研究三角形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蔡老师接着追问“那么,同样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不同之处吗?”

细细品味蔡老师的评价语,凸显了启发性,成为学生的可攀之梯。两次不同的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在肯定与疑问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给了学生思考的平台,又为他们指出了思维方向,把学生的思考逐渐引向深入。

3.探索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的策略

数学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符合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数学概念,注重课堂语言规范表达,提高数学素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语言的表现力。我们教研组在课题实践期间,把一册数学书中容易犯讲解错误的概念、规律进行了罗列,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探讨,避免课堂内出现人为的知识性错误。

【案例】“圆的认识”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执教的龚老师让学生先画一个圆,再在这个圆中自由画出尽量多的半径。反馈交流时,大部分学生能脱口而出:“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都相等”。这时,龚老师适时引导他们把话表达完整,又要符合数学逻辑规律,“同一个圆内可以画无数条半径,而且每条半径都相等。”这样的顺势引导,给了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而老师的数学语言表达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在研究中锤炼了自己的语言,提高了课堂实效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教研组老师加强了对课堂语言的关注意识,语言表达比之前精简了,在课堂内我们严格控制教师的话语权,分析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多”与“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实践、验证。孙老师的“垂直”,施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堂语言具有感染性,问题富有启发性,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老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追寻更具内涵的教学语言。通过自我评价和教研组老师的相互点拨,正确处理好了教师语言的“精”与“简”,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教师在研修中更新了教学理念,实现了从“语言”到整体实效的追求

一学年的研究过程中,组内老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在不断更新,科研意识逐步增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能很好地体现出严密的数学思维,语言的连贯体现出师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而语言的多样化更体现出了数学思维的丰富。因此我们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工夫,也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组内老师的努力下,我们提高了自身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成为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四、研究展望与思考

通过研究,让老师们关注自己的课堂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各种策略和途径,解决了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低效的问题,提高了个人的数学专业素养,实现了从语言到整体实效的提高。

当然,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同时从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去研究探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语言既需要整体的追求,又需要细化的锤炼。如导入语、过渡语的类型等可以更进一步地精细研究,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技巧,提高运用课堂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东英.教师的语言应简洁再简洁[J].教学月刊,2007(5).

[2]朱峰.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8).

[3]赵宝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语言教与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优越和发达, 教学离开语言, 将不会存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因此课堂上必须注意语言的精练简明、诙谐幽默, 同时使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比如“整除”与“除尽”“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数位”与“位数”等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 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 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 又非口头用语, 要通俗明白, 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 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 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案例:一位教师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一节之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 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 沙僧建议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 师徒四人每人一份。八戒立马叫起来:“不行, 不行。你们看, 我这么大的肚子, 四分之一个西瓜怎么能填饱呢?我应该吃八分之一个才对。”“同学们, 你们觉得八戒的说法对吗?他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学生从故事中就能把抽象的四分之一与八分之一具体化, 能直观的感受到谁多谁少。

三、教学语言要诙谐幽默

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像磁石一样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教师都积极主张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使他们感到“学习乐”而又“乐于学”。没有幽默感的老师, 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 则是一潭死水。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 尤其需要幽默这一润滑剂。

四、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 恰到好处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 但若没有手势, 课堂教学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 手势使用得当, 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 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一节关于如何弄懂《年、月、日》的教学课时, 师问:怎样才能记住大、小月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评析:激励的表情、姿态与巧妙的设问有机结合。) 师:大家观察, 七月前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 (单数) ?而七后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 (双数) ?我们就说七前单月大, 七后双月大。 (评析:在教师动作的引导小, 学生的思路展开, 获得科学记忆大、小月的一种方法) 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大、小月呢?同学们看课本第65页, 握起左拳头, 像图中那样, 在左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 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 拳头凸起来的地方表示大月, 凹下去的地方 (除二月外) 表示小月。我找个小朋友带大家数。 (评析:教师动作示范, 引导学生观察, 铺以教学语言, 又让学生学会科学记大小月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这个教学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非语言表达的机会, 使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相铺相成, 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表达得明白易懂。

总之,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标、新理念的重要手段, 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 愿合理的课堂语言的运用能帮助你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摘要: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但在课堂上必须注意语言的精练简明、诙谐幽默, 同时使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数学语言教学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拟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触面,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加强提高,就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运用中存在的几种现象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展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魅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真面目”,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进行交流的工具。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愈来愈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而准确、幽默、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数学课增色不少。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把握语言的艺术,吸引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紧扣关键词

数学是一门严谨、精确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练,一语中的。例如方程的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教师一定要表达准确、正确、精确,以便更好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再如,教学梯形的概念时,若是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的“只”字去掉,则会失去梯形概念的准确性。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语言准确,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清楚明了,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语言幽默、风趣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字的学科,比较抽象且枯燥无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注意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语言动作要风趣、幽默,若是语言巧妙风趣,趣味横生,学生必然会喜欢教师的教学,快速融入学习状态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教师在教“三角形三条边的特征”时就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时讲究了语言艺术,将学生有效引入理想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上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喜欢黄金搭档的游戏吗?谁愿意来和教师一起搭档围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急忙举手想与教师合作。学生兴高采烈地与教师围成一个锐角三角形或一个钝角三角形,还有的与教师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着急地左摇右摆。教师又问:“为什么我们围不出三角形呢?奥秘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特征’后一起探索来揭开它的奥秘吧。”再如,前几天听杨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在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教师通过屏幕出示了问题:小强的位置在第三列、第二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该如何简洁地表示小强所处的位置呢?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就说出用(3,2)表示。当时杨老师为了鼓励该生用了一句“英雄所见略同”,杨教师这种趣味性的语言,对学生的答案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激励,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感同身受。

三、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个理念:“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确实,我们的教学应该侧重于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能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并作出解释。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语言艺术的优势,引导学生深思,并且愿意发现数学规律。例如,教师在教学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老师碰到难题了,谁能帮一下老师?”“比比谁的金点子更棒?”“还有谁能做到更简便?”……如果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点拨,为学生指明思维方向,便有拨开云雾见明月之效。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时,学生能独立地运用整数乘法中的简算方法迁移类推出小数乘法的简算方法,学得游刃有余。在练习题中我们遇到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2.15×8-2.15×5-2.15。我请会的同学上台为不会的同学讲题,学生讲:“这道题可以乘法分配律把它变成2.15×(8-5-1)=2.15×2,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有的同学问:“题中为什么要减去1呢?”我适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大家充分讨论。

生1:括号里为什么不减2.15呢?

生2:减1是减的那个2.15.

生3:因为题中最后减2.15,其实是减2.15×1.这道题是8个2.15减去5个2.15,再减1个2.15,所以我们可以看成(8-5-1)个2.15。

生4:噢!原来2.15可以看作2.15×1,这是我们自己想出来减1的。

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气氛中有问有答,经过激烈的争论、探讨,有了清晰的解题思路,教学效果明显。

语言是教师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语言的价值,锤炼自己的语言,讲究语言艺术,掌握语言的技能技巧,打造精彩课堂,彰显数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邱学华.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J].小学数学教师,2001(6).

[2]王丽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纵横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2(12).

[3]赵仁安.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数学通讯,2000(5).

上一篇:词句训练小学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书法学习技能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