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种植范文

2024-03-14

农作物的种植范文第1篇

1 农作物种植技术分析

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合理与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最终产量, 做好选种、播种前的种子病虫害处理工作十分必要, 这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安全性。

1.1 播种前的准备

第一, 做好选种工作。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选择品质好的种子, 不仅能保证种子发芽率, 也会对后期种子的茁壮成长十分有利[1]。因此, 选种就应该舍弃秕粒、破损粒、虫蛀粒、病粒和出芽粒等, 以保证种子的品相与发芽率。另外, 针对不同农作物品种在选种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品种作物在种子大小、种子表皮颜色、粒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 做好土壤准备工作。种子对土壤的要求基本为湿润、透气、松软及足够的营养成分, 这对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极为重要。因此, 在播种前, 应先确定土地是否需要浇灌, 之后进行深耕细作、平整土地及去除杂草害, 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针对播种前土地的除草, 一般采用拉索及氟乐灵 (浓度48%) 等除草剂。

1.2 对种子的处理

对种子的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种子进行药物“包衣”工作, 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如对玉米、小麦、花生和棉花等作物的拌种, 主要采用特定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拌种, 也就是上面说的“包衣”, 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时, 拌种采用一定浓度的灵丹粉、辛硫、多菌灵加克菌丹或福美双等来拌种, 借此提高防治根腐病及地老虎、蛴螬、根蛆对种子的破坏, 增强苗期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种子在“包衣”工作完毕后, 不能在太阳底下曝晒, 而是要将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 以保证实际拌种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另外, 可以使用根瘤菌进行拌种, 但需注意的是, 用此方法处理种子, 就无需使用杀虫、杀菌剂。

此外, 在苗后期成长以至成熟过程中,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如小麦、水稻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麦蚜和麦红蜘蛛;同时, 棉铃虫、棉蚜、玉米螟和蝗虫等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极为厉害,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作物大面积减产, 给农民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由于农作物种植的区域性特征, 在农作物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应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病虫害种类及特点进行预防, 除了种子播种前的选种、药物“包衣”等来预防外, 还应根据季节规律对土地进行修整、翻新, 改善土壤养分活性, 通过土地修整来加速枯叶、上季作物秸秆的腐烂程度, 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 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提升粮食产量。此外, 还应实行农作物轮作种植, 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平衡, 压缩或消除病虫害的生存空间, 做到提前预防、防治结合[2]。在此期间需注意的是, 要严格按照农药的喷施要求、注意事项, 根据农作物受害程度、病虫害特点及土壤因素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2.2 田间管理的防治

田间管理, 顾名思义为对耕地、水利、施肥和耕作制度等方面进行管理或改进, 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对耕地进行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防治杂草与农作物争土壤养分;对农作物进行及时灌溉、施肥, 防治因干旱造成螨类、蚜虫类病虫害情况发生, 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实行轮作耕种制度, 以预防单食性、寡食性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2.3 物理防治

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物理防治的方式, 主要是运用众多的物理手段对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 简单地可分为人工捕杀害虫、诱杀病虫害、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覆盖银灰色地膜来避免蚜虫类侵害。物理防治方式的运用简单易行, 且多数农作物都可以运用此方法, 且不会对作物本身形成伤害。

2.4 植物检疫

相比物理方式防治, 植物检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近年来, 农作物品种、种植方式、药物使用计量的增加等因素使病虫害发生变异, 且数量不断增加, 一次性大规模爆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对作物的危害越来越深。为确保粮食作物种植安全, 国家应对各类农作物建立整套检疫程序, 避免因日常防治无效而使农作物造成危害及损失。

2.5 化学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 运用化学药物防治方式在目前农业种植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它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 化学药物也会造成人、畜因为误食而中毒, 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 对土壤质量形成损害, 且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某一种药物长期使用时, 会使病虫害产生变异, 形成抗药性, 造成更大规模的病虫害。因此, 在选用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 应结合作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来进行预防。农业部门及专家也应加速农作物品种更新等科研项目开发, 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更新换代, 增强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性, 避免化学方式的弊端。

2.6 生物防治

运用生物防治方法, 即借助病虫害的天敌、干扰激素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处理的方式。借助病虫害的天敌、益虫进行病虫害治理, 如可以借助七星瓢虫、草蛉、赤小蜂、鸟类和青蛙等益虫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可利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 如借助真菌、细菌和病菌等来诱发病虫害感染致命疾病, 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还可以借助昆虫激素干扰病虫害繁育及诱杀病虫害。生物防治方式的运用不会对作物自身、人、畜等形成伤害, 有利于环境保护, 且能使病虫害治理效果保持较长时间。但此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 且短期内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3 结语

农作物种植, 不仅要求注重种植技术, 更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 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运用田间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 减少病虫害数量, 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促进农民增收, 从长远来看, 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

摘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 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国之民生。我国作为种粮大国, 粮食种类、产量、种植技术因区域、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因此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防治也存在差异。鉴于目前病虫害对粮食作物的破坏及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着重对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 以确保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威.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4) :281-282.

农作物的种植范文第2篇

1 种植模式及内容

1.1 模式

1.1.1“油菜+高粱+再生高粱”种植模式

种植品种:油菜为‘先油188’‘德新油49’,高粱为‘泸糯8号’‘国窖红1号’。

1.1.2“油菜+萝卜+糯玉米”种植模式

种植品种:油菜为‘先油188’‘德新油49’,糯玉米为‘黔糯768’,蔬菜为‘白团萝卜’。

1.1.3“油菜+高粱+莴笋”种植模式

种植品种:油菜为‘先油188’‘德新油49’,高粱为‘泸糯8号’‘国窖红1号’,蔬菜为莴笋‘二白皮’。

1.2 内容

1.2.1 油菜、萝卜(单种与套种)

于头年9月底至1 0月中旬,用5 5~7 5马力(40.45~55.16 k W)的大拖拉机深中耕作业整地,实行边耕地边播种办法,抢晴抓阴和避开下雨的间隙进行耕地、播种;油菜和萝卜同期间套播种,最迟播期不超过11月20日。播种方式以机械撒播为主,播种机型为“黄山”牌电动施肥播种机,播种量250~300g/667 m2;播种时按每667 m2用种量加入2.5~3.0 kg尿素均匀混播,同时施用“驱鸟剂”防种子被“斑鸠”等捡食,提高出苗成苗率。播后不间苗、匀苗,出苗期(播后10~15 d)对过度空闲、密度不够处适度补播或匀密苗移栽补空。11月中下旬3.5~5叶时667 m2撒施40%复合肥(22-8-10)15~20 kg+尿素5~10 kg(根据苗情长势和地力肥瘠酌量增减);1月下旬根据苗情长势667 m2施复合肥10~15 kg做越冬蕾薹肥;3月上旬667 m2施粉锈宁、吡虫啉各4包+速乐硼0.25kg液防治霜霉病、蚜虫,预防菌核病和花而不实,提高结实着果率。5月上旬至中旬采用“久保田688Q”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一段机收”或“两段捡拾机收”。其中套种白萝卜的,667 m2用0.05 kg萝卜种与油菜种子和尿素一起均匀混播,与油菜一起同期同时管理,不增加额外处理措施。待12月底至1月中下旬分批采收萝卜批发或上市售卖。

1.2.2 高粱-再生高粱

要蓄留再生高粱的于3月中下旬,视油菜生长发育进度进行集中育苗;4月底至5月上旬移栽本田。不蓄留再生高粱的于5月上、中旬机耕整地,同时将油菜秸秆翻压还田;采取边耕地边播种办法,抢阴雨天和田间土壤湿润的有利条件及时播种。播种时667 m2用0.5~0.75 kg高粱种与5 kg左右尿素或复合肥混匀撒播或条播,同时施用驱鸟剂防鸟害;播后适度疏苗、间苗和匀苗补稀,保证667 m2有效株数0.8万~1.2万株。6月下旬看苗适时追肥、化学除草和防治粘虫、蚜虫等;7月中旬防治“粟穗螟”和施用再生高粱“促芽肥”;7月底至8月上旬“一段机收”头季高粱,要蓄留再生高粱的实行人工砍秆割穗适度晾晒,采取机械式喂入脱粒;8月下旬至9月中旬加强再生高粱田间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10月上中旬“一段机收”再生高粱。

1.2.3 糯玉米

于当年4月底至5月上旬油菜机收后,及时机耕作业将油菜秸秆翻压还田,并采用“黄鹤”粮油作物精量播种机拖挂播种作业,采取边耕地边播种办法,抢阴雨天和田间土壤湿润的有利条件及时播种。播种时667 m2用2.0~3.0 kg糯玉米种与20~25 kg复合肥均匀混播条播,同时施用“驱鸟剂”防鸟害;播后适度疏苗、间苗和匀苗补稀,保证667 m2有效株数0.3万~0.5万株。6月下旬至7月中旬看苗适时追肥、化学除草和防治螟虫、蚜虫和纹枯病等;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适时分批采收上市。

1.2.4 蔬菜

不蓄留再生高粱的于7月底至8月上旬头季高粱机收(或人工收割)后,及时移栽莴笋苗(需提前育苗);8—9月加强莴笋施肥管理和青枯、绵腐等病害防治工作;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适时分批采收上市。

2 效益分析

根据业主投入、田间测产、销售情况调查测算。

2.1 成本

2.1.1 单熟667 m2投入成本

单熟667 m2投入成本包括生产种植成本(种子、肥料、农药等和劳务成本)及土地成本。

(1)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成本500元/667 m2;(2)高粱-再生高粱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成本1050元/667 m2;(3)萝卜收获售卖成本150元/667 m2;(4)糯玉米生产种植成本650元/667 m2;(5)莴笋生产种植成本1500元/667 m2;(6)土地平均租金259.4元/667 m2。

2.1.2 多熟667 m2投入成本

多熟667 m2投入成本包括模式全过程生产种植成本(种子、肥料、农药等和劳务成本)及土地成本。

(1)“油菜-高粱-再生高粱”种植模式成本1809.4元/667 m2;(2)“油菜//萝卜-糯玉米”种植模式成本1559.4元/667 m2;(3)“油菜-高粱-莴笋”种植模式成本2759.4元/667 m2。

2.2 收入

2.2.1 单熟667 m2产出

(1)油菜籽(干重)平均144.1 kg/667 m2,产值893.42元;(2)头季高粱(干重)平均394.2 kg/667 m2,产值1419.12元;(3)再生高粱(干重)平均275.9kg/667 m2,产值993.24元;(4)糯玉米(鲜重)平均1250 kg/667 m2,产值2000元;(5)萝卜(鲜重)平均500 kg/667 m2,产值500元;(6)莴笋(鲜重)平均2000 kg/667 m2,产值4400元。

2.2.2 多熟667 m2产出

(1)“油菜-高粱-再生高粱”模式平均产出3309.2元/667 m2;(2)“油菜//萝卜-糯玉米”模式平均产出4991.0元/667 m2;(3)“油菜-高粱-莴笋”模式平均产出6564.0元/667 m2。

2.3 多熟轮作制增加收入

2.3.1 多熟比较

多熟轮作模式中,平均667 m2纯收入以“油菜-高粱-莴笋”最高,达3804.6元,“油菜//萝卜-糯玉米”也较高,为3431.6元,均比“油菜-高粱-再生高粱”高出1倍以上。

2.3.2 多熟与单熟比较

“油菜-高粱-莴笋”模式,平均667 m2纯收入比单种油菜增加2936.0元,比单种高粱增加2508.0元,比单种莴笋增加1604.0元。

“油菜//萝卜-糯玉米”模式,平均667 m2纯收入比单种油菜增加2470.0元,比单种萝卜增加2931.0元,比单种糯玉米增加1431.0元。

3 总结

多熟制比单熟制效益高,多熟制中投入越高产出越高,但投入中劳动力占比较大,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油菜-高粱”连作机械化耕、种、防、收“一体化”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首选模式,该模式可极大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有效缩短茬口期收、播时间,抢抓时节和有利天气与土壤墒情及时收、播,积极应对农村劳动力减少和人工工资快速增长的矛盾,有效提高粮油种植收益。

无论是“油菜-高粱”“油菜-高粱-再生高粱”还是“油菜//萝卜-糯玉米”“油菜-高粱-蔬菜”等旱地多熟种植模式,茬口衔接都十分紧密,因此,品种的选择与搭配十分重要,油菜、高粱、玉米及蔬菜品种均要选择生育期较短、个体生长快速且优质高产、耐瘠、耐肥、抗逆性好并耐粗放种植的优良品种,力求在较短的生育期内获得较好的收成。

“油菜//萝卜”套作新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在油菜机撒播的同时将萝卜种子(50 g/667 m2)与油菜种子一起混播。由于萝卜生育期较短,在12月底即可收获上市,对油菜苗架影响较小;萝卜收获时段错开了当地早萝卜收获的高峰期错季销售,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因直播油菜密度较大,间种萝卜可起到疏苗间苗的作用,对油菜产量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一般667 m2可收获萝卜400~500 kg,增加产值300~400元,有效提高了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

实施过程需注意:(1)土地耕整质量要达到土壤细、碎、平整,防止油菜、高粱等小颗粒种子因播种下陷过深,不能发芽出苗和整齐度差等问题出现。(2)播种时,根据天气趋势和土壤湿度情况,要适时抢播,尽量避免因水分不足而导致发芽出苗不整齐。(3)要严格控制用种量和播种密度,避免用种不足或用种过多,带来不必要的种子浪费、补播、补种或移栽人工成本。(4)播种时,一定要施用“驱鸟剂”和杀鼠药,防止鼠鸟捡食种子和家禽为害幼苗。(5)由于旱地多熟种植密度高、强度大,农作物秸秆、残茬留还田土的量多,病源累计基数大,要特别加强油菜菌核病、高粱炭疽病,高粱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

摘要: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2014年、2015年在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了粮经作物多熟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多熟轮作模式中,平均667 m2纯收入以“油菜-高粱-莴笋”最高,达3804.6元,“油菜//萝卜-糯玉米”也较高,为3431.6元,均比“油菜-高粱-再生高粱”高出1倍以上。多熟与单熟比较,“油菜-高粱-莴笋”模式,平均667 m2纯收入比单种油菜增加2936.0元,比单种高粱增加2508.0元,比单种莴笋增加1604.0元;“油菜//萝卜-糯玉米”模式,平均667 m2纯收入比单种油菜增加2470.0元,比单种萝卜增加2931.0元,比单种糯玉米增加1431.0元。“油菜//萝卜”套作新模式要求在油菜机撒播的同时将萝卜种子与油菜种子一起混播。并提出了实施过程需注意的事项。

农作物的种植范文第3篇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和街道办,区级各部门:

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现特制定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方案,请各乡镇(街道)、部门严格执行。

一、深化认识,明确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建设生态 为目标,坚持包村到户,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疏堵结合、奖惩挂钩的工作措施,着力打造一条秸秆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实现“不见一把火,不留一处疤”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引进企业,强化综合利用

1.初步建立秸秆作生物质燃料利用的产业链。由区农业局牵头引进秸秆生物质燃料加工企业,在全区建成年加工能力在1万吨以上的秸秆收储加工点4-10个.由区农业局、区国土局、区建设局等部门负责落实收储加工点的选址,企业负责收储大棚的建设和秸秆生物质燃料的加工,各相关乡镇(街道)负责加工点临时占地的租用。区农业局和乡镇(街道)要强化秸秆收集工作,引导有条件的农户从事秸秆的收集工作并指导其与生物质燃料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协助其开展秸秆机械捡拾、运输等工作。区经信局、区环保局将秸秆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并鼓励燃煤企业使用生物质燃料。

2.引导建立“杆-槽-肥”有机肥生产加工产业链。由区畜牧兽医局牵头,引导有条件的养殖企业(户)与有机肥加工企业签定粪便回收协议。由政府补贴、养殖企业(户)自建粪便发酵暂存池,有机肥加工企业无偿提供垫料及菌种并指导养殖企业(户)科学发酵,由养殖企业(户)自行收集对定时添加农作物秸秆,发酵后的粪便由有机肥加工企业拉回加工厂作深加工。由农业局牵头,对有机肥进行普及推广,针对东坡区的优势泡菜产业,通过实施循环农业,打造绿色安全的泡菜产业链,提高东坡泡菜的品牌内涵。

3.积极引导秸秆还田。由区农业局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加强秸秆还田的宣传和培训,完善秸秆堆沤还田方式,免费发放秸秆腐熟剂,大力推广小麦免耕覆盖栽培、蔬菜覆盖栽培技术,加大油菜秸秆粉碎还田的机械选型、推广和技术指导。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把秸秆禁烧与雾霾防治、建设生态 结合起来,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大范围张贴《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制作宣传光盘,悬挂、刷写禁烧标语。组织宣传车辆和人员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巡回宣讲,营造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农作物秸秆禁烧的知晓率,使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既深入人心,又深得民心。

(三)科学组织,狠抓落实

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区级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与“五个一”活动相结合。区政府与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村社、村社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考核内容和奖惩措施。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第一责任人,“五个一服务”工作组组长为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督查工作第一责任人,流转承包户为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的责任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禁烧网络化管理。

(四)财政补贴,强化扶持

由区农业局牵头、区财政局配合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确保综合利用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以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为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 区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农业局总牵头,全面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由区政府副区长 兼任办公室主任,区政府副区长 兼任常务副主任,区农业局局长 区环保局局长 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加强协调和服务

各相关部门要对秸秆综合利用开通绿色通道。区国土局、区建设局要对秸秆收储、粗加工搭建简易设施临时占地给予支持,及时出具相关手续;区经信局、区供电局要建立对秸秆粗加工用电增容、接表及农业生产电价政策的支持机制,税务部门要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区环保局、区经信局要落实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支持;各乡镇要支持秸秆收储加工点建设,协调秸秆收集工作,促进秸秆收储加工体系的完善。

(三)加强督查

由区环保局牵头成立区秸秆禁烧督查工作组,采取“晚上查禁烧、白天查黑斑”的方式,对各乡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生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的乡镇和“五个一”联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由责任单位向区政府写书面整改措施,并扣减相应目标分。对因乡镇或部门原因,导致未完成秸秆收储加工点建设任务的,由责任单位向区政府写书面整改措施,并扣减相应目标分。因秸秆焚烧而被区级以上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将由区监察局按规定严格问责;区公安分局积极配合各乡镇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对阻挠禁烧工作的个人或组织进行劝教,涉及违反治安法规的依法予以拘留;在巡查过程中,要采取“黑斑倒查”的方式,将来年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相关补贴与农户履行禁烧义务挂钩。

(四)严格考核

农作物的种植范文第4篇

首先, 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已经由国内转向国外市场, 种子市场的扩大, 对种子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 才能保证种子色泽、籽粒饱满, 净度、纯度高, 抗性好, 进而保证销往国外的种子能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其次, 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关系到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只有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 才能保障农作物种子性能达标, 进而减少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威胁,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为种植户增收。

2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的策略

2.1 加大农作物种子检验的投入

农作物种子检验需要依靠先进的设备, 需要依靠专门的检验室, 因此, 要想提高种子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要根据种子检验工作的需要, 建立规范的农作物种子检验室, 完善种子检验基础设施;另一方面, 要引进先进的设备, 为农作物种子检验提供保障。另外, 要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 以技术为依托, 提高种子检验质量。

2.2 完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

种子质量取决于种子的纯度、精度、发芽率、水分, 种子的品质取决于种子的抗性、丰产性。而优质的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目前来看, 种子检验工作主要是针对种子质量方面的检验, 对种子品质方面的检验还不够深入。而要想保证种子优质, 除了强化种子质量检验外, 还必须加强种子品质检验。因此, 为了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部门要加快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 对种子质量、品质检验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管, 从而不断提高种子检验水平, 提高种子检验质量。

2.3 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的执行主体为人, 而人的能力、素质的高低都会影响到种子检验质量。现阶段, 农作物种子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业务素质不高, 进而严重影响到了种子检验质量。而要想提高种子检验质量, 就必须强化检验人员能力、业务素质的培养。首先, 要强化专业技术的学习, 让检验人员掌握科学的检验技术, 熟悉检验设备的操作;其次, 要强化业务素质的培养, 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 进而为农作物检验工作培养一支综合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检验队伍。另外, 采取有效的积极手段, 激发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 主动投入到工作中来, 从而促进种子检验工作的高效开展。

2.4 田间鉴定与室内检验的结合

在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中, 检验工作人员主要是开展室内检验, 检验的内容偏向于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然而种子的发芽率、纯度等指标与种子的种植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 如果种植环境不合理, 自然就会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因此, 要想全面提高种子检验质量, 在抓好室内检验的同时, 也要做好田间鉴定, 将室内检验与田间鉴定有效的结合起来, 从而对种子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全面的检测, 确保种子质量合格。

2.5 完善种子检验标准

随着种子科技的发展, 种子市场的扩大, 原有的种子检验操作规程、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及品种标准已经不符合种子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种子检验标准是种子检验工作的依据和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种子检验标准, 才能推动种子检验工作的高效开展。针对种子检验标准, 应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调整和完善, 加大规程与国际接轨力度, 扩大标准范围, 提高种子检验标准的灵活性及可操作性。同时, 要加大种子检验标准的执行力度,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操作要求来进行, 确保种子检验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结束语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 提高种子检验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种子质量。而要想提高农作物种子检验水平, 就必须加大投入, 建立科学的种子检验室, 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 提高种子检验人员的水平, 完善种子检验体系, 做到田间鉴定与室内检验的结合, 从而保证种子质量。

摘要:农作物种子检验是控制种子质量的重要手段,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 可以有效地防止有问题的种子流入市场, 进而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种子检验,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 提高农作物种子检验工作质量。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莉艳.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17) :169-169.

[2] 王军.基层种子检验工作现状及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06) :125-126.

[3] 赵耀, 刘康.种子质量检测工作的思考与体会[J].中国种业, 2016 (19) :59.

农作物的种植范文第5篇

1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必要性

由于山区农作物种植环境检查, 导致其产量较低, 不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 对山区农作物进行改良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使我国整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另一方面,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可以使我国农业科技获得提升。科技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山区农作物的研发可以有效体现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 在山区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2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适宜山区的新品种较少

由于山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气候都较为独特, 适宜在山区进行种植的种子种类较少。一般情况下, 育种实验在进行研究时很少考虑气候较为复杂的山区。通常情况下, 山区的温度较低, 地势较为复杂, 没有充足的水分, 因此, 缺乏适合在山区种植的植物新品种。通常情况下, 在山区较为寒冷的地域, 人们种植玉米的面积较大, 像蔬菜这种不能忍受低温的植物就不能种植在此地域。所以, 特定的环境会使山区的新品种的研制与推广受限。

2.2 农作物品种多, 农民选择难

农作物的种子销售点经营的品种较多, 其适合各个层次人们的需求。为了筛选出更适合推广的新品种, 工作人员往往会陷入难以选择的误区。通常情况下, 企业都会引入不同类型的新品种进行试验。例如, 在云南省巧家县, 全县种植玉米3 800 hm2, 其种植的品种高达50余个;果树种植面积约为3 000 hm2, 其品种高达40多个。由于企业实验的品种较多, 其提供给市面的种子品种也较多。种植人员在进行购买时, 仅凭借销售人员的阐述, 难以选择。并且销售人员往往侧重于经济利益, 无法结合实际为种植人员提供其真实需要的植株种类。如果种植人员选择了不适合山区种植的新品种, 就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因而为了降低风险较少引入新品种。

2.3 农民对新品种接受程度较低

由于当下社会, 城市化进程加快, 导致大量山村青年投奔城市, 农村的知识分子数量呈下降趋势。留在农村的, 大部分是年老体弱的老人或劳动能力较低的妇女。由于其文化水平较低, 无法短时间内接受新鲜事物。导致农民对新品种接受能力不高的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且思想较为保守。他们通常认为新的事物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检验, 不能使植物收成得到保证。二是新品种的推广价格一般较高, 这样会增加种植成本, 从而降低农民对新品种的采购欲望。三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 导致多数耕地资源被征用。耕地面积减少, 使农民的收入降低。因此, 农民对新品种的接受程度较低。

3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对策探析

3.1 增强新品种推广力度

由于人们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熟悉度不足, 导致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处于宣传部门的最低处。因此, 可以利用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新品种进行宣传。可以通过海报、广告、广播的形式在农作基层进行宣传;通过对农作物新品种内容的详细介绍, 使农民对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更加深入地进行了解。农作物新品种的宣传力度是实现新品种推广的基础。首先, 应保证新品种推广的使用经费。积极引进资金是新品种推广的首要条件。其次, 联系当地基层单位对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进行宣传。最后, 通过不定期举办相关活动, 加深农作物新品种的宣传效果。

3.2 强化优良品种筛选力度

由于山区得自然环境较为特殊, 人们在对新品种进行研制时, 应加大对优良品种的筛选力度。可以建立专门的研究机制, 对本地域山区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行研究。其可以结合实际自然环境对原先的种植品种进行改良, 使植物品性更利于山区环境种植。如果设备和人力资源允许, 可以将筛选基地建立在相应的山区。这样有利于新品种的试种。对于山区农作物新品种, 市场中销售的种类较少。某些仅适用于范围较小的局部地区, 无法实现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如果在筛选新品种中不加深选择力度, 就会使新品种的推广作用不理想。长此以往, 农民会对新品种的研制失去信心, 导致推广效果停滞不前。

3.3 提升农民工作能力

山区农作物推广的最终应用实体是农民。当下社会, 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能力低下的老人、妇女、儿童。这类群体对农作物新品种缺乏认识, 并且其在应用新品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类因素为山区农作物的推广提供了阻力。通过提升农民的工作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在农村建立科学研究基地、引进先进技术、提供各类综合性人才的方式, 使农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首先, 人们应该普及农作物新品种的相关文化知识, 使农民对其有基本了解。其次, 结合实际在农民实验田进行实验。最后, 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手把手教学, 使农民的工作能力获得提升。

4 结语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先, 说明了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必要性。其主要通过两方面简述了新品种推广的重要性。其次, 说明了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常见的问题。其主要通过农民对新品种接受程度较低、适合山区的农作物新品种较少、农民对新品种选择能力较低等方面简述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 说明了如何改善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其通过强化新品种筛选力度、增强农民的工作能力、增加农作物的宣传力度等方面, 详尽的说明了改善问题的具体方法。

摘要:近年来, 山区农产品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如何在山区引进新品种是人们一直研究的问题。由于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农作物的种植范文第6篇

1 平南县近年农业发展状况

1.1 平南县地域特征和气象特点

平南地处桂东南的浔郁平原,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夏长冬短。水热资源丰富,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干燥微寒。

年平均气温为22℃,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2.7℃, 最热月平均为29.0℃,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4℃, 极端最低气温为0.1℃;年平均降雨量为1 556.5 mm, 其中4-9月降雨量为1 199.4 mm, 占全年降雨量的77%;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最小相对湿度为15%;无霜期长, 年平均无霜期为363 d;光照充足, 全年日照总时数1 676.3 h, 占可照时数的38%;年平均风速1.4 m/s, 最多风向为NE;年平均蒸发量为1 449.0 mm;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9.1 d。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高温、干旱、大风、低温阴雨和雷电等。

1.2 平南县主要农业经济作物情况

影响不同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有很多, 为了更加客观地分析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需要全面考虑气温、降雨、湿度和日照等因素对农作物的综合影响。2014年, 平南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4 340 hm2, 水果种植面积12 123 hm2。为了保证平南县农作物的良好生产, 近年来平南县农业部门做了不少工作, 优化调整农作物的结构, 大力推广农业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例如, 将主要的农作物放在优质水稻、桑蚕与蔬菜水果等方面, 成效比较明显。

2 气象因素对平南县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1 低温风险

平南县受到的低温冷害主要是在冬春季。春季的低温霜冻会对平南县的春种和春播造成损害。通过长期研究得出的数据与结论发现平南县春播、春种的日期应该选择在每年的3月上旬, 该时段冷空气即将结束, 暖空气即将到来, 非常适合播种。而冬季的低温霜冻和冰冻可能会导致龙眼幼苗青枯, 因为12月天气寒冷, 正值龙眼冬梢抽生期, 树体越冬, 相对休眠, 此时如果气温降至0℃, 幼苗就会受冻害。

2.2 洪涝灾害风险

每年的5-6月是平南县暴雨频发的时期, 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 由于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而产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一旦进入农作物集中地区, 就会对农作物造成水冲沙压,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

2.4 台风风险

由于平南县所处的地理环境, 平均每年受到4~5个台风侵袭, 造成洪涝灾害以及风灾, 主要发生在7-10月, 这段时间的台风占据了全年台风将近80%的量, 而8月的平均次数最多。台风导致农作物的倒伏和暴雨带来的土壤水分饱和, 土壤空气缺乏导致的农作物根部呼吸作用受阻出现生长不良, 甚至死亡。

2.4 干旱风险

每年10月-次年1月, 平南县平均降雨量都在50 mm左右。首先是在春初, 其次是在秋、冬季。由干旱所导致的各类农作物大范围减产, 包括水稻、水果类及冬种作物等[2]。

3 气象因素对平南县主要农作物影响的应对策略

气象灾害导致的平南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 所以需要综合分析和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制定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平南县农业行业的发展。

一是结合平南县的气候特点合理调整农作物结构, 如大力发展蔬菜、蚕桑、水果、中药和茶叶等作物种养, 并针对不同地域特点, 分别采用合理的密植和间套种植等方式, 构建出一个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的结构和空间, 促进平南县的农作物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多元化。

二是充分利用平南县气候资源优势和有利的种植条件, 增强农作物的防灾能力[3]。平南县是一个低温干旱现象较普遍的县域, 这就需要加强该地的农业基础建设, 例如, 发展和完善各类灌溉设施, 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同时, 科学调配种植品种, 尤其是在秋收后, 大力推广本地特色瓜果种植, 充分发挥冬季光能、温度的利用率, 并辅以草木灰肥料等保温措施进行护根, 确保平南县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三是优化平南县农作物的布局, 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例如, 不同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价值是有一定区别的, 这就需要尽量发展适合平南县地域特征和气候特点的农作物。例如, 将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作物种植在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阳光充足, 尤其是农业灾害较少发生、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 这样即便出现极端天气, 也能使平南县农作物蒙受的损失降到最低[4]。

4 结语

为了使平南县主要农作物生长因各类气象因素变动而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 需要充分地结合平南县的气象特点及其地域特征, 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并提出一些在多变的气象因素下促进平南县农作物行业发展的措施[5], 以有益于促进平南县农作物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摘要: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很大, 气象因素一旦有变化, 就可能给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平南县是贵港市的一个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县, 结合平南县的地域特征和气候因素来综合分析其对主要农作物产生的影响, 并提出了切实有效应对策略, 以期为平南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因素,自然灾害,农作物,农业发展,平南县

参考文献

[1] 赵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对策[J]河南农业, 2015 (19) :56.

[2] 王利霞, 武铁明.浅析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J]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5 (6) :119.

[3] 高劲松, 董文佳.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5) :38.

[4] 田莉华.浅析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J]南方农业, 2015 (24) :233-234.

上一篇:泡沫之夏小说范文下一篇:清代名人趣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