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

2023-12-30

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第1篇

在韩国服务业中, 信息通信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成效尤为显著, 而且相互促进并形成了良性循环。与日本类似, 韩国政府正在积极实施“电子韩国” (e-korea) 战略, 极大地推进了信息通信服务业的发展。同时, 韩国现代物流发展日臻完善, 全方位的物流系统服务日益要求高效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逐渐增强的国民物流意识同信息服务业有机结合, 大大刺激了网络和移动通信服务业的迅猛增长。

然而, 大多数研究韩国通信服务产业的文献针对国内的范围, 而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 本文拟在国际视角下, 主要通过服务贸易的观点, 对韩国的通信服务产业进行经济学分析, 并期待获得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有益启示。

1 韩国通信服务产业的贸易悖论

当今全球经济竞争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 服务贸易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亦是发展中国家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战略领域。服务贸易范围很广, 涵盖了运输、旅行、通信、建设、保险、金融、电脑和信息服务等等。韩国服务业虽为出口导向型并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地位, 但是韩国服务贸易顺差项目只有运输、金融和政府服务几个 (表1) 。

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韩国银行 (h t t p://e c o s.b o k.o r.k r) 。注释:通信服务的范围包括定居民和非定居民之间国际通信合同的2个目录。韩国中央银行即韩国银行根据外汇供求统计来每年得出服务贸易统计数据。

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韩国银行 (h t t p://e c o s.b o k.o r.k r) 。注释:贸易比重=该项目的贸易额/服务贸易总额, 贸易额=进口额+出口额。

资料来源:韩国信息化振兴院 (h tt p://w w w.n i a.o r.k r) 。

在韩国贸易总额里, 货物贸易一直以来比重大, 但是最近几年服务贸易的比重也逐渐增加。2009年货物出口额3736亿美元, 服务出口额585亿美元, 占货物出口额的15%。同年货物进口额4273亿美元、服务进口额939亿美元、货物进口额的约22%。但2004年以后, 服务贸易收支连年赤字, 逆差额不断扩大。具体到通信服务业务的进出境贸易, 我们可以从表2和表3中发现, 在2001到2009年期间, 韩国的通信服务的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进口年平均增长率1.4%。在同一时期内, 韩国整个的服务贸易额出口年平均增长率却低于进口年平均增长率将近2%。

但是, 我们却也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在前边已经知道韩国的通信服务水平“一直领先于欧美国家”, 这是世界公认的。但是, 为什么韩国的通信服务贸易收支长期以来都处于严重的逆差状况?技术和服务水平都居于优势地位, 服务贸易收支反而长期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状态。国际贸易中最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似乎无法解释这种矛盾的现象。我们在这里姑且称为“韩国通信服务贸易悖论”。在下面的部分, 我们将对这个悖论做出初步的解释。

2 韩国移动通信服务产业现状

2.1 韩国3G-4G移动通讯的发展现状

韩国目前被认为是全球3G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韩国2005年的移动数据收入为35.06亿美元, 比2004年增长了31%, 占移动通信总收入的19.9%。截至2008年11月底, 韩国3G (第三代移动通信) 用户数量约为1586万人, 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34.95%, 比欧美国家28%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 在韩国不管是语音服务市场的增值业务 (如彩铃业务) , 还是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和手机定位等3G数据业务都发展得有声有色, 花样不断翻新, 有效地培育和刺激了新兴业务市场。新兴的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对移动整体收入增长贡献率最大, 在增加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使用粘性上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韩国3G业务的发展一直领先于欧美国家, 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SKT (SKTelecom) 、KTF (Korea Telecommunication Freetel) 和LGT (LG Telecom) 对3G增值业务进行开拓和创新的方式和方法都一直备受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关注。许多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的跨国公司都向韩国电信运营商寻求通信解决方案, 以用于它们的实际运营。虽然韩国移动产业界一直被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开路者, 但是韩国3G业务一直在不断地总结教训并力图发展, 不断审视其所面临的挑战, 并计划适时推出4G业务。从下面表格中, 我们可以发现韩国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是基本上每10年有一个大的层次的升级。

2.2 韩国移动互联网的运营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服务业的新兴最具潜力市场之一。韩国目前已经成为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主要地区。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 (NIDA) 的调查, 2008年, 在韩国的互联网用户中, 有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 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 比2005年9月的统计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自从2002年韩国移动运营商把CDMA网络全面升级到CDMA20001xEVDO以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SKT和KTF分别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双向高速网络进一步带动了具备移动Web2.0特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用户市场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从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逐渐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区、移动UGC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转移。据不完全统计, 约50%的韩国人口都是SKT的移动赛我网注册用户。

韩国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有利因素:一是, 移动用户数量增长迅速, 保证了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不断扩大, 为移动互联网的各种业务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 内置虚拟机的高性能彩屏移动终端迅速流行, 再加上移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内容, 对用户产生了真正持久的吸引力;三是, 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各种业务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 更多更新的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出现使用户有了更多选择, 而真正从移动互联网中获得了生活的便利和乐趣。

根据NIDA在2007年9月发布的最新调查, 韩国用户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多媒体服务、移动音乐门户网站服务、手机游戏、移动购物、手机银行, 以及包括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在内的无线和固定互联网互通服务。

3 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路径

韩国移动通信服务的运营现状需要从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中寻找答案。

1988年韩国在举办奥运以后, 韩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用户迅速增加。其实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真正飞跃式发展是在CDMA技术的商用化以后。1996年, 在高通 (Qualcomm) 公司与韩国移动设备制造商的通力合作下, CDMA技术首次成功实现商用。当时, 全球的移动通讯技术以欧洲的GSM为主, CDMA技术固然成熟, 但尚无应用。CDMA商用化成功, 韩国实现了快速的市场渗透和在CDMA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 CDMA技术带来的巨变和影响更是大大地改变了韩国移动通信产业。1996年1月, 正是SK Telecom在韩国推出了世界首个商用CDMA移动电话服务 (2G) 。

1995年以来, 韩国的移动用户增长了23.4倍, 服务收入增长了21倍, 移动通信设备 (手机+系统) 增长了29.4倍。在通信行业, SKT则是韩国运营商中绝对的领导者。当SKT强大到别的运营商无法生存的时候, 韩国政府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带号转网政策。韩国的特点是:采用不对称管制的方法, 在政策实施的初期, 只允许主导性运营商SK电讯的用户单向转网到KTF和LG电讯 (LGT) ;半年后, 才允许KTF的用户向另外两家运营商转移;一年后, 最小的运营商LGT才开始执行带号转网政策。韩国政府的时间表充分考虑了三大移动运营商各自市场份额的不同, 其用意正是希望利用合适的时间差, 帮助弱小的运营商迎头赶上。

韩国1987年电话总装数突破1000万, 实现了“一家一部电话”。韩国的固定电话用户近年来已经基本不再增长, 甚至一些月份还出现了减少的现象。比如, 2004年8月韩国固定电话用户为2283万, 普及率是51%。而到2006年8月整整两年的时间内, 韩国的固定电话用户仅增加了27万, 普及率下降为48%。与此同时, 移动通信用户依旧保持稳步增长, 2004年8月, 韩国的移动电话用户为3612万人, 普及率为80%。到了2006年8月, 韩国的移动用户已经增长了300多万, 达到3956万, 普及率为82.4%。

韩国2000年推出“CDMA2000-1X”服务, 2002年推出高速传送活动影像的“CDM A2000-1X EV-DO”服务, 并2006年提供利用新频率的“2G赫兹IMT-2000”可视电话服务。2002年6月, 世界杯赛在韩国举办, 借此机会, 韩国推出了3G服务, 开始进入3G时代。由此, 3G所带来的嬗变也开始了。目前, 在韩国三大运营商中, SKT占据半壁江山, 运营着CDMA和WCDMA两张网。第二大运营商KT运营的只是WCDMA网络, 市场份额为30%, 第三大运营商LGT只运营CD MA网络, 占20%的市场。截止到2009年5月底, 韩国3G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人。拥有超过5000万人口的韩国, 在国内约有4700万移动通信用户, 其中3G用户约占手机用户的44%, 这已经大大超过了欧美的普及水平。韩国的三大运营商在3G时代, 都打出了独立的3G子品牌, 如SKT的“NATE”、KT的“SH OW”、LGT的“OZ”。首先是SKT, 虽然其3G服务NATE最早推出, 但携号转网的压力让SKT开始调整策略, 特别加强了无线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并涉足金融服务、媒体服务、娱乐服务等跨界服务, 尽可能做到差异化服务, 分别有针对商务人士、年轻时尚人士、女性等人群的品牌与业务策略, 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从而摆脱了携号转网对SKT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概括来看, 韩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路径主要表现为下面三个特征。一是, 韩国政府在主导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二是, 韩国的移动通信系统都是采用CDMA技术, CDMA技术给韩国确实带来了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机遇。其结果就是韩国的手机制造商如三星、LG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先者, 移动通信设备已成为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三是, 韩国市场的高度发展培育了移动通讯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被称为世界上最新型手机的试验场。

4 韩国服务贸易悖论的解释

韩国的通信服务水平和业务模式一直被公认为领先于欧美国家。但是, 韩国的通信服务贸易收支长期以来都处于严重的逆差状况。技术和服务水平都居于优势地位, 服务贸易收支反而长期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状态。国际贸易中最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似乎无法解释这种矛盾的现象。我们在这里姑且称为“韩国通信服务贸易悖论”, 简称为“通信服务贸易悖论 (Telecom Service Trade Paradox) ”。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和长期存在, 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所无法圆满解释的。我们在下面比较了3种主要的可能的解释观点。

第一种观点, 认为这是由于世界市场分割造成的, 表现为各国的电信市场是处于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中的。但是, 大家必须承认,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力推动, 全世界基础电信谈判于1994年5月开始, 最初参加方为33个。谈判原定于1996年4月30日结束,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延长到了1997年2月15日。在谈判的最后时刻, 总共有69个WTO成员 (欧共体成员国单独算) 提交了55份关于基础电信的具体承诺减让表。1997年4月15日, WTO服务贸易理事会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四议定书, 该议定书于1998年2月15日生效。《基础电信协议》涉及了语音电话、数据传输、电传、电报、文传、卫星通信、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和个人通信等诸方面的短途、长途和国际电信服务的全球性开放。《基础电信协议》是以取消垄断、对外国服务及服务提供者开放市场为目的, 69个缔约方承诺通过各种方式, 在不同程度上向其他WTO成员的电信服务提供者开放市场, 而不需衡量其他成员是否提供相同的开放市场。由各成员提交的具体承诺减让表被视为GATS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减让表主要就法规的透明度、最惠国待遇及豁免、市场准入的具体表现以及对法规环境的具体承诺等问题作出承诺。2000年2月开始的GATS2000谈判过程中, 许多成员提交了各部门具体减让承诺要价。比如, 欧盟提出取消卫星服务等最惠国待遇豁免等。因此, 随着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进程, 最惠国待遇豁免将被逐步取消。

在开放市场方面, 根据基础电信协议, 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承诺在1998年前开放市场, 取消本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 作出类似承诺的还有墨西哥、韩国等国家。大多数成员只是承诺逐步地、有限度地开放。规定外资比例在各方承诺表中是常用的限制手段, 墨西哥对外国公司在其本国公司中的投资股份限制在49%, 加拿大限制在46.7%。各方在市场开放的具体步骤上, 多采用时间表形式, 许多成员对于不同的服务内容都承诺在今后的适当时间再开放, 例如爱尔兰于2000年、葡萄牙和希腊于2003年开放。对具体的某一类基础电信业务, 有些成员是有选择地开放。如今全球电信服务市场开放已经进行了12年, 服务贸易自由度在各国已经大大提高, 市场分割程度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 反映在韩国的通信服务贸易和移动通信服务贸易收支上却是长期以来的赤字, 而且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因此, 市场分割的观点是不能完全解释的, 如果不是完全无效的话。另一方面, 韩国对于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和重视程度也是一直很高的, 也不能成为理由。

第二种观点, 认为这可能与市场规模有关。其理论根据是母国市场效应 (Home Market Effect, 简称为HME) 。HME的基本理论基础又来源于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Paul Krugman的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论文告诉我们, 一个大的母国市场往往可以形成出口大于进口的贸易格局, 即母国市场效应 (Home Market Effect) 。这也是著名的新经济地理学 (New Economic Geography, 简称为NEG) 的或者是空间经济学 (Spatial Economics) 核心观点。其实, 人们可能有一个错觉, 以为韩国人口规模小, 所以拥有一个小的电信消费市场。但是, 韩国作为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 (OECD) 的成员国, 其人均收入居于比较高的水平, 总体GDP也规模可观, 因此韩国的有效电信消费能力仍然非常大。所以, 韩国在电信市场规模上不可以视为太小的有效市场规模。因此,

第三种观点, 认为韩国通信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况可能的原因主要来自技术差异方面。例如:可能跟韩国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关。韩国的移动通信系统都是采用C D MA技术, 而世界各国大部分都采用GSM技术来提供电话服务。两个网络之间不能够实现漫游, 因此出口韩国通信服务有困难。另一方面, 很多外国人到韩国之后, 由于网络兼容问题不能使用原有的移动电话, 造成很多不便。确实, 第二代手机 (2G) 通常使用GSM或者CDMA等十分成熟的标准, 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 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 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 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 CDMA和小灵通 (PHS) 手机也很流行, 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 (2G) , 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 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 还可以收发短信 (短消息、SMS) 、MMS (技术) |MMS (彩信、多媒体简讯) 、无线应用协议 (WAP) 等。但是, 3G市场业务在世界的开通与运营也有一定时间了, 为什么并没有改善韩国的服务贸易状况, 甚至没有一点征兆呢?也许世界3G市场业务的标准化和升级换代才是解决问题和消除市场扭曲的最好办法。

5 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 三种的观点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文中的贸易悖论, 但都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话说回来, 这种韩国的通信服务现象似乎在别的国家的不同领域也有存在, 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或者个别的问题。因此, 我们需要在将来的发展和研究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韩国的通信产业虽然在技术上和市场培育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在本产业的服务贸易领域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传统理论所预示的贸易顺差,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 中国的通信产业的服务范围和市场规模是一般国家和地区所难以比拟的, 其基础产业体系也比较全面, 再加上国家对于自主品牌的大力支持, 所以替代性通信产品的进口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大幅度下降。这对于提高和增强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具有重大作用。

在整个IT市场里占据约50%的有无线通信市场中, 过去的50年当中占据大比重的有线通信服务市场的比重每况愈下的反面, 无线通信服务的比重越来越增大。随着技术的发达和人们的所得水平的提高, 能够方便使用的无线通信服务市场的比重增长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所以韩国的移动通信服务商家们为了进军世界市场而努力, 却因移动通信商业的特殊性, 进入国外市场并不容易。先进国家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里已经有强大的移动通信商家, 还有很多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移动通信商家们而设立的侵入障碍。因而比起往先进国家的直接进军, 扩大技术联盟和新的增值服务及投资内容 (contents) 有关服务方面的销售更好。但是, 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不充分、通信市场没有盘活、移动通信的普及率也低。所以韩国的移动通信商家们进军这个市场, 而取得大收益的可能性非常大。还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势不断的提高, 从而移动通信市场的增势也随着一起提高。

摘要:韩国的移动通信商业服务增势明显, 其内部结构升级效应也逐渐显现。但是, 大多文献只是针对韩国国内移动通信服务产业的研究, 而没有真正从国际经济的角度去韩国移动通信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本文在考察了韩国移动通信服务业升级的情况以后, 从国际服务贸易的视角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了一个与比较优势所无法解释的被称为悖论的矛盾现象。作者最后提出并分析比较了悖论的三种解释观点。

关键词:移动通信产业,通信服务贸易,相对比较优势,服务贸易悖论

参考文献

[1] Mu, Qi ng, L ee K eun, K nowl e dgediffusi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technological catch-up:The case of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China.Research Policy;Aug2005, Vol.34 Issue 6, p:759~783.

[2] Biswatosh Saha, State Support for In-dustrial R and D in DevelopingEconomies:Telecom Equipment Indus-try in India and China, Economic andPolitical Weekly, Vol.39, No.35 (Aug.28-Sep.3, 2004) :3915~3925.

[3] [韩]产业研究院课题组:韩国通信行业现状分析及展望[J].产业研究院, 2008.

[4] [韩]赵贤承.韩国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分析[J].KIET产业经济, 2008, 12.

[5] [韩]李庆喜, 朴文秀.韩国服务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J].产业研究院, 2009, 12.

[6] 韩国产业资源部http://www.mocie.go.kr.

[7] 韩国信息化振兴院http://www.nia.or.kr.

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第2篇

进入12月份,应届大学生求职高峰期到来,不少人都在简历上下了不小功夫,可功夫到家不到家,要招聘单位说了算。香港 智裕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韵慈女士,具有多年招聘经验,阅简历无数,她针对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的劣势,就如何有效组织信息,完成优秀的中英文简历和求职信,接受了笔者采访。

简历是沟通能力的体现

李女士说,现代企业越来越强调沟通能力,简历是你与招聘单位的第一次沟通,你的目的是让对方认识和接收你,单位的目的是了解你。

对单位人事部来说,你可能是数以千计的应聘者之一,有些简历甚至没被认真阅读就被扔进垃圾桶,更多的简历在招聘人手中只停留十秒钟,也难逃相同的命运。那些书写潦草、满纸错字的简历根本就别想过关,即使你是个天才。

李女士强调,一定要重视简历的包装,但包装虽然重要,决定胜负的却是内涵。你是否真正具有单位所需要的才能才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

简历要有效表达个人信息

如果你不具备单位要求的条件,就算弄虚作假取得面试机会,也一样会被识破。但如果你正是单位所需要的人,却未取得面试机会,就该检查自己是否在简历中有效表达了个人信息。

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第3篇

从移动性管理、轻量级IP协议适配、多接口异构网络接入等方面入手,对传统IP网络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针对造成移动通信网“信令风暴”的原因,提出了从移动终端、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等层面共同解决“信令风暴”的对策。

移动互联网;IP网络;移动通信网;业务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raditional IP networking in terms of mobility management, lightweight IP protocol adaptation, and multiple interface access. I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signaling storm and proposes solutions at the mobile terminal,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packet core network levels.

mobile Internet; IP 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ice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及移动应用广泛流行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繁荣。据统计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累积达到2.58亿,同比增长166.8%[1]。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也在急速扩张。截至2012年6月,中国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88亿之多,甚至超过了传统PC互联网用户数[2]。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数量与下载量也呈现增长的势头,以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为例,目前已有77.5万应用,下载量达到了400多亿次[3]。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形态也从短信息、数据上网等拓展到移动即时通信、微信、微博等具有社交元素的业务类别。移动终端与移动应用的增长直接拉动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据爱立信2013年6月发布的流量与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从2012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流量增加了一倍,而语音增长率仅4%[4],如图1所示。该报告据预测,受视频类应用和移动社交类应用的推动,在2012年到2018年期间,移动数据流量仍将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到2018年底,数据流量将增加大约12倍。

移动互联网在用户规模和接入终端数量的增长态势以及业务形态的多样化趋势,给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以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制式为主的蜂窝网络以及传统的IP网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别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IP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在两种网络体系中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应运而生的新技术、新架构。

1 移动互联网对IP网络的

影响及其技术特征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传统IP网络的体系架构及移动性管理方案随之发生着丰富而深刻的变化。接入网络的多样性、终端设备的异构性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中IP网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接入网络的多样性表现在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协议、对移动性的支持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终端设备的异构性反映在终端的传输效率、对IP协议的支持能力以及多网络接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传统IP网络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移动性管理、面向终端的IP协议适配、异构网络的多接口接入问题是影响移动互联网业务性能及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本文将针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阐述。

1.1 移动性管理

移动性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而移动性管理对确保网络运行效率以及上层业务的连续性具有全面的影响。Mesh网络、PMIPv6等网络体系架构及异构移动终端的涌现对移动性管理在性能、鲁棒性、可拓展性以及针对不同应用的灵活性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移动性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位置管理和切换控制。位置管理旨在实现对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的跟踪、存储、查找及更新。其执行策略会直接影响系统容量、服务质量及移动终端的功耗。移动互联网对位置管理带来的新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种类繁多的终端对位置管理策略存在迥异的要求。其次,移动互联网中终端设备“永远在线”的工作模式以及基于推送(Push)的信息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对位置管理效率的压力,也对传统位置管理方案的有效性产生了无法回避的挑战。切换控制旨在提供合理的机制保证当某个移动终端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区域时仍然能够保持与网络的连接,这一点对确保数据的无缝不间断传输至关重要。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保证业务不会因为网络连接的切换而中断是衡量用户体验好坏的重要标准。除了位置管理和切换控制,移动性管理还对移动服务质量、资源管理以及安全性等提出了要求。

目前,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计划(3GPP)以及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均对移动性管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不同的侧面发布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草案。ITU从IP地址分配、用户信息管理、用户环境管理、身份认证、接入控制及鉴权等方面定义了NGN中的位置管理问题。而3GPP也将移动性管理作为LTE/SAE系统的技术需求以支持不同接入系统的无缝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在其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对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MIPv4、DSMIPv6和PMIPv6协议的支持。IETF对移动性管理的研究最为全面,提出了MIPv4、MIPv6、PMIPv6以及HIP等主流技术。下面是其中的代表性协议:

(1)移动IPv6协议

移动IP是在网络层解决终端移动性问题的方案,具有高扩展性、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的特点,同时该协议与底层的传输介质无关,并对上层应用透明,能够保证移动终端携带某个固定IP地址跨越不同网段时实现数据的无缝不间断传输,对业务的连续性有较高保障。

移动IPv6协议(MIPv6)是基于IPv6协议,对MIPv4协议的升级。MIPv6定义了3类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对端节点(CN)以及家乡代理(HA),如图2所示。MIPv6通过提供快速切换和平滑切换提供对移动性的支持。快速切换能够减小移动节点建立新的通信路径时的延迟时间。目前,有多种关于快速切换的建议,比如通过预测移动节点移动,提前发送数据包的多个副本到移动节点可能的移动目的地。也有基于分层MIPv6的移动管理模型,这种模型对移动IP的切换进行了改善,提供了移动锚点(MAP)功能。此外,一些比较新的切换方法采用了小组广播(SGM)的明确组播技术(Xcast),利用基站将接受到的控制/用户数据报以组播的形式发送到基站和移动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上[5]。平滑切换则旨在减小切换过程中的丢包率,MIPv6提供了缓存机制,移动节点能够要求当前子网的路由器缓存其数据包,直到完成其向新子网内路由器的注册过程。

(2)代理移动IPv6协议(PMIPv6)

代理移动IPv6协议(PMIPv6)旨在优化移动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的网络开销,它不需要移动节点参与移动性管理[6]。PMIPv6协议引入了移动接入网关(MAG)和本地移动锚点(LMA)两个功能实体,为移动节点提供基于网络的区域性移动性支持。MAG代表所有附着在其上的移动节点向本地移动锚点发送绑定更新,而跨MAG的移动节点的移动性则由LMA管理,其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3)HIP协议

为了增强对移动性的支持,解决IP地址既被用作主机标识,又被用于提供路由信息的困境,IETF为网络层IP协议关联了新的HIP子层,该子层介于IP层之上,传输控制协议/数据报协议(TCP/UDP)层之下,在和上层的通信过程中可替代IP地址的作用,而IP地址则可专注于路由寻址[7]。HIP协议的使用能够在主机间提供快速的身份交换,一旦两个主机间完成身份交换,则建立起一对安全连接,大幅提高数据交互的安全性。此外,由于IP地址的主机标识与位置标识功能实现了分离,多家乡、IP地址动态分配以及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互访问题均得到较好的支持。

1.2 轻量级IP协议适配

移动应用的快速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延伸和拓展使得大量移动终端设备需要通过IP数据通道与网络和应用进行信息交互。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不仅仅需要支持人与人的通信,还需要支持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需求。然而,移动终端普遍计算能力受限,并且不同类型的终端所具备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它们对IP协议栈的支持程度各不相同,现有的终端设备往往都对IP协议栈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剪裁,这就给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带来了困难,亟需统一的轻量级协议来规范设备间的互通问题。

轻量级IP协议描述的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CP/IP)簇的轻量级实现,其标准主要在IETF完成,然后在IPSO、ZigBee、ISA等标准组织中应用。目前,轻量级IP技术协议需要解决3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协议栈方面,IPv6协议如何适配到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的链路层和物理层,其次是路由问题,如何针对轻量级IPv6节点设计路由协议,最后是应用层问题,即如何设计一个能在能力受限节点上运行的应用层协议,承载各种不同的业务。IETF的4个工作组共同承担了上述任务:

(1)LWIG工作组

该工作组目标是收集在受限设备中IP协议栈实现经验,以输出一份描述降低复杂性、内存占用以及耗电量的轻量级IP协议实现技术相关的指导文档。

(2)CoRE工作组

受限IP网络上的数据包大小有限,且容易出现高丢包率,网络中的移动设备会在任何时间点关机,也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定期“苏醒”。这种严重受限于吞吐量、可用功率以及节点的有限内存的网络被称为“受限网络”。CoRE[8]正是致力于为受限IP网络上运行面向资源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框架。作为构建应用程序的框架的一部分,CoRE定义了一个受限应用协议——轻量级应用层协议(CoAP),用以操作设备中的资源。

(3)6LowPan工作组

该工作组的任务在于定义如何利用IEEE 802.15.4链路支持基于IP的通信,同时遵守开放标准以及保证与其他IP设备的互操作性。目前,IETF 6loWPAN[9]工作组正计划将IEEE 802.15.4完善为支持IP通信连接,使其成为一类真正开放的标准,最终完全实现与其他IP设备之间的互操作。

(4)ROLL工作组

该工作组的目标是使得公共的、可互操作的第三层路由能够穿越任何数量的基本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媒体。为了满足低功耗松散网络中的路由机制的需求,在路由需求、链路选择定量指标等工作的基础上,ROLL[10]工作组研究制订了低功耗有损网络路由协议(RPL)协议。这个协议提供了一种新的路由机制,这种机制支持低功耗松散网络中的内部设备和中心控制节点之间的多点到点的通信,同时也支持中心控制节点和低功耗松散网络中的内部设备之间的点到多点的通信。

1.3 异构网络的多接口接入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包括以太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3G网络、LTE网络、Wi-Fi以及WiMax等。而芯片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个移动终端同时具备多种无线网络的接入能力成为现实,具备这种多网络接入能力的终端即多接口终端,例如内置了无线网卡、以太网卡以及3G数据卡槽的笔记本电脑,具备连接多种制式移动网络及支持Wi-Fi连接功能的智能手机。在需要获得多种网络特性支持的移动应用场景下,终端多连接能够为不同的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包寻求最适合的网络,也可以在离开某个服务网络的覆盖区域时,通过其他接入方式继续保持网络连接,实现永远“IP在线”。

异构网络的多接口接入,需要消除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带来的潜在冲突,利用多个接口的传输能力、可接入性、安全性等能力实现接口信息及控制流的融合,对上层应用屏蔽多接口带来的操作复杂性,将终端的多接口特性转换为综合优势。目前,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地址选择机制、流重定向、负载均衡以及带宽聚合等方面开展了部分研究。

IETF提出了多接口主机和多家乡主机的概念[11]。使用不同的接口同时连接到不同类型的接入网络,每个接口对应一个连接,这样的主机称为多接口主机。IETF主要关注于多接口主机中多个接口的使用问题。而拥有多个IP地址的节点被IETF定义为多家乡节点,这些节点可以同时使用多个IP地址,并且每个IP地址对应一个连接。3GPP将PDN连接定义为由IPv4或IPv6地址表示的UE和有APN表示的PDN之间的关联[12]。在3GPP的体系架构中,基于PMIP和基于GTP的接口上支持多个PDN连接,3GPP分别定义了不同组合场景的多PDN连接问题。

目前,关于多接口连接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1)地址选择

对拥有多个地址的多家乡节点而言,在建立通信连接是需要根据用户喜好、出口过滤、链路特征、接口类型等指定合适的地址选择策略。

(2)负载均衡/流分配

在有多个接入点时,选择负载较小的连接进行流传输,或者根据流与端口的映射规则选择合适的流传输接口。

(3)聚合带宽

将连接到不同链路或网络的多个接口所提供的带宽进行合并,为应用提供更多的带宽。

2 移动互联网对通信网络

带来的影响及其技术特征

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移动QQ、移动视频等OTT业务的流行,对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及传统的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永远在线”和“快速休眠”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造成了信令流量对网络控制的巨大冲击,“信令风暴”的风险严重威胁着网络的正常运转;其次,大量用户同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吞噬了大量的无线资源,对网络服务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话音通话所必需的无线带宽被占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再次,移动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利益分配格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打破,数据流量的增长并没有提升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盈利能力,相反“剪刀差”效应愈加明显,而移动终端制造商和互联网企业则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中占尽先机。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一方面对传统的通信网络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了通信网的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架构的演进升级以及商业应用模式的创新。

2.1 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资源的

抢占

虽然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们在终端形态、网络架构、应用类型和用户行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性。当以数据通信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承载在主要为语音业务设计的移动通信网上时,对网络的资源效率、容量和信令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业务类型和特征与传统的互联网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网页浏览,流媒体以及社交网络服务(SNS)类业务是当前的主要业务类型。用户喜好通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进行实时通信,而网络访问行为因此更加频繁和短暂。这些应用每次所产生的数据量并不大,数据流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和突发性,通常把这类应用所对应的业务定义为小包业务,SNS、IM、VoIP是其主要业务形式。小包业务发送的信息具有总流量少、IP数据包少、数据传输持续时间短、交互频繁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无线连接状态频繁迁移(RRC状态从IDLE/PCH迁移至FACH/DCH),网络连接频繁建立和释放(Service Request和IU Release),对网络设备(RAN和PS)造成了巨大的信令冲击。

造成“信令风暴”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移动终端需要“永远在线”,但是为了节电,终端厂家普遍采用了“快速休眠”机制,一旦屏幕关闭,终端则会在3~5 s内强行拆除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的无线数据链路。这就导致了在一个业务过程中,移动智能终端会不断地进行“休眠-激活”,在业务激活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会持续尝试激活。而激活失败多数情况是由终端配置错误、没有业务签约或者话费不足等非网络故障原因造成的。重复激活信令在网络中大量长期存在将对网络产生各种无谓的信令负担。

此外,大量的推送类移动应用带来的寻呼信令也是造成网络信令压力的重要原因。寻呼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完成的,由于涉及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基站,这些寻呼信令给无线网络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信令风暴”本质上是有限的无线资源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大量信令交互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智能终端厂商、网络设备厂商和网络运营商多方协作,共同解决这一难题。智能终端厂商应该从芯片、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级别提供对“网络友好”的信令协议的支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令开销。移动应用开发者在开发程序时需要优化合理的“心跳机制”,减少频繁的“心跳”。网络设备商应该提高网络设备的信令面容量,增强设备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软硬件升级降低信令负载。而网络运营商,则需要对网络运行状态和网络容量进行评估及预测,根据移动互联网的话务模型调整网络规划和运营策略。

从技术层面来分析,信令风暴问题需要从移动终端、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多个层面来协同解决。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大量采用心跳机制以维持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以及快速休眠特性对网络带来巨大信令负担这一状况,可以通过PCH状态控制及快速休眠(Fast Dormancy)机制来减少大量的RRC接入信令。使用Fast Dormancy机制后,RNC在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SCRI信令后,不必释放RRC连接,只需将移动终端的状态驻留在CELL_FACH/PCH态,从而最大限度减少RRC信令。此外,为了提升CELL_FACH状态下数据传输的效率,3GPP R7和R8提出了增强型公共信道(HS_FACH/HS_RACH以及CELL_FACH_DRX)。基于此种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所产生的大量小数据包能够在CELL_FACH上传输,移动终端无需在RRC态和下行链路空闲(IDLE)态之间切换,节省了由于状态切换引入的信令资源浪费。

对于重复激活信令现象,移动终端厂商应该规范终端行为,对网络下发的拒绝原因做出合理的处理。而3GPP R10引入的T3446定时器可以作为退避计时器(Backoff Timer),进一步规范网络对终端的控制策略,一旦探测到终端的重复激活行为,网络侧可以启动Backoff Timer定时器控制移动终端的等待时间。在现网尚不支持3GPP R10的情况下,核心网可以通过构造虚假激活避免大量重复激活信令对网络造成的冲击。

通过引入智能寻呼,缩小寻呼范围以及空口寻呼量。在UMTS网络中,寻呼信令对无线接入网络(RAN)造成了严重的负荷。若用户处于IDLE/URA_PCH状态之下,寻呼信令会下发到整个LA/RA/URA区中的所有用户。为此,在UMTS网络中需要引入分级寻呼机制,根据用户的移动规律,先在用户经常活动的小区范围内寻呼,寻呼失败再在整个LA/RA/URA区内进行寻呼。

LTE提供了更有效的智能寻呼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性选择不同范围的寻呼控制,对于低速移动的移动终端,启用单一基站(eNodeB)寻呼,而对于移动性较高的终端,则可以进行基于跟踪区(TA)或者跟踪区列表(TA List)的寻呼控制,以此达到寻呼开销与寻呼效率之间的平衡。

2.2 推进网络体系架构向LTE演进

和升级

LTE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接入技术为基础,采用扁平化的全IP架构,相对于2G/3G网络,LTE能够为移动互联网提供更强大的业务支撑能力。其技术优势体现在:

(1)OFDM、MIMO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频谱效率,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无线接入速率。在4×4 MIMO及64QAM的条件下,其上行速率可达170 Mb/s,下行速率高达300 Mb/s,分别为3GPP R8 HSPA的8~9倍和3~4倍。具有高速率、高频谱利用率、高吞吐率特点的LTE网络完全能够承载移动电视高清视频类移动互联网应用。

(2)LTE支持对称及非对称的带宽分配策略,运营商能够灵活设置载频。视频电话、UGC等对上行带宽有较高要求的移动应用能够从中获益。

(3)更短的网络时延,控制平面的时延不超过100 ms,而用户平面单向时延不到5ms。交互式应用,尤其是互动类网络游戏能够获得与有线网络相当的高质量用户体验。

(4)LTE各基站之间建立的X2接口支持高速移动条件下的无缝切换。上述特性保证了LTE网络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更强的适配性。

目前,3GPP组织在其LTE计划中提出了演进的分组系统(EPS)系统,以构建一个简单通用,能够集成现有业务和应用的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丰富、高质、无缝业务体验及灵活可靠的业务体验,为运营商提供可管、可控的运营能力[13-14]。EPS系统架构包括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和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如图4所示。

在接入网E-UTRAN一侧,eNodeB节点包含了UMTS网络中NodeB节点的所有功能,并部分集成了RNC的功能,网络结构更趋扁平化。由于信令处理流程大幅简化,呼叫建立时延及数据传输时延缩短,提升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体验。此外,由于eNodeB节点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并且采用IP技术传输,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无缝切换,从而有效提升业务的移动性。eNodeB节点与EPC中的多个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信令网关(S-GW)通过S1-MME和S1-U接口建立连接,这样终端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与驻留在相同的MME/S-GW上,由此减少了接口间的信令交互。

EPC是LTE的核心网,在EPC中网络控制平面与用户数据平面分离,同时其用户平面更趋向与扁平化,能够应对网络流量的迅速增长。EPC系统采用全IP化的传输技术,移动终端即使在不同的接入技术之间进行切换也能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在EPC系统中,移动终端一旦接入系统,便会被分配一个IP地址以建立默认承载,该承载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的整个过程永久存在,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在任何时刻均IP可达,移动应用能够真正实现“永久在线”。S-GW和公用数据网网关(P-GW)是用户平面的主要网关设备,而信令处理功能则从3G网络中的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节点分离出来,单独构成一个新的功能实体MME,这种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相分离的结构使得MME只需要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的相关控制,如NAS信令、移动性管理、切换控制、核心网节点选择,而S-GW则专注于用户数据传输与路由切换。

2.3 异构接入网络的融合

多种移动网络趋向融合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EPC架构既支持3GPP标准的UMTS、LTE接入方式,同时也支持CDMA、WLAN、WiMax等非3GPP标准的接入能力,能够实现对2G/3G/LTE/WLAN等异构网络的融合。构建融合分组域是提供数据业务的关键,为此可以分阶段实施融合。前期可以采用独立建设方案,后期随着用户及业务量的增长,完成对不同分组域的融合。在实施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优先完成2G/3G与EPC的融合,后续实施无线局域网(WLAN)等非3GPP标准与蜂窝网间的融合,提升WLAN业务访问体验,分流运营商自有数据业务和提供更高的接入带宽,最终实现2G/3G/LTE/WLAN的共核心网建设。

3 结束语

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正以更加神奇的速度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移动应用的基础承载网络,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的IP网络在移动性管理、轻量级IP协议适配、异构网络多接口接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在继承传统互联网开放创新特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应用和话音业务的话务模型,这对按照长连接/峰值吞吐量设计的移动通信网体系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以IPv6为基础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对移动互联网的可用性、效率和可扩展性具有重要价值。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纵深的发展,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会出现更多能力受限的终端节点存在IP通信的需求,为存在能力差异的终端节点设计规范的轻量级IP协议是保证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逐步融合的基础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多接口实现异构网络技术的融合,能够为移动应用提供更多的带宽资源和更可靠的网络传输保障。

小包比例、短连接以及信令/流量比显著增加是移动互联网话务模型的典型特点,这给移动通信网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并影响着网络进一步的流量承载和长期盈利能力。对于“信令风暴”给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需要终端厂商、设备商、网络运营商共同努力,从设备,网络两个方面协同解决。而LTE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标准,采用全IP、扁平化的体系架构,并且支持2G/3G/LTE/WLAN等异构网络的融合,能够为移动互联网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国内移动终端发展特点及2013年一季度状况[EB/OL]. (2013-06-10).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5214847/n15218234/15475540.html.

[2] Gartner. Forecast: Smartphone Production by Chinese Manufacturers, 2011 to 2016 [EB/OL]. (2013-06-10). http://my.gartner.com/portal/server.pt?open=512&objID=202&&PageID=5553&mode=2&in_hi_userid=2&cached=true&resId=2284915&ref=AnalystProfile.

[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 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12.

[4] 爱立信. 爱立信流量与市场数据报告 [R]. 瑞典: 爱立信. 2013.

[5] 阚志刚, 黄晖, 马建. 移动IPv6概述 [J]. 中兴通讯技术, 2002,8(3):20-23.

[6] KEMPF J. Goals for network-based localized mobility management (NETLMM) [S]. IETF. 2007.

[7] MOSKOWITZ R, NIKANDER P. Host Identity Protocol (HIP) Architecture [S]. IETF. 2006.

[8] BORMANN C, CASTELLANI A P, SHELBY Z. Coap: An application protocol for billions of tiny internet nodes [J]. Internet Computing, IEEE, 2012,16(2):62-67. DOI: 10.1109/MIC.2012.29.

[9] MULLIGEN G. The 6LoWPAN architecture [C]//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kshop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s, 2007, New York, NY, USA: ACM, 2007:78-82. DOI: 10.1145/1278972.1278992.

[10] WINTER T, THUBERT P, BRANDT A. RPL: 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S]. IETF. 2011.

[11] BLANCHET M, SEITE P. Multiple Interfaces and Provisioning Domains Problem Statement [S]. IETF. 2011.

[12] 3GPP TS 23.861. Multi access PDN connectivity and IP flow mobility (Release 9) [S]. 3GPP. 2011.

[13] 艾明,田野,徐晖. LTE-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使能技术 [C]//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 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 2011:8.

[14] DAHLMAN E, PARKVALL S, SKOLD J. 4G: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 [M].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NY. 2011.

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第4篇

福建宸安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主要发展方向是立足互联网,集技术研发、网络运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向企业提供全方面的营销管理、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实施等项目内容。旨在精心研究企业信息化建设,透过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整合高端技术资源,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提供整体的信息化方案,努力打造中国企业最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福建宸安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将开展众多涉及电话营销,呼叫中心,系统集成,互联网营销推广等综合性业务。

我们的使命愿景:

宸安以企业信息化为己任,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营销数据软件和网络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倡导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用我们的技术、流程和规范,引领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创造实际价值。

我们的价值观:

· 成就客户、创造价值—我们致力于每位客户的满意和成功。

· 创业创新、不断进取—我们追求对客户和公司都至关重要的创新,同时快速而高效地推动其实现。

· 诚信互助、信守诺言—我们秉持信任、诚实、友爱、互助和富有责任感,无论是对内部还是外部。

· 赢在执行、关注结果—我们追求执行每个细节和任务,以结果为导向。

我们的团队:

公司拥有一批资深的通信及IT人才,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多年从事通信行业的专业人才。宸安强调才能互补、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的企

业文化,以开放式的管理环境和无限的个人发展前景吸纳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宸安的员工以活跃的思维方式,勤奋的工作态度,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积极协助的团队意识,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

同心同德凝聚真知

产品和技术: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宸安意识到对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认识,才能为客户提供最出色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我们不仅仅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产品,我们更希望向企业传播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倡导“协同”的理念。

技精以成品品卓以承人

我们的服务:

快速响应精诚服务

展望未来:

宸安为企业信息化所做的努力使其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向着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领域迈进。我们将继续发挥我们最大的技术优势,以及高质量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在软件领域永远领先一步。

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第5篇

——XX通信行业服务承诺书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先进性。XX通信行业积极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争当全国同行业服务提升的排头兵。为达至该目标,XX通信行业联合倡导通信企业诚信服务、守法经营的行业风尚,建立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长效机制,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在贯彻落实2006年国家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现就通信行业向社会提出的服务承诺事项公告如下:

一.守法经营,履行价格承诺

1.严格执行国家各级法律法规,守法经营。严格执行国家资费标准和《电信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履行资费承诺,不做虚假宣传。

2.遵循政府指导价原则,在适应行业发展规律、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信产部计费系统方案,完善计费系统,向消费者落实承诺。按国家现行资费政策,推出新资费均需报送监管部门备案或审批,履行相应手续。

3.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擅自变更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重点整治价格歧视、价格欺诈、多收费、乱收费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4.完善通信类增值业务的信息费、声讯费开帐原则,落实信息费、声讯费核算反馈工作。

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1.用户申请办理业务时,向用户提供该项业务的说明。业务宣传资料针对业务全过程,通俗易懂,真实准确。格式合同条款明确经营者与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公平合理、准确全面、简单明了。

2.终止经营某种业务或用户暂停服务时,按照服务公约规定日期提前通知所涉及用户,并妥善做好用户善后工作。

3.通过邮寄或短信等方式向合约用户提供话费信息,并保证话费信息的有效送达;预付费用户可通过自助查费平台进行实时查询;明示收费方式和资费标准,增加消费透明度。

4.明确增值业务的开通与取消方式,对增值业务用户进行业务订制确认;对增值业务的收费情况,应以短信等各种方式通知用户。

5.加强对信息提供商(Sp)的规范管理,严格检查与处罚,维护消费者权益。用户可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举报,协助电信运营企业共同规范对(Sp)管理。

6.通过免费试用的方式开展业务时,在免费试用期后,未经用户提出申请或者予以明确确认订购,不可擅自给用户开通业务并强制收费。

三.全面提升服务途径

1.为客户提供营业厅、服务热线、网站以及其他自助服务终端等各种服务渠道,并合理安排布点及服务时间,方便客户进行各种业务的办理、查询。

2.对电话及通信类增值业务的欺诈行为,用户可通过服务渠道进行咨询与投诉,通信服务人员必须认真处理并及时答复,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四.强化内部管理,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1.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执行《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前台人员服务规范》等规范,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配合专业的培训及相关的考试制度来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2.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妥善处理好用户的申诉或投诉;重视群众意见,在已有服务规范基础上积极改善,完善监管、投诉途径。各运营商服务热线分别为:中国移动10086,中国电信10000,中国联通10010,中国铁通10050,中国网通客户服务热线10060。

移动通信售后服务范文第6篇

甲方:移动通信客户(移动电话号码---)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XX分公司

友好提示:

 甲方应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甲方入网时应经过其监护人的同意并签名确认。

 在签署本协议之前,请甲方或其代理人仔细阅读本协议各条款,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

甲方所需的业务、办理手续以及资费标准请参见乙方的相关业务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移动电话网络服务的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

1、乙方在其移动电话网络覆盖范围内,为甲方有偿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其中,乙方在签订有自动漫游协议的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内为甲方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2、甲方可自主选择乙方提供的各项移动通信业务。

3、乙方根据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的资费标准向甲方收取相关费用,包括月基本费、通话费(含本地、长途、漫游)、短信(含彩信)费以及甲方申请的其他业务的费用。并通过乙方网站或营业厅等渠道公布相关资费标准和审批备案号(或文件号)。计费周期为自然月,即每月第一日至当月最后一日,由于网络设备产生话单及相关处理会有时延,可能发生每月部分话费计入下月话费中收取的情况,届时乙方将在话费详单中明确显示。

二、乙方的义务

1、乙方为甲方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应当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2、乙方通过营业厅、网站及短信等方式向甲方公布并提示服务项目、服务时限、服务范围及资费标准等内容。

3、乙方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向甲方提供方便的业务办理、业务咨询和话费信息查询渠道,包括营业厅、服务热线、服务网站、短信及其他方式等。

4、乙方有义务采取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受理甲方投诉,并在接到投诉之日起15日内答复甲方。

5、乙方对移动电话原始话费数据及信息服务计费原始数据保留期限为5个月(系统产生用户话单当月起后5个月,不含当月),对用户提出异议的话单,应保存至异议解决为止。

6、若甲方对乙方收取的话费存有异议,乙方有责任进行调查、解释,并告知甲方核实处理的结果。

7、乙方不得侵害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对甲方的客户资料负有保密义务。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乙方有义务配合有权机关对客户通信、资料、数据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8、乙方应免费向甲方提供通话所在地(仅限国内)火警1

19、匪警

110、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等公益性电话接入服务。

9、在甲方欠费的情况下,如甲方在约定的期限内补齐费用并申请开机的,乙方在收到甲方费用时起24个小时内为甲方恢复移动通信服务。

10、乙方对甲方暂停移动通信服务时(以下简称停机),对使用“先使用,后付费”缴费方式的甲方应提前通知;对使用“先预存话费,后使用” 缴费方式的甲方应进行余额提示,乙方应采用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即短信、电话、广播、电视、信函、公告、报纸、互联网等方式进行业务公告或通知。

1 /

411、乙方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可能影响甲方使用的,应提前72小时通知甲方,乙方应采用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即短信、电话、广播、电视、信函、公告、报纸、互联网等方式进行业务公告或通知。

12、甲方向乙方申告移动电话通信障碍(指交换设备或传输线路原因造成通信中断等现象,不包括网络覆盖和终端设备故障),乙方应自接到申告之时起48小时内修复或者调通。

13、乙方应在承诺时限内为甲方开通其申请的服务(双方约定超出此时限的除外),乙方未及时开通的,应免除甲方自申请之日至服务开通期间的该项服务的月功能费。此外造成甲方直接损失的,应给予相应补偿。

14、乙方承诺自身不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向甲方发送违法信息或骚扰信息(不包括乙方为甲方提供业务服务而发送的信息)。

15、乙方一经发现甲方突然出现超过自己此前三个月平均通信费用5倍以上通信费用时,应当尽可能迅速告知甲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甲方的义务

1、甲方办理入网手续时,需向乙方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原件,代办入网时需同时提供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个人客户的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士兵证、文职干部证、警官证;单位客户有效证件包括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单位介绍信(具有单位公章证明)及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如甲方入网登记资料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乙方。

2、甲方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及时、足额地向电信业务经营者交纳电信费用;甲方逾期不交纳电信费用的,乙方有权要求补交电信费用,并可以按照所欠费用每日加收3‰的违约金。

3、若甲方对乙方收取的移动通信费及代信息服务商收取的信息费存有异议,应在异议话费发生后五个月内向乙方提出(系统产生用户话单当月起后5个月,不含当月),乙方应将有争议的数据保存到争议解决为止。

4、甲方要求终止提供移动通信服务时,应在结清所有费用后办理退网手续。

5、甲方承诺不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发送违法信息或对其他客户的骚扰信息,甲方向第三方发送广告等信息,需经第三方同意认可。

四、特殊情况的责任承担

1、在下列情况下,乙方有权暂停或限制甲方的移动通信服务,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

(1)甲方银行帐户被查封、冻结或余额不足等非乙方原因造成乙方结算时划扣不成功的;

(2)甲方预付费使用完毕而未及时补交款项(包括预付费账户余额不足以划扣下一笔预付费用)的;

(3)甲方使用“先使用,后付费”的费用结算方式时,移动电话费用超过可透支额度的;

(4)甲方突然出现超过自己此前三个月平均通信费用5倍以上通信费用的;

(5)甲方发送带有非法内容信息的;

2、甲方发送违法类信息,或未经接收客户同意大量发送商业广告信息给他人造成骚扰的,乙方有权依据客户举报关闭客户信息发送功能,待用户完善真实客户资料并签署不再滥发信息的承诺书后恢复相应功能。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

3、甲方名下的移动电话号码逾期未交清费用的,乙方有权拒绝甲方以自己名义提出的其他移动通信业务申请,缴费、话费查询除外。

4、在甲方欠费时,乙方可采取信函、公告、委托第三方等形式追缴欠费。

5、甲方入网后即获取客户服务密码,甲方应妥善保管。服务密码是业务办理的凭证。凡使用服务密码定制、变更业务的行为均被视为甲方或甲方授权的行为。为方便办理业务,乙方也可根据甲方申请以短信等方式提供随机服务密码,该密码可作为办理业务的临时凭证。

6、因甲方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其移动电话被他人非法使用,甲方应及时办理停机手续,并向公安部门报案。乙方应在技术上协助公安部门进行调查,除乙方有过错外,乙方不承担相应责任。

7、因甲方提供的客户资料不详、不实或变更后未通知乙方等原因,使乙方无法将服务(如话费单据等)提供给甲方,乙方不承担由此对甲方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8、因不可抗力而使本协议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9、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五、协议的变更、转让与终止

1、甲方办理各类业务所签署的表单、乙方以公告等书面形式公开做出的服务承诺均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冲突部分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充协议中未约定部分以本协议为准。但补充协议不得规避和降低乙方的法定义务和服务标准。同时不一致条款应向客户明示(如字体加黑、划线或变换字体等)。

2、乙方承诺资费方案有效期为一年(双方特殊约定的除外)。乙方有权在有效期截止后修改资费方案。如需修改,乙方应在有效期届满前两个月通知甲方。如无需修改,则原资费方案顺延一年,顺延次数不限,如甲方不接受修改,则甲方可到期取消该资费方案。

3、如甲方要将协议项下的手机号码及附属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过户),应与第三人一起到乙方营业网点与乙方协商,在三方就权利义务转移等问题达成一致后,共同签订过户协议,本协议同时自动终止。因甲方私自转让而造成的欠费、停机等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

4、因技术进步,乙方为提升服务质量对移动电话网络进行整体换代升级而导致移动通信服务无法继续履行的,乙方应至少提前90日以短信或者公告的方式告知甲方,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5、下列情况下乙方有权解除协议,收回号码,终止提供服务。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不承担责任,并有权向甲方追讨欠费:

(1)甲方(包括代理人)未完全履行本协议约定义务,所提供客户资料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或无效的;

(2)移动电话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甲方严重违约致使乙方遭受较大损失;

(3)乙方收到有权机关要求停止为甲方提供通信服务;

(4)甲方欠费停机超过60天。

6、在法定终止条件或约定终止条件具备时,本协议终止。乙方继续保留向甲方追缴所欠费用的权利,有权收回号码,并在服务规范规定的冷号期后重新启用。

六、其他约定

1、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乙方的移动网络平台提供的增值电信应用服务,甲方可自愿订购或退订。

2、如甲方通过乙方的通信网络定制、收发与乙方有合作关系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各类信息,甲方同意乙方根据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授权,向甲方代为收取信息费。

3、甲方使用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增值电信应用服务的资费标准由信息服务提供商公布。若甲方对收取的服务费用有异议,乙方与信息服务提供商应遵循“首问负责”的原则,共同协商处理。

4、本协议项下发生的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选择向电信管理部门申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按下列第种方式解决:

(1)将争议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

(2)向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保留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签名或单位盖章)

甲方监护人或代理人:(签名或单位盖章)乙方:(合同专用章)

甲方移动号码:

上一篇:一带一路研学旅行范文下一篇:药店门店工作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