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分析范文

2024-01-03

中考作文分析范文第1篇

一、2010—2012年中考作文全景扫描

(一)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仍然以全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为主体,半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命题者亲睐。少数地方已经开始在尝试创新、变革。例如:

1.给出一个场景,按要求作文。例如2012·山东德州:

结合下面场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地点:街道

时间:夏天

天气:雨

人物:15岁的中学生小州等

要求: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⑤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2. 给出文章的开头,要求续写。例如2012·福建莆田:

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自拟题目,并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文体符合要求;(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或套作;(5)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

3.给出文章的结尾,要求补足前面的内容。例如2012·四川绵阳:

请用下面的话作为作文的结尾,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时!”

(二)命题者全面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经历、生活感悟、人生体验、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鼓励考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青春成长”为解读话题,引导考生展现自我、审视自我。

这类作文题常以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展示青春风采,如 “少年风采” 、“我与的亲密接触” 、“阳光路上” 、“为青春喝彩” 、“我的那一片天空” 、“我的初中生活”。二是感悟成长启示,如“少年不知愁滋味” 、“成长路上无捷径” 、“我长大了”、“那一刻,我长大了”或“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迈过那道坎” 、“我是这样长大的” 、“改变了我” 。

2.以“感动感恩”为写作内容,引导考生体察冷暖、感悟真情。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培养的情感。 如果仔细观

察和用心体悟身边的人或事,就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事,素材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例如: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未曾说出的感谢 、 一言一行总关情

“为点亮一盏灯” 、“让我心存感激的人” 、“不能没有你” 、

“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

人无私的爱„„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类作文题一

直备受命题者亲睐。

3.以“洞察身边”为取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辩证思考。

例如:“风景就在身边”

4.以“情趣体悟”为感情基调,引导考生袒露内心、品味生活。

如2012年湖南长沙的作文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

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

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

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请以“在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再如2012年湖北咸宁中考题: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

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给予过我们深刻的影响:有关心和帮助,有鞭策

和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当然也有过挫折,甚至是伤害,但同样让我们学会

宽容和成熟。那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已经刻在

我们心灵的深处。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也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和

这样的记忆吧,怎么也抹不掉!请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以“美德熏陶”为命意指向,引导考生净化心灵、健康情操。

如命题作文 “孝敬” ;半命题作文“ 责任”

(三)中考作文评价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要素,即立意、内容、结构、语言、

书写,并按这五个方面所呈现的不同层次来附分。了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有助

于我们平时的训练和备考。

要想获得高分作文,我们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①内容充实,切合题意②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③结构严谨,条理清楚④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⑤书写工整,文面美观⑥形式创新,文采飞扬

二、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一)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1.题型预测:整体保持稳定、细处出现变动

2.内容预测

从近年来看,中考作文试题无论在取材范畴、情感表达还是主题阐发,都能

做到与中学生生活全面对接,鼓励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怀,表达真情实感,切

实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而,我认为2013年中考作文在内容选择

上,命题者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成长感悟”类。

以“风采”、“挫折”“成长”、“秘密”“个性”等为题目或是话题

二是“励志修养”类。 拟题中常以“感受快乐”、“钦佩”、“诚信”、

“珍爱”、“吃苦”、“合作”、“感激”、“追求”、“宽容”、“体谅”“坚守”“执着”等关键字眼来呈现, 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

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生活”类。 比如以 “和谐”、 “帮助”、“关注”、 “扶持”、

“交往”、 “贫困”、“动力”、“读书”等为话题写作,引导考生关注身边

的热点话题,把目光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延拓到社会生活。

四是“哲理思辨”类。 如2012年福建福州的中考题:人都有爱心,人都有

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个题目不仅有哲理的味道,还有思辨意味 。

五是“感动感恩”类。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只要回头一望,遍地素材。

(二)2013年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那么,中考中,我们如何让作文得高分呢? 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做准备:

1.从评价要素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2.从题型磨合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我们的中考作文训练大多采用了整体训练的模式,即四个层次。一是全程

训练,即从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等角度逐一进行训练。二是局部训练,即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细节刻画开展训练。三是创新训练,加强对构思立意的

“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力求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四是速度训练,从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布局、快速行文等方面养成“快”的习惯。在这四个层次的训练中,穿插“青春”、“成长”、“感恩”等各类主

题的训练。经过这一轮训练之后,学生对作文的整个过程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接下来,就应该进行题型磨合训练。

下面简单谈谈两类题型的应对技巧。

(1)全命题作文,要注意四点:

①审好题。题目中的修饰语是文章表意的重心,我们要把握好;题目中的限

制语确定了文章的取材范畴,我们要思谋清楚;如果文章的题目过于简单和抽象,

3我们要用添加前后缀的方式丰富题目,找到写作的重点和素材;如果文章的题目

是一些带有比喻或者象征意义的题目,我们则可以挖掘出本体和喻体、象征体之

间的关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②定好体。一般是写记叙文。

③取好材。有两点要求:一是材料要新,要选择比较新颖的素材来写,与时

俱进,尽量摒弃那些陈旧的素材,不要一写到妈妈,自己就生病,被送医院。二

是角度要巧。即使是常见的素材,我们也要别出心裁发挥想象和联想,向深层次挖掘,展现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④用好语。 要做到流畅、准确、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2)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两点:

①紧扣题眼,重视隐含信息。而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

残缺式,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紧扣题眼,吃透已经出

示的半命题词语的含义,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

角度。

②立足擅长,添加别致内容。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题的过程意味着

对写作内容、写作角度的选择。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

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这样,才能扬已所长,掌握主动。

本周作文训练

给出一个情境,按要求作文。

整整一天,林春就是不搭理吴彤,他(她)闹不明白,自己平时跟吴彤那么

要好,是班上公认的“死党”,可是吴彤为什么要把新买的《》先借给陈

晨呢„„

要求:①将上面的文字续写成一篇记叙文。 ②情节构思要合情合理。③题

中考作文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语言运用题以其“切入点小,内涵丰富”的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因其题型涉及的面较广,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成为众多考生的软肋。本文通过分析语言运用题型的命题走势和常见形式,从语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专项突破入手,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资源利用,从提高语文素养到解题技巧的指导,对中考常见语用题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考

语言运用题

题型分析

素养和能力培养

教学流程

专项突破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语言实际运用的核心是语言的表达,包括信息提取、信息表述、读图表述、读表表述、拟写标语或广告词。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语言运用题以其“切入点小,内涵丰富”的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考查内容多样,形式灵活,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最活跃,最具人文关怀,最富创意的部分。纵观最近几年中考语言综合运用题,在命题上有以下一些趋向:

1、知识覆盖面广,强调对具体语言环境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2、加大整合力度,倾向学科渗透,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3、加强对名著的考查力度,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2005年的广州中考题就考查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

4、体现文化传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文化知识积累的考察。在近年来广州市的命题中多次出现具有乡土特色的知识考察。

5、体现时事特点,在生活中体验,聚焦丰富人生,在热点话题中,体现人文关怀。

6、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和自身修养,富有鲜明时代感和浓郁生活气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结合广州市考题特点,广州中考语言综合运用在题型上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文段概括类

2、信息筛选类

3、仿写类

4、活动设计类

5、对联类

6、图文转换类

7、情境对话类

8、乡土文化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考语言运用题型涉及的面较广,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中在考试题中,语言运用题成为众多考生的软肋。日常教学中,老师教起来千头万绪,学生学起来困惑重重,常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依从题目的外在形式,分门别类 、单打独斗,不注重它们的内在关联,那么仅语用考察过程的主观性和考察内容的创新性就足以让我们疲于应付,因此,笔者花了一年的时间,尝试从全面提高和专项突破入手,进行了一些中考语用教学的摸索和尝试。

(一)课堂上立足教材,加强语用教学,培养能力。 首先:“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要立足教科书,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所具有的语言运用模本的功效,把语文课堂转化成语用教学的主阵地。要在落实“双基”、狠抓积累的同时,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将生活中的各种语文现象与课堂知识融合,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中,让学生用合作方式,把读后感设计成册,分类命名。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类型设置读书栏目,创办自己的班级刊物;让学生从《读者》中精选出喜爱的六个栏目,

2“原创精品”——心香一缕○3“书摘”——精品练习拟题:①“文苑”——永恒的诗意 ○4“人物”——历史的脊骨⑤“人生”——岁月之河 ⑥“话题”——人类的声音 荟萃 ○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以“语言运用“为主线,“以语言带动内容”。备课时找准语言训练点,教学时强化并落实语言训练点,借助语言分析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将运用语言的训练有机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买橘子的描写的那一段,训练学生的用词准确;《敬业与乐业》里何为“敬业”的第三段,训练学生的句子连贯衔接;冰心的《生命》里关于生命的比喻句,训练学生仿写;《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和《范进中举》都可以通过续写,改写以及心理补白的练习训练学生语言的连贯、得体。在说明文教学中可进行文段概括和信息筛选训练,在散文教学中可进行仿写训练,在记叙文教学中可进行情景对话训练,不同的文体可设计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

(二)联系课外,把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入课堂 生活是语言运用的广阔天地,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关注一切可供学生锻炼语言能力的资源和机会,对于生活中那些学生喜闻乐见,并蕴含丰富的语用资源,我们要加以充分利用。

影视 报刊、网络的资源可以说是学生在各种传媒资源当中用率最高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语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分组搜索和交流展示影视、报刊、网络中文气十足的春联,妙趣横生的灯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让他们在自己的赏析体验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再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以小组为单位模仿中考语用题型设计语用题目,学生兴趣盎然;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歌词都是具有思想哲理和艺术性的,歌词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经过分组搜集、交流、筛选、合作、能够找出具有仿句特点的歌词,并能借鉴歌词的主题,运用到仿句中去。(生活)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那也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很多广告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飞白„„修辞方法,例如:化妆品:“趁早下„斑‟,请勿„痘‟留”,酸汁饮料:“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理发店广告:“虽为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戒烟协会:“千万别找吸烟女子做朋友,除非你愿意去吻一只烟灰缸!”,交通安全:“系好安全带,阁下无法复印”,环保标语“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绿草茵茵,她想安静!”,“自来水不自来,点点滴滴是钱财!”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将这些生动、有趣,新颖难忘的广告语引入课堂,作为对联、仿句、情境对话的练习素材,拓宽了视野,开启了语用题的解题思路。

此外,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关注广州本地文化风俗,如:向朋友介绍广州的一种小吃、介绍一座地标性建筑,介绍一处名胜古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热点话题,设计生活实际问题:给地震灾区的同龄人写慰问信、为广州亚运写宣传标语„„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语文的作用和魅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整合资源,专题讲练,明确思路,举一反三,

中考语用题型考察的内容丰富,出题方式和角度千变万化,如果不进行分类筛选,学生做再多的练习也不过是简单而低效的重复。我们利用网络对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在科学的归类后,筛选出学生容易丢分的几种常见语用题型(仿句、对联、图文转换),进行专题教学。

在确定教学专题后,仔细筛选真题和各种练习题,从众多真题中选取典型的题例,寻找规律,明确教学思路,按照:“真题引入——知识梳理——题型归类——例题解析——技巧归纳——实战演练——反馈总结”的框架,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的前提下,从具体而细致的切入点入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设置例题,边分析边演练,让学生在梯度明显的教学过程中,渐渐熟知并掌握常见语用题型的基本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附仿句教学实录:

一、 2009年中考真题引入

以下是2009年湖北枣阳的中考题,几个考生给出了不同答案,请你给这些答案评分,并说明理由。

•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音乐从耳边走过,留下缓缓旋律;______,_____。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什么?(2分) • 考生甲:小鸟从天空走过,留下翅膀的痕迹。得分( ) • 考生乙:朋友从身边走过,留下暖暖问候。得分( ) • 考生丙:知了从树枝走过,留下阵阵噪音。得分( ) • 考生丁:阳光从窗前走过,留下淡淡温暖。得分( ) 小结(判断标准:句式 修辞 立意/内容 想象力)

二、分项解析练习

1、O的断想(想象力)

O是谦虚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结(发散思维,运用联想和想象)

2.按照给出的句子结构,再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一段文字成为一组排比句,注意所写的句子必须含有加点的词。(句式) 我不是最美丽,但我可以最可爱;我不是最聪明,但我可以最勤奋;

我不是最 ,但我可以最 ;我不是最 ,但我可以最 。

小结(观察句式,找出句式中的提示语或重合点,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3.采用比喻手法,组句排比句:(修辞)

青春,比朝霞更加鲜艳;青春, ;青春, ;青春, 。 小结(观察例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句的修辞要与例句一致)

4.展现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立意)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小结(语境契合,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三、知识梳理:

仿写原则:仿写句子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四、技巧归纳: 仿写三步曲:(1)揣摩分析:根据例句上下文意及语境,明确仿写要求。

(2)调动积累:平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关注生活,仿写时调动信息储备,拓宽解题思路,仿写出富有新意的句子。

(3)检查验证:在完成句子仿写后还要推敲语言(字、词),使仿句意象优美,蓄满真情,富有新意。

五、实战演习(略)

六、反馈总结

有些学生仿出来的句子虽然准确,但意境不优美„„。(略)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技巧指导与积累并重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较轻松的掌握各种题目类型的解题技巧,这对于时间有限的初三学生来说,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兼顾语文教学的点和面,才能真正达到中考语用题型备考效率与效果的优化。以上观点仅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感悟,有偏颇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峰,《中考命题热点及备考指导》,《学语文》, 09年2月

2、 陆秀筠,《中考语言运用三大解题法则》,《学语文》03年5月

3、 陈乃云,《把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学语文》,09年2月

4、 刘增仁,《让语文回家——语文教学新思路》,福建教育出版社,09年8月

中考作文分析范文第3篇

知识精讲

一、审题要认真

写作前要先审题,就是要认真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从而确定写作的范围,掌握写作的重点以及应采取哪一种体裁,运用哪些表达方式。审题时,要掌握四个要领:分清文体,领会题目对内容重点的要求,看清范围大小,把握关键词语。要根据题目的不同类型来构思自己的文章。

一类是具体明确的文题。如:①(我的一家),②(记一次义务劳动), ③ 《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等。这一类题目,或记人,或记事,都是很清楚的,但特别要注意它们所限定的范围。其一,题要写出所有的家庭成员,又要注意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分明;其二,题要写二三事,不能只写一件事就完,也不能基本上是写一件事,对另外的事只一笔带过,也就是说,这二三件事都要写具体,交代清楚;其三,题要把这次劳动的开始、经过、结束有头有尾交化清楚,而要侧重写具体经过;其四,题则是写一个人,不能写成某一个人的一件事。

再一类是抽象含蓄的题目。如《春》、《路》、《秋天的遐想》等,这类题目范围宽阔,可以从许多角度去写,因此一定要选定一个角度去意构思,不然就会写得庞杂零散、空泛肤浅。如《路》这个题目,可写成记叙性的文章,写一条具体的路,或写它从无到有,或写它由旧变新,反映今昔变化,从一个侧面歌颂祖国建设的成就与崭新的面貌。也可写成一篇散文,由一条具体的路展开联想,或抒情或言志。也可写成一篇议论文,写一条抽象的路,或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或写自学成才,或写勇于攀登,或写人生历程,借路言志,表达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豪情。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艰辛道路而取得辉煌成果的人写起,或写胸怀大志,或写勤学苦练,也可从鲁迅《故乡》的最后一段话谈起,或写继往开来,或写勇往直前。总之,可以从多角度立意。

还有一类是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在阅读分析材料时,要弄清材料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找出材料中主要的人、事或现象,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立意,必须要从所提供的材料出发,不能脱离材料所提供的基本内容去牵强附会。文章所确定的立意,要与原材料所阐释的内容在某一点上是吻合的。如果立意偏离了材料,就会造成文不对题。要想准确立意,在阅读材料时,就必须注意多层次、立体化、全面的分析问题,力戒片面性、绝对性。给材料作文,在一般情况下,一则材料可以确定几个中心,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多角度立意,在众多的立意中,可选择一个最佳的立意来写。

二、立意要明确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红线,全文都要围绕中心来写。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写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让它表达的立场、观点、态度、感情正确健康,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要立足于传播先进思想,歌颂美好事物。

明确。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清楚,表达清楚,以便让读文章的人获得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在表达文章中心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都要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集中。我们所写的文章都只能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思想。文章描写的所有事件,列举的所有事例,阐明的所有道理,都要为表现这个中心服务。与表达中心无关的,关系不大的则不要去写。

深刻。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注意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写记叙文,不仅要具体写出事件经过、人物的言行、表现,而且要通过这些记叙,描写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先进思想或深刻的道理。写议论文,更要把问题尽可能分析透彻,把道理讲得深刻些。

三、组材要合理

选择材料的原则主要有下面三个: ① 第一,必须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来决定材料的取舍。有的材料可能非常生动,但如果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就要忍痛割舍掉。比如你要写“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那么这个同学肯于帮助别人的事迹,甚至即使是做了舍己救人的事情,也都不要写,因为这些与“勤奋学习”这一中心无关。要避免信手写来,离题很远。 ② 选材时还要注意使用的角度。有时一个材料是可以为几个中心服务的,使用时,必须对这个材料选择好为你这篇文章中心服务的角度。 ③ 选材要典型。有的时候材料很多,而且都能表达中心,这时就要选择其中最典型的,即最有代表性、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切不要把所有的材料不分详略主次全都堆砌上。

选好材料后,就要注意材料的组织安排,使文章具有条理性。为了更好地组织材料,使文章段落层次分明,较好的办法是作文前先编写段落提纲,明确把文章写成什么样的,分成几段,每段写哪些内容,用哪些材料或写哪几层意思。编写提纲注意既不要过繁也不要太简。过分繁琐则浪费时间,也无必要,过分简单则起不到编写提纲的作用。如对《学习必须刻苦》这样的题目,有的同学列的提纲是:①开头,提出论点;②论述;③结论。这种提纲等于没有,因为根本没有考虑材料的组织安排,写起文章来仍然是心中没数。

四、表达要生动

许多同学的作文,语言贫乏,说话枯燥、特别是有些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过于概括,缺乏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和刻画。这样是难以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第一,要不断地学习,多方面地吸取信息,不断积累,使词汇丰富。第二,要认真地推敲,精心地选择词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用词的推敲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第三,要运用恰当形象化的语言,如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写人时要努力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写出人物特有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并使人物符合各自的身份。这样使人读后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五、卷面要整洁

好文章改出来的。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在写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如何修改呢?要从思想内容和文字语言方面统筹考虑,看主题是否深刻,材料是否充实,结构脉络是否清楚,字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等。在平时作文中要注意文章的自改,也要注意老师和同学们的批改意见,要多进行平常的作文修改练习。考场作文一般没有太多的修改誊抄的时间,应当列好提纲再写。写完后如果要改动也只能改动极少的文字,且务必要注意书写整洁。

各地的中考评分标准都把书写和卷面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对出现错别字,书写潦草,卷面差的将给予适当的扣分。由此可见加强平时的书写功夫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训练,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从中考情况看,同学们的抄写和卷面情况相差很大。不少同学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美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很少出现错别字,给人以美感,也容易获得较高的分数。

试题解析

例1 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解析 本题要求写一位老师,是写人的记叙文。当然“事”与“人”是连在一起的,写人也要记事,那事应为人服务,所有的事都是围绕着人物来下笔的,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目的是把人写活。一般说来,写好了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人物便可活起来。在取材方式上,它往往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节,一个片断,人物的一个侧影,采用放大和强化的手法,把最富有意义、最有情趣、最富有特色、最富有影响的部分突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取得清晰、强烈的视觉印象。审题确定片选材的范围,文题中的“与众不同”应是作为构思、布局、组织材料的关键。把老师“与众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这里选材必须有一个度,“与众不同”不是“格格不入”,这只是体现老师思想品质的一种手段,而描写一个人最起码的手段仍是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当然这位老师的“与众不同”不应仅限于“肖像”,应在语言行动上多挖掘素材。

例2 你最欣赏某个人,或许是因为他的美德,或许是因为他的睿智„„;你最欣赏某册诗文,或许是因为它的哲理,或许是因为它的优美„„;你最欣赏某处山水,或许是因为它的雄浑,或许是因为它的秀丽„„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人,总是欣赏每一寸阳光、每一滴甘露。请以《我最欣赏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解析 这样的文题给考生以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让考生更好的发挥所长。本题有四个特点:1.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相结合,文题必须填写完整,文体放开,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2.降低了审题的门坎,几乎没有审题难度,只宽松的限定文章的动作指向,不论是选择何种文体,只要写的是“我最欣赏”(当然内容的健康),就切题。3.以“我最欣赏”为话题指向,就应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文章的表述者,可以更好的倾向于自我感受预自我意识的表达,或讲述故事,或陈述观点,或抒写感受,或介绍事理,或描述景物,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可以直接的进行自我感受和思想的展示,更能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真心话语,使文章血肉兼具,可以更充分展示考生在情感体验、哲理感悟和语言表达上的独特风格来。4.考生极有可能忽略题目中的两个要素:“最”和“欣赏”。如果考生能够把题目理解成下面的这句话,“在我见(听、看、读、吃、游„„)过的„„(指范围)中,我最欣赏的是„„(指对象),因为„„(指对象被你欣赏的某方面的特征)”,也就明白该写什么了。

例3 家乡的四季(春天、秋天)

解析 本题是写景的记叙文,写作时要抓住节令、气候变化的特征。写出所见见闻和自己的感受。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形状、性质、动态、声音等方面,把景物描写得真切生动。写时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自己充沛的感情注入文章,把写事和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

例4我的自画像

解析 本题要求写一篇介绍自我的记人的记叙文,主要介绍个人的性格、志趣和爱好。写作时要通过对自己生活片断的描述,展示自己。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的典型生动的材料写,可以用一件或几件事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突出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写时要防止面面俱到。

专项练习

一、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 要求:

1.可用“哆唻咪”为题目,也可以依据自己文章的内容,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 可适当加分。

2.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某一角度,就“音乐”这一话题写下自己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感受, 或想陈述的见解。

3.全文应在500字以上,800字以下。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化名代替。

二、请根据下面话题及要求写一篇作文。(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扬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要求:

1.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真实的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

2.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生动的题目,可适当加分。

3.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写诗要主题鲜明,语言生动精练,有一定韵律,篇幅20行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试题) 提示:

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不是吗?想想看,由于鼓起勇气,把握住了机会,你可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你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实验,你可能说出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相反,由于胆怯畏缩,犹豫不决,你可能失去过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可能和一段纯真的友谊擦肩而过,你可能使集体在一次竞赛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请你写一篇作文,写出你初中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或就果断坚定、把握机会等问题谈出你的看法。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

1. 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2. 字数600至900。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3. 文中不得写出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类卷

(54—60分)

二类卷

(48—53分)

三类卷

(42—47分) 内容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欠具

语言

结构

评分细则

在切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项条件,基

本符合三项条件的,语言通顺,

结构合理

得基准分57分,其中注意简洁得层次清晰

一项有欠缺的,酌情体

详略得当

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突出的,酌情加分。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的,得基准分50分,

结构较合理

其中一项有欠缺的,

语言通顺

层次较清晰

酌情减分;内容或语

能注意详略

言有一项较好的,酌

情加分。

结构完整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语言大体通但不够合理 的,得基准分 44分,

缺少详略安各项有欠缺的,酌情排

减分;较好的,酌情

不够切题

加分。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四类卷

(36—41分)

五类卷

(35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不切题

无中心

语言不通顺

不成篇

语言极不通

不成段

的,得基准分39分,

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中考作文分析范文第4篇

纵观2001—2010年上海中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试题的样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主观性命题;

二、半主观性命题。字数要求方面从03年开始由原来的50个单词变成60个单词左右。

一、主观性命题

主观性命题是指试题的要求中有简单的写作要求但是没有详细的写作提示,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自己确定写作中心和内容的书面表达形式。

主观性命题的书面表达特点:1. 试题中有简单的写作要求;2. 没有具体的中文或英文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的确定带有主观性。 比如说上海2007年的中考英语作文题目是:以“爸爸/妈妈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占格。注意: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校名及其他相关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本试题中只有简单的写作要求:以“爸爸/妈妈的故事”为题,只给出了作文题目,没有相关的内容提示,属于典型的主观类书面表达。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从题目要求出发,通过主观想象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以先用汉语构思。比如上面的书面表达就可以根据题目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

1)写妈妈的故事,确定文章的主人公;

2)妈妈的家庭:有5个兄弟姐妹,爸爸是农村的医生,妈妈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3)妈妈的童年:由于当时的时代跟现在不同,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妈妈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跟姐姐弟弟帮他们的妈妈做家务,比如洗衣服,做饭;虽然艰苦,但是很快乐。

用汉语构思完文章大致内容后就把自己的汉语翻译成英语:

1)A Story about My Parent; 2) In mum’s family, there were seven people: mum’s parents, mum’s two brothers and two sisters and mum. When mum was young, her father was a doctor in the small village and her mother was just a worker; 3) At that time, for lack of TV and computer, everyday after school mum along with 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would go home to help their mother with the housework. For example, they helped to make supper or wash clothes. Mum told me that though the life at that time was very hard, she felt happy. 完成翻译工作后用一定的连接词将以上内容连接起来,最终成文:

A Story about My Parent My mum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In her family, there were seven people: mum’s parents, mum’s two brothers and two sisters and mum. When mum was young, her father was a doctor in the small village and her mother was just a worker. At that time, for lack of TV and computer, everyday after school mum along with 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would go home to helped their mother with the housework. For example, they help to make supper or wash clothes. Mum told me that though the life at that time was very hard, she felt happy.

二、半主观性命题

半主观性命题是指试题的要求中有详细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提示,提示包括中英文两种,而这些写作提示其实就是该书面表达的核心内容即该书面表达的核心得分点。但是这些提示内容往往都比较零散,需要学生加入适当的过渡句或承接词,经过整理后才能成为完整的书面表达形式。

半主观性,命题的书面表达特点:1)文章的内容或者结构有一定的限制,这些是客观规定的;2)学生在组织文章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必要的过渡句或承接词,这些是主观的。 纵观近十年的中考英语真题,上海中考英语作文试题大部分都是半主观性命题,只有01和07年时主观性命题,其他都是半主观性命题。相对于主观性命题而言,半主观性命题会稍显有点难度,因为文章的格式或者内容都是固定的,学生只需将中文转换成英文,再加以必要的过渡词或承接词,倘若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没注意到这一点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因此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审好题再做题。 比如说上海2002年的中考英语作文题目是:根据英文提示,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写作,不少于50个词。内容必须包括英文提示中的3项要求,标点符号不占格:

Make sure you 1. Introduce what the thing(s) is (are). 2. Say when and / or where, and how you got it (them) 3. Explain why you like it (them) and why it is (they are) special to you. 这是一道典型的半主观性命题,此题的要求中对该书面表达的内容已经做了详细的客观规定主要包括:

1. 题目:My Favorite Thing(s) 2. 文章必须包括一下三点:

What the thing(s) is (are) When and / or where, and how you got if (them) Why you like it (them) and why it is (they are) special to you 3. 字数要符合要求

以上这些客观规定的内容即文章的核心得分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核心得分点写入到文章中并加之必要的过度句或承接词,最终成正文:

My Favorite Thing

I have many small things in my home such as stamps, toys. But among those things, my favorite thing is a green watch. It is a digital watch with a duck on the bottom of it. And it is my birthday present given by my best friend. I got it on my 12th birthday. 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 can read time since then. Because it was the present given by my best friend, it is very special to me.

中考作文分析范文第5篇

3-18岁纯英式素质教育领航者:纯英式资深外教,纯英式国际领先教材,纯英式学习环境!

优尼全能英语:中考英语定语从句典型错误例题

讲解

中考英语定语从句经典句型分析1. She used to help my brother, who was very kind of her. 改:将who改为which。

析:犯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把my brother错当成了先行词。关系代词which指代的先行词是整个主句,它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2.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we spent together in China last year? 改:将when改为that/which或将 when删除。

析:犯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的用法区别。不能因为先行词表示时间就一定用关系副词when, 而要学会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正确分析句子的成分。例句中定语从句要用关系代词引导,并在定语从句中作spent的宾语。 3. The way which you look at problems is wrong. 改:在which前加in或者将which改为that,也可将which删除。

析:当先行词是the way时,定语从句常用that/in which引导,that/in which也可省略。 4. We were interested in the things and people whom we saw during the trip. 改:将whom改为that。

析:当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that引导,that作宾语时可省略。 5. It was in the kitchen where the fire broke out. 改:将where改为that。

析:犯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把强调句型与定语从句混为一谈了。例句为强调句型,强调的是地点状语in the kitchen。

6. Is this factory that you have been working in since your graduation? 改:在that前加the one。

析:犯这类错误的原因是把this factory错看作是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了。解答这类题时,我们不妨先将疑问语序改为陈述语序。this factory是主句的主语,故应添加the one作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当然,在factory前加the也可以,那么this是主语,the factory是表语。

7. He is such a lazy man as no one wants to work with him. 改:将him删除或将as改为that。

析:犯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把such 。.. as 。..和such 。.. that 。..两个句型混淆了。 8.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e library, most of which is in Chinese. 优尼全能英语提供纯英式幼儿英语、儿童英语、少儿英语、青少儿英语、留学、游学英语培训课程,。赶紧登陆优尼全能英语官网获取免费试听课程,开始英语学习之旅。

优尼全能英语,免费体验纯英式课程: http:///(报名网址)

改:将is改为are。

析:关系代词作主语时,定语从句中谓语动词要与先行词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例句中关系代词which指代的是先行词books,故从句谓语动词应用复数形式。 9. I am terribly sorry for having broken the MP4 I borrowed it from you the other day. 改:去掉it。

析: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在从句中充当一定的成分,因此从句中不能再出现与关系代词指代相同的代词或名词,以避免重复。例句中it与省略了的关系代词that/which重复,应去掉。

10. We will do all what we can to help you out. 改:改what为that或将what删除。

析:先行词为指物的不定代词时,定语从句用that来引导,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时可省略,而what不能引导定语从句。

11. He is our English teacher, without his help I couldn‘t have made such rapid progress. 改:将his改为whose。

析:犯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句子结构。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逗号前面是主句,逗号后面是“介词 + 关系代词”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12. The scientist has made another discovery, that I believ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改:将that改为which。

析:tha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中考作文分析范文第6篇

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而我,正是会享受这种幸福的一个幸运女孩。

那年冬天,雪下得纷纷扬扬。除夕前那晚,我趴在窗边看雪。灯光中满是飞舞的雪片,仿佛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接连不断的鞭炮声,洋溢着春节来临时温暖的气氛。一切仿佛都映在橘红色灯光的背景里,包括父母发丝里所夹的依稀可见的几丝银发,在这幅冬夜画中闪闪发亮。 我不会忘记,父母是如何把我养育成人的。他们用淳朴与善良浇灌着我,让聪明和热情渗透了我,使我这朵小小的花儿快乐茁壮地成长。记不清有多少次,我摔倒过,父母用鼓励的眼神与亲切的笑容,让我振作,重新站起来;忘不了有多少夜,我在灯下温习功课,父母也在灯下呆呆地坐着,默默地陪伴我大半夜------记不得有多少件充满父母亲爱意的小事,忘不掉有多少父母亲太阳般的关怀------

蓦然,感觉灯光中盛满了爱,在雪花的飞舞中,我的脸上不知不觉湿润了。望着这安详的夜景,我忽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自己应为它做点什么,第二天我要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悄悄起床了。一整夜鹅毛般的大雪,把大地装成了一片亮丽,连窗口射进的太阳光也是那样的耀眼。我急忙推开房门,一推开门,我呆住了。一个雪娃娃立在我家门前,俏皮的神情,头上扣着一顶大红帽,挥舞着“大手”,咧着嘴儿在甜甜地笑。扑哧一声,我也忍不住笑了。“新年快乐!”从雪娃娃后面走出两个人,原来是爸爸妈妈,他们温柔地望着我。我的鼻子突然间酸酸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本想给父母亲一个——

上一篇:中建一局地址范文下一篇:自己求职成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