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范文

2024-04-07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范文第1篇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良好

一是唐山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市。唐山素有“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的美誉,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多个第一,为唐山开发工业旅游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其中,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龙号机车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这些优秀的工业文明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唐山是历史文化璀璨的名城,留下了古长城、清东陵等一大批文化遗产。唐山形成了独具冀东特色的宝贵文化体系,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这里既涌现出评剧、乐亭大鼓、皮影组成的“冀东文艺三枝花”,又涌现革命先驱李大钊、评剧创始人成兆才、考古学家裴文忠、和贾兰坡等志士名人。二是唐山旅游资源丰富。唐山市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有长城、皇陵等人文景观,特别是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整的皇家陵寝、世界文化遗产,与之毗邻的汤泉被称为“京东第一泉”,是历代皇家御用温泉。

(二)文旅产业发展适逢重大机遇

唐山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一是京津冀文旅产业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实施。二是唐山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唐山市可以重点瞄准京津冀周末旅游市场,推出具有唐山特色的精品旅游环线,打造“唐山周末”品牌。三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路径。

(三)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一是唐山市确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构建了“三大发展板块”,七大产业聚集区,八大旅游产品,唐山市文旅产业产出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唐山市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各旅游景点游客中心、停车场、步游路、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高。三是唐山市持续优化了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大力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服务标准,有序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和引导。

二、唐山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融合度不高

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唐山市有文化无载体,有载体无文化。唐山市内的曹妃甸湿地,景色宜人,风光秀美,但是缺少文化体验,与文化融合不够。二是文物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唐山市对文化古迹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够,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三是旅游产品文化介入不足。如唐山市的“冀东三枝花”由于受表演时间、剧目创新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三)核心项目支撑力不足

一是文旅产业链短。唐山市文旅产业链条较短,科技因素融入较少,“智慧文旅”发展滞后,不能满足游客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二是缺少带动行业发展的“航空母舰”。如国际旅游岛是京津冀地区唯一的海岛资源,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优势,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三是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特色项目。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是唐山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品牌的打造上唐山缺乏有冲击力,在产业规模、文化渗透力等方面和其他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营销推介力度和手段仍需加强

一是文化旅游宣传推介的力度不够。在媒体、高铁、机场等投放唐山文化旅游的广告较少,对唐山文化旅游的整体宣传仍不到位,很多游客对唐山的印象仍停留在重工业城市、大地震等城市形象中。二是宣传推介模式单一。唐山市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方式上权威媒体介入不够,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上还不够深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网络新媒体的成功案例较少。三是整体营销缺乏特色。唐山市在文旅品牌定位上缺乏整体营销宣传,造文旅品牌定位不清,游客对唐山文化旅游的总体形象不明晰。

三、推进唐山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文旅政策规划,引领文旅融合

一是要规划上引领融合。唐山要结合我市旅游和文化产业实际,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加快组织编制《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唐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我市文化特色,高标准策划建设文旅项目,提升唐山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政策统筹上融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土地供给、基础配套设施、产业资金等众多基础性的问题,这就需要唐山市在龙头企业培育、品牌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培育领军旗舰,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一是要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带动。唐山市要优化文化产业增量,带动提升存量,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省重点扶持园区和省文化产业园区,集中力量培育文旅融合领军旗舰。二是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唐山市要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旅游第一城市品牌”,挖掘唐山工业历史文化,积极推进陶瓷小镇、中国铁路源头小镇等工业游项目的深度开发。打造“中国周末度假第一品牌”,唐山要聚焦京津冀周末旅游市场,主推“一日游”“两日游”“周末游”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中国博物馆之城”,扩大开滦煤矿博物馆、唐山地震纪念馆、中国评剧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的影响力。

(三)强化和创新营销手段,加强文化旅游形象宣传

一是宣传唐山文化旅游形象。唐山市要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做好宣传造势,做好唐山市整体形象的包装和宣传,在市场推广中宣传唐山文化特色,将唐山特色文旅产品向国内外推广,从而唱响唐山文旅品牌,提高唐山文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二是创新推介方式。深化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利用社交型、移动终端类等网络新媒体,加强唐山文化旅游宣传。三是加强节庆活动推广。唐山市要强化创新思维,深挖唐山文化特色,高水平组织举办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国滦河文化节、京东板栗节等重大活动,积极推介唐山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唐山文化旅游形象宣传。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主要分析唐山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势, 以及唐山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范文第2篇

2、文旅融合推动长三角旅游高质量发展

3、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旅游发展高质量对策研究

4、十堰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及对策

5、对吉林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6、激活影视动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7、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金融服务创新

8、文旅融合背景下商丘火神台庙会发展研究

9、北京走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10、积极构建运城“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11、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夜游经济发展

12、浅谈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在大连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13、后疫情时代公众对北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期待

14、重庆博物馆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初探

15、文旅融合视角下农村文化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索

16、浅议基层团镇文旅节庆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

17、基于VR技术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18、济南南部山区引入运营平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19、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文化行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考

20、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多元化发展的总结和展望

21、图书馆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使命作用

22、基于村落传统地域文化发展的农文旅融合设计

23、杭州市龙井村茶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4、关于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25、扬州运河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6、文旅融合发展,文化馆服务前景广阔

27、文旅融合背景下山东研学旅游发展策略

28、滁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

29、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奋力走出大邑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30、海阳市:开启文旅融合发展新起点

31、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与发展探索

32、山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争创全域旅游示范省

33、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34、文旅融合视域下旅游地产开发与发展研究

35、建瓯市文旅融合发展策略

36、统筹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37、周宁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38、以消费城市为中心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39、龙口市:高质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40、古城复兴文旅融合发展的富顺实践

41、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创新发展思路

42、武陵山区旅游业文旅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43、主流报业集团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44、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

45、江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案例分析

46、文旅融合发展下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理念探讨

47、文旅融合下博物馆的发展策略

48、开封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分析

49、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公园该如何发展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范文第3篇

文旅融合发展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选择。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 组建文化和旅游部, 旨在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 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其目的在于建立起旅游世界和文化内涵的有效衔接, 使文化旅游从走马观花的欣赏提升到深入心灵的感悟。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开展, 文化旅游市场亟需既懂文化又懂旅游, 既具有融合理念新思维和前瞻性, 又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依托高校教育资源, 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显得重要而紧迫。

一、当前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5年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分批评选出15所高职院校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这15所高职院校的2018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表明,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 内涵建设不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有待提升

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 如创业管理、创新创业等课程,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但课程的专业性不强, 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脱节, 很多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使得创业教育只是“关于创业的教育”, 而难以成为“实现创业的教育”, 学生无法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 提高了学生创业的门槛, 增加了学生创业创新的操作难度。

(二) 实践教育载体单一

创新创业是一门非常注重模拟和实践的课程。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期, 职业院校往往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作为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载体, 如各类创业竞赛等活动, 而且竞赛评价指标往往是单一指向经济效益, 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素质、市场意识的培养。

(三) 教育师资队伍不合理

当前各职业院校虽然初步组建了“以兼为主,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在创业教育初期能够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需要, 但创业型专业教师数量少, 基本以兼职教师为主, 而专职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缺乏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深入研究, 兼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缺乏完善的准入标准, 师资认证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四) 教育评价体系片面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教育过程, 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理论传授、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多个核心环节。创业教育效果评估周期比较长,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仍沿用过去传统的评估指标, 如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成绩、创业率等, 没有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难以在课程体系中客观全面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二、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文旅融合是一种以传统旅游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旅游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高职旅游类专业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从教育理论、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培育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 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同时实现高职旅游专业跨越式发展。

(一) “面向全体, 融合发展”的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部提出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面向全体”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发展”不仅是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 也是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要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知识和能力, 而且要把创业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创新融合, 把创业上升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 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求打破了从前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传统, 结合新时代旅游行业发展要求和职业发展新要求, 以文旅融合为主题, 以课程为载体, 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 课程内容创新融合, 突出实践化

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开展, 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创新融合, 就是把创业教育融入到文旅融合的专业教育中, 要求内容的选取切合高职学生学情特点, 把文化类与旅游类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融合, 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专业创新课程, 如开发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线路设计与体验、广州一日游导游实践操作、粤港澳大湾区美食鉴赏与体验、文旅特色小镇开发体验与创新等系列文旅融合课程。课程内容的实践化要求教学内容要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通过实践案例丰富理论知识, 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创业实践, 强化课程体验和实践操作环节, 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师资队伍的创新融合

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文旅融合创新人才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行业的急需人才。建设能讲课、能咨询、能实战的理论型、实践型、综合型“三师型”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队伍:第一, 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造血能力, 通过培训交流、企业实践等方式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把握最前沿的行业发展动态, 培养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第二, 进一步优化“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 吸引一批旅游行业企业家、创业家, 发挥校友资源优势, 吸引优秀毕业生回校“反哺”, 建立文旅融合的行业专家智库。第三, 强化政策保障, 鼓励专任教师走出去, 企业人才走进来, 在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成果认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增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吸引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共享

改革文旅融合创新创业课程, 积极进行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尝试, 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模拟教学、体验教学、活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 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移动教学相结合, 充分发挥慕课等新型网络教学媒介的作用, 录制线上课程, 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考虑到文旅融合课程的体验和操作特点, 可尝试运用小班教学模式, 以提升教学效果。

4. 构建多元实践平台

整合校内外资源, 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业社团、创业孵化园、校内第二课堂等, 利用互联网创业模拟平台、创业实训平台和校内创业活动平台,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大赛等活动, 开展学习参观、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实践活动, 构建多元创业实践平台, 拓展创业实践教学渠道。

在实践广度上, 包含各类文化旅游实训基地和各种创业平台, 覆盖面广, 影响力大。在实践深度上, 从讲座、模拟训练、创业竞赛到企业创办构建全链条式实践平台, 在时间长度上, 从课内模拟、校内创业、毕业后创办企业构建延伸式实践平台,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实践平台服务。

(三) 构建“五结合”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根据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行业发展与学生个体差异, 遵循三个原则, 即过程性、长期动态性和综合性。过程性是指对课程理论、模拟操作、课程体验、实际操作等环节进行全程评估;长期动态性是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估,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综合性是要将教育教学效果与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等多个维度统筹考虑。构建“五结合”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就是要将长期评估与短期效果评价相结合, 数量统计与质量评估相结合, 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与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 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 建立模块化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使评价体系能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反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效果。

摘要:文旅融合对旅游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旅游, 既具有融合理念又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高职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面向全体, 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评估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宁岩鹏, 贾周圣.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文化学刊, 2019 (2) :91-93.

[2] 梁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 (6) :19-24.

[3] 郎振红.“双创”视域下高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研究[J].大学教育, 2019 (2) :165-168.

[4] 吴维.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9 (1) :63-67.

上一篇: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范文下一篇:年轻干部成长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