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2024-05-01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德育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德育水平,要求小学按照实际发展情况实现德育,扎实稳步推进小学德育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发展,加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策略

德育主要是以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水准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感染和影响受教育者,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与行为习惯。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工作,特别是小学生的德育,小学生的是非观念相对模糊,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对其进行德育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更新德育方式

在新时期背景下,许多先进科学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逐渐深入德育理念的研究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德育过程中积极更新教学观念,适当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同時教师应该对周边动态进行准确了解,详细观察学校中的各种典型案例,运用恰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例如:如果是普遍性问题,如学生缺乏自信或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等方式,使其重塑自信,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意识到不当的行为方式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果是上课嬉戏打闹或不听讲等小事情,一旦训诫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使用幽默等方式解决,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品德教育。

二、在学科教学和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育人为本、德育先行”是每位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将德育工作和学科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通常课堂中的细节会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在教学中不断消融和产生,利用恰当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时机,使学生在教学细节中受到德育感染。另外,要想使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知识以及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德育活动,如让学生在“母亲节”这一天帮助母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使其感受到父母平日的辛劳。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学生的生活场所不只局限于学校,逐渐倾斜于社会和家庭,要想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团结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力量,达到“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使三者形成合力,保证德育工作的全方位性和不间断。从社会层面出发,应该多为学生免费提供参观道德模范科技馆和纪念馆的机会,使学生对德育的标准与目的有明确的理解;从家庭层面出发,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形象;从学校层面出发,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利用校园广播和网络等宣传德育工作,拓宽德育的渠道与场所。

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每个人在性格、家庭境遇、专长、先天资质等方面都不同,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在小学德育中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一个孩子一个方案”。例如:部分有家暴家庭的孩子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行为方式或情感认知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以正确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社会。此外,有些学生资质不差,但天生好动且不爱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教师在久劝无效后任由其自己发展;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学习自信心也发生变化,这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学习自信心,取得成功后戒骄戒躁,既能平静面对失败又能积极追求成功。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属于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教育工作者在实际中需要更新德育的方式,在学科教学和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地培养学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继东.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6):156.

[2]张国豪.论如何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278-279.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基于主题班会的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分析,主要是分析班主任德育工作设计情况,探索其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主题班会 职校 班主任德育 实效

职业学校中班主任需肩负起班级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德育工作这一重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约束其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在校自觉的履行各项规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由此可见,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联系性,为了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校方和班主任必须注重此项工作,为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作保障。

一、精心设计主题,发挥班会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设计班会的主题

班主任应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情况,设计班会的主题。如学生刚步入学校,教师可把和学校相关的事宜、对学生心理的教育等纳入到班会中,可使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

(二)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明确班会主题

学生入学后,在校生活以及学习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存在困惑,因此,班主任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困难,并结合困难和问题,选择相关的班会主题,开展班会。如,一些学生基础薄弱,在入学后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学习难度大。此时,教师就应设计相关主题班会,多去鼓励学生,协助学生去树立积极的态度,克服这些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三)结合突发事件以及时事热点,设计班会的主题

如为了对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班主任不应简单的于教室中张贴标语,也不可让学生机械化背诵。班主任应结合德育教育要求、核心价值观内容、要求等,设计班会主题——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文明礼仪在我心中、维护宪法的权威、我与我的祖国以及诚信是作为基础等各僵硬口号,与灵活多样主题班会结合,使得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各优秀精神、价值观等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就在学习之中,就在自己的身边,增加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良好在实践中去落实。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当下思政教育重点、国家对人才素养要求、小学生需具备的品质等设计班会,确保班会德育工作质量。

二、利用适合的模式,确保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利用PPT模式,开展班会

教师在开展班会时,可结合班会的主题形式,结合相关资料,设计和班会相关的PPT课件,并把PPT在班会中为学生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对PPT的观看,学习和班会主题相关的知识。

(二)利用知识竞赛模式,开展班会

教师可利用知识竞赛的模式,在班会期间,首先引领学生去学习相关知识,此后针对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对问题回答积极、迅速的学生计一分,在班会最后统计总分,获得分数最多的学生获胜。这样不仅丰富班会的趣味性,也增加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扩散能力。

(三)利用辩论比赛的模式,开展班会

在班会中举行辩论比赛,丰富班会的形式,确保德育工作的教学效果。如在班会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辩论点“面对老人在马路摔倒我们是扶还是不扶”,然后把班集体划分为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抒发各自观点。这样在讨论期间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德育知识,也创新了班会组织形式,增加班会趣味性。

三、做好总结工作,深化班会德育工作实际效果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班会期间,每个学生对班会主题的见解也存在差异,一些学生的观点较为积极,一些学生的观点则较为消极。所以,班主任应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对班会注意的见解,并引导学生去正确的思考,积极的看待问题。为了确保班会德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必须在班会后进行总结,提炼出最为精炼意见,发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其思想,对学生进行点拨和诱导,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认识、掌握、了解班会主题本质,知道班会开展的意义,使得学生可以于班会中成长、有所收获,保證道德教育的效果。

德育工作是职业学校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未来学习生涯等具有较大影响。为了强化中职学校教师德育教学质量,教师可把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教学依托,在班会全过程中,结合突发事件以及时事热点、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结合学生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设计班会的主题。班主任也要创新班会模式,利用PPT模式、利用辩论比赛的模式、利用知识竞赛模式、宣传优秀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等,利用班会来提高学生以及自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清萍.中职校班主任如何提升开展“生态体验”德育情景活动的能力[J].职业,2017(27):66.

[2]张红梅.浅谈如何以主题班会为依托,提高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179.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对现阶段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理性分析

1.1 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认识存在偏见

在我国, 中职教育是随市场经济不断新兴的一个专业性教育, 学生、家长、社会对它还不熟悉, 没有形成认同感。加之受千年来“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和现阶段用人单位对人才高消费现象的极大影响, 造成了社会各行各业对中职学生就业存在相对歧视。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就等于是脱离了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正轨”。今后, 以升学为基础的人生发展就无从谈起。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接受中职教育不支持, 学生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 思想情感不稳定, 对学习不求上进, 从而导致中职教育被冷落。

1.2 中职院校生源素质偏低

目前接受中职教育生源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 “两后”生 (即未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未考入大中专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占绝大部分。其主要表现为:第一, 由于成绩差, 没有考取理想高中和大中专院校, 心理产生失落感, 理想信念受到挫折, 从而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第二,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学习目标不明确, 厌学甚至厌世情绪较浓。第三, 受市场经济所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等的负面影响, 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和功利化。第四, 由于抗干扰能力差, 加之外界不良倾向的诱惑, 纪律观念淡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甚至走向犯罪。

1.3 现代社会对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认识偏离

在当前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时代普遍形成了重智育而轻德育, 重科技素质而轻人文素质的教育思维。极大的偏离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使德育工作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出事了大谈必要”的被动局面。这无疑降低了德育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同时还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给德育教学本身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2.1“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主体, 要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就必须处理好以“教”为“责”的教师与以“学”为“任”的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的如何, 将直接决定着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德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确立崇高的人生追求目标、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现阶段, 由于各方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使中职德育教师队伍鱼龙混杂, 学生普遍对德育教育本身存在抵触情绪。这就要求, 中职德育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还要乐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2.2“理”与“情”的关系

“理”服人, 以“情”感人, 不只是中职学生的心理要求, 也可以说是全人类的共识, 甚至有的动物也可以以“情”感化。面对当下枯燥乏味的以说教式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师应当具备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达到情理交融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出现“牧师般的告诫”和“政治家的说教”, 才能避免学生对德育课的逆反心理, 才能引导和开化思想顽固的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关注人间冷暖,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2.3“灌”与“疏”的关系

没有“灌”进来的东西, 就无从谈“疏”出去的办法;“疏”导不出去, 就更加无法“灌”输进来。德育课当然也离不开思想理论与观念的“灌”输, 更也离不开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疏”导。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具备良好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心态, 在传授书本内容的同时, 能更好的结合身边现实案例, 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达到学与致用的有机结合, 这才应该是德育教学实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1 转以“知识传授”为以“情感教育”的教学理念

在德育教学中, 实效性的好坏与学生情感和态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接受态度, 是德育教学内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提高的关键。因此, 德育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课堂灌输和讲大道理的方式, 利用情感教育的规律, 依据情感的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点, 创造情境感染法、品德评价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方法, 扭转学生的消极心理定势,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 自觉地渗入生活的学习氛围。

3.2 变以“说教”式为“启发”式的授课方式

说教, 是每一个有思维和有理性的人都不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多年来力图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一般说来, 教学中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是学生们关心的“热点”和易被“困惑”的难点, 不是书本固有不变的“基点”。因此, 现代中职德育教学要紧紧围绕中职学生的实际来设置一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题, 通过讨论、答辩、座谈等形式, 积极启发和引领他们朝着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

3.3 转以“育智型”变以“力行型”的教学目标

以传知和育能为目标的“育智型”教学模式, 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对于以德育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来说, 这种模式却并非最佳。加之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又把育智型模式异化为应试型模式, 从而更加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因此,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就必须优化其教学模式。依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规律, 并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对思想信息的接受能力的实际, 构建以“入心, 明理, 解惑, 力行”为原则的“力行型”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把思想政治课的“传知”、“育能”、“立德”等各项任务有机地融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品德等基本素养的提高。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 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员的需求日益剧增, 促使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 因市场经济衍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对接受中职教育的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将对于中职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有效作用。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 学校规定的功课, 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 伴有积极的情绪状态, 直接关系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德育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趣味性较少, 如果不注意授课方法, 即使教师对理论的讲授再准确、深刻、全面, 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成语典故、名人名言、故事等能激发兴趣、扩展思维、丰富联想、活跃气氛。但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紧扣教材, 恰到好处, 切忌为“趣”而“趣”、牵强附会、随意滥用。

2 教学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是教学目的

德育的实效性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生命的重要体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确立德育目标,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应该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 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确定好德育目标, 并在课堂教学中将目标突出。思想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思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心理学强调,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要求, 以集中学生注意, 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因此, 要实现德育目标, 教师可采用目标教学法, 在授课前把该堂课的德育目标明确地提出来, 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按目标实施教学和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之本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课程, 其内容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生话紧密联系, 同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以,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道理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索质。如果课堂上只有理论的说教, 而没有典型事例的印证, 很容易讲得抽象、枯燥和空洞, 学生对于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或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大倒胃口,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为此,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 选择大量典型和生动的事例, 如国内外的一些新闻热点, 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等事例, 使思想政治课有的放矢和生动活泼地进行, 从而使理论教学富有生命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提高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挥其德育功能。此外, 由于思想政治教学课属于德育范畴,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是:把思想政治课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规划;思想政治课教学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 对学生强化思想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训练;联系学生平时行为表现, 评定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依靠全体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力量开展有关道德评价。总之, 政治课既是一门德育课, 也是一门智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 努力把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统一起来, 才能产生教学的理想效果。

4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之举

在德育课教学中, 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寓教于乐, 以情感人,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表现出温和、耐心、愉快的心境, 尽量使教学活动处于愉快状态。教师要把自己的感情融人教学之中, 赋教学以情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单一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要给予动脑、动口的机会, 多表扬、少批评, 以鼓励为主, 不能讽刺、挖苦、嘲笑,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愉快地感知知识。

5 加强师德建设是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 培养的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的劳动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劳动手段不是手中的教鞭、教材, 更重要的是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教师自身道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见,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今天教师的道德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今后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 教师的师德建设十分重要,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才能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总之,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教育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 德育的实效性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生命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 必须针对技校学生的持点和思想实际,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达到明道、晓理、导行的德育目的。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技工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之一, 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本文根据目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的一些现状, 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荣华.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有效性[J].思想理念教育导刊, 2000 (2) .

[2] 黄蓉生.关于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念教育导刊, 2001 (3) .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德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公平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德育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检查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教学进行研究,试图阐明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积极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培训的及时性;询问

农村小学道德教育所困扰的问题是道德教育的效率低下,这种效率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与我国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不相容性。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的分配总是不合理的,并且存在着强调智慧和道德的问题。学校品德教育仍然是一项枯燥的课程。农村家庭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许多父母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不得不上班谋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业成绩很重要,没有注意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价值观念的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孩子受到社会的影响,追求太多的物质利益,而忽略了学生的精神追求。这是否可以提高农村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与德育的成败有关。

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学生的德育。特别是在德育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其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伴随着各种新旧观念的出现,农村小学德育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困难阶段。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对策的研究,势在必行,仍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德育环境

关于我国小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即人格的建立受环境的影响最大,而小学生的成长主要与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有关。学生将建立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根据经验。如果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并且发现在接受积极的教育课程,与实际教育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这种情况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学生将发展出“双重人格特质”,这对小学生的进一步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影响。学校教育、社会和家庭教育目前具有相互消极的影响。结果,学校德育的及时性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德育方法

教学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方法的公平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当前,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专断、简单、教育形式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小学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在德育教学中,有必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些知识,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处于这一年龄,尚未建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发展和充实,知识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德育内容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小学中,德育的内容更多以教师为导向,与这一年龄段儿童的思想观念完全不一致,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之间没有形成更好的联系。从本质上讲,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接近儿童的生活,教师创造的道德教育课程、教学环境与儿童的生活状况完全不符。该课程完全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年龄特征。这不仅会伤害小学生,还会影响教育的及时性。同样,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现状完全分开,对学生的学习提升没有价值,最终将导致“低效的学习”等。此外,德育的内容不够全面,缺乏一贯性和稳定性,因此初等教育的德育水平较低。

二、提高德育初等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满足学生合理的德育需要

学生是课堂道德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主题。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课堂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开展德育活动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切实考虑学生的思想观念,将学生的思想观念纳入德育课,使学生能够满足合理的德育需要,并能保持课堂的品质。因此,结合学生德育的基本需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金种子”工程,开展了“善意工作”和“星级认可”等活动。作为主持人,开展“成为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如果您“帮助他人,做正确的事,诚实守信,热爱您的工作,爱老和爱的亲人”。“商誉清单”就是总共六个清单,例如:仁慈、正义、诚实、尊敬和虔诚和其他类别。通过提供个人推荐、公共推荐和学校推荐,将学生推荐给该列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行为做好人和善行,表现出善行,而且还指示整个学校形成学习善行模式,并努力成为能够满足学生道德教育基本需求的善行模式的浓厚氛围。

(二)重视德育教学的实用性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考虑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渗透更多的德育活动,以提高德育的实效。在德育实践中,应始终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和践行善行的精神。加强德育建设,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帮助老年人打扫卫生,与老年人互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学生带到研究基地参观展览或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不断渗透学生爱国主义和德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也将使这样的动手活动变得很有趣,学生将会更喜欢参加这些活动。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小学教育必须以加强德育为重点,确保发展出更好的人才来促进社会发展。教育者需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德育在未来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工具,提高经典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支持小学学生每天学习、践行,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殷淑贵.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分析[J].教育艺术,2017(6).

[2]矫民峰.浅析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6).

重庆市黔江区育才小学校 重庆 黔江 409000

工作实效性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是在中职学校普遍实施的,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考核的一种学生德育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很少有人对这种德育评价体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的考察。本文就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办法及其对德育的反馈功能的实现等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概述

(一)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是对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考核的一种制度。其运行机制为: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规,并将班规与分数挂钩,学生违反某一班规扣相应分数,遵守特定的班规奖励相应分数。班干部负责登记学生的得分,并在学期末将每名学生得分进行统计,根据以此得来的分数评定学生的操行等级。

可见,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有四个特征:(1)该制度的考核对象是中职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2)考核的方法是实施“记分制”。即将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一定的分数相对应,违反(或遵守)某一细则扣除(或奖励)一定的分数,学生一个学期的得分为其德育分。(3)该制度参与和执行的主体是学生自身。班级的全体学生共同制定考核的“行为标准”,班干部负责登记学生的德育量化分。(4)该制度是一种学生品德评价制度。学校将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操行等级的依据。

(二)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功能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功能是指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本应具有的作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作为评价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制度,通过设定学生的行为准则,对违规行为进行统计,当学生的分数被扣到一定程度时,就按照相关规定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因此,该制度具有以下功能:

奖惩功能《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第六条规定:成绩考核包括学业成绩和操行两个方面……操行方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评定。《规定》第八条:操行评定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操行评定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毕业时进行全面鉴定。操行评定不合格者,学校按照有关条款处理。可见,《规定》实际赋予了中职学校根据学生的操行评定结果对学生实施相应惩处和奖励的权利。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奖学金制度实施细则》将“德育量化分90分以上”作为获得“综合奖学金”、“单科奖学金”、“文明学生奖学金”的必备条件。该校的《学生德育量化管理规定》第一条规定:学生每学期的德育量化总分为100分,每学期总分被扣10分以上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操行不能评为甲等……德育量化被扣15分者,给予警告处分;被扣20分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被扣25分者,给予记小过一次处分;被扣30分者,给予记大过一次处分;被扣35分者,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被扣40分以上者,劝其退学。可见,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本身就具有奖惩功能。

评价、引导、修正功能学生获得的德育量化分数是评价学生品德的依据。学生所得的德育量化分数高,说明学生遵守班规;得分低,则说明学生未很好地遵守班规。获得的评价不同,面对的结果也不同。得分高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各项奖学金,而得分低的学生,就有可能得到警告、记小过等处罚。该制度针对学生不同行为采取不同的对待措施,使学生做出不同的反应。该制度的奖励功能引导学生“趋利”,从而遵守行为规范。它的处罚功能引导学生“避害”,使学生尽量不违反班规。而该制度在对学生违规行为“扣分”的同时,也允许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维护班级利益等行为来获得加分,从而为违规学生提供“修正自己行为”的机会。可见,在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外在强制力的保障下,通过该制度的引导和修正功能,学生由被动遵守班规变为主动、自觉地遵守班规,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信息导向功能德育量化考核能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决策信息。由于班主任具有处罚学生的提议权,学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会好很多。班主任仅凭自己的观察并不能了解班级的真实情况。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每星期都能提供每个学生的德育量化分,这使得班主任能够了解本班所有学生的具体表现,这就为班主任管理班级、采取相应措施及针对某些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运行状况,笔者对所在学校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班主任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严格执行确实能起到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量化考核的标准不统一为了便于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实施,我校专门制定了《学生德育量化管理规定》,对学生“加分”和“扣分”的范围进行了规定。但在实践中,不少班主任扩大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考核范围。他们一般是借鉴其他班级的班规,然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与全班学生一同制定本班的班规,以此作为本班德育量化考核的执行标准。因此,不同班级的执行标准不统一,但得到相同德育量化分的学生面临的奖惩标准是一致的,这可能会导致该制度执行的不公平。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奖惩功能与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均衡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班主任过分强调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奖惩功能,而忽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信息导向功能和引导、修正功能。学生的德育量化分很容易就被扣到很低,很快到了要对学生进行惩罚的地步。这样,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就被异化为对学生的一种外在强制力。而中职学生处于“心理逆反期”,一旦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产生抗拒心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就很难再被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各年级的作用不同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一年级执行得最好,二年级就渐渐不起作用了,到了三年级就几乎不被执行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同一个班级并没有得到持续执行,尤其是其惩罚功能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表现在:(1)学校由于某些原因未严格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影响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班主任从严肃班规、加强管理的角度,要求学校对严重违规、德育量化分被扣很多的学生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比如劝其退学。而学校往往从学校招生困难、人际关系等角度考虑,并不对学生采取相应惩罚措施。这在客观上影响了班主任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积极性。(2)班主任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过程中执行力度减弱。尽管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主体是班干部,但班主任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如果班主任不支持班干部登记学生的违反班规行为,班干部就很难执行下去,因为执行容易得罪人。班主任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积极性往往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或者基于某些原因决定不支持班干部登记或不处罚德育量化分数很低的学生。这就使得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惩罚功能得不到发挥。学生自然就不怕违纪被纪录了。这样,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某些班级就慢慢执行不下去了。(3)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主体——班干部,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中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对某些学生的违反班规行为不登记或忘记登记。这些行为,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4)三年级的不少学生出去实习或者申请提前工作,一个班留下的学生不多,客观上无法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

德育量化考核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功能的发挥(1)班干部对违纪行为登记范围有限。班干部作为德育量化分的登记者,其更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班干部上课认真听讲时,无法顾及到其他学生的私下违规行为,如偷偷看小说、玩手机等。然而,学生在校时间有一半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局限性自然影响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功能发挥。(2)该制度考察学生的行为,而无法考察学生行为的动机。有的学生纯粹为了加分而参加各种活动,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确保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

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惩罚措施由于学校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时考虑了许多制度外的因素,该制度往往没有被严格执行,从而影响了运行效果。具体影响包括:(1)影响班主任贯彻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积极性。班主任提议处罚不守班规的学生时,学校不处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做,在学生中的威信受损,班主任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2)降低了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如果学生违纪而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学生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惩罚功能就不在乎,这将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能考虑太多制度外的因素而影响该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中职学校也要制定统一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执行标准,以免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违纪程度不一样但却受到相同处罚的情形,以实现该制度执行的公正性。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监督作用(1)建立执行程序,保证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执行的公正性。对于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班干部执行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班主任可以设计一套好的执行程序来应对。具体做法是:先选择比较正直的班干部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学生违纪被登记时,违纪的学生要签名,以示确认。如果违纪的学生不服而不签名,执行德育量化登记的班干部要找两名相关负责的班干部进行确认并签名。如果班干部处理不了的,就上报给班主任。同时,执行违纪登记的班干部对全体学生负责,全体学生可以定期选举班干部来负责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2)重视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并采取措施。比如,开展主题班会解决突出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对学生品德的评价”就能反过来促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从而实现“对德育进行评价、边德育边评价、边评价边教育的”中职德育良性循环。(3)加强对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支持力度。班主任要加大德育量化分数在学生奖励中的比重。比如,有的班级规定德育分在各项奖学金评比中所占的比重为30%,而期末考试分仅占70%。从而,让学生更重视自己的平时表现。

建立中职学生德育评价的配套制度,克服量化考核制度的局限性(1)加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沟通,让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班主任对班级的情况了解难以全面,而班干部也无法全面地对同班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观察,但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的表现了如指掌。如果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管辖范围就能大大拓宽。一方面,任课教师要维持班级的秩序,对学生的严重违纪行为进行纠正。这就容易让执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的班干部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应及时将其了解到的学生表现反馈给班主任,以便班主任采取相应措施。(2)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于其严重违纪行为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参加实习的学生,学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对学生在实习中的严重违纪行为要严惩,以此来解决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在毕业班学生管理上的盲区。

参考文献:

[1]凌果.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中等职业教育,2009,(1).

[2]陈云龙.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惑与创新[J].21世纪,2009,(12).

[3]余东芳.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4]刘婕.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中的意义[J].中等职业教育,2009,(7).

[5]李忠.职业学校班主任应坚持三个“深入了解”[J].中等职业教育,2009,(2).

作者简介:

杨善铭(1977—),男,江西于都人,硕士,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