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发展范文

2023-09-17

企业安全发展范文第1篇

1 安全管理在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1 安全管理是气体生产企业实现社会效益的保障

对于气体生产企业而言, 实现社会效益在于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现气体生产的科学性、有效性, 保障企业所生产的气体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因而, 安全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同时能够规范企业生产秩序, 保证企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1.2 安全管理是气体生产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保障

企业生产经营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经济效益。在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开展安全管理能够使气体生产企业按照相关制度或规定开展生产活动, 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 对气体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以责任到人的形式,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最终提高气体生产企业的工作进度, 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1]。

2 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现阶段, 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严重阻碍气体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2.1 气体生产企业整体缺少安全意识

气体生产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可以分为两个主体:一是气体生产的员工缺少安全生产意识, 主要表现为在气体生产过程中, 违章操作的现象频出, 在工作中对于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 高空生产活动不注意工作服的着装, 安全手段的开展;另外, 对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未能及时吸取经验和教训, 未贯彻落实安全操作。二是气体生产企业管理层缺少安全管理意识, 未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未在员工内部开展安全讲座, 未制定奖惩制度, 未加强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在管理层中安全意识的缺少还表现其他方面, 如出现安全问题时无法采取高效、科学的处理方式, 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2.2 气体生产企业内部缺少安全责任意识

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未能落实到个人。气体生产企业内部员工缺少责任意识, 在出现细小安全故障问题时, 互相推诿责任, 最终将微小安全故障引发成大型安全故障。同时气体生产企业内部员工专业性不高, 不能定期、定时安排人员进行安全巡检和排查工作。

2.3 气体生产企业缺少外部安全监督管理

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缺少外部安全监督部门的管理。导致气体生产企业为了经济效益, 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购买质量较差的设备;同时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并没有定时、定期对气体生产企业的相关制度、设备、管理等进行有效巡查检验, 未发挥监督作用。

3 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安全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实现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安全管理问题的优化建设, 要通过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问题分析, 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案例, 更好地推动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完善与健全[3]。

3.1 引进国外先进安全管理理念, 构建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将安全管理同事故管理理念相结合, 构建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风险评估体制, 有效地规避风险、评估风险、事后安全信息披露研究。从气体生产企业的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

3.2 构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养体系, 提高气体生产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

加强对气体生产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活动, 规范生产活动, 做好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其认识到制度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监督体制、安全操作体制等的构建。

3.3 完善企业内外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实现气体生产企业发展的安全性

气体生产企业发展中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 政府监督人应加强监督的执行力度, 建立监督体系, 定期定时到气体生产企业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发挥监控系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对气体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建立安全预警制度, 实现安全故障的有效规避。

3.4 加强工作人员的气体生产专业知识, 推动气体生产企业安全事故处置体系的构建

要求加强气体生产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在气体生产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 采用正确、科学的处置体系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敏感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 安全管理在气体生产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当前的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也遭遇较多的阻碍。所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加强气体生产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监督, 构建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置体系, 对于优化气体生产企业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是实现气体生产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气体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营销策略方面都得到了创新优化发展。但与此同时, 新的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带来气体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问题也不容小觑。气体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因而本文从气体生产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入手, 探究气体生产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安全管理问题, 并提出优化策略, 以期为气体生产企业发展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推动气体生产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安全管理,气体生产企业,发展问题,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国华.华菱衡钢集团供气的安全与成本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05.

[2] 金成刚, 魏雪琴, 朱玉兰.风险管理在瓶装气体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深冷技术, 2012, 03:1-9.

企业安全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核心,是企业经久不衰的无形资产。物质资源固然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会枯竭与消失,然而企业文化经过不断完善与改变,与企业同生共长。本文主要对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加快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应用,为促进企业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关键词: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法宝,得到众多企业的认可与关注。通过企业文化核心力量,将企业综合实力充分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步伐与速度,关系着企业生存命脉。因此,想要保证企业获得稳定与长久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保障,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获取生机。

一、企业文化的涵盖内容

所谓企业文化主要指: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通过群策群力反复实践研究所形式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职业道德理念等内容,在全体成员的遵守与执行下实现对企业规范的管理过程。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形式主义,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需要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与肯定,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尤为困难,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精神领域、企业民主、形象塑造、行为要求以及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只有企业将重要东西流传下来,并造福企业员工,形成品牌效应与力量,那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1]。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1)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的宣传效果十分重要,通过积极正能量方式的传播与宣传,可以增强群众对企业的好感度,并将企业相关内容添加到企业文化中,做到统一宣传与传播。例如,将企业服务品质与产品特征融入企业文化中,然后在企业文化传播宣传时,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广大群众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了解到企业的口碑与诚信,进而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因此,企业要抓住群众的心理,利用优秀企业文化强化自身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提升企业知名度与塑造品牌形象奠定基础。

(2)完善企業管理理念,增强员工荣誉感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各大中小型企业层出不穷,占领整个市场环境,因此,企业想要站稳脚步,就要做出改革与创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指明灯,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建设企业文化要从企业内部出发,创新与完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只有得到员工的支持与肯定,才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例如,某家电品牌企业,早期就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渗透,并且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一个19岁女孩的身上,这个女孩在企业中工作三年,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在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即将离开人世时,向家人提出的最后心愿就是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企业[2]。由此可以看出,该企业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浓厚的热爱与尊敬,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必然不会被淘汰。

(3)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成败

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存在着吞并与破产现象。比如,资产较强的企业会收购小型企业:技术过硬企业兼容技术力量不够的企业:还有同等规模企业之间的融合等。企业为了提升发展速度,扩大发展规模,当经营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选择收购与兼并,虽然这是一种冒险并富有挑战的事情,但只要掌握方法便可以实现目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对人的精神意识具有深远影响,那针对管理模式不正确的企业,需要利用企业文化进行激活,从而让企业获得新生。

例如,某知名企业在兼并某电器厂时,就选择利用企业文化熏陶与渗透的方式,从而完成企业兼并工作。企业领导首先对电器厂的经营情况展开详细地分析与了解,在全面分析中企业领导发现,该电器厂资金供应正常,现代化生产设备充足,技术人员数量也够,然而存在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不健全的情况。而后企业领导决定,利用自身优秀企业文化激活电器厂,保证利用2-3年时间,帮助该电器厂成为行业老大。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企业将企业文化负责人派发到电器厂进行驻扎,实现文化先行的理念与思想。随后企业最高领导人来到电器厂,对全体员工进行价值观、文化等方面教育,并向全体员工强调,将信誉与品质放在首位,然后是产品自身。短短五个月时间,电器厂经营情况得到改善,第一次获得盈利150万,实现了电器行业老大的目标。

三、建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理念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求

企业文化理念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与经营理念等内容,与企业发展规划中坚持的经营方向与产业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如,企业战略发展中需加大成本投入,那企业文化理念中则需要灌输意识与成本管理形态内容。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3]。

(2)企业制度完善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求

倘若企业为了自身经营发展,实施差异化战略方案,那企业规章制度要做出调整与改进,结合员工自身情况,实现企业员工创新发展。在严谨健全的企业制度下,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

(3)物质文化建设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求

企业文化理念需要物质文化所承载,是企业战略目标全面实施的条件与基础。近年来,全球经济处于增长瓶颈期,导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大多数企业适当调整经营目标与战略发展方向,因此,企业文化理念也要随之改变。大多数企业为了塑造企业全新文化理念,重获生机,会创新与切换品牌标识,进而重新定位企业经营模式与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需要企业文化指明方向与路线,同时,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感,让员工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同时,企业文化还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有利于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进步,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象,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影响,加深广大群众对企业的了解与认识,创新完善企业管理理念,针对企业经营现状,采取恰当解决办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与优势,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仕进. 论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 管理学家,2020(14):100-101.

[2]佟博.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 消费导刊,2018(38):162-163.

[3]陈霞. 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J]. 现代企业文化,2020(22):2-3.

企业安全发展范文第3篇

编者按: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后金融危机时代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解决和回答这些问题,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实效,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广东省交通集团在做好做强企业党建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从主抓班子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完善制度安排和塑立特色品牌等方面入手,逐渐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国企党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党建”的特色发展路。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报将陆续推出广东交通集团党建工作探索和实践的系列文章。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党的建设工作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是促进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反映国有企业能否科学发展的“晴雨表”。只有努力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才能有效促进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集团主营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经营、汽车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等,现有直属企业15家,员工50000余人,其中党员5501人,设立各级党支部282个。短短十余年间,集团资产总额已逾2300多亿元,资产规模居广东省属国有企业首位,成为推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连年稳居广东企业50强、中国企业500强。

陈列于广东省交通集团及其下属公司荣誉展览室的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记录着这一切光辉成绩,也成为一代代广东交通集团人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广东交通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都离不开集团党委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基层党组织扎实有效的工作。2011年,集团所属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党委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集团所属省高速公路公司京珠北分公司党总支荣获“全国创新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并被广东省国资委树为基层党建创新标杆,其党建工作经验在省属企业推广。同年,集团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多年来,集团先后获得2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省级以上集体奖项;42人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省级以上个人奖项,1人被评选为“南粤杰出劳模”,集团董事长李静等3人先后获得“广东省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称号。在路桥建设施工工艺、产品质量、科技进步等方面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60项,国家级科技成果10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6项。

广东省交通集团正是“以集团党建促进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带动集团党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创新载体 提升素质 培育发扬党员先进性优势

近年来,集团党委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打造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国企党校”,通过设立“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推出“党员培训课程”、完善“党员培训教育制度”、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党员培训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本领过硬、作风顽强的党员队伍,为企业转型、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建设一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为了有效提升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任职能力,更好地发挥一线党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基层党员的先进性,保证集团党建工作能够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员工,集团党委采用“一线工作法”,在所属各级单位、各个基层项目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通过建立基层组织党员活动室、企业文化展示厅、多媒体电教室以及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在全集团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上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教学质量先进的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从而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推出两套党员培训精品课程。集团党委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公共课程+特色课程”为主题,精心制作一系列实用管用的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公共课程主要包括党史、党章、党政治时事等内容,公共课程不定时进行更新和充实,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一时间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特色课程主要以广东省国企优秀共产党员“五标兵”为主要内容,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特点,将“五标兵”标准细化到企业岗位中,开发制作了5个具有企业特点的教案和视频。建立了由党校教授、企业政工干部等组成的师资库。完善三项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党员培训学习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集团党委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培训制度入手,夯实通过教育培训实现员工发展的基础。一是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方位、全覆盖。二是建立严格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通过闭卷考试、网上测试、现场问答等多种方式,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合理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党员教育培训学分登记卡”,详细记录党员学习情况,建立长期的党员干部培训档案,并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

抓好四类党员对象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培养,既要做到有教无类,也要做好因材施教。根据集团内部不同党员类别的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四类党员的教育培训:一是抓好新党员的培训,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使新党员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要求每名入党分子、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0个学时。二是抓好党务工作者培训,着眼于建设一支熟悉基层党建工作、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促进企业和谐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每名党务工作者每年至少参加一期党务工作者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个学时。三是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着眼于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作用发挥好的领导干部队伍,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学时。四是抓好不同岗位的党员轮训,着眼于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岗位业务精通的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水平。创新五个党员教育培训载体。载体创新是新的条件下做好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做好载体创新,才能在实践工作中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才能发挥教育培训工作的带动辐射功效。企业培训必须做到全脱产、全封闭,形式方法灵活多样。一是讲授式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或政工干部为党员讲党课,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做解答,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二是互动式培训。改变课堂授课方式,将党员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围绕培训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在研讨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知识。三是体验式培训。围绕培训主题,组织党员到监狱、廉政宣教中心等参观学习,亲身体验。四是宣讲式培训。在公司系统内选树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标杆,通过先进事迹宣讲等方式组织党员学习,让“五标兵”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五是网络式学习。充分利用培训基地电教室平台,为党员定制学习清单,让党员在网上进行自学。为提高办学质量,每期培训结束后,邀请省直工委专家对培训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对考核合格的党员统一发放证书。

完善机制 固本强基 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按照国有企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通过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确保国有

企业有效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为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集团党委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建章立制上,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把规范制度作为强化企业党建的根本保证,从而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团党委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服务基层、改进作风为主线,完善三种机制,创新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具体行动中,树立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赢得群众满意。

完善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为发挥好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集团党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层党建管理机制,工作思路从“管理”转变为“服务”。一方面,加强基层调研工作,主动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从集团党委到各基层党支部,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为载体和抓手,聚焦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资源,主动作为,为民服务。如省高速公路公司粤东公司党总支考虑到基层收费员工上班实行四班三运转的工作制度,一线员工生活在站区的时间是在家的3倍,党总支在办公用品经费上节省出约20万元,为全线收费员、监控员、路政员等共371名一线员工购置了每人一套床上用品,更换了老旧窗帘,新安装了防蚊纱窗等,让党员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家的温馨。另一方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在实践中根据实际发展要求不断改进中心组学习会制度、党员教育学习制度、党课管理制度、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制度等五项制度,使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机制。针对一线员工工作地点偏远,远离社会和亲人,加上长期枯燥、机械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集团党委坚持重心下移,关心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仅做到上级党组织参加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更要求积极向基层一线延伸,邀请不同工作岗位员工代表参加会议,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性。同时,强化会前征集意见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领导要深入一线、直面员工、坦诚交流,听取基层心声,做基层员工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舒心人,促进党组织工作和企业管理决策更多地向一线群众倾斜。此外,各级党组织还通过党员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渠道以及在内刊设置书记项目专栏,将党组织生活的触角扩及到更多层面,更全面了解基层一线动态,促进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改进。

完善党员组织生活评价机制。检验党组织的生活质量,关键看党员与群众的满意度。各级公司党总支着力加强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的互动交流,督促改进。一方面,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开展“一述四评一定两公开”的党员民主评议会,包括自评和互评,每个党员对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及“八项规定”执行情况,深刻自我剖析,查找不足,落实整改。另一方面,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开展群众测评,让群众代表对党组织开展工作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党员是否保证学习时间、是否履行党员义务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虚心听取群众测评意见和建议。党员群众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优化了党组织生活评价机制。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尝试实行“一岗多责”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注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建设,在养护专项工程、大宗物资采购等方面都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公开流程、程序,保证按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注重党廉建设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在打击逃费行动中,一线收费员不放过一丝可疑线索,发现了液压泵、垫微型木板、龟速缓慢过称等新型逃费方式的首个案例,与此同时,他们都能经受住诱惑,严格执行高速公路收费政策,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树立了新时代交通人的良好形象。

搭建平台 “三园”助力 构筑员工事业成功港湾

近年来,集团紧贴高速公路一线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广泛开展“温馨家园”“成长校园”和“工作乐园”

三项工程,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凝心聚力,有效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确保了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营造“温馨家园”,为员工构建和谐企业环境。受工作性质和环境所限,高速公路一线员工工作单调枯燥,与社会接触范围较窄,容易产生思想波动。针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集团全面开展“温馨家园”工程活动,送上贴心服务,加强情感沟通,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着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员工精神压力。高速公路一线工作任务较重、强度也比较大,有时还要忍受个别司乘人员的无端刁难,员工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对此,集团各级高速公路营运企业专门出台规定,建立企业领导班子、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到收费站调研、现场办公和与员工谈心制度,举办专题心理咨询讲座,并在收费站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室,设专人与员工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消除隔阂,为员工身心健康树立“防火墙”。同时设立经理信箱、QQ群、BBS论坛等自由交流意见的开放型平台,方便员工表达对企业事务的看法和关注,让他们始终保持“阳光心态”,做好“阳光服务”。

实施温暖工程,让员工在岗如在家。高速公路具有准公益性、基础性的特点,要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一线员工必须早、中、夜三班倒上岗,工作辛苦且单调。对此,集团从居住环境、生活设施、业余活动等方面无微不至关怀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针对收费站地处偏僻的实际,做好“我爱我家”工作,建立员工生活区,并设阅览室、网吧、运动场、餐厅等配套设施,为员工营造舒适便利的“家”。针对员工生活环境闭塞的实际,做好“心连心”联谊工作,集团各级高速公路营运企业每年与同行业或有关单位举办“心连心”联谊活动,为一线单身员工创造婚恋机会,并举办集体婚礼等活动,解决他们婚恋难的问题。2011年9月,集团所属广东交通实业投资公司专门为16对新人举办“久爱一生一世”集体婚礼。针对少数遭遇变故员工的生活困境,做好“手拉手”互助工作,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设立互助基金,让有困难的员工得到及时帮扶。

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广泛深入宣贯集团“大责任”文化,让一线员工理解、认同、身体力行,让集团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筹划举办“企业文化节”“企业文化周”等活动,激发一线员工投身高速公路事业的热情;持续开展职工之家、职工书屋、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广大一线员工在参与活动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陶冶道德情操。

创建“成长校园”,为员工构筑职业发展平台。高速公路一线员工多为“80后”、“90后”,以中专和中技生居多。针对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强、要求上进,但人生目标和定位不明确的实际,通过全面实施“成长校园”工程活动,多措并举,着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为员工发展构筑广阔平台。

开展学习理念塑造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教育和引导一线员工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实践积累经验,大力倡导“热爱学习、积极上进、岗位建功、奉献社会”的风气,使员工和企业永保竞争力,形成“人人勤学习,个个想成才”的学习局面。

开展大学圆梦活动。支持一线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自学来实现“大学梦”。集团所属广深高速公路皇岗收费站被称为“公路边的大学校园”,该站从新员工入职开始,就关注员工的学业情况和学习需求,并尽力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近年来,该站共有30多人通过自学取得了专科以上学历,成为集团系统拥有最多在读大学生的收费站。

开展收费员技能竞赛活动。为进一步拓展高速公路一线收费员工的发展空间,在广东省总工会的支持下,从2005年开始集团收费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被纳入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范围。一大批收费业务明星先后走上前台,展

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技能竞赛成为高技能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有效途径。集团所属广清高速公路公司收费员胡海霞在首届技能竞赛中夺冠,被授予“省技术能手”“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三尺岗亭中升起的一颗闪亮明星。

开展岗位练兵成才活动。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以及“省十项劳动竞赛”等活动,引导一线员工干中比、比中学、学中干。集团所属虎门大桥公司收费员官振佑,在本职岗位上练就了一身绝活,不仅能快速判别车型,还总结出了“望、听、问、切、验”假钞识别法和数钱找零的“十字交叉法”,2006年10月就创下了连续收费7000万元无差错纪录,先后被团中央、交通部联合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等荣誉称号。

打造“工作乐园”,为员工创设快乐工作氛围。坚持“阳光生活、阳光工作”理念,集团全面推进“工作乐园”工程活动,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和环境,实现高速公路一线员工体面工作、开心生活。

开展“阳光生活,阳光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广泛运用员工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帮助一线员工树立“阳光生活、阳光工作”理念,开心工作、开心生活。集团所属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公司通过开展“每季一片、每季一课、每季一互动”活动,每季度组织员工观看《雷锋》《焦裕禄》《服务礼仪》《辉煌——省交通集团成立十周年纪录片》等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的影片,教育启迪员工;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或企业高中层领导向员工讲授阳光工作理念和实践经验;每季度就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互动座谈,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阳光工作理念。

开展“阳光之路、阳光服务”活动。2005年以来,集团每年定期举办以“阳光之路,阳光服务”为主题的文明服务月活动,所属各高速公路营运企业一线员工以顾客为中心提供阳光服务,企业以一线员工为中心提供阳光服务,向社会展示文明服务、为民服务新形象。集团所属广韶高速公路公司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向日葵”服务文化,让顾客像“太阳”一样照耀企业蓬勃生长,让企业像“向日葵”围绕太阳一样为顾客提供贴心服务,实现了“一流的专业化营运管理”目标,该服务文化荣获第十三届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开展“三亮三比”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三亮(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比(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活动,文明服务,情暖司乘。在各收费站悬挂服务标准和承诺匾牌,公布监督电话,发放服务卡,接受社会监督,提升服务形象;通过佩戴党徽、团徽、文明服务绶带以及在服务窗口悬挂工号牌等形式,多渠道亮身份、多方位树形象,为民服务,方便群众。同时,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通过日检查、月考核、年评优的考核方法,评选“服务之星”“文明班组”,并将他们的工作特色、亮点张贴在宣传栏上,鼓励和鞭策一线员工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以真心、用真情为司乘人员真诚服务,让收费站成为为民服务的温馨窗口、便民窗口和交通行业的形象窗口。

启 示

广东交通集团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实践探索对国有企业做好做强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坚持相融互进原则,以党建创新助推企业生产经营。集团党委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建活力在基层”的理念,无论单位、基层项目大小,人员多少,全部做到了党组织100%全覆盖。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企业中心工作和节点任务,科学合理安排党建工作,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抓、成果同获”。每年围绕中心工作,自选党建主题活动,组建创先争优党员“先锋队”,并根据工作进展和阶段重点,及时调整分配人员,形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以党建创新推进企业经营生产,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组织统

一、理念同

一、步调合一,实实在在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

坚持“一线工作法”,打造“服务型党组织”。集团党委及各级党组织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集团党委和所属各级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坚持把服务一线作为谋事之基、决策之要和成事之道,不仅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听取职工群众的心声,了解企业发展实情,并积极采取基层驻点、现场办公等有效形式,坚持在一线解决调研、解决制约基层发展的实际困难、瓶颈问题以及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基层发展清除阻碍,真正做到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打造凝聚力强、服务意识浓、组织作用发挥好的服务型党组织。

坚持发挥“三种优势”,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着力点。党建工作中,集团党委立足国企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三种优势,即集团党委的政治优势、党支部的针对性优势和党员的先进性优势,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正能量。集团党委和直属各单位党委主动发挥上级党委的政治领导、服务指导作用,定基调,谋思路,不断创新组织管理的模式,增强党建活动的效果;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有效整合和发动全线参建单位党组织的力量,以项目建设为主战场,搭建平台,积极作为,有步骤、有计划地分解落实各项任务。各级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主心骨”“领头雁”作用,以个人的才干和热情感染、激励和带领广大党员切实履行职责,有效推动工作。党员作为组织培养的先进分子,在各项工作中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群众,以无声的行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企业安全发展范文第4篇

摘 要 为积极的提升企业核竞争力,提升企业员工自身素质,丰富企业自身内涵,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无疑是对企业发展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而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历史发阶段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如何建立起一种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1.首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上说,企业作为一类经济实体,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努力降低单位成本消耗,从而实现高产值和高利润。无疑在企业的员工就成为了实现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而在企员工都有着自身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价值观就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而在现代的经济活动中,文化气息无处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尔砸冰箱事件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企业文化发展的风向标,为了不使具有产品缺陷的冰箱流入市场,更为在企业中形成优良严谨的企业文化,时任厂长张瑞敏带头销毁了76台冰箱,又经过多方媒体的报导,海尔集团逐渐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质量过硬的形象。由此看来,怎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生产怎么样的商品,怎么?拥脑惫に刂示突岽?来怎么样的企业经济效益。当企业面临质量危机时,其如果只是选择退缩或者置之不理,可能在一时可以获得理想经济效益,但是其损失的却是消费者长期形成的信任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企业也一定不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而这类行为恰恰是由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所决定的。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高度的优良企业文化创建意识,努力在员工中间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此才能实现企业利润增加,促进企业发展。

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上说,在初级员工成长阶段中,员工的目标主要为获取更多的单位产值报酬而消耗更少的产出代价,在这样的价值观中,企业文化就成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的条件。假设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以自己最饱满的激情与创造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与一群毫无责任与质量意识的员工生产的产品,也一定会产生明显的差距。随着社会化的大发展,企业员工已经不单纯是“经济人”,他们还更应该是“社会人”,员工更多的希望找到自己的企业归属感与发挥自身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成为了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某种意义上,企业是员工的又一个家,员工都会希望生产出可以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都希望使得企业成为一个和谐而令人温暖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扮演员工关系粘合剂的角色,在一种快乐而和谐的文化环境下,无疑企业效益会有明显的提升。

3.企业发展又对企业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企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就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因此企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所以企业领导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时刻紧跟时代发展,努力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存,做人民百姓认可的企业

结论:企业文化依托企业发展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能动的意义,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发展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因此企业所有者在建设企业的时候就要既能产生较多的物质效益,也能在精神文明层次上取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看来,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辩证的一体的关系,它们之间只有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使两者共同运行,一个企业才能真正的拥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不断的创造,才能真正使企业在市场上立足,成为社会上可信赖的品牌。

二、如何才能建立一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丰富自我企业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令社会.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真正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在不断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一个具有发展能力与潜力的企业,因此如何建设与创造企业文化成为了几乎所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课题。

1.企业作为在一个国家存在的经济实体,其自身也受到了本国地域性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一个国家自身的文化底蕴也就造就了本国中企业的文化基础,可能某个企业作为国家的国有企业,其对其他类的企业也就产生了一种排斥与抵制心理,这种方式其实是极为错误的,作为在一个国家中具有优先发展的优势企业,其自身更要有博采众长的发展准则,敢于吸收其他企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方面与经验,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其企业自身文化必须要向多元化,复杂化,效率化发展,只有一个企业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特质,这个企业才能长久的具有核心竞争力。

2.一个企业自身也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意识,要时刻以经济效益作为自身存在的要务,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长足的发展,才能在精神文明层面有作为,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物质文明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根基与支柱。

3.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具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这个中国汉字,其上可以看做一个“人”字,其下则是一个“止”字,这就是无人则止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力量,只有广泛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开发出人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创造出企业的价值,才能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才能使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三、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的侧重点与注意点

1.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应该有所侧重,例如在企业文化建立的重点是发展企业高层领导者的企业领导力,使其引导企业在社会上不断进步,还是遵循自上而下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认为一个成功企业必须要在这两个方向上有所作为,有所改变,企业的核心领导者当然是一个企业生存与进步的主力军,但是更不能忽略普通工人在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上的“基础”作用,企业高层领导者应该作为一种表率作用,他们不仅仅要能够正确的处理好企业的战略问题,还能够明白企业基层职工的所见所闻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企业文化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有所注意,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没有什么事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企业员工要有坚持的恒心与毅力,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他的存在需要企业全体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与创新。而在这种不断进步过程中,它又恰恰体现了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工作者在企业文明不断发展的历程中,要自始至终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与魄力,同时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具有在社会之中立足的根本。

四、对于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与观点

1.我国当代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立的意识明显不高,且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当某个公司上市或者具有在市场上的极高竞争力时,就会有大量的企业争相效仿甚至全盘复制,往往这样的行为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上是不利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也获得不了所预期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吸取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并积极的做出适应本企业的改变,只有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能够改变企业未来的“推进器”,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吸收者的角色,还要做好修改者角色。

2.在我国企业中往往还会存在企业员工与企业报酬之间的冲突,所以企业所有者在企业文化的建立阶段中还必须要建立好企业员工的关系,只有企业之中存在了优良的建设风气,才能真正的推动起企业的发展,古往今来,以和为贵的思想一直是指导企业优先发展方向的指向标。同样,在如今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只有搞好企业劳动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才会具有生机与活力,企业在追求高收益?c高利润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具有优秀素质的员工,公司才会具有创新发展的动力,而人才资源则是在当今社会中最具有价值的资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有强力的企业人才的支撑,只有具有人才的创新动力才会锻造出一个优秀的企业。

3.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只有企业的自身制度完善了,企业决策者才会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才会做出正确的把握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措施,企业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中的很多规章制度也是从企业文化的内容中抽取出的理念,通过合理的措施互相促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提升和发展,才是企业不断进步必进之路。

参考文献:

[1] 商业研究[J].2012(257).

[2] 范家铭.中国城市经济[J].2011(6X).

[3] 陈红军,舒畅.企业导报[J].2010(11).

企业安全发展范文第5篇

陕汽控股集团成立于1968年,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制造型企业和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拥有延安、德龙等自主品牌,其中,“延安”牌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仪式。近年来,陕汽控股集团积极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以客户价值为引领,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了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型,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尹援平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陕汽控股集团的发展成就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她指出,陕汽控股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直坚持以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张涛在致辞中指出,陕汽控股集团“以人为本、创优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赢天下”的企业文化体系,体现了今天陕汽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德文化在陕汽人释放出以诚信道德为先、天人合

企业安全发展范文第6篇

摘 要:提出了运用在线学习方式(E-learning)的企业培训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设想,分析了企业培训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机制建设和观念问题。

关键词:在线学习;企业培训;社会服务

作者简介:杨明(1959-),男,湖南长沙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一、 高等职业教育运用在线学习开展企业培训的可行性

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是中国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责任。这三大社会责任是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偏重某一个而忽视其它的。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社会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是高等学校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对于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开放办学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很多,当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培训[1]。在这三个方面的社会服务中,企业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最为可能的渠道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原因有四个:第一,高职院校已经具备参与企业培训的能力。改革开放三十年,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都有本质性的提高,应进一步巩固示范院校建设成果,延伸职业教育的范围;第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已经有良好的开端。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专业开发和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专业教学已经在相关行业领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也逐渐与企业需求对接,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增强;第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初见成果。现代企业培训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建立基于在线学习(E-learning)方式的企业培训创造了极好的技术条件,在线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个性化、没有时间与地域限制的持续教育培训方式[2]。第四,中国企业培训市场潜力极大。有数据表明,企业培训费用占企业管理成本的2到5个百分点,到2020年企业培训费用将达到1万亿[3]。如此大的企业培训市场给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在线学习方便的企业培训带来了强大动力。

二、 基于在线学习方式企业培训的主要困难

(一)政策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参与企业培训需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及高校间的合作来实现。政府在这种伙伴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没有政府在政策制定、协调关系、经费支持和质量认定等方面的领导作用与法规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目标就无法实现,甚至在线学习平台都难以建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若干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条例,对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做出具体的规定,但推动力不大。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中指令性条款少,对社会服务的要求力度不够。现行政策并不能很好的支持高职教育积极参与在线学习服务,在政策、资金和人力上都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

(二)体制问题

从高职院校来说,尤其是公办学校,一方面缺乏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长期形成的僵化办学模式和观念较难转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合作的动力仍显不足,从专业教学到办学理念,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培训方案的具体实施。从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对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员工素质,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企业培训的体制和机制。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进行应用性人才培养,在生产或工程中进行教学,可事半功倍。由于目前企业正面临着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利益机制的强化,企业机构缺乏人力物力支持,难以主动地参与职业教育,更没有精力与学校共同研究开发企业培训的在线学习平台。

(三)观念问题

从高职院校来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在线学习的认识不是很清楚。仍然使用传统的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校没有建立健全起为社会服务的在线学习平台,当前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没有从实质上统筹考虑企业培训问题,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缺失。从企业来说,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欲望不够强烈,还满足于以增加资金、资源来扩大生产。

三、 建立高职教育与中小企业联合的“互惠共赢”机制

(一)激励机制

政府应该通过法规文件等明确引导、支持学校参与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的政策,鼓励高职院校、企业开展企业培训工作。 一方面,通过设立“企业培训基金”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校参与在线学习的企业培训,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如《企业法》,要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培训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对参与基于在线学习企业培训的院校给予建设项目资金,对于参与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的企业,享受一定的减免税等。

(二)调控机制

政府要用调控手段建立一种根据市场、企业变化随时适应、调整的机制,使高职教育能够主动调整企业培训内容,了解企业培训的需求。首先,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的“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指导(顾问)委员会”,其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企业培训工作,统一协调解决企业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等。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管理,严格监管企业培训工作的市场。采用企业培训机构许可证制度,对于通过质量评估的高职院校允许参与企业培训,以保证企业培训工作的质量。最后,政府管理部门应规定企业员工的培训计划,掌握企业培训人数,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调控。

(三)保障机制

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应在有关文件法规中明确校企双方在企业培训中各自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等。校企双方应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各自责任,如学校如何保证培训质量;如何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如何保证为企业提供培训;如何对受训员工进行评价等。企业如何保证在条件、人员上的支持;如何保证学生实训任务安排等。通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保障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长期稳定开展。其次,政府要建立企业培训需求信息平台,沟通学校和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信息,引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四)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包括高职院校与企业两个方面。政府应建立对企业培训工作的评估体系,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规范开展,同时在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要加大对开展企业培训方面的评价权重,将企业培训工作成果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企业也应制定校企合作培训工作的具体评价指标,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以不断检验、改进企业培训工作。要制定企业培训评价办法,对企业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推动企业培训工作的改革,加大信息技术对企业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五)技术手段

在线学习具有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的特点,运用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提高培训效益,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运用在线学习方式进行企业培训是一个效率较高的方案。在线学习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去实现企业的培训管理需求,比如支持多种课程学习平台、学校与企业现有网络的高度适应性、支持远程学习和移动学习等技术。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经初见规模,无论是专业技术领域还是专业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实力。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不存在技术问题。

四、 基于在线学习的企业培训思想观念

(一)主动服务于社会,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树立面向市场、融入社会、开放办学的思想,把开展校企合培训视为办学道路和特色之一,同时在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鼓励学生、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担负起这一重任,首先要将自己的管理思想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度。开放式教育模式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然后要在专业教学和办学模式上建立开放式教育模式,要组织实施,要通过行动落实社会服务的具体建设方案。

(二)加快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要搞好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广和利用,做好在线学习平台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议增加财政预算,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企业培训服务。逐步满足全国学习者随时、随地、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依托教育资源库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学习港,为企业培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面向行业、企业、政府、农村、军营和全社会的辐射,为城乡中小企业提供不同层次、质优价廉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要建设面向全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要做好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社会学习者的接入窗口设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新机制,开发企业培训在线学习服务平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是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现实需要,提供学术性的服务[4]。高等职业教育应本着企业发展,岗位需要和个人需求三个方面结合的原则进行,找出学校、企业和个人的互惠共赢的新机制。政府应引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需求分析体系,引导学校和企业开发基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平台。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要坚持在政府主导下,以学校为主体,发动社会企业广泛参与的方针。要利用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平台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以保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秀的教学质量。建立相关的机制,提倡优势资源互补。建设基于在线学习的企业培训课程,按照企业培训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建立和完善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高等院校要将企业培训与证书教育结合起来,将企业培训结果证书化。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是社会赋予的责任,尽管当前存在认识和机制方面的障碍,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参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无容置疑存在着巨大发展潜力。基于在线学习方式的企业培训是中国高职教育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之一,必将推动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云涛.高职院校社会责任分析[EB/OL].www.zggz123.com.,2009,9-18.

[2]百度百科.在线学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26860.htm.

[3]钟可芬.第一财经日报[N].2011-11-8z.

[4]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EB/OL].http://www.gmw.cn/01gmrb/2008-07/23/content_809076.htm,2008-7-2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上一篇:透析室护士总结范文下一篇:廉政剖析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