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6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 柔韧适能的概念

在体育科学中, 柔韧适能 (Flexibility) 被定义为在不造成身体伤害的前提下, 决定一个关节或一组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特征, 又称柔韧性。早期的有关研究认为柔韧性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形式, 因而, 使用静态柔韧性和动态柔韧性来区分这两种表现形式。

2 决定柔韧适能的主要因素

关节的解剖结构是由先天或遗传决定的, 而韧带、肌肉和肌腱的伸展性是可变的, 从生物学反应与适应角度, 柔韧适能主要受肌肉、肌腱和韧带中结缔组织的特性, 以及肌肉和肌腱内的反射活动的影响。

3 柔韧适能的训练方法

3.1 柔韧适能训练方法的种类

柔韧适能训练主要通过伸展训练进行。伸展训练主要有五大类型:静态伸展、动态伸展、PNF、被动伸展和振摆伸展。其中, 最普遍的是静态伸展。

静态伸展是指使肌肉在最大伸展位置上维持一定伸展时间的练习。

动态伸展是指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与运动或活动项目相关的专门性伸展动作练习。

被动伸展是指在外力 (人或器械) 帮助下,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安全的缓慢伸展。

P N F是指通过改变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从而使收缩的肌肉得到牵伸的一种技术。它包括3种类型, 即等长PNF、向心PNF与等长——向心PNF。

振摆伸展是指通过反弹力量摆动肢体达到关节活动范围的极限或不适位置的练习。

通常, 每一种牵伸训练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 每一个特定肌肉群的训练不会超过15秒。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有规律的、剧烈的、不少于10分钟的牵伸训练能给神经肌肉腱单元带来较大的有益范围改变。

3.2 柔韧适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3.2.1 关节的构造及其周圈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 与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以及跨关节的韧带、肌健、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等生理状况有关。关节面结构是影响柔韧性的重要因素, 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但训练可以使关节软骨增厚。关节周围体积过大, 如皮下脂肪含最或结缔组织过多都将影响邻近关节的活动幅度使柔韧性降低。肌肉及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取决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 并与肌肉温度有关, 通过准备活动可使肌肉温度升高, 降低肌肉内部的粘滞性, 加大伸展性, 有利于柔韧性的提高。

3.2.2 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解能力

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解能力, 尤其是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协调关系的改普, 以及肌肉收缩与放松调节能力的提高, 可以减少由于对抗肌紧张而产生的阻力, 有利于增大运动幅度。此外, 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也是扩大动作幅度、提高柔韧性的重要因素。

3.3 柔韧适能训练的性别特点

根据生理解剖特点, 男子的肌纤维长, 横断面积大于女子, 伸缩变化较大, 全部纤维的3/4都强而有力, 比较适合爆发力强, 力量大的田径项目。女子的肌纤维细长, 横断面积小于男子, 伸展性好, 对关节活动限制小, 全身有1/2的肌纤维强而有力, 因此, 关节的灵活性好于男子。女子由于关节囊、韧带较薄, 弹性、韧性较好, 椎间盘厚等生理特点, 所以关节活动范围大, 柔性较好, 椎间盘厚等生理特点, 所以关节活动范围大, 柔韧性好, 使女运动员在从事跳远项目时, 动用幅度大, 稳定性好, 这就决定了女运动员在柔韧素质上优于男运动员。

4 柔韧适能训练方法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

4.1 不同田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相关部位柔韧适能的要求

在一般性活动中, 很少达到这种关节面所允许的解剖限度, 这是因为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对抗肌伸展不足造成进一步的限制所致, 可是发展某一关节的柔韧主要是限制关节活动幅度的对抗肌, 使其主动受到牵拉伸展, 逐渐增加它们的伸展度, 从而扩大了关节的运动幅度。为了力求达到解剖的最大限度, 就必须完全克服对杭肌的限制以及拉伸。具体发展某一关节柔韧性时, 主要发展控制关节屈、伸肌的伸展性及协调能力, 如跳远中发展膝关节的伸膝能力, 主要发展大小腿前部肌群的伸展性。

4.2 柔韧适能训练的量化指标

4.2.1 发展柔韧适能与力量练习之间的关系

柔韧适能训练安排不当, 就会影响力量素质的发展, 欲使运动员在保持一定柔韧性的基础上力量也得到发展, 首先应注意柔韧性练习后的肌肉韧带放松, 把肌肉韧带练得柔而不软、韧而不僵;其次, 选择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把柔韧性练习与力量性练习的顺序和比例, 将两者的相互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力量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 而柔韧练习能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 因此, 力量结合柔韧的练习对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 既能达到力量和柔韧的同量增长, 又能保证关节灵活性和稳固。

4.2.2 柔韧适能训练的量和强度

柔韧适能训练一方面反映在用力大小上, 另一方面也反映在负重多少上。被动练习多是借助教练员或队友的帮助, 用力逐渐加大, 其程度以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为依据。训练强度过大, 会造成运动员精神紧张和肌肉紧张, 会影响其伸展能力, 导致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在柔韧发展阶段和保持柔韧性阶段中, 不同关节为达到最大活动范围, 其练习和重复次数是不相同的。柔韧训练中应根据不同关节活动范围的需要来确定发展柔韧性阶段和保持柔韧性阶段练习的重复次数。柔韧练习的重复次数还取决于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少年运动员在一次练习的重复次数比成年运动员少, 女运动员练习的重复次数比男运动员少。

5 结语

5.1 柔韧适能训练要具有“持久性”

柔韧性发展快, 易见效, 可是消失也快, 停止训练时间稍长一些, 就会消失, 因此, 柔韧性训练要保持经常性。田径训练中, 柔韧性练习一定要做到系统化、经常化、科学化。

5.2 柔韧适能训练要因人而异

柔韧练习不仅要根据专项特点, 而且还要结合练习者的具体情况, 如跳跃项目运动员主要要求腰部和髋部的柔韧性。因此, 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柔韧性上, 要重点练习本专项所需要的几个部位的柔韧性, 另外, 练习者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在进行柔韧练习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 突出针对性、应用性,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柔韧适能相关研究理论的阐述, 总结了柔韧适能的训练方法及其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 最后提出柔韧适能训练应应具有“持久性”和训练应因人而异的观点, 为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柔韧适能,训练方法,田径运动,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健, 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159~173.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 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柔韧素质首先必须建立在生理学的基础上, 因为柔韧素质是人体机能五大素质之一。我们可以从神经系统和关节构造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 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解能力

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解能力, 尤其是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协调关系的改善, 以及肌肉收缩与放松调节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神经系统可以减少由于对抗肌紧张而产生的阻力, 有利于增大运动幅度。另外, 提高肌肉放松的能力也是扩大动作幅度、提高柔韧性的关键性因素。

1.2 关节构造及其周围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面结构是影响柔韧素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关节软骨增厚。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 与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跨关节的韧带、肌肉、肌健和皮肤的伸展性等状况有关。

2 柔韧素质训练的量化指标

柔韧素质的训练必须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的, 它的训练必须遵循严格的量化指标, 在强度、数量、负荷上都有相关的限制和要求。

2.1 训练的量和强度

柔韧素质训练一方面反映在用力的大小上, 另一方面也反映在负重的量上。如采用负重柔韧练习, 负重量的确定与练习的性质有关, 负重量一般不超过拉长肌肉力量所能达到的百分之五十, 比如在完成静力拉伸的慢动作时负重量可相对大些, 而在完成动力性摆动动作时, 负重量则应小些。另外, 训练的强度则应循序渐进, 由小到大, 练习时不可用力过大过猛。如果训练强度过大, 就会造成运动员精神紧张和肌肉紧张, 导致肌肉、肌腿和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柔韧训练中应根据不同关节活动范围的需要以及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来确定发展柔韧性阶段和保持柔韧性阶段练习的重复次数。

2.2 训练中的温度、时间要求

在温度方面, 外界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肌肉的状态, 进而影响到肌肉的伸展能力。一般来说, 当外界温度在18摄氏度时, 有利于柔韧的发展, 因为肌肉在这个温度下, 伸展性能好;而如果温度过高, 肌肉紧张或无力就会影响其伸展能力。而在时间方面, 一天之内任何时间都可进行柔韧练习, 只是效果不同, 一般来说, 一天中的上午十时到下午的十六时是人体柔韧性表现良好的时间段。以早晨为例, 由于早晨人体的柔韧性明显降低, 所以早晨可做一些强度不大的拉韧带练习。一天中在10~18时人体现出良好的。

2.3 训练的持久性

柔韧素质发展快、易见效, 可是消失也快, 停止训练时间稍长一些, 就会消失。柔韧素质这一提高快消失也快的特点, 决定了柔韧素质练习必须经常坚持并持之以恒。针对这种情况, 柔韧素质的训练要保证持久性。在全年训练任何一个时期, 都应安排发展或保持柔韧性的练习;而如果处于专门提高关节活动幅度阶段, 则应该每天都要安排发展柔韧性的练习;而如果到了保持阶段, 一周安排可不超过3~4次, 训练量也可减少。因此, 在田径运动的训练中柔韧性练习一定要做到系统化、经常化、科学化。

3 柔韧素质的训练差异

柔韧素质在训练中作用不可低估, 但是, 由于运动项目不同, 所以要求的运动素质是:动力柔韧和静力柔韧。动力柔韧素质指运动员的训练中, 以等张力进行训练的柔韧素质;而静力柔韧素质是指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中, 以等长力训练的柔韧素;主动柔韧和被动柔韧, 主动柔韧素质是指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中, 自己主动进行训练的柔韧素质;而被动柔韧素质是指在课余训练中, 运动员在教练或队友的帮助下进行训练的柔韧素质。

3.1 不同项目对身体各相关部位柔韧的要求

田径项目中, 不同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柔韧要求也不相同, 有些技术动作对柔韧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某一关节或部位上, 而且还涉及到两个或更多关节和身体部位。因此, 在柔韧训练的安排上要求不仅对主要关节施以训练, 还应对各有关的关节部位加以训练, 做到有主有从、主从结合。另外, 还应限制关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以此来保护关节不致超出解剖允许的限度而受伤。

3.2 柔韧练习要因人而异

柔韧练习不仅要根据专项特点, 而且还要结合练习者的具体情况, 如, 跳跃项目运动员主要要求腰部和髓部的柔韧性;因此, 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柔韧性上, 要重点练习本专项所需要的几个部位的柔韧性, 另外, 练习者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在进行柔韧素质练习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 突出针对性, 应用性,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3 不同专项柔韧素质的控制发展水平

每一田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柔韧都有一定的要求, 其发展程度以满足该项目运动需要为准, 而无必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位运动员的最大柔韧素质。相反, 过分地发展柔韧素质会对运动员的其它素质产生影响, 如造成关节与韧带变形, 影响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运动员的体态, 对力量和爆发力的发挥不利等。但是, 为确保该项目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 又必须有一定柔韧素质储备, 因而控制柔韧素质在适当程度是有必要的, 因为关节周围的肌肉块过大或脂肪过多, 都会影响柔韧性的提高。

4 结语

田径运动是体能主导类竞技项目, 对人体机能的要求很高。任何田径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对柔韧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良好的关节灵活性是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 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 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因此,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要全面了解柔韧素质训练的特点, 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灵活地制定柔韧素质训练目标, 循序渐进。

摘要:柔韧素质是人体机能五大素质之一, 是各项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素质。学合理的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可加大动作幅度, 增加肌力和速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从而使身体获得最佳机能水平, 动作更显轻巧、灵活、协调和准确。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与运动成绩关系甚为密切, 其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田径运动,柔韧素质,素质训练,训练差异

参考文献

[1] 姚立.浅析柔韧性素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 2009 (31) .

[2] 刘宗梅.柔韧素质的重要性及训练要点[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 (1) .

[3] 申庆祥.论柔韧素质与田径运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4] 岳松.浅谈体育运动中柔韧的重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 2007 (3) .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学校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竞技体育一定能获取好的成绩。为此特制订暑假训练计划如下:

一、教学训练的任务:

1、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活动。

2、 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素质。

3、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车轮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3)橡皮条。

(4)扛杠铃等。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5次,每次2小时左右(上午7:30---9:30)。

四、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月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五、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意议。

六、思想教育和管理:

1、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固之忧”。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校的田径运动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一定能获得比以前更上一层楼的佳绩。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 计划目标

1、 全面发展队员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能合理的应用技术技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2、重新调整队伍,招收新队员,做好选材工作,加强队伍的训练管理及思想品德教育。

3、普及田径运动,培养队员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 训练计划

1、 训练目标:

(1)、发展体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

(2)、通过训练提高队员基本运动技术、技能,锻炼过硬的心理素质。

2、训练重点:

重点抓住短跑、中长跑、投掷项目的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

3、训练时间:

2014年9月至11月;下午:4:00至5:30

4、具体训练计划:

(一)、调整阶段

主要任务是调整队伍,主要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柔韧性、弹跳等等素质。训练强度不要过大,但运动量要大。加强对队伍的日常训练的管理。

1、队员准时出席训练,训练要认真刻苦:

2、队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之间要有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为学校争荣誉的思想品质。

调整阶段 : 周一:身体素质训练 周二:长距离跑 周三:力量训练(轻量) 周四:柔韧性训练 周五:速度训练

(二)、强化训练阶段

作为专项的准备阶段,以一般性身体训练为基础,提高专项性身体素质。以速度、力量、技术为中心,增加技术训练。运动负荷由量的变化,转化为质的变化。定期检测队员的运动成绩,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要求:

1、队员掌握从事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

2、队员运动后要进行积极的放松练习,增强营养的补充;

3、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阶段:

周一:短距离跑间歇跑 周二: 速度力量训练 周三:耐力训练 周四: 专项训练 周五:力量训练

(三)比赛期(保持、调整阶段)2005年11月

调整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并通过训练,使之保持下去。在这一时期要想实现预期成果的条件,是逐渐增大训强度、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及合适的比赛次数。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在重要的比赛中取得好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圆满完成本的比赛任务,推动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运动员名单:

年月 班级 项目 姓名 性别 出生

1、队伍大多数以短跑、中长跑、投掷的队员为主,大多数队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和专项能力,但是身体素质不够全面专项技术基础不够扎实,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队员的组织纪律性强,训练的积极性高。但是个别队员意志品质不够顽强,队员比赛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3、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部分队员无法保证系统训练,要加强对队员的思想教育,另外要加强和家长、班主任、科任教师交流沟通,寻求尽可能多的支持。

三、全年训练计划和比赛任务:

时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时间 9—12月 1—2月 3—4月 5—8月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 通过训练全面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加强专项训练,提高主要专项技术,提高队员比赛能力。参加县冬季长跑运动会。 第二阶段:以基础训练(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为主,全面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发展耐力、速度、力量、灵敏。

第三阶段:加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训练水平,加强专项训练,提高主要专项技术,为比赛作好准备。参加县田径运动会。

第四阶段:进行赛后队伍调整,训练内容主要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柔韧、弹跳等素质 比赛安排:

四、训练时间与安排:

每周星期日下午至五上午共训练10次,每次90分钟左右。节假日训练另作通知。 五:训练目标:

1、运动成绩:县冬季长跑比赛争取团体总分第一,县田径运动会比赛力争团体前三名。

2、队伍建设:训练中加强队员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队员吃苦耐劳和友爱团结精神。在加强运动训练同时不能放松文化学习,规范考勤制度,努力建立一支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双优的运动队

月训练计划

8月主要任务:适应性练习。 9月主要任务:专项技术训练

10月主要任务: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参加镇田径运动会。 11月主要任务: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12月主要任务:长跑队赛前调整,参加县冬季长跑比赛。 1月主要任务:调整训练。准备期末考试。 2月主要任务:恢复训练

3月主要任务: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4月主要任务:参加县田径运动会

5月主要任务:参加校田径运动会,运动队人员调整,训练调整为基本素质训练为主。 6月主要任务:中长跑一般耐力为主,短跑灵敏为主,投掷力量为主。 7月主要任务:全队速度练习为主。

周训练计划 11年8月15——21 适应性训练 22-——28适应性训练

29——9月4适应性训练结合徒中跑技术 5——9专项技术训练 起跑技术 11——16专项技术训练冲刺技术 18——23专项技术训练

25——30校短跑比赛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10月1——7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9——14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16——21 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23——28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30——11月4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6——11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13——18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20——25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27——12月2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4——9

校长跑比赛12月7日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11——16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18——23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25——30县冬季长跑12月30日 12年1月1——6调整训练 8——13冬训 14——17冬训

18——2月4放寒假 2月5——10适应性训练 12——17适应性训练

19——24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26——3月2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4——9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11——16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量 18——23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25——4月1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4——5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8——13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15——20赛前调整训练 21——24赛前准备训练 25——27县运动会 29——5月1放假 2——4赛后调整训练 6——11基本素质训练

13——18 校田径运动会,基本素质训练 20——25基本素质训练 27——6月1基本素质训练 3——8 基本素质训练 10——15专项技术训练 17——22专项技术训练 24——29专项技术训练 7月1——6期末考试

7——15专项素质训练上运动强度 16——8月14放寒假

一年来,校田径队训练工作在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配合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运动队成绩比以往有明显的进步,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理想成绩,为学校挣得荣誉。

一、基础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已将业余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内容,并指派张锦铭副校长主管全校体育工作,按要求配足、配齐各运动队教练。在领导和全体体育教师团结协作下,确保了学校体育工作顺利运作。学校特别重视田径训练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指定由徐敏强、夏祥秋、王经钟组成了校田径教练组,负责田径队日常训练和生活起居工作。学校对田径队在训练比赛所需的经费,都能及时到位,并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解决住宿和就餐问题,以保证田径训练和比赛工作顺利进行。对在县级比赛取得成绩的学生,学校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训练工作

学期初田径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常人员调整,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建立运动员个人档案,运动队建立了四个年龄梯队,做好各年龄段的衔接工作。在日常训练中加强管理,确保了课余训练的“四定”(定人、定时间、定内容、定场地器材),每周训练10次(星期日下午至五早上),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效果。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四配合做好运动员的训练、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衔接配合工作,确保运动员的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各教练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经常和少体校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对训练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三、竞赛成绩

2010年校田径队在县2010年中小学生冬季长跑运动会中,取得小学团体总分第一,2011年校田径队在县2011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取得小学团体总分第四。2011年校田径队在县2011年中小学生冬季长跑运动会中,以仅失一枚铜牌的绝对优势取得小学团体总分第一。

四、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根据实际情况,校田径队今年实验中学和赤诚中学分别输送了裴立高、陈仔阳等6名运动员。

田径训练中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阶段:时间为两周,采用中等的训练强度,进行恢复体力的身体训练,在训练中注重技术,战术,作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阶段:时间为四周,采用高强度的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有意识地把专项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大训练负荷。

第三阶段:时间为一周,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并超量恢复,迎接中心小学田径比赛.同时加强队员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

训练任务安排:

一、准备期:

1、选拔、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二、第一阶段:(2012.4-2012.4.20):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耐力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三、第二阶段:(2012.4.23-2012.5.18):分组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四、第三阶段:(2012.5.21-2012.5.25): 恢复训练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备战中心小学田径运动会。

4、动员大会。

五、训练次数与时间:

1、每天下午,每次1小时左右(第三节下课开始)。

六、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注意事项:

1、不能穿牛仔裤和毛衣来参加训练,必须装备有运动服装。

2、不得无故缺席训练,有事要向老师请假,批准后方可。3,如遇雨天也有训练,不得无故缺席。

4、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外出学校

训练时。

日期:4.23-27

星期一:

1、准备活动;

2、200米测试;

3、慢跑3圈X5组;

4、放松活动。

星期二:

1、准备活动;

2、慢跑5圈X3组;

3、迎面接力;

4、放松活动。

星期三:

1. 准备活动;

2. 测试跳高跳远铅球;

3. 安排分组;

4. 放松活动。

星期四:

田径组 (短跑训练)

1、准备活动

2、30米小步跑,高抬腿、踢腿各2组

3、50米3组

4、慢跑5圈X3组

5、放松活动。

两跳组(跳远训练)

1、准备活动

2、30米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各3组

3、技术动作学习

4、慢跑5圈X2组

5、放松活动

铅球组

1、准备活动

2、技术动作学习

3、投掷实心球练习

4、俯卧撑20次X8组

5、慢跑5圈X2组

6、放松活动

星期五

1、准备活动;

2、慢跑5圈X3组;

3、迎面接力;

上一篇: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安全管理下的安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