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大学生理想教育是公民理想教育的重要而特殊的构成部分,具有现实价值,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忽视教育政治性、淡化知识真理性和迷失育人情怀性是当下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困境,强化教育自觉、夯实教育政治性,加强科研自觉、固牢知识真理性和培育教学自觉,提升育人情怀性是高校和教师重构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理想教育;生成逻辑;现实困境;路径探寻;理论创新

一、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生成逻辑

大学生理想教育不仅关乎高教质量,更关乎个人发展和民族未来。“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会自发形成,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灌输教育”,[1]梳理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生成逻辑有助于发现其客观规律。

1.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历史逻辑

“理想”是个外来词,源自日本,蕴含“向往”“追求”之义。中国古语中的“志”与其大意相同。“志”原指记载、记录,后延伸为“情之所系、心之所向”之义。《春秋·说题辞》有云:思虑为志。志向的产生与纠偏可靠自觉,也可靠教化。《周礼·地官·遂人》有云:掌其政治禁令,意思是说通过法令来管理和教化百姓,知识分子作为百姓中的特殊群体自然也在教化之列。自西周开始,统治者就开始礼待和殊遇学子。春秋战国时期,豢养门客更是蔚然成风,其目的就在于聚其心、汇其智,以求击强敌、家天下。孔子开启的私学模式所培养的优秀学子开始领骚时代,但很快遭遇了弹压。秦始皇采用了焚书坑儒的极端做法来归拢和斧正学子的心志,教育的政治性开始展露出来。隋朝开启的科举制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志向的政治性。元代杂剧《马陵道》有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既点出了学子群体的政治依附性,又暗喻了文人心志的政治服务性,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莘莘学子的群体志向除去政治性,还有情怀性。特别是自孔子开启私学和早期儒教以后。《礼记·大学》曾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北宋大家张载更是喊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人志趣。洋务运动后,“理想”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且风靡九州。孙中山秉持“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然而并没能如偿所愿,学子群体和普通百姓的悲苦生活没有丝毫改观,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学子群体的命运和志趣才有了质变的希冀。在陕北延安,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会被党组织作为后备干部而重点培养和优先启用,从生活关照到理想匡扶,党中央都对大学生群体花了心思、下了苦功,可谓“力度罕见、成效卓著”。综上可见,自古以来,学子群体的理想教育就具有政治属性,始终聚焦和服务于政治统治,这是千百年来的历史事实。

2.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理论逻辑

忠君报国的政治效忠是古代学子肩负的政治志向,一直为统治者所要求。心系苍生的人文情怀是古代文人自发的秉性志趣,一直为封建仁政所倡导,两者始终没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表现为统治者的霸道和学子们的无奈。前者根源于于政治统治的理论尴尬,后者受困于个人发展的主体境遇。官学培养和有幸入仕的才子们在人治社会中普遍私欲膨胀、愚忠愚憨,而私学培养和无缘仕途的文人们大都只能心忧天下、蹉跎度日。理想教育没能将家国统治和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这是由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封闭性决定的,古代学子的家国情怀在王者统治的阴霾笼罩下郁郁寡欢,这一现象在王朝末期显得尤为突出。现代学子的人文情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样落得精神分裂。政治性和情怀性的矛盾不可调和且愈发严重,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虚假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倡导个人奋斗和公平正义,但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虚假性。学子与资本的绝缘注定了其只能独善其身、自怨自艾。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知识青年和其他群众一道成为国家的所有者和建设者。我国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治统治的封闭性自此彻底打破,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统治的根基,效忠政府与服务人民完成了有机融合,入仕做官和为民服务实现了高度统一。学子群体作为人民中的特殊一员居于当家作主的重要地位,对统治集团的人身依附彻底消解,其人民情怀与国家的政治统治实现了无缝链接。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要性被党中央郑重提出和反复要求,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使命要求,已经成为全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目标。综上可见,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理想教育可以而且应当实现人民情怀性与统治政治性的有机统一。坚持政治性、兼顾情怀性是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价值目标和理论逻辑。

3.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逻辑

建国后,党和人民面临一个崭新课题,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邓小平在会见联邦德国青年理事会代表团时曾谈到:“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青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4]。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急需汇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威力,作为最富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的知识群体,大学生理应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担当急先锋的重要角色和歷史重任,他们的理想抱负必须与复兴同方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大学生理想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制高点。“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不利于理想信念教育”,[5]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阅历较浅,极易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思想蛊惑,进而思想混沌、丢弃立场,个别大学生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普存的实例,只讲物质、不谈政治和只顾索取、不讲奉献是其典型心理和座右铭言。“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6]知识群体丧失理想和信念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都是灭顶之灾,民族复兴将会后继无人,千秋伟业也会功败垂成。无论是从内忧、外患两个实践视角,还是从当下、未来两个时空维度而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这是当下的实践逻辑,也是未来的实践逻辑。

二、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困境

“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意义,使理想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7]教育的政治性、知识的真理性和育人的情怀性是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原则遵循和实践路向。伴随民族复兴号角的吹响,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陡然凸显,其理想教育的实践困境也相对凸显出来。

1.教育的政治性有待夯实

理想教育要围绕和服务于思政教育,这不只是个理念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理想教育的政治使命不强。大学生理想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政治任务,也是思政教师的重要使命,有些思政教师忽略了理想的育人功能,以致在教学上粗心马虎、操作失范,把理想教育异化为知识讲授。有些思政教师不能坚守职业使命,滋生了职业倦怠,以致在教学上拈轻怕重、避重就轻,把理想教育压缩、删减甚至跳过。有些思政教师不能践行职业使命,承接了超量的科研任务,以致在教学上心气不足、精力有限,把理想教育简化为梦想说教。二是理想教育的政治站位不高。大学生理想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教师的教学职责。有些思政教师没能站在培养接班人的国家高度去认识理想教育,简单地把理想教育等同于生活教育,把人生理想简化为人生逆袭。有些思政教师不能从促就全面发展的综合维度去实施理想教育,而把理想教育等同于物质追求,把人生理想异化为物质理想。有些思政老师不能从人生幸福的宏观视野去看待理想教育,错误地把理想教育附属于职业教育,把人生理想实用化为职业理想。三是理想教育的政治自觉不够。理想教育是思政教材的重要章節,也是思政教师的重点工作。有些思政教师在钻研教材上投入不足,不能全面悟透教材的政治性和理论性,以致在教学上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迷失了统编教材的政治宣传。有些思政教师在教法创新上思考不够,不能大胆创新教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以致在课堂上述而不作、照本宣科,弱化了理论育人的政治功能。有些思政教师在教学互动上消极被动,不能着力促就教育的互动性和融通性,以致在授课中自顾自说,削减了理论教育的政治实效。

2.知识的真理性急需强化

真理性是理想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理想教育要讲清和讲透知识逻辑,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理想教育都普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一是理想教育的核心理论讲不透。有些思政教师讲不清理想与空想的逻辑关系,导致学生指雁为羹、画里真真。有些思政教师讲不清理想与现实的实践联系,造成学生空腹高心、眼高手低。有些思政教师讲不清理想与奋斗的关系,狭隘地例举财富者的机遇和成就来启迪学生,导致学生心浮气躁、怨天尤人。二是理想教育的关键节点讲不好。“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8]有些思政教师对学界研究知晓不多,讲不清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撕裂了远大理想与个人使命之间的理论联系。有些思政教师对实践前沿知之甚少,讲不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切割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现实联系。有些思政教师讲不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逻辑,割裂了民族理想和个人奋斗之间的实践联系。三是理想教育的学生关切讲不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9]有些思政老师见闻狭窄,对热点新闻不了解、不熟悉,难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观点纠错,以致学生人云亦云、思想盲从。有些思政教师平对焦点新闻看不深、看不透,不能对学生进行释疑解惑、思想纠偏,导致学生浑噩懵懂、思想散乱。有些思政老师对时政新闻思维偏、观点激,难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理想匡扶。

3.育人的情怀性亟待提升

情怀性是理想教育的重要属性,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则。当下,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理想教育对此都劳力劳心却收效甚微,存在的问题:一是理想的人民性讲得少。理想给人民以方向,人民给理想以价值。有些思政教师不能从民族的高度、人民的立场去揉和中国梦与个人梦,讲不清楚“为谁奋斗”的问题。有些思政教师不能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期盼去融合伟大事业和个人利益,讲不明白“为啥奋斗”的问题。有些思政教师偏重于主体能动,不能从时代的条件、群众的支持去融通逐梦与圆梦,将不透彻“怎么奋斗”的问题。二是理想的唯美性讲得少。理想给梦以实,梦给理想以美。有些思政教师把国家梦想讲得过于现实,用情景描述替代轮廓勾勒,用物质富足代替国家强盛,用富裕梦代替了富强梦,以致异化了国家梦想。有些思政教师把民族梦想讲得过于简单,用伟大成就替代长期奋斗,用富足生活代替了美好生活,用富强梦借代了复兴梦,以致简化了民族梦想。有些思政教师把个人梦想讲得过于功利,用财富自由替代个人奋斗,用享乐生活代替幸福生活,用富贵梦代替个人梦,以致扭曲了个人梦想。三是理想的情感性讲得少。目标给理想以靶向,理想给目标以情感。有些思政教师谈理想时只讲目标导向、不谈进程修为,只论目标达成、不论境界提升,以致于讲不清理想实现的过程性和前提性。有些思政教师论理想时只讲物质利益、不谈个人情怀,以致于讲不清理想实现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些思政教师讲理想时只讲利益回报、不谈个人付出,只论收获多寡、不论奉献多少,以致于讲不清理想实现的社会性和条件性。

三、 大学生理想教育的路径重构

1.强化教育自觉,夯实教育政治性

教人向善是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理想教育必须以育养政治理想为核心内容,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使命。一是夯实理想教育的政治使命。“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10]高校要把育人与成才放在同等甚至优先的地位去认知和理解,不忘政治育人的初心,积极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创设条件、提供保障,在人员配备、经费供给和制度保障上给予优先保障。思政教师要从政治教育的高度去认知和筹划理想教育,不断提高政治认识,站在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去实施和创新大学生理想教育,常怀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积极改革和创新理想教育的意蕴和范式,不断提升育人实效。二是大力提升理想教育的政治站位。高校要站在为伟大事业培养政治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去认知和实施大学生理想教育,准确地把政治理想教育同人生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教育区分开来,用政治理想教育来统领其它理想教育。思政教师要自觉提升政治站位,牢牢抓紧政治理想教育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政治理想引领,促就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教育等与政治理想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三是全力育养理想教育的政治自觉。政治执行力是政治自觉的重要体现。高校既要有重视理想教育的认知和觉醒,更要有创新理想教育的行动和举措。要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理想教育科学而高效的校本模式和通用范式,通过过程监管和科学考核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实效。思政教师要以强化、提升理想教育实效性的自觉行动来彰显和践行教师的政治自觉。要自觉加大备课力度,吃透教材的政治性和理论性,主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新颖性和吸引力,积极开展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2.加强科研自觉,固牢知识真理性

教人求真是理想教育的重要基石。大学生理想教育必须在传知识、授真理的基础上讲政治、抓宣传,这是原则问题,更是方法问题。一是强化理论思考,讲透核心理论。高校要大力营造读书的氛围,积极给教师读书和钻研提供空暇时间和环境,督促教师强加理论学习和学术思考。思政教师要严于自律、勤于思考。课堂讲授要廓清理想和空想的异同,讲清楚理想的可实现性;厘清理想与现实的逻辑,讲清楚理想的现实性和引领性;讲透理想与实践的关系,讲清楚理想的实践性。思政教师要在培育学生的平常心、上进心和乐观心态上巧花心思、下狠功夫,确保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二是加大钻研力度,讲好关键节点。高校要制定和执行高标准的科研奖励制度,营造人人爱科研、人人善科研的良好氛围。思政教师要常于钻研、勤于写作。课堂讲授要梳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讲清楚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要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讲清楚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要剖析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必然,讲清楚其实踐逻辑和未来逻辑,解决“怎么想”的问题。三是洞察社会实际,讲清学生关切。高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从制度、人员、经费和奖励上大力保障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思政教师也要强化学习、勤于实践。课堂讲授要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要查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关切,进行思维引导和观点纠错,解决思想盲从的问题。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要解析社会的时政新闻和热点话题,进行释疑解惑和思想纠偏,解决思维散乱的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要剖析学生的日常言行和学习习惯,进行正面引导和理想匡扶,解决理想迷失的问题。

3.培育教学自觉,提升育人情怀性

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目的。大学生理想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其家国情怀,这是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的目标。一是保持头脑清醒,站稳人民立场。高校要强化教师的“四个意识”和人民立场,通过政治教育、师德教育来促就教师保持头脑清醒、站稳人民立场,进而确保大学生理想教育的人民性。思政教师也要培育教学自觉,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着力提升理想教育的人民属性。课堂讲授要虚实结合,在育养个体理想的基础上强化国家梦想,讲清楚“为谁奋斗”的问题。要强化使命教育,在尊重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凸显人民利益,讲清楚“为啥奋斗”的问题。要强调理性分析,在倡导主观努力的前提下讲透客观条件,讲清楚“怎么奋斗”的问题。二是发挥主观能动,凸显理想魅力。真善美是理想的魅力之源。高校要积极开设美育课程,提升师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要创设条件促就美学教育与理想教育的融通与共进。思政教师也要发挥主观能动,强化理想魅力,讲清理想的真善美。要描绘但不异化民族梦想,严禁把民族复兴异化为军力强盛。要绘就但不细述个人梦想,以防把幸福生活简化为财富自由,迷失了个人梦的美。三是创新教学范式,突出真情实感。高校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鼓励和督促教师通过创新理想教育教学范式来提升实际效果。思政教师也要大胆创新、锐意教改,着力通过教改来丰富学生情感,实现教育目的。课堂讲授要讲清楚理想的过程性和前提性,讲清信念坚定与意志坚强的重要,克服思想急躁问题。要讲清楚理想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讲清创造价值和分享财富的关系,克服思想功利问题。要讲清楚理想的社会性和条件性,讲清个体奉献和社会回报的逻辑关系,克服思想狭隘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建平,肖先彬.井冈山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J].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6):21-2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3, 186-187, 227-228.

[3]李友胜.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青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N].广安日报,2019-03-05.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12-27.

[5]刘光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隐忧、成因与对策 [J].毛泽东研究,2018(6):50-56.

[6]刘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50-153.

[7]王柏棣,王英杰.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现实性维度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73-177.

[8]商雷,张蓓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75-78.

[9]张亚兰.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维路径 [J].人民论坛,2019(7)(中):112-113.

[10]陈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范式危机及转向 [J].新疆社科论坛,2018(4):88-93.

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意义

1.1 美育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从语言本身来讲,英语具有很多美的方面,如:修辞美,内容美,从社会的角度讲,英语具有人文之美。正如萨丕尔(1921)所说: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代无意识创造出来的无名氏作品,每一种语言本身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2]。作为一门课程,大学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并加强对美的发掘, 将美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首先,英语教师应认识到:美育影响着英语教学,审美的情感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唤醒之后,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3]。

1.2 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使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交际是一种运用语言的交往活动,英语教学只有通过交往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在富有美感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交往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4]。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填鸭式的进行语言输入,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英语教师如能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创设良好的氛围,如利用图片、卡片等形象直观的教具,运用声、光、色的变幻创设富有美感的情景,以及采用动人的故事、充满情感的语言和优美的音乐等,丰富其想象力,使知识情感化,学生就会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听说读写训练之中, 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展示美

2.1 展示语言之美

英语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而且借助一些修辞手法,语言的鲜活跃然纸上,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Rich去见未来的丈母娘, 由于对方是中国人, 中西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了。中国文化的含蓄, 中年妇女的世俗都通过英语的描述表现得淋漓尽 致。She can only cook looking at directions. My instructions are in my fingers。从第一句的语气,第二句中的隐喻,我们很清楚地体会到Rich的丈母娘不惜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厨艺的洋洋得意。再如:I had seen her expression when she opened the door, her forced smile as she surveyed him from head to toe。这句话很精妙地刻画出审视女婿的挑剔眼神。由此可见,用英语来展示中国的文化,别有一番韵味。

2.2 展示社会之美

要进行社会美的渗透。社会美主要是指感受心灵的美,接受精神的净化。在教材中,许多篇章可以启示人生。在第一册三单元的课文中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一个与老人儿子同名同姓的小伙子无怨无悔地照顾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反映出一种伟大的人文主义关怀。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的。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来欣赏一段发人深思的话:I knew immediately there’d been a mistake, but I also knew he needed his son, and his son just wasn’t here. When I realized he was too sick to tell whether or not I was his son,I guessed he really needed me. So I stayed。

这种关乎道德,两难的情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于是,围绕这段对话,以“该不该留下来”为题展开讨论,会很快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渗透,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心血,不遗余力地引导、培养学生。教师应该根据语言的规律以及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挖掘课堂中的美育成分,即在寓教于乐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健康和谐地发展[5]。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交际能力,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能欣赏到英语的语言之美。

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工作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地位以及重要性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熟悉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能够很好地处理艺术教育与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工作得到协调发展

二、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营造美育氛围。学校制定了《美术教室管理制度》《美术器材管理制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音乐器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美育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美育工作,把它列入了学校重要工作,无论在资金,还是师资、场地都进行了重点倾斜。为加强领导力量,专门组建成立了美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校中层及音乐、美术教研组长为组员。实施“工作层层负责,人员分项调配、目标分项确定、任务分头落实、问题协调解决”的工作管理机制,为美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引导、激励学校美育的发展,使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二)抓好美育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全面实施艺体教育。

1.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保证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开全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都安排音乐、美术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等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确保了美育课堂的充实、高效。

2.学校还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思路。美育课程不只是音乐、美术教师的事,而是学校的实事、大事。学校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美育教师一起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力争让美育课程融入其他课程当中。在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等课中,配上录音、录像、图解、小品等,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新颖的艺术构思,娓娓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得到了美育熏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校需要配备具有很高艺术素养的专职艺术教师。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校没有办法配备专职的艺术教师。但是我校从全校教师中选出了4个有能力而且也热爱艺术教学的教师兼职,其中2个音乐教师,2个美术教师。学校对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五个“需要”:需要“时刻准备着”变化;需要“时刻准备着”思考;需要“时刻准备着”学习;需要“时刻准备着”应对;需要“时刻准备着”在新的变化、思考、学习、应对中,再准备!

2.学校重视美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支持美育教师进修、观摩和到文艺团体实践。美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广博的素养、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实践。因此,学校为美育教师提供艺术课程开发及培训所需的运作经费,真正把重视艺术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四)配齐教学设施,保证经费投入。

1.学校克服场地紧张的困难,设立了音乐专用教室1间,活动室1间,美术专用教室1间,充分保证了美育训练、活动场地,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2.为了保证美育课程的教学及活动,学校配备了足量的教具、学具。配备了电子琴、手风琴、成套打击乐器、音响器材、成套绘画工具、一体机等,满足了美育教学的需要。

(五)适时开展美育课外活动,推动美育教育全面深入发展。

1.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合唱、舞蹈、鼓号队、简笔画、剪贴画、剪纸、儿童素描、书法等各类兴趣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教师辅导训练,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中训练。采取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的方式,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艺术领域找到自己的空间,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全面发展。在每年的大型集会或市县演出活动中都会展示各兴趣小组风采。

2.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天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也是美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优美的旋律中,在矫健的舞姿间,在悠扬的曲调里,学生情感完全融入,不仅学到的美育知识,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存在不足与需要整改之处:

1.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美育教师专业不对口。

2.美育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融合渗透不够深入,没有深入挖掘,内容不细致,不系统,甚至有些流于形式。

3.美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课程标准和学科目标中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但对美育要求较笼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对美育指标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刚性不够,存在走过场现象。

4.学校开展了各种美育主题活动或相关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美育的效果难以得到全面巩固。

四、改进措施

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业人员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和师资培训。

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大学美育应该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激发大学生的审美热情。这样做不仅贯彻了素质教育, 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运用自身文化知识和人生体验接受审美教育。所以, 将美育融入到大学英语这种公共必修课教学中, 能够提高大学美育的效率, 增进美育的效果。大学英语中进行美育, 运用科学、新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指导, 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和充实。

将心理学和美学理论运用到美育实践中的手法并不少见, 然而, 这些手法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却忽视了大学生对审美体验的接受和生成, 忽视了大学生在美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大学美育的低效甚至无效。认知美学作为一个新兴交叉理论, 在美学研究中尚属新颖, 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值得进一步挖掘探讨。认知美学的几个基本的观点和方法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相当的应用意义, 为美育建设提供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指导。由于认知美学理论的科学性特点,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 更适合应用到大学美育, 特别是大学英语美育教学实践中。认知美学原理不仅能够解释人类审美的发生过程, 还能根据人类美感形成的原理, 对于审美过程进行指导。

将美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文学教学中是必要而且有效, 题材大多来自于文学类的课文教学中。文学类作品通过文学手法的运用, 运用语言形式在读者头脑中, 依据自身的形式知觉模式, 塑造出一种形式知觉。在审美过程中, 经由对事物外形加以知觉而形成非利害性愉悦快感, 这种快感, 就是认知美学所认为的美感。这种美感的形成, 也就是美育重要的环节,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中的第四单元A部分课文《真爱的考验》 (A Test for True Love) 就是一个进行美育的很好范例。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名参加二战的年轻海军军官约翰, 与战争中不断给自己写信支持的女性第一次见面的故事。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约翰的心理活动, 以及他眼中的两位女性的形象和对其美感的判断。在战争中艰苦的日子里, 与女子的通信成为约翰的精神支柱, 而她却拒绝寄照片给他, 而她的美丽精神让他在自己的知觉模式中将其美化成使人产生好感的形象。战争结束后, 到了他们相约见面的那天, 约翰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美女——“她的身材修长而苗条, 漂亮的金色长发卷曲在小巧的耳后。她的眼睛如蓝色的花朵, 双唇间有一种温柔的坚毅。她身穿别致的绿色套装, 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这段描述呈现出在大多数青年人“先验”的形式知觉模式中形成的美丽女子的形象, 正如童话里的公主一样, 象征着花朵, 象征着对人类和自然都有利的春天一样美好。然而, 这个美女身上并没有约翰和笔友约好的暗号——胸前佩戴一朵玫瑰。这种纯粹外在的审美在此时就与内在的有利性分离了。约翰忍住心里的失望, 看到了另一个佩戴暗号玫瑰花的女性出现了, 而她的外在形式却与形式的快感无关:“一位四十好几的女人, 头发斑斑灰白。在年轻的他眼里, 梅内尔简直就是一块活脱脱的化石。她不是一般的胖, 粗笨的双腿移动时摇摇晃晃。”[1]

这里就涉及到认知美学理论中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快感在认知模式上的作用问题。根据认知美学理论, 与人有利的利害价值本来只存在于事物的内质上, 但由于外形是内质的信号或者表征, 所以当人因事物内质而形成对该事物的好感时, 该事物的外形也能经由知觉过程而引起人的好感。[2]产生美感首先要在认知模式深层次要首先对人有利, 才会在知觉模式中使人产生好感, 继而产生快感, 而在内在评估系统中与美感相连接。作为一个普通青年, 金发碧眼的年轻美丽女子适合成为伴侣, 繁衍后代, 这种有利性使其产生好感, 继而在内在知觉模式与一般审美中的美感。然而, 约翰此时更重视的是那个“以心灵真诚的陪伴他、带给他温暖的女人。”对于艰苦战争中的约翰来说, 这种精神支持, 能带给约翰最多的好感, 所以在约翰心中产生了美感。于是约翰觉得“现在他可以看见, 他苍白而肥胖的脸上透着和善与智慧。她灰色的眼中闪烁着温暖和善良。”[3]这时, 内在评估系统就将有利性和好感联系在一起, 使美感产生。这里便是美育的价值所在,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取向, 抛开表象, 不落俗套, 而重视人的内在价值。这不完全等同于俗语“人不可貌相”, 给学生解释正确审美取向的形成机制, 而不仅仅是道德说教, 而是通过带领学生体会英语语言描述性的细节, 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体会到美感的形成。

因此, 将认知美学原理应用到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美育实践, 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切实地应用和不断地完善。这种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要切实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实践, 总结经验教训, 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 可以通过文学欣赏进行审美教育。应该以发展的眼光, 结合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 将大学英语的美育教育不断发展。

摘要:大学美育可以被渗透到大学基础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和大学生审美发展需求, 需要将科学的美育方法运用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本文将应用认知美学原理, 以大学英语课文《真爱的考验》为实例,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美育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大学英语,美育,认知美学

参考文献

[1] 郑树棠, 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 读写教程2.[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7.12:79.

[2] 李志宏主编.文学通论原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115.

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关于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3、B市教育局遴选工作人员试题

4、以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5、浅谈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与思考

6、论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7、“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探赜

8、高校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9、国防教育的智育功能研究

10、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11、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12、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

13、打牢基础 注重实效 推进国防教育

14、国防教育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5、浅析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防教育的现状

16、新桂系中学国防教育述评

17、携笔从戎彰显青春本色 拥军强军践行报国使命

18、论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归属

19、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2、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23、高校国防教育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24、高校国防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5、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国防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26、俄罗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27、“和平崛起”大战略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研究

28、当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国防教育探析

29、浅谈成功素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30、“强军梦”背景下高校“征兵难”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31、立德树人背景下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路径探析

32、加强高校“蓝色国土”教育,提升海洋意识

33、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

34、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

35、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36、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功能特点研究

37、新时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

38、现阶段高校国防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39、国防教育促进综合素质的策略研究

40、中外学校国防教育对比思考

41、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2、浅谈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43、00后大学生国防素养培育现状和问题研究

44、新时代高质量大学生征兵路径的创新研究

45、基于国防教育与理性爱国教育有关思考

46、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形式多样化研究

47、新时代忧患意识下的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48、大学生军训的影响力研究

49、云南省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发展研究

大学美育教育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基于大学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研究

3、中层理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4、人·关系·方法:大学组织内部治理的三个维度

5、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述评

6、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参照比较方法之探讨

7、国际化视角下高等教育质量评级研究

8、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

9、师生参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10、高等学校教师综合考评体系研究

11、日本大学卓越计划实施研究

12、大众化视域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就、缺憾与反思

13、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审视与思考

14、融合教学方法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

1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16、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血糖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

17、大学英语课程与中国文化教育实施路径总结与分析

18、基于岗位技能认证的企业数字化学习案例研究

19、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基于资源共享的教育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1、基于网络平台的生师互动模式分析

22、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教育模式的探究与借鉴

23、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分类必修课程设置研究

2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大学精神中的作用

25、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26、实践导向的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研究

27、大学英语教学与元认知的运用

28、职业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29、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反思

30、学业拖延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相关性研究

31、独立学院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32、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内涵、意义及方法

33、关于大学教师学术工作考核的几个问题

34、中美大学教育比较的思考与启示

35、SPOC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新趋势

36、新世纪初国内大学英语教育研究现状(2000-2015):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可视化分析

37、“后方法”时代下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

38、探析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研究所新发展

39、浅论现代大学教学方法

40、论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路径

41、本科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调查

42、关于我国大学章程主题研究的反思

43、将科学方法模式运用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探究

44、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主题演进与前沿探讨

45、Peer—Instruction一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

46、进入21世纪后探讨教育研究方法之回顾与展望

47、必须重视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8、基于信息计量的C9大学与亚洲一流大学评价及比较研究

49、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不动产管理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