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

2023-09-16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第1篇

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使我国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受同质化困扰的都市报在利润摊薄的情况下,无法再施展过去厚报低价的扩张模式,需要调整生存或发展的路径。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明确定位,网络时代的都市报应该是城市动态的守望者、区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舆情的解读者。

城市动态的守望者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都市报同样通过传播新闻信息来实现监视社会环境的媒介传播功能。都市报一般是立足于所在的城市,向周围地区扩散影响。也有少数报纸主张发行不出城,只为所在大城市市民服务。不管怎样,作为城市报,都市报应该把握城市运行的动态,把收集信息的触角伸向每一条街道、每一家单位、每一个行业、每一类人群,捕捉城市变化的每一处细节。

毫无疑问,都市报必须要报道所在城市的新闻。事实上,本地新闻也是目前各大都市报的支柱产品。但长期以来,相当多的都市报没有充分发挥本地新闻的发掘者的作用。这体现在对本地新闻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版面配置的失衡。

在都市报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文娱新闻、体育新闻等非本地新闻是都市报大力开拓的报道领域。全新的理念,多维的视角,充足的版面,详尽的信息,恢宏的气势,诠释了新闻资源开发的新思维,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也为都市报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通过做深做透做细重大或突发的新闻事件来带动报纸发行量上升和影响力扩大的方式并非永远屡试不爽。最近几年,虽然发生过“9·11”恐怖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等突发事件,也举办过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虽然都市报一如既往地对这些重大新闻进行地毯式的密集报道,但这种方式对报纸影响力的提升所起的作用日渐衰微,有些报纸在举办世界杯、奥运会期间的发行量不升反跌。

固然,这有都市报同质化竞争造成读者注意力稀释的因素,也有电视媒体强化直播功能的影响,但最根本的是网络媒体的冲击。

网络媒体在报道国内国际新闻、文体新闻等非本地新闻上比纸质媒体有优势。从都市报操作重大的非本地新闻的实践看,网络是报纸的依托,报纸相当多的报道素材取之于网络。网络媒体报道非本地新闻的优势让纸质媒体相形见绌,使受众逐渐形成了一旦发生重大新闻便上网寻找资讯的习惯。

而报道本地新闻是报纸的强项。在网络媒体出现前,本地新闻是吸引读者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进入网络时代,不可预测、无法复制的本地新闻,尤其是独家新闻,依然是读者的关注点。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无法满足受众对本地新闻的需求。读者要了解所在地区的新闻,阅读本地报纸是上佳选择。

正因如此,2006年改版的部分都市报把本地新闻的扩容作为一大重点。如南方都市报制作更具本土魅力的广州新闻,广州A2叠由16个版升级至24个版,强化民生内容,加重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力度,使广州A2叠“更广州”,成为更贴近市民的“广州读本”。改版后的《扬子晚报》也强化了“南京新闻”。

因此,面对新媒体的崛起,都市报有必要重新认识本地新闻的重要性,加大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和报道规模,让发现新闻的神经末梢布满城市的角角落落,成为城市动态的守望者。

服务性新闻是本地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系万家,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是不少都市报的办报宗旨,网络时代的都市报依然可以张扬“服务百姓”的理念,创新服务形式,细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及时沟通百姓的生活消费信息,使报纸成为百姓信赖的信息交流平台,为百姓排忧解难。

当然,强调本地新闻的重要性并不是排斥非本地新闻,更不是说本地新闻是都市报的唯一报道内容,而是指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都市报要合理调配报道资源,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争取受众。

区域文化的传承者

与“城市动态的守望者”相关联的是,网络时代的都市报应是区域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文化是媒介的基本属性之一。依托某一区域发展壮大的都市报传承区域文化不仅是媒体特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与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报纸悠久的历史、为大众所熟知的传播形态、长期培养形成的阅读习惯,以及都市报刻意追求的亲民风格,已使受众对都市报产生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除了新闻传播的最直接的功能外,也与报纸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是分不开的,而报纸本身又恰恰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如果都市报彰显区域文化的传承功能,就能在心理上和文化认同上进一步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增加读者对报纸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明确并强化都市报的区域文化传承功能,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

1、全面反映城市人文状态

城市人文状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既有民族文化的共性,也有区域文化的个性。都市报应将城市的衍变及居民的整个生活状态纳入关注的视野。不管是名胜古迹,还是新出现的地标 ;不管是时尚街区的流行元素,还是古巷深弄的历史遗存;不管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还是巷陌墙门的寻常故事……只要是牵动百姓情感,涉及人文底蕴的,都市报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关注。从生活习俗,到方言俚语;从行为方式,到心理特征;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只要是体现百姓生活状态,折射出民风民俗民情的,都应该借助不同体裁予以准确反映。深入了解人文状态,准确反映人文状态,既是传承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报纸在心理上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在情感上增强与百姓的认同的前提和条件。

2、准确呼应区域文化特征

报纸要体现区域文化特征,除了内容上的宣传报道外,还可以尝试在形式上的直接承载。在版面设计上,选择契合地域特点的版式,或细腻,或粗犷,或平实,或婉约,依不同城市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阅读氛围、乃至居民群体不同的性格特点而定。在写作文风上,选择当地居民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居民日常的语言交流习惯相接近。在标题制作上,选择最能吸引当地居民注意力的词语及其组合方式,不妨适当使用方言,营造亲切、悦读的语境。报纸在文化取向上与当地居民达成一致,推动居民对报纸的认同感。

社会舆情的解读者

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加工,以利于接收者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现状需要客观、冷静、理性地分析新闻现象,帮助受众了解新闻背后的内涵。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和便捷化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浅表化、杂乱化、虚假化的困惑。都市报应该承担起社会舆情的解读者的角色。

1、做好深度报道

在报道新闻的速度上,纸质媒体不如网络媒体。但在挖掘新闻深度方面,纸质媒体却有优势。因为纸质媒体具备网络媒体所没有的强大的新闻内容原创能力以及制作这些内容的充裕的人才和良好的职业精神。都市报相对年轻的采编团队、充满激情的职业冲动、视野开阔的知识结构,还有长久以来浓墨重彩地报道重大新闻的历练,都为全景式地深入挖掘新闻提供了保证。而这种内涵丰富的高档次的新闻产品又是受众所需要的。

深度报道的特点及其在媒体竞争中所起的作用,已普遍为纸质媒体所认同。北京青年报2006年改版,把深度报道作为亮点版面,醒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深度报道的三个主要内容“焦点新闻”、“调查新闻”和“封面故事”构成当天报纸灵魂的“主菜”。

通过对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回应了受众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渴求,解析了受众的疑惑,厘清了受众的思路,汇聚并引导社会舆论。

2、强化评论作用

在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快速传递的时候,在新闻唾手可得的时候,选择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予以评说,抓住受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予以论述,帮助人们准确认识事物本质,在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尤其重要,也体现了媒介的功力和影响力。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评论的形态因都市报的崛起而发展。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一大批都市报都开设了一个版甚至两个、三个版的言论专版,旗帜鲜明地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其超大的容量、鲜活的内容、敏锐的感觉、前卫的思想、新颖的视角、活泼的文风、犀利的文字,让人耳目一新,起到了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具备新媒体所没有的公信力,使报纸有条件成为思想高地。虽然网络上也有论坛,还有博客,但网络媒体庞杂芜乱的信息、真假难辨的新闻、信口表达的观点,让人心存疑虑。评论在引领社会舆情上的作用越来越被都市报所认识和重视。

3、疏导繁杂信息

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有时让受众不知所措,被垃圾信息包围的网民有时很无奈。公信力强的优势和版面厚实的特点让都市报具备梳理信息、引导受众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条件。

首先是梳理信息。不可否认,信息的海量及传播的快速,使网络媒体成为纸质媒体的一大重要信息源。纸质媒体按自己的价值取向对网络媒体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及加工、深化,从而成为自身传播内容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替受众梳理繁杂信息的过程。在网络媒体受众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这种兼具导读功能的梳理需要更加及时、实用,令人信服,为受众排忧解难,使网络信息成为能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纸质媒体的报道资源。

其次是回应网络言行。对网络传播的虚假信息及时予以纠正,告知真相;对网络论坛的热议话题予以理性分析,疏导舆论 ;对“木子美”、“芙蓉姐姐”等现象及时下流行的种种恶搞行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受众正确对待。

无论是“城市动态的守望者”,还是“区域文化的传承者”,抑或是“社会舆情的解读者”,都是都市报在新的媒介生态中的功能明确,是都市报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所采取的策略调整之举,目的是扬长避短,巩固受众,期待在变化中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第2篇

为促进道教名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道教名山文化,搭建道教名山风景名胜区互促互鉴、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加大道教名山的整体宣传力度,倡导道教名山风景名胜区联合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联合中国摄影报社、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特主办“武当山杯”中国道教名山全国摄影大展,欢迎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风景名胜区工作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征集内容

全面征集中国道教名山联盟风景名胜区境内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的摄影作品。(中国道教名山联盟名单详见全摄影网“道教名山”摄影大展专区)

征集时间

2015年8月30日截止(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入展作品数量及稿酬

特级收藏作品2幅,稿酬各3万元;一级收藏作品4幅,稿酬各1万元;二级收藏作品8幅,稿酬各5000元;三级收藏作品100~120幅,稿酬各500元。

同一作者获二级收藏作品以上荣誉的不得重复。以上均颁发荣誉证书,可按中国摄影家协会之规定累计入会积分。本活动的入展作品稿酬由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负责向入展作者进行给付,并代缴代扣个人所得税。谢绝已入选历届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举办的摄影大展作品。

征稿细则

1.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投稿。

2.作品创作时间不限(鼓励近期创作的作品),彩色、黑白不限,但必须取材于道教名山联盟风景名胜区境内,并能指明具体拍摄地点。谢绝组照。建议数码相机使用RAW格式拍摄。

3.作品入展后,主办单位将统一调取作品数据文件,用于展览和画册制作(Tif格式文件建议不低于50M,jpg最高格式压缩文件建议不低于7M)。作者请务必将数码拍摄的数字文件(胶片拍摄的请扫描底片)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主办单位,逾期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展资格。

4.大展实行作品公示制度,拟入展作品将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反馈。

5.中国摄影报、全摄影网将刊登入展作品精选及入展作者的名单。

6.对于入展作品,主承办单位有权在著作权存续期内,以复制、发行、展览、放映、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入展作品,并可不支付报酬。

7.禁止本活动评委及其近亲属投稿,一经发现随时取消一切资格。

8.投稿者应保证其为所投送作品的作者,并对该作品的整体及局部均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投稿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投稿者应承担由其稿件及投稿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后果与责任。

9.对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一经发现将立即取消入展资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包括且不限于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具有欺诈性质等一切违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情形。

10.不符合本征稿启事规定的,不能参加评选;已评选的,将予取消;主办单位有权收回作品稿酬、荣誉证书等,并可在媒体上通报。

11.本次活动不收参加费,不退稿,且不退存储介质。投稿作品在邮寄、发送过程中损毁、灭失或迟到、未到的,相关损失及后果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12.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凡投稿者,即视为其已同意本征稿启事之所有规定。

作品评选

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评选。其中:3位评委进行初评,5位评委进行终评。

投稿须知

1.网络投稿:作者可在全摄影网中国摄影报摄影比赛专区“道教名山全国摄影大展”中注册,并按要求填写真实个人信息后上传作品。投稿作品为jpg格式,图片统一处理为长边600—1000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500KB以内。

2.光盘投稿:作品以光盘(CD—R或DVD—R)形式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48号中国摄影报社活动部“道教名山全国摄影大展”办公室收(100007) 联系人:夏雨欣 电话:010-65251661

光盤包装盒上注明比赛名称,每幅作品文件名处注明作品标题,同时提供作者资料及作品信息(word文档)。投稿作品为jpg格式,图片统一处理为长边600—1000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500KB以内。无相关资料的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评资格。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其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当代高职学生的道德现状令人困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的压力下,高职学生道德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思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 道德现状 成因

[作者简介]王锡金(1973- ),浙江奉化人,浙江纺织服装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浙江 宁波 3152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及价值观念的冲击,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高职学生中存在着道德素质低下、道德观念变异、徘徊于道德底线的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

当代高职学生的道德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的道德现状有喜有忧,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从积极方面看,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把祖国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够维护国家的尊严,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维护校园的安定和秩序。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思想,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拓进取精神、公平竞争与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强自立、讲求效益、惜时守信等观念,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但也必须看到,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现状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甚至有些正徘徊于道德底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诚信观念严重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作为社会宠儿的高职学生本应该成为诚信的典范,但近年来,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形势,他们的诚信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令人担忧。

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的方式更是无奇不有、防不胜防,作弊队伍不断壮大,作弊者的心态也由过去的偷偷摸摸变得比较坦然。尽管各高校对考试作弊现象都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并没有被遏制住。事实上,作弊现象在全国高校内普遍存在,即使在最拔尖的一些高校也不例外。

2.学术作假成风。高等学府本是学术的来源地,真实则是学术的命门。而有些高职学生为了写论文或完成作业,不钻研求实,仅靠剽窃求成。据调查,在今年4月某高职院校的一次《读书与人生》征文比赛中,共收到179篇文章,其中,157篇直接来自网上下载,让评审老师感到非常震惊。长此以往,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将受到严重损害。

3.履历造假、背信违约频繁。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找一个好职位而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如涂改成绩、虚构经历、购买或伪造荣誉证书等。同时,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就业合同意识淡薄,背信违约跳槽现象频繁发生。去年在广州批量招聘的大学生中,就业大学生中约有30%毁约,另据调查,在全国其他城市,大学生毁约率也都在20%~30%。

4.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学费。国家设立助学贷款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但不少受助学生恶意拖欠,使这项善举处于尴尬境地。据报道,大学生助学贷款运行几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还款率不甚理想。目前,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时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个别地方违约率达30%左右。与此同时,全国各大高校还面临着严重的学费拖欠问题。据对新疆部分高校的了解,2000年以前的学生欠费金额,各校一般都在几万至几十万元,而近几年,大部分院校学生欠费金额少则一两百万元,多则七八百万元,个别院校学生欠费率高达30%以上。

(二)社会公德失范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当代高职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应该成为良好公德素质的典范。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很多问题。

1.基础文明素养较低。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在食堂就餐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个人衣着考究,宿舍脏乱却无人打扫;对私人物品爱护备至,对学校公物却任意损坏;对旷课逃学、互抄作业习以为常;利用网络欺骗他人;不讲究学术道德,随意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等等。更令人担心的是,部分学生对文明标准的认识比较混乱。有的学生把穿着背心、趿着拖鞋出入公共场所视为生活小事;有的认为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着奇装异服是有个性;有的认为在宿舍内违章用电属于个人自由;有的把浪费粮食视为个人生活习惯。

2.缺少感恩意识。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以礼待人。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更应懂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的真正含义。然而大学生中却有为数不少的不知恩、不回报者。如深圳著名歌手丛飞曾无偿捐出300万元,用来资助178个贫困学生,可是,当他自己重病住院时,那么多受他资助的学生竟无一人去看望他,更不用说助他一臂之力了。

3.缺少拾金不昧的精神。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文化层次较高人群的大学生,理应成为这一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典范,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如校园中有同学丢失饭卡,可“拾主”很多动作“快捷”,大部分丢了饭卡的同学在报失前,电脑上都有被别人或多或少用过的记录。

(三)社会责任感缺乏,参与政治的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与以往相比有趋于平淡的态势。根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问题上,有35%的学生认为“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哪个党领导都可以”,有45%学生认为“不清楚”,还有20%的学生“不关心”。具体而言,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在政治价值取向上,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功利性倾向,根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有39%的学生党员承认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为了个人就业的需要”,部分学生写入党申请书只是随波逐流,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婚恋观念畸形发展

20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少见。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他们大学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伴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视爱情为游戏。中青在线上曾报道,重庆沙区某高校完成了一次“大学生思想健康状况”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30%左右的大学生“脚踏几只船”。他们乐于玩爱情游戏,即使获得自己期望的理想爱情,也不愿意给对方以承诺,以免被束缚。(2)道德底线失守。近年来,午夜陪聊、成人热线等行业大打学生牌,有不少大学生为了金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3)性观念过于开放。随着大学校门的逐步敞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经常出双入对,共筑爱巢,大学生同居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校园现象。据在西安、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城市的一些著名高校进行的无记名问卷式随机调查显示,对婚前同居行为表示“可以理解”或持肯定态度的占48.5%,“说不清”的占27%。也就是说,几乎75%以上的大学生差不多“认可”或“不反对”同居这一行为。

二、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缺陷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作为时代骄子、社会精英,应该成为社会公德维护的先锋,然而当代高职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却令人困惑、值得深思。目前这种道德现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加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孳生、蔓延,受市场利益驱动而大量出现的重利轻义行为,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而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市场规则还不够完善,惩罚机制还不到位,使一些诚信素质较低的社会成员在现实生活中把不诚信当做一种谋生手段,甚至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教育中“重智力、轻德育”的不良影响

目前,在中小学阶段,学校主要进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分数、升学率,德育往往被虚化。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许多中小学教师不讲诚信,在毕业生鉴定表上任由学生填写学习成绩和政治表现,这种不负责任的造假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在大学阶段,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各大高校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缺乏或轻视德育教育。另外,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教育方式和方法等都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老师到处兼职赚钱,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搞学术腐败,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有的高校在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弄虚作假,都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学生自我要求不高,家庭教育不当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层次良莠不齐,许多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对思想道德的自我要求不够。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书本知识,疏于对孩子“做人”的熏陶。有些家庭物质条件较好,但成长的环境不理想;有的父母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父母好开“空头支票”,甚至有的父母还经常在孩子面前宣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和信息。这些都势必从客观上导致许多高职大学生虽“成了才”,但“成不了人”。

(四)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冲击着高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网络的出现,使地球上的人们在虚拟现实中变成了小村落。网络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等特点和集文字、声音、图片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加之传输内容涉及全球各个领域,正在广泛地被高职大学生所接受。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不确定性,使它在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和无政府性使一些违反人类社会本质的信息内容得到广泛传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高新网络技术,加紧了对我国进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渗透。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西方文化,高职大学生们一方面缺少理想根基和阅历,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容易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久而久之就会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导致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动摇。

另外,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国家政府部门对网络公民的行为难以加以确认,监管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使得网络色情无法杜绝,各种色情网站、色情图片、色情广告铺天盖地,各种以交友、商贸等为名的欺诈行为随处可见,有许多高职学生在网上欺骗他人,也有很多人受骗上当,造成了他们道德人格的严重失衡。

当代高职大学生是21世纪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当今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却存在着令人困惑的现状,认真分析其成因,对于积极探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会玲.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塑[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6).

[2]许振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障碍及排除[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薛丽,张琳琳.浅谈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4(5).

[4]赵素珍.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5).

[5]李惠荣.关于大学生同居的一些思考[EB/OL].http://www.sexstudy.org/,2007-04-03.

[6]刘艳军,张盛楠.现实、守望、游戏,还是追求完美与另类——解读与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J].教育艺术,2004(6).

[7]叶松庆.守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J].青年研究,2003(6).

[8]李庆祝,钟瑞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及确立正确道德观的路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1).

[9]郑志刚,唐丽.对高职学院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EB/OL].http://www.xjzjszyj.cn/dygz/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2006-12-04.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对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对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加强红色文化育人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力举措

红色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折射出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在革命斗争中所呈现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品质与思想作风,彰显出中国革命理论的先进性,既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同宗同根,又与时俱进,既体现其优质性,又突显出教育的本源性。因此,红色文化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

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冲击,部分大学生追求娱乐享受,理想信念缺乏,奋斗进取意识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贡献观、克勤克俭和不屈不饶的朴实观、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牺牲观,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一)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红色文化的知识传承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和正面的导向作用。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彻落实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高校要积极主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列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二)融入校园文化,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

通过着力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当代大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校园新媒体和自媒体,借助微视频、微电影、校园短剧等新型传播形态,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

(三)融入社会实践,构建红色文化的联动机制

通过将红色文化的传承纳入社会实践服务的整体规划设计之中,注重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和时空穿透力,进而自觉弘扬传承红色文化。首先,联合开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和利用好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其次,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最后,构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可以在党日活动、学生干部培训中增加红色实践内容。

(四)融入形式创新,探索红色文化的多元传播

首先,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各高校可以在教学楼、餐厅、学生宿舍楼下的橱窗内传播革命老区红色历史,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其次,组织多样化的红色主题活动。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倾向。再次,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手段。可以借助网络阵地,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红色教育,创建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组织年轻一代以红色文化题材为原型创作网络文学、动漫故事,撰写网文,形成具有浓厚红色氛围的网络文化,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最后,加强红色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对话,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粘性,构筑学生红色精神栖息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給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

【本文系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关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探索与研究”(18XHGZ-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说,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加以分析,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如何,从而有的放矢地探寻其有效的工作路径,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导航与引路之功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时代特征;大学生

大学生是知识层面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群体,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并冲击着人们原有的思维,在这样一个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能否经受得住时代的冶炼与考验,真正成为高质量的“四有”新人,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导向、保证、协调和激励等功能。

一、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分析

1.政治思想方面。当今大学生政治思想主流是好的。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比较健康,政治评价更为积极,政治鉴别能力增强;政治视野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对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能够为民主、平等而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并致力于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争取自己的权益。但由于受传统政治思维模式、多样化的传媒观点、网络文化与非主流思潮、时代复杂性以及各种政治生活、政治现象的特点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政治思想上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对“政治”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或感性认识上,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感性、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缺乏信仰、信念与信心更是普遍现象。二是在政治趋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倾向。三是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幼稚与不成熟,或者干脆认为自己的努力对政治决策的结果不能产生影响或影响甚小从而产生相应的政治冷漠。四是政治观念发展中也存在偏差。

2.道德素质方面。大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理论认知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实践上的困惑也是存在的,这便是道德素质的主要特征。由于我们道德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以及现实生活中道德现象的复杂性,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惑也是普遍存在。大学生在道德认识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在行动中往往是不关己事,不闻不问,利己之事,且行再说,批别人长短,不论己是非,或者往往只说不做。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

3.三观教育方面。“三观”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发展情况相连,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强调进取精神、求真务实,包括求新求异求变求富,敢于同不法行为做斗争,并甘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青春,这是主流。但与此同时,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世俗性。这是当代大学生在三观方面的主要特征。大学生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时也努力追求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以期产生共振,达到人生的最大振幅。但是,利他主义在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中已不占优势,个人本位主义明显抬头。

4.身心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主要特征。处在改革稳步进行的大环境中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好,能够赶在时代前列激流勇进、进取不息;对外界的变化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国家与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自信,乐观向上;能够对外部事物与自身给予客观评价,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就业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等。但一些心理问题也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之中。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头疼的问题,同时,自我失落、心理失衡、丧失归属感等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也是普遍存在,缺乏对自己的合理地客观地评价,从而自我封闭、压抑、自卑,不会与人交际等,他们渴望与人交往,但又有很矛盾地羞于或不耻于与人交际,校园恶性暴力犯罪时有发生,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不无关系。

二、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方面的主要问题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

1.不少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互联网作为开放性的教学技术阵地、课余时间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上网目的五花八门,据笔者抽样调查统计:为获得信息的占40%,交流感情的占22%,打网络游戏的占7%,娱乐消遣占25%,其他的还占6%。除了40%直接服务学习之外,其他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势必深陷网络,自制力差的学生沉溺其中,旷课上网不足为奇,不分昼夜,荒废学业。

2.价值选择上的“一个中心”。当今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崇尚个人拼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普遍。据调查,48%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其合理性”而选择“大公无私”为个人准则的只占8%。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诱发、社会负面问题的诱导、传统文化的价值糟粕、外来精神鸦片的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低级化、自我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方面的主要问题之一。

3.成长过程中心里阻碍重重。外部世界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挑战重重,因缺乏必备的应变能力而焦躁、恐惧心里屡见不鲜,加上对自己缺乏正确客观认识,或者孤芳自赏或者墙角独自落泪,表现为过分自负自卑自挫,封闭自我,无视万物。迷茫与困惑并存,情绪易受外界影响,波动较大,情感易受挫,不健康的心理直接成为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强烈制约因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绊脚石,应加以足够重视。

4.压力重导致不能面对现实。学习、就业、升学压力重重,导致不少学生无法正确面对现实,前三年主要忙于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应战;而大四的学生直接面对的是一个人生新路程的选择。考研队伍迅速壮大,就业形势严峻一年胜一年,不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千人报一个岗位已经不是新闻。面对这些压力不但身心俱惫,而且对现实的恐惧心理也油然而生。

此外,大学生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差、专业素养不高、综合素质不强、创新能力欠佳等问题也较普遍。问题就是担子,我们肩负沉甸甸的担子!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待着有更新更大的突破!

三、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路径探寻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一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确认识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协调与整合,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消除学习依赖情绪、消极逃避情绪。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产生健康的思想从而指导其行为,加强心理健康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工作重点已经明确,那就要注意努力探寻工作路径了。

1.重视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针对大学生特点,让科学理论进教育计划,进学生课堂,进学生头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学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大学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任务,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要利用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班团学习日及政治理论社团学习活动时间,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深入学习,抓紧抓实。

2.注重敬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正在失落。加强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教育首先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对学生进行“敬业是就业的前提与基础”的敬业教育。重视大学生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三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3.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非主流思潮的引导。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院报、广播站、校园网、宿舍文化等主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善于抓住时事要闻进行宣传,从思想上给以大学生以内化。对于当今大学生开设《非主流社会思潮》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今社会思潮汹涌而来,人生价值追求出现多元化,如果对当今大学生不加强引导,就会导致他们对汹涌的外来文化、外来思潮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失措。再就是要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宿舍管理,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大学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集体之情和感恩之心。

4.树立先进模范,用身边的榜样力量感化人和教育人。常言说得好:“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各种参观、评选、演讲、报告会等方式,了解、接触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影响和鼓励学生使其不断进步。尤其要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先进人物的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干部是学生中较出色的代表,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且来自于学生,与广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广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另外,加强学校教学机制的改革,课程、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学习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与要求,也是感化人、教育人的有效举措。

面对社会变迁、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我们务必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把握大学生心理变化的新特点,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结合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着力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刘雨凡

卫生思想文化网络传播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针对在“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微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包括学习、生活和心理等造成的影响,本文内容包括对适应“微时代”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微时代”下造成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探寻疏导途径,大学生舆论环境快速干预机制的探索和建立等。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微时代”是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信息内容短小精炼、分散度高,文化内涵简明浅显、通俗易懂,语言丰富、更新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庞大、参与度高、消化信息时间短,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整体内容仅仅百余字,便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这些使得“微时代”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张,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但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新时代的新变化,在“微时代”中,积极探索和发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新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 “微时代”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微时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的影响

在“微时代”特定背景下,人们交流的媒介称为“微媒介”,包括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等,这些媒介的共有特点就是短小,如微博、微信、微小说要求一次表述不超过 140 字,微电影播放时长不超过 300 秒等。这些特点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的必然要求,在简短的要求下,不可避免的使信息的内容呈现出琐碎、不完整、无逻辑、断片、不深入、不系统、不连贯,快速、大量地发布、传播信息等特点。因此,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浅尝辄止的文化舆论氛围,这种氛围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缺乏深入研究精神;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肤浅、片面,缺乏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呈现出一种不求甚解、心浮气躁的言行举止和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在便捷高效地接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生活现状,即时心情,价值取向,社会评析传递出去。这就容易产生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夸大歪曲事实,做出偏激的评论,甚至对“微环境”发生的现象不加思索、不辨真假、不分片段的进行不负责任的舆论评说等。漠视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采用极端态度和言语表达对事物的看法。由于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海量信息辨别和读取,同时筛选真实、有效、有用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微时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我们的周围的大学生中随时随处可见刷微博、刷微信、增加关注等指尖上的行为,这种行为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影响,在网络通讯环境下,尤其是现代便利网络随处可见如WiFi、3G、4G网络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认识任何人,说任何话,并不受任何的处罚,通过一些激进的、耍怪的、无厘头的言行,反而会赢得不少的粉丝,能够通过关注度实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价值,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卑感、挫败感、疏离感和恐惧感,无论本人现实中何种状况,因而会使大学生更加依赖这种虚拟空间带来的满足感,而漠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即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淡,往往会因为一些琐碎之事闹得不可开交、敌视,甚至仇视,然而从网络中获得的小小满足感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网络环境中的“得意”与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这一矛盾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负担,进而可能会引发新的心理问题。

(三)“微环境”对大学生情绪宣泄的影响

“微媒介”有着对象的隐匿性,使用的便利性,信息的公开性,受众的广泛性,表达的不限性,方式的不拘性等特点。因此,大学生经常通过“微媒介”来进行信息接收、传递、交流、发泄和对话,在遇到学习、恋爱、生活、工作等困惑或困难时,便会通过“微媒介”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倾诉、宣泄,一方面使得心里的困惑和压力得以释放出来,将心中的淤积不吐不快,有效的排遣消极情绪,及时舒缓情绪,与此同时还可以得到关注者之间的劝慰、鼓励、出谋划策,使宣泄着信心增强,使心理不良情绪及时得以调整,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疗愈”的好途径。教育工作者关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的行为打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信息,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选择最适宜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利用“微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拓宽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是“面对面”教育、提问、回答的模式,现通过“微媒介”的使用,开辟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有关的教育内容通过“为媒介”传到网络上,通过关注和粉丝将内容影响扩展到所有人,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在线教育和思想引导,既可以同步即时教育,也可以异步延时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微媒介”上针对热点话题发起讨论,对热点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提问或辩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真实想法,互动交流,有效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及时了解疏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日常生活需求

面对通讯终端手机已进入3G、4G网络时代,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大幅增加,大学生对利用“微环境”来发表看法,舒缓情绪,提出要求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对通过“微环境”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从主体动因、客体环境因素的角度进行剖析,推论大学生“微媒介”用户主体意识、态度、观点、言论和情绪的正负倾向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针对个别表现呈负面倾向性的学生进行关注,并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有效沟通,隐含式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对有诉求的学生言论,学校相关部门加以关注、讨论、研究、作出决策,借以切实解决学生关心关注的生活诉求问题,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

(三)有效的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多股教育力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靠学校教育是无法实现的,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矛盾时,就会削弱学校的教育,因此,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整合教育力量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根本。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微媒介”的互相关注、“微圈”等方式建立信息链接、互动平台,使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社会环境的新动态,社会就业情况,同时也使家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向家长说明,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管理,齐心协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达到正向引导教育的效果。

(四)加速建立高校“微环境”舆论快速干预机制

1.高校“微环境”舆论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

“微环境”中“微媒介”舆论影响状态的发展分为开始阶段、发展阶段、高峰阶段和衰没阶段(图1)。对于校园“微环境”的消极、片面、虚假、偏激等负面舆论干预要注意注意“三个要”,即要快速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关注度高,便已不是个别问题,控制发展节点,在发展阶段以前介入;要及时出手解决,快速反应机制启动后,迅速着手研究、讨论、解决问题;要做好事后教育工作,对当事者教育好,安抚好,并进行跟踪教育,并及时做好对大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

2.“意见领袖”引导机制的建立

在热议问题出现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的灌入,往往会让一般学生无所适从,这时活跃的“意见领袖”的观点就会成为学生们的追逐目标。因此,高校尤其要培养一批活跃的“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影响舆论走向,正向引导学生的思想,从正向分析观点,让同学们学会包容、宽容、理解,对网络上的信息要学会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关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间接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工作。

(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素质,培养“见微知著”的新理念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上和道德教育上都充当着权威的角色,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在“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对当今大学生的教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贴近了解大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微语言”,才能交流通常,融入到大学生当中去,减少隔阂,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掌握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提升教师利用“微媒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增强警觉性、预见性、前瞻性,善于通过微小信息体察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向正方向努力;善于利用“微动力”,建立有吸引力、引导力的教育网站,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有助于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自己去感悟。

在“微时代”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利用“微媒介”,才会有效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被爱、被关心、被尊重,才能获取学生们的信任,这样可以更好地在“微环境”中聚拢人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侯庆海〕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心理学问题论文范文下一篇:领导体育能力水平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