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

2023-09-23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为了了解西部农村县级高中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陕西省县级高中信息技术硬件达到的基本水平,教师观念有所改变且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并且使用信息技术的氛围较好。但是还存在着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不足、教师的认识不够、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于提高、整合的程度还停留在表面层次的问题。根据对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西部农村县级中学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调查

一、调查背景

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研究, 已经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西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陕西省县级高中物理教学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对象

1.调查的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之一是了解陕西省县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状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为信息技术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目的之二是调查信息技术在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时产生的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当前中学物理教师的教育理念,为中学物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参考依据。

2.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象是陕西县级高中的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

(1)教师问卷概况

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回收问卷 198份,有效问卷 195 份。 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陕西县级高中的在职物理教师,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五大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水平及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能力; 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现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等。

(2)学生问卷概况

为了进一步从学生的角度了解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我们向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590份,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陕西县级高中的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认识、态度和评价等。

三、调查结果

1.师生对待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态度

一方面,从教师对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念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认可程度。84.13%的教师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学科中的问题,并且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不同层次的认识。说明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功用持肯定态度,并对其辅助教学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表明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引发了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加深了对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学的认识。

另一方面,学生中,71.30%的人喜欢物理教师用计算机多媒体上课,11.30%的人不喜欢,另外有15.65%的人选择不知道;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形象、有趣,能提高学习兴趣,占47.83%;二是生动、直观,帮助理解物理知识占46.09%。可见,强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之中,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在知识的呈现方面,化抽象为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也由于某些原因产生的负效应,引起了少部分学生的排斥,这些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46%的物理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上课,说明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将电脑的使用与自己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在将计算机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时,有63.49%的物理教师是因为教学内容的需要,但有11.11%的教师是为了省力、不必写板书,还有19.04%的教师是因为学校或公开课要求的,可见在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上,教师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主要作以下用途:做电子黑板,增大课堂容量(12.70%);模拟演示物理实验(80.95%);处理实验数据(3.17%),而没有教师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学生问卷显示,物理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上课的主要作用是:以屏幕做黑板,罗列知识点(49.57%),创设问题,引发思考(26.96%),播放录像,体验真实物理情景(43.48%),播放动画,模拟物理现象或动画(25.22%),进行实验探究(48.70%)。信息技术强大的媒体功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有87.30%的物理教师是将讲授与课件有机结合,但有1.5%的教师完全依赖课件,还有11.11%的教师完全由自己讲授,课件做电子黑板。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性作用,并且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仍有少部分教师的观念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形式化和多媒体大容量传递知识的功能,变“人灌”为“机灌”。

3.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大多数教师认为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方式,从增强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帮助,这正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但仍有不少教师认为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相当有效,实物教学用起来更得心应手,运用多媒体教学反而觉得“累”,且效果不佳;也有部分学生反映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解详细,容易理解(具体比例见图2)。这说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强,削弱了整合的功能。

4.影响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效果的因素

在问到影响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效果的因素时,25.40%的教师认为是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不足,20%的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室条件不好,影响了学习效果;31.75%的教师认为是教学软件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教学要求;30.16%的教师认为是教师操作水平不高,有11.30%的学生反映老师对多媒体操作不熟练是影响讲课的效果的主要缺点,由此可见,影响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当前教学软件的水平。

(1)学校硬软件环境

我们所调查的学校中,有30%左右的物理教师拥有个人电脑,各办公室都配备有供教师备课使用的电脑,网络都已开通,每所学校至少有2间多媒体教室,且设备基本齐全,开通网络,学校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且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表明学校的硬件达到基本水平,但对于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全面整合的要求显然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学校的信息技术软件环境:3.17%教师认为很好,39.68%的教师认为较好,38.10%的教师认为一般,6.35%的教师认为很差,学校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见图3)。

(2)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于信息技术,有87.30%的教师了解一点,而52.38%的教师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常用的教学软件PowerPoint,Word,Excel,会使用的分别占55.56%,73.02%,49.21%,对于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只有7.34%的教师进行过研究且有一篇以上的论文,31.75%的教师从未研究过,能够独立制作或与同事合作制作课件的教师仅占17.46%,可见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偏低,但是99%的物理教师都愿意学习更多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求提高自身素养的积极性很高,但只有12.7%的学校经常组织专门的计算计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

物理教师对网络的利用情况有所不同,有53.97%的人经常上网,46.03%的人偶尔上网,60.32%的教师上网主要是为了查找教学资料、资源,但是,只是30.16%的教师备课、上课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这说明信息技术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尚未很好结合。通过学生问卷反映,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的次数极少(见图4),这反映出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将网络资源整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网络辅助教学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丰富的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反映出教师搜集信息、处理评价信息的能力不强。

四、现状分析

1.优势

(1)硬件达到了基本水平

陕西省县级中学大部分都有相对齐全的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开通网络,保证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基本条件。

(2)教师观念有所改变

大多数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持肯定态度,对其辅助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在备课、上课、答题考试等各个环节接受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融入持欢迎的态度,这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前提条件。

(3)使用氛围较好

多数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持客观态度,能够在教学内容需要的前提下恰当引入信息技术,并且在实践中显示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提高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这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或多或少的组织一些形式各异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活动,保证了大多数师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为进一步推进整合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认识不够

教师虽然在观念上接受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但对整合的意义、目标、方式、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不够深入,且还有一小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持不完全肯定态度。

(2)整合的程度还停留在表面层次

从学科整合的层次来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还处在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1] 信息技术仍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且发挥的功能单一,强大的功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只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辅助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尚没有发挥作用,整合程度很低。

(3)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于提高

虽然大多数教师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水平很低,自主制备课件的水平十分有限,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条件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明显不足,且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科研课题、公开课等水平普遍较低,这是影响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一大障碍。

(4)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不足

虽然学校具有一定的硬件设备,但是数量仍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软件资源不足,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优秀教学软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学校尚未建立专题网站和电子教案库,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大量网络资源闲置或浪费。

五、建议

1.增加资金投入,确保软硬件建设同步进行[2]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考虑到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普遍偏紧,在硬、软件建设过程中,应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提倡因地、因校制宜,先急后缓,由点及面。

软硬件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可采取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出台了征收电教教材代办费和收取学生计算机学习费的政策,用足、用好这一政策,做到专款专用,是解决硬、软件建设政府投入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2.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而决定整合的程度层次的则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调查中发现,物理教师信息素养低下成为制约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落到实处,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对教师进行基本的教育理论的培训,要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学习理论方面,重点学习素质教育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在培训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选择资源的能力,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3]

对教师们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关知识进行培训,可以对教师就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模式、方法,通过案例进行培训,以便教师能够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模仿,开展整合,[4] 培训的对象应该包括物理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中学校长和中层领导,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和教学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实现整合。[5]

作为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的学习,并积极主动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本学科之中,在实践与探索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整合。

3.开展电教研究,优化教育教学过程[2]

学校首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统一规划,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研究课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其次是通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带动所有学科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去,科学、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包括常规教学媒体),寻求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点,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第三是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把从课题实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4.立足农村实际,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建立城乡合作关系,农村高中的领导、骨干教师走进城市重点高中参观、学习,城市重点高中领导传授先进理念和经验,骨干教师走进课堂进行教学示范,合作学校共享优秀的教学软件资源和优秀的教师资源。

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全面的资料、图片以及应用软件。资源库尽量“广、精、全”,并且注意及时更新,保证资源丰富实用且应用方便可靠。

通过网络,建立有专家参与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交流平台,如Blog、BBS等。通过交流,教师之间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也可向专家咨询技术和理论上的问题,专家通过平台针对教师自身的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可以加快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学能力的提升。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纳入到教师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有利于成功经验的推广,另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态度应作为参考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效果,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整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9-13.

[2]徐俊峰.当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6):23-25.

[3]冯秀琪,李烁.面向课程整合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2,(7):8-10.

[4]谢忠新,卫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培训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3,(2):45-48.

[5]黄娟.加快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办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2,(2):24-26.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高考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它还极大的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对于高考,我国大多数人都予以了极大的重视。高考理科生,其考试的科目除语数外三科之外,还有就是理科综合,而一般来说理科综合所占的分数比重都要高于其它三科。理科综合当中,又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其中物理是占比分最重的一科,因此高三物理复习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引进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会极大提高高三物理复习课的复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对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整合进行探索,为进一步在此方面作出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三物理复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本身不再局限于通信和信息的储存,而是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教学当中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宽教育的范围,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的积极性,直观的了解到物理原理,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1.引入信息技术具体的作用

1.1实时掌握教育动态

对于考生来说,考试的实际题型直接决定了考试的成功与否,而每年的高考题型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实时的对高考题型进行了解,才能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信息技术的引入,在这一方面起来极大的作用,考生和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当年高考考试题型的变化及时的进行了解,便于学生的自主复习以及教师们的教学。

1.2享受网络资源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际性,我们在课堂当中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在实际当中得到运用,而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也要结合实际来进行。网络当中,有许多上传的资料以及物理相关的图片和软件,学生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想要的资源。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寻找资料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模型来对物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

1.3多媒体的使用

物理学习当中会遇到许多的物理实验,而要想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些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大实际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直接利用黑板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了解,这样的过程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无法保证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引进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教学当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实验的具体过程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即具备了极高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及步骤。因此,多媒体的使用极大解决了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不够全面的问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空间局限的问题,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建立的高三物理复习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学习依靠老师,而课下,就缺乏相应的指导,无法保证学习的效率。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和其他学生来解答;而老师也可以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教育的实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老师之间还可以进行学术交流,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为物理复习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1.5资源共享

不同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对于高三物理的复习有不同的见解,同时手上的资料也不同。将自己的资料共享到网络上,同时下载其它学校的复习资源,可以提高复习资料的全面性,为复习进一步的提供保障。

2.信息技术运用的优点

2.1利于构建物理学习环境

高考当中对于物理这科的考试,其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只有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物理知识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在大脑当中可以模拟实际的物理过程,才能有一个优秀的成绩。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死记硬背的将物理原理和知识进行记忆,自身并没有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就会造成学生无法在考试当中对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直接影响考试成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以一些生动的方式来展现物理学原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保证考生在考试当中可以灵活的应用每一个知识点。而整个信息技术在此过程当中,主要就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

2.2利于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物理过程指物理模型在物理环境中的运动变化过程,正确分析物体运动变化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关键。高中物理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学生只有了解到物理的全过程,才能快速的解决物理问题,在高考当中取得好的成绩。要对物理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保证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平台将物理过程通过图片、视频、PPT等方式输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以及教师的讲解,极易对其形成直观的了解。所以,信息技术对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改变的基础,保证了物理知识的传输。

2.3利于掌握物理实验

高考物理当中,实验占的比重较大,学好实验有助于考生在高考当中取得好的成绩。物理试验,包含了物理原理和过程,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但是物理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对物理实验的掌握。

3.结语

高三物理复习课主要是重新对物理原理及过程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师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汤应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09)

[2]龙立勇.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整合探索[J].信息教育技术.2008(01)

[3]陈卫国,汤捷.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实验教学整合效果实践研究[J].物理通报.2013(07)

[4]刘梅.网络环境下的物理复习课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进行整合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和实验, 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 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同时观察和实践也是检验物理规律真理性的标准。很多情况下物理现象不便于观察, 有些物理现象速度过快或过慢, 有些效果太强或太弱, 涉及宏观和微观领域的物理现象也不便于观察。通过计算机多次模拟, 对这些现象人为控制, 运用模拟程序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弥补现实实验中的不足, 结合现实物理实验, 使学生更生动灵活的掌握物理概念, 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学习物理知识, 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2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主要形式

物理教学大体分课堂和实验两个方面, 针对不同教学情境采用的辅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物理课堂上应用投影仪, 计算机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 将文字、图片、实物放大或缩小展示到屏幕上, 可以将很多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实验呈现给学生,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较为枯燥抽象的物理学习变得情趣盎然。

2.1 利用动态课件辅助演示教学

动态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学习起来较传统教学更直观更具体, 掌握知识更快捷。例如学习万有引力的应用, 利用课件对星体运行的椭圆轨道进行描述, 对人造卫星不同的宇宙速度对应轨道进行演示, 对发射轨道, 运行轨道等不同轨道进行分类。这种教学应用能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运动形式和过程。再如光的干涉、衍射现象通常条件下演示较困难, 传统都是用教具模拟演示, 效果一般。通过动画动态的光波干涉、衍射现象展示, 模拟它们的发生过程, 使教学简化明了, 生动活泼。

2.2 运用投影仪加强实验教学

投影仪可以展示图片并放大, 将细微的形态变化放大使观察更直观, 原有的实验经过投影仪巧妙运用使实验效果更显著, 例如研究波干涉现象时可在底片放一浅水槽, 在底片水槽两侧加两个相同波源可研究相同波的干涉现象;又如学习弹力研究物体微小形变时, 可利用投影仪的“放大”来形象观察形变量和力的关系, 这些实验都是有效利用投影仪的结果。

2.3 运用高精测量和计算设备辅助教学

新型计算仪器的测量和计算机光电与传感技术的应用, 可以加强物理实验中复杂的测量和运算的精度, 并且通过计算软件函数的运算验证, 使实验误差大大降低。例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能量守恒定律验证等实验时, 运用光电传感技术实验台可使验证结果更准确。

2.4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创先进的教学模式

网络为我们搭建了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声光电多位一体的多媒体资源库丰富了教学案例。网路教学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主对实验过程未理解透彻部分, 用演示、回放、暂停等操作以求得结论, 并可接受教师、小组内辅导与提示, 同时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状况因材施教。

3 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学科的整合可以对物理教学产生质的提高, 但是在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3.1 应从基础做起, 切忌操之过急

学科间的整合需要长时间的实验探索和论证, 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两个学科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在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践中, 要从基础做起, 从点滴做起, 不能贪多冒进, 否则学生可能不适应, 造成反效果。应不断探索并善于总结整合经验, 并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条件量力而行。

3.2 应以促进教育教学为主旨, 切勿脱离主题

整合目的是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不能赶时髦摆样子。应以适用性为原则, 整合不是强加, 要考虑到整合的必要性, 不能事事整合。不能不顾教学需要, 盲目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使课堂信息过多过滥, 花里胡哨, 不但于事无补, 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3.3 应主次分明, 切勿本末倒置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 要以物理教学为主, 避免受计算机的约束, 以致教学不够灵活, 放不开手脚。切记我们只是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 而不是我们服务于计算机, 决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3.4 避免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物理是真实的, 是学生最可信赖的事实, 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是虚拟的, 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 是物理实验的补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 也不能由于信息技术的新颖, 过多、无限制地使用。“过犹不及”是个普适性规律, 任何东西见多了、用多了, 就会令人生厌, 课堂使用信息技术也是如此。

3.5 整合过程要从学情出发, 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 教学信息资源的选取也应有所不同, 原则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学情。整合过程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寓教于乐。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整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障碍和负担。

总之,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探索过程。它是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圭臬, 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宗旨,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力求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 吸纳人类先进科技成果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武装课堂, 改变传统教学套路是它的始终追求。

摘要:本文分析了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 并结合物理教学实际就整合的形式及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物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应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孙子彪.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1) .

[3]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2) .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1运用 “整合 ”,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生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1.1“整 合 ”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间的互动

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例如,通过网络电子教室软件,可以实现师师生、生生、教师学生组、学生学生组等的个别交流与对话 的互互动,从而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1.2“整合 ”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 、生生之间的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把教案全部放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学生在家庭也也可以进行相关学习。

2运用 “整合 ”,促进教学内容展示方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内容展示方式主要是声音、板书、图像和实验,其载体主要是书本、挂图、黑板和实物。运用信息技术作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整合”对教学内容展示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整合 ”可提供多种形式的刺激源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取和保持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无法用常规方法展示的内容,如新兴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微观世界的介绍。以往,由于缺乏直观的展示办法,教师只能照本宣读,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通过“整合”使物理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可以实现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展示;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剖析;微观世界的放大;庞然大物的缩小。

2.2“整 合 ”可充分利用网络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习题必不可少,但是市场上购买的练习册通常常存在题型过时、信息太旧等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重点中学网站或者教育界权威网站上下载试卷,给学生作为平时练习用。另外网络的交互性还给教 师相互学 习交流提 供了平台 。教师可 以一方面 利用email、QQ等与专家交流 ,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教育网站的相关教育论坛。通过网络学习交流,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3运 用 “整合 ”,发挥演示实验功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所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在演示实验时,常常由于常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危害程度等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模拟一些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提高实验演示效果。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演示实验时,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的局限性, 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实像随物距变化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也比较大,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很模糊。如果在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很远处到小于焦距的整个过程,可以使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简单、明了,使学生对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因此,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我们平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有难度的实验进行模拟,使它作为常规实验的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操作技能。

4 运用 “整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目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格格不入, 而且素质教育就要求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分成几个小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好奇心、求知欲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升。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预先让学生在网上收集阿基米德和王冠的故事, 然后每人发一块小木块、一个盛水的烧杯、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F浮=V排.ρ液.g的意义。用大头针的针尖向下压木块时,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木块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还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也越大。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自己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认提供了知发展的依据,学生在实验中锻炼了诸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5运用 “整合 ”,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网络资源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例如:苏州名师教育网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学资源库, 它为教师提供了优秀课件、同步教案、优秀习题,只要进一步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教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例如:在《浮力》的教学时,在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用课件演示一个立方体小木块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由于深度相同, 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所处的深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强不同,压力也不相等。浮力就是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差。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静止不动,但加上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会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易懂,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

6运用 “整合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整合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决定性的关系。教师要认识到整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适应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科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加强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和研究网络环境下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掌握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各种手段有组织的开发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并且能够在教学中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的学习活动,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理解探索的平台。对学生来说,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缺乏这种学习经验,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 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这种新型课堂。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 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当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课堂内外参与意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尤其是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促进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物理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真正实现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 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 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 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 化抽象为形象, 充分表现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强大的吸引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 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 不同内容, 利用多种媒体技术, 以其声音、图象、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 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引发学生主动探索,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良好的交互性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备课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 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 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 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 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四、省时高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 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 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 更加容易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 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 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 在用到某一板书或板图时, 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 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相当美观,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五、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 使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或教师能够同时拥有无限的信息来源, 以便实现教学信息交流, 资源的高度共享。

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物理教学, 则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分别设计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课件。

1. 演示型课件。

演示型课件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 图象, 动画, 音频和视频功能, 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 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 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 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 物态变化中的汽、液化, 升华和凝华;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 各种光学镜, 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 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 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模拟型课件。

模拟型课件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者理论上的“理想模型”, 供学生观察, 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这些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这种类型的课件一般设计成通过使用者控制事件的某些过程, 从而发展到不同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 而且克服了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许多真实实验的困难。如质点力学, 原子裂变, 牛顿第一定律, 行星运动等问题, 都可以制作成模拟型课件来辅助教学。

3. 练习型课件。

练习型课件是通过练习的形式来训练, 做必要练习, 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以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这种类型的课件通常是计算机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等待学生回答, 当学生输入答案或做出回应后, 计算机再判断正确与否, 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例如, 力学中的压强和浮力, 电学中各种电路结构、电路故障、电表读数变化, 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点在物理上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如果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练习, 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到好、中、差各种层面上的学生。若采用练习型课件既能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板书时间, 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有选择的练习, 很容易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 游戏型课件。

游戏型课件是指利用计算机创造一种竞争性学习的环境, 基于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 将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联系, 把科学性、教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声、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述出来, 而且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学, 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文尝试着从多方面对多媒体课件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重,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构建具备他们这一阶段特色的物理教育活动,成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物理教师要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主任;物理教学

一、初中班主任将师爱理念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属于实际初中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初中班主任物理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试图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师爱、德育融入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但是因为种种因素,实际班级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举步维艰。纵观以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其不足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对物理实验缺乏重视,教学理念落后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借助了物理实验,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物理实验的操作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只能被动地观看实验过程,难以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意义与目标不明确。此外,部分物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缺乏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实验设备不齐全

完善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是保证物理实验有效实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以及学校对物理实验室投入力度不足等,使得部分学校出现物理实验室不能满足深层次物理教学的情况。比如,实验室数量较少,物理实验的仪器只能满足部分学生;实验室空间较小,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另外,实验所用的设备陈旧,试剂和实验用品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机会不多,很多实验设备学校没有更新换代,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二、信息技术下初中班主任将物理实验教学与师爱结合的新方向

(一)转变教学观念,对物理实验与师爱结合给予新定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果想要将师爱与初中物理实验有机融合在一起,就需要班主任物理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重新定义,提升物理实验的内涵,并丰富物理实验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师爱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充满爱意和鼓励的物理实验中探究物理知识,并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探究。而后,班主任教师则应该在实验中融合信息技术,通过仿真实验室软件的应用来弥补原有实验室中存在的不足,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优化原有的实验流程。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德育,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师爱+实验教学”的形式“互联网+教育”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技

术支持。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实验的形式单一化,实验的素材也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搜集更多的实验素材与实验方案,并及时调整实验设置,优化实验内容,让物理实验更高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物理学习转变为动画和图片的形式,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将产生摩擦力的过程以及摩擦力在不同平面上的大小转变等制作成动画让学生观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摩擦力并通过想象和讨论的形式获得摩擦力知识的。

(三)以信息化实验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科研性

首先,班主任教师应从师爱的角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相长”才是开展教育的根本目标。班主任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原有的实验教学计划。其次,初中班主任物理教师还应该将物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科研性的基础,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探究时要找准切入点,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巧妙结合,发挥师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这能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如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将物理实验多样化地展现出来,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科研能力就会有极大的提升。

三、结语

初中班主任物理实验教学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物理实验的内容,将师爱融入物理实验课程,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初中班主任物理教师应该明确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寻求最佳途径进行解决。其次,初中班主任要转变教学观念,对物理实验给予新定义,如使用仿真实验室软件将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巧妙结合。最后,以信息化实验为基础来提升学生的科研性,在师爱和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参考文献:

[1]马瑞,经光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7(8).

(責任编辑 袁霜)

上一篇:课程设计之软件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