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

2024-03-05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如今中国的知识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各式各样的中小企业纷纷出现并崭露头角。当前我国实行的新政策对创业和创新有着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更多企业的创建与崛起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政府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对规模愈加庞大的企业群体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政府可以对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快速地获取与了解,进而为未来法规及政策的制定打下基础。该文所设计的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能够为政府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同时还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优渥的环境。

关键词: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设计

1 概述

随着企业的数量极为迅速的增长,以走访调查为基础的传统工作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实用性,对一个区域内企业进行地毯式的范围性信息提取已经难以实现,因此对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利用,通过网络平台来对企业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是政府对企业进行信息监管的必然趋势。政府利用分类分级信息管理模式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能够对企业分布环境复杂、范围大、数量众多等一系列难题进行克服,这就使得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动态信息管理能够得以实现。总之,建设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政府管理企业信息提供方便,对许多相关业务的开展和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着较大的益处。

2 我国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

如何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各国和各个组织都是一历史性难题。当前企业信息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对企业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同时对大范围里的企业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从而对企业信息的准确性进行保证。毫不夸张地说,企业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许多方面,如法律法规制定、经济政策的执行以及税收的保护等,所以各国政府都对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现如今,欧美以及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体系化,其对企业信息的监管十分到位,相对的,我国因为信息化水平较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并未普及到各个地区,还有一些地区仍旧使用书面形式来管理企业信息,这就让其很难实现对企业信息的有效采集与利用;而有些地区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但其具体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实现,企业的信息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说我国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之路还很漫长。

总而言之,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发展与建设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其对企业乃至我国整体社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3 关于分类分級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分析

3.1 整体分析

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对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应用,转变政府传统的书面信息管理模式,使企业信息管理工作更为高效。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让政府对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如基本信息以及分级信息等进行及时、高效、精准的掌握,这就能够让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有据可依,同时还可以将精准的企业信息提供给相关的业务管理系统。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使企业的分类分级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工作流程更为完善与先进,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同时能够让企业和政府职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多种行动与政策的实施与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建设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进程之中,一定要采取极为严厉的措施如警告、罚款甚至行政处罚等,来对企业信息的恶意申报、欺瞒等消极手段进行惩处;如果管理人员有不当行为如相互推诿、滥用职权、故意拖延等,政府部门也一定要对其进行问责甚至免职。

3.2 功能分析

就目前来说,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种:对基本信息的管理、GIS信息管理以及企业分级信息管理。其中,基本信息管理的内容为管理众多企业子类型信息,如:安全管理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车辆、特种设备、许可证照等类型的信息。值得一提,企业下属的二级企业信息也包含在基本信息的范畴之中。而所谓的GIS信息管理则是指企业以智能手机为工具来对企业自身的地理位置进行收集并上报给政府,接着政府的工作人员就能够将相关企业的位置分布直观地显示在地图之上,从而对企业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总结。企业分级信息管理指的是对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进行利用,先根据行业来分类各个企业,然后再将某一相同种类行业内的企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以此来实现分类分级管理企业的目的,并以此为依据使差异化管理不同企业的方针得以实现。在进行企业信息的分类分级管理时需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企业在对自身信息进行首次提交时,要对相应的类别与级别进行确定;若是企业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收到了奖励或者惩处,那就需要根据这些情况来对其等级情况进行改动;企业可以选择对工作进展进行主动的申报提交,从而对自身的级别进行主动申请调整;若是企业不满意政府对于其的评估结果,那么其可以提出充分的理由来进行申辩。

此外,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还需要与外部进行连接,从而联系其其他业务系统,换句话说,其他的业务系统能够通过与平台之间的连接来对企业信息进行高效、精确、快速地获取。平台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借口一定要高效、简洁并且便于使用。

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关系到了两种功能角色,即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自身。其中,政府管理人员同各个政府部门都有所联系,其能够使得整个分类分级过程中的管理审批工作顺利实现;企业用户负责的则是申报和填写各种与自身类别、级别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交由政府管理人员进行审批与处理。

3.3 非功能方面的分析

若是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得到完善,那么其非功能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就会得到逐步的体现。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非功能需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不过主要还是表现在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性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建设水平是判断平台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

平台的非功能需求分析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可靠性。直白地说,无论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多么高效、多么安全,可是其最终保存数据时出现了问题或者错误,那么其运行的结果就是无效的,所以,保证平台运行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是极为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对平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非功能需求就是安全性方面,其包含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两个方面。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进行加强,能够保证非法分子采用非法手段来获取某个地区的企业信息,因为这里边关系到了企业私有信息的私人性质,因此可以利用数据加密的手段来对数据的安全进行保证;由于平台会对RPC端口外部调用的一系列问题有所涉及,因此对数据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保证也是极其必要的。

至于实用性,则是每个平台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其关系到了平台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反应时间、运行速度以及可扩展性等。想要平台速度最优化,则需要在实现平台代码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最大化的优化,从而使得代码运行效率提高。而平台的可拓展性密切关系到了平台的二次开发和自身的可维护性,在开始设计平台的时候就要根据平台框架来对其可拓展性进行考虑,为平台后续功能模块的拓展开发提供方便,也能够对平台整体框架后期的大规模变动进行规避。

4 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企业的基本信息管理

上文提及,企业的基本信息可以详细划分为许多具体的方面,包括经营、安全管理组织、许可证件照、企业图片、车辆、特种设备及工作人员、职业卫生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而这所有类型的信息之中,安全管理组织、特种设备及工作人员、车辆以及许可证照等信息可以实现多条记录信息的添加,余下的各种信息则只能进行单次记录的添加与修改。

在管理企业基本信息的界面中,工作人员可以对企业基本信息进行多种操作,如添加、导出、删除、编辑以及关闭等。其中删除操作和关闭操作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在对企业信息进行删除操作后,该部分内容将不会再出现在平台之中,并且这个操作具有不可逆性;而关闭操作后,企业能够对删除的部分进行一键启用。企业的基本信息列表包含有企业的名字、类别、级别、各级监管部门、状态以及归属地等基本必要内容。企业在填写基本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填写的内容有自身的地址、成立时间、归属地、注册信息、类型以及隶属关系等。

企业许可证照的相关填写记录界面中,单个企业能够添加多个许可证照的相关信息,许可证照信息主要包含了证件的类型、编号、发证机关和有效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特种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填写界面中,也允许对多条选项进行编辑、删除和添加等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信息的填写后,操作人员一定要保存好填写的信息。

4.2 分级信息管理

4.2.1 初次分级管理

所谓初次分级管理,指的就是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初次将基本信息提交到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时候对其进行初次分类分级的一个模块的功能。工作人员在初次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级时,要依据企业的第一轮标准化建设和第二轮提升工程,若是企业达到一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则会得到A级评定,相对的,二、三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分别对应B、C级评定。没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则采用计分制的手段来进行安全生产级别的初次评定,由相关单位依据相应的指标进行评判。

在初次评级管理的界面中,罗列了全部符合初次分级标准的企业,用户只需要对企业信息记录相应的“初评”按钮进行点击就可以进行初次分级。上级部门或者领导若是想要审核确认初评后的评分记录,则可以进行确认评级、修改评分得分或重新评级三种操作;而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企业名称进行输入查询,随时了解目标企业的状态和评级记录。

4.2.2 分级申报管理

这一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当企业自身发觉平台对自身的评级有失准确,不能够对自身的最新状况进行反应的时候,而主动发起评级改变行为的部分。在分机申报管理界面中,企业需要对申报说明进行填写,而管理人员则要审核企业的甚好信息,并决定是否予以通过。

4.2.3 分级调整管理

在企业升降级管理界面当中,使用者能够对查找条件自定义来寻找全部符合搜寻条件的企业。对企业的升降级操作有逐级升降、直降D级、恢复原级等,但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相应的操作原因进行选择,并在操作完成后等待上级部门或领导的审核。在提交分级调整申请后,申请者可以在平台上查询申请结果。

4.2.4 分级申辩管理

在企业对自身当前的登记信息有疑问时,可以提出申辩,并填写出申辩的理由或原因。而工作人员则要在企业提出申辩之后尽快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告知企业。其中审核意见包括两种,即“重新评级”和“维持原有级别”。

4.3 企业GIS信息管理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指南针程序来对企业的经纬度坐标进行确定,获取其GIS地理位置。以企业GIS地理位置为依据的地图可视化操作过程大致为:首先对查询条件进行设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进行筛选,之后选择搜索列表中的多个或单个企业信息,来进行地图显示。完成以后,企业的地理位置会以红色图标的形式在地图中显示,而企业的基本信息也会在鼠标悬浮于图标之上时显现。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我国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完善還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具有的平台系统水平尚且不足,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一方面提起重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手段来对国内的平台进行完善,为我国众多企业及社会整体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赖鹏程. 分类分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长春:吉林大学, 2016.

[2] 段丁阳. 数据资产安全管控技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 姚承霈.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3.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现场管理来对纺织企业的生产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管,现场管理的情况直接反应纺织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提高经济效益,发扬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方法。尤其是现代纺织企业,合理科学的现场管理不但能够带来经济综合效益的提高,同时还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根本。本文就关于纺织企业现场管理的模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主要针对现行的7S管理模式。

关键词:纺织企业;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我国现代纺织企业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质量最为经营的中心,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现场管理是在目前激烈的纺织品市场情况下最为科学的管理方式,对纺织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对人力、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科学的分配,有利于纺织企业生产现场人流、资金、物料得到完美的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生产均衡、可持续。

一、现场管理的概述

(一)现场管理的含义

所谓现场管理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方法严格对生产现场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物料、人力资源、资金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控制,达到高效、安全、优质、均衡、节能、科学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同时也是第一生产线的综合管理方式,是生产进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利于企业内生产系统之间的合理分布和补充,有利于对成品质量的有效保证,也是对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和完善。

(二)实施现场管理的方法

现场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包括计划、组织、检测、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复杂的管理过程。现阶段的纺织企业进行现场管理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其一,是对整个现场的整理和整顿阶段。在这个阶段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是针对生产现场环境的脏、差、乱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得现场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并且能够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生产秩序。

其二,是对生产各个环节以及具体工序的重点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生产的环节和工序中,加强对重点的环节和工序的现场监管和控制,集中解决质量问题。

其三,是进行对整个生产活动全面优化的阶段。所谓全面优化就是要鼓励所有人员共同参与,从整个生产的过程以及全方位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将纠正现实生产状况与生产标准之间的差异为主要的改进目标。遵循PDCA循环,提高现场管理的效果。

二、7S管理

7S管理模式是现代纺织企业现场管理中最为常用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管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通过7S管理模式进行生产现场的规范,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生产环境,有利于员工工作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一)实施7S管理的内容

7S管理是对5S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完善。5S管理是我国企业从日本引进而来,主要是对现场人员、机器、材料以及方法等的管理,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5S的管理缺乏对现场安全的重视,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故而在5S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成为6S,而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改革和转变,节约逐渐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故而在6S的基础上增加节约以控制成本,最终形成了7S管理模式,更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7S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以及节约七个方面的内容对现场管理进行改善。其中,整理的重点是全面的检查生产现场,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向区分开,并将现场所不需要的东西坚决的清理掉,并且每天循环整理和检查;整顿是将必需品进行合理的分类,并选择科学合理固定的位置进行摆放,并且通过不同的色彩、标志等进行清晰的区别,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的安全;清扫、清洁是对工作环境卫生的打理,确保工作环境的舒心、干净、整洁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安全和积极性;素养是整个管理方法的核心和精髓,是全面的提高员工的品质,培养高素质的生产队伍,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安全是在作业的过程中注意人身与财产安全,建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思想;节约是对资源的节约,减少浪费,降低生产的成本。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工具

施行现场管理的基本工具是7S管理有效的运行的基本保证手段。最为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看板管理、现场作业标准化以及目视管理。

1、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将管理进行可视化的处理方式,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其主要针对管理项目,使得管理透明化。主要的形式是在现场通过标语、电子屏、图表等方式将现场的情报和现状进行揭示,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故而,看板管理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观、有效的方式方法。

2、现场作业标准化

现场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作业标准书等形式将工序作业的各种要求进行明确,并且指导、督促操作人员严格的执行标准书上的要求进行工序作业。作业标准书通常包括执行作业标准、实施作业标准、质量要求以及标准工时四个方面。将工序标准化有利于员工不断完善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对现场的把握,有利于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3、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主要是将生产计划以及完成的状况图表化,将工作的标准以及制度规章公开化,将信息标准化,将生产设置控制直观化以及物品的放置标注化,通过这样的直观视觉来对事物进行感知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手段有方便员工明白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便于其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提高其工作的自觉性,保证工作完成的质量。

三、结语

7S的管理方式能够有利于纺织企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纺织产品的质量,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优秀的工作作风,从而使得企业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双军,曹红梅.纺织企业的现场管理对策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1,(6):37-40.

[2]郑煜,王旺喜,侯宗科等.7S在纺织企业现场管理中的运用[J].纺织器材,2009,36(3):61-64.

[3]张娟,王旺喜.纺织企业生产现场目视管理浅析[J].纺织器材,2009,36(5):66-68.

(陈桂英: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副教授。)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第3篇

一、新存货准则的主要内容: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内容组成。

1、第一章“总则”部分,说明了制定新存货准则的目的、依据等。

2、第二章“确认”部分,说明了存货的定义以及存货确认的条件。(1)、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确认条件:A、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3、第三章“计量”部分,说明了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以及存货成本的期末计量等内容。(1)、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但下列费用在发生时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而不计入存货成本:A、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B、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C、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等。(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3)、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empirenews.page--](4)、存货成本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4、第四章“披露”部分,规定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信息内容。

二、新旧存货准则的差异比较与分析

(一)、新旧存货准则总体结构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二十二条组成;而旧存货准则由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披露、衔接办法和附则共十部分三十条组成。从总体内容上看,新存货准则比旧存货准则更为概括、具体。

1、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旧存货准则的“定义”部分,而是将其内容贯穿于整个存货准则体系之中。例如,在“确认”中明确了存货的定义;在“计量”中明确了可变现净值和制造费用的定义等。

2、新存货准则“计量”部分涵盖了旧存货准则“初始计量”、“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期末计量”、“存货成本的结转”等部分的内容,显得更为简单而且精确。

3、新存货准则取消了旧存货准则中“衔接办法”和“附则”两部分内容,而是由财政部所同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来规定。

(二)、新旧存货准则具体内容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1、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规定与说明。旧存货准则中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而在新存货准则中没有这样的规定与说明;相应地,新存货准则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中也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有关“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费用”的内容。

2、新存货准则在“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中将旧存货准则中“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的内容修改为“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使之更加明确、更加具体。

3、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对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具体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从而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存货中(而不再只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因此,使得一些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导致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从而使那些专门为出售而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所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例如,船业公司A(以下简称A公司)按照与远洋运输公司B(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的合同,于2007年7月1日开工,为B公司建造大型车辆滚装船,预计建造工期为22个月。为建造该型车辆滚装船,A公司于2007年6月30日由银行借入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不计复利的专门借款2000万元。2007,A公司借入该项专门借款计提的借款利息为6

6、95万元,其中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的符合资本化的借款利息为

25、025万元,即应将借款利息中的

25、025万元计入存货成本(该大型车辆滚装船的成本),而将其余

41、925万元的银行借款利息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按照旧存货准则的规定则应将6

6、95万元的借款利息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empirenews.page--]

4、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和企业合并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本次新制定的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同时又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关于捐赠方提供了有关证据和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证据情况下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成本确定的相关说明。

5、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的内容;相应地,新存货准则在第十四条中将旧存货准则中“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当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内容重新修订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当发出存货的成本”,以与新存货准则第十三条相对应;而旧存货准则中则没有对“提供劳务”存货成本作出规定。

6、新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是本次新修定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而旧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所以旧存货准则对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的不实。

7、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旧存货准则中关于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因为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流转情况,会造成存货的实物流与成本流相互脱节。从目前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会使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存货较多而且周转率较低的企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但从长远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更加真实的反映存货的流转情况,以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7、新存货准则对旧存货准则中“盘亏或毁损的存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在第二十一条中作出了相应的修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帐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帐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使企业对存货发生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规定更加明确、具体。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第4篇

的管理,提高扶持资金强大的带动效应, 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我委对2007年以来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项目申报、资金争取以及项目进展情况开展了督查和调研。针对政府扶持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扶持资金申报、使用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资金的运作,实行的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资金自上而下逐级审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透明度相对较高,发改委作为承上启上的职能部门,承担着项目计划、申报、审批、下达、检查、验收的职能,整个项目和资金的运行都是通过账面上的“数字流动”进行管理的。这些环节毕竟经手的只是计划、指标,监管起来相对容易的多。而作为具体承担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县(市、区)发改局,在项目呈报、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管理监督方面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的设计不够准确、扎实,致使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偏离实际,引发计划批复和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这一问题贯穿于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编制概预算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在调研的10个县(市、区)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申报不规范、工程预算更改、资金拨付拖延、资金用途改变、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个别地方由于对市场调研不充分,造成项目还未实施,企业已经倒闭的现象。如**拿口平荣奶牛场,2003年为改善**重点流域水污染,拟建沼气池2100立方米,申报资金45万元,2004年资金到位,但由于长富集团总公司的投资出现失误,引发下属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加上乳业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工程只建设了一半就被迫停工。

2、项目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出现资金违规,而事后检查、整改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后遗症。在对10个县(市、区)的项目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项目申报拼命干,资金争取一头汗,项目到手一边看”的问题,县市发改局对项目的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简单,项目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认为发改部门的职责就是争取资金,监管是纪检部门或是业务部门的事,致使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不尽合理。有的县市发改局的纪检部门对本有哪些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补助都心中无数。

3、项目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家及省预算外资金扶持给我市民营企业的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大都是县级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质量的验收、项目效益的评价都是县发改局说了算。尽管省项目稽查处、市监察室每年都要组织检查验收,国家发改委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验收,但由于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竣工以后的科学评价,因此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使用出现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往往是事过境迁才进行整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有些项目是经由业务口下达的,往往是几个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管理主体不明确,也造成项目的责任评价无人过问。

4、项目建设周期不同步。表现在项目跟不上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周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如对我市生猪标准化企业的补助项目,前几年,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场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改行,而去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户经济效益倍增,大批的新型养殖场应运而生,而此时,国家才开始补助养殖户,有部分资金至今还未拨付到养殖户手中,从立项到资金投放时间太长,政策明显的滞后,与项目建设、市场的需求周期间的矛盾,贻误了行情,错过了周期,影响了当年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产出的实际效果。

二、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因、外在的表现。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资金监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引发的。

1、项目报告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下达控制指标之前,项目选择投入的不确定,导致项目资金申报与资金的可投入量上的差异。从县(市、区)角度来讲,上级的项目资金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争来就是自己的。各县(市、区)政府对发改系统的绩效考证标准注重的也是争取到多少项目、拿到多少资金。而各级审批机关,目前还主要是依据项目报告来审批,这种情况自然就难以避免在项目编报上“做文章”,有的甚至是关系项目、人情项目

。再进一步看,现在的项目计划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有什么项目由国家、省上说了算,来年干什么、干多少县级没有主动权,县市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放在了编制任务、填报表格、争取投资规模上。即使主观愿望上想把项目报告搞的更科学、更实际点,也已是力不从心了。从各级审批机关来看,客观上也不可能把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摸清吃透。以致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末

了还是漏洞不少。如这次我们在对**市**养殖场的一个沼气池建设项目的检查中发现,该项目上报的建设规模是800立方米,而实际承建时的施工合同只有180立方米,项目的承报单位是**市外资局,资金也是拨付到市外资局下属单位**市农业开发公司的账户上,而建设单位是****养殖场,中间多了个环节,养殖场的经营者一直以为是**市外资局帮助他们建的沼气池,还不知道国家有下拨2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如果不是深入细致地到实地查看,仅从申报资料、汇报材料和资金流水账上看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2、项目实施与监管环节脱节。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着程序不够规范,过程不够公开,自由裁量权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在项目的确定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的认证体系,个别县市民主意识不强,还有个人决策的现象,还有个别人员利用职权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想从中牟取利益,使项目在申报环节就出现隐患,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对县级这一重要环节,现在实行的监督验收办法主要是国家抽检,而省、市两级由于人力、精力的制约也难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许多项目自立项以来,还没有接受过国家和省里的抽验,以致一些办事人员思想上滋生了某种侥幸心理和思想上的糊涂认识,一些问题被掩盖,使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扶持力度与资金需求脱节。尽管国家和省上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我市财政相对困难,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紧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配套资金,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扶持民营企业的资金成了阳春白雪,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而且,补助的数额较小,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而又急需较大资助的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从调研情况看,政府扶持资金还存在扶持对象重点不突出、资助范围广、力度小的问题,所扶持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少数的农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中,虽然有重点,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域,其“火种”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监管的思考

1、认真调研立项,把好审批关。立项是开展扶持的基础,也是最大地发挥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效能的重要环节。市、县两级发改部门要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全方位论证调研,严把项目审批关,要引导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要严格实行集体决策,所有的项目立项必须经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严把立项关,不搞一言堂,杜绝人情项目,确保扶持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实施过程公开,把好公示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发改部门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拓宽公示领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将项目的公告通过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使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竞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

3、确保专款专用,把好资金关。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始终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扶持企业项目计划按期划拨资金,杜绝随意调项、克扣资金,如有企业挂靠政府部门,必须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挪用、不截留资金。县市发改局纪检部门要对当年的每一个受扶持的企业进行逐项检查和督促,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笔笔有宗,有据可查。确保资金的准时划拨和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4、实行工程竞标,把好验收关。对所有基础性工程项目询价招标,推行合同管理,规范项目建设,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所有项目都要与项目实施单位签定项目建设合同书,根据合同法规定管理项目,按合同约定实施项目,检查验收项目。同时,在合同制管理下,严格按照资金预算方案,严把资金预决算、检查、审计,保证工程质量,使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第5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及行为都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一个企业的内在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潜在影响因素, 不仅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产生影响, 甚至对领导的决策起到直接影响, 为整个企业的管理以及运营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从员工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 首先应该给员工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不是限制员工的发展。在新形势背景下,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行业竞争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应该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尽量使每一个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去,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该广泛的吸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企业管理态度[1]。

企业文化不仅会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举止, 从价值观方面考虑,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不仅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情绪调动, 甚至对企业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员工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鼓舞人心, 对于企业发展和未来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国家对企业改革的中心思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 国家部门对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创新建设越来越重视, 企业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而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素质教育,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情况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员工德育教育的落实情况, 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曾经提出过,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 必须全面推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 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为指导, 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 才能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二、企业管理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文化建设在发展, 文化多元性特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将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去, 是现代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在十八大的思想指导下, 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企业的领导人员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也产生了新的看法和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融入思想政治建设, 做好各部门的党建工作。但通过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 各大企业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考虑。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各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改革措施和方案, 但现阶段的企业文化管理仍然过于形式化,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现阶段的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发现, 一些员工的个人主义极其严重, 极其注重个人利益和思想, 严重的忽视了集体的利益, 甚至会为了个人利益损害集体的利益, 这种思想严重的违反了党规党纪。由于大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以个人利益为先, 将集体利益放在末位, 以个人思想和个人主义为先的企业思想和企业文化已经严重落后, 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由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深入, 各大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加速, 国家对企业改革的中心思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 国家部门对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创新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思想, 是引导企业员工工作的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效果。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为指导, 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 才能够加快我国的整体素质教育。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企业发展的各项指标仍处于缓慢发展当中,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中心思想, 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重点所在。二十一世纪, 经济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思想方面的正确引导不可或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市场经济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为了符合市场经济的变化, 迎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 对企业进行制度方面的调整以及思想方面的建设创新势在必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秉承着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逐渐实现了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加速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以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毋庸置疑, 企业管理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效果以及企业效益方面考虑。首先,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制度的建立, 优秀的企业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支撑, 明确、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这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 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为主,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不仅可以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也会起到帮助作用, 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符合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导思想。比如定期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 在员工需要帮助时, 专业讲师可以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水平。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2]。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对企业的基层员工进行调查发现, 一些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并没有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知识并不了解, 其思想政治觉悟较低。市场经济体制下, 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文化的建设相较于早期也有所不同, 二十一世纪以文化建设为主, 加强企业的文化素质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根据十八大的指导思想, 加强企业员工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指导, 以提高企业的文化氛围为前提, 以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 使员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方面的文化知识, 从而有效的引导员工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从而加强企业的管理与升级[3]。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以更加人性化的建设特点, 关注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状况, 使企业的员工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创新, 在工作队伍中不断奋进, 可以在积极工作的同时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 以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去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涵养, 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文化建设在发展, 文化多元性特征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企业组织架构的不断扩大, 企业内部的工作性质也受到了基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内部员工的职责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每个员工的工作范围都相互交错,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相互沟通和协调。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 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影响较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思想品格, 促进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教育, 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 在潜移默化中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四、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影响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在文化建设中,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应该积极的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 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摘要:近年来, 随着各大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不仅要加强企业党建文化的策略分析, 同时加强企业员工以及领导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的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然后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其中包含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最后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创新

参考文献

[1] 樊绍坤.探究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11) :340.

[2] 王君.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7) :34-35.

企业安全管理分析范文第6篇

一、薪酬的目标管理

薪酬的目标管理方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主目标是员工,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满足员工的客观需求,企业应主动的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思考,在进行目标管理方面是,可以通过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员工的需求,同时企业要排除相关人员根据员工的要求进行实际考场,甄别性的选择员工的薪酬发放要求,一方面要做到不亏损企业的利益,一方面要最大化的实现员工的要求。

二、薪酬的水平管理

企业薪酬的水平管理重点是要建立起与企业内部符合市场以及员工客观能力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薪酬的水平管理应该根据员工绩效、能力水平等进行考核,可以建立起岗位评估体系来确定岗位薪酬水平,建立新的岗位薪酬体系。从行业环境、企业发展、员工能力、任职资格等因素角度,确定各个要素的权重,然后指导进行岗位的统一化评价。并且要按照评价的相关标准建立新的信息水平发放制度。另外,对于专业型和技能型的岗位薪酬要建立基于技能和能力的宽带薪酬体系,以满足特殊人才的评价需要。

三、薪酬的体系管理

薪酬体系管理作为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形式在薪酬体系管理方面笔者认为要功仅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还包括如何给员工提供福利、自我升值空间和就业能力的管理等。薪酬作为企业与员工共同重点关注的问题,员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薪酬提升的报酬,而企业则希望通过调整薪酬来让员工更加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正是基于该发展状态下,奖金应运而生,奖金作为激励员工进行价值创造的工具,是绩效考核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在建立薪酬体系中应该建立起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引入绩效薪酬,来完善薪酬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薪酬体系考核构建时应根据个人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岗位职责工作表现来决定,以此来建立起极具针对性的个性化薪酬管理体系。

四、薪酬的结构管理

企业薪酬结构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应正确的划分合理的薪级和薪酬等,最好通过级别来定薪酬。激励员工工作发展竞技,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因此,可以在系统上进行设置考核分类,如按岗位、按任务等等,满足在职位晋升机会不足,给予相继续留在企业的员工一个晋级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激发在职员工想要获得更多薪酬和晋级,需要更加积极努力工作。总体上要确保员工工资水平是保持持续上涨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薪酬的激励效应,促进公司薪酬制度与市场接轨,还可以让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另外,员工薪酬结构管理应优化薪酬管理与改革的思路,如薪酬体系应有由薪酬、奖金、福利、津贴4个部分构成,而薪酬构成的比例方面要按照部门经理、主管、员工等不同岗位设定不懂的薪酬结构,以提升员工工作水准及动力。

五、薪酬的制度管理

薪酬制度管理方面笔者重点强调的是薪酬决策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连个概念,薪酬决策向所有员工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是推动制度执行的重要能容,其中包括管理薪酬制度,薪酬管理的预算和控制体系等。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薪酬发放及薪酬设计思路上的管理,制度管理方面应该秉承的是公平的管理水准,企业内部在进行薪酬发放管理时要做到让企业内部员工高度认可,建立其员工工作水准与薪酬成正比的制度,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薪酬方面的制度化管理要与企业制度管理相互协调及对应,薪酬制度管理方面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概况进行设置,制度的执行要有具有一定的弹性化,要融合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的发展概况进行薪酬制度上的调整,充分利用薪酬杠杆调节制度,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

结束语:

企业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因为员工与企业的最大的绑定线就是薪酬的发放,公平、公正且透明化的薪酬管理制度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内部要认清楚薪酬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从本章上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摘要:薪酬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企业薪酬管理俨然已经成为时代命名下的重要课题, 管理好薪酬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信心,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以薪酬管理的各个目标为基准, 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要点进行初步分析, 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经验。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要点

参考文献

[1] 董春霞.企业构建薪酬管理激励制度的价值与实践分析[J].现代营销 (经营版) , 2019, (07) :4.

上一篇:趣味文体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七夕浪漫祝福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