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

2024-04-05

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第1篇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以人为本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也是以学生为本。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发挥主体作用, 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将无法达成。要尊重、了解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地位和尊严, 从而唤起大学生的自我人格意识的形成。

1.2 要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前提。世界上, 最有效的管理是对人的激励,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中,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热情关心他们, 积极引导他们, 从内心上真正放手于学生。

1.3 要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下, 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核心是指导与服务,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所以, 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 改变单方面灌输和说教的教育方式, 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要与学生为友, 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个性。即建立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朋友式新型的师生关系。

1.4 要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着想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就是要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 毕业后能谋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以人为本, 也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加大就业指导, 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2 从严管理是关键

从严管理就是依法管理、规范化管理, 比一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 内容更规范, 效果更好, 标准更高。前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如果没有要求, 那就不可能有教育。”他还认为, 教育要有惩罚, 但惩罚不是目的, 而是加速实现集体纪律化的手段。

对于学生的管理首先应强调的是制度, 制度是现代管理的基础, 先进管理理念、协调一致的管理制度, 是构建学校管理新模式的基础, 没有科学、合理、人文的制度, 管理就是落后的、盲目的。其次, 应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再次, 应重视加强学生法律法规教育, 引导学生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要从严管理, 就必须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据、严之有度。

3 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

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 首先应理清几个原则性问题, 即:

3.1 严格的管理与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关系问题

学生管理工作从严要求, 是高悟思德的表现, 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出现, 纵观古今中外, 它是历史性的结论。我们所有人都应立于制度、规章、法律之下, 没有细密的工作安排, 没有严格的工作作风, 教育管理工作就不可能做到位, 也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 首先我们与学生是平等的, 人格上是平等的, 严格要求绝对不侮辱人格, 严加管训绝对不说不负责任的话。师生关系首先是朋友, 然后再把学生看作教育对象。我们是教育工作者, 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必须严格掌握管理规矩和法规。

3.2 尊重人格和执行纪律的关系问题

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些老师认为执行纪律是对受教育者的不尊重, 但放纵、无原则宽容受伤害的还是学生, 因此, 纪律必须提到应有的位置, 执行纪律是对人格尊重的基本内容。

3.3 制度的严肃性与活泼校园氛围的创建关系问题

首先, 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学院的常规制度, 维护常规制度的严肃性。同时, 努力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要激励学生学习, 而学生较高的学习自觉性主要源自严格的管理。活泼、活跃的校园氛围应该建筑在严格规范制度执行的基础之上。

在处理好以上关系的同时, 要做到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更好地结合, 还应做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开展各项校园活动、狠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多个方面。

4 总结

综上所述, 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是一脉相承的, 两者相互依存, 不可或缺, 离开从严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失去基础, 离开以人为本管理, 从严管理变为空谈。以人为本是调整内外关系、上下关系、内部关系, 增强凝聚力的根本。从严管理是学生管理的基础, 坚持从严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 其根本出发点就是教育人、培养人、激励人、造就人, 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人放在主体地位, 以人为核心, 以人为根本。在从严管理学生的同时, 广泛深入地开展人性化管理, 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权利, 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高职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类型和层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应坚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所以, 在管理工作坚持从严管理的同时, 应以学生为本, 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把大学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增强服务意识, 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摘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是“以人为本型”还是“从严管理型”的育人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呢?为此,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第2篇

(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沙河054100)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药 ,艾艾灸。

艾滋病(HIV/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自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省中医院毛宇湘等有关专家指导下,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中医药辨证施治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研究,通过20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HIV/AIDS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内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1-54岁,平均年龄35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6例,性传播2例,母婴传播2例;病史8-15年,平均12年;20例中无症状期患者11人,发病期患者9人;中医药辨证论治三期十二型分布情况:气血两亏型10人,气阴两虚型3人,气虚血瘀型2人,肝经风火型1人,脾肾亏虚型4人。

1.2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选择经CDC确认的无症状和发病期艾滋病患者,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随机选取20例患者,加用艾艾条施以灸疗。

1.3治疗方法

1.3.1辨证论治法

1.3.1.1气血两亏型 治宜补气养血。予八珍汤或人参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甘草、黄芪、茯苓、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川芎、山萸肉等。

1.3.1.2气阴两虚型:治宜补益肺气滋肾养阴。予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麦冬、 五味子、熟地黄、百合、甘草、元参、桔梗、山药等。

1.3.1.3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解毒。予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白术、人参、当归、川芎、赤芍、甘草、桃仁、红花、牛膝、杜仲等。

1.3.1.4肝经风火型:治宜清肝泻火利湿解毒。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芪、栀子、泽泻、当归、车前子、柴胡、地肤子、板蓝根等

1.3.1.5脾肾亏虚型:治宜健脾利湿,和胃止泻。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砂仁、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黄连、黄芪等。

1.3.2艾艾灸疗法(艾艾灸法)

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宣纸包装,加工成

1.5x20cm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名为艾艾灸法。该艾艾条具有辛香走窜,开表透里,提神醒脑之功。

用法:擦净施灸部位,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相距3-5cm,6个月为一疗程,以局部温热能耐受为度,避免灼伤。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20例患者经一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和CD4数值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D4数值治疗前后有3例下降,17例还有升高。

2.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

1表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症状

乏力

纳呆 治疗前 20 20 治疗后 14 16

多汗 睡眠 精神 8 15 16 4 10 1

2从表中看到,乏力、纳呆、多汗、睡眠、精神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70%、80%、50%、66.7%、75%。

2.3 治疗前后CD4数值变化情况比较见表

2表2治疗前后CD4变化情况比较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治疗前 222 175 356 460 576 196 324 385 554 713 490 425 274 317 439 453 488 374 81 38

1治疗后 268 242 538 633 709 283 350 386 776 406 488 552 435 334 539 554 459 558 147 437

升降值(±)

+46 +67 +182

+173 +133 +87 +26 +1 +222 -307 -2 +127 +161 +17 +100 +101 -29 +184 +66 +56

从表中看到,CD4数值治疗前后比较:3例下降,总值338,均降11

2、67。17例升高,总值1749,均升10

2、88。CD4数值有增长趋势。 4 典型病例

4.1 刘某,男,45岁,农民,沙河市柴关村人。因其妻受血感染HIV而接触感染,2004年被CDC诊断为艾滋病。2004年10月接受中医药治疗,患者素有乏力,纳呆,伴腹胀,恶心,关节酸痛数年,经中医药辨证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2006年12月CD4检测为549,2007年7月CD4为555,2008年1月CD4为356,2008年7月15日CD4为538。血常规:2006年WBC为5.0×109/L,Ly为2.2×109/L;2007年WBC7.7×109/L;Ly为3.3×109/L。2008年WBC5.0×109/L,Ly为2.2×109/L。艾艾灸以来,疲劳感消失,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

4.2 王某,男,37岁,沙河市柴关村人,1997年因其妻分娩受血感染HIV,2003年其本人经CDC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经常感觉困倦,乏力,纳呆,关节肿痛,时见皮疹。2005年接受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已下地参加劳动。2006年12月CD4检测为416,2007年7月CD4检测为459;2008年1月,CD4检测为425,2008年7月16日CD4为552;血常规:2006年12月WBC 6.0×109/L,Ly为2.7×109/L;2007年7月WBC6.9×109/L,

Ly为3.4×109/L;2008年1月WBC6.8×109/L,Ly为3.4×109/L。从检测结果看,患者免疫力得到提高。 5 讨论

5.1 艾艾条灸疗足三里穴,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确实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客观指标,不论从主观感觉还是试验室检查均得到了验证。 5.2 艾艾条研发思路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强壮要穴。根据针灸学理论,针刺和艾灸足三里穴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和血之作用,临床上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针刺不宜,但艾灸值得应用,艾灸本身具有扶正补益作用,适合于虚证表现者,邱茂良主编五版《针灸学》教材记载“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并阐述其有双向调节功能,助消化,增加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格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增强免疫能力。

依据艾滋病的特点,从患者发病过程看,多数患者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尤其是脾气亏虚为主要病机证候。因此培土固元,健脾益肾法则当贯穿于艾滋病治疗用药的全过程。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功能赖脾胃得以充养,脾胃虚则五脏俱虚。足三里穴作用与之相合,且选取方便,施灸容易。

5.3基于以上分析,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为施灸部位,选用艾叶,白芷,丁香,樟脑等组方,配制之艾艾条供患者使用,经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从临床表现看,对患者心情,精神,睡眠,体力、多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CD4数值多数有不同程度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4.08

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46 例, 其中观察组23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 例, 女性患者12 例, 年龄在48~67 岁, 平均年龄为56.3 岁。 对照组23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 例, 女性患者10 例, 年龄在46~69 岁, 平均年龄为59.1 岁。

1.2 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主要采用常规中药治疗, 即:采用常规中药方白术10 g, 陈皮5 g, 半夏10 g, 木香5 g, 砂仁12 g等进行治疗, 开水煎煮, 每天口服1剂量。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 具体的治疗过程如下。

(1) 脾胃虚弱证:针对于脾胃虚弱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中药方治疗:陈皮7 g, 当归6 g, 党参10 g, 白术8 g, 甘草10 g, 将上述中药剂量放入到500 m L的水中煎煮, 待剩却200 m L汤药冷却后给患者服下, 每天早晚各1 剂量[1]。 (2) 肝气郁滞证:对肝气郁滞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药方治疗:芍药10 g, 柴胡10g, 甘草5 g, 郁金8 g, 枳壳8 g, 川穹5 g。 开水煎服, 每天1 剂量。 (3) 痰湿内阻证:对痰湿内阻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中药方治疗:半夏15 g, 陈皮10 g, 茯苓9 g, 砂仁8 g, 苍术10 g, 甘草8 g, 开水煎服, 每天1剂量。 (4) 肝胃郁热证:对肝胃郁热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采用如下药方治疗:知母11 g, 麦冬10 g, 生石膏8g, 地黄10 g, 牛膝9 g, 黄苓8 g。 开水煎服, 每天1 剂量。

对2 组患者连续治疗5 个疗程, 每个疗程7 d。 同时结合患者症状变化适当的对各中药剂量进行调整, 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2 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 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半年内复发率等进行对比观察。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且患者胃蠕动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消失, 且患者胃蠕动有所恢复。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 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第一疗程症状改善4 例, 第二疗程症状改善5 例, 第三疗程症状改善5 例, 第四疗程症状改善6 例, 第五疗程症状改善2 例。 而对照组患者第一疗程症状改善3 例, 第二疗程症状改善4 例, 第三疗程症状改善4 例, 第四疗程症状改善5 例, 第五疗程症状改善1 例。 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

2.2 2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显效12 例, 有效10 例, 无效1 例, 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5.7%。 对照组患者显效6 例, 有效5 例, 无效6 例, 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73.9%,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在中医理论上属于胃胀、 胃缓的范畴, 最终导致气阴两伤、脾胃不和、湿邪内生, 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由于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疾病, 而糖尿病性胃轻瘫则属于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避免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及时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快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 确保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3]。 但是,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 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想要根治非常困难, 且由于患者身体素质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以及对治疗药物的反应不同等, 导致治疗难度的不断增加, 在临床上常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疾病症状愈发严重的问题, 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疗效, 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 应在现有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的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治疗效果, 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方法方面, 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药物的种类上选择面更广。 可以采用中药、西药等方式治疗, 而通过多种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 单纯采用中药或者是西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均无法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中药或者是西药治疗。 在本次的研究中, 也主要针对于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从结果上看, 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的改善率、 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采用中医辨证疗法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更快、治疗效果更佳。 且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实现了对患者的科学治疗[4]。

所谓的中医辨证疗法主要就是指, 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中药方治疗, 从而确保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且具有长效治疗的机理, 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复发率。 在本次的研究中, 主要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4 种症状进行了研究, 结合不同的症状采用了不同的中药方, 具体分析如下: (1) 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弱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食后易膨胀、患者四肢不暖、舌淡苔白、胃脘不舒, 针对于患者上述症状采用中药方:陈皮、当归、党参、白术、甘草治疗, 该中药方中的当归、陈皮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 实现对患者的针对性治疗。 (2) 肝气郁滞证:肝气郁滞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症状为心烦意燥、缺乏食欲、胸脘不舒, 对此类症状的患者采用芍药、柴胡、甘草、郁金、枳壳、川穹等药物治疗, 能够达到理气消滞、疏肝郁结的效果。 (3) 痰湿内阻证:痰湿内阻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大便不爽以及脉滑等症状, 因此, 在临床治疗上, 应采用半夏、陈皮、茯苓、砂仁、苍术、甘草等中药治疗, 以实现顺气宽中、祛湿化痰、调和理气的治疗效果[5]。 (4) 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烦躁易怒、胸骨不适等情况, 在中医辨证治疗中, 主要采用知母、麦冬、生石膏、地黄、牛膝、黄苓等中药, 能实现倾泻肝胃、健脾化痰的功效。 总之, 通过结合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实际的症状, 采用不同的中药方治疗, 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 确保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 在针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结合患者脾胃虚弱证、肝气郁滞证、痰湿内阻证、 肝胃郁热证等不同的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 能够促进患者消化液的分泌、使患者胃肠蠕动不断的加快, 从而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驱除消化道积气,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 在日后针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的治疗中, 应首选中医辨证疗法, 该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46例, 采取随机分成2组的方式, 每组23例患者,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个疗程症状改善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半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 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治疗有效率高, 复发率低, 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洪兵, 王旭.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治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 13 (11) :134-135.

[2] 张欣, 丁忻.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轻瘫1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4, 2 (4) :142-143.

[3] 刘贵, 贾世祥.补中益气汤加味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胃轻瘫综合征4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 4 (4) :178-179.

[4] 包扬.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12 (24) :118-119.

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服务营销的理论研究相对较晚,这个过程中既有为其争取独立、合法地位的初始奠基阶段,也包括初步取得发展并深化认识的时期。诚如斯蒂芬.W.布朗所言,“对服务营销的理论思考经历了一个演化的过程…·,如今对一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服务质量、服务接触、内部营销”。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服务营销发展的过程之后,提出服务营销的多基础论,即:服务质量说、服务特性说、关系营销说。

关键词:服务质量说服务特性说关系营销说

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第5篇

摘 要:自一战后正式创立的国际关系学,至今百年而已。然追根溯源,自人类国家诞生伊始,种种萌动着的类国际关系理论便已出现,其随人类国家机构及社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生长。地球村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及战争代价的愈发沉重让国际关系学愈发显得必要。百年间,国际关系理论迅猛发展: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学界充斥着不同的论调,如主义无用论、国际关系衰落论、国际关系理论终结论,本文对这三种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景进行总结与阐述。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主流思想 前景 分析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最早源于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短短几十年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学科之间相互交融,主流论战不断开展。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世界中,大量新问题、新现象出现,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上,也呼唤新的方式。在这个民粹主义与地区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国际间联系却欲发紧密的时代,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或许称不上有指导意义,却是必要的。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冲破当前充满地域局限与文化局限的瓶颈,形成普适理论亦是每一位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当前要务。

一、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

1.主义无用论。当前理论界的三大流派就是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并成为了固化阵营,莱克在《“主义”为何有害?》中,针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义阵营做出了批评,他认为,固化阵营的问题并不利于知识的增长,在国际关系的研究上,应该打破传统固化界限,从互动、利益、制度方面着手,对国际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2.国际关系衰落论。该种观点认为,关于国际关系的研究,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学科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批评者提出,这种研究模式让国际关系的研究开始偏移理论世界,影响了理论的解释力、纯正性。还有研究人员认为,两者的分歧并没有那么大,决策者在考量政策时,会不自觉依靠理论,而政策的研究也能够为理论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

3.国际关系理论终结论。有研究人员提出,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开始趋于沉寂,学界研究热情也日益下降,不再是学术界的成熟标志。

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景

1.国际关系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质。国际关系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并具有研究价值,必有其现实意义与发展潜质。研究者万不可因政治气候以及时局变化而对学科研究产生不恰当的主观情绪。当今之主义无用论,更多是针对如建构主义下的孤立研究,虽有其合理性,但倡导这一观念的研究者们亦未完全摆脱主义的引领;今之国际关系学科衰退论与学科终结论在当今学科现象上与主义无用论达成了一致—学科理论构建与创新速度大幅減缓。然以这一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学科衰退或终结,忽略相对静止—如忽略一个物种的进化需要上十万年一般,是不严谨的,更何况当今仍有少许理论仍在不断产生发展。

因为不同的主义拥有不同的认识以及方法论,过去几十年间国际关系学科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因为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也有上述几种主义的有力推动—这正好反映出主义存在的意义。今有研究者认为主义已然无用,却忽略了当今国际关系学科研究仍是由各主义展开这一事实,且发展放缓并不能推导出主义已然无用,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彻底抛弃主义。

2.加强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与创新。学科衰退论与终结论的产生正好与过去几十年间学科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几十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久,但国际关系学科也经历了由雏形到羽翼渐趋丰满的过程,其已足以让研究者产生思维惯性,认为理论建构与创新仍如过去一般迅速。

相反,理论建构与创新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耗费的时间亦会很多。无论是哪一门学科,从事理论建构与创新的人数都是最少的,因为它所要求的已经超越了知识层面,然能完成一套理论建构并具有继续研究的价值的人便更数凤毛麟角。至于过去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既有学科初生带来的外展动力,亦受当时意识形态的强烈冲突以及地缘政治盛行的极大影响,研究者不能以偶然来预判常态。

但是国际关系理论要想实现长足的发展,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虽然困难,但仍旧应当积极钻研,争取突破。

三、辩证看待各种主义理论

针对当今国际关系学科内的三种悲观论调,研究者并不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国际关系学的实时性很强,这既是一个优势,亦是一种劣势—受国际政治气候影响极大,甚至会因此而困扰到学术研究。

同时,学科建立初期的蓬勃发展也带给研究者对之后学科研究的前景的盲目乐观。首先,悲观论调的出现既反映出当前国际关系研究的瓶颈局面,也更反映出国际关系学科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老派研究集中于欧美,如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为国际关系学科增添新动力,如中国学者秦亚青的关系理论。其次,悲观论调的提出恰好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新方向。当今主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理论创新,但我们对待主义的态度不应该是全盘否定。

结论:当前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仍离不开各种主义理论。研究者采取的态度应是扬弃主义,立足当前的理论研究,积极寻不同理论、跨学科的交流,才能突破所谓主义的藩篱。至于国际关系学科衰落与终结论,也能在求同存异后烟消云散。研究者们也应坚定信心,扎实学术,积极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树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J].社会科学文摘,2017

[2]阿米塔夫·阿查亚,董贺.全球国际关系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两者是否兼容[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

[3]宣 文.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4]王卓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程、问题与进展[J].甘肃理论学刊,2015

关系辨证理论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社会营销;关系营销;可持续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54

现代化企业要不断地进步就是要努力为市场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经济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物质生产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无论是怎样的有价值的创新成果都得需要通过各种营销措施,将这种有价值的商品推销出去,为大众所悉知和使用。营销对于企业实现自己的生产目标与长足发展来说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一般来讲,企业的营销实践都需要受限于相应的营销理念,而且还务必要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取向,反之,企业的营销实践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甚至造成经济利益的损失等。

1 社会营销与关系营销的区别

社会营销的出发点是满足消费者需要,实现社会利益和实现企业盈利3个主要的方面;关系营销理念则是企业要将自己定位为整个社会的一员,企业在商品生产实践中要关注社会总体利益。从这个方面分析,社会营销总目标包含了关系营销的目标,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关系。

1.1 概念上的区别

关系营销就是一个企业在达成自己的生产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利益和相关市场福利的过程,也就是说,从自身出发,着眼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但是这里所指的关系营销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所能够体现出来的企业和社会利益包含的范围是很有限的。社会营销则是广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说,除了企业的商品生产利益之外,还包括社会生态环境利益、公民社会福利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

1.2 本质上的区别

关系营销的关键理念就是关系方的共同利益的实现,也就是企业在商品营销实践中要有共赢的意识,只有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对方的利益,企业自身的利益才能够实现。很多时候,企业在一个商品交易活动中获得盈利,赚了大钱,并不代表着这一个交易就是成功的交易。成功的交易必须是交易方都能实现自己利益,只有共赢才能有发展的前景和可能性。所以关系经营要妥善处理好各方的关系,比如消费者就是“上帝”,满足消费者才能实现营销目的;竞争对手是帮助企业成长的伙伴,只有竞争才能不断地发展;供应商是商品原材料的出口,经销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这都是营销过程中的关键。和关系营销不同的是,虽然社会营销理论中也讲合作,这里的合作是指企业与广大消费者、政府部门和社会整体之间的共同发展,没有上升到关系营销中的“共赢”那种层面,从这个方面来讲,关系营销促进社会营销的理论的发展。

1.3 营销目的区别

关系营销的目标并不是最大化每次销售活动利益,而是最大化企业的长远利益。因为生存和发展就是企业的首要目的。进行关系营销的过程就是建立和消费者、供应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建立和竞争者之间的发展合作关系,并让员工对自身企业保持满意的一整个过程。虽然关系营销和社会营销都在不断地追求关系方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但是关系营销强调企业和关系方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以企业自身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立足点的,而社会营销强调企业和关系方的合作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营销所追求的角度更高,视野更广。

1.4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的区别

关系营销的“共赢”,是将企业的商品营销活动放在社会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之中去考察,各个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要遵循商品市场中的原则,企业要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首先就要面对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营销中的合作需要合作性竞争观念让企业通过实现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而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比较于关系营销这种从人和社会和谐的角度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营销则是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这个角度强调企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营销与关系营销的联系

(1)社会营销和关系营销理论的应用是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要方式。同样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社会营销理论上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营销理论上强调一种合作性竞争理念。其实这两种理念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企业需要展开关系营销,实行合作性竞争,通过合作获得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由此推动社会营销,为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实现社会和企业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2)社会营销和关系营销理论重视企业与各方关系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增加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信任,给企业奠定良好的客户市场,扩大商品和服务的走向;通过和供应商之间发展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给企业的物资和信息技术的流通提供保障;通过与分销商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销途径,拓宽企业的销售道路;参与合作竞争,让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的份额,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和政府、媒体等事业单位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3)关系营销中所强调的客户满意度是社会营销中追求满足消费者长远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关系营销以长期关系为导向,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顾客流失较少也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一个方面。关系营销顺应了社会营销理论中对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追求,促进了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在当代层出不穷的营销新观念中,社会营销观念与关系营销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将社会营销观念与关系营销观念进行对比性分析,对树立科学发展观,追求社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振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营销策略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3).

[2]李伟杰.心理营销——关系营销的核心[J]. 管理观察,2008(15).

上一篇:广西公务员考试网范文下一篇:广西上林县委书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