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

2024-03-18

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交易费用范式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种种挑战。在交易费用的范武下,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应通过加强人力的培养,强化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的力度,并增加对其资金的支持,走国际化之路。

关键词:交易费用范式;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国际化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从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国向服务外包业大国迈进,建设一个低碳、环保、友好和谐的创新型社会已成为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加强对服务外包业转型的理论研究。对服务外包理论的研究不仅仅有助于提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能够在理论的高度上加强我国作为服务外包业大国的综合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交易费用范式下分析服务外包业的现状和对策是全新的尝试。

交易费用范式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即指在交易费用的领域内进行分析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易费用范式包含以下几点基本结论:(1)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一、中国服务外包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交易费用范式看,服务外包的存在就是一种将交易费用内化的过程。按照定义的规范,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因此,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假如由企业自己创造的话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更新。而将其外包给特殊的企业去制作,在外包企业和被外包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交易费用“内化”的格局。即服务外包业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是一个有机的利益链条,发包方仅仅需要花费在寻找承包方的过程中的交易费用,而一旦签订相关的外包合同,其关系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发包方将承包方看做是自身企业业务链的延伸。这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的举措,也是服务外包业在经济学领域内的最新解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了一条几乎是“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的曲折之路,而在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全球经济转型来看,还是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现实来看,中国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都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服务外包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全球经济转型为中国服务外包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全球经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逐渐转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力,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世界经济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转型中,大型跨国公司纷纷采取外包来实现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展。同时,随着全球进一步向绿色、科技、扁平化发展,新兴产业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正在逐步得到发展。而服务外包行业作为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全球服务外包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由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其不得不让那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交易费用低的发展中国家投入更多的目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公司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研发新的技术,不得不放弃对服务外包的偏见,把相当多的业务外包给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导致企业对承接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产业成熟度等因素的重视程度降低,对人力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服务外包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扩充,导致服务外包承接国数量急剧增多。

这些共识的形成无疑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上给中国服务外包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基本上走了一条“世界加工厂”的低端企业转移之路,在全球经济转型的新时期,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将这样的发展机遇“内化”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的现实,将是一个最大的课题和难得的契机。

2.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为服务外包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中国的经济已经经历了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目前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期,在新的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发展新兴产业等成为重点发展方向,而服务外包产业则具有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同时,未来中国经济仍能保持7%的高速增长预期保证了服务外包行业的巨大需求。因此,未来中国的服务外包行业将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巨大。

据2010年毕马威的一份报告表明,近几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将保持约26%的年复合增长率,未来三至五年或将赶超印度成为新的全球外包中心。而据加拿大咨询公司XMG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外包业务已经占全球外包业务的28.7%,达到357.6亿美元,与增长速度为14%的印度之间的差距将不断减小,因此很有可能逐步实现超越发展。

(二)中国服务外包业面临的挑战

从现实的环境看,中国拥有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政策环境良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等诸多的服务外包发展优势。但是由于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尚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形成了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障碍,中国的服务外包业仍旧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1.中国服务外包业的总体规模不足

服务外包业的总体规模的衡量指标即是完成的承包量。单纯从数字上看,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值刚刚超越100亿美元,和印度的500多亿美元相比,差距明显。在2010TPI离岸外包前10强排名中,印度高居榜首,而中国的排名则比较靠后。同印度相比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说明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在总体的规模上依旧是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这样的落后状态在交易领域内的表现就是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服务外包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信息的极端不对称。

2.中国缺乏大型国际化、集团化的服务外包企业

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仍处在分散、小规模的

状态下,这样的一种状态直接导致在交易费用范式下如何节约交易费用问题的出现。由于规模小和分散性的普遍存在,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变得空前高涨,与世界大型国际化、集团化服务外包企业相比较,中国仍有很大的劣势。2010年中国软件出口20强企业服务外包业务总额为19.6亿美元,平均每个企业为9800万美元,还达不到印度塔塔公司一年的业务量。塔塔公司有16万员工,而目前中国企业中没有一家员工数达到这个数目的十分之一。大型国际化、集团化服务外包企业的缺乏一方面增加了交易费用,另外一方面也减弱了中国服务外包业整体的竞争力。

3.中国服务外包业高端人力资源缺乏

中国是劳动力大国,尽管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是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队伍呈现“纺锤形”,低端和高端人才严重缺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不足,国内真正达到语言要求、技能精湛的相关人员并不是很多。“纺锤形”的人才结构暴露出中国在服务外包领域人力资源的匮乏。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中国服务外包业在整体素质上不高,而高端人才的匮乏也制约着中国服务外包业自身的升级转型和更新换代过程,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二、交易费用范式下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

从交易费用范式分析,中国的服务外包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为破除发展障碍,推动服务外包行业健康发展,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而破除发展障碍的难题,无非就是逐步将巨大的交易费用缩减,在发包方和承包方、发包国和承包国之间寻求一种经济上的平衡态势,这就是从交易费用范式下分析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的核心价值意义所在。

(一)加强服务外包业人才的培养

1.高等教育领域内

要加大对本科院校内服务外包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领域之内的小语种的语言强化能力的积极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要加强一些具有独立建制的高职服务外包院校的培养力度。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颁布实施,按照《纲要》的要求,“中国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面对这样的要求,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都要从专业设置角度和小语种培养角度加快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2.职业培训领域内

对于服务外包业专业人才仅仅需要在学校内培养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学校之外必须完善各级各类服务外包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对服务外包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社会化进程。要通过建立示范性服务外包城市的模式,在服务外包示范性城市内部加强职业培训的开展,只有将这些服务外包示范性城市的职业性培训上升到规范性的轨道上,才能在中国内部服务外包人才机制上缩小交易费用的支出,缩小与其他国家在服务外包业内的综合竞争力差距。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的力度

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就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具有一定优势、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要重点扶持,帮助其实现规模化、国际化。这也是将规模小的服务外包企业逐渐规模化和集团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承包方在交易过程中必要的费用,从而在综合交易费用的降低上提高国内服务外包业的同等竞争能力。

在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形式让服务外包业形成一种积极的辐射和示范效应。这种从“点”到“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于国内服务外包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无裨益。从这样的“解剖麻雀”的示范性城市出发,中国的服务外包业可以迅速积累有效的经验,形成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需要依托现有的服务外包基地和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聚集度,通过这些基地,实现抱团发展。从产业上完善服务外包链条,从示范性城市、基地、产业链三级体系上不断完善服务外包业的合理布局。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缩小交易费用的总额。

(三)加大对服务外包业的资金支持

在中国服务外包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规模小、分散性的特征,导致其在资金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其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从目前的条件看,国际化之路可以凭借“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思路进行。而无论哪一种思路都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支撑。所以,对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在资金上的支持,一方面要通过资金优惠和出口补贴,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基础实施的建设,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建立离岸自建中心。

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和保证服务提供质量方面具有优势。经济自由度较高、人力资本禀赋较丰富、IT基础设施水平较完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为英语的国家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明显优势。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着力点。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经济自由度;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刘艳(1978-),女,湖南益阳人,广东金融学院经贸系讲师,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服务贸易研究。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达国家继制造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后,服务业开始大规模向外转移,离岸服务外包是其转移的重要方式。所谓离岸服务外包,是指跨国公司或机构将本来自身执行的一些服务生产职能,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国外分公司,或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境外服务提供者,以提高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国内外对于离岸服务外包颇为关注。国外文献多数是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视角研究离岸服务外包问题,主要集中于分析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生产率、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离岸服务外包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加大工资收入的差距,而对就业的影响就有些争议。Ainiti和Shang-Jin Wei(2006)研究发现,离岸服务外包对美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就业的影响并不太明显。Crinb Rosario(2007)对西欧的研究发现,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包国的生产率产生较大的正向作用,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技能偏向,倾向于增加高技能岗位,减少中低技能岗位。Feenstra和Hanson(1996)、Hijzen等人(2004)使用美国和英国产业层面的数据分析国际外包对相对工资及相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发现外包导致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以及相对需求的提高。

国内学者主要是强调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性,提出一些促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思路。刘绍坚(2008)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可以提升本土软件研发能力和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王晓红(2008)通过对中国80家设计公司的调查研究,证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带来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任志成和张二震(2008)分析指出承接服务外包可以促进东道国就业扩张以及劳动者的薪酬提高和技能升级。卢峰(2007)在考察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整滞后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的根源。

总之,从现有研究来看,从发展中国家和东道国角度研究一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研究很少,而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对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到提高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本文在现有研究和相关理论基础上,选取6个影响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来进行分析。

1.经济自由化程度

外资对制度环境相当敏感,对于经济制度相对不自由的国家而言,以经济自由为制度和政策导向的国家往往更能吸引外资进入。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企业生产所选择的区位要与他们自身的优势资产形成最佳搭配,主要包括要素成本和运输成本、市场规模和特征、政府政策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Dunning,2001)。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越高,市场经济制度越完备,交易成本越低,价格机制越有效,就越能吸引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或国际外包。而经济自由度高的国家一般都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和转包。因此,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化水平越高,合同制度环境越完善,跨国公司发包到该国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进入该国市场的外包企业就越多(Altomonte et al,2004)。

此外,服务业的独特产业特性决定了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或国际外包时更依赖于东道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异质性,因此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生产和交易将涉及到更为密集和复杂的契约安排(Clague et al,1999),其发展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提供保护,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制度的投入相对制造业更为敏感。因为普通的制造过程所依赖的技术、知识基本上都是属于成熟、显性、可编码和可学习的,而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对知识产权和长期积累的各种隐含性知识保护的要求非常严格。服务业这些独特的产业特性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或项目外包时对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契约环境更为敏感,更依赖于东道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与制造外包不同,限制服务外包发展的不是技术和市场需求,而是能够将服务外包中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要求体现在合约中并被有效执行的能力,这涉及合同订立与执行的宏观经济和制度环境(江小涓,2008)。

假设1:一国经济自由化程度越高,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2.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是服务业需要支付的主要成本,服务业也是人力资本投入最高的行业。因而劳动力成本的节约对于推动服务业离岸外包具有重要意义。离岸服务外包的最初动因就是为了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熟练劳动力的成本差异,进行全球劳动力套利。因此在技术和其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把不同服务活动拆分到发展中国家进行,以节省成本增加利润。

假设2:一国劳动力成本越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3.人力资本禀赋

企业在离岸服务外包的区位选择中,为保证服务提供的质量,非常关注当地服务人员的素质。由于服务的异质性和不可存储性,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必须要有人员的参与,而且缺乏机械标准化生产来确保质量的可行性,服务质量往往依赖于服务人员的水平。因此,服务人员技术、沟通和管理水平在服务业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许多企业外包的服务活动已从最基础的低层次的呼叫中心业务逐渐向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IT系统运营服务转移。这种发展趋势提高了对承接国服务能力的要求,高技术含量、高层次的服务活动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来提供。因此,承接国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禀赋将会影响到企业服务离岸外包的区位选择。

假设3:一国高素质人力资本禀赋越丰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4.IT基础设施

从相关基础设施条件的角度看,当代服务外包建立在当代IT技术基础上,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较大的依赖。事实上,大部分类型的服务外包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如果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部分服务产品不可转移

的特性,服务外包根本无法完成。IT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的蓬勃发展就是有力证明。尤其在IT服务离岸外包上,IT设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承接企业IT服务的提供能力和IT服务质量。为保证承包商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达到发包企业的要求,发包商往往会选择具有较好服务设施水平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外包服务活动。此外,企业在决定外包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行时,首先要搜寻具有专门知识的供应商,而搜寻技术影响搜寻成本和搜寻的成功率(Grossman et a1,2002)。因此,通讯和运输等基础设施越好的国家搜寻成本越低、搜寻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承接离岸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假设4:一国信息基础设施越完善,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5.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产业高级化特点,其发展水平和规模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整体的产业高级度层级,因此,离岸服务业务最终的产业化程度还要依赖于东道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成熟。也就是说东道国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可以为服务外包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假设5:一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6.语言文化因素

国家之间语言文化差距越大,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活动将会付出更多额外成本,例如信息交流、业务沟通成本等。因此,为保障外包活动的顺利开展,发包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充分考虑两国问文化差距的影响,并对此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适应和了解双方的语言文化差距。一般来说,接包国在语言文化方面与目标客户越接近,越具有较强的客户互动技能。由于欧美等主要发包国是英语国家,因此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可以使接包方工作人员能够很通畅地与发包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与协作。因此,一国语言文化与欧美等发包国越接近,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假设6:一国语言文化与欧美等主要发包国越接近,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

三、实证分析

从服务外包的对象来看,服务外包主要分为IT服务外包(ITO)和商务流程外包(BPO)两类。考虑到前文所提的各种因素对IT服务离岸外包和商务流程离岸外包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为检验前文提出的假设,我们设置以下三个基本的计量模型。式中i和t分别表示国家和时间,εit为误差项,β1、β2、β3、β4β4、β5、β6为待估系数。本文以2000年-2006年为样本区间,选取《2005全球外包报告》中列举的26个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MarkMinevich&Frank-Jiirgen,2005)。ITO是一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出口值,用来衡量一国承接IT服务离岸外包的数量;BPO是其他商务服务的出口值,用来衡量一国承接商务流程离岸外包的数量;OSO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的出口值之和,用来衡量一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总量,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账户。

EFW是各国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数据来自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的“Economic Freedom 0f the World”指数,该指数值与经济自由度正相关,指数越大,表示一国经济自由化程度越高。PGDP是各国人均GDP,由于缺乏足够的跨国劳动力成本的可比较数据,本文使用人均GDP作为衡量不同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一个粗略指标;SS为各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用来衡量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INT是各国的TT基础设施水平,用各国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衡量,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TER是各国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禀赋,我们以当前各国高等学校中的在校人数TER作为人力资本禀赋的代理变量,数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统计报告。ENG是语言文化虚拟变量,如果一国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是英语,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运用面板数据面临着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问题,两种模型进行计量后的结果差异可能非常大。我们在不考虑语言虚拟变量ENG时,对以上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的结果支持随机效应模型。计量分析软件为EViews6.0,结果见表1。

在回归结果中,EFW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显著,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一致,说明经济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跨国公司建立可控制离岸服务中心或进行项目外包的交易成本较低,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也较强。

InPGDP的回归系数符号均为正且显著,与前文提出的假设2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企业在选择理想的服务外包承接地时,为确保服务质量不变,往往愿意选择劳动力成本稍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应较高、服务质量能得到较好保证的发展中国家,并非劳动力成本越低越有优势。

变量lnTER、SS的系数符号均为正且显著,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表明东道国人力资本禀赋越丰富,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就越有竞争力。

变量INT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东道国IT基础设施越完善,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越强。但相对于其他变量而言,INT的回归系数较小,而且在(2)、(3)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由于一国的IT基础设施分布并不均匀,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通常IT设施配套更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通常集中分布在特定的聚集区内,因而即便是全国整体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如印度),也可能通过在特定区域大力投资较快超越这一因素约束。

虚拟变量ENG的系数均为正数,但在模型(2)、(3)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为英语的国家在承接IT服务外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承接BPO方面优势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BPO相对于ITO而言,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各接包国市场份额相对分散,英语国家的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对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劳动力成本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应较高、服务质量能得到较好保证的发展中国家,更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目的地;经济自由度较高、人力资本禀赋较丰富、TT基础设施水平较完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为英语的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具有优势。

与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无污染、能耗少的特点,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东道国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产生溢出效应、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增强离岸服务外包承接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体来说:(1)改进和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提高经济自由化程度,降低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交易成本,提升中国企业的接包竞争力。(2)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水平,为吸引服务外包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3)加强研究机构、大学同企业间的紧密衔接,建立起有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储备承接服务外包的高素质人力资本。(4)完善IT基础设施,合理降低电信资费,减少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的运营成本。(5)发挥与日韩地理邻近、文化相通的优势,以承接日韩服务外包为突破口,逐步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

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已出现社会生产过剩,人们的有效需求却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供需错位”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面临第一产业结构安排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第二产业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优化产业结构的财税政策主要依靠设立财政扶持资金;将财产税作为河南地方主体税种;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尽快加征环境保护税。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结构;财税政策;供给侧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面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困难背景下,河南坚持完善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寻求新突破。但是,在河南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河南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不相符的特征,税收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将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研究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须的。

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一词, 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就是把经济运行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因素去除,把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作为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法,并以此获得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通过上述分析,加快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探讨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对促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2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交通地位重要。中原地区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处于下行,国内外政治环境日益复杂,而河南省经济发展却稳速增长见图1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稳定推进,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稳步增长,意味着河南省经济在向服务化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在升级。

2.2河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从三次产业对河南省GDP影响的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三次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路径大致上是趋同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长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来完成,只有在近两年的发展中,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才与第二产业持平。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一直处于较低,这从侧面反映当前关于农业方面的技术发展仍待加强。

第一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较低,发展效率低下;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最高,但是多数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高附加值产品,这都映射在行业不集中、技术水平发展落后、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上;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没有达到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度。解决对策,应将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心挪到第三产业上,而不是依赖第二产业,让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前进的重大力量。

3税收政策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源于税收政策能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会影响到产业结构,这种传导机制最终到达了税收政策引导产业结构朝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因此,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政府运用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意识调节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3.1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之一,税收的减负

税收负担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家全面实行“营改增”这一举措对服务业的生存环境具有较大的改善,这主要体现在税负减轻上。服务行业在“营改增”之前都是按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只需要按增值额征收增值税,这样就避免了营业额中已经交过税的部分还要继续征税的弊端;由营业税该征增值税对企业最大的优惠是,当企业发生购买行为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是可以抵扣的,每个企业环环相扣,都处在这个产业链条当中即是买家也是卖家,从而达到减轻了整个产业链的税收负担。由此可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度。

3.2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城市新兴化程度高低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要标志之一。实行“营改增”改革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就打通了,极大地激发了企业采购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企业将一些生产服务业务转向外包,继续把核心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种非核心服务外包,则给现代服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对河南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

4.1无法真正享受“营改增”带来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给予地方财政支持

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无法享受“营改增”带来的税收优惠。在改革过渡期,会出现税负不减反增的反常现象。为了使改革红利普及到每个企业,调动企业发展自身的积极性,应对“营改增”过程中税负有所增加的企业,地方财政需据实予以过渡性扶持。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设立财政扶持资金,在缴纳税款时有税负增加现象的企业,可以向财政专项资金据实申请。财政部門依据实况予以分析,酌情拨付专项资金。

4.2将财产税作为河南地方主体税种

我国目前的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属于直接税,具有不易转嫁、税源广、税基稳定等特征。由于近几年,河南省房地产业迅猛发展,房地产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所以把财产税作为河南省的主体税种是势在必行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财产税改革。

(1)开征房产税。我国房地产经济长期以来泡沫化严重,这与缺乏合适的税收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因此,应把房产税作为地方第一大税种来培育,把开征房产税提上财税改革的重要日程。房产税不仅能增加地方税的税基,而且对社会公平和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调整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对出售或以其他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的增值部分征税,可以通过调整税率、改进土地增值税税率计算方式、改进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方法以此来加强国家对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防止土地投机行为。

(3)调整车船税税率。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加大,这就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这些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果可以提高车船税的税收收入,把这部分收入用于交通和环境治理,这就充分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车船税的税率比较低,没有起到抑制不良现象的作用。

4.3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尽快加征环境保护税

资源税在实施全面“营改增”后将变成地方政府的主导税种。通过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改变课税依据,提高税率,以此达到提高资源开发的门槛,这样就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有效利用,进而提高有效供给的目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剧,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但是现行的制度中对污染环境多是采用行政性收费和罚款这种手段,相对税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比较差。因此,要发展绿色经济,就要加开环境保护税,既能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又能借助税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对污染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乐英.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21).

[2]王小广.落实营改增改革完善税制促转型[J].税务研究,2016,(11).

[3]曾庆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税制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6,(28).

[4]倪红日.经济新常态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财税政策[J].税务研究,2016,(4).

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不仅仅包括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制度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自2010年成立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目前,会计服务外包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对此创新发展是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会计服务外包 制度创新 组织创新 业务创新

1 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

会计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财务工作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者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目前,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迅速,苏州作为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的规模日益增大,水平也日益提高。2010年12月17日,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苏州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后,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先后推出多项创新业务,积极适应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2 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发展顺应了苏州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苏州目前中小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很大比例,这是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次,苏州的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模式,对会计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苏州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苏州政府对会计服务外包发展高度重视,这是苏州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保障;最后,苏州的各级院校也为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大量的专门人才,这是苏州服务外包发展对人才保障。

另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基地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通过会计服务外包,可以帮助苏州实现经济的转型,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通过会计服务外包,企业能大量节省成本,有利于高效管理,特别是目前在苏州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最大的受益者;再次,通过会计服务外包,可以促进专业会计服务企业的发展,提高财务工作的水平;最后,通过会计服务外包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基地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足:首先,业务缺乏创新性,缺乏高品质、实质性创新业务;其次,缺乏品牌建设,导致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再次,缺乏高水平会计服务外包企业;最后,缺少高素质的专业高端人才等等。

3 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创新发展路径初探

3.1 政府职能的创新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以保障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健康发展,同时示范基地也拟定了一系列的会计服务外包创新业务试点方案及操作规范,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园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园区都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所以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特殊阶段,会计服务外包发展必须要适应形势的变化,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注意这些问题。政府可以考虑以政策法规的方式建立起会计服务外包的各项规章,以建立会计服务外包的质量体系。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其掌握的信息,进一步发挥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提供企业一个公开透明的良好沟通环境。

3.2 服务外包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 会计服务外包企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目前示范基地很多会计服务外包企业采用的是项目组的组织形式,即由员工组成不同的项目组,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下承接不同的项目。这种组织形式的问题是项目组成员往往是固定的,因此不利于资源的调动和共享。对此服务外包企业可以考虑构建虚拟化的组织模式,即所有的人员和资源都保持独立,在承接某一工作任务时再选择配置相应的人员和资源,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更加顺利的满足服务外包企业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3.3 服务外包企业业务内容的创新 服务内容的创新是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会计服务外包业务内容的创新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 信用管理业务 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其客户信用管理和自身信用管理。一方面,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往往免不了出现赊销。单个企业如果要一一全面搜集客户的信息,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服务外包企业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建立起一个企业信用情况调查平台,那么肯定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服务外包企业还可以推出具体的业务来帮助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企业也可以推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业务,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商业信用。

3.3.2 资金管理业务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些服务。首先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大问题。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不熟悉银行的相关贷款政策和不能准确提供银行所需要的贷款资料有关。对此,会计服务外包可以发挥其优势,建立起银行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把银行的相关政策摸透摸熟,并向企业及时传达;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帮助其提供准确的资料。其次,对于企业有闲置的资金,会计服务外包企业也可以帮助其进行理财管理,使其闲置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3.3 外贸管理业务 苏州工业园区有众多出口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会计服务外包的重要客户。服务外包企业除了可以给他们提供税务方面的咨询及代理业务,如出口退税政策的咨询和业务的办理外,还可以在帮助其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所创新。近年来,我国商品遭到国外“双反”调查的案件层出不穷,特别是近段时间的光伏产品“双反”案,这些案件的发生一方面是源于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和我们很多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提供的信息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所以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方面进行相应的业务创新。

3.3.4 企业医生业务 在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何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开创企业医生业务,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来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筹资管理、营运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等多角度来监测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风险。

4 结束语

随着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建成和发展,苏州会计服务外包产业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得益于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得益于园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努力。而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不断创新,会计服务外包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关于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服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7):89-90.

[2]孙昳昊.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发展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95-96.

[3]刘中华.会计服务外包业务的风险与对策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6):10-13.

[4]刘立燕.会计服务外包市场需求分析与行业发展对策[J].财会研究,2011(4):30-32.

[5]高红海.区域经济发展与会计服务[N].中国会计报.2010年8月20日第007版.

[6]屈涛.苏州:合力锻造会计服务外包“智库基地”[N].中国会计报,2012年5月4日第001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职业大学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苏州会计服务外包发展的财会专业建设设想”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ZDJG-12037)

作者简介:孙昳昊(1981-),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讲师,南京大学会计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税收学。

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务外包实施机制,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满意度。对此,文章提出一要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总体框架体系,二要构建决策机制体系,三要构建合同约束体系,四要构建透明公正的招标体系,五要构建监督评估体系。

【关键词】公共服务 外包 实施机制 体系构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普遍将公共服务外包作为提供服务的全新路径而被广泛采用,瑞典、英国、美国等国均不同程度地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公共服务的外包制度,由中标的民营经济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国家财政向提供服务的机构支付相应服务费。但是,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监督制约不力、政府责任缺失和容易滋生腐败等诸多问题,给公共服务外包制度的有效实施带来严峻挑战。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央政府将公共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予以安排部署,表明政府对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提出及范围界定

被誉为“世界民营化大师”的美国学者萨瓦斯,于1970年在其著作《民营化:改善政府的经径》一书中首次建议:政府通过构建竞争机制将城市市区的环境卫生工作外包给私人公司,以此提高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质效。除此之外,萨瓦斯的《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最能集中体现其民营化的思想,作者在该书中通过翔实、系统的资料,从推进民营化的背景、理论与实践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民营化是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最佳路径,要“视更少的政府为理想目标,即与私营机构相比政府扮演次要的角色。”①

萨瓦斯的观点最初被政府官员们视为异端邪说而遭受猛烈抨击。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断兴起,人们迫切需要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应机制进行改革完善,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逐步被打破,主动采取政府补贴、特许经营、合同承包和对外出售等诸多民营化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其中,政府将公共服务外包给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民营企业的做法,逐渐被西方国家政府广泛采用,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益。

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自产生以来就引起广泛探讨与争议,而外包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也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受西方国家影响,我国先后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提出公共服务外包的理念。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提出:“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②这就既解决了地方债给公共服务投资领域带来的制约,同时也给民营经济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机会。

推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政府可以按照相应的决策程序,对通过国家财政提供某一种公共服务拥有决策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必须通过政府公务人员和政府设施提供此项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合同招标的方式让民营经济部门为社会公共提供服务,政府只需向民营经济部门支付相关费用。对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范围界定问题,通常情况下,所有的由政府经办、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和民众利益相关的可以收费或者不能收费的公用事业,均应属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范畴。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特殊形式,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谓非排他性,即公共服务不能排除他人共享;所谓非竞争性,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享用,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我国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政府公共服务是不可进行收费的并且是难以实现盈利的,正因如此,政府需要对承包者提供相应的财政经费。具体而言,公共服务包括治安维护、应急救灾、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河道清理和维护等。在推进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公共服务的属性,过度限制和扩展公共服务外包的范围,可能严重妨碍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可能导致公众对政府满意度的降低,政府在推行公共服务外包机制时,应详细考察所选择的外包项目是否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实施中的问题

西方国家政府将本来应该由其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城市化绿化、街道清洁、垃圾清理等基础性的服务承包给民营经济机构负责,之后还将外包的公共服务扩充到医疗卫生、能源供给、社会保障等更高层次的公共管理服务。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但是其推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政府管理民营化过程中也有许多教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推行公共服务外包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益,但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政府招标中可能产生腐败现象。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公开招标,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付出使那些有实力的民营经济机构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负责组织的招标活动必须依法进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竞标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招投標领域是我国当前腐败重灾区,极少数腐败官员可能通过公共服务外包招标中徇私舞弊谋取私利,为具有决定权的官员提供权力寻租的空间,由此产生腐败现象,严重败坏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缺乏可操作性。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和承包公共服务的民营经济机构签订合同,以保障社会民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服务。但是,政府公共服务通常情况下均是一些“软”性服务,对民营机构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标准难以进行确定,这就给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的拟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拟定此类合同,牵涉多种多样的行业知识,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服务合同的细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外包公共服务的效益。目前,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缺乏可操作性,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分歧,导致产生许多行政合同纠纷案件。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的履行缺乏必要监督。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式,政府作为委托方,而承包公共服务的民营经济机构作为代理方。民营经济机构承包政府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其具有天然的趋利性,如果这些民营机构在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在其不受约束的情形之下,可能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或者提高服务价格等追求更高利润,而这和政府推行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的目的完全相反。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和民营机构签订了服务承包合同之外,政府并没有对民营机构开展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极少数民营机构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虽然从表面上看积极为社会民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实则不断谋取企业自身的利益,导致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不尽人意。

政府责任不够明确。政府将公共服务外包给民营经济机构之后,部分地方政府认为政府对公共服务已经完全没有责任了,认为其只要向承包公共服务的民营经济机构支付费用之后,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责任已经完全转移到民营经济机构的身上。此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政府始终具有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担负着对市场发展、公共服务发展进行调查研究,采取措施提升服务效能的职责,同时担负着在公共服务外包之后对民营经济机构的服务进行监督评估的职责。与此同时,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部分地方政府将公共服务外包之后,逐步使公共服务市场化,最终让民众享受的并非免费的公共服务,而是民众直接花钱购买服务,政府向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被弱化。比如,我国部分地方进行的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改革,严重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政府简单地将公共医疗服务进行市场化处理,政府的投入逐步减小,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难以根除。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实施机制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民营化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针对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务外包实施机制,以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总体框架体系。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的实施,首先取决于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总体性框架。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实施机制,包含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应、消费等每一个环节,对其进行制度安排之时应注重对基准的设定、财政资金支持的安排、适用范围的确定、服务标准和定价、付费、监督、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的实施,总体上必定是更加有效地公共服务供应机制,决定了其有效性。但是,具体制度框架却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性质、服务方式、服务范围、服务水平等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此,只有在事先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即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总体框架,才能在该机制的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总体设计上,要在宪法政治的层次明确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机制,明确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目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原则等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决定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方向。同时,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基本制度,理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解决由谁来外包、外包何种内容公共服务等问题。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决策机制体系。并非所有的政府公共服务均可进行外包,哪些公共服务可以外包、通过何种形式途径外包,就涉及到政府决策。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决策机制,是保障政府决策正确性、保障社会民众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在当前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将此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重要内容的关键时刻,各级政府领导对此务必高度重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必要性、极端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推行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获得政府官员的支持,为制度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在具体决策层面,要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是否“经济”的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即分别计算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外包由承包者向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只有在外包公共服務所花费成本较低,并能保障服务的品质之时,才能推行具体公共服务的外包。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外包涉及的成本核算、合同的招标与定制、成效评估等诸多方面的环节,每一个环节均需大量专业人才的经济参与,有必要时,政府应聘请专家学者参与可行性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约束体系。一旦政府将其公共服务外包给民营经济组织,民营经济组织须按照合同的约定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民营经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其具有天然的趋利性特征,如果政府和民营经济组织之间所签订的合同存在缺陷,承包公共服务的民营经济组织就可能充分利用这一缺陷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后者减少公共服务的工作量,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体系,是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制定合理科学的公共服务外包合同,有利于促使承包公共服务外包的民营经济组织按照合同的约定,为社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具体而言,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合同体系包含招标合同、服务合同等方面。在招标合同方面,竞标投标者的资质要求必须清楚、明确和全面,注意招标投标合同用语的规范性、准确性,避免用语歧义而产生意见分歧甚至纠纷矛盾。合同的具体内容方面,应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数量、合同有效期、政府和服务提供商违约赔偿责任等内容。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透明公正的招标体系。招标投标领域素来是政府官员腐败的“重灾区”,自然容易对公共服务外包的招标活动产生影响,如果公共服务外包招标活动缺乏公开性、透明性、公正性,容易为政府官员腐败提供“温床”,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广大人民群众难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就与实施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的目标背道而驰。在开展政府公共服务招标活动中,应牢固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据此构建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招标体系,避免产生招标活动中的腐败现象。为了让那些拥有良好资质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竞标成功,政府应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其他多种方式对招标说明书进行广泛的宣传,并预留充分的时间让投标商准备竞标。评标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组建,并且保障评标委员会能够独立于政府、独立于政府官员而开展评标工作,避免个别竞标者通过贿赂政府官员或者其他非法手段竞标成功,有损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投标活动的公平性。与此同时,由于公共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对招标内容等面,应通过相应的制度性安排保障公民参与权。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监督评估体系。由于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欠缺,极少数政府领导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将其公共服务外包给民营经济组织并签订了服务合同之后,政府的义务就是支付相应经费给民营经济组织,一切有关公共服务均全权由民营经济组织负责。这样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政府将其公共服务外包给民营经济组织,而民营经济组织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利润,其具有趋利性特征。为此,政府必须始终参与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只不过是参与的方式不同而已。

政府在将公共服务外包给民营经济组织之后,应该对民营经济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进行监督评估,发现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存在瑕疵或者其他问题之时,及时督促民营经济组织予以改正、改善,在必要之时必须向民营经济组织索赔。同时,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对民营经济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注重征求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社会公众对服务质量水平的评价在评估体系中占据一定分值。为了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向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可在签订合同之时约定按照评估结果支付佣金,评估结果超过一定分值可予以额外奖励,而如果低于一定分值,则必须扣除一定比例的佣金。

(作者为中共唐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注释】

①[美]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

②唐其民:“李克强出牌:‘推公共服务外包谋一箭双雕’”,凤凰网,2013年8月2日。

责编 / 韩露(实习)

金融服务外包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家、山东省及青岛市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分析,充分了认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高校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建议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主动适应 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全球IT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普及,国际服务业发展日益呈现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趋势,服务外包业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型业态,在全球方兴未艾。国家已出台了系列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鼓励政策,许多地市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青岛市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制订了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也将为近年来逐年渐冷的IT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我们应当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一、充分认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的新型产业,是現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

我国正日益成为全球企业首选的服务外包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通讯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外包产业发展硬环境方面有很大提高。同时,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开放度不断提高、人力成本具有相对竞争力等服务外包软环境的优势突出,服务外包综合实力已成为世界两强之一。越来越多的全球服务发包商更愿意将更多业务发包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国家已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国务院《关于增创新优势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中提出:“要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作出了“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部署。商务部推出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千百十”工程,有关部委也纷纷出台扶持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

山东省为积极鼓励和支持我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济南市也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济南市又成功申办了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已开始由“制造转移”向“服务转移”转变,青岛作为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沿海开放城市,为更好地承接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已明确提出着力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已作出了把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服务业的重大决策。先后出台了《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青岛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0年,总体目标是通过快速启动和发展,使“青岛服务”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争取成为国家服务外包第一梯队城市。具体目标:服务外包业务额达到400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达到8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50家,年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达到500万美元的企业30家以上,从业人员8万人以上,千人以上企业5家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10家以上,创建3—5个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到2015年,总体目标是服务外包产业体系基本成熟,业务实现高端化;“青岛服务”成为国内外较高知名度的品牌;青岛市成为国际著名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具体目标:服务外包业务额达到1200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达到40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企业达到800家,年离岸业务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50家,从业人员30万人以上,千人以上企业50家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50家以上。

服务外包已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的重要标志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区域经济服务是我院的办学宗旨,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院已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造试点,2008年我院已被批准为青岛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现正在申办山东省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但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实战经验等方面都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为更好地适应山东省和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院决定成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努力培养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

二、明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

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在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包括动漫、物流、呼叫等)等领域,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相关专业学生从事服务外包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快跨学科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毕业生对服务外包业的适用性,使服务外包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成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为适应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要在教学机构上理顺关系,根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要求建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整合相关资源进行针对性地系部调整,以适应服务外包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

2、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要按照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进行课程改造,积极为企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各校应树立品牌意识,并努力打造自己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品牌,以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高。

3、首先以《软件服务类》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探索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经验向其他专业方向拓展。

课改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面向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开发要求的基层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除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以外,具备熟练的微机操作技能、编程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基本思想,并具备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课改基本思路: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全面运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工作为突破点,尽可能满足企业学生对专业素质的要求。

课改内容:充分考虑服务外包企业的要求和青岛市面向日韩为主的特点,进行如下课程改造:

(1)公共英语改为除英语外,还应强化服务外包目标国语言,如青岛重点面向日本和韩国,该专业新生入学后就要根据人才需求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做出选择,选择依据是学生的爱好和将来工作的目标。不同语种分别编班上课,同时要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需要,研究外语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目的强化服务外包外语课的针对性。

(2)软件开发类课程,根据对外包企业的调查,基本是两大类:一是微软路线,即以微软的.NET为主线,逐步从基础到实践进行培养;二是SUN公司为代表JAVA路线,也需要从基础到实践进行培养;高职和本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在校时间不同,一般高职专科学生建议选择一个方向学习,建议本科学生两个方向都学习,也可以个人有所侧重。由于我校实施的是完全学分制,选什么课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选几个方向学习也由学生自己决定。课程设置完全按照软件外包企业的要求设置,以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外包企业软件开发的需要。

(3)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是提高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重要手段,主要采取三种措施来保证学生学到真正的软件开发技能。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增加课程设计的课时量,充分消化所学内容,学以致用。二是利用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机会,积极吸纳学生参加,提高实战能力。三是积极拓展与软件开发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師资的同时,主动承担企业的开发项目,在与企业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技能。

4、设置专门“软件外包培训部”,负责组织市场调研,联系外包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并协助院领导制定各类培训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外包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适应服务外包产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对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增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

5、优化课程体系,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增设服务外包课程,采取“联合开发课程、双专业、课程嵌入、特色班”等方式,将服务外包岗位培训前移至校内完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要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四、加强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促进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

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高校应积极与服务外包企业联合成立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联盟,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产品和技术研发、学生实习实训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人才交流,可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高校可派遣教师到服务外包企业挂职。

努力争取在重点服务外包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要求,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共同制订实习实训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促进实习学生在外包企业的就业。

注: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软件外包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450)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4)的通知.

[5]青岛: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6]关于印发青岛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

上一篇:变频器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刑法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