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

2023-09-22

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第1篇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

1

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第2篇

做店铺,首先就要找店铺,了解和调查所找店铺的周围情况.调查商圈可了解预设商店营业范围内的地理区域,以协助适当未来店铺位置的选择,商圈调查的目的包括:

1、了解地区居民的人口特性、社会经济变项及生活形态,购买习惯等。

2、确定未来店铺的消费档次,以及所要销售的产品组合及促销重点。

3、分析和现有的店铺商圈是否重叠。

4、找出商圈内的障碍,包括:

A、道路设施不便。

B、人口拥挤。

C、交通过度拥塞。

5、法规方面,应考虑租税、执照、营运、最低工资及都市区域划分情况,有的城市规划IT一条街,如果初期误入,将来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甚至被取缔。

6、其它因素:了解一地区内同性质的竞争家数(竞争是否激烈)、将来的变动趋势、供应商位置、运输是否方便(交通状况)、将来开连锁可否利用物流中心一次补齐所需物品,及停车场是否宽广等。

二、商圈调查作业范围

确定店铺意进行商圈调查、评估,以评定开店地址及规模。

三、商圈调查部门的工作职责

寻店和确定商圈是一门学问,应该有专业的团队工作,初期可能是专门的人员,形成规范的流程。

1、商圈情报之主动收集,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商业发展及时了解,预计未来地区或者城市的商圈重点。

2、商圈资料之建立,不断修正。

3、商圈之规划、评估、分析报告。

4、未来整体公司发展的布点策略。

5、商圈地点选择、开店技巧制度之建立及教导。

6、租店及选店业务之执行。

7、租金行情之分析了解和呈报。

8、竞争厂商/店铺开店情报之搜集及应对策略之拟定。

9、经营店铺的评审作业规划与推动。

10、和房东之租店谈判。

11、与法务订定租店合同。

12、执行开店管理及制度。

13、不良店之迁移和淘汰。

14、其它有关的开店事项。 简单说说,人口与购买力分析

有关人口数和家庭人口之组成,可参考选址地域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存档的户藉人口数和人口普查资料。所需调查的项目包括:

1、常住人口数

2、家庭及构成

3、人口密度

4、教育程度

5、从事行业

6、自然增加率

7、社会增加率

8、家庭人均收人

9、白天流动人口数

10、年龄构成

11、家庭年支出及支出结构 现就一些主要项目分述如下: 1.家庭人口及收入水平

家庭状况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家庭特点包括: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收人状况等。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家庭收人的分配,会明显地影响未来商店的销售。如所在地区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则会增加家庭对选购商品数量、质量和档次的要求。家庭的大小也会对未来的商店销售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一个两口之家的年青人组成的家庭,购物追求时尚化、个性化、少量化;而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个独生子女),则其消费需求几乎是以孩子为核心来进行。家庭成员的年龄也会对商品具有不同需求。比如,老龄化的家庭其购物倾向为购买保健品、健身用品、营养食品等;而有儿童的家庭则重点投资于儿童食品、玩具等。 2.人口密度

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或户数来确定。一个地区人口密度越高,则选址商店的规模可相应扩大。

要计算一个地区的白天人口,即户藉中除去幼儿的人口数加上该地区上班、上学的人口数,减去到外地上班、上学的人口数。部分随机流入的客流人数不在考察数之内。

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多为办公区、学校文化区等地。对白天人口多的地区,应分析其消费需求的特性进行经营。比如采取延长下班时间、增加便民项目等以适应需要。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到商业设施之间的距离近,可增加购物频率。而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吸引力低,且顾客光临的次数也少。 3.客流量

一般在评估地理条件时,应认真测定经过该地点行人的流量,这也就是未来商店的客流量。人流量的大小同该地上下车人数有较大关系。上下车客人数的调查重点为: (1)各站上下车乘客人数历年来的变化。 (2)上下车乘客人数愈多的地方愈有利。

(3)上下车乘客人数若减少,又无新的交通工具替代的情况下,商圈人口也会减少。 (4)根据车站出入的顾客年龄结构,可了解不同年龄顾客的需求。 一般而言,调查人口集聚区域是企业选择立地的重点。如: (1)居住人口集聚区。如新建小区、居民居住集中区等。

(2)日常上班的场所、学校、医院等,乃白天人口集结之场所,也就是人口聚集地区。 (3)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是人们利用交通工具的集结点,也是人口聚集之处。 (4)体育场、旅游观光地及沿途路线也是人们集聚活动的场所。 4.购买力

商圈内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商圈人口收入水平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可通过入户抽样调查获取。比如北京西郊某商厦在立地之初,就对周围商圈一至二公里半径的居民按照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出家庭样本2000个。经过汇总分析,这2000户居民中,人均收入在月千元左右的约占50%,500—1000元的占 20%,1000—1500元的占20%,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下的10%;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约占10%。由此说明,该地区居民大都系工薪族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在选择户外店铺的立地时,应以处于青年和中年层顾客,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可支配收入较多者居住区域作为优先选址为佳。

四、商圈的定义 商圈(trade area)是指一家零售商店的顾客所来自的地理区域。 依据商店获取顾客的百分比将商圈划分为三部分:

1.主要商圈(primary trading area):商店在此区域内的顾客数约占总顾客数的55—70%。 2.次要商圈(secondary trading area):商店在此区域内的顾客数约占总顾客数的15—25%。 3.边缘商圈(fringe trading area):商店在商圈中剔除前两种商圈后,剩余的顾客所构成区域。 注:商圈基本上是没有形状的,然而为了方便计划,一般事前规划可用圆形或地形式来为商圈推算。

五、商圈调查重点与调查方式 A、商圈范围划分确定

商圈的实际位置会有以下各情况限制,设立不同商圈范围的划分点: 1.商圈范围

A.集中型商圈,主要商圈半径在2000米以内,次要商圈半径在2000米—5000米之间,边缘商圈在5000米以外。

B.分散型商圈,主要商圈半径在500米以内,次要商圈半径在500米—1000米之间,边缘商圈在1000米以外。

2.马路之分界,凡超过40米宽之道路四线道以上或中间有栏杆、安全岛阻隔、主要干道。 3.铁路、平交道之阻隔,因铁路、平交道之阻隔,使人们交通受阻而划分成两个不同商圈。 4.高架桥、地下道阻隔,因高架桥、地下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5.安全岛之阻隔, 因安全岛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6.大水沟,因大水沟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7.单行道,因单行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8.人潮走向,由于人潮走向之购物习惯与人潮流动之方向,使该区形成一独立商圈。 B、商圈之界定方法

[Compass 法则]是从各家竞争店铺规模power开始,掌握吸引力方面的不同点,设定领域的境界的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列所示。路程距离的测量利用车子的里程表便可简单的测出,大家就坐上出租车跑跑看。 接着来说说商圈的界定,上面提到了[Compass 法则]是从各家竞争店铺规模power开始,掌握吸引力方面的不同点,设定领域的境界的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列所示。路程距离的测量利用出租车的里程表便可简单的测出。又提到了商圈的境界点的计算公式。

下面来举例说明,我们准备开的店铺,称为计划店,在计划店的附近已经存在了两家户外用品店,A店距离计划店1,000米,店铺的面积为60平;B店距离计划店600米,店铺的面积为20平。 这里得说明[Compass 法则]的限制:

1.只考虑距离,未考虑十字道路、小路口等道路及交通状况。

2.顾客认知的距离会受购物经验影响,如果服务良好,商店设施优越,形成顾客对此商店之良好印象,顾客认知的距离会比真正的距离短。

并不能完全按照计算数字来核定结果,到时候老钱可承担不起。 C、绘制简图

这个时候开始动手了。

1、集中型商圈为周边5000米简图,分散型商圈为周边1000米简图

2、标出重要建筑物及楼别(金融大楼,办公大楼)

3、著名商店及影响生活型态之地段特征(戏院、百货公司)

4、人潮汇集之地段商店群及大型集客场所(超级市场,娱乐区...之同等类)

5、可与自己的计划户外店有互补作用之门店

7、政府重要之行政中心

8、车站、加油站、学校、停车场、市场、公园..等特定族群会集场所

9、标出街道之行进方向(单行道方向),不要简单只是车道.

10、标出未来促销活动发DM的可行地点. D.抽样点及发DM点之选择确定 1. 抽样点之选择

(1) 办公人口或上班族汇集之地点(未来适合设店之地点) (2) 人潮走向汇集地点 (3) 固定人口较集中流动之地点 (4) 可能形成未来的商店群之地段 (5) 预定三~四个抽样点

(6) 其中尽量以一个抽样点为同性质之商店 2. 发DM点之选择 (1) 主消费群走动频繁之点 (2) 次消费群走动频繁之点 (3) 区分消费群活动频繁之时段 E、商圈特征:

1、商店特色及分布情况 (1)建筑型态

a、于主要商业街,主要干道上的建筑其建筑高度 b、新建筑楼与旧式建筑之分布 c、目前之改建情况

d、 一~三年内可能改建之趋式,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高速期,一定要放长眼光。 (2)行业型态

a、于主要商业街、干道之行业类型 b、以何产品为主,贩卖产品的定位档次 (3)分布家数

a、以抽样点之平行道路为主要调查对象 b、主要道路之商店分布明细 a、将商店分门别类记录 b.并将其统计填入明细表

C、于主要干道、大马路、相同商店之家数 D、商店汇集地带之概述

E、以商店(辅助店、竞争店)正确所在位置标注于商圈简图。 (4)地点类型 A、孤立店 B、未规划商业区 C、规划购物中心

2.住宅特色(集中型商圈可不用调查) (1)建物型态

A、实地了解于本商圈内住宅区之建筑型态 a、建筑高度,楼数 b、建筑型式为新式或旧式 c、分布区域 B、目前之改建情况

C、一~三年内可能改建之趋式 (2)分布情况 A、实地了解该区之实际住户与建筑物之分布情况 B、将该商圈分为

a、商店区,以(甲)为代码 b、辨公区(甲2)为代码 c、新式住宅区以(乙1)为代码 d、旧式住宅区以(乙2)为代码 e、文教区,以(丙)为代码

C、于简图上分别划定区域,制作商圈 D、并于图上注明建筑物之楼别

3、集会场所 (1)场所类型

A.本商圈内汇聚人潮之场所类型 a、商店(肯德基、麦当劳,百货公司) b、戏院

c、政府之行政机关 d、展览会场

e、学校、文教机关、公园. f、补习班

g、表演、竞技,比赛场所 h、菜市场,超级市场 i、证券公司 B.聚集人口类型 a、青少年 b、上班族 c、特定行业人士 d、家庭主妇 (2)动线

A、人潮汇集流动之路线 B、人潮汇集流动之主要方向

4、竞争者分析

了解既存竞争者的数量及大小、所有竞争者的强弱势评估、短期及长期的展望、饱和的程度。 (1)卖场气氛,本区内对本企业较有影响性之竞争店,其卖场气氛、购物环境、服务态度 (2)来客数,该竞争店每日之成交客户数 (3)平均消费额:

A、了解该店之各类客数与消费金额比例 B、根据此比例再分别乘其价格 C、加总后求其平均值即为平均消费额 (4)营业额:

来客数×平均消费额=每日营业额 每日营业额×每月工作天数=每月营业额 5.商店组合

商店组合是否互相配合,可衡量各商店间是否可互换顾客,见附件表格一。例如: (1)药房、超市、面包店、蔬果店及肉店。

(2)百货公司、衣饰店、裤袜店、内衣店、鞋店、珠宝店。 F、人潮状况(实地抽样方式)

1、主要人潮走向

(1)平日及假日之女性人潮状况 A、将一周之时间区分为2段 a、周一~周五

b、周

六、周日、国定假日

B、以AM7~PM12点每两小时细分为一个小段。

C、以15分钟为其抽样时段之样本,并计算其抽样点之实际经过人数、摩托车、汽车、助动车、脚踏车。 D、抽样时将女性人潮分为15-24岁,25-35岁,34-45岁,45岁以上.见附件表格四。 E、将每抽样之数,转变成以2个小时之人潮流动数

例:以15分钟为抽样得该抽样点人数为Y,将Y×8 = Z,则为其可能之人口流动数。 F、将其数字依时段填入(人潮流动抽样表)

G、将人潮流动抽样之数字以线图表示(人潮分布图)

2、人口、住家户数推算(集中型商圈可不用调查) (1)固定住家

a、该商圈建筑物来推算当地住家户数 b、以户数×3得当地预估人口数

c、将各抽样点人口数平均减当地人口数得外来流动人数 (2)办公户数

a、计算该区之公司家数

b、该区公司家数×(10~20人)=该区办公人口 c、该区办公人口即为该区之半固定人口.

3、交通状况 (1)公车之往返方向

A、经过该商圈公车之起站与经过路线 B、经蒙倘抵惺宦废哂胫盏阏荆 (2)下车后之走向

A、为转车之目的行经之路线 B、为休闲、购物之目的行经之路线 C、为回家之目的行经之路线 (3)未来交通运输系统之影响

A、捷运系统之出入口,可能带动之人潮 B、重要道路可能拓宽辟建,带动之人潮 (4)该商圈能停车之场所

G.、消费特征与人口特征,以女性为例

1、该区住户人口女性所得

(A)、高所得,达平均国民所得4倍以上所占比率 (B)、中上所得、达平均国民所得2倍以上所占比率 2.该区往来、居住人口女性之消费习惯

(A)、对便利性、服务品质及门店气份之诉求概况。 (B)、习惯消费 (C)、性别分配情形 (D)、教育程度分配表与图 (E)、职业分配表与图

3、外来流动人口女性之消费习惯、特征 A)、年龄分布情况 B)、消费之种类 C)、收入所得的高低 H.商圈类型

1、集中型商圈

a、商圈内流动人口多(每分钟约30~40位以上) b、商圈内住宅人口(约24000以上) c、区内之建筑物高且密集 d、商店集中且范围大

e、与本产业有互补性之商店多,且规模大(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百货公司) f、交通频繁,车辆流量大

g、商圈类型:办商、商办、商住、商业、办住 2.分散型商圈 a、商圈内流动人口少 b、商圈内腹地分散

c、区内之建筑物普通、老旧且高度3楼以下 d、商店分散且范围小

e、与本产业有互补性之商店少,且规模小 f、交通不频繁,车辆流量少

g、商圈类型:住、住商、住办、办、办住 I、预估收入、支出与可能净利

1、以抽样点之实际平方米数与租金之调查 (1)与目前承租人洽询 (2)与所有人洽询

2、预估每次消费金额

(1)先评估本商圈抽样点适合开何类型之店 (2)本连锁店依商圈类别所划分之市场定位

3、每日来客人数预估 (1)了解各店之人潮数

(2)以各店之来客÷各店之人潮数×100%=各店之入店率 (3)再以求出之入店率×该商圈抽样点之人潮数=预估客户数

(4)未来再依商圈之消费年龄、习惯、所得的变动可能对来客数之影响而做正(负)百分比之修正.

4、可能业绩

(1)预估消费金额×可能客户数=可能每日营业金额 (2)可能每日营业金额×30=可能每月营业金额

5、固定费用

(1)预估固定薪资费用元 (2)折旧费用预估元 (3)管销费用预估元 (4)预估固定费用元

6、预估变动成本 (1)预估管理月费 %. (2)销货成本 %. (3)总变动费用= % ×月营业额

7、预估净利

(1)可能月营业业绩-租金-固定费用-变动总费用=预估净利 (2)本预估净利为税前净利

8、损益平衡

(固定费用+租金)÷(1-变动成本) J.、建议地点之确定

1、依上面的抽样人潮与抽样地点所得计算出可能净利

2、并分析可能的未来发展情况

3、将可供自己开设门店的地段或区间一一注明 K、商圈未来发展潜力及结论 1.发展情况

(1)未来政府的行政中心、大型休闲集客场所之建造 (2)未来的捷运系统、交通运输中心所在点. (3)大型办公大楼、商业中心...等的建造 (4)该商圈的未来转变情况 a、人口年龄层的转变 b、消费习惯的未来改变情况 c、人潮汇集的可能变动地段

2、竞争情况

(1)商圈内既存竞争者的数量及大小。 (2)商圈内的饱和程度。

3、结论

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第3篇

对于已完成土地登记发证的宗地, 资料完整并经城镇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复查无误的, 可不再重新进行权属调查, 前期权属调查资料继续使用。这类问题处理可称为权属核查。权属核查包括外业核查和内业核查。外业核查是在现场逐宗对土地使用着者名称、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类型及界址线进行核查, 对于外业核查时发现权属性质及界址线发生变化的宗地应查明原因。内业核查是在内业逐点 (已有界址点坐标) 与外业实测该界址点相关的地物点进行比较, 发现异常应到外业现场查看与处理。对于外业核查、内业核查均符合要求的宗地应在原地籍调查表上加盖核查章并签字, 同时按新的地籍编号及界址点编号结合原地籍调查表重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并附在原地籍调查表后。

(1) 在界址点比较过程中, 对于不同时期测绘的界址点, 因早期技术的原因, 本身精度就不高, 为了规范操作, 在作业时, 若所展界址点点位与实测地物点位误差小于10cm时, 可把地物点直接归到该界址点上。对于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点位与实测地物点位误差小于10cm~15cm时, 也可把地物点直接归到该界址点上, 但要处理好该地物点与其他地物点的关系。误差大于上述规定要求的界址点, 应结合外业核查情况决定是否重新调查, 若外业核查确定是由于地物新建、扩建、违法建造或协议占地的情况造成的现状与原界址线不符, 甚至出现界址线压盖建筑物, 对于此类情况, 应保持原界址线形状, 不再进行权属调查。经界址点比较, 原界址线符合于现状, 但权属性质发生变化的宗地应进行变更调查。

(2) 已完成土地登记发证的宗地, 但由于条件限制, 界址点无坐标或是图解坐标。此类宗地应现场核查其界址线类型、权属性质等, 若该宗地界址线类型、位置无变化, 且权属无变化的, 可不进行权属调查, 但界址点及地物要进行重新测量。

2 不同坐标系下细部点坐标转换问题

由于早期的城镇地籍测量坐标系均建在54年北京坐标下, 而现在城镇地籍调查坐标系要求建立在1980西安坐标系下。为了充分利用过去已有的成果, 减少权属调查的纠纷, 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了界址点坐标转换方法。

(1) 对某县国土局1997年测绘的54抵偿坐标, 实验调查区内用静态GPS联测已有54抵偿坐标的四等点12个, 1980西安抵偿坐标系的D级、一级点10个, 各项技术要求均按四等点观测计算进行。经平差计算, 点位误差均小于5个cm, 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四等控制网的技术指标要求。根据联测的坐标, 利用坐标系转换软件, 求解出1980西安抵偿坐标系与市国土局54抵偿坐标系的参数, 通过这些参数可把已发证54抵偿系下的界址点坐标转换到1980西安抵偿坐标系下, 从而可与本次调查的坐标系对接。通过实地回访检核, 经转换后的坐标能够满足界址点的要求。

(2) 以没测区为实例, 从GPS网中挑选出满足点位分布均匀、精度较高的80抵偿坐标系下的54抵偿坐标点, 利用《野外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参与转换参数求解。平差结果见:表1。

3 界址点测量方法

(1) 权属调查滞后于地物调查的情况。先进行地物要素测绘和编图, 然后进行权属调查。对于界址点落到地物点上或地物点存在几何关系, 该类界址点可由地物点直接替代或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距离采用截距法、解析交会法等方法解析求定界址点坐标。对此类地物点必须是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图根导线以上的各等级导线点上施测。

(2) 权属调查先于地物测量情况。一般情况下, 测绘人员根据已有的资料, 先对测区街区进行权属调查, 绘出草图, 然后根据草图按照有关技术要求使用全站仪进行野外全解析数字化实地测量界址点。对街坊外围和内部明显的界址点一般采用全站仪实测。对街坊内隐蔽地区的界址点, 采用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方法求得。

4 结语

在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中,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 工作方法也不同。本文结合河南省地籍调查和测量实际, 对地籍更新调查中的权属调查问题、坐标转换问题及界址点测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摘要:土地调查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及利用状况等, 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是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规程, 对城镇土地按宗地进行调查、核查和测量, 最后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成果, 为土地登记、土地发证、土地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严格、工作繁重的工作, 只有精心设计, 认真组织, 充分利用已有成果,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 为国土部门的土地管理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成果和信息数据。

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第4篇

1.装订种类:骑马订

装订页数:8-32P

装订特点:最普通的装订方式之一

适用范围:培训资料、会议资料、文件资料、产品说明、样本画册、菜谱酒单等内容较少的资料装订上

装订方法:将文件资料自中间压痕后,用书钉装订成册。

注意事项:装订采用跨页对折方式,总页数须为4的倍数。

2.装订种类:塑圈装订

装订页数:10-500P

装订特点:方便快捷、可以重复拆卸、加页,但其牢固度不足

适用范围:招投标书、培训资料、会议资料、文件资料、产品说明、毕业论文等

装订方法:通过塑料杆上所连接的塑料环片穿过文件左页边缘的装订孔,然后折压成册,封面上面可以较加装透明/雾面胶片。

注意事项:文本装订侧需留出7-12mm的打孔距离。

3.装订种类:铁圈装订

装订页数:10-500P

装订特点:精致耐久、清晰流畅、易于翻转、可以看到整个页面内容

适用范围:招投标书、VI手册、样本画册、作品集、纪念册、文件资料等

装订方法:环状金属线穿过文件左页边缘的装订孔,然后折压成册,封面上面可以较加装透明/雾面胶片。

注意事项:文本装订侧需留出7-12mm的打孔距离。

4.装订种类:无线胶装

装订页数:10-400P

装订特点:普遍而精美,和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图书一样,无论是做什么,都不会让人感到不妥。

适用范围:招投标书、培训资料、会议资料、文件资料、产品说明、毕业论文、VI手册、样本画册、作品集等。

装订方法:通过特种粘合剂,经过装订机的冲压,将设计精美的封面同内文粘合在一起,装订成册。

注意事项:文本装订后需要修边,故切口处不宜放置重要图文。

5.装订种类:豪华精装

装订页数:50-450P

装订特点:豪华而高贵,可自由设计文本尺寸,是所有装订方式中最具震撼力的一种

适用范围:招投标书、VI手册、样本画册、菜谱酒单、精美手册等

装订方法:将经过精心设计的封面印出来,然后将其裱到硬的纸板上,组成非常坚挺的书皮;内文则采用线胶装装订起来,然后通过精美的环衬同书皮装订在一起。

注意事项:封面折页处不宜使用深色块图文,以避免折页处覆膜起泡。

6.装订种类:客户的定制文件夹

装订页数:2-550P

装订特点:方便、快捷,是所有装订方式中装订页数最多,时常自行装订最方便的一种。

适用范围:招投标书、培训资料、会议资料、文件资料、菜谱酒单等

装订方法:将设计的精美封面打印出来后,插到文件夹的透明封面套内,内文打孔后装到文件夹内即可。

7.装订种类:夹(边)条装订

装订页数:10-200P

装订特点:方便快捷、非常易于加减内容

适用范围:文件资料、会议资料、产品说明等

装订方法:用装订机将资料打上孔后,将其串到一条特制的细长塑料杆所连接的塑料片上,手压即可。

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第5篇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林业调查

林业调查工作一般都是针对林业生产建设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而进行的, 其具体包括了林业作用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地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并且将调查的结果上报给相应的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在分析调查数据后能够得到具体的结果, 进而对林业作业给出相应的指导, 将林业作业对于周边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林业调查工作根据其调查的对象不同以及难度不同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分别是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等。

1.2 林业规划

林业规划工作主要是对于林业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计划与安排, 在开展林业规划工作时必须要对当地林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且结合近几年来, 林业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的经济状况、生态条件、政策因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对林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

1.3 林业设计

林业设计主要是对于林业的生产建设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 将整个林业建设过程通过文字、数据、图表的方式体现出来, 进而实现对林业工作的科学分析, 促进林业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2011-2015年期间, 某省累计造林面积达到1.4401km2;2015年统计该省的森林总面积达到8.8万km2, 森林总蓄积量为4.13亿m3, 植被覆盖率约50%, 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 该省的森林生态系统较为完善。该省湿地面积在国土总面积中占1.19%, 包括4个省级湿地公园、36个国家湿地公园等, 湿地生态功能也得以完善。“十三五”期间是该省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时期, 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需充分发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保护个人权益。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 应当严格的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林地归属权以及使用权进行明确, 确保林地所有人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2) 林业的发展不仅仅要重视相关的经济效益, 还要兼顾生态效益。在以往的发展中, 因为对生态效益的忽视, 采取了一些破坏式的林业开发,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在发展林业时要提高对环境效益的重视程度, 全面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发展; (3) 提高森林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就当前情况来看,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尚存在管理不规范、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采取掠夺式开发方式等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造林难度较大的地区, 盲目开发必然会导致林地变成空地, 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通过对某区域林地现状进行合理评估, 并据此对森林资源的使用、开发情况进行预先规划, 以妥善解决林业建设的内部矛盾,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方法

3.1 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地位

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 林业建设应适当引入产业观念, 将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进行统筹, 在明确林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 充分展开林业的调查、检测、监督和控制工作, 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鉴于此, 有关部门应针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教育理念等进行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同时借助群众力量对林业组织、管理和设计等工作的展开提供建议, 巩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社会地位。

3.2 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全面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如果单纯的依靠人力进行分析计算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还容易发生计算或者分析上的误差, 影响调查规划设计结果的准确性。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建立全面的林业资料档案库, 并且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林业发展状况的自动化分析, 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效率。为此, 应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制定统一的林业数据管理系统, 并实现信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 可为林业相关科研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

3.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不同级别调查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实现信息共享。同时, 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也是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 通过执行信息互通机制, 增加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探讨性, 以促进林业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3.4 严格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应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开展, 将社会和经济发展为指导方向, 以推动林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 将人工林 (图1) 建设列为规划重点。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 从市场价格、需求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合理的树种, 并对种植面积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要兼顾到树木采伐、木材运输和加工等工作, 将林业生产建设的具体事项体现在规划设计阶段。

结束语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成果, 在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森林管理效率、开展森林培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该项工作的实施是促进林业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目前在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将需要相关专业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从而使我国的林业生产建设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为林业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因此一定要重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通常情况下,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涉及了林业工作的内外环境调查以及材料设计等内容, 调查得到的信息数据能够为林业人员开展相关的林业工作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鉴于上述背景, 本文结合某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然后详细的分析了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方法措施, 以期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生态林业建设

参考文献

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范文第6篇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也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在教学中一向重视学员的能力培养, 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考察是党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党性锻炼的重要一环, 如何引导学员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求的。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人类学、行政管理、统计学等诸多专业在学历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上, 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承担的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处级干部直属三班, 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大胆尝试, 从2007年起, 为学员开设了社会考察辅导课程—社会调查方法与调研报告的撰写。

在党校教学中, 刻意的生搬硬套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仅学员会产生反感, 教学安排上也比较困难。社会调查方法在学历教育中是一门需要授课18周, 每周2学时的课程, 内容丰富, 事无巨细。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系统而且全面。但是同样的课程拿到党校的课堂上, 时间上是比较紧张的, 党校教学有其自己身的规定和成熟的内容, 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反复评估, 我们确定教学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占用时间短, 讲授时突出重点。但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测算好时间, 合理的安排内容。众所周知, 党校学员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 从事不同的工作, 经历丰富。尤其是近年来, 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更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对2005年以来的学员做了统计, 其中35~45岁的学员占的比例超过40%, 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这些学员学历高、经历丰富、综合素质过硬、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方式上如果我们还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会引起学员的逆反心理, 影响授课效果, 甚至影响到学员的接下来的社会考察。在内容方面, 过多灌输理论而忽略的方法和技巧, 也会使学员对课程丧失兴趣。综合考虑之后, 社会调查放的课程做了如下的设计。

1 课程设置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是方法性的学科。课程按照讲座的形式开展。按照北京大学袁方先生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原理与过程, 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概念、历史、方法论、研究过程、研究设计等等;第二部分是资料收集的方法, 包括问卷法、访问法、量表测量法等等;最后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方法, 包括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路径分析等等。根据党校教学安排和时间上的限定, 本课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 内容暂定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社会调查方法的简介, 包括社会调查方法的历史、方法论;第二部分, 也是整个课程的重头部分, 是资料的收集方法, 主要介绍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第三部分简要的介绍资料整理的方法, 主要是统计方法, 介绍频次、中数、众数、平均数等等。最后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写法。主要是对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党校教学中, 调查报告也是学员作业中有详细要求的一项, 既不能写成流水账, 也不可能写成理论性文章。

2 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设计中, 考虑到学员的特点, 本课程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第一部分即社会调查方法的概念、历史和方法论采取讲授的方式, 让学员对这个学科有个基本的了解。第二部分是重点, 采取教学互动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党校班的学员都是各部委中层领导干部, 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其实经常接触社会调查, 有的学员甚至要陪同领导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做调研, 他们经验丰富, 方法也比较系统。调查和调研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这个课程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对已有经验的梳理。比如文献法, 授课时我们采取的是互动式教学, 教师提出一个关键词, 请学员和教师同时写出自己对这个关键词相关文献的查阅路径。写好之后, 大家交流, 教学相长, 不仅学员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文献查阅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也从学员的方法里吸收了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 教师在总结这个方法是给学员做系统的回顾, 让学员把这种资料收集方法吃透, 加深印象。

在讲授问卷调查法的时候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式。首先, 教师向大家接受问卷调查法的含义、特点, 问卷设计的原则、注意事项等等。其次, 请学员仔细阅读教师提供的已完成的一份问卷, 找出问卷存在的问题。学员在课堂上拿到的案例, 就是我们某一次关于培训需求的问卷, 学员们根据问卷的设计原则对问卷进行修改, 同时对我们的培训工作也是一种促进。

3 教学安排

根据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 本讲座暂时安排在每个学期考察前一周左右, 课程讲授完毕, 学员根据党校对考察的要求和本次考察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设计考察计划。计划上报班主任后, 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对考察的选题进行指导, 反馈给学员后, 学员做详细的考察方案。在指导学员做考察方案是, 我们鼓励学员提前着手写考察报告, 把需要由考察得到的信息和资料先空出来, 等考察回来之后填补。这样学员在做详细的考察方案是就会有的放矢。考察结束后, 一周之内要求各小组上交考察报告, 并在第二周举行全班的考察汇报会。通过考察方法的讲座, 我们可喜的看到, 本学期学员在做课题研究时, 有两个课题小组用问卷发进行调查并整理了调查资料。这种做法使课题报告得内容更丰富、更客观。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本讲座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 同时也对干部培训中年轻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并且也促进了干部培训的需求研究和质量评估中问卷调查法的运用。这样既为学员安排了合理的课程, 又促进了我们自身工作的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 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内容安排上还要进一步听取学员的意见, 不断完善, 争取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摘要:社会调查在党校教学中是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使学员能够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正确的认识社会, 发现社会问题是党校教学一直在探索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从2007年开始探索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 近三年的教学中探索了适合党校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党校教学

参考文献

[1] 邱泽奇.社会调查方法与领导决策[J].党建研究, 2003, 8.

[2] 翟小会.《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 2008, 10.

上一篇:应急演练安全工作计划划范文下一篇:爱我家乡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