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

2024-03-08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第1篇

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与处理

一、泌尿系结石一般概述

1、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考古证明7000年前就有尿石存在。外科治疗泌尿结石在400BC左右就已盛行。

2、分类: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两者的病因,年龄,性别,结石成分及预后上存在很大差别。

3、结石成因: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

4、成分:⑴无机盐,有机盐,酸及晶体

(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胱氨酸)

⑵基质:粘蛋白(64%)、葡萄糖

氨基聚糖(5%)、非氨基糖(9%)、

结石水(10%),有机灰(12%)

二、泌尿系结石的病因

公认:多方面学说(Multi-faceted theory)

1、外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个体环境:饮食营养、代谢异常、种族

遗传、疾病、药物

3、泌尿系统:肾损因素、梗阻、感染、异

4、尿:成石物质增多,抑制物质减少

三、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分为三个任务:存在的诊断 并发症的诊断

病因的诊断

(一)、存在的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肾绞痛,肉眼血尿,恶心呕吐,发热

2、影像:

A、X-ray:应除外肾结核、淋巴结钙化、静脉石、肿瘤钙化、肾动脉及动脉瘤钙化 B、IVU(静脉肾盂造影):当BUN正常5.4mmol/L,肾显影满意

BUN轻度↑7.14-10.7mmol/L,显影较淡

BUN中重度↑>10.7mmol/L,显影较差或不显影

有关延迟摄影法:用于常规显影不满意者。采用双倍剂量,在注射造影剂后常规摄片,并在60-120分后再摄全尿路片。个别可延长至4小时。 C、RGP(逆行肾盂造影)

适应证:不适于IVU的患者(心肝功能差,碘剂过敏)

和IVU显影不满意者

禁忌症:下尿路感染,尿道狭窄 D、AGP(经皮穿刺顺行肾盂造影):适用于IVU显影不理想且RGP失败者或尿路有梗阻者 E、CT: 可发现X线不能发现的结石,但亦不能诊断阴性结石

3、B超

①可发现阴性结石

②了解有无肾脏积水及积水情况 ③了解肾实质厚度

④发现某些成石疾病:肾畸形,囊性病变 ⑤鉴别:结石与肿瘤,血块等

⑥对输尿管结石:上段扩张推断下方存在结石

(二)并发症的诊断 常见的结石并发症:

1、感染

2、诱发鳞状上皮癌

3、肾脏积水

4、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

(三)病因的诊断

1、基本检查

⑴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常见药物因素:苯妥因钠-继发性甲旁亢,

泻药-尿浓缩和酸化,钙剂-尿钙↑,丙磺舒治疗痛风-尿尿酸↑,氨苯喋啶-药物结石,别嘌呤醇-尿中黄嘌呤↑ ⑵X-ray,CT(HU有差异) ⑶血清检查:了解各种电解质情况。Cl高时注意有无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甲旁亢。

⑷尿液检查:了解PH,比重,红细胞,蛋白,晶体及有无细菌。偏光显微镜观察有无晶体。

2、进一步检查

⑴24小时尿量,计算24小时尿钙,氯,肌酐,镁,胱氨酸,草酸,磷,钾,钠,尿酸。 ⑵根据饮食记录当天饮食的量,计算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盐,纤维等

3、详细检查

⑴尿稳定状态观察:负荷试验(5-7天稳定)

⑵血清补充测定:甲状旁激素,VD,Calcitonin,Ca++ ⑶24小时尿测定:Ca++,cAMP,GAGS,乙醇酸(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分型)

⑷成石倾向测定:综合尿量,PH,钙,尿酸,草酸,GAGS,计算成石相对概率。尿饱合度及结石抑制与促进作用检测。

⑸负荷试验:钙负荷区分高尿钙类型

氯化铵负荷助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

四、泌尿系结石的处理及预防

1、急症处理

⑴止痛:度冷丁,吗啡,消炎痛,

⑵解痉:抗胆碱类,黄体酮类,钙阻断剂

⑶抗感染治疗,补充液体(但利尿方法不可取) ⑷中医针炙

⑸急诊ESWL术或急症肾穿刺引流

2、择期处理

A、一般处理原则 ⑴病因处理

⑵无症状肾小结石暂不处理 ⑶完全梗阻时必须及时处理

⑷伴BPH或PUJ梗阻时最好在手术同时处理之

⑸肾鹿角形结石可联合PNL、ESWL或穿刺引流后再碎石 ⑹估计患肾无功能,碎石后也难以排出者可作肾切除 B、双侧上尿路结石处理原则

⑴双侧输尿管结石,先处理梗阻严重侧

⑵一侧输尿管结石,另侧肾结石,先处理输尿管结石 ⑶双侧肾结石,先处理简单和安全侧

⑷完全梗阻时,及时手术;不能耐受时可置输尿管导管或经皮肾造瘘

3、各部位结石具体处理方法 A、肾结石

1、一般治疗

2、多数可行ESWL

3、开放手术治疗:a、肾盂切开取石,b、肾实质切开取石,c、肾部切,d、肾切除,e、肾造瘘,f、自体肾移植

4、PNL或联合ESWL B、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5个狭窄部;70%盆腔,15%中1/3,上1/3最少。

1、多数<0.4cm可自行排出。0.4-0.6cm或个别1.0cm经保守治疗可自行排出。服药4周,70%可自行排出。

2、手术治疗适应证:⑴输尿管镜取石发生并发症⑵输尿管憩室并发结石⑶>1.0cm的结石⑷结石置留过久,发生严重梗阻或上尿路感染⑸非手术治疗失败者 C、膀胱结石

1、ESWL

2、手术治疗:

⑴经尿道超声,液电或机械碎石

⑵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术:儿童;结石过大或过硬;有前列腺增生或尿道梗阻者;膀胱憩室内结石;伴严重炎症或肿瘤者;有输尿管返流者;有严重肾脏合并症者。

D、尿道结石:小的可自行排出或注入石蜡油后挤出;用钳子或镊子将结石取出;尿道切开取石;切开会阴取石等

E、体外冲击波碎石

一、适应症

原则上,上尿路结石除外有下尿路梗阻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外,均可用此法治疗

二、禁忌证及几个注意点

1、全身出血性疾病

2、新发生的脑血管疾患,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不齐者

3、下尿路有器质性梗阻者

4、孤立肾:<2cm估计可一次性治愈可行ESWL。若结石过大应放输尿管支架管或联合PNL

5、肾功能不全者:若是结石梗阻引起,应积极碎石;若是肾脏本身病变,不要贸然碎石

6、尿路急性炎症不宜行碎石

7、两次治疗时间必须>1周

8、双侧肾结石,先治疗功能好侧。若均< 2cm,考虑同时治疗

9、同侧输尿管内两外以上结石,先碎上边结石。

10、必须注意石街现象

F、经皮肾镜取石术

一、适应证

1、体积较大的结石:<2cm→ESWL

>2cm→PNL

2、鹿角形结石:联合两者

3、下盏结石

4、同时有结石远端梗阻者

5、其它治疗方法失败者,尤其是ESWL失败。

二、禁忌证

1、出凝血机制紊乱

2、未纠正的高血压

3、急性尿路感染 G、输尿管镜取石术

一、适应证(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

1、无血液病史

2、尿路无明显感染者

3、前列腺无明显增生者

4、未作过输尿管手术,无输尿管狭窄者

5、结石滞留霎时间不长,结石不过大

二、禁忌证

1、血液病患者

2、尿路感染者

3、前列腺增生或膀胱颈部过高者

4、输尿管因手术,瘢痕粘连缩小,狭窄者

5、结石过大者

6、输尿管先天性狭窄或严重扭曲者

4、泌尿系结石的预防

1、饮食防石:

有效的注意饮水和食物有可能使64-70%的复发性结石不产生新结石 ⑴多饮水:夜间和清晨

⑵食物:母乳哺养;高尿酸者忌食动物内脏和菜花;菠菜含高草酸;少饮茶或饮淡茶;饮酒会增加尿酸水平及引起尿浓缩。

2、药物防石

⑴降低结石盐工酸饱合度:噻嗪类,磷酸纤维素(↓Ca吸收),正磷酸盐(↑P,↓Ca);碱化尿液;枸橼酸钾;别嘌呤醇等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第2篇

1.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回流: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如脑脊液循环途中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进而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 2.大脑动脉环由哪些动脉形成?它位于何处?有何功能意义?

位于颅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大脑动脉环由两侧的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相连通而成,又称Willis环。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互相交通,当此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或被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不正常的动脉环容易出现动脉瘤。

3.试述脑的动脉供应:

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 试述脑脊液循环。答: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 4.何谓边缘叶和边缘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何?

边缘叶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岛叶前部和颞极构成。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其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隔核、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及中脑被盖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①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等。②海马与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5.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①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②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③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④参与睡眠发生,抑制痛觉传递 6.小脑的形态分叶、机能分区与种系发生的关系如何? 分部:小脑中部狭窄称为小脑蚓 :小结、蚓垂、蚓锥体; 膨大部分为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 有3条裂: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 分叶:前叶(脊髓小脑)、后叶(大脑小脑)、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前庭小脑)。 原小脑(前庭小脑):维持体态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旧小脑(脊髓小脑):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新小脑(大脑小脑):协调和控制上、下肢精确的随意运动。

7.间脑的分部及背侧丘脑和后丘脑有哪些特异性中继核团,他们的纤维联系如何? 间脑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5部,其内腔为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腹后核(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

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下丘的听觉纤维和视束的传入,发出纤维至颞叶听觉中枢和枕叶视觉中枢。

8.下丘脑外形怎样?内部主要核团有哪些?功能如何?

视前区:视前核 视上区: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前核 结节区:漏斗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 乳头体区: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 功能:(1)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调节内分泌活动。(2)是皮质下(自主)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体温、循环、呼吸、摄食、生殖、水盐平衡。(3)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对情绪行为的调节。(4)昼夜节律调节: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9.端脑如何分叶、大脑半球背外侧面沟回的名称?

以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3条沟分叶,分为:额叶、 顶叶、枕叶、颞叶、岛叶5个叶。

10.有关学习和记忆的脑区和皮质下结构。

苍白球,海马结构下橄榄核是大脑皮质、红核等与小脑之间的一个中继站。功能与小脑有关,参与对运动学习记忆的控制。松果体(第三只眼):是位于脊椎动物脑中的小内分泌腺体。它的形状像是一颗小松果,并坐落在脑部中央的附近,介于两个大脑半球之间。是上丘脑的一部分。它负责制造褪黑素,一种会对睡醒模式与昼夜节律功能的调节产生影响的激素。在儿童时期保有充足的褪黑素被认为会对性成熟有所压抑,因此松果腺瘤被认为与性早熟症有关。而当青春期来临时,褪黑素的制造就会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的腺体。乳头体:情绪反应的中间站,参与智能活动。与海马之间有神经联系。和近期记忆有关,对记忆的形成甚为重要。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所包括的大脑部位相当广泛,杏仁体、海马、乳头体等都属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故此得名。边缘系统内部互相连接与神经系统其他部分也有广泛的联系。它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并于情绪、行为、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比如,海马体是形成长期记忆的必要部分,海马体中的旁海马回能形成空间记忆;损伤杏仁核之后,病人的应变能力减弱,情绪功能受阻。 第二节:传导束

1.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外侧丘系、锥体束的起止、位置和功能? ①内侧丘系:由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形成,向上经脑干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该系在延髓,位于中线的外侧,锥体的背侧;至脑桥后,略偏向腹外侧,位于基底和被盖之间,纵穿斜方体;到中脑则移向被盖腹外侧边缘,红核的外侧。 传递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②脊髓丘脑束:来自对侧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的外侧区上行,终止于腹后外侧核。在延髓,它们位于外侧区,下橄榄核的背外侧;在脑桥和中脑,位于内侧丘系的背外侧。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

③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纤维交叉后组成三叉丘系。与内侧丘系伴行,终止于腹后内侧核。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粘膜及牙齿的痛、温、触觉。 ④外侧丘系:起于双侧上橄榄核及对侧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的听觉纤维,在上橄榄核外侧转向上形成外侧丘系→下丘→内侧膝状体。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锥体束: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的为皮质脊髓束,经锥体交叉后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为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束管理双侧躯干、对侧的上下肢肌的随意运动。

2.脊髓白质中薄束和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①薄束和楔束:起自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薄束成自T5节段以下,楔束成自T4以上。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②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

③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脊髓灰质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灰质前角。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

3.什么是锥体系?写出皮质脊髓束传导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有何不同?

(1)锥体系的上运动神经元由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组成。上述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止于脑干内一般躯体和特殊内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皮质核束。

(2)皮质脊髓束传导路损伤: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前受损,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躯干肌运动不受明显影响;在锥体交叉后受损,主要引起同侧肢体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在皮质脊髓束表现为硬瘫,在皮质核束表现为核上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在脊髓前角细胞或脊神经表现为软瘫,在脑神经核或脑神经表现为核下瘫。

4.一侧皮质核束起于大脑皮质何处? 是如何发纤维管理脑干内的哪些核团?

起于中央前回下部锥体细胞。皮质核束下行经内囊膝至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由此向下陆续分出纤维,大部分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小部分纤维完全交叉到对侧,终止于面神经核支配面下部肌的神经元细胞群和舌下神经核。

第三节:神经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

①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 3节段的灰质侧柱的中间外侧核。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此核的细胞。交感神经的周围部包括交感干、交感神经节,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等。

②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由这些核的细胞发出的纤维即节前纤维。周围部包括神经节、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2.试述脊神经的组成及纤维成分如何?

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因此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根据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可将其组成纤维分为四类: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浅、深感觉传入中枢。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内脏感觉。 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3.叙述脊神经前、后根的性质,纤维成分及分支分布?

(1)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由运动性神经根丝构成;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由感觉性神经根丝构成。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为一条脊神经。 (2)脊神经由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合成。 (3)脊神经在椎间孔处合成合为脊神经干后,分为4支:前支(主要分布四肢和躯干前、外侧部的肌和皮肤)、后支(躯干后部深层肌、皮肤)、交通支(内脏、腺体、立毛肌)、脊膜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和椎间盘等处)。 4.简述膈神经的组成、走行及支配:

膈神经由C3-C5前支组成,在颈部走在前斜角肌的外侧、前面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经肺根前方下行达膈并穿入膈肌,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腔、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尚支配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

5.简述坐骨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1)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股后区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

(2)损伤后,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足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6.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脊神经各丛的组成、位置如何?

①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和第5颈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相互交织构成。胸锁乳突肌上部深方、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②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交织而成。臂丛在斜角肌间隙处恰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麻醉阻滞点为锁骨中点上方。

③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均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第12对位于第12肋的下方。④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的前方。

⑤骶丛:由来自腰丛的腰骶干和所有骶、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骶骨与梨状肌的前面、髂内动脉的后方。 7.试述手的皮肤神经分布:

①正中神经:分布于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

②桡神经: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③尺神经: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浅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掌面的皮肤。 8.说明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的形态学基础:

尺神经支配第

3、4蚓状肌,蚓状肌的作用是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当尺神经损伤后,第

4、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过屈,形成“爪形手”。 9.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主要分支分布范围:

①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眼神经(分布于眶内、眼球、泪器、结膜、硬脑膜、部分鼻和鼻旁窦黏膜、额顶部分及上睑和鼻背部的皮肤)、上颌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和牙龈、口腔顶和鼻腔及上颌窦粘膜、部分硬脑膜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接受其感觉)、下颌神经(分布于硬脑膜、下颌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的粘膜、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皮肤)。

②面神经的主要分支:面神经管内的分支:鼓索(随舌神经分布)、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面神经的颅外分支(分布于面部诸表情肌):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10.简述(视器)眼的神经支配来源、性质、功能:

①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组成,将视觉冲动传入大脑皮质,属特殊躯体感觉性神经。

②视器的躯体感觉性神经来自三叉神经,感受视器的痛、温、触压觉。 ③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均属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眼外肌。 ④由E-W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加入动眼神经,在睫状神经节换元后支配睫状肌和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缩小功能。

⑤来自颈上节的交感神经纤维攀附颈内动脉至视器,支配瞳孔开大肌,司瞳孔开大功能。

11.试述管理瞳孔开大和缩小的肌肉、神经支配及来源:

①管理瞳孔缩小的是瞳孔括约肌,由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支配,此纤维起自中脑缩瞳核。

②管理瞳孔开大的是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此纤维发自颈上节的交感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丛及睫状神经节到达眼球。 12.简述管理舌的神经及功能:

支配舌肌运动的神经为舌下神经;司舌前2/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而舌前2/3的味觉由面神经的分支—鼓索传导。管理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的神经为舌咽神经

第四节:传导通路

1.试述躯干、四肢痛温觉的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有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第二级神经元是脊髓灰质后角细胞(即Ⅰ、Ⅳ、Ⅶ层内细胞),发出的二级纤维越过中线形成对侧的脊髓丘脑束上行,终止于第三级神经元,即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写出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部位的损伤表现:

(1)本体感觉传导路: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②脊髓后索损伤: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④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损伤: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⑤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损伤: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⑥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2)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路: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同侧分布区的节段性痛温觉障碍。②后角损伤:同侧支配区下1~2节的节段性痛温觉障碍。③白质前连合损伤: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④脊髓外侧索损伤: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2节段)的痛温觉障碍。⑤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损伤:对侧半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障碍。⑥内囊损伤:对侧半身痛温觉障碍。⑦大脑皮质损伤:对侧相应支配区的感觉障碍。(3)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①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损伤:同侧相应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②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丘脑上辐射、内囊、中央后回下部损伤:对侧半头面部痛、温觉障碍。视觉传导路:①视神经损伤:同侧全盲。②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损伤: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③视交叉中部损伤:双颞侧偏盲。④视交叉外侧部损伤:同侧眼鼻侧半偏盲。

(4)瞳孔对光反射通路:①视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健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②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5)听觉传导路: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3.左食指采血时,其痛觉是怎样传到中枢的?

此痛觉传导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C6-T1的脊神经节,其周围突通过脊神经后根、脊神经前支、臂丛、左正中神经分布至左食指掌侧皮肤,其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止于第二级神经元(板层Ⅰ、Ⅳ-Ⅶ)。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在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右侧侧索,加入脊髓丘脑侧束上升至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由此发出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 4.试述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如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第五节:损伤

1.面神经核上、下瘫的鉴别点和原因是什么?

鉴别点:肌肉萎缩是否明显。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因未失去其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早期肌肉萎缩不明显。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失去神经直接支配由于神经营养障碍导致肌肉萎缩。

2.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栓塞,可出现何临床表现: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栓塞时可出现“三偏”症状:①对侧半身瘫(上、下肢上神经元瘫,面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上瘫),因为损伤了内囊膝和后肢的锥体束。 ②对侧半身浅、深感觉障碍,因为损伤了内囊后肢的丘脑中央辐射。 ③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因为损伤了内囊后肢的视辐射。 3.严重中耳炎患者为什么易损伤面神经,损伤后出现何表现?

面神经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此面神经管位于鼓室内侧壁后方,形成面神经管凸,此管壁骨质甚薄,甚至缺如,中耳炎时伤及其内通行的面神经,损伤后伤侧表情肌瘫痪,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口角流涎,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变平坦,闭眼困难,角膜反射消失,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症状。

4.一侧视神经损伤和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眼的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如何? 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5.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综合征)损伤了何结构?有何临床表现?

主要损伤同侧动眼神经根及锥体束,可致①同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表现为眼球外斜视,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②对侧上、下肢痉挛性瘫,面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上瘫。

6.延髓内侧综合征(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有何临床表现?

答:①可损伤锥体束,对侧上、下肢上神经元瘫。 ②可损伤内侧丘系,出现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③可损伤同侧舌下神经根,出现同侧半舌肌瘫痪。

7.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综合征)有何临床表现?

①同侧肢体硬瘫。②同侧损伤平面以下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及精细触觉丧失。 ③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丧失。

8.某高血压患者突然昏倒,意识恢复后,说话不清楚,经检查发现:(1)右上、下肢不能运动,肌肉僵硬,膑腱反射和肱二头肌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两侧额纹对等,均能闭目,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2)右半身痛觉丧失,闭目时不能说出右上、下肢被动运动的状态和姿势。(3)双眼右半视野偏盲。问:(1)病变位于何处?(2)为什么出现上述症状? (1)病变位于左侧内囊。(2)因为损伤了左侧锥体束,引起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右侧面神经核上瘫,右侧舌下神经核上瘫;损伤了左侧丘脑中央辐射,其传导的是右半身的深、浅感觉,引起右侧痛温觉丧失,右侧本体感觉丧失;损伤了左侧视辐射,引起双眼右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上述各传导束均走在内囊,所以内囊损伤出现“三偏”症状。

9.大脑皮质的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置、有何特点?损伤表现?

(1)第I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4、6 区),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损伤表现: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瘫痪。第I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3、

1、2 区)。特点: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②左右交叉③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损伤表现:对侧肢体相应区感觉障碍。

(2)视觉区: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17 区)。 (3)听觉区:位于颞横回(

41、42 区)。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第3篇

2.呈扁漏斗状,出肾门后渐变细而移行为输尿管的是B A .肾窦 B .肾盂 C .肾小盏 D .肾大盏 E .肾乳头

3.肾皮质伸入肾髓质内的部分是C A .肾门 B .肾窦 C .肾柱 D .肾锥体 E .肾乳头

4.关于输尿管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为细长的肌性管道 B .沿腰大肌前面下行 C .在小骨盆入口处跨过髂总动脉分叉处 D .下端开口于膀胱体

E .在子宫颈外侧约 2cm 处有子宫动脉从其前方通过 5.膀胱最下部称C A .膀胱底 B .膀胱尖 C .膀胱颈 D .膀胱体 E .膀胱顶

6.关于膀胱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是一储尿器官 B .膀胱底处有尿道内口 C .充盈时全部位于盆腔内 D .成人膀胱容积为l00~300ml E .男性膀胱低于女性膀胱 ◇B1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 .肾髓质 B .肾柱 C .肾蒂 D .肾小盏 E .肾门 1.肾皮质深入到肾锥体间的部分是B 2.肾锥体位于A 3.和肾锥体直接有管道连通的结构是D 4.肾窦和外界相通的结构是E (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 .膀胱底 B .膀胱体 C .膀胱颈 D .膀胱尖 E .膀胱三角 5.尿道内口开口于E 6.膀胱前上方的结构称D 7.输尿管穿过A 8.前列腺贴近C ◇X 型题

1.女性膀胱后面邻接的结构有AE A .子宫颈 B .子宫底 C .子宫体 D .直肠 E .阴道

2.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CD A .膀胱的顶部被有腹膜 B .膀胱的底部有盆膈

C .膀胱极度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缘行膀胱穿刺可不经腹膜腔 D .膀胱的前面贴近耻骨联合 E .膀胱的后面贴骶尾骨

3.男性膀胱后面毗邻的结构有ABD A .直肠 B .精囊腺 C .尿道 D .输精管末端 E .骶尾骨

◇名词解释 1.肾区 2.膀胱三角 3.肾门 4. 肾窦

1.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下缘所形成的夹角部位,是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区。此区称为肾区。

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黏膜区;此区粘膜和肌层连接紧密,黏膜光滑无皱襞是膀胱疾病的好发部位,称膀胱三角。

3.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部位,是血管神经出入肾的部位,称肾门。

4.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形成的腔隙,称为肾窦;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肾大盏、肾小盏和肾盂结构。

5. 肾蒂 6. 肾盂

5.肾蒂:出入肾门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肾盂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称肾蒂。 6.肾盂:连接在肾大盏和输尿管之间的膜性结构,称肾盂;是导尿管道的组成部分。 ◇简答题 1.肾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到哪些结构? 2.输尿管的狭窄位于何处? 有何临床意义? 3.简述肾的被膜和特点。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第4篇

【题库】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梗阻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急性尿潴留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留置导尿

B、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吸尿液

C、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D、应用利尿药

E、耻骨上膀胱切开造瘘

2、老年男性急性尿潴留常见的病因是

A、前列腺增生

B、尿道结石

C、尿道外伤

D、膀胱异物

E、尿道肿瘤

3、急性尿潴留病因中,属于非机械性梗阻的是

A、尿道结石

B、外伤性高位截瘫

C、尿道断裂

D、尿道肿瘤

E、前列腺增生

4、前列腺增生症鉴别诊断下列哪项无意义

A、前列腺癌和膀胱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B、神经原性膀胱

C、膀胱颈硬化

D、前列腺炎

E、尿道狭窄

5、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

A、中央带

B、移行带

C、尿道

D、外周带

E、前纤维肌区域

6、前列腺增生症状与哪项无关

A、梗阻的程度

B、病变发展的速度

C、合并膀胱炎症

D、合并膀胱结石

E、前列腺增生体积大小

7、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是

A、尿频

B、尿急

C、尿痛

D、血尿

E、排尿困难

8、前列腺增生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A、尿频

B、尿急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尿痛

D、血尿

E、蛋白尿

9、肾积水的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A、B超

B、尿路平片

C、静脉肾盂造影

D、逆行肾盂造影

E、MRI检查

10、左肾重度肾积水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右肾功能正常的治疗方法

A、血液透析

B、经皮肾穿刺造瘘

C、解除梗阻

D、观察

E、切除患肾

11、双侧上尿路梗阻导致氮质血症,生命体征尚平稳,优先选择的治疗

A、血液透析

B、解除梗阻

C、经皮肾穿刺造瘘

D、切除患肾

E、观察

12、右肾结石0.5㎝大小光滑,肾轻度积水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

A、肾盂切开取石

B、肾实质切开取石

C、套石术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D、非手术治疗

E、肾镜取石

13、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培养为变形杆菌,尿沉渣白细胞为5~10个/HP,经严格内科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选用敏感抗生素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改善,下步应采取哪种方法处理

A、作病毒检查

B、作结核菌培养

C、作高渗培养

D、再次作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E、作静脉肾盂造影了解是否有尿路梗阻

14、泌尿系梗阻常见的并发症

A、血尿

B、蛋白尿

C、高血压

D、静脉血栓

E、感染

15、上尿路梗阻失代偿期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平滑肌萎缩

B、张力减退

C、管壁变薄

D、蠕动减弱

E、蠕动增强

二、A2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1、患者,男性,70岁,因不能自行排尿急诊入院6小时,查体示膀胱膨隆,轻压痛,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针灸

B、药物治疗

C、导尿并保留导尿管

D、耻骨上膀胱造瘘

E、耻骨上膀胱穿刺

2、男,71岁。进行性排尿困难6年,近1周出现排尿疼痛伴发热,T 39℃,提示前列腺增大,残余尿400ml,双肾积水。尿常规:WBC 30~50/HP.血BUN及SCr升高。入院后首选的治疗是

A、耻骨上膀胱造瘘+抗感染治疗

B、还原酶抑制剂

C、α受体阻滞剂

D、前列腺切除

E、抗感染治疗

3、男,46岁。近3个月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迟缓、断续,既往体健,应采取的治疗措施

A、观察等待

B、药物治疗

C、手术治疗

D、激光治疗

E、支架治疗

4、男,72岁。排尿困难5年,夜尿4~5次。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增生Ⅲ°。B超可查残余尿220ml,双肾中度积水,血Cr360μmol/L,尿常规:白细胞20~30个/HP,此患者目前选择哪项治疗方法最佳

A、经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B、膀胱造瘘术

C、留置导尿

D、药物治疗

E、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5、患者,男性,70岁,间断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B超检查见前列腺增大,血清总PSA 24ng/ml.为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

A、经直肠腔内超声

B、前列腺MRI

C、前列腺CT

D、前列腺穿刺活检

E、直肠指诊

6、男,50岁。近日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有结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采取的检查

A、血清PSA

B、前列腺穿刺活检

C、MRI

D、CT

E、B超

7、男性,21岁,因间断右侧腰部疼痛1年入院,B超发现右肾积水6 cm×4 cm,上尿路未见结石。为明确病因,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腹部X线平片

B、腹部CT

C、静脉尿路造影

D、放射性核素肾图

E、右侧逆行肾盂造影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三、A3/A4

1、男性患者,68岁,因饮酒后排尿困难急诊入院;体检见耻骨上包块,有轻压痛。

<1> 、该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

A、前列腺增生

B、神经性膀胱

C、膀胱肿瘤

D、尿道结石

E、尿道狭窄

<2> 、要确诊病因,最简便的辅助检查是

A、KIIB

B、MRI

C、B超

D、CT

E、膀胱造影检查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确无法排出,应用利尿剂无效。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性尿潴留以机械性梗阻病变最多见,如良性前列腺增生。

3、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于神经外伤损害, 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 引起尿潴留。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前列腺增生好发于移行带。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前列腺按照解剖方位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叶,近端为围绕尿道的内层腺体,其外为外层腺体。在正常的前列腺中,外腺占据前列腺的大部分,内腺只处于中心的极小部位。

若增生主要发生在前列腺内层,而内腺又紧密包绕着尿道,因此,哪怕是稍稍肥大,都非常容易把尿道压扁,造成排尿困难。前列腺外腺增生情况不一样了,由于外腺可能主要向外侧生长,有时尽管长得很大,甚至达到第三度,但并不压迫尿道,因此,也可能没有尿道梗阻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可见,前列腺增生的分度只能说明前列腺腺体的大小,并不能表示病变的严重程度。 所以答案是E。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病情发展缓慢。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的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B超可判断增大的肾是实质肿块还是肾积水,并确定肾积水的程度,为首选检查方法。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重度肾积水,肾实质显著破坏、萎缩、引起肾性高血压或合并严重感染,肾功能严重丧失,而对侧肾功能正常时可切除患肾。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双侧上尿路梗阻导致氮质血症或尿毒症,如病人无生命危险,应优先选择解除梗阻。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结石较小,可自行排出,采用非手术治疗。

1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患者培养已经明确为变形杆菌,而且治疗可暂时缓解,说明有一定效果,排除ABC3项,患者反复发作是慢性肾盂肾炎,需要考虑慢性原因,一般是尿路有梗阻造成的,选E。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感染时泌尿系梗阻的常见并发症。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上尿路梗阻失代偿期,平滑肌萎缩、张力减退、管壁变薄、蠕动减弱乃至消失。

二、A2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恢复排尿,如病因不明或梗阻难以解除,应先引流膀胱尿液,解除病痛然后再细查病因。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者有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有损害,应先行膀胱尿液引流,待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检查病因明确后,在行针对性手术治疗。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前列腺增生未引起明显梗阻者一般不需处理,可观察等待。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前列腺增生严重、残余尿量较多、症状明显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有尿路感染、残余尿量较多或有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时,宜先留置导尿管等引流尿液,并抗感染治疗,待上述情况明显改善或恢复后再择期手术。手术疗效肯定,到那时有一定的痛苦与并发症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适用于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故选C。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需做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需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积水一般须经静脉尿路造影明确诊断。静脉尿路造影肾显影不清晰时可以行逆行肾盂造影。

三、A3/A4

1、

<1>、

【正确答案】 A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答案解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引起急性尿潴留的常见原因。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第5篇

1、肾蒂内主要结构排列由前至后是___、___和___;由上向下是___、 ___和___。

2、肾实质浅层是___,深层是___,肾盂由___合成。

3、左肾上端平___,下端平___,第12肋越过其后面的___部。

4、肾被膜由内向外是___、___、___。

5、膀胱三角位于两侧___和___之间。

6、深入肾椎体之间的皮质称为___,肾乳头上有许多___开口。

7、输尿管可分为___、___和___。

8、输尿管三狭窄分别位于___、___、___。

9、输尿管盆部在进入膀胱前,跨在其前方者在男性为___,在女性为___。

10、两输尿管口之间的粘膜皱襞称___。

二、判断改错题

1、右肾位置较左肾约高一个椎骨。( )

2、输尿管在肾窦内连接肾盂。( )

3、肾的外面自内向外有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

4、肾的被膜、血管、腹内压等有固定肾的作用。( )

5、膀胱充盈时,压扁壁内段,可防止尿液逆流。( )

6、膀胱三角处缺少黏膜下层,所以始终保持平滑状态。( )

7、女性尿道穿尿生殖膈周围有括约肌环绕。( )

8、直肠指检时,可触及输尿管。( )

9.每支肾段动脉所属的肾组织称为一个肾段。( )

10、进出肾门的结构有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及神经、淋巴管。( )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一结构不在肾窦内?( ) A.肾小盏 B.肾大盏 C.肾盂 D.输尿管 E.肾动脉及其分支 2.肾( ) A.右肾略高于左肾 B.肾门平对第1腰椎

C.腰方肌外缘与第12肋之间为肾区 D.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上部 E.肾筋膜贴于肾实质的表面

3.关于输尿管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 A.在肾门外起于肾盂 B.沿腰大肌前面下行 C.分腹段、盆段、壁内段

D.当膀胱内压增高,尿液可返流至输尿管 E.全长有三处狭窄 4.膀胱( ) A.位于盆腔中央 B.分膀胱体和尖两部 C.女性膀胱后邻直肠

D.空虚时,膀胱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E.膀胱三角位于膀胱体的内面 5.肾( ) A.为中空性器官 B为实质性器官

C.肾门向肾内深入,形成肾盂 D.上端窄而薄 E.下端宽而厚

6.对女性尿道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起于尿道内口 B.开口于阴道前庭

C.尿道外口处有尿道阴道括约肌 D.较男性尿道短而直 E尿道内口有尿道膜部括约肌 7.膀胱三角( )

A.位于尿道内口与膀胱襞之间 B.缺少黏膜下层组织 C.肌层与黏膜疏松相连 D.是病变少发部位 E.以上都不对 8.肾剖面( ) A.皮质位于肾实质深部 B.髓质位于肾实质浅部 C.肾锥体的尖端称为肾乳头 D.肾孟位于髓质内 E.肾柱位于肾窦内 9.肾( )

A.进出肾门的结构合称为肾蒂 B.肾门平第2腰椎下缘 C.肾门向肾内续于肾盂 D.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上部 E.第12肋斜越右肾后面的中部 10.肾的被膜( ) A.纤维囊包裹肾及肾上腺 B.脂肪囊经肾门延入肾窦内 C.肾筋膜紧贴肾实质的表面 D.被膜对肾的固定无作用 E.肾筋膜前、后两层下部融合 11.输尿管( ) A.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 B.于腰大肌的后面下行 C.腹段有三个狭窄 D.横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E.为腹膜内位器官

12.关于女性尿道,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较男性尿道宽、短、直 B.通过尿生殖膈

C.与阴道前壁间仅隔以结缔组织 D.较男性尿道易于扩张 E.开口于阴道与肛门之间 13.肾筋膜( ) A.与对侧前层相延续

B.腰大肌和腰方肌筋膜不相连续 C.在上面、外侧面前后两层互相不融合 D.两层向下不分离 E.以上都不对 14.肾( )

A.肾锥体的底朝向肾皮质,尖向肾窦 B.肾小盏的数目较肾乳头多 C.肾皮质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盏构成 D.肾锥体主要含肾小体 E.以上都不对 15.输尿管( ) A.起自肾窦,终于膀胱 B.可分为腹段和盆段 C.有三处生理狭窄 D.为腹膜间位器官 E.全长约15cm 16.对女性输尿管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沿腰大肌前面下行

B.行经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的结缔组织内 C.距子宫颈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 D.通过尿生殖膈

) E.开口于膀胱 17.膀胱颈( ) A.为膀胱的最大部 B.活动度较大

C.在男性与前列腺相邻接 D.在女性与阴道相邻 E.全被腹膜覆盖

18.对男性尿道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 B.穿过前列腺

C.起自膀胱尿道内口,止于尿道外口 D.成人长约16~22cm E.以上都不对 19.男性尿道( ) A.有两处扩大、三处狭窄 B.膜部最短

C.前列腺部称为前尿道

D.有耻骨下弯和耻骨上弯两个弯曲 E.耻骨下弯可矫正

20. The renal hilum leads into a central recess named the( ) A. renal sinus B. renal pedicle C. renal pelvis D. major renal calyx E. minor renal calyx 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rrect as regarding the kidneys?( ) A. They lie behind the parietal peritoneum against the muscles of the posterior abdominal wall B. The superior end of the left kidney is at the level with the inferior border of the second lumbar vertebra C. The left kidney is lower about a half body of vertebra than the right one 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ferior extremities is long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superior extremities E. The renal hilum is at the level of the first lumbar vertebra 22. The three layers of coverings surrounding each kidney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are called( ) A. the renal fascia, the adipose capsule, the fibrous capsule B. the renal fascia, the fibrous capsule, the adipose capsule C. the fibrous capsule, the renal fascia, the adipose capsule D. the fibrous capsule, the adipose capsule, the renal fascia E. the adipose capsule, the fibrous capsule, the renal fascia 23. The urine formed in the kidney passes through( )into the lesser calices. A. the ureter B. the renal cortex C. the renal columns D. the renal papilla E. the papillary foramina 【B型题】

A.肾柱 B.肾锥体

C.肾盂 D.输尿管 E.肾筋膜

1.组成肾髓质的结构是( ) 2.由肾皮质构成的结构是( ) 3.位于肾窦内的结构是( ) A.尿道前列腺部 B.尿道膜部

C.尿道球部 D.尿道海绵体部 E.舟状窝

4.射精管开口于( ) 5.前列腺排泄管开口于( ) 6.尿道最狭窄处是( ) A.膀胱壁 B.输尿管间襞

C.膀胱颈 D.膀胱垂 E.膀胱三角

7.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是( ) 8.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是( ) A.脂肪囊

B.纤维囊

C.肾筋膜 D.肌织膜 E.肾前筋膜

9.肾囊封闭是将药物注入( ) 10.肾部分切除时须缝合的是( ) 【X型题】 1.肾的位置( ) A.位于腹膜后间隙内 B.左肾上端平第12胸椎 C.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中部 D.肾门约平第1腰椎体平面

E.腰大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为肾区 2.肾被膜( )

A.纤维囊在正常状态下易与肾实质剥离 B.肾筋膜包绕肾和肾上腺 C.肾筋膜前、后两层向下互相融合 D.肾筋膜后层越过中线与对侧续连 E.肾被膜有固定肾的作用 3.输尿管( ) A.在肾窦内起于肾盂 B.斜穿膀胱壁,终于膀胱 C.全长有三处狭窄

D.膀胱内压增加时尿液易返流 E.女性输尿管与子宫颈相交 4.膀胱( ) A.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

B.男性后方有精囊、输精管和直肠 C.空虚时膀胱尖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D.充盈穿刺时需经腹膜腔 E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的内面 5.女性尿道( )

A.穿过盆膈时周围有括约肌环绕 B.有三个狭窄、三个扩大 C.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前庭 D.仅有排尿机能 E.较男性尿道短、宽且直

6.The urinary system consist of( ) A. two kidneys B. two ureters C. one urinary bladder D. one vagina E. our urethra 7. The renal vascular segmentation was recognized as(A. superior segment B. superior anterior segment C. inferior segment

) D. inferior anterior segment E. posterior segment 8. The urinary bladd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ortions, they are( ) A. apex B. body C. fundus D. neck E. isthmus

四、名词解释

1.肾门 2.肾蒂

3.肾窦 4.肾皮质

5.肾髓质 6.肾区

7.膀胱三角 8.输尿管间襞

9.肾段 10.肾乳头

五、 问答题

1.试述肾被膜的层次和特点。

2.试述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肾门的体表投影。 3.试述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及狭窄部位。 4.试述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5.试述膀胱三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6.试述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尿道外口的位置。 7.试述男性尿道的特点。 8.试述哪些结构开口于尿道? 9.试述进出肾门的结构及其位置关系。 10.试述肾窦内有哪些结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肾静脉 肾动脉 肾盂 肾动脉 肾静脉 肾盂 2.肾皮质 肾髓质 肾大盏

3.第11胸椎体下缘 第2~3腰椎间盘之间 中 4.纤维囊 脂肪囊 肾筋膜 5.输尿管口 尿道内口 6.肾柱 乳头孔 7.腹部 盆部 壁内部

8.与输尿管移行处 跨髂血管处 壁内部 9.输精管 子宫动脉 10.输尿管间襞

二、判断改错题 1.错 右肾低于左肾。

2.错 肾盂出肾门移行为输尿管。 3.对 4.对 5.对 6.对

8.错 不能触及输尿管 9.对

10.错 将输尿管改为肾盂。

三、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D 4.D 5.B 6.E 7.B 8.C 9.A 10.B 11.A 12.E 13.A 14.A 15.C 16.D 17.C 18.E 19.B 20.A 21.C 22.A 23.E 【B型题】

【X型题】

1.AD 2.ABE 3.BC 4.ABCE 5.CDE 6.ABCE 7.ABCDE 8.ABCD 【 1.B 2.A 3.C 4.A 5.A 6.B 7.B 8.E 9.A 10.B

四、名词解释

1.肾门 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处 2.肾蒂 进出肾门的结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蒂。

3.肾窦 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即由肾实质围成。

4.肾皮质 位于肾实质的浅层,富含血管,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5.肾髓质 位于肾实质深层,主要由15~20个颜色较深的肾锥体组成。

6.肾区 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肾病患者在此区有触压和叩击痛。 7.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内面,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称膀胱三角。由于缺少黏膜下层,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结核和肿瘤好发区。

8.输尿管间襞 是两输尿管口之间的黏膜皱襞,膀胱镜下为一苍白带,是临床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9.肾段 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 10.肾乳头 由2~3个肾锥体的尖端合并形成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五、问答题

1.答 ①纤维囊: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构成,坚韧而致密,包裹肾实质表面,与肾皮质表面的肌织膜连接疏松而易于剥离。

②脂肪囊:位于纤维囊的外周,在肾边缘部较丰富,并延入肾窦,是肾囊封闭的部位。 ③肾筋膜:位于脂肪囊的外面,它发出结缔组织小梁,穿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肾筋膜分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两层下部相互分离,并与腹膜下组织和髂筋膜移行

2.答 形态:形似蚕豆的实质性器官,分内、外侧缘,前、后面,上下端。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门向实质内延为肾窦。 位置: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3腰椎间盘之间,第12肋跨过其中部。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第12肋跨过其上部。肾门约平第1腰椎平面,或第9肋软骨前端,距正中线5cm处。 肾门体表投影:在竖脊肌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即肾区。 3.答 形态:成对的肌性管道,长约20~30cm。 分部:输尿管腹部、盆部、壁内部。

狭窄部位: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输尿管跨髂血管处(骨盆上口);下狭窄位于输尿管壁内部

4.答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尖朝向前上方;底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膀胱颈与前列腺底(男性)或与盆膈(女性)相接。 位置:空虚膀胱位于盆腔的前部、耻骨联合后方。

5.答 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缺少黏膜下层组织,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均保持光滑状态,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6.答 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短而直,长约3~5cm,穿过尿生殖膈处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尿道外口位于阴道口的前方,阴蒂的后方2~2.5cm处。

7.答 男性尿道全长分三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三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三个扩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二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8.答 男性:尿道球腺、射精管、前列腺排泄管。 女性:尿道旁腺。

9.答 结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 位置关系:自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自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泌尿系统解剖重点范文第6篇

◆ 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马、牛、羊、猪肾的外形、位置及内部结构特点 3.掌握肾门、肾窦和肾盂的概念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认识膀胱圆韧带 5.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泌尿系统中的功能 ◆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各器官特点:

(一)肾:

1.分类:

(1)表面平滑单乳头肾:马、羊、犬、兔。 (2)表面平滑多乳头肾:猪、人。 (3)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牛。

(4)复肾:由若干个独立的肾小叶构成,熊、鲸、水獭。

2.形态:(马)左蚕豆,右三角。(牛)左三棱形,右长椭圆形。(羊、猪、犬)均豆形。

3.结构:

(1)被膜:健康者较易剥离,营养良好的,有脂肪包裹,称肾脂囊。

(2)实质:a.皮质,位于浅层,色深,富含血管,有肾小体;b.髓质,位于深层,色浅,有肾小管。注:相关概念

1.肾门:肾的内侧缘凹入,是肾的A、V、N、L管、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 2.肾窦:位于肾实质内,是肾门深入肾内形成的漏斗状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3.肾盂:位于肾窦内的输尿管起始段。

4.肾叶:由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血管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皮质和髓质部分。 5.肾锥体:肾的皮质、髓质与肾乳头形成圆锥形结构,其中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称肾锥体。 6.肾柱: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叫做肾柱。

7.肾乳头:肾锥体顶端形似乳头,对向肾窦,上有乳头管的开口,且不被皮质包围的结构。 8.髓放线:髓质部的集合小管呈放射状向皮质区伸延。

9.皮质迷路: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区称为皮质迷路,内有肾小体。

(二)输尿管:

起自肾盂(马、猪、羊、犬)或集收管(牛)→→开口于膀胱颈背侧。 比较:

马、羊、犬:肾乳头→肾盂→输尿管。 牛:肾乳头→肾小盏→集收管→输尿管。 猪: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三)膀胱:

1.结构:膀胱顶、体、颈。只有顶、体部分有浆膜。 2.固定:a.膀胱侧韧带

b.膀胱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动脉的遗迹。脐静脉的遗迹称肝圆韧带。3.位置:当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其顶端突入腹腔。

(四)尿道:

1.尿道内口:其始于膀胱颈。

2.尿道外口:(雄)开口于阴茎头,(雌)开口于阴道与尿生殖前庭的交界处。【思考题】

上一篇:美容院名字怎么取范文下一篇:幕墙工程施工准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