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3

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与学生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了解认识听障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听障学生学习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63

一、认识听障低龄学生

1.什么是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音及言语声音。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在人的成长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① 听力障碍造成听觉语言丧失;② 感知觉活动受限;③ 注意力发展受限;④ 语言记忆受限;⑤ 思维发展缓慢。

二、尊重特殊性,提高聋校课堂改革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1.任务特殊:语言是听障学生耳聋后最为严重的缺陷。因此,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全力帮助听障学生学好语文,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对象特殊:聋校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听觉障碍、言语器官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的聋“哑”学生。教他们学语文,要经历听觉语言康复教育训练与语文“听说读写”教学、训练的艰难过程。

3.教学语言特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活动中师生沟通的教学口语、教学书面语,都是边学习边使用边发展的。它受听障学生语言能力程度、文化知识程度、听觉补偿程度、视觉空间位置的制约。它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4.时间空间特殊:听障学生听、说障碍,不能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主渠道,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要在保证课时量的同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三、从整体着手改革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1.提高对当前语文教学最前沿研究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认识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这些要通过语文的课文内容来实现。

2.构建“程序”理论和“低+中+高”模式

基于听觉语言障碍低龄学生学习语文“零起点”的特殊需要,基础教育阶段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理论,有序地实施语言启蒙康复训练和语文基础教学、训练,才能有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四、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以知識技能为中心,确定恰当的语文教学目标

2.使用适合听障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教材

3.设计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

4.有计划地安排多读、多写、多背、多默写的循环练习,从正确向熟练发展,巩固和提高听障学生听、说、读、写的熟练技能;防止回生、遗忘。

五、正确运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1.正确使用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听障学生的读、写能力,必须十分重视。

2.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教学口语、教学书面语(课文)、手指语、手势语、体态语(肢体语)。

3.运用教学语言,必须分析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以听障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沟通交流的需要为准则。

每一个听障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光鲜。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是教师努力工作前行的不竭动力,愿你我沿着听障教育研究轨道,不断奉献出智慧,惠泽我们身边的听障孩子。

参考文献:

郭秋梅《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探析》,《高考》2021年第3期。

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存在时机不当、讨论时间不够,分工不够明确、评价不科学等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收效甚微。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关键词】小组 合作 效益

如今,合作学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的关注。构建有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能把学生从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精神,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一、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靠教师组织教学,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首先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們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6人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两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两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指导

首先,小组合作前。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还应有必要的讲述。一有问题,老师应先引导、激发学生的解决为题的积极性,并出示合作学习方法,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小组合作中。教师要重视基本语言模式的训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比如,发言时:“聚焦、迅速、倾听、认真”,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聚焦到了某一点。当某一组展示完毕后,会说:“我们组展示完毕,请补充或评价”。当学生补充或评价时,会说:“听了谁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想给他做点补充……、我纠错……、我质疑……、我评价……”。发言完毕后,会说:“请下一组展示!”刚开始时,学生说的乱七八糟,东一锤西一棒,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就某一观点有共识的相互补充,等这个观点交流完了,再交流其他的部分。学生很聪明。我这样说了以后,在课堂上他们就按我说的去做,我在旁边适时引导,慢慢地学生的发言由无序到有序,针对性很强。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后。评价激励小组,奖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小组的分工,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可为小组得到一定的奖励。更注重奖励小组长。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发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评出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告诉学生,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一边听一边想,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特别是要把别人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合作中明白:既要善待自己,又要欣赏别人。

四、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师要一同参与,加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要去除过去课堂上无效的讲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标准。

参考文献

[1]杨香琴.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11).

[2]王迪.高效课堂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5(a2):173-173.

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有效提问”是建立在提问和提问者关联上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具体实践过程是学生阅读文本时主动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管理,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点式向联系式、由单项联系式向多项联系式递进的序列化管理,逐渐使学生敢问、能问和善问,从而使学生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和善于阅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提问;提问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倡问题教学。而现实教学如何?据调查,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的小学生有13.8 %,初中生有5.7%,高中生有2.9%。而对高中语文课堂进行调查的结果仅为3.1%。教师通过提问评价控制全部课堂对话,由此认为在进行“生本”教学,而这种貌似“生本”的课堂模式,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顽疾和发展瓶颈。

教师之所以不让学生问,是因为学生不会问。而教师的问题,又常常问不到学生的心里,即缺少马赫穆托夫等人所认为的要让学生主体参与的那种“问题情境”。比较可靠的办法,就是教基于学,教基于问。为此,有必要對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研究。

二、实践研究的过程

笔者从学生角度思考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症结,以研究学生提问为切入点,以如何管理学生提问为主线,形成了一套基于提问和提问者关联理念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1.设计出让学生提问的机制

问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出问题。马赫穆托夫等人的问题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教学核心要求即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还处于“被问”的局面。从“被问”转为“主动问”,再到“能问”和“善问”,需要一个由外到内的情境转化过程。

(1)努力使问题情境具有唤醒效果

设置问题情境要富有情趣和谐趣。提问源于一定的情境,马赫穆托夫等人认为,问题情境一定要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要激活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知识。高中阶段学生容易动感情,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则避而远之,所以创造情境尤为重要。如通过扮演课文人物角色将学生提问自动分类作答,通过找朋友进行交互作答,通过“专案侦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等等。

(2)努力使问题情境具有探究功效

设置问题情境要追求智趣和理趣。马赫穆托夫等人认为,问题情境的核心成分是新的未知的东西。但对新的未知的东西的探索,要建立在被唤醒的已有知识基础之上。正是学生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才能激发其认识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微观上对具体文本中的某个问题的探究;二是宏观上对所有文本共同提问点的开发。后者是语文阅读提问管理教学的特质所在,是基于提问和提问者关联理念的一种“新”思考。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提问点的提问技能,才能提升阅读水平。

2.设计出让学生有效提问的机制

有效提问主要是建立在提问和提问者关联上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是因为缺少不断改善的提问视角的图式。一些作品之所以常读常新,往往需要新的思考角度,即新的提问视角。

(1)确立提问视角

提问视角,即提问的方向,是如何确立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确立方向的依据包括文章体式(文章体裁)与知人论世(作者风格、时代背景等)。依据前者的提问可称之为竖式提问,以求问的准,相应的阅读叫竖式阅读,以求读的深;依据后者的提问可称之为横式提问,以求问的宽,相应的阅读叫横式阅读,以求读得透。一般的阅读只要能深读即可,而若想读透,非得宽读不可。

譬如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围绕文本作者的情感展开提问,就要找到体现作者情感的载体提问,找到了情感载体,就能找到合宜的提问视角,也就找到了合适的读法和学法。如竖式散文提问视角的图式为:散文提问—作者情感—抒写对象。其他文体的提问图式还有:小说提问—社会现实—人物塑造;诗歌提问—作者情感—描述意象;剧本提问—社会现实—矛盾冲突。以上都还是提问的主要方向,要把提问技能落到实处,还要在这些方向下挖掘提问点。

(2)细化提问视角

要让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广化”“细化”和“深化”,还必须要细化提问视角。即在提问视角下,再挖提问点。提问点是文章能够挖掘出有质量的问题之处。编制提问点,相当于要在文章中开发一个普适的提问框架。提问序列的建构可参照斯金纳程序教学,采用小步子专项提问:先从文章外显关键处入手,即从“标题、开头、过渡和结尾”等小步子切入;再到具体的“词语、句子、标点和段落”等小步子的提问;再从实到虚,到训练学生对文本“写法”的提问。小步子专项提问的本质就是要掌握不同步子之间联系的“节点”,掌握围绕某个步子的大量“节点”,也就等于掌握了有关这个步子的阅读经验。

譬如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提到“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就虚词“也”可做文章,指导学生联系整句、独段、结构、内容、语调、风格等进行提问,即所谓“多项联系式”提问。

(3)整合提问视角

整合细化的提问视角,需要培养学生一种更高级的文体阅读智慧。前两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根据文章体式确定提问视角,然后学生从某个视角具体展开;教师再根据提问视角,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而到巩固阶段的提问管理教学,学生要逐渐参与制定提问视角,并且根据自定的提问视角筛选整合自提的问题,一般要求学生筛选整合成由4至5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筛选整合的过程也是阅读深入的过程。

从前面对学生提问的点式管理、步式管理,逐渐到这一阶段的串式管理,也就是学生提问从简单到复杂、由单点式向联系式、由单项联系式向多项联系式递进的序列化管理过程。

3.形成“问学”式阅读方式和教学形态

管理的目的是使“问学”一体,做到以问带学、以问促学,做到在问中学。提问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问学”式的阅读方式和教学形态。

(1)培养学生“问学”式阅读方式

实践证明,同一个问题,自己提出和别人提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明显不同。自己提问,经由自主参与,自然具备了马赫穆托夫等人所谓的“问题情境”(或“问题性”),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就更深了一层。根据这一思想,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本内提问,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提问,目的是以问带读,以问促读。

(2)形成“问学”一体化的教学形态

本实践研究形成了一种高中语文课堂“问学”一体化的教学形态。可简单描述为:教师展示提问视角—学生课前提问—教师提问抽樣—课堂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时也解决教师补充的问题。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问学”,主要体现在提问视角的确定,包括后期学生自定提问视角和设计问题串,提问视角最终的筛选或确定由教师完成;提问抽样主要是了解学生问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筛选确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课堂最后的“读解师问”环节,是学生对文本的补充学习区间,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更好地学。

学生主体“问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课前提问的学生,问由己出,就自然具备了“问题情境”,具备了学的功能;二是课堂“被问”的其他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课前提问学生的问题情境进行迁移。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解决“问”,还要把问题的内含情态进行互相传递。

三、实践成效与创新

开展有效提问的教学符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在趋向。提问管理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文本的多维解读,关注阅读的生成性,已初步形成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序列化“联系”式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课前提问能带动和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课堂解问能落实学生提问时形成的“预构知识”, 而且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强,学习效果良好。以笔者近年任教的两个实验班为例,科任教师都反映学生的提问意识非常好,学习也更积极主动。此外,有效提问实践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创新。

一是发展了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马赫穆托夫等人认为,问题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性”问题。这种“问题性”也就是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提问管理教学是以“联系”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提问。但马赫穆托夫等人的问题教学侧重点是如何在问题探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对问题本身、对问题和提问者的关联研究得不够。本实践研究更深入地探究了问题本身及其与提问者的关联,并基于这种关联而不断推进。

二是发掘学生提问本身的内涵。学生提问本身,就是学生主体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主体造就问题情境,问由己出,定是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由于学生的年龄与知识水平相仿,因此其提问会更具连接“已知”和“未知”的功能。这也是在提问管理教学中,学生能最大发挥主体积极性的根本原因。

从尝试阶段的“粗放型”提问到发展阶段的“达标型”提问,再到巩固阶段的“集约型”提问,提问管理教学走的是一条“精问”路线。“精问”是提问管理教学继续拓进的基调和方向。总之,通过联系式的管理达成“精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是提问管理教学的要义所在。

(责任编辑   郭向和)

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高考语文改革”、“国学热”的出现,让当代中学生更多地了解优秀的汉民族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也更为突出。在我国大多数中学校园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文学社团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它既可以弥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又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学习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一、文学社团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文学社团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笔者就此对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星河”文学社全体社团成员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文学社团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如下:

(一)文学社团——积聚知识的殿堂

语文课堂虽然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但由于课堂教育时间的局限性,学生无法在仅有的45分钟时间内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更需要一个积聚知识的平台——文学社团。笔者对星河文学社近两年开展的社团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1:

调查发现,星河文学社开展的活动较为丰富,其中涉及到语言训练、诗歌赏析、文学经典阅读、写作交流、话剧表演、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社团成员在多样化、高品质的社团活动中增长知识、学习技能,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让学习多元化”的要求。

(二)文学社团——激发趣味的摇篮

文学社团就其性质来说,是由学生因其兴趣爱好相同而自发组织或由老师引导组织的群体性团体,其宗旨就在于发展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契合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此外,文学社团作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当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可时,无形中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样也能使学生的自豪感得到满足,反过来将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并学好语文的兴趣。

(三)文学社团——诗意栖居的大地

王崧舟老师提出“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强调语文教学要将发展学生的“言语”和“生命”相结合,将通过语文实现学生的“诗意人生”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享受诗意的课堂少之又少,而文学社团却为学生打开了诗意栖居的第二扇门。

调查发现,在众多的文学社团活动中,文学欣赏、诗词赏析、诗歌创作等以“文学”为核心的活动备受学生青睐,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达到知识上的积淀,更是让学生得到了人格上的熏陶。从对星河文学社创办的校刊《新竹》的收录情况来看,学生的原创文学作品收录颇丰,每年发表的期刊大约收录学生原创作品150篇,从学生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学诗意。

二、中学文学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力量缺失,文学社团得不到长远发展

1.学校严守中立,教师墨守成规

学校和教师是学生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为学生活动提供舞台,教师更是学生开展活动的最佳指引者,如果中学文学社团在前进的过程中得不到这两方面力量的支持,那它的终止也将成为必然[4]。就目前中学文学社团发展的情况来看,仍然有众多的学校对文学社团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使得学生在校规的束缚下无法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2.家长反对、学生功利性现象严重

升学压力的加大使文学社团在家长心中无法拥有一席之地,家长们也把在校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努力的唯一标准,压缩课外活动时间、杜绝一切兴趣爱好成为学校和家长奉行的准则。此外,能够真正投入到文学社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少,社团招新工作也无法开展,更多的学生是抱着快速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才参加文学社团,其功利主义可见一斑。

(二)自身发展不足,众多文学社团名存实亡

1.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降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1]。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要想使学生在参与文学社团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知识,在社团活动的设计上就应以开放、多元为准则。但就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众多社团缺乏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其开展的社团活动内容单一,主要以阅读交流、征文比赛为主,且活动举行时间间隔较长,这极大地降低了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众多学生对社团不满,最终弃团而去。

2.社团活动经费不足,校外活动开展步履维艰

中学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大多以学生为主,其自身力量的微弱不足以支撑他们开展规模宏大、质量高端的活动,且活动场地仅局限于校园内部。这就进一步导致文学社团活动影响力较小,社团成员都是在校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同样也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局限了学生的视野。

三、有效利用文学社团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中学文学社团在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也看到了当前文学社团发展存在的不足,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定有效策略,通过优质的文学社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有效延伸学生的知识广度

中學文学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语文课堂,其独特性就在于多角度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方位扩充学生的基础知识,整体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8],“星河”文学社在2015年3月开展的课本剧编演活动中,将鲁迅的《祝福》改编成了与祥林嫂的亡灵进行对话的情节,在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里,学生们将自己对故事人物的拿捏、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对故事情感的把握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种语文教材学习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更能够使学生成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二)以丰富社团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听说读写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中学文学社团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其根本宗旨就要落实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素养上,使语文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星河”文学社长期进行的晨曦诵读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进行经典书目的阅读交流,每天的三十分钟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积淀知识、表达交流的舞台。此外,该社团还定期开展书法培训,并将书法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临摹书法大家优秀的作品时,对其涵盖的传统文化也进行了了解。

2.阅读思考交流,提升学生的品鉴赏析素养

阅读赏析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3]。但由于课程压力的不断加大,课堂上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课外时间也常被压缩,被众多辅导课程占据,对于热爱文学的学生而言,文学社团即是一个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舞台,如“星河”文学社在近两年的社团活动创办中不再局限于课本推荐的阅读书目,四书五经、外国优秀名著也走进了他们的社团。社团中的学生不断重复着阅读—思考—交流这一过程,也不断提升着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品鉴赏析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益处。

3.感悟文学之美,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

“文学的美感”存在于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存在于每一个细小的字眼。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领悟语文之美、赏析文字之美并接受作者的情感之美是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高要求,借此也将使中学生达到人文情感上的升华[5]。因此,在文学社团中也应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能够领略鲁迅的尖锐辛辣,体验沈从文的温暖秀丽,学习李白的豪迈不羁,崇敬杜甫的忧国忧民,从作者的文学风格到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被唤醒、被感染,并不断在优秀的作品中提炼升华,引导自己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情感素养,让自己也成为美的存在。

4.丰富社团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素养

单一的社团活动不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也不能够满足众多学生的兴趣要求,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起到的作用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社团应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造,丰富社团活动形式,让社团活动更加多样化[6]。据调查,“星河”文学社社团活动形式已经由传统的比赛类、交流会演变为综合性的活动形式,他们可以将小说、戏剧、诗歌等综合起来进行编排,活动内容丰富,既能让学生增加知识,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三)以社团自身建设为切入,保障性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

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在社团中主要起着指导性、制约性的作用,一份合理完善的社团章程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开展社团活动,每位社团成员各尽其责,从活动的策划、宣传到开展实施,整个过程只有按照社团章程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7]。此外,社团成员的管理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利弊分析不透彻的阶段,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学社团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社团成员的好坏会影响整个社团的发展,因此,加强社团成员管理是完善社团建设的有力保障。

2.明确发展方向,思想引领未来

在社团发展过程中,一个正确的思想能够为社员们的学习道路保驾护航,也能够为社团的发展指引道路。如星河文学社前任社长董志强同学及指导老师在全面总结过社团之前的发展经验后,从社团根本宗旨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全方位制定了合理的引导思想,星河文学社的社团指导思想集知识性、文学性、现代性于一体,努力让每位社员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发展成为高素养的优秀学生,由此可见,一个高品质的社团离不开正确思想的引导。

在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环境下,语文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已远不能滿足中学生对多样知识的需要,第二课堂——中学文学社团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优质的文学社团所包含的知识、趣味、创新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避免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情绪,让学生在一个自在的氛围里得到充实,在五光十色的语文景观中得到综合性提升。因此,文学社团是学校语文课堂的有效延伸,是让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学校、老师、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社团成员的创新创造,社团内外有效互动,才能使其充满活力,真正地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进福.文学社—语文教学的良师益友[J].教学与管理,2002,(15).

[3]倪文锦,王荣生.人文语感对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秦粲.中学校园文学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J].读与写,2013,(9).

[5]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于翠玲.语文课与文学社[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2).

[7]郭志贤.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8]丁春锁.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J].科教文汇旬刊,2008,(10).

(张蒙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10097)

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所谓生态课堂,是指以实践生命价值追求,以民主管理为基础的课堂生态环境,师生多元、多向、多层次互动,启迪智慧、创造自我、发展生命的课堂教学。讲究和谐健康是生态课的基本主张,教师要深度发掘人文价值,为构建生态课堂奠基。在具体操作中,要追求教学的生活回归,体现生态课的基本属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化教学情境,提升生态课运行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一、发掘人文价值,构建生态课基础

教育需要关注生命,这也是教育本质属性基本诉求。而人文教育应该是所有课堂教学的第一要旨,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人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如果说知识学习是求真,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求美、求善,语文课堂教学肩负学生情趣、情操、情感构建使命。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良性化塑造。这些智慧意识的建立都需要有优良的历练契机,语文课堂恰恰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因此,教师要提升人文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促生更多生命成长元素,形成生态课基础。

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开展一个对比活动:“我与胡适比母亲”,从生活、学习、思想成长等角度展开对比,找到异同点。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对比之中。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触动心灵的体验。有学生说:“我的母亲和胡适的母亲一样,也很关心我的学习,平时监督我做作业,但我的母亲从来没有这样狠劲地打我。”教师总结:“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但爱孩子的情感是相同的。胡适的母亲处于那个特定的年代,教育方式也许不是最科学的,但对孩子的真情却是炽烈的。”学生从文本学习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之外的东西,这对学生思想品质塑造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追求生活回归,体现生态课属性

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回归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本质属性特征。将语文与学生生活联系在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和谐、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如果有条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场景,亲眼目睹语文生命特征,亲手操作语文技能,体验生命成长过程。

学生生活体验是语文学习重要认知媒介,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生活现实出发,设计生活化特征更为鲜明的教学方案。在学习《端午节的鸭蛋》时,教师让学生讨论话题:大家熟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学生大多知道我们身边的习俗,如插艾草、点雄黄、吃鸭蛋等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由学生总结作者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教师继续给出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咸鸭蛋念念不忘呢?学生思维启动,展开积极探讨,对文本主旨要义有了深刻体味: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真谛,只有充分感受生活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师抓住学生生活感知,不仅探知了文本要旨,对自身生命价值培养也多了更多思考。

三、创设生动情境,升级生态课品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介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学习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形成思维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实物展示、现场观察、生动讲述,或者借助多媒体,将丰富画面、精彩图片、生动视频、个性化文字、灵动动画等材料信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形成心灵触动。

在学习《吆喝》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学习,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北京地区各个时期的吆喝声集锦,学生被多种多样的吆喝声所吸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搜集本地吆喝声,体会吆喝的特点。学生对本地吆喝声都非常熟悉,自然对讨论话题产生浓厚兴趣,课堂内吆喝声不绝于耳。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北京地区的吆喝声特点,然后结合本地生活中吆喝声展开对比学习体味,从中形成生活感知。这其实就是对社会的认知实践,从中获得的成长力量自然呈现显性。

生态课不仅追求知识传授,更注重生命成长。传统教学模式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新课改大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引入生态化教育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健康成长规律。教师从培育人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追求生态课教学,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陈令光,教师,现居山东临沭。

语文课堂学习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下,如何教好中职语文,如何在教学中引入艺术化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中职语文老师探究的难题。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探究

一、中职语文课堂进行艺术化教学的好处

1.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即老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地扩散学生的思维,不能让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想象展现出来。让艺术化教学走入中职语文的课堂,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知识情景再现,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2.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众多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思想行为懒惰,疏于对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这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难于开展。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入情景式教学,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压力较大,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存在的这些现象,在课堂中实施艺术性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现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自主学习。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通过艺术化教学,老师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话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艺术化的教学改变了原来以老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所学的课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领悟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二、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进行艺术化教学

1.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

在说话过程中,想要别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兴趣,就要注重体态语的教学。研究表明:沟通领域中,语言占百分之四十左右,而肢体语言占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个研究充分地说明,在讲课中老师肢体语言对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所讲的知识内容,随时变换自己讲课的音调,使用不同的手势和眼神进行教学,达到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的目的。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老师和学生放松心情,使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陶艺情操,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室的布置,要简单大方,具有时代的气息,对于桌子和椅子的摆放,要合理布置,达到美观,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死角”的出现,在客观上提高课堂的管理效率。

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老师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老师在自己的着装方面也要引起重视,穿着要大方得体,避免穿一些比较时尚潮流的衣服,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气要亲切流畅,举止要做到优雅端庄,使学生看上去赏心悦目。

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放一些电影和视频片段,通过这些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适当地表扬、激励学生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还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赞赏,尽量做到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得到认可之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勤奋地学习知识。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实施艺术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教学观念进行改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2]刘容.“多动—做主”,开创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2):32-33.

作者简介:郭利民,男,1979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企业公关危机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发射天线广播电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