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

2023-09-23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上招聘越来越成为如今社会的主流趋势,它以招聘范围广、方便迅速、不受时空限制等区别于传统招聘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和企业单位青睐的招聘渠道,在人力资源招募与配置方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上招聘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招聘市场制度不健全、信息失真严重、甄选人才困难等问题为招聘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如何扬长避短,提高专业有效性使人力资源在网络招聘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网络招聘的基本分析入手、针对网络招聘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对网络招聘提出期望和总结。 关键词: 网络招聘 问题 对策建议

一、 论文纲目

1、网络招聘概述分析介绍

(1)网络招聘概述

成功的招聘是企业成功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窗口。网络招聘,也被称为电子招聘,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发布、筛选简历、在线测评等手段帮助企业人事资源管理部门收集应聘信息,确定所选岗位人员初步完成招聘的过程。目前,网络招聘已经逐渐超过了人才招聘会、报纸招聘等传统的招聘方式,成为企业最为常用的招聘方法。 (2)网络招聘的特点和优势 a.节省成本

对求职者来说,网络招聘无疑是最节省成本的一种招聘途径,可以免费注册招聘网站会员,在海量的求职单位中搜寻合适自己的工作。而对企业单位来说,网络招聘费用较低,相比传统招聘如报纸、广告等节省了大量成本,并且传统招聘时效性短、选择性差,而网络招聘恰恰避免了这些问题。 b.辐射面广

网络招聘的辐射面是任何传播媒体无法比拟的,毫不夸张的说,现代社会根本离不开网络,要想生活的更好,必须得跟上网络的步伐,因为它可以传播到世上任何一个不可触碰的角落,这是传统招聘做到的。 c.针对性强

只要求职者在招聘网络上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足不出户对工作的类别、地区和需求进行全方位智能搜寻,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行业、职能、工作地点、工作要求、工资、福利待遇等。工作职位分类清晰、针对性强。随后,求职者便可以向自己心仪的企业投递个人简历,企业单位也可以搜寻下载符合职位要求的求职者的简历。 d.时效性长

网络招聘不同于定期举办的人才招聘会,没有时间和区域限制,企业可以全天候地向潜在的应聘者发出招聘信息,而应聘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招聘企业联系,大大方便了双方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一些传统的招聘方式,例如报纸广告等有时会出现滞后的情况,而网络招聘的时效性可以使求职者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招聘信息,可以从发布日开始一直延续到企业招聘到真正人才为止,可以使求职者少浪费时间在已经没有时效性的岗位或组织中。

f.限制条件少

由于传统招聘会并不是每天都有,网络求职没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能够给求职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对于异地求职者,网络求职节省了奔波于不同城市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般院校学生,因为不易亲临知名企业校园招聘会,但通过网上招聘就可以获取与其它求职者同等竞争的机会。 (3)网络招聘方式

a.以盈利为目的商业网站,例如58同城、赶集网、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等。这些网站通过向招聘单位收取费用获取利润。企业在人才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的资料、查询合适的人才信息。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网上招聘的主要方式。由于人才网站上资料库大,日访问量高,所以企业往往能够较快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同时,由于人才网站收费较低,很多公司往往会同时在几家网站注册会员,这样可以收到众多求职者的资料,可挑选的余地更大。

b.公益性招聘网站,一般由国家出面设立,为引进人才和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公益性招聘网站就像一座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了解的桥梁,使“求职者”能够如愿以偿地在企业找到一份工作,企业也能够找到所需的理想人才。 c.专业领域的网站,由于专业网站往往能够吸引某一行业的顶尖人才的关注,在这样的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会使招聘效果最佳。

d.本公司的网站或主页,有很多企业在现有的公司网站上增添一栏招聘项目,同时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信息发布在主页上,这样既可达到宣传目的,又能吸引来访问的求职人员在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应聘岗位,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它的主要优势是成本较低,并且是目前网络招聘的最灵活的方式。

e.通过网络猎头公司,如果企业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特殊人才会通过猎头公司来寻找,其具体操作基本上是由企业高管直接负责,因此这种方式看起来比较神秘。专业的网络猎头公司利用互联网将其触角伸得更深更远,再高的职位他们都会猎寻得到,但是佣金较高,一般相当于被推荐成功的人才的年度工资的20%-33%, 外资或大型猎头公司一般在25%-33%, 而且规定的最低收费基本是在每个职位5-7万人民币, 而且这类公司一般都不愁没有足够的客户, 所以往往很 “牛”, 在合作条件上普遍比较强硬。

2、网络招聘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网络招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规模的求职者储备库、可获得更多高素质的求职者、缩短企业招聘的时间、降低招聘成本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国内的网络招聘市场还不成熟,所以网络招聘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损害招聘双方的利益,而且还会限制网络招聘向更深远的层次发展。

(1)网络招聘应用范围狭窄,使用范围不广泛

如今我国整体的网络招聘环境还不成熟,即使当前的网络覆盖面较广,网络技术也比较先进,,但仍并未完全普及,在一些小的城镇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络技术系统建设仍不完善,导致网络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网络招聘在国有企业和一些偏远地区中应用的仍然少之又少。目前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也较为单一,招聘对象也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较多,这样就使得应聘人群受到一定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就不明显。 并且不是每家企业都适合和接受网络招聘,一些小型企业或者私人单位本身网络技术管理方面不到位,或者招聘人员数量较少。比起开通费用较高的招聘网站项目,这些企业更喜欢传统的招聘方式,如熟人介绍、张贴招聘广告或者一些免费的招聘会等。而一些如职业介绍所提供的如家政、生产工人、门卫、水电工等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有限,很多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所以使用网络招聘就更不现实,即使发布了职位在网站上面,效果也不如传统招聘方式。所以仍然有不少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使用网络招聘来找工作。 (2)网络招聘信息真实度低

网络招聘和传统招聘一样都面临着信息真实度这一难以避免的问题,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可以说参与网络招聘的每个人都有责任。网络世界信息繁多,传播速度极快,也就意味着因为信息的极大泛滥而导致其真实度的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来自于三方面:一是,网络招聘因为其自身虚拟性、普遍性的特点,导致网络招聘虚假信息偏多,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不强;二是,在网络招聘初期,企业和个人在网站上注册都未要求“实名制”,也没有对其注册信息进行审核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造成了企业随意填写招聘信息,夸大招聘待遇甚至发布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等不良行为。还有一种就是某些企业发布很多岗位需求信息,但是其实已经不招或者只是为了招某一个岗位。依旧挂在那一是为了给企业做广告,二是等面试时极力推荐你做其他的职业。三是,求职者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刻意美化修饰自己简历,虚报自己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行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平台,这种不诚信行为也造成了求职者入职后,企业单位发现其并没有相应的学历和能力而引发不少劳动纠纷。 (3)网络招聘甄选人才困难

由于网络招聘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求职者使用网络来进行招聘、求职活动。所以招聘网站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目前网站的搜索引擎也不够给力,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但是其中有相当多的信息跟你的要求相差甚远,以及大量无效的信息导致人在甄选困难重重,有时还可能漏选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时间久了必定会使企业降低对该招聘网站的信任度。这不仅对该网站造成影响,还可能减少企业对网络招聘的使用量,对网络招聘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4)网络招聘缺少双向互动交流

就目前网络招聘现状来看,大部分的招聘网站还只是把网站打造一个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双方信息交换的平台。多数企业还是利用网络招聘进行简单的简历搜索、筛选,电话邀约面试即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缺少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过程,很多求职者在投递简历之后常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简历是否被用人单位所看到。一方面,对于求职者来说网络招聘比传统招聘的等待期更久,有些要等上十天半个月才有反馈,以致求职者错失机会,而有些甚至就像石沉大海,毫无回应。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缺少直观沟通交流,双方仅凭基本信息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再加上很多求职者对找工作态度不严肃,导致在实际工作时中就会经常出现求职者“爽约”或者简历与本人相距较大等各种问题,使招聘成功率大大降低,既浪费了简历资源也会无形中增加工作压力。所以作为招聘人员也需要对这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如果在招聘网站中我们能够有一点简单的交流有时就会帮助我们排除很多不合适的人员,进而减少工作量,给更多时间去搜集更合适的人才,在第一步筛选简历中做好了会提高之后的招聘成功率。 (5)招聘网站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代网络招聘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将招聘信息挂在招聘网站就可以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层次和结构也有一些相应的变化。由于如何选拔人才又是企业产生优秀的人员的第一步,所以除了具备必要的技术实力以外,招聘网站还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较强的市场策划推广能力,将公司包装推广出去来吸引更多的求职者。然而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在类似的深层次服务上还很薄弱,缺乏对人才市场的分析、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十分有限。 (6)招聘网站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目前在我国网络立法相对滞后,并且相关法律适应领域相对比较广泛,很少有针对网络招聘的具体法规,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借鉴。迄今为止,我国虽然也建立了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但是仍然存在机构分级管理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清晰等诸多问题。所以网络招聘市场仍然会存在秩序较混乱,信息的安全性低导致恶意行为发生,甚至出现争纷无处申诉,受害者的名誉损失、经济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7)招聘网站创新程度低

社会上许多招聘网站的服务都大同小异,主要还是以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和个人注册简历查找职位为主,并没有自己网站的特色和优势。甚至有些小型网站直接照搬大型招聘网站的方式,而且部分网站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广告投入上的竞争,而不是发展自身特色和优势。许多招聘网站在招聘业务人员的时候强调业务能力的突出,对人力资源知识的要求并不高,招聘网站要做强做大并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在技术和服务上保持优势和特色,并不断创新和提高。

3、网络招聘的对策建议

网络招聘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有巨大的潜力也有明显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趋利避害,对缺点加以改进、完善。解决网络招聘所面临的问题,基本的出发点应该基于4方面:政府、网络、招聘企业、应聘者。

1、政府方面

a.健全网络招聘法规制度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要担负起引导和规范市场的职责。所以首先是健全立法。目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中,国家层面的立法相对滞后。现有的相关法律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招聘的,面对诸多网络上因网络招聘而发生的法律纷争,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借鉴。政府应制定健全的网络招聘法规体制,加强立法力度,对招聘信息的发布传播进行严格审核,规范网络招聘市场。这样能使网络招聘中的纠纷仲裁有地,受害者投诉有门,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其次,对招聘网站、招聘单位及招聘者都应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从而减少虚假信息和过时信息。 b.建立规范的网络诚信监管制度

政府要加强网络招聘管理,建立相关的网络诚信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方面,应逐步分级建立网络招聘的诚信管理机构,划分管理职责,使网络招聘中的纠纷仲裁有地,受害者投诉有门,是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的重要保证。由于网络信息杂乱,各种虚假信息充斥,一方面:政府须要求网站对所有参加其网络招聘的单位都要进行“资质证明”,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证明,以确定其合法性,同时对其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查核实,以减少虚假信息。另一方面:政府应明确招聘单位和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招聘网站因监管不力而出现的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连带责任,最大程度的使企业和应聘者得到更好的安全保障。

2、网络方面

a.对网络技术进行革新和创造

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和创造可以给网络招聘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正在推广的宽带网技术就有利于解决网络速度较慢的问题,还有网络招聘管理软件的开发技术也有所突破,也有利于建立符合企业个性需要的筛选机制。技术是网络招聘规范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样除了可以解决一些纯技术问题如破解乱码,检查并清除病毒之外,还有改善网络筛选手段,降低信息处理的难度,完善电子筛选与电子面试,提高电子面试的可信度等作用。在加强技术投入和改造,加大网络基础设备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正视目前影响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是IT人才的缺乏,因此必须加强网络人才的培养,增加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投入。 b,加强网络招聘信息安全与维护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而各种各样的病毒更是肆意而行。所以必须要对网络招聘平台做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系统,以便阻止那些有恶意攻击建立网络服务器的“有心”之人,另外设置安全模块和建立档案信息加密制度,也是为解决存在于人防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提供保障,防止人防泄密事件和网络被攻击事件的发生,保证上传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招聘者方面

a.加强自身道德素质和专业修养

网络招聘不像招聘会双方可以面对面的直接交谈,通过网上招聘很难让人洞察和制裁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对一些不真实的信息难以判断,为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这就需要双方都自觉的以礼相待,以诚相谈。只有人人都提高道德素养,这样整个网络信息交流才能彻底走出“网络陷阱”的阴影,更好的向前发展。招聘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填写个人简历,诚信待人处事。 b.提高自身对网络招聘的选择、辨别能力

求职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网络招聘的单位,并且要选择相对较为安全的网址或者公司,也可以在投递简历之前在网络上搜索下该公司基本情况或者与网站上该单位负责人员进行通话了解一些你想知道的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简历白投,也可以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尽可能减少被网络诈骗。网络信息变幻莫测,经常会让人眼花缭乱,求职者在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络招聘的选择和辨别能力。

4、企业方面

a.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

有部分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宣传、提高公司知名度,招人只是个幌子。这类企业往往在发布的招聘启事上花大篇幅对公司情况进行介绍,而在具体招聘职位的描述上则轻轻描淡写。这样做是对应聘人员的极大不尊重,作为招聘企业,对待应聘者应和对待客户一样,成信为本,发布真实信息。对发布的信息也应及时更新,及时阅读和回复应征信件。企业管理者还应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制定自身的人力资源规划,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招聘最合适的人,而非最好的人。 b.充分利用公司的网站平台优势

如今许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并将本企业的职任空缺在自己的网站公布,可以增强求职者对企业的兴趣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为宣传企业形象。

4、总结

总之,网络招聘已经迅速成为流行的企业招聘方法之一,即使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招聘,但随着中国互联网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招聘形式必将更加普及,并推动整个国内网络招聘行业的大发展,在发挥网络招聘原有优势的同时,能够协助解决企业招聘的普遍问题和尽可能减少网络招聘的劣势,促进社会人才流通。网络招聘的良好发展,需要从企业、社会、网络和政府四方面共同入手。只有协调和做好这四方面的工做,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网络招聘的独特优势,在众多招聘方式中独领风骚,从而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5、参考文献

1.田兆福.网络招聘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研究 2004(09) 2. 梁平.彭林园我国人力资源网络招聘的文献述评[J]-科技信息2011(2) 3. 王立岩.关于网络招聘问题的探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孙媛媛.浅析网络招聘的优劣势及其应对策略[J].《今日财富》.2011(10) 5.李豫川.探析网络招聘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9(15)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第2篇

一、现阶段核电企业公众沟通的主要模式

(一) 核电现场的参观体验

核电企业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通过相应的机构, 定期组织公众前往核电站进行参观, 让公众有限度的了解核电企业的整体面貌及运行方式等等, 促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核工业的特性, 对核电企业有积极正确的认识[1]。

(二) 各类科普活动

开展各类科普互动, 安排相关专家开办讲座, 走进大学课堂、社区、中小学等教育机构, 通过专业人士下基层的方式, 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宣讲活动和科普教育活动, 权威的讲解和解读, 为大众带了专业的核能和核电知识, 也从知识层面, 逐渐打破了认知壁垒, 提升了公众对核能核电的认知度。在科普活动进行前期, 核电企业应根据公众普遍关注的核能知识, 如核安全问题开展专门的调查活动, 其形式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以及宣传读本方法等, 以此对核能相关的知识进行普及, 提高公众的信赖度, 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全面普及核能核电知识。

(三) 媒体传播

对核电企业来讲, 媒体还是其宣传的重要窗口, 依靠电视、网络, 特别是最近火热的新媒体的方式针对核电知识进行宣传, 将核能核电知识通过新媒体声音、视频、图文的形式进行传播。全新的宣传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传播活动中, 以此提升宣传效率。

(四) 品牌推广

企业自身的品牌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舆论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其形象及产品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为此, 核电企业应当加强品牌打造, 以全新的姿态树立积极的形象, 逐步对公众渗透核电对我国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核电将成为民用能源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等等, 这些对前瞻性和宏观性的内容, 不仅能偶增强人们对于核电发展的信心, 还能够进一步树立核电企业品牌。

二、现阶段核电企业公众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普遍核电企业对于宣传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 并付出了较大的努力, 但是其中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其一, 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于宣传工作的认知有所偏差, 未能意识到其中的紧迫性, 尤其是顶层设计以及整体规划方面问题较大。导致在实际宣传的时候, 有时过紧有时过松, 导致核电企业的公众形象认知始终处于低层次水平, 在公众眼中, 核电企业依旧是充满神秘的机密单位。其二, 现有的机制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并未提前进行统筹规划。因此, 一些宣传制度的细则存在问题, 导致当前的宣传推进工作不到位, 宣传部门工作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 不能真正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宣传活动程式化现象严重。其三, 企业内部的经验交流不够, 企业在进行宣传的时候, 一直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 对于集团和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相关宣传文件理解不透彻, 对一些宣传要点的把握和理解也存在不足, 很多宣传流于形式[2]。其四, 现有的宣传资源非常匮乏, 材料种类十分单一, 并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宣讲材料, 宣传的随机性较大。同时, 很多狠点企业也并未专门创设一支专业团队, 一般都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兼任, 存在工作滞后的问题。同时, 用于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有所不足, 值得宣传部门的建设工作不够完善, 进而造成宣传有效地降低。

三、加强核电企业公众宣传的有效方法尝试

(一) 体制机制建设

核电企业应加强对主管单位下发文件的领会力度, 制定有序、合理的宣传策略, 针对多个层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且较为全面的宣传活动。同时, 要根据核电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要求, 对于具体的宣传章程进行评估和修改, 以此可以对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跟踪。核电企业需要创建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 在企业内选择最为优秀的工作人员作为自身的新闻发言人以及科普宣传员,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直志愿者团队, 并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以此对其展开培训, 从而提升队伍人员的整体实力。根据宣传工作的要求, 对部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并明确其职责。宣传部门的实际工作应当逐步强化系统性, 要构建和不断完善宣传网络, 要根据目前的公众认知情况, 制定相应的宣传规划, 不能为完成宣传任务, 对公众进行强制的短期灌输式宣传, 要根据实际情况, 将宣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 大的宣传计划逐年组织实施, 小的宣传节点出色完成, 确保所有宣传工作有序开展[3]。

(二) 制定特定的宣传策略

核电企业应当面向当地政府, 采取广泛化宣传, 促使科普工作逐渐实现常态化发展。在宣传工作中, 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协作机制, 以此尽可能将宣传和当地教育体系结合在一起。针对宣传工作的进展情况, 确定重点宣讲的人群, 并结合目标人群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筹划工作, 让宣传工作有的放矢。宣传工作计划理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特点, 根据不同的节日节点, 安排不同类型和形式宣传活动, 如与当地知名初高中联合举办“青少年核电知识专题系列讲座”活动, 以月单位, 专家走进校园, 进行宣讲活动, 则更有针对性。还可以同当地学校理应开展一些环保类开放式课程, 以此宣传核电的重要性, 促使更多的年轻学生能够对其有效了解, 对核电工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 信息公开

信息需要体现出开放性特点, 企业应当针对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价, 尤其是需要将一些十分重要的节点信息全部予以公开, 并定期发布报告。现有的新闻发言制度同样需要予以全面完善, 促使当前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有效拓展, 加强信息的深度, 并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看法予以回应和反馈。在进行信息公开的时候, 理应提升其流畅性, 做到公开透明。如此一来, 所有公众便会对核电的项目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并且逐步打消心中原本存在的疑虑。

(四) 公众参与

对于宣传工作来说, 公众参与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核电项目纳入到地方规划之后, 应当和项目宣传联系在一起, 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其中, 为后期项目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收集群众的意见, 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反馈。

所有公众渠道需要做到全面畅通, 以此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并为后期工作的正常开展创设良好的基础。在核电周边的一些地区应当采取重点宣传工作, 尤其是在核电企业开发阶段, 应注重与本地文化的特点进行结合, 创设全新的、适应本地人文和舆论环境的宣传方案, 以此提升公众的接受度。同时还要开展一些特色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体形式, 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在一起, 以此提供更具多样性的宣传内容, 提升实际宣传的效果[4]。

如果企业自身的环境条件有限, 可以依靠专业公司创建宣传基地。企业还可以和本地的科技馆、图书馆以及学习进行联合, 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企业内部设置临时的展览场地。在其中, 需要布置充足的宣传书籍、宣传单、模型以及沙盘等, 以此对核电企业的日常运行模式进行科普展示。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基地, 开展多种不同的宣传活动, 甚至还可以直接改造成旅游景点或者教育示范区, 以此提升其本身的吸引力, 在积累的一定的公众口碑效应后必将吸引更多的市民来此参观, 进而起到了长期稳定的宣讲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核电企业的发展, 对外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议题, 公众对核电及核能的认知程度, 是核电工程和核电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公众评价将产生良性的推动力, 为核电企业的布局和发展创造条件。因此, 核电企业理应提高公众宣传的重视程度, 发现问题, 及时定制策略, 加强宣传的实效性, 进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 核电项目一直为国家能源工程中的重要项目。但核电企业因其特殊的运用模式, 在公众宣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作为核电企业公众沟通部门, 应积极完善宣传机制, 加强宣导工作, 提升核电企业的公众认知度。本篇文章将阐述现阶段核电企业工程宣传的主要模式, 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执行层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核电企业,公众宣传,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贾玲.地方政府开展核电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桃江县为例[J].商品与质量, 2016 (s3) .

[2] 董慧民, 董志民.公众信任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影响及对策[C].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学术研讨会, 2015 (13) .

[3] 麻锦琳, 付斌.浅谈核电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跨行政区协调[J].辐射防护, 2015, 35 (s1) .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第3篇

一、航空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环境发展要求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航空运输逐渐自由的环境下,我国航空运输行业对应的贸易壁垒及保护措施逐渐完善,并且,近几年来,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四横四纵”高铁网络的形成,给我国航空运输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在此情况下,我国航空运输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为了实现航空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成本管控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保证企业利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影响航空企业利润的主要途径有两方面:提高综合收入(小时收入)和综合成本控制(降低小时成本)。然而目前我国航空企业的成本一直处于较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获利空间狭窄。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航空企业的获利水平,保证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在竞争中获利,就必须从根本抓起——严格控制成本,降本增效确保目标利润实现。

(三)企业年度管控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根据企业年度管控目标及预算目标要求,对各项收入及成本均明确管控要求,要实现这一年度目标,就必须严控成本。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成本进行组织、实施、控制、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终将各项成本管控在目标内,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的年度管控目标及可持续发展。

二、航空企业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控观念不全面

结合当前情况来说,大部分航空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把重心放置在运输服务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成本管控管理上,往往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没有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思想。过于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忽略成本管控,使得企业现有的管理观念不全面,影响航空企业成本管控水平。例如:在机组在外食宿交通费用管理方面,因机组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机组在外费用管理较为松散,导致机组在外费用虚耗较大;在不正常航班费用管理方面,因害怕旅客投诉,造成民航指标的超标,在非公司原因造成延误也进行相应的现金赔付及食宿安全,增加企业成本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航空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高,成本增加,从而影响航空企业成本费用。

(二)受政策影响成本难度增加

航空运输业是一个敏感度较高的行业,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对航空企业的影响较大。最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利好政策,许多民营资本航空企业先后成立。从纵向分析,政府部门或者大型国有企业,对航空公司的成本走向起着控制作用,政府部门所提供的机场航线运营成本和航空航油成本在航空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另一方面航油价格的垄断性导致燃油成本增加约12%,民航发[2017]18号文的出台对特种车辆使用,机场可实行市场调节价等,较民航发159号文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

(三)成本分析及过程管控不到位

各部门事后分析多,事前、事中分析较少,执行情况分析多,但成本效益及盈利平衡点分析少,造成分析不全面,限制了各种潜在的、可能降低的成本项目。大项成本缺乏有效过程管控(例:人工成本缺乏预警机制、起降减免较小使得起降成本过高、不正常航班非公司原因赔付较多、机组在外住宿插住率及空房率以及超时退房等管控不足造成机组费用增加、机供品异常消耗、餐食浪费严重等)。

(四)飞机日利用率较低及人机比高

飞机的日利用率体现在飞机使用效率,通常情况下,飞机的日利用率与飞机被使用率呈正比例关系。但就目前成立初期,由于受市场航线网络培育、航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初创期航空公司的飞机日利用率不高,以X公司为例飞机日利用率9.5小时,相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相对较低,如果能够维持飞机较高的利用率,那么对于有效降低X航空企业的飞机拥有成本极为重要。另外初创时间由于人员招聘较多,使得人机比较高,以X公司为例,人均比约111:1,高于成熟航司人机比。成熟航司人机比为65:1。

三、加强航空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成本管控观念、树立现代化成本管控理念

随着我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行业竞争的要求,航空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应该转变成本管控观念,建立现代化的成本效益理念,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意识的培训,让全员工都充分认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发挥着其自身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升企业成本管理者及员工的专业素质、不断进行业务知识更新和储备,夯实成本管控基础。如:制定明确的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年度各成本管控目标(单位成本及管控点)并落实分解至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对公司内部各部门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监督,定期召开成本管控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成本管控信息化整合及建设

目前以X航空公司为例,存在多个业务数据系统,例如成本收益系统、银湖系统、黑屏系统、航油模块、QAR航油分析系统、起降模块、民航基金模块、航材模块、配餐机供品模块、报表分析等业务模块系统仅用来保障各业务单位生产及审核的需求,与财务系统共享较少,没有实现各成本数据信息整合共享,不利于成本分析及数据对接。航空公司可以通过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共享,整合及完善各成本数据对接,可以将航空公司的大部分成本核算细化到每个成本动因,具体到每个航班数据,非生产航班数据也可以通过系统细化分摊方式分摊至各航线或航班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

(三)建立长效的成本管控机制

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及年度管控目标,实行“事前统筹规划、事中分析监控、事后整改落实”精细化成本管控三步骤流程管理,形成工作闭环,建立长效的成本管控机制。具体流程如下:

(四)提高飞机利用率及降低人机比

相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运营效率非常重要,其本质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航空公司的核心能力。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主要体现在飞机利用率、飞机人机比等几个方面,只有飞机得到有效的利用,做到两高(高利用率、高客座率),一单(单一机型),降低人机比,才能真正算得上低成本航空公司,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标西部、春秋等国内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提高航空公司飞机利用率及降低人机比,从面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航空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注重成本管控的实施,落实好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实施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加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树立高度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等措施,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成本管控水平,避免出现浪费和流失资源现象,确保航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摘要:成本管控是企业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本篇文从企业成本管控观念、相关措施、内部监督、人员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目前我国航空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对航空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并以此为依据, 提出加强航空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航空企业,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史洪剑.试析民航公司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师, 2017 (12) :173.

[2] 党纪源, 尹竑, 罗月珍.浅谈航空企业成本控制新观念与改进方法[J].西部财会, 2013 (10) :35-36.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第4篇

自2004年以来, 尽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但大多数企业管理都强有力地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但是, 由于中国大多数企业对综合预算管理缺乏了解, 整体预算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最后, 在实际实施中, 公司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预算编制方法单一, 陈旧, 企业战略目标与预算管理不相容, 企业缺乏双向反馈机制, 企业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评估机制。目前, 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 明确概念, 梳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明确全面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其次, 从转型视角, 分析了综合管理的应用现状, 总结了我国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果发现, 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问题的解决方案更为突出;第三, 结合实施状态分析找出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作用

一般而言预算管理系统存在四个阶段:分别是预算编制, 预算批准, 预算实施和预算监督, 又称“循环预算”。主要任务是分析和评估上一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 并在实施今年预算的同时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

(一) 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综合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全面预算和业务预算, 其中包括主要预算和其他业务预算。总预算基于公司指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计划, 业务预算作为提高运营利润的基础。核心是通过改变现金流量进行预算, 并以合并报表和其他业务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通过预算报告, 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子公司的各种资源。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是否可以接受, 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进行考核, 这样一来, 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预算报告中所要求的经营目标也被高效地完成了。

(二)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发挥的作用

第一, 全面的预算管理阐明了企业管理的目标。整体预算在企业运营周期内的业务预算以及决策预算中表现出来, 反映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总体目标策略和分配到每个执行部门的具体目标。因此, 对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和各种业务管理的统一管理是一个明确的计划。

第二, 综合预算作为企业内部协调管理的有效工具, 将公司的生产、销售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整合到一起, 并在公司计划中实现有效统一。公司可以为有限的资源做出最佳安排, 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第三, 全面预算是企业业绩评估的主要依据。企业总体预算中的一些明确指标作为企业内各部门业绩评估的主要依据, 对企业部门业绩考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公司的财务预算指标, 可以评估和反映企业不同部门的绩效。

第四, 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了解预算对企业的重要性。公司的预算方法有很多种, 全面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使整体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得以实现。企业为实现总体目标, 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导向, 从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最有效的预算方法 (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 。

第五,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在明确战略目标前提下, 全面预算管理的成功实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前提。企业应建立多层次、全方面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单位和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能力, 也可以建立预算委员会, 实现专业化管理。为激励经营者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应将预算的实施与两者的经济利益相挂钩, 以奖罚机制为标杆, 形成权利与义务共同体, 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目前, 有些企业因为制度的不完善或缺乏预算编制意识, 造成预算编制过程缺乏调查分析, 以至于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没有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 有些企业甚至直接使用简单的增量预算, 这导致财务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预算计划的可行性较差。而又或者是出现预算编制后缺少配套的预算考核制度, 使得预算编制没有发挥其作用, 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也没有任何意义。

(二) 全面预算执行管理不规范

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 往往一些企业不是很注重预算执行控制管理系统的安全有效性, 而他们对于实施管理主要基于事后控制, 而忽略事前和事中的控制。缺乏预先和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将无法在实施偏差后及时调整和纠正, 而导致预算计划难以实现。由于预算的调整具有较强随意性, 通常以领导者主观意愿为主, 一些企业在财务预算的实施过程中缺乏财务预算严肃性的意识, 对财务预算调整和审批程序意识不强, 将造成财务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混乱。此外,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无论实际情况如何, 一些企业预算实施都过于教条化, 有些企业的预算过于宽松。相反的, 当预算执行得过于严格时, 会严重损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对企业管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预算执行过多将导致预算控制无效, 预算拨款将远远超出预期。

(三) 全面管理信息化应用不规范

全面管理信息化缺乏信息可追溯性查询功能, 存在资金管理和管理过程不当等问题。适应性低, 综合预算管理缺乏执行控制和深层差异分析, 财务决策支持不利, 导致信息过载。同时, 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测, 报告和分析机制, 缺乏对各种系统信息, 超载和折旧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分析。

(四) 预算管理侧重于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而对收入的实施不够重视

有些企业将总预算视为成本和费用控制工具, 但没有相应的收入控制措施, 预算周期内缺乏预算监督和控制。在预算周期快结束时才进行预算管理, 通常会伴随着收入全部出现在年底的现象发生, 甚至出现收入虚增的情况。

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策研究

(一) 完善预算管理的编制

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商业活动发生着巨大变化, 因此, 在编制和管理总预算时, 企业应提前进行市场研究以及企业内部评估与分析。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 可以以滚动预算和灵活预算的财务预算模型为基础, 进而维持预算连续性, 并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考虑, 使公司的最新发展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灵活的预算编制可以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从而提高整体预算的准确性。

(二) 强化企业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完成企业全面预算后, 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加强预算实施过程中的监督, 并进行规范。首先, 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向企业主管部门明确预算管理任务, 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提出不同的预算管理执行目标。其次, 预算金额管理在预算执行控制管理方法中是不可或缺的, 预算管理中应采用项目管理和数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预算管理者在管理中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适时对预算实施进行检查、修订以及调整, 关键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核定预算, 对于日常经营、结算、信贷等业务资金严格进行规范, 确保所有资金和费用都符合预算要求。当企业内外部环境没有重大变化, 企业为确保预算的顺利实施, 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进行适当“微调”, 以维持整体平衡。

(三) 规范企业财务预算的调整机制

在实施公司预算的过程中, 企业管理部门应对各部门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明确预算与差异原因之间的关系。正确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问题, 保持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当出现特殊情况, 企业主管部门决策受到限制, 需提交申请, 逐项审核、审批, 确定预算调整计划, 进而实现预算调整及修改。

(四) 优化预算的考核激励机制

为确保财务预算真正在企业经营的监管和约束中发挥作用,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企业预算管理评估和激励机制。遵循目标、激励、及时性和评级评估的原则, 根据适当的评估指标, 在组织内全面收集需要评估的信息, 通过比较企业财务报表的关键指标和实际情况, 以评估指标为标准, 测出各部门的评估结果, 相应的, 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部门和岗位奖惩措施, 从而加强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激励机制。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有效监督, 积极实施预算计划, 分析差异并揭示原因。另一方面, 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 分析预算执行差异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提出财务对策, 并根据需要调整每个时期和单位的预算计划。

(五) 确定预算后, 所有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报告

公司预算执行人应根据具体预算要求编制季度和月度滚动预算, 并组织定期会议, 例如每周预算安排和每月预算执行分析。预算还需要提高业务经理和一般员工的预算意识, 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向预算目标靠拢, 并且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部门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现如今, 政府预算组织已经实施, 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有必要完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划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标准体系, 建立科学、动态的调整机制,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对主管部门两级或三级的金融监管, 同时自身需要坚持厉行节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规范项目管理,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更好地改变资金转移系统, 实现闲置资金的共享和优化, 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六) 预算的业绩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可以由“标杆管理”等其他方式代替

企业可以用标杆法来对业绩目标值进行评价, 进而进行激励, 通常有竞争性、非竞争性、内部标杆这三种可选择的标杆。标杆管理作为一种业绩评价和激励的工具, 在企业预算管理领域起到以下作用:第一, 使企业经营预测、预算目标设定更加合理, 行业对标作为一种手段, 在确定预算目标和控制预算执行偏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第二, 通过行业对标, 可以形成一个反应机制, 通过对预算企业与其他先进企业进行对比, 形成差距, 并进行分析, 进而发现预算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进行改善;第三, 以业绩的持续改进为着眼点, 标杆管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预测和政策调整, 进而将其与“滚动预算”进行相互配合使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预算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可以完善内部约束机制, 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本文探讨了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制度,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丽丽.BZYC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5.

[2] 陈留平, 刘通, 黄娇娇.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8) .

[3] 潘爱香, 景东丽.如何解读全面预算管理[J].财务与会计, 2002 (8) .

[4] 何辉.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解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1) .

[5] 王小虹.加强预算管理合理使用经费[J].交通财会, 2000 (12) .

[6] 徐红军, 王爱君.大中型民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误区[J].现代企业, 2006 (6) .

[7] 赵西卜.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大误区[J].财务与会计, 2003 (3) .

[8]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9] 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2) .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第5篇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公司过去、评价现在经营、预测未来发展。财务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通过各种财务比率指标来向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提供清晰易懂、及时正确的财务信息,通过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才能了解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是公司管理者进行各种决策的重要前提,并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公司财务分析工作如此重要,但做好财务分析并非易事。现在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往往是为了应付上层领导而例行公事,是否对管理层有参考价值,很少有人关心。久而久之,财务分析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渐渐变成了“花瓶”角色,好看却不实用。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分析的认识有误区

企业领导的风格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影响很大,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重市场生产轻财务管理,觉得财务就只是收钱记账,并没有真正把财务分析工作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没有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导致了企业不会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因而,每到会计期末时财务分析就被当成是一种常规工作,把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当成目的,财务人员按教科书上讲的各种财务指标计算分析,加上一些套话,然后上交,结束任务,而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以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而财务报告本身具有局限性,直接导致财务分析的局限性。首先,按权责发生制这一原则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过程中,更多是依靠财务分析人员的主观估计和职业判断,如果估计判断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偏离,便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货币计量的基础是假定用于经济事项的货币价值在一定时间内币值稳定不变,但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贬值时将无法如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便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最后,用各项财务指标来评价和衡量的时候,存在局限性。通常比率指标的计算大多都是以历史数据为参照,这使指标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比如计算流动比率时,分子中的流动资产大多采用现值计价和历史成本计价,而分母中的短期负债则较多采用终值计价,计价基础不一致必然导致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可靠性下降。如果只计算分析指标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无法得出真实的分析,也会让管理层得到错误的信息而影响决策。比如流动比率指标里流动资产中各要素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也会成为流动性较差的项目,其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差,如果企业存货变现能力强,也会成为流动性较强的项目,其所占比重越大,则反之。其实任何财务分析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在分析时,如果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三)财务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

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般是由财务人员来完成的。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对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深度都存在着差异,自然通过计算各类财务指标所得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会计专业素质不够的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工作中,很难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财务信息发挥其最大作用,导致财务报表分析质量低下。特别是在我国,国家级的会计考试中没有针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考试科目,这使的很多不具备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会计人员直接上岗,缺乏实践经验和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偏差,必定会影响到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四)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脱节

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公司经营管理相脱节。财务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分析财务数据,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想通过分析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健康发展,并为领导层做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做好财务分析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是公司人事关系错综复杂或者企业管理体制过于陈腐等因素而无法用财务分析的结果来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资源,也降低了财务分析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分析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只有搞好了财务分析,不断地提高分析质量,才能提升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让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光发热,为改善经营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发挥重大作用。

(二)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虽然有些企业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仍不是很健全,在制度中应明确财务分析的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分析的内容、分析方法、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和分析执行情况等。企业应科学地规范分析目标和分析方法,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分析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财务分析。

(三)完善会计确认计量工作和财务报告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完善会计确认计量工作。确认收入成本时,按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判断能力,这样能更客观的体现收入成本的真实性,有利于正确反映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完善会计的计量基础。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最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但当今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状况,因此,尽量利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计量方法向有关各方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我们也可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重置成本、可变现、现值等计量模式来修正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如果发生资产减值情况,应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减值准备。除了采用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单位,还可以用实物或劳动来量度项目。完善财务分析指标。我们往往从企业财务报表得出常用的财务指标要素,但其都各自存在局限性,因而,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修正比率分析中分子分母的数据的计价基础,提高财务分析结果,比如流动比率中,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都用未来价值来计算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所有要素对整体的影响,不能单一考虑某一因素。可以结合一些其他指标对企业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如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变差如果是因为库存商品变现差,可以结合市场份额来分析,如果是因为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可以结合其他指标来分析。还可以结合报表附注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等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 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尤其是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同时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等全方面人才。财务分析人员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提高收集和提炼数据的能力。努力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五)加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里设有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但往往由于领导的不重视,造成其岗位形同虚设,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把财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在公司的地位和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作为财务分析人员也要排除万难,充分利用自身的岗位特点和功能,有效地与各部门沟通,及时收集各个部门发生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后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信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其他部门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也都要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才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和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随着企业基础财务问题的逐步解决,如何通过财务分析提高财务信息的实用性、相关性,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已成为企业经营者、投资人和监管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信息化新时代的财务分析人员应与时俱进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财务分析方法,站在前辈巨人般的肩膀上考虑和分析问题,透过表象发现本质,让财务分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这样企业在发展道路中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做好财务分析才能迎来企业的美好前景。

摘要:财务分析既是企业的一项常规工作, 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但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都流于形式, 并未充分地利用财务分析来管理企业。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克亮.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及反思[J].财会月刊, 2016 (19) :38-40.

[2] 梁彩霞.常用财务比率指标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关联探讨[J].财会通讯, 2014 (14) :81-82.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对策范文第6篇

一、会计核算概述

(一) 会计核算含义

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 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固定、流动资产分别进行统计, 且对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程监测, 最终向公司高层管理提供详细、系统的财务报表, 此过程被称为会计核算。

(二) 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会计核算定义可知, 会计部是企业核心所在, 通过核算管理者能知道财务运行的大致情况, 这对公司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正常运营企业, 其资金应该是不断流动的, 因此核算过程也是动态化的, 通过长期监测公司财务变化, 企业自身、外界监管部门都能通过财务数据分析, 判断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从企业内部发展来看, 财务报表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若公司要投资某一项目, 会计核算部门会根据公司目前财务状况, 对投资情况进行初步预测, 若预测结果未达到预期水平, 企业可改变投资策略[1]。

二、现阶段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企业若想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应在内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核算体系, 并由管理层在人才、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为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因此,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 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及财务管理特殊要求, 在内部建立起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核算体系与制度。而多数企业受到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层重视程度、内部制度建立等因素影响, 会计核算中仍存在着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 核算主体不明确

大型企业在所有权归属问题上做得比较好, 将经营权、所有权等权利明确划分开来, 但中型或者小型企业在这一问题上, 并未划分明显界限。尤其是民营性质的公司, 一般投资者会自己经营公司, 个人资产常与公司财产混为一谈, 这一情况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实行, 核算主体模糊, 核算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此外受经营者自身能力限制, 公司发展受到限制, 会计核算地位并未在经营过程中凸显出来, 企业对财务管理不甚重视, 导致企业发展落后。

(二) 人员结构不合理

会计是企业运作中进行财务核算的关键人员, 但很多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并不合理, 财务科室存在人员冗余、人手不足等现象, 还有的企业为应付监督部门检查, 临时聘用无证会计员, 或者直接让家属掌进行会计核算, 导致核算过程缺乏专业性, 财务报表出错率大幅度上升。有些企业财务部并未进行明确的人员分工, 会计间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现象, 经常出现重复核算、核算项目缺失等情况, 严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2]。

(三) 财务报告规范程度低

原始凭证是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企业在填写凭证时不认真, 漏填、错填等现象时有发生, 凭证填写存在人为控制现象, 凭证真实性较低, 加上会计每天需要审核大量凭证, 难免存在审核失误, 这给有偷税、漏税企图的人提供便利条件。部分凭证存在过期现象, 票据联信息不统一情况也存在。这些不规范数据被整合到会计资料中, 作为企业决策、投资参考, 导致企业决策偏离正确方向。

三、针对核算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

(一) 核算主体界限分明

企业经营者要全面了解财务核算规定, 按照国家规定对自身会计核算进行完善。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将, 要将私人财产从公司财产中摘除, 一定要使用对公账户完成资金的接收及转出。为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坏, 经营者严禁挪用公款, 可建立专门的财务监督部门, 对公司资金流动进行监管, 及时制止公款私用行为。

(二) 优化人员结构

企业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会计任职规定, 不能让无证人员担任会计核算职位。根据公司规模, 设置大小合理的财务部, 人员够用即可。财务部按岗定责, 不同职务负责对应工作, 会计间及时交接核算资料, 不能耽误核算进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定期对会计员进行培训, 提升其专业技能, 同时传达会计行业规范新动态, 并做好会计的思想工作, 让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会计核算分级进行, 一级处理者负责公司资金跟踪记录, 二级处理负责资金分类和整理, 三级处理负责财务数据分析, 制作资金波动图表, 并对公司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小型公司只需这几部处理即可, 大型企业可将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细化, 然后将工作层层分配下去[3]。

(三) 规范书写财务报告

原始票据书写必须规范, 票据填写首先要保证其真实性, 填写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将过期票据混在票据中, 企业要求的每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 如公司名称、票据性质等, 要仔细核对, 若审核中出现某个字不对应, 打回去重新填写。其次会计要严格审核票据, 可借助扫描识别仪器, 将电子资料和纸质票据进行比较, 若存在不一致处返回重新填写。最后将票据信息整合到财务报告中, 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数据。

(四) 健全监督审计体系

监督审计包括两房面内容, 一方面是内部监督审计的完善, 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 成立单独的财务监管部门, 会计核算在部门监管下完成。监管部门参与公司业务各个环节运作, 充当旁观者对各环节风险进行评估, 从资金流出、流入直到数据向财务部汇总, 监管部门都要严格监督。会计核算完成后, 数据呈递给监督审计部门, 修改数据误差后向公司领导提交, 用作投资、决策参考。外部监督审计属于国家职责, 国家成立第三方机构, 对企业财务进行约束。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企业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为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必须将会计核算工作重视起来。以上针对现阶段会计核算缺陷, 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企业大小, 会计核算步骤都不能省略。现阶段我国新生企业很多, 但每天都有企业在倒闭, 大部分企业倒闭都是会计核算环节出现失误导致的。本文以企业运营为基础, 对会计核算进行深入探讨, 总结现阶段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核算,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谌宏玮.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3) :221.

[2] 张穆.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7 (4) :132, 134.

上一篇:企业员工安全知识题库范文下一篇:未成年人志愿活动安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