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

2024-01-08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第1篇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号:

实验日期:2016

实验成绩: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的直管阻力损失,作出λ与Re的关系曲线。

2.

观察水在管道内的流动类型。

3.

测定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原理

1、求

λ

与Re的关系曲线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实际流体有粘性,其在管内流动时存在摩擦阻力,必然会引起流体能量损耗,此损耗能量分为直管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流体在水平直管内作稳态流动(如图1所示)时的阻力损失可根据伯努利方程求得。

1

1

2

以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2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图1

流体在1、2截面间稳定流动

2

因u1=u2,z1=z2,故流体在等直径管的1、2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为

流体流经直管时的摩擦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的关系可由范宁公式求得,其表达式为

由上面两式得:

由此可见,摩擦系数与流体流动类型、管壁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由因此分析法整理可形象地表示为

式中:-----------直管阻力损失,J/kg;

------------摩擦阻力系数;

----------直管长度和管内径,m;

---------流体流经直管的压降,Pa;

-----------流体的密度,kg/m3;

-----------流体黏度,Pa.s;

-----------流体在管内的流速,m/s;

流体在一段水平等管径管内流动时,测出一定流量下流体流经这段管路所产生的压降,即可算得。两截面压差由差压传感器测得;流量由涡轮流量计测得,其值除以管道截面积即可求得流体平均流速。在已知管径和平均流速的情况下,测定流体温度,确定流体的密度和黏度,则可求出雷诺数,从而关联出流体流过水平直管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图。

2、求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三、实验流程图

流体力学实验流程示意图

转子流量计

离心泵

压力表

真空压力表

水箱

闸阀1

闸阀2

球阀3

球阀2

球阀1

涡轮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

∅35×2钢管

∅35×2钢管

∅35×2铜管

∅10×2钢管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求

λ

与Re的关系曲线

1)

根据现场实验装置,理清流程,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熟悉各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打开控制柜面上的总电源开关,按下仪表开关,检查无误后按下水泵开关。

3)

打开球阀1,调节流量调节闸阀2使管内流量约为10.5,逐步减小流量,每次约减少0.5,待数据稳定后,记录流量及压差读数,待流量减小到约为4后停止实验。

4)

打开球阀2,关闭球阀1,重复步骤(3)。

5)

打开球阀2和最上层钢管的阀,调节转子流量计,使流量为40,逐步减小流量,每次约减少4,待数据稳定后,记录流量及压差读数,待流量减小到约为4时停止实验。完成直管阻力损失测定。

2、求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1)

根据现场实验装置,理清流程,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熟悉各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打开控制柜面上的总电源开关,按下仪表开关,先关闭出口阀门,检查无误后按下水泵开关。

3)

打开球阀2,调节流量调节阀1使管内流量,先开至最大,再逐步减小流量,每次约减少1,待数据稳定后,记录流量及压差读数,待流量减小到约为4后停止实验,记录9-10组数据。

4)

改变频率为35Hz,重复操作(3),可以测定不同频率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五、实验数据记录

1、设备参数:

;

;

2、实验数据记录

1)求

λ

与Re的关系曲线

铜管湍流

钢管湍流

序号

qv(m3h)

∆p(kpa)

序号

qv(m3h)

∆p(kpa)

1

8.7

3.14

1

11.1

4.65

2

8.3

2.90

2

10.5

4.20

3

7.9

2.66

3

9.9

3.78

4

7.5

2.40

4

9.3

3.38

5

7.1

2.21

5

8.7

3.00

6

6.7

1.97

6

8.1

2.61

7

6.3

1.77

7

7.5

2.25

8

5.9

1.55

8

6.9

1.97

9

5.5

1.38

9

6.3

1.68

10

5.1

1.21

10

5.7

1.40

11

4.7

1.04

11

5.1

1.16

钢管层流

序号

qv(Lh)

∆p(pa)

1

40

935

2

36

701

3

32

500

4

28

402

5

24

340

6

20

290

7

16

230

8

12

165

9

8

116

10

4

58

2、求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30Hz离心泵数据记录

序号

流量

真空表

压力表

电机功率

1

15.65

-2200

28000

694

2

14.64

-2000

31000

666

3

13.65

-1800

37000

645

4

12.65

-1200

40000

615

5

11.62

200

42000

589

6

10.68

0

47000

565

7

9.66

100

50000

549

8

8.67

1000

51000

521

9

7.67

1500

55000

488

10

6.63

1800

59000

468

11

5.62

1800

60000

442

12

4.58

2000

67000

388

13

0.08

0.0022

0.083

166.9

35Hz离心泵数据记录

序号

流量

真空表

压力表

电机功率

1

18.27

-500

42000

1052

2

17.26

-400

48000

998

3

16.24

-300

51000

972

4

15.26

-300

56000

933

5

14.27

-200

61000

906

6

13.28

-200

65000

861

7

12.27

-200

68000

824

8

11.27

-100

71000

798

9

10.26

0

76000

758

10

9.26

-100

80000

725

11

8.26

0

82000

682

12

7.26

-100

89000

653

13

6.27

150

90000

626

14

5.26

180

100000

585

15

4.43

200

110000

528

六、典型计算

1、求

λ

与Re的关系曲线

以铜管湍流的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

T=22℃时,ρ≈997.044kg/m3

μ≈1.0×10-3Pa∙s

以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2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P1ρ+u12+gz1=P2ρ+u22+gz2+hf

因u1=u2,z1=z2,故流体在等径管的1、2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为

hf=∆Pρ=3.14*10001000=3.15J/kg

u=qvA=qvπ4d12=8.73600×0.0007548=3.202m/s

;

Re=duρμ=0.031×3.202×997.0440.001=98960.27

因为hf=λ∆Pρ

;

所以λ=∆Pρd1l2u2=3.15×0.0311.2×23.2022=0.01587

其他计算与此相同。

2、求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湍流铜管:管长L2=1.2m;管内径d2=31mm

铜管湍流

序号

qv(m3h)

∆p(kpa)

u(ms)

Re

λ

1

8.7

3.14

3.202

98960.27

0.01587

2

8.3

2.90

3.055

94410.37

0.01611

3

7.9

2.66

2.907

89860.48

0.01631

4

7.5

2.40

2.760

85310.58

0.01633

5

7.1

2.21

2.613

80760.68

0.01677

6

6.7

1.97

2.466

76210.78

0.01679

7

6.3

1.77

2.318

71660.89

0.01706

8

5.9

1.55

2.171

67110.99

0.01704

9

5.5

1.38

2.024

62561.09

0.01745

10

5.1

1.21

1.877

58011.19

0.01780

11

4.7

1.04

1.730

53461.3

0.01801

钢管湍流

序号

qv(m3h)

∆p(kpa)

u(ms)

Re

λ

1

11.1

4.65

4.085

126259.7

0.01444

2

10.5

4.20

3.864

119434.8

0.01458

3

9.9

3.78

3.643

112610

0.01476

4

9.3

3.38

3.423

105785.1

0.01495

5

8.7

3.00

3.202

98960.27

0.01517

6

8.1

2.61

2.981

92135.43

0.01522

7

7.5

2.25

2.760

85310.58

0.01530

8

6.9

1.97

2.539

78485.73

0.01583

9

6.3

1.68

2.318

71660.89

0.01620

10

5.7

1.40

2.098

64836.04

0.01649

11

5.1

1.16

1.877

58011.19

0.01706

湍流钢管:管长L3=1.2m;管内径d32=31mm

钢管层流

层流钢管:管长L1=2m;管内径d1=6mm

序号

qv(Lh)

∆p(pa)

u(ms)

Re

λ

1

40

935

0.393

2351.03

0.06084

2

36

701

0.353

2111.74

0.05631

3

32

500

0.314

1878.43

0.05083

4

28

402

0.275

1645.12

0.05338

5

24

340

0.236

1411.81

0.06145

6

20

290

0.196

1172.52

0.07547

7

16

230

0.157

939.22

0.09353

8

12

165

0.118

705.91

0.11928

9

8

116

0.079

472.60

0.18869

10

4

58

0.039

233.31

0.37737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n=30Hz

T=23℃时,ρ≈997.044Kg/m3

μ≈1.0×10-3Pa∙s

以水平地面为基准面,离心泵进口压力表为1-1截面,离心泵出口压力表为2-2截面,在此两截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P1ρg+u12g+z1+H=P2ρg+u22g+z2+Hf

因为

Hf≈0

;

所以H=

P2-P1ρg+u2-u12g+∆Z

∆Z=Z2-Z2=0.2m

;

进口直径D=50mm

;

出口直径d=40mm

u1=qvA1=qvπ4D2=15.653600×π4×0.052m/s=2.215m/s

;

u2=qvA2=qvπ4d2=15.653600×π4×0.042m/s=3.458m/s、

H=3.647mH2O

N=N电∙η电∙η传

;

η电=0.75

;

η传=0.95

N=694×0.75×0.95=494.5W

η=NtN

;

Nt=qHρg=3.647×15.65×997.044×9.81/3600W=155.26W

η=155.26494.5×100%=31.36%

序号

流量Qv(m3h)

扬程

轴功率

效率

1

15.65

3.647

494.5

31.36%

2

14.64

3.889

474.5

32.60%

3

13.65

4.440

459.6

35.83%

4

12.65

4.647

438.2

36.45%

5

11.62

4.672

419.7

35.15%

6

10.68

5.173

402.6

37.29%

7

9.66

5.439

391.2

36.49%

8

8.67

5.422

371.2

34.41%

9

7.67

5.756

347.7

34.50%

10

6.63

6.113

333.5

33.02%

11

5.62

6.197

314.9

30.04%

12

4.58

6.876

276.45

30.95%

30Hz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35Hz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序号

流量Qv(m3h)

扬程

轴功率

效率

1

18.27

5.036

749.55

33.35%

2

17.26

5.586

711.08

36.84%

3

16.24

5.833

692.55

37.16%

4

15.26

6.298

664.76

39.28%

5

14.27

6.756

645.53

40.58%

6

13.28

7.125

613.46

41.91%

7

12.27

7.394

587.10

41.99%

8

11.27

7.656

568.58

41.23%

9

10.26

8.125

540.08

41.94%

10

9.26

8.515

516.56

41.47%

11

8.26

8.684

485.93

40.11%

12

7.26

9.387

465.26

39.80%

13

6.27

9.444

446.03

36.07%

14

5.26

10.446

416.81

35.82%

15

4.43

11.455

376.20

36.65%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求

λ

与Re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由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钢管层流实验中,雷诺数与摩擦阻力系数在双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关系,摩擦阻力系数只与流动类型有关,且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与管壁粗糙度无关;在铜管湍流与钢管湍流实验中,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增加而趋于一个定值,此时流体进入完全阻力平方区,摩擦阻力系数仅与管壁的相对粗糙度有关,与雷诺数的增加无关。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基本与理论相符合,但是也存在误差,如:在钢管层流实验中,在雷诺数在1870~2000范围内,雷诺数Re增大,λ并不随Re增大而减小,反而增大。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在Re为1870~2000范围内时已经非常接近于湍流,导致其规律与理论出现偏差。此外,还有可能是因为设备本身存在的误差,即流量调小至一定程度时,无法保证对流量的精准调节,使结果出现误差。

减小误差的措施:a.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漏水等现象再开始实验;b.进行流量调节时,每次应以相同幅度减小c.调节好流量后,应等待3分钟,等读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有实验数据和曲线图可以看出,扬程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升高,效率随流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转速增大,三者均增大,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本符合Qv'Qv=n'n、H'H=n'n2、N'N=n'n3的速度三角形关系。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规律基本符合,在转速为35Hz时结果较理想,但是在转速为30Hz时,虽然符合基本规律,但是效率明显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转速过低,设备存在的设备误差更大,改善方法是在较高转速下进行实验。

减小误差的方法:a.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漏水等现象再开始实验;b.进行流量调节时,每次应以相同幅度减小c.调节好流量后,应等待3分钟,等读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d.在转速稍高的条件下进行实验。e.读数压力表时指针摆动幅度大,应在均匀摆动时取其中间值。

六、实验思考与讨论问题

1、直管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测定与计算?

答:流体有粘性,管壁与流体间存在摩擦阻力。用压力计测定所测流体在所测水平等径管内流动的压差,一定要水平等径,△p=ρhf就可求得直管阻力。

2、影响本实验测量准确度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测准数据?

答:管内是否混入气泡,流体流动是否稳定。排出管内气泡,改变流速后等待2~3min待流体流动稳定后记录数据。

3、水平或垂直管中,对相同直径、相同实验条件下所测出的流体的阻力损失是否相同?

答:不同,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垂直管高度差将影响阻力损失。

根据实验测定数据,如何确定离心泵的工作点?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第2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判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是具有方向性的;

2、知道并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述;

3、形成关于宏观热现象都具有不可逆性的概念;

4、认识到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

分析各种热学现象的过程,归纳出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发现的曲折性和必然性;

2、体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人类实践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的理解。

【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紧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的一节内容。学生早在初中就知道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学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对于能量守恒的认识就更深刻了。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海水降温释放的热量作为新能源”这一设想,让学生思考、讨论而引入新课。然后再列举一些自发的热学现象,归纳出其中共同的特征:过程的不可逆性。然后就其中的热传导与功热转化两个过程具体分析,归纳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指宏观自发的涉及热现象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任何一类宏观自发的热学过程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特别是开尔文表述。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分析实例,再借助于一些多媒体素材(我利用了一些视频及热机、内燃机两个flash动画),从正、反两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对热学现象中的过程认识: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有条件);热可以转化为功(但不完全)。最终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并重的一条客观规律。

教学流程: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及flash动画)

【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我们刚刚学过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既然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但为什么还说有能源危机,还要提倡节约能源呢?曾经有这样一个设想(展示幻灯片),试图来解决我们的能源危机。

(幻灯片内容)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18t,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oC,将要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师:请大家计算一下,上述过程将释放多少能量?

生:放出5.8×1023J的热量。

师:这相当于1800万个大亚湾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为百万千瓦)(幻灯片)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该方案可行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1:这个方案可行,因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生2:这个方案不可行,若可行的话,科学家早就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了。

生3:不同意2的说法。并不是我们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实现的。

„„

二、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师:那么这一想法实现的困难是技术上的障碍呢?还是理论上根本不可能?是否还存在一些除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之外的一些我们还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章第五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师:我们先从分析一组物理现象开始。请看下面的一些视频:①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②烧红的铁棒浸入水中冷却;③向密闭的广口瓶中充气,将瓶塞充开;④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⑤一玻璃杯从桌子边缘摔在地面上破碎。(展示视频)

师:这些是我们眼中能看到的现象,大家能否描述一下上述现象的逆过程?并判断这些逆过程可能实现吗?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现象①的逆过程是均匀混合的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过一段时间变的泾渭分明:上面是空气,下面是二氧化氮。该过程不可能。

生2:现象②的逆过程是浸在水中的铁棒过一段时间后吸收水的热量变红了,而水温降低了。该过程不可能。

生3:现象③的逆过程是从瓶中冲出去的气体又自动回到瓶中,瓶中气体的压强达到了将瓶塞冲开时的压强。该过程不可能。

生4:现象④的逆过程是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自动地吸收草地的热量转化为足球的动能,足球滚了起来。该过程不可能。

生5:现象错误!链接无效。的逆过程是碎在地面上的玻璃杯自动地变成完整的杯子,并跳回桌面。该过程不可能。

师:所有的这些现象有何共同特征?

生:都是不可逆的。

师:既然在不同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共同特征,那么就应该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事实上,许多科学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热传导过程分析──克劳修斯表述

师:分析诸如②的热传导过程,要发生热传导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要有温度差。

师:那么自发的热传导过程有什么特征?

生: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导。

师:热量能否从低温物体传导到高温物体?

生1:不能,诸如②中不可能出现铁棒变红、水温降低的现象。

生2:可能的,电冰箱工作时就是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传导到高温环境。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请考虑三个问题:一是电冰箱中热量传导的方向性;二是电冰箱中这种热量传导有没有条件?三是分析电冰箱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电冰箱工作时是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传到高温环境;

生2:只有在电冰箱插上电源后,才能实现上述热量传导过程;

生3:电冰箱工作时,消耗了电能。

师:电冰箱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再考虑电冰箱制冷剂在箱内吸收的热量与在箱外释放的热量,该过程中能量守恒吗?

生4:能量肯定是守恒的,也许释放到电冰箱外的热量大于在电冰箱内吸收的热量。

师:你的说法不错,诸如过程②和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可见,热量传导可以从低温物体到高温物体。可以设想,拔掉电源的冰箱是不可能达到制冷效果的,也就是下面的过程不可能:

(展示幻灯片)

师:早在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总结了热传导过程的规律,称之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请大家再将这一意思换一种表述方法。

生:也可以说成: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四、功热转化过程分析──开尔文表述

师:足球在草坪上滚动最终停下来,试分析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生:足球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师:再比如小球从高处落下掉进沙坑,能量的转化情况怎样?

生: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师: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内能能否转化为机械能?

生1:不能,因为上面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生2:可以的,热量可以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也可以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师:你的类比不错。这一问题先搁一下,我们再分析两个实例:一是热机;二是内燃机。(展示flash动画)

请观察热机与内燃机的工作流程,并分析能量转化的情况。

生1:热机工作过程中,锅炉中的水被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缸活塞对外做功,然后排出的尾气经过冷凝器变成液态水回到锅炉。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煤的化学能转化为水蒸汽的内能,再变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生2: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先吸入空气与汽油的混合气体,接着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混合气体,点火后混合气体爆炸,推动活塞对外做功,最后将汽缸中的尾气排出。该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以上两个过程都存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请分析这些过程中,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

生3:不能,因为机械装置存在摩擦损耗,要消耗部分能量。

生4:从汽缸中排出的尾气也带走了部分能量。

师:这样看来,机械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也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展示幻灯片)

师:热机或内燃机就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1,其中对外做功为W,到低温热源放出热量Q2。这一过程是通过工作物质如水蒸气、汽油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等来完成,这些工作物质简称为工质。即使将摩擦损耗的能量理想化地降低到零,也不可能排除尾气带走的热量。在1851年,开尔文就功与热的转化提出了: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所以热机、内燃机的效率总有:。即下面的过程是不可能完成的:

(展示幻灯片)

师:大家能否就开尔文表述换一种说法?

生:不可能有效率为100%的热机。

师:这种说法更简洁。事实上,一般的汽车上的汽油机械效率只有20%~30%,蒸汽轮机的效率比较高,也只能达到60% 。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师:热传导过程与功热转化过程的分析,得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这两种表述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指明了物理进程的一种方向性。

师:不错,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指明了自发的宏观热现象具有方向性。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请观察扩散现象、气体向真空扩散的过程(展示幻灯片)。大家能否结合这些现象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他表述呢?

生1: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生2: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述为:气体向真空中自由膨胀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师:这些说法都不错,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表述,所有的这些表述都是等价的。请同学们课后相互讨论交流。

六、回顾与思考

师: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开始提出的设想:能否利用海水降温的方法获取有用功?

生1:不行,该过程尽管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师: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哪种表述?

生2:违背了开尔文表述。即不可能从海水这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师:不错。但是在没有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前,有许多科学家就试图制造诸如此类的机器,这称之为第二类永动机。现在看来,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实现。开尔文表述是从功能关系来表述的,因此开尔文表述也可说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可见我们不仅要受制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还要受到能量转化方向的制约。也可以说热力学第一定律指明了我们所拥有的“资本”总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规定了我们“资本”运营的方式和方法。

课后请同学们再利用热力学定律说明开始的五个视频的逆过程为什么不能完成,并完成教材后的问题与练习题。

【教学反思】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第3篇

本节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构成热力学知识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自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只指 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不会有任何增加或损失,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哪些过程可以发生,教学时要注意讲清二者的关系。

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教材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入手,研究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过程的方向性问题,以期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化,也作为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

教材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一种是按照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表示,另一种是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这两种表述都表明: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内在联系,讲清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设想中的效率达到100%的热机,由于在自然界中把热转化为功时,不可避免地把一部分热传递给低温的环境,所以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设计思想】 1. 从实际问题导入,从简单的实验开始,尽可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现象的实例,在教学内容上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标准》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 积极创设情景,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教学过程能够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向学生学习活动要效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3.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象以往的实验定律可以推导和验证,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内容的表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作深刻地理解,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实例来辅助理解。

4.夯实知识基础,灵活运用技能是三维教学目标中第一要素,本节课除了使用教材中“问题与练习”外,还设计了四道练习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使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定律。《课后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定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过程的方向性。

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3.知道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二、 过程与方法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方式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表述方式有一个显著不同,它是用否定语句表述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不只一种,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学习本节时注意这一方法。

三、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使学生明白热机的效率不会达到100%,我们只能想办法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但不能渴求达到100%。

2. 生。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常见的表述。

难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2.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电冰箱模型,一盆凉水,准备一个酒精灯和一个铁块,铁钳。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在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问题】我们在初中学过,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就要吸收热量;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就要放出热量。而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的能量都是守恒的,但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并都能发

且热量公式Q = cm△t,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t , 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C,将要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为C=4.2×10J/(kg·℃)。下面请大家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Q = 4.2×10×1.4×10×10×0.1 J = 5.8×10J 这相当于1800万个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什么人们不去研究这“新能源”呢?原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热学知识出发引入新的知识,使过渡自然,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唐突性。

【板书】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板书】

一、热传递的方向性

教师实验,点燃酒精灯,用钳夹住事先准备好的铁块,在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问学生现在如果用手摸会出现什么现象?下面把灼热的铁块放入冷水中,过一段时间,拿出铁块现在你们敢用手摸吗?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给予启发

学生答: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自发地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再让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例如:雪花落在手上就融化,挨着火炉就温暖等等。 利用课本中“思考与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对话交流。

教师反问学生: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地现象,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使低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低,高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高。这里所说的“自发地”,指的是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或帮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后,有的同学可能产生疑问:电冰箱内部的温度比外部低,为什么致冷系统还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

事前我们让大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请同学做简要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然后,展示电冰箱模型给学生简要讲解(多媒体课件)。

318

323o

3

18

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其内部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学生总结】热传导的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要实现相反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板书】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老师讲解对定律的理解:这里阐述的是热传递的方向性.在这个表述中,“自发”二字指的是:当两个物体接触时,不需要任何第三者的介入、不会对任何第三者产生任何影响,热量就能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体.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这个“自发”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的。

教师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实质上就是:热传递过程是不可逆的。 【设计意图】:

1. 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现象,使知识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生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使情感成为学习动力。

2. 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向学生学习活动要效益。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中的“自发”是定律表述的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深刻理解。 【板书】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第二类永动机)

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什么?(违背了能量守恒),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呢? 分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热机是一种把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的装置? 2.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 3.第二类永动机模型 4.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思路点拨 1.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效率不能达到100% 原因分析:

以内燃机为例,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Q1,推动活塞做工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Q2散发到大气中,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Q1 = W + Q2

我们把热机做的功W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1的比值叫做热机的效率,用η表示 η=W / Q1

实际上热机不能把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必须有热源和冷凝器,热机工作时,总要向冷凝器散热,不可避免的要由工作物质带走一部分热量Q2,所以有:Q1>W 因此,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汽车上的汽油机械效率只有20%~30%,蒸汽轮机的效率比较高,也只能达到60%,即使是理想热机,没有摩擦,也没有漏气等能量损失,它也不可能把吸收的热量百分之百的转化成机械能,总要有一部分散发到冷凝器中。

师生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板书】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也称第二类永动机)。

教师应该强调定律内容“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个条件,举出“绝热膨胀”的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人们为了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同制造第一类永动机一样,都失败了。

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呢?

因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全部转化成内能,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再举实例,说明有些物理过程具有方向性。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1.气体的扩散现象。

2.书上连通器的小实验(气体向其中膨胀)。 【板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照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的)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也可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

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可以从一种表述导出另一种表述,所以他们都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因此,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如图中,盒子中间有一个挡板,左室为真空,右室有气体。撤去挡板后右室的气体自发地向左室扩散,而相反的过程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表述为:气体向真空的自由彭胀是不可逆的。

【注意】 :不管如何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揭示了: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本节小结】:回过头分析引入的例子,学生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老师点拨总结。进一步说明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设计意图】: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讨论和交流中认识规律,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规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实例来辅助理解。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第4篇

本节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构成热力学知识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自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只指 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不会有任何增加或损失,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哪些过程可以发生,教学时要注意讲清二者的关系。

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教材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入手,研究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过程的方向性问题,以期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化,也作为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

教材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一种是按照热传导过程的方向性表示,另一种是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这两种表述都表明: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教学时,要注意说明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内在联系,讲清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设想中的效率达到100%的热机,由于在自然界中把热转化为功时,不可避免地把一部分热传递给低温的环境,所以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设计思想】 1. 从实际问题导入,从简单的实验开始,尽可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现象的实例,在教学内容上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标准》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 积极创设情景,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教学过程能够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向学生学习活动要效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3.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象以往的实验定律可以推导和验证,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内容的表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作深刻地理解,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实例来辅助理解。

4.夯实知识基础,灵活运用技能是三维教学目标中第一要素,本节课除了使用教材中“问题与练习”外,还设计了四道练习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灵活使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定律。《课后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定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过程的方向性。

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不同的表述,以及这两种表述的物理实质。 3.知道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二、 过程与方法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方式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表述方式有一个显著不同,它是用否定语句表述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不只一种,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学习本节时注意这一方法。

三、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使学生明白热机的效率不会达到100%,我们只能想办法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但不能渴求达到100%。

2. 生。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常见的表述。

难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2.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电冰箱模型,一盆凉水,准备一个酒精灯和一个铁块,铁钳。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在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问题】我们在初中学过,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就要吸收热量;当物体温度降低时,就要放出热量。而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的能量都是守恒的,但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并都能发

且热量公式Q = cm△t,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地球上有大量的海水,它的总质量约为1.4×10t , 如果这些海水的温度降低0.1C,将要放出多少焦耳的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为C=4.2×10J/(kg·℃)。下面请大家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Q = 4.2×10×1.4×10×10×0.1 J = 5.8×10J 这相当于1800万个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什么人们不去研究这“新能源”呢?原来,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这涉及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热学知识出发引入新的知识,使过渡自然,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唐突性。

【板书】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板书】

一、热传递的方向性

教师实验,点燃酒精灯,用钳夹住事先准备好的铁块,在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问学生现在如果用手摸会出现什么现象?下面把灼热的铁块放入冷水中,过一段时间,拿出铁块现在你们敢用手摸吗?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给予启发

学生答: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自发地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再让学生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例如:雪花落在手上就融化,挨着火炉就温暖等等。 利用课本中“思考与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对话交流。

教师反问学生: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地现象,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使低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低,高温物体的温度越来越高。这里所说的“自发地”,指的是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或帮助。学生思考讨论一会后,有的同学可能产生疑问:电冰箱内部的温度比外部低,为什么致冷系统还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

事前我们让大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请同学做简要的回答,教师进行点拨。然后,展示电冰箱模型给学生简要讲解(多媒体课件)。

318

323o

3

18

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其内部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学生总结】热传导的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要实现相反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板书】结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老师讲解对定律的理解:这里阐述的是热传递的方向性.在这个表述中,“自发”二字指的是:当两个物体接触时,不需要任何第三者的介入、不会对任何第三者产生任何影响,热量就能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体.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这个“自发”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的。

教师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实质上就是:热传递过程是不可逆的。 【设计意图】:

1. 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现象,使知识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生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使情感成为学习动力。

2. 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向学生学习活动要效益。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中的“自发”是定律表述的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深刻理解。 【板书】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第二类永动机)

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什么?(违背了能量守恒),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呢? 分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热机是一种把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的装置? 2.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 3.第二类永动机模型 4.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思路点拨 1.热机是一种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效率不能达到100% 原因分析:

以内燃机为例,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Q1,推动活塞做工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Q2散发到大气中,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Q1 = W + Q2

我们把热机做的功W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1的比值叫做热机的效率,用η表示 η=W / Q1

实际上热机不能把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必须有热源和冷凝器,热机工作时,总要向冷凝器散热,不可避免的要由工作物质带走一部分热量Q2,所以有:Q1>W 因此,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汽车上的汽油机械效率只有20%~30%,蒸汽轮机的效率比较高,也只能达到60%,即使是理想热机,没有摩擦,也没有漏气等能量损失,它也不可能把吸收的热量百分之百的转化成机械能,总要有一部分散发到冷凝器中。

师生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板书】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也称第二类永动机)。

教师应该强调定律内容“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个条件,举出“绝热膨胀”的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人们为了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作出了各种努力,但同制造第一类永动机一样,都失败了。

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呢?

因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全部转化成内能,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再举实例,说明有些物理过程具有方向性。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1.气体的扩散现象。

2.书上连通器的小实验(气体向其中膨胀)。 【板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照热传递的方向性来表述的)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也可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

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可以从一种表述导出另一种表述,所以他们都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因此,对任何一类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如图中,盒子中间有一个挡板,左室为真空,右室有气体。撤去挡板后右室的气体自发地向左室扩散,而相反的过程不可能自发地进行。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表述为:气体向真空的自由彭胀是不可逆的。

【注意】 :不管如何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揭示了: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本节小结】:回过头分析引入的例子,学生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老师点拨总结。进一步说明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设计意图】: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讨论和交流中认识规律,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规律。

2.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实例来辅助理解。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第5篇

我校于2009年3月申报并得到批准立项的课题—“新课改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2009年5月我们课题组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开始了新课改下物理习题课教学研究,到2010年6月份我们结束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拟开题报告,组织培训指导,明确任务职责,采取多种形式,使课题研究顺利地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先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

(一)完善课题组织,明确分工与职责

1、明确分工:学校成立有“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彭广海同志任组长,由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由物理组主要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组织各种具体活动,比如组织课题组教师听课,检查教师的教案及案例,搜集各种有关的科研信息,收集资料,档案管理等工作。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参与的老师都安排了有山成玲.李涛 徐波。

2、明确任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展开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检查与评估工作。

3、明确课题组职责:

课题组成员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及计划指导下,就自己负责项目进行实验,并开展教学活动,适时进行调查、总结、汇报工作。课题领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新课改及习题课教学的有关学习教育理论或教育科研方法,每次活动定时间、定主讲人、定讨论题,进行课题研究情况交流,并督促教师做好研究的原始记录,注意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工作。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其中我们进行了集中学习及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点击新课程》、《普通初中新课程解析》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这几本书,并收集整理了一些习题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习题课教学如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本课题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实施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转变教师角色,重构课堂教学

现阶段讲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变成演说课,即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或听众,教师常陶醉在自己的角色里,千篇一律,认真分析题意,逐步解答,学生被动接受,听的头脑发胀,糊里糊涂,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的筋疲力尽,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极少。

2、把习题课变成演习课。课堂容量小,密度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极低。

3、教师提问缺乏设计意识。教师的提问有两种,一种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明确目标的提问;另一种即使对问题有所考虑,所提出的问题也大多属于封闭性的。此两种提问可能会造成问题低效甚至无效。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真正把教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们明确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要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多种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另外课题组负责人深入课堂反复指导实验教师,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课题及新课改的要求为止。

(四)课题管理及时,课题组活动方式多样

在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们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并积极参加校内公开课或市里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大家通力合作、积极探讨,探究意识增强,也尝试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活动,效果明显。

1.组织了几次公开课,其中有山成玲老师的《九年级电学习题课》,李涛老师的《压强练习》,徐波老师的《效率练习》。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2.自课题立项批准后,我们组织本组教师从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撰写了多篇论文。

3.在合作学习方面,做了以下探讨 :

(1)、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学生的做法,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与作用。本着合理搭配的方式,每6—8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使每位组员能以小组的大局为重,形成巨大的核心力。这样好管理,便于讨论问题,预防错误问题占上风的现象发生。

(2)、重视学习小组组长的培养,组长一定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学习优秀,还要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3)、要构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要学会在独立思考问题基础上进行交流,要树立集体观念。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时,要及时作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交流与学习。

(5)、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制,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兴趣,分享成功共带来的喜悦。

4.在教案上进行了如下做法:首先明确考纲及练习的要求,讲清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讲评课必须坚持“两备”,一备内容,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何时教师引导启发,何时学生讨论总结都应该心中有数。二备方法,既要照顾成绩好的学生,又要特别注意成绩差的学生,每堂讲评课要使成绩差的学生必有所得,使成绩好的学生必有所悟。作为教师,在上讲评课前应认真思考,全面备课,不要拿了张试卷进教室对答案就行了,那是不负责的做法,长期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5.在习题课讲解时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习题课教学中,他们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识贯穿于其中。同时在讲解习题知识时,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五)阶段性成果明显,提升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素质

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由于在习题课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来答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二、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1.下一阶段要推出组内研讨课、校内研讨课。

2.继续阅读有关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理论准备。 3.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案例、论文等,从整体上取得突破,现成基本框架。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会更加完善。

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范文第6篇

1.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DML。

答: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3.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上一篇:哈尔滨市医疗机构市场范文下一篇:海尔物流管理模式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