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资本范文

2023-09-19

监管资本范文第1篇

承办银行(乙方): 负责人:

住建局(丙方): 负责人:

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及 的有关要求,经甲乙丙三方同意,就 公司开发建设 项目的资本金监管达成以下协议。

一、经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依据 ,对 公司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监督管理。

二、 公司

项目地址:

项目建设规模占地 公顷;

规划建筑面积 ㎡; 总投资额 万元,其中 期总投资额 万元;

合同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三、 公司开发建设项目 期资本金不低于该项目 期总投资额的 ,即 万元。

四、 公司于 年 月 日前将其开发建设项目 的资本金 万元足额存储到承办银行项目资本金专用帐户。

五、 承办银行是甲方指定的承办银行。

承办银行依据市住建局 ,按照市住建局出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缴存通知书》,开设项目资本金专用账户,收储足额项目资本金。按照市住建局出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返还通知书》,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工程进度支付项目资本金。

房地产开发企业凭承办银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缴存通知书》回执,作为向市住建局申报施工许可证要件内容之一。

六、项目资本金开户承办银行,依据国家金融管理有关规定,确保资本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七、开户承办银行违反市住建局 的有关规定,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具虚假缴存证明或支付证明,市住建局有权要求承办银行主管部门责令开户行追缴回资本金。造成后果的由开户行承担责任,市住建局将另行指定承办银行办理该项业务,有权终止该承办银行专用账户收储权。

八、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协议,未按市住建局 的有关要求缴存项目资本金或擅自挪用、抽逃项目资金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予以处罚,市住建局将不予或暂缓核发施工许可证。

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协议和有关规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本协议一式叁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本金开户承办银行,市住建局各执一份,其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 法 人(签章)

年 月 日

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丙方:(盖章) 负责人(签章)

监管资本范文第2篇

摘要: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创新资本工具不断涌现,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和优先股。本文在介绍了三种创新资本工具基本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三者的财税处理问题及适用的发行人,最后就市场对三种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创新资本工具 权益工具 债务工具 可续期债券 永续中票 优先股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与成熟,金融创新日趋深化,国内创新资本工具不断涌现。2013年10月,武汉地铁集团成功发行了“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中国版永续债正式诞生;12月,国电电力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成功注册并发行了永续中票。与此同时,2013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6号),以期进一步丰富企业融资工具和拓宽融资渠道。今年4月以来,广汇能源、浦发银行等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优先股发行预案。

本文拟对上述三种最典型的创新资本工具——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与优先股的特点、财税处理及适用的发行人等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并就市场对三种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概念与特点

(一)可续期债券与永续中票

可续期债券,是指在传统企业债券基础上嵌入续期选择权,并设定若干年为一个周期,发行人可无条件选择在某一周期末将债券续期的债券。理论上,发行人可无限续期以使该债券永久存续,这与国外的永续债券类似。

永续中票,是指无明确到期期限,并在某一年或几年末赋予发行人赎回选择权,若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将永久存续的中期票据。

可续期债券及永续中票都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永续债,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无固定到期期限,即在发行人赎回之前,债券将持续存在;二是可续期债券可以补充项目资本金;三是通过特定条款设计,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可以分类为权益工具或金融负债。

(二)优先股

优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优先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优先分配利润,即优先股股东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股息;二是优先清偿财产,即优先股股东的清偿顺序先于普通股股东,而次于债权人;三是权利受到限制,即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权,而仅在个别情况下享有投票表决权。

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问题

(一)会计处理

根据《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创新资本工具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发起人将其初始确认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同时投资者的会计处理通常应与发行人的权益或负债属性分类保持一致。

1.发行人对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分类,核心是判断其发行条款中的一些约定是否使发行人承担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义务,若有该义务,则金融工具分类为负债,否则分类为权益。

(1)权益类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如果发行人不承担支付义务,则应将其分类为权益工具。在账务处理时,根据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其他权益工具——永续债、优先股”科目。同时,在存续期间分派的股利或支付的利息,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2)债务类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如果发行人承担支付义务,则应将其分类为债务工具。在账务处理时,按其面值贷记“应付债券——永续债、优先股(面值)”,面值与实际收到价款的差额计入“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利息调整)”。在存续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对债务工具进行后续计量;对于当期支付的利息或分派的股利,作为借款费用处理,即资本化的部分计入相关资产成本,费用化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对于公开发行的优先股,要求强制分红,按照相关规定应将其分类为金融负债。同时,对于具有强制付息条款的可续期债券和永续中票,发行人承担了支付现金的义务,也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2.投资者对创新资本工具的会计处理

投资者在考虑持有的创新资本工具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时,通常应与发行人的权益或负债属性分类保持一致。

具体来说,对于发行人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或优先股,投资者应将其作为权益工具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若发行人将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或优先股作为债务工具,则投资者应将其作为债务工具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期限不确定,一般不划为持有到期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或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二)税务处理

现阶段,有关部门还未针对创新资本工具的税务处理问题出台具体的规定。2013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关于企业混合性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对混合工具的企业所得税问题进行了规定。该公告规定,符合一定条件(如固定利息、有明确的投资期限或特定的投资条件、不具有选举与被选举权等)的混合金融工具,发行人支付的利息,应该在应付利息日确认利息支出,并按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可将应付的利息金额作为利息支出,进行税前扣除。目前,优先股的税务处理办法尚未明确。

适用的发行人

(一)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适用的发行人

正如前文所述,与普通企业债券相比较,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特点包括无固定到期期限、可用于项目资本金及通过特定条款设计可以分类为权益工具等。

鉴于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基本特点,其符合三类发行人的需求:一是处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行人。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资金回流慢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如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的主要特征,而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无固定到期期限正好符合该行业的经营特征。二是项目资本金不到位或到位不足的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券的批复,可续期债券募集资金可以用于项目资本金,所以一些资本金不到位或者到位不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发行可续期债券来补充资本金。三是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通过特定条款设计,发行人可以将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分类为权益工具,所以拥有降低资产负债率需求的企业(如某些国有企业有通过资产负债率考核标准的需求)也是潜在需求主体。

(二)优先股适用的发行人

企业发行优先股,旨在改善财务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优先股的特点和政策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对优先股的发行需求。根据《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公开发行优先股的,除商业银行补充资金之外,要求固定股息率、强制分红、股息可积累且不能转换为普通股;而对于非公开发行优先股,《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仅强调优先股不能转为普通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具体规定。

根据优先股的发行规定,并结合财政部对优先股会计处理的规定,只有商业银行用于补充资本金而发行的优先股,可以不强制分红和股息不累积,并分类为权益工具,而其他公司公开发行的优先股,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鉴于此,四类企业更适合发行优先股:一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尤其是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商业银行,出于满足资本监管要求的需要,对发行优先股具有较大的需求。二是现金流充裕但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如电力热力、土木建筑、石油石化等企业具有良好现金流,但资产负债率较高,其可以非公开发行固定股息率的优先股,在吸纳更多资本的同时,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三是资金不充裕且具有并购重组需求的企业。其可以根据并购双方的需求灵活设计,解决企业并购重组的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活动。四是发债额度用满的企业。其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进行融资。

投资需求分析

目前,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主要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鉴于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不同,各类投资机构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商业银行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银监会令2012年第1号)规定,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而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400%~1250%(见表1)。由此可见,现行资本监管办法对商业银行投资权益资产有较大限制,而对投资债权资产的限制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分类为金融负债的创新资本工具,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权重的考虑,或将具有更大的投资需求。

表1 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权重表

投资资产 风险权重

1.对一般企业的债权 100%

2.对符合标准的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债权 75%

3.股权

3.1 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 400%

3.2 因政策性原因并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对工商企业的股权投资 400%

3.3 对工商企业的其他股权投资 1250%

但同时笔者认为,投资者购买优先股与普通股所承担的风险有较大区别,建议监管部门制定更为明确、细致的风险权重标准,以区分评价投资者对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投资行为。

(二)保险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保险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比例、保险偿付能力指标的限制。

1.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的限制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保险资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不受投资比例的限制。同时,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均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因此,从资金运营比例限制的角度看,保险公司投资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

2.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限制

保险公司投资不同会计属性的资产,会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8〕1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即资本充足率,是指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其中实际资本为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最低资本根据保监会《关于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来确定。公式如下:

其中: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2号:投资资产》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号:认可负债》对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标准进行了规定,具体见表2。

表2 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标准

项目 分类 认可标准

认可资产 金融债券 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金融债 100%

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金融债 90%

AA级以上(含AA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 100%

AA级以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 90%

企业债券(含可转债) AA级以上(含AA级)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 100%

AA级以下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 90%

资产证券化产品 AAA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100%

AAA级以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90%

权益投资 未被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上市股票 95%

证券投资基金

其他权益工具 0%(另有规定的除外)

认可负债 一般负债 100%

对外担保/保证形成的或有负债 50%

次级债 剩余年限在1年以内的 80%

剩余年限在1年以上(含1年)2年以内的 60%

剩余年限在2年以上(含2年)3年以内的 40%

剩余年限在3年以上(含3年)4年以内的 20%

剩余年限在4年以上(含4年)的 0%

根据表2,保险公司投资创新资本工具时,其会计分类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认可资产的计算,从而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即保险公司投资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较小;而投资于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可能会减少认可资产,从而降低偿付能力充足率。

根据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其投资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来说,如果保险公司上一会计年度末或投资时上季度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则不得投资股权;如果保险公司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则不得投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已经持有上述债券的,不得继续增持并适时减持;如果保险公司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处于120%和150%之间,应当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严格控制投资无担保非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的品种和比例。

(三)证券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证券公司投资创新资本工具,受到证监会《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2012年修订)》的约束。

根据表3,在计算净资本时,证券公司投资企业债券扣减的比例明显小于投资股权时应扣减的比例。基于此,与投资权益工具相比较,证券公司投资债务工具受净资本的约束更小。但是,划分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并不属于股票的范畴,现行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办法没有就其扣减比例进行明确规定。

表3 证券公司计算净资本扣减比例

项目 扣减比例

1.股票

1.1 上海180指数、深圳100指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 10%

1.2 一般上市股票 15%

1.3 未上市流通的股票 20%

1.4 限制流通的股票 20%

1.5 持有一种股票的市值与该股票市值的比例超过5%的 40%

1.6 ST股票 50%

1.7 *ST股票 60%

1.8 已退市且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股票 80%

1.9 已退市且未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股票 100%

2.企业债券(包括公司债券)

2.1 有担保 5%

2.2 没有担保 10%

(四)基金公司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相比较,监管部门对基金公司投资行为的限制相对较少。根据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6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因此,股票基金倾向于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而债券基金倾向于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

(五)社保基金对创新资本工具的投资需求

社保基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者。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2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对于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暂行办法》对其投资行为进行了限定(见表4)。表4显示,《暂行办法》对社保基金投资企业债限定了较小的比重,而对投资股票限定的比重较大。基于此,社保基金或许对流动性更好、收益率也相对稳定、股性更强的优先股具有更大的投资动力,而对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的投资需求相对较小。

表4 社保基金投资资产及投资比重

投资资产 投资比重

1.银行存款和国债 ≥50%

1.1银行存款 ≥10%

2.企业债、金融债 ≤10%

3.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40%

4.单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投资于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或单只证券投资基金,不得超过该企业所发行证券或该基金份额的5%;按成本计算,不得超过其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总值的10%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在投资创新资本工具时,其投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工具的会计分类属性。其中,商业银行受到的限制最大,出于资本管理的考虑,应更倾向于投资分类为债务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创新资本工具时受到一定的资本约束,但影响不大;基金公司及社保资金受到的约束最小。

综上,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与优先股等创新资本工具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品种,可以更好地满足发行人的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还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标的。随着创新产品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市场配套措施的不断落实,可续期债券、永续中票与优先股等创新资本工具一定会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融资部

责任编辑:罗邦敏 刘颖

监管资本范文第3篇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资本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自然就成为改革的重点。而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 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文革之后, 一度“闭关锁国”的中国, 用了近30年的经济实践证明:计划经济已是“步履维艰”——单一的经济架构缺少竞争、缺乏活力, 最终导致了整个经济的衰退。穷则思变。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 “股份制”被决策层接纳。20世纪80年代初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拉开了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序幕, 中国的“资本”大幕就此拉开。

自1990年我国资本市场的真正兴起, 到今天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来, 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统计显示, 以股票市场为例, 1990年, 沪深两市IPO募集资金合计18.45亿元。而到了2010年 (截至10月8日) , 沪深两市IPO募集资金总额已达7730.44亿元。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007年7985.82亿元历史纪录, 是1990年募集资金总量的433倍。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已拥有A股、B股、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期货、黄金、外汇等多个交易市场, 拥有股票、债券、期货等多个交易品种, 拥有上市公司1800家, 证券投资者开户数接近1.5亿户。

从1990年至今, 我国资本市场共取得四大成就:资本市场改变了计划融资体系, 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企业改革及发展、新制度建设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市场化培养了一批真正懂市场的企业家和与市场相适应的中介机构;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也培养了一批能够抵抗风险的投资者。

2 资本市场的定义及其多层次需求

2.1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至少应涵盖证券市场 (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长期信贷市场 (长期抵押贷款、长期项目融资等) 和衍生工具市场 (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等) 。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概括出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资本市场是全部中长期资本 (1年以上) 交易活动的总和,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 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 因此称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机制。

2.2 资本的多层次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金融市场对资本的需求愈加迫切。同时, 这种需求还是多元化的。在资本市场上, 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有着不同的规模与主体特征, 因此对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正是这种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地说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主板市场

证券交易所市场, 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 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

2.2.2 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 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 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 此市场还可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 (包括知识产权) 评价, 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2.2.3 三板市场

三板市场 (场外市场) 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 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 (包括知识产权) 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3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特点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市场结构尚不完善, 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 主要有:重间接融资, 轻直接融资;重银行融资, 轻证券市场融投资;在资本市场上“重股市, 轻债市, 重国债, 轻企债”。这种现状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结构的严重畸形和低效率, 从而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表现为:主板市场, 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沪深证券交易所在组织体系、上市标准、交易方式和监管结构方面几乎都完全一致, 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二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 。该市场于2004年6月24日推出, 为中小企业, 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的上市平台。创业板市场隶属于深交所, 基本上延续了主板的规则。除主要接收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以外, 其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 上市“门槛”也相对较高;三板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 则主要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总的来说我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 市场定位尚不明确, 分布也不尽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 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以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 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 投资者也分为层次。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 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而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相对单一, 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 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

从资金需求方来说,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 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 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而中小企业, 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 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 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 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 但其附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地位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 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4 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 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而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本着上述三个功能需要, 要继续积极构建我国的资本市场。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显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

首先要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 进一步丰富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 显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改善融资结构。应该说,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优化资本资源配置, 使市场资本合理地分配给各层次融资者, 令其各取所需。

在我国, 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 通过主板市场运作融得其所需要资金, 进行资本配置已日渐成熟。然而, 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 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 二板市场还需要降低门槛, 为其提供更为广阔、便利的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因此, 在创业板之外, 还应进一步推进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建设。

同时, 场外交易的三板市场也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直接融资体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拓展市场的外延, 包括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其中, 要特别强调加快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 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 我国有12万家股份制企业, 但上市的公司只有近2000家。要让更多不同市场地位、不同资产规模、不同业务发展和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仅要使其规模越来越大, 其质量也应逐步提高。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是努力提高市场效率包括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体制, 实行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制度;二是要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在继续完善创业板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三是推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如此这般, 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建设, 才能成为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丰沛的动力源泉。

摘要:本文就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特点, 并阐明我国各类型产业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急切需求。论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实现资本资源优化配置是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动力源泉。

监管资本范文第4篇

——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侧记

2010年5月8日,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指挥部专项检查组一行近20人对750千伏金-酒-安输变电线路工程十标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在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后认为:项目部管理组织得力、措施到位、亮点突出,对项目部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至此,750千伏金-酒-安输变电工程线路十标段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工期缩短,迎接挑战

750千伏金-酒-安输变电工程线路十标段起于玉门市的赤金镇,线路途经玉门市赤金镇、玉门镇、柳河乡、瓜州县三道沟乡、腰站子乡、桥湾乡。十标段全为同塔双回路,线路长为2×82.675公里,铁塔共计179基,基础砼量19700立方米,铁塔总重18600吨,平均每基基础113立方米,平均每基铁塔重103吨。此工程是甘肃省“十一五”电网建设重点项目,对建设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其配套的千万千瓦级火电外送,完善河西电网构架,满足社会电力需求和清洁能源送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9年9月16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首基基础浇制试点典礼隆重举行,正式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序幕。

2009年11月,省公司要求全线务必于2010年8月底具备验收条件,9月底具备调试条件,确保10月底具备带电条件。工期提前给原来较短的施工工期造成巨大压力,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繁重的施工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风电能源急于送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至此关键时刻,没有退路的送电四分公司勇挑重担,逐鹿戈壁的号角在这里吹响。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越是在抢时间、争进度情况下,越要高度重视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这是项目经理周富虎同志在每月召开的工程例会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是摆在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项目部面临的难题。

项目部一班人面对难题没有退缩,而是勇敢面对挑战。项目部抽调精兵强将定人定岗,加大现场文明施工的策划,细化了质量管理内容。与此同时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安全和质量责任,真正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在2010年春节复工前,项目部对所有人员再次进行了基础工程质量培训和技术交底。在工地范围内营造了“决胜河西,务期必成”的氛围,使全体人员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现场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施工的每个环节做起。项目部还在现场质量管理方面实行质量巡视制度,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对每天施工现场进行巡回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把质量通病消除在过程当中。

4139-4158途经腰站子湿地地带,该区段地下水位较高,尤其是4146-4157地表水丰富,施工难度相当大。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项目部制定了详尽的泥水坑施工措施。在施工中采取了连续排水、设置档土板等措施进行施工。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区段的基础浇制,七百余名施工人员从开挖基坑开始,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施工。在施工期间,现场施工人员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工程再难也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已成为所有施工人员的共同理念。

要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困难远不止于这些,挑战接踵而来。2010年春节过后,河西戈壁滩先后迎来了暴雪、强沙尘等几十年一遇的天气,这给本来就十分艰苦的施工环境更加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项目部全体人员用超常的毅力和智慧,按国家电网公司和甘肃电力公司的里程碑工程节点,率先完成了基础施工任务,工程施工进度做到了可控、在控。经湖北环宇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和甘肃省质量监督中心站的严格检查,十标段的基础工程质量多次受到专家的肯定。

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峰先后多次来到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无一不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表示满意。甘肃电力质监站的一名现场质检工程师这样评价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的工程建设质量:“队伍过硬,质量优良,亮点突出,细节到位”。

安全生产,永远的主题

750千伏金-酒-安线路工程建设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谁赢得了时间谁就赢得了荣誉、赢得了效益,这已是全线路十多家施工单位不争的事实,因此安全、提前完成工期显而易见,成了各单位逐鹿的核心。

750千伏金-酒-安工程地处河西戈壁,天气变化多端,环境条件恶劣。送电四分公司承担施工的十标段,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之一。全线分布丘陵、戈壁、沼泽地,沿线多处跨越高速公路、国道、电力高压线、村镇、林地等,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为抢时间赶进度,项目部深入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和“抓基础、控风险、防事故”基建安全主题活动,制定了项目部具体的《“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方案》,并督促学习、现场实施。为严格落实到岗到位要求,加强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项目部开展了反“三违”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于本标段地处河西地区,沙尘暴较多,对组塔施工影响很大,项目部根据施工地区特点制定了《防强风、沙尘暴安全控制措施》。在沙尘和大风、雨雪天气禁止高空作业,安排地面组装;项目部为各施工队配备了先进的测风仪实时测量风速变化;对单插的主材要求打设防风拉线;抱杆外拉线做二道保险;上述措施的落实有效确保了立塔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外,依靠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项目部在施工中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依靠科技力量来解决。开始立塔时,项目部考虑到施工现场部分基础地处戈壁,路况适宜大型车辆通行,他们采用了大吨位吊车组立铁塔,加快了施工进度。类似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有力的推动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2010年4月12日,公司总经理杜宇冒着雪后严寒来到十标段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在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后这样评价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工程建设:“你们能够以公司大局为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项目部一班人团结一心,创新工作,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了阶段性成果,成绩斐然,可喜可贺,希望再接再厉。”杜宇总经理的讲话是对艰苦施工条件的真实写照和对项目部参战将士莫大的鼓励。

2010年4月初,河西连续出现了强沙尘、暴雪和强风天气,危害之大、时间之长均多年罕见,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确保工期,项目部科学组织施工,抢时间赶进度,施工现场处处可以看到职工忙碌的身影。

在河西750千伏金-酒-安工程建设的日日夜夜里,感人的场面随时可见。2009年的

9、10月期间,地处戈壁腹地的施工现场酷热难熬,在施工现场你会发现,施工人员一个个汗流夹背,身上穿的工装一次又一次被汗水浸透,许多施工人员因抵挡不了恶劣天气而患病,有的施工人员因酷热和劳动强度大而晕到在施工现场。但是,施工人员中没有一个中途退缩,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吃点药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当中。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酒泉超高压公司多次在现场检查工作,被现场的这种忘我精神所感动,被公认为最能吃苦的施工队伍和质量安全最好的施工单位。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项目部一班人更有清晰的认识:项目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线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与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和甘肃电力公司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分不开的。

其实,就在工程建设的最困难的时候,公司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具体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公司党委书记李军锋同志就曾三次深入施工现场与职工促膝谈心;201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之时,公司工会主席宋梅峰也来到了施工现场,为一线带来了节日祝福;正是这种关怀、理解和支持,使一线职工深受鼓舞。

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

“在河西750工程建设中,积极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公司工作安排,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认真遵守各项规程,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积极开展同业对标和劳动竞赛,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为决胜河西750工程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这是送电四分公司党支部在河西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开展的“一个党员一面旗” 活动的场景。2010年3月17日这一天,送电四分公司党支部在河西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材料站举行了“佩戴共产党员证章”活动。公司党委书记李军锋为党员同志们一一佩戴了共产党员证章;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候,送电四分公司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并把支部的组织保证、理论支持、舆论引导作用融入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此次在施工现场为施工一线的共产党员们佩带“共产党员证章”活动,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如今,在施工现场最难最艰苦的地方,随处可见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真正内涵,鲜红的党旗在750千伏金-酒-安十标段施工现场上空高高飘扬。

监管资本范文第5篇

资本的神秘色彩仿佛是与生俱来, 那么什么是资本呢?“马克思曾风趣的说, 你必须超越物理学的界限, 去接触那只’下金蛋的母鸡’”。 (1) “资本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它反映出了每个社会的发展态势及该社会普遍的社会关系”。 (2) 资本一词最初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沿用了中世纪拉丁文中指家畜等物质存在, 另一个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潜能。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杜尔阁把资本定义为“可动的财富”以及它们被货币所转化并表现出来的“多余的价值”亚当·斯密从分工和交换出发在《国富论》里, 将资本定义为一定量的积累起来的和贮蓄起来的劳动。《国富论》的法译者热尔门·加尔涅认为, 资产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盈利的时候, 才叫作资本。根据现今主流宏观经济学观点, 资本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皮卡蒂认为资本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 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 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人力资本无论何时都不能被另一个人所有, 不能在市场中永久交易。” (3) 这也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结果。奴隶社会, 奴隶主完全拥有奴隶, 当时的人力资本是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中, 必须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区别开来。

来看马克思对资本的解释, 马克思从两个重要视域对资本作了追源溯流的深刻解读: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在《资本论》中, 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即贸易, 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4) “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 作为货币财产, 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与地产相对立” (5) 在这里, 马克思并没有给出资本的确切含义。只是顺承货币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上流通而转化成为资本, 接着在流通形式上来将两者进行区别。在商品流通公式W—G—W中G—W的过程, 第二个W是货币购买的商品, 此时G已经是担负了资本的使命。

二、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中形式的区别

简单的G—W—G—W公式, 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过程。实则不然, 这是两个流通领域承接的过程。但是, 每一个过程从始至终都是有区别的。正如, 马克思举的例子“假如我用100磅买进2000磅的棉花, 然后又把这2000磅的棉花按110磅卖出, 结果我就是用100磅交换110磅, 用货币交换货币” (6)

(一) 共同点

1.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无论是商品流通还是货币流通都是在买卖的对立中产生的。单独的一个买和单独的一个卖都无法称为流通, 如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 农民种粮为了吃和缴税。没有物质客体的换回。

2.都是买和卖这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买和卖自然统一在某个空间和某个时间点上。不仅如此, 买和卖双方的意志要达成共识。其中, 等价交换是达成统一意志的基础, 同时它还是流通的前提, 也是后面要分析的, 货币价值无法只是在流通领域增殖的一个结果。

(二) 不同点

1.流通顺序不同。运动起点、中介、终点不同。商品流通以W开始卖了换为G, 中介是货币终点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G开始买进W, 中介是商品终点是货币。

2.货币的作用不同。商品流通中货币最终转化成商品使用价值。而在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中出现了辩证的换位思考, 货币G在开始时是买者的货币, 换回商品时支出了。为的却是他自己作为同一商品的卖者时能够换回的货币。

3.货币的置换关系不同。商品流通, 是A人卖了面包得了a货币, 又拿a货币买了B人的水。同一块货币的两次置换。最后, 商品在A人的手里获得使用价值, 即面包的使用价值换为水的使用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 是A人买了用b货币买了面包, 又将面包卖了c货币。同一件商品的两次置换。最后, 货币在A人手里获得价值, 即b价值交换为c的价值。在这里G是预付价值额, 所以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 G’=G+△G。△G为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有价值的余额叫作剩余价值” (7)

4.商品的价值作用不同。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立, 商品的价值在商品流通中只是商品交换的中介, 随着交换结束而结束。在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个处在自行运动中的实体, 商品和货币是这一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货币的方式一般存在, 以商品的方式流通, 在这个运动中永不消失。

5.最后的经济形式不同。商品流通W—G—W中最后的经济形式是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G—W—G最后的经济形式是货币转化成资本。

三、从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中分析转化

(一)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含义

“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 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 (8) 就是说资本总公式内部不存在矛盾, 矛盾在于与之前的价值规律相矛盾。前面分析所得,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形成的, 商品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而在资本总公式中产生了价值增殖。价值形式转化和价值增殖, 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虽然李嘉图因未能完成从价值规律解释资本增殖事实的理论任务而破产。但在马克思以后的分析中将会进一步表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增殖, 不仅与价值规律没有矛盾, 而恰好是以价值规律为前提的。可见, 马克思将价值规律融入资本增殖的经济事实, 是在为资本增殖找理论来源。

(二) 深入分析资本总公式矛盾

第一, 在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下就是单纯的商品交换。当然这样分析的条件是, 抛开供求关系和暴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前面我们过商品交换的简单形式就是:A卖商品a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b, B卖商品b得来的货币换成商品a。其本质就是等价物的交换, 因此产生不出剩余价值。第二, 在不等价交换的商品流通中, 故意加价和减价都是暂时的。或者“商品的货币名称即价格上涨了, 但商品间的价值比例仍然不变” (9) 第三,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符合货币性质, “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 (10)

四、结论

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时说“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整个过程, 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 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中介, 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进行, 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 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可见, 资本转化为流通的必要条件是流通领域中产生, 而充分条件是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找到剩余价值的必经之路, 也是马克思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之源。

摘要:资本是社会的血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本流通愈加便利, 而资本流通更是庞大经济体的血液循环。结合《资本论》中资本流通的过程, 得知马克思对流通过程中的货币形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其目的是找到价值增值的源泉。从马克思的视域理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状, 研究当时资本流通的形式变化,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时至今日,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资本理论的影响依然重大。

关键词:资本流通,货币,资本,转化

注释

11<新时代哲学探索>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21.原载于张雄<中国哲学年鉴2012>.

22[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47.

33[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48.

44 《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1.

55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1.

66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2.

77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76.

88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82.

99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87.

监管资本范文第6篇

【摘 要】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量方法主要运用于实证研究当中,虽然研究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间接研究法和直接研究法。文章就间接和直接研究法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间接研究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研究数据不需要各个分部的具体数据,大大降低了数据获取难度,反之,由于使用的数据并非是与企业分部直接相关的数据,也使得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降低。直接研究法的使用需要企业各个分部的具体财务数据,因此它对企业财务报告中分部数据的披露有着更高的要求。不足的是会计准则披露数据有人为质量模糊因素存在,直接法测度模型中的许多重要数据无法获取。这为学者应用直接研究法对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研究增加了困难。之后学者为了弥补其不足,融入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法、价值增加值法、q敏感性法等方法,使其发展了直接研究方法。

【关键词】 内部资本市场; 间接研究法; 直接研究法

企业的全部资金能否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合理地分配到每一个分部或者投资项目,使得企业总部与各个分部的边际投资收益相等是检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与否的标准。理论上讲,可以利用不同分部中资本的投资边际收益是否相等来衡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是否有效。但是这种方法实际操作起来简直难以实现。因此许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往往通过构建实证测度模型的方法构造出衡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具体方法。卢建新(2006)根据测度模型中数据的来源不同,把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方法分为间接研究法和直接研究法。间接研究法指的是首先假设企业价值与内部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构建模型并选取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控制变量,通过比较企业价值变化来推断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率;直接研究法指的是通过查找企业中各个分部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具体财务信息,然后比较企业分部与可比性单分部企业的投资效率来判断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率,或者通过检验资源是否流入到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分部来判断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量方法分析中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我们看看它的演变过程。

一、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测量方法评价

(一)间接研究法及其评价

间接研究法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我国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企业集团中分部数据难以获得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多是采用了间接研究法测量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间接研究法的间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这种方法中构建实证测度模型是使用企业价值的变化来间接地推断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其次,研究中所需的数据并不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各个分部。间接研究法假设内部资本市场只存在于多元化企业集团中,一般通过观察托宾q、资本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等能够代表企业价值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内部资本市场是否有效。邵军和刘志远(2007)、许奇挺(2008)、卢建新(2006)分别以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存在的系族企业为对象进行研究,由于系族企业是由多个上市公司所组成的,这样就避免了企业分部数据难以获得给研究带来的麻烦。在研究中,他们把整个系族企业当成一个企业集团,把组成系族企业的多个上市公司当成企业集团的各个分部。

间接研究法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研究时不需要各个分部的具体数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据获取难度。但与此同时,由于使用的数据并非是与企业分部直接相关的数据,也使得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降低;模型中使用了多个影响企业价值的控制变量,所以也不能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企业价值的单独影响程度。另外,间接研究法需要假设内部资本市场只存在于多元化企业集团中,这种假设显然不能成立,学者们已经充分肯定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普遍存在性,就算在单一经营的企业中,只要企业中存在多种投资项目,并且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就可以认为存在内部资本市场。可见间接研究法只能粗略地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性进行描述。

(二)直接研究法及其评价

直接研究法的使用需要企业各个分部的具体财务数据,因此它对企业财务报告中分部数据的披露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对分部披露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相关要求还很不完善,企业的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企业分部的披露有着更高的要求。

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

2006年1月19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了进一步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1号——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趋同,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第8号——经营分部》。2006年11月30日,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8号——经营分部》(IFRS 8),该准则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IAS 14)并对报告期始于2009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的年度财务报表生效,准则也被允许提前采用。

IFRS 8要求基于有关主体组成部分的内部报告来识别经营分部,并且该内部报告由主要经营决策者定期评估以决定如何分配资源和评估绩效。企业必须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其经营分部财务及相关信息。

IAS 14使用“类似法”来划分企业分部,具体地讲,按照产品、劳务或者地区(包括生产地和销售地)为基础,如果其组成部分拥有相似的风险和收益,那么就可以组成一个“业务分部”或者“地区分部”。

IFRS使用“管理法”来划分不同分部,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而组织的分部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这种方法使企业对内对外的报告分部相一致,因此又称“重合法”。IFRS按企业管理层为了作出经营决策和评估业绩而对内部各部门进行组织的方式,以产品或劳务、地区、法律主体或顾客的种类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确定分部,称作“经营分部”。

在此方法下确定的分部称为“经营分部”。IFRS认为,一个经营分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够赚取收入和发生支出(包括与同一企业内的其他分部进行交易所发生的收入和费用);(2)其经营成果可被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制定者定期检查,以评价每个分部的业绩,并作出资源向其分配的决策;(3)编制的或基于内部报告系统形成的分散财务信息是有用的。

2.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分部的规定

2006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中规定了企业分部的划分标准、披露要求等内容。

该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第五条规定: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第六条规定: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

第十四条规定:对于主要报告形式,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总额和分部负债总额等。

虽然我国企业准则对企业分部的披露做了详细规定,但大多数企业在实际执行时候仅就营业收入、利润等做了粗略的报告,直接法测度模型中的许多重要数据无法获取。这为学者应用直接研究法对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研究增加了困难,为了弥补直接研究法的不足,又增加了以下佐证研究方法。

二、直接研究法测度模型的发展

(一)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法

Shin and Stulz(1998)最早提出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法。他们认为如果企业的投资面临着资金的压力,并且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表现为有效的话,那么企业总部会将资金首先分配给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Shin and Stulz认为,第一,在企业中最好的投资项目会最先得到投资机会;第二,分部的投资主要受投资机会的影响,而与分部自身现金流和其他分部的现金流不相关;第三,当其他分部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分配给当前分部的资金将下降,这使得企业整体在资金使用方面始终保持高效率。因此,他们把分部投资分别与本分部的投资机会、本分部的现金流、其他分部的现金进行回归,从而判断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效率。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法是最早运用直接法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模型,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投资支出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来测量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或者无效,数据选取相对简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考虑了时间滞后因子的影响,说明企业的投资是基于过去经营成果的。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在模型中一一加以表述;以收入增长率来表示投资机会具有一定的风险,相比于收入的回报能力可能会误导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价值增加值法

Rajan and Zingales(2000)提出了价值增加值法。价值增加值法用相对价值增加(RVA)和绝对价值增加(AVA)两个指标来测度ICM效率。

RVA=■■(q■-q)[■-■-■ω■(■-■)] (1)

式(1)中,BA表示资产账面价值;BAj表示第j个分部的资产账面价值;qj表示与多元化企业的第j个分部拥有相同投资机会的单分部企业的加权托宾q;q表示企业分部托宾q的均值。Ij表示企业第j个分部的资本性支出;I■■BA■■表示与多元化企业的分部处在同一产业中的单分部企业的资产加权平均资本支出与资产的比率;ωj表示企业第j个分部的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Rajan et al.(2000)认为,如果RVA为正,表示企业把资本转移到高于平均投资机会的分部,这时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表现为有效。

价值增加法使用托宾q表示投资机会,托宾q数值上等于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重置成本,可以全面地对企业进行估值,用托宾q表示投资机会更加稳定。根据分部的经营状况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潜力来衡量投资机会与投资项目具有合理性。

这个方法的也有一定的缺点:

(1)用托宾q来表示投资机会一般只适合于发达资本市场,而对于新兴的资本市场或者发展不规范的资本市场,股票价值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托宾q的使用就会受到局限性。

(2)企业总部在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外部市场机会是一种考虑因素,但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到企业各分部间的比较优势,对于企业的核心产业会增加投资,价值增加值法模型中忽略了这一因素。

(3)卢建新(2008)认为,价值增加值法是假设多个分部组成的企业与单一分部组成的企业拥有相同的投资机会与组织能力,但事实上这种假设并不成立,企业集团中的一个分部与单分部组成的企业的价值构成是有区别的,因此利用价值增加值法测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可能会出现取数与估计的偏差。

(三)q敏感性法

Peyer and Shivdasani(2001)提出了q敏感性法。他们研究了在22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中公司总部如何对各个分部进行资本配置,结果显示当投资对分部的托宾q敏感性提高时,企业价值也随之提高;当投资对分部现金流的敏感性提高时,企业价值反而降低。内部资本市场将资本投入给托宾q较高的分部后,分部投资对托宾q的敏感度降低,分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反而提高。q敏感法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QS=■■*(q■-q)*[(■)j-(■)] (2)

式(2)中,FS表示企业总体销售收入;Sj表示企业第j个分部的销售收入;qj表示分部j的托宾q值,q表示以销售收入为权重的加权平均q值;FCE表示企业整体的资本支出;CE表示分部的资本支出。他们认为,q敏感性法能够显示总部对分部进行投资时是否使更多的资源流入到了托宾q值较高的分部。

q敏感性法是运用直接法度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又一次进步,首先,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企业分部的数据,无需考虑单分部企业与组成企业集团的分部之间的区别;其次,模型中利用资本支出来表示投资机会,并将分部资本支出与企业资本支出总额进行了对比。

这种方法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企业的投资包括资本性支出,也包括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营运资本投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方面,模型中仅利用资本支出表示企业投资并不全面;

(2)公式中q表示以销售收入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托宾q,但是使用销售收入作为权数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3)与价值增加值法相似,托宾q的使用一般适用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而q敏感性法也会面临托宾q使用的局限性问题。

(四)现金流敏感法

Maksinovicr Phillips and Shcoar(2002)对q敏感性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发明了现金流敏感性法。他们使用销售收入的现金流回报率(cf/sale)来衡量投资机会,用销售收入现金流回报率代替了托宾q,从而解决了托宾q使用中的局限性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同样有缺陷,一方面,销售现金流回报率用来衡量资源配置并不可取;另一方面,当期的销售现金流是由前期的资本性支出形成的,但是该模型中并没有考虑到时间滞后因子的作用,其结果必然存在着误差。

(五)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法

我国学者王峰娟、谢志华(2010)以现金流敏感性法为基础,针对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模型并进行了验证。他们认为不管是在内部资本市场还是外部资本市场,公司总部的投资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资本回报。据此,他们使用分部资产回报率代替销售收入现金流回报率,同时引入时间滞后因子,使得模型更加合理。

其模型可以表示为:

CFSa=■[(■-■)(■-■)■] (3)

公式3中,cfj (t-1)表示第j个分部t-1期的现金流,BAj(t-1)表示第j个分部t-1期的账面资产,cfj (t-1)/

BAj (t-1)表示第j个分部t-1期的资产回报率;cft-1表示全部分部t-1期的现金流,BAt-1表示全部分部t-1期的账面资产,cft-1/BAt-1表示全部分部资产t-1期的资产回报率;Capexjt表示分部j在t期的资本支出,BAjt表示分部j在t期的账面资产,Capexjt/BAjt,表示公司总部对分部j的投资比例;Capext,/BAt表示全部分部t期获得的平均资本。BAjt/BA表示计算现金流敏感系数的权重。

运用此公式获得的结果,如果CFSa大于零,表示公司总部将企业资源更多的分配到了资产回报率高的分部,内部资本市场表现为有效;如果CFSa小于零,表示公司总部没有将企业大部分资源投入到资产回报率高的分部,内部资本市场表现为无效。

总而言之,在我国,企业经营分部的财务数据不容易取得,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算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国内许多学者利用构建实证测度模型的方法间接验证企业价值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关系,企业价值只是作为模型中的一个解释变量。影响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多元化水平、代理问题等等,这种研究方法并不能明确地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少数几个运用直接法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文献其实证结论也有所差别,既有显著相关结论也有不显著相关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汤谷良,王斌,杜菲,付阳.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基于华润集团6S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2):15-16.

[2] 卢建新.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24-30.

[3] 杨棉之,孙健,卢闯.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与效率性[J].会计研究,2010(4):73-74.

[4] 刘新绍.国有控股多元化经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J].中外企业家,2012(2):35-36.

[5] 卢建新.内部资本市场、外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来自美国1980-2008年的经验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63-64.

[6] 田西杰.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J].会计之友,2007(7上):12-13.

[7] 王峰娟,谢志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实证测度模型的改进与验证[J].会计研究,2010(8):42-48.

上一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考范文下一篇:预算编制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