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

2024-01-01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开展,要使农民从繁重的劳动过程中解脱,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机械的使用,要对农业机械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因此,本文阐述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具体内容,明确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基本要求,遵循科学的原则,要注重“防重于治,养重于修”,对机械进行定期的检查,使其运行的状态处在良好的阶段;分析农业机械维修保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机械故障问题,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应对对策,从不同的季节、技术层面、经营管理方面、经济方面进行探讨,使得对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获得最佳的方案,从而推动农业机械的优化,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问题分析;现代农业

0  引言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所含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存在较为复杂的结构,利用农业机械作为生产工具,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尤其随着其使用期限的延长,一些机械零部件因为磨损而导致农业机械整体的使用性能下降。为了更好地使农业机械正常运行,要加强对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分析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了解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技术方面,要提高技术的更新,建立预防技术机制,定期进行预警,避免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从经营管理方面,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最佳使用寿命进行测定;最后,从经济方面,对于设备进行综合的利益,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推动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

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1 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在逐渐增加,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对于农业机械的复杂性进行了解,使得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得到保障。农业机械是较为复杂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其零部件应受到磨损会影响整体运行的状态。因此,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农业机械的故障率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要对农业机械不同功能进行探讨,综合环境、地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对于农业机械进行保养与维修,相关人员要掌握保养与维修的技术,使得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2 研究目的  农业领域在多个领域中有所联系,如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工具的利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在逐渐提升,农业作业的领域也在逐渐拓宽,对农业机械进行操作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但是,农机安全问题也在逐渐突出。为了更好的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对农机事故进行预防,要加强对农机的保养与维护,提前做好农机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分析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提出应对的对策,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处在良好的状态。

2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内容

2.1 农业机械保养的内容  ①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在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机械的养护,加强预防为主,明确其技术所执行的范围,切实开展保养工作,要注重漏电、漏水、漏气、漏油等问题的排查;在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检查的过程中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针对新机械进行清洗保养防护,针对已经出现老化的机械要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可以使得农具的操作更加灵活。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推动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锈蚀、不变性,要对其制动的总泵和分泵进行检查,对于刹车油要进行定期更换,排除制动管路所存在的发展障碍,确保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问题,达到最佳的机械使用效果。②农业机械的定期保养。在农业机械长期的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的问题,对机械进行一定时期的全面检查,要进行定期保养。针对机械损坏的状态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对配件进行更换,可以使得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影响安全的问题,使得机械的使用效果得到提高。③农业机械的存放保养。农业机械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进行机器存放的过程中,要明确存放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产品说明书进行阅读。要定期的进行保养,防止在存放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出现损坏,要使得机械能够保持可持续的使用效果。④农业机械的特殊保养。在农业机械的保养环节,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日常的养护,但由于农业机械具有一些复杂的因素,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的问题,造成安全事故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故障排查的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保养,对于特殊机械零部件、小零件进行全面保养,要从根本上对于事故进行杜绝,使得机械得到正常运转。

2.2 农业机械的维修  在农业机械维修的过程中,要了解维修的周期,进行定期维修和不定期维修。同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方面要对制造的工艺进行优化,根据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来对维修的周期进行确定。尤其在当前农业机械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机械所蕴含的复杂因素更多,要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对于维修的定点进行准确的预测,减少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有效的对维修的效果进行提升,减少维修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设备诊断的效果。

3  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的基本要求

3.1 防重于治,养重于修  在农机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要遵循“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根据技术规范,使农业机械在一定负荷下进行工作,使得农业机械保持正常的使用状态,同时,定期开展保养工作,避免出现机械故障,要使得农业机械处在最佳的状态。

3.2 农业机械使用具体要求  在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进行要求明确,才能更好的提高其使用的效果。首先,要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其次,要使得机械本身具有一定的洁净性,在利用工具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保持清洁油气水中不得有杂物;再者,油箱口要进行封闭,在机油加注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封闭,同时,对于气化器、机油检视口、磁电机进行封闭;最后,要使得机械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对于其配套的机械用具要进行灵活的操作,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整体的机械使用。

3.3 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在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要结合作业需要对农机技术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故障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检修。比如,在进行小型拖拉机定期检测的过程中,要根据技术要求来进行修理,由专业的人员在农机修配厂进行质量验收,达到标准规定的功率、耗油率,使得技術经济指标达标,才能投入使用。

4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4.1 机械故障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在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机械故障,比如机械的磨损导致机械部件和尺寸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也会出现高温使得机械设备出现粘连。最后,多数机械设备是金属材质,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技术规范出现腐蚀现象,导致机械零部件出现老化,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

4.2 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农业机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对维修与保养人员技术和经验水平进行提高的过程中,要明确较高的要求,对于机械使用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开展相关系统的培训,使得其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条理,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基层地区在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培训与使用操作的说明,当机械出现问题时无法完成检查与维修,导致机械产生二次损害,从而使得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阻碍。

5  农业机械维修问题解决的应对对策

首先,从经济方面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探讨,要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对农业机械的零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其次,从技术方面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探讨,要明确工作环境和技术程度的复杂性,对农业机械进行设备诊断,要提高维修工作的确定性,对于故障的位置进行局部维修,可以有利于对技术进行更新;最后,从农业生产建设方面,对农业机械维修进行探讨,要及时解决工作故障问题,使农业机械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

6  探讨农业机械的保养

在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季节的保养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夏季和冬季对于保养方面要进行具体的论述。

6.1 农机的夏季保养  在对农业机械进行夏季保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农业机械的及时清洁,尤其在恶劣环境下开展作业,长期闲置会导致农机出现损坏。所以,定期的清洁可以更好的对农机进行保养。其次,根据农业机械保养的维护规则,对农业机械进行及时的换油,油质不符会导致机具和零部件受损,要确保润滑系统的优化,使得油路更加畅通。再者,对农业机械进行正确的保养,要清除缠绕在部件上的杂草,使得各部分状态安装符合要求,确保各零部件没有丢失,要及时的对润滑油进行添加。最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油中含有一些氧化物。对农业机械产生恶劣的影响,要定期的对机油进行更换,注重对水垢的清除,明确其可能引发的各种故障。

6.2 农机的冬季保养  在冬季农机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柴油进行不同牌号的划分,明确其凝固点的温度要低于当地的气温5℃左右,同时,冬季的柴油具有较大的机油黏度给润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对机油进行更换。其次,在进行农业机械启动的过程中,要进行预热,避免农业机械本体过冷而与高温炸裂,在预热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操作空转几分钟再进行起步,以低速行驶,避免高负荷的工作。同时,冬季路面积雪轮胎的附着性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所以,在爬坡、下坡时要注重对农业机械的合理调整。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农业机械的使用,可以也降低人工的损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维修与保养的过程中,要注重防治于重的原则,要做到对其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保障在应用时农业机械能够达到良好的状态。同时,农民受益于农业机械化,要引导农民学习关于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的知识,真正对知识进行普及,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使用寿命的提升,对于农业机械的生产成本进行节约。所以,在进行具体探讨的过程中,从农业机械的维修与农业机械的保养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使用维修保养是完整的系统,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关联系。因此,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要明确规范与要求,开展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参考文献:

[1]耿兴昌.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保养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22):125-126.

[2]王岩.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及保养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7):95.

[3]汪晓梅.我国农业机械日常维修和保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6):125-126.

[4]官剑平.农业机械维修中的问题与保养措施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2):141-142.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第2篇

1 新街镇畜牧业 (牛羊) 发展饲草资源现状

基于地形和区域发展的现状, 新街镇的大部分地区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 一段时期促进了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畜牧业的繁荣。但事实上, 由于养殖户和畜牧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操作不当的问题, 导致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面, 随着家畜养殖役用功能退出历史舞台, 养殖目的也由役用向肉用及经济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农村劳动力缺乏或无计划放饲, 养殖方式也由原来的放饲为主向圈养为主改变。但在养殖目的和养殖方式转变的同时, 新街镇仍存在饲草饲料匮乏的情况, 一是数量有限, 二是品质低, 三是品种单一, 原因是养殖户对饲草饲料的利用仍局限于农作物秸秆和附产物。以上原因导致畜产品品质不高, 不可能发展足够的优质产品进入市场, 也就没有很好市场竞争力, 畜牧养殖效益不明显, 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 由于经济落后、信息不畅、市场不灵、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制约, 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扩大草畜业的生产规模, 限制草畜业发展的同时, 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

2 促进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措施

近年来,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日益严峻, 在损害牧民的自身利益的同时, 也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了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 继而促进退耕、退牧, 还草、还林工作的有效开展。关于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措施, 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 具体内容如下。

2.1 促进畜牧业发展观念的更新

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带动退耕、退牧, 还林、还草工作的有效开展, 需要提高牧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 相关人员应加强对于牧民和相关人员发展理念的创新和转变。由于养殖户在发展经营畜牧业中受传统观念影响, 故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牧民过多地重视相关效益的取得, 而忽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生产结构的改变, 并对退耕还草政策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为此, 就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开展说服教育工作, 并由此向牧民讲解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退耕还草的好处。

总的来说, 只有促进上述措施的落实到位, 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实现牧民思想的转变, 促进退耕还草养畜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依托退耕还草发展草食畜牧业

在促进草原生态重塑和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相关人员构建以草食畜为主的节粮型发展模式[1]。事实上, 为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退耕还草措施, 并以此为基础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相关实践显示, 退耕还草措施的落实到位, 能够有效促进饲料成本的降低, 带动牧民的收入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 还可以确保退耕还草作业的有效发展。一方面, 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宣传培训, 促进养殖场户种草养畜科技含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 还需要加强品种的改良, 促进适合当地草食畜品种的发展。不仅如此, 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舍饲圈养模式的建立, 并由此实现草山草坡的围栏封育。

2.3 建立草种基地

相关的种植实践表明, 不同于小麦种植, 紫花苜蓿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节省水200 m3/667 m2, 而每667 m2苜蓿可以饲养5只羊, 故而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 在促进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相关单位可以加强对于草种基地的建设, 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种草养畜经济效益。

在种草的布局过程中, 一般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燕麦、草木犀、扁穗冰草等草类品种, 但是在低海拔的干旱区域, 则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草类, 在水源充足的地区, 则种植玉米、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作物, 从而确保相关效益的提升。

2.4 加强现有天然草原的保护

草原往往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因此具有较强的生态功效, 能够有效维持局部的气候和生态。近年来, 随着放牧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 使得草原面积逐渐锐减, 导致“三化”现象日益严重。基于此, 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 遏止天然草原的退化, 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

2.5 促进以退耕还草为基础促进多样化发展模式的构建

在促进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以畜牧业为基础, 促进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草畜乳”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构建[2]。在此过程中, 需要相关人员以牧草种植为基础, 并由此促进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发展。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效益的取得。牧草种植行业的有序开展, 能够有效的改善相关的环境效益的提升, 并以此为基础恢复草原景观, 带动生态旅游基地的构建, 从而由此为旅游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农牧业、旅游业生态经济系统, 该类发展模式的流程如图1所示。

3 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实例

基于草原的实际状况, 新街镇于2014年逐步开始实施退耕还草和中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绩效考评奖励资金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项目。至2016年末, 新街镇累计种植紫花苜蓿353多hm2, 新建和改造牛羊圈3 545 m2, 给新街镇今后大力发展草食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6年末, 新街镇的牛存栏9 800多头, 有肉牛养殖规模户52户;羊存栏13 900多只, 有规模养殖户23户。

4 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并就促进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措施展开了具体的论述。笔者认为, 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和相关观念的转变, 我国的草原生态必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由此促进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 提高相关效益。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发展理念的转变和草原畜牧经济的发展, 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加强了退耕退牧、还草还林工程的实施力度, 从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基于此, 分析探讨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大生态观。

关键词:草原,生态重塑,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大生态观

参考文献

[1] 王俊敏.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大生态观——来自内蒙古牧区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6 (6) :39-43.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对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途径。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提出双结合培养理论。

关键词: 机械类本科教育 机械创新设计 能力培养

引言

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机械类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对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机械工业工程师的受教育层次和规模数量都已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但对机械工程设计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探索一套现实可行的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是形成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1][2][3]。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本科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总结出我国目前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存在的不足,制定一套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在普通机械类本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5]。

1.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主要问题

1.1创新设计理论教学深度严重不足

目前,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完成,由于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因此,与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三维设计》等。这些课程目前的计划学时较少,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学到最简单的基础知识,而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却没有掌握,使得学生在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活动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1.2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环境建设不足

学生进行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创新设计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制作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修改活动才能完成。作品的制造、装配、调试需要相应的实验设备、加工设备、调试环境作为支撑,否则,无论多么完美的设计,都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创新设计作品。

而目前国内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创新类实验教学平台普遍不足,很多构思类机械创新实验无法开展。

1.3创新设计软件培养不足

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作品需要通过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完成设计、理论分析、强度校核、完善修改后,才进入实际生产制造阶段。在作品的整个设计、制造、调试、修改过程中,三维设计软件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需要强化对学生的计算机三维设计方法培训,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使用,从而高水平地完成设计作品。

1.4缺乏企业工程实例教学过程

机械工程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制造、装配、试验等过程。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实例教学,学生就无法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就不会对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层次的理解。

1.5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没有与毕业设计、就业相结合

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在工作以后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只有把创新能力培养和毕业设计、学生就业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2.创新能力培养经验的学习途径

2.1学习其他高校的主要经验

目前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类比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3D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另外,还有与之对应的省级比赛。可以在参加各类比赛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学术论坛等活动,学习其他高校在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完善我校的培养方法。

2.2通过参访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机构学习培养经验

在机械工程领域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通过对这些国家级科技创新机构进行学习访问,了解他们在培养人才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完善我校在这方面的培养方法。

2.3通过教师在职培训引进经验

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已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学习深造,可以大大开阔我校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可以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方向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体制,从而完善我院的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

2.4分析企业在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经验

可以通过走访周边知名企业调研其在培养员工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主要经验;通过学生就业洽谈等机会了解企业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要求;通过毕业生回访了解已经毕业的学生对母校培养方法的意见。

2.5基于各種学生创新设计类大赛学习经验

在指导方法上把各种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培养过程中强调用理论指导工程设计实例,用工程设计实例牵引学生理论学习;在创新方法上强调灵活运用各类工程设计软件。

3.建立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

3.1总体培养体系分析

可以从学校层面对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进行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培养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辅导、激励制度;学生组织、激励制度。

3.2教师辅导、激励制度的建立

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在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稳定持续地实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辅导制度的建立,需要在培养方案制订、教师大纲修改、授课计划实施等方面入手。首先,只有培养方案中包含了与学生创新设计相关的内容,才能使教师有的放矢,带着目标进行辅导工作;其次,在教学大纲的修改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而为学生奠定最新的创新设计思维基础;最后,授课计划的实施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只有灵活掌握授课计划的实施过程,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创新、设计过程进行跟踪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教师激励制度的建立,需要从经济奖励、科研奖励等方面入手,首先,要对教师辅导成果进行考评,根据考评对教师进行合理经济奖励,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动力;其次,可以对参与辅导学生的教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奖励,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3.3学生组织、激励制度的建立

学生是机械创新设计活动的主题,因此,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只有把学生创新设计活动及其相关规则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稳定持续地实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组织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学生动员、学生启发、学生分组实现设计等方面入手。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之前,需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所在,从而自发地参与其中;其次,在学生产生兴趣后,需要通过创新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最后,让学生自由组队,按照课题小组长负责制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法完成自己的创新设计作品。学生激励制度的建立,需要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学生机械创新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根据考评对学生进行合理经济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动力;其次,可以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荣誉方面的奖励,让学生感到从事机械创新设计活動的光荣性,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4.创新能力培养“双结合”理念

把“双结合理念”,即创新理论与创新设计实例相结合;学生创新实践与创新工具、手段相结合作为理论知识和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通过“双结合理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按照产生兴趣→初步了解→理解概念→深入思考→灵活运用的顺序建立培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学生机械创新能力培养体制。

5.结语

通过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建立能够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相关制度,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提高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海,王黛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探索[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0):174-175.

[2]李俭,唐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与研究,2012(11):87-89.

[3]许忠美.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1(67):154-155.

[4]郭童军,陈功备.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2(91):8-9.

[5]陈江进.从辅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2(49):13-17.

课题来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技术能力建设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我们工业技术能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工业技术能力的有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技术能力 技术转移 技术创新 技术溢出

一、我国工业技术能力建设的现状

技术能力是在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识别技术,选择技术,获取技术,利用技术和保护技术的累积性知识。累积性知识构成了整个的技术库。工业不仅仅需要通过技术转移来积累能力,更要在系统化环境中的学习来获得能力。在技术转移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些硬件设备和软件知识转移过来,还应该形成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技术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压缩创新周期,降低风险。

1.我国工业技术基础薄弱,消化吸收技术能力较低

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技术能力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技术供方的技术控制程度,同时又取决于技术需方的技术水平。我国的技术基础差,吸收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使跨国公司在转移技术的档次上就不会很高。太高,我们根本没有科研能力解决;若派人学,又要增加转移成本。我国工业接触不到先进技术,就只能引进一些实用性的技术,无法接触到技术的核心和知识的细节,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的贡献不大。

2.科技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体制基本是政府计划、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主导,项目管理缺乏市场化、产业化导向。在风险融资不发达、不规范的情况下,有限的人力资金投入没有合理的配置机制,投入产出效应极差。对于那些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政府也未能够充分利用科研力量,为其提供技术帮助,建立技术研发支撑体系。我们本可以从引进的技术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可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帮助,扩散和外溢的步伐就会慢。

科技体制不健全导致人才的流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中有48%的人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远远高于全国29%的平均水平。人均研究与开发经费不足。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为21.54、15.76、19.99和25.94万美元/年。而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人均科研经费与国外同行业相比,相差甚远。

3.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充当经纪人或中间人

技术转移机构(TLO)是一种中介机构,表现为公司、大学内组织或准政府机构。TLO最早诞生于美国,目的在于促进大学技术向产业的转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知道,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是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它借鉴美国的经验,首先为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营建适合的法制环境,目的在于鼓励大学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推进研究成果商业化。截止到2003年,全日本已经拥有36家获得承认的TLO以及5家获得认定的TLO。而我国虽然依托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TLO,如果能够依托这些重点科研院校建立TLO,就可以和国外大学的TLO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加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扩大技术转移带来的收益,增强我们的技术能力。

4.缺乏知识产权等规章制度

知识产权特指知识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由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所涉及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商标专有权等主要方面。由于我国的技术相对落后,所以为了节约成本,我们经常是直接移植和模仿先进国家的商业技术来缩短技术差距,当国内的工业企业技术模仿速度超过了跨国公司的创新速度时,就会产生争议。最终导致跨国公司为了保护市场利润和垄断地位而加强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样就抑制了技术转移,进而也影响了我们学习先进技术,从而阻断了我们技术能力的形成。在我国,“一家生产,百家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利益的驱动下,国内盗版,侵犯专利现象屡禁不止,不合法的占用国外技术使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萎缩。因为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规,产品技术的专利和合法地位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跨国公司不愿在我国采用先进技术,75%的跨国公司把技术的关键部分留在了母国。

由于我国不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技术输出方(跨国公司)就会选择把技术留在母公司手中,而阻止我国工业企业获得先进技术,他们会将技术以投资的方式转移给自己的全球分支机构,而不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改造只与母公司发生关系,技术不直接向我国转移。所以,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造成我国技术能力落后的又一因素。

二、关于提升我国工业技术能力的思考

1.技术转移对技术能力建设的影响最大

提高我国技术能力最直接地方式就是技术转移。但是技术转移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获得了该项技术。例如,鞍山钢铁公司引进了一套设备,我们拿到图纸和说明书时,都被复杂的说明难住了,经过两个月的研究和向国外专家咨询,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我们此时才算真正的掌握了该项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引进技术中产生的技术外溢,提高了我们的技术能力。

2.增强国内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转移发生之后,就会发生技术扩散效应。该效应是通过技术引进方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的。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这样不利于技术能力的建设。我们不仅仅要获取技术,选择技术,还有进一步的认识技术,保护技术和利用技术。46%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来确保价值链上的绝对优势,我们很难掌握核心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意识,加强我国的研发能力,提高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鼓励我国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

在海外建立R&D机构,发挥“技术监听站”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进行研发,从而能够及时掌握世界最新动态,建立创新的资源网和信息网,加快技术的传递和扩散。这样在外部范围为技术能力提供了可贵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威:跨国公司的R&D全球化动因与技术扩散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

[2]吴琼王开卉:关于我国机械工业FDI技术转移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3

[3]韩振海李国平陈路晗:日本技术转移机构(TLO)的营建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4,5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施工机械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必要工具,做好机械维修管理工作,提高机械使用率,使建筑机械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文章分析了机械的维修工作,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相应解决措施,总结建筑机械维修要点和管理重点,希望这些观点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企业;建筑机械;维修;管理

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行业施工运用的建筑机械的类型和数量逐渐增多。建筑企业要想减少建筑机械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正常运行的使用效率,改进建筑机械的维修工作,防止建筑机械出现安全事故,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一、建筑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艺不断完善,建筑机械在建筑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所改进。建筑行业主要是承包制,建筑机械需要长时间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重点是对改进建筑机械的维修工作效率、排除机械故障,并使其工作寿命得到延长。最关键的是维修保养环节,但是建筑机械维修工作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1]。

(一)缺乏建筑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体制

建筑工程中整套的工程设备的价格很高,技术复杂,且在应用中的更换速度过快,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资金上无法承受,所以,许多企业运用的仍然是口头管理的模式,若是在规范设备维修流程不完善、采集配件管理不规范、维修技术指标不合理,那么建筑企业的维修工作会呈现无序的状态。另外建筑企业没有建立维修管理部门,维修工作技术人员团队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缺少监督考核机制,致使很多设备得不到应用的情况出现[2]。

(二)机械工人维修工作意识不足

施工进度快、工期紧是建筑行业的特点,所以,建筑企业站在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安排工期和设置进度中,对于设备的态度过于随意,出现设备故障时,才临时指派人员检查维修,这种做法会导致工期延误。而且若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会使设备增加机械故障率[3],提高了工程成本,减少企业经济利益。

(三)建筑设备维修工作档案系统不完善

建筑机械的维修工作涉及到各个型号、各个批次的机械设备,另外设备的采购、维护以及配件的购买,都需要复杂、详细的技术参考资料,但是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工作技术档案,日常维修还处于整体外包和经验型阶段,缺乏对设备技术属性的了解,增加了维修保养的难度。

二、建筑机械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机械维修管理体制

建筑企业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建立配套的机械维修管理体制。拥有专门的维修管理部门,设置专项的职能岗位,在挑选管理职位的员工时,要优先考虑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合适的维修人员,同时建筑企业还要重视技术培训和实际检查,应设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进行规划和验收工作并负责到人,奖罚机制分明[4]。

(二)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人员是维修管理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会受到管理人员的技术手段的影响,要想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就要配备一个技术过硬的维修管理团队,从人员招聘开始,选取具有丰富机械维护经验的专业维修人员,并根据建筑机械的相关特点,开展有针对的岗位培训,对维修技术水平进行强化,监督考核维修操作,保证维修质量[5]。

(三)建立建筑机械维修档案管理系统

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的建立,能够将很多种类的建筑机械的技术参数录入档案。整理采购设备、出入配件等技术环节的技术特性,并进行分析和归档,建立专门的专职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记录并整理维修多次的设备类型和具体情况,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记录,为接下来的设备维护大修,以及设备的更换提供参考资料。对信息化技术平台充分运用,建筑机械维护管理档案系统的建立,使档案流程得以规范,维修技术查询的时间减少,大幅提升了维修管理的实际效率[6]。

(四)对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进程进行规范

技术水平高、操作复杂是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的特点,针对这个特征,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操作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在维修过程中,对于保养流程、维修程序和配件的使用情况等相关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规范操作,工作人员还要掌握即将更新换代的老旧设备的技术参数,并知道更换时间和更换的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对大型成套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升级配件操作,需要坚持的保修方针是预防为本,另外还要严格限制保修程序,分配保修责任人员,严格控制验收环节,将维修工作细致到件,量化考核明细,确保维修效率[7]。

三、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工作改善措施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根本上改善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

(一)建筑企业应设立一些工地维修组,并负责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同时还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机械设备故障和难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理的维修保养方法,制定维修计划,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维修保养工作,使建筑机械设备能够利用率最大化,排除设备使用中的不利影响[8]。

(二)专业的机械施工机构的出现,将原有的分散式设备管理变成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建筑机械的专业化程度。这些机构将设备的技术人员、维修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和设备当作一个统一整体,综合规划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使用和调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数据信息化处理,建立符合自身企业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系统,减少维修信息查询程序,降低机械维修管理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三)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和能源政策,对于已淘汰的、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造和报废处理。如果机械设备是因为机械性能较差、效率不高,进行保费处理又显得可惜,那么可以进行相关技术改造。对建筑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要以可靠的技术理论和技术力量为基础,从实际施工角度出发,在保证物质和经济方面的条件下,进行机械设备的改造工作要求十分复杂,所以如果设备没有修理机制,应该进行报废处理。

(四)运用新型的适合实际情况的维修技术,并建立符合设备特点的维修管理制度,针对重点设备,应推行预知维修,其主要依据是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并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同时还要建立专门的维修体制,并根据设备的实际运作情况,选取相应的维修工作,工作人員要随时学习,并对最新技术进行掌握,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保证维修的质量和其实际工作周期。通过以上几点方式,可以逐步的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进而保证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正常的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中,需要很多专业人员,在机械维修管理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应对相关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利益与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直接相关。所以,相关部门重视建筑机械维护管理,并在保证其合理发展的同时,分析机械设备的管理方式,积极讨论及应用,使机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同时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立军.筑路机械维修保养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145-146.

[2]马广强.公路养护机械维修与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125-126.

[3]杨毅.基于故障率特性的数控机床预防维修决策技术研究[J].重庆大学.2013(5):178-179.

[4]罗银光.探讨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J].四川建材,2013(12):158-159.

我国草原畜牧机械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农业机械化必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渐推广以及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并且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农民也积极主动地应用了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也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可靠保障,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生产水平;趋势

目前,虽然我国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国内的农机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并且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经常存在严重老化的情况,对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以及技术应用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国内的农机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并且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经常存在严重老化的情况,对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对农业的品种也具有一定的不全面性,再加上国内的地形比较复杂,有旱田、水田等,其中水田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比较低,而玉米等旱田机械化设备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的价格都比较贵,农民的经济能力有限,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影响了当地经济效率的提升。

随着产业技术以及人才成本的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进程。农业机械的价格、保养维修以及燃油等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即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但相对于新型农业生产设备的价格,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民对于新兴机械化设备的投入积极性较差。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对策

2.1加强政策性保障

政策是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虽然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各地区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发展形势来制定农机发展政策。农机主管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能,重视对农机业的领导,并成立相关的农机机构,以负责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事宜。在保持已有的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政策的下,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区域性差异补贴比率的办法,使资金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丘陵山区,由于农业生产地理优势不足、地方政府资金不足、农民购机能力不强,应给予更多的资金补贴;对于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采取比例合适的引导性补贴。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新时期下,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就一定要加大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的调节力度,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应该加大优惠扶持力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技术推广等,尤其是应该给予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机服务组织一定的支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业机械化区域差异性。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规模和范围,缩小差距。引导并约束企业将补贴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加强购置补贴的监督机制,确保补贴资金的安全;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办法,加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谋划农机化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贷款贴息、保费贴息、场库棚建设、机耕道建设等补贴政策;发展现代农业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

2.3推动农村科技创新

因為随着现代农业逐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装备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若想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离不开技术创新。当前农业装备已经无法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创新的强度,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农机具产品,促进农机化区域发展协调。加大在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精确控制等方面的投入与研发力度,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联合各科研院所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快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药、定位施肥、秸秆收集、残膜回收,攻克农机数字化设计验证技术、可靠性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研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全面提高农机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

在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对农产品区域的资源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提高设备的普及率,需要组织实施建立示范工程,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重点作物以及关键技术的培育管理工作。不断摸索不同区域对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统计,为后续的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完善农机化与农业生产的配套发展。同时,还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大力利用现有的新型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3、结语

我国机械化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施农业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保障,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助推剂,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来不断的优化相关的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完全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水全.浅谈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3):132-132.

[2]汪奎.我国农机化现状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

[3]陆稳,庄怀宇,夏长坤.宿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新趋势、新问题、新措施[J].农技服务,2017(19).

[4] 阿布来提·达吾提.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性研究[J].南方农机,2017(02).

[5] 凌宁.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性研究[J].南方农机,2018(02).

上一篇:建筑公司档案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课程教学农业机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