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

2023-09-18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银行信贷实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职业专门能力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银行信贷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信贷分析的基本技巧,学会办理各种信贷业务。其前导课程包括金融基础、经济学基础、会计职业基础、市场营销。后续课程包括金融产品营销、顶岗实习和毕业调研。

1.4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排序的,同时按照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取舍,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具体包括:信贷业务从业准备、信贷分析、企业信贷业务、个人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国际贸易融资、信贷担保业务、不良贷款管理八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业务类别设置相应模块,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结合银行从业资格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发展学生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的职业能力。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创设从贷前受理、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服务的工作情景,同时适当考虑教学规律的要求。

本课程是依据行业专家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所确定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实际的工作任

务为引领,以银行信贷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信贷业务的岗位能力要求和银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以具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工作环境并配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同的设备和软件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训室作为上课场所,配备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以工作流程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

2.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根据市场竞争需要和客户拓展工作的要求,了解商业银行主要贷款业务的规定及要求,熟悉各类贷款业务的操作流程及管理要点,能够营销贷款,办理和管理贷款业务,有效归避风险。

2.2具体目标

1、能够受理贷款申请,营销贷款,选择客户,在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

2、能够分析与评价借款人信用,识别客户质量,评估客户风险;

3、能够对中长期贷款开展项目评估,为贷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能够开展贷前调查,撰写贷款调查报告,为贷款决策做准备;

5、能够在贷款发放后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 信贷业务从业准备(4课时

1、了解银行信贷的基本要素;

2、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的分类标准和主要信贷业务种类;

3、了解银行信贷资金有哪些来源和运用;

4、理解银行信贷业务的审贷分离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

5、了解信贷业务机构设置及各机构的职责;

6、了解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7、了解信贷业务价格的组成部分;

8、了解信贷岗位职业道德的要求 3.2 信贷分析(6课时

1、熟悉借款人偿债能力分析的方法与内容

2、熟悉信用评级的内容及方法;

3、熟悉项目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3 信贷担保业务(6课时

1、了解保证人主体资格要求;

2、熟悉保证方式;

3、了解抵押人的条件;

4、熟悉抵押权实现的先决条件及方式;

5、了解抵押和质押的区别;

6、熟悉质押的范围和出质登记要求;

7、熟悉证券债权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质押权利的要求及规定;

8、熟悉对保证债务催收的注意事项。 3.4 企业信贷业务(12课时

1、熟悉公司贷款政策、原则;

2、熟悉公司贷款申请条件、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担保等有关规定;

3、熟悉流动资金贷款的操作流程及规定;

4、熟悉固定资产贷款的操作流程及规定;

5、熟悉综合授信的规定及操作流程;

6、熟悉房地产贷款的规定及操作流程;

7、熟悉企业贷后管理的规定及操作流程。 3.5 票据业务(6课时

1、熟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条件及规定;

2、熟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资格审查的要求;

3、理解承兑协议的内容;

4、熟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程序;

5、理解贴现种类;

6、熟悉贴现利息的计算方法;

7、熟悉贴现业务资格审查的要求;

8、熟悉贴现协议的内容;

9、熟悉贴现的操作程序。 3.6 国际贸易融资(10课时

1、熟悉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形式及国际惯例;

2、熟悉进口信用证业务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3、熟悉国际双保理业务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4、熟悉出口买方信贷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5、熟悉出口卖方信贷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6、熟悉打包贷款业务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7、熟悉出口押汇与贴现业务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8、熟悉福费廷业务的处理方法及其业务操作流程。 3.7 个人信贷业务(10课时

1、理解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权利质押信贷、个人综合消费信贷及助学贷款等个人贷款的概念;

2、熟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个人综合消费信贷和助学贷款等贷款业务的贷款对象、申请条件、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担保等有关规定;

3、熟悉住房贷款的操作流程及规定;

4、熟悉个人权利质押贷款的操作流程及规定;

5、熟悉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的操作流程及规定;

6、熟悉国家助学贷款的操作流程及规定; 3.8 不良贷款管理(6课时

1、了解“一逾两呆”分类法对贷款的贷款分类及认定;

2、熟悉贷款五级分类法对贷款的分类及认定;

3、熟悉法人客户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及认定;

4、熟悉个人客户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及认定;

5、比较两种贷款分类法的优劣;

6、熟悉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 4.实施要求 4.1 教材编写与选用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银行信贷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工作任务通常应包括:贷款受理、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

4、教材应图文并茂,针对银行信贷各项业务的处理程序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与我国当前信贷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步,从而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选用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贾芳琳主编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系列教材《银行信贷实务》。

4.2 教学模式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通过建立与基层商业银行联系制度,聘请商业银行有关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保证本课程能根据商业银行信贷岗位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与银行等校外企业合作开展业务训练,以及通过校内实训室和金融项目中心实训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案,列出本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业务程序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3、注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本课程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银行从业人员道德规范、财经纪律和金融安全规范等内容。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要强化“银行从业人员天天与钱打交道,必须过得金钱关”,签章、银行卡、贷款合同等均代表一定的现金价值“相关原始凭证是记账的直接依据,要妥善保管,“银行是服务行业,顾客是上帝”“对于客户贷款信息按规定为客户保密”等意识。并要列举银行“微笑服务”“上门主动服务”“一年 365天每天 24 小时服务”,每月评选业务标兵,每年评选岗位业务能手等例子,引导学生树立遵守银行从业人员道德规范,积极进取的心态。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在介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知识时,组织学生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场教学,请银行信贷业务专家给学生讲解、示范,在现场组织学生进行业务操作。让每个学生都有观摩学习和实际操作、展示自我的机会,能使学生在做中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本课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各类媒体,如电视、网络、报纸等。案例的选取要符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角色扮演法。赋予学生一个业务工作岗位的身份,让他以这个身分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完成实践任务的。譬如,在介绍“助学贷款业务”时,以银行贷款客户经理身份,审查我院大一学生助学贷款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角色扮演法对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法。本课程政策性强、综合性强,因此,可以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设置成研究性课题,每班 8—10 个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研究小组可以通过金融结构调研、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档,演讲演示文稿,并且在上课时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下课后负责疑问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创新的空间,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图表法。本课程涉及到的概念、政策原则、公式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可以用图表和图形做辅助教学工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3 教学考核与评价

1、在考核内容上,主要依据课程对应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客户经理等一线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以及本课程对培养上述岗位工作能力所承担的任务,重在能力考核。

2、在考核方式上,改革“期末一张卷”的做法,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考核说明: ●在每个项目或模块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考核; ●主要采用开卷形式; ●占比 40%。 ①笔试,如分析报告、调查报告、业务工作方案、业务流程图表、课后作业; ②口试,如回答问题、模拟业务营销、银行产品介绍、业务流程介绍、问题 分析; ③机试,商业银行实验教学系统操作、银行业务产品功能与作用; ④银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情况。 如填写并审查客户的助学贷款申请书和相关 材料,并写出审查意见;根据信贷对象、条件,审查信贷申请,确定贷款额度、 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还款方式;根据借款人信用分析与评价的内容 和方法,分析与评价借款人信用;根据中长期贷款项目评估内容和方法,对商业 银行中长期贷款进行项目评估等。

4、终结性考核说明: ●考核时间:在完成本课程全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占 20%,考核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实务 考试,占 40%,主要考核对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方法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合计占比 60%。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

应用

1、在现有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贷系统模拟软件, 以培养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教 学文件,课件、习题、案例库、金融网站(中国金融网、中国银企在线、易贷中 国、中国贷款网、中国小额贷款网、中国公积金网等专业网站)。

3、在网络课程网站开辟银行信贷业务课程互动平台,使学生可以在网上交 流学习心得。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跨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在贸易背景、贸易手段、出口交易工作改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有所转变,教师必须做好创新工作,利用先进的课程改革方式,培养现代化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 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教师可以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现代化素质教学需求。

一、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影响分析

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背景之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贸易背景的改变情况

随着国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贸易环境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例如: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下,贸易方式有所改变,传统的贸易营销渠道,主要为进口商渠道、批发商渠道、分销商渠道,然而,在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方式期间,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为批发商服务,可以减少各类中间流程,降低各方面的经营成本。同时,传统贸易方式中工厂与外贸企业为主流,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可以利用规模化的运作方式,提高企业经营生产效果。且在实际发展期间,商务交易对象从原来的集中形式转变为现代化分散形式,可以获得更多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全面引导的基础上,规范行业行为,提高实践工作效果。

(二)贸易手段的改变情况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工作中,交易磋商所的时间较长,在各类工作程序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然而,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可以转变此类贸易方式,利用订单接受与支付的模式,在网络平台中完成交易工作。同时,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中,结算方式主要为汇付方式、信用证方式、托收方式等,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可以利用电汇方式、B2B模式等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传统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学习需求,学校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三)出口貿易前工作改变情况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中,出口贸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国外客户寻求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新时期电子商务模式中搜索引擎、B2B网页等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之下,企业开始利用多元化的出口工作模式对其进行处理,并建立了相关B2B、B2C网站,在商务零售模式的支持之下,对百货商店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同时,企业还设置了电子商务仓库与网站,能够在第三方平台中吸引消费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完善相关教学机制,以此提高其工作成效[1]。

二、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措施

(一)增加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贸易领域的拓展,出现了新常态与新现象,因此,学校要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贸易环境的改变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以便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增加交易磋商之前的准备内容,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鉴企业贸易平台,培养学生自建网络的能力,使其在网络中掌握挖掘客户技能。在此期间,教师要为学生重点介绍相关平台的信息与特点,明确B2C与O2O等知识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结算知识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介绍第三方支付方式,转变学生传统结算观念,使其在实际学习与交流中,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2]。

(二)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

学校在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跨界电子商务的情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教学你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進的跨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将其应用在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掌握现代化跨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建立专门的商务平台,提高教学成效[3]。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期间,其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主要为:国际结算课程知识、国际货物运输课程知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知识、国际商法课程知识等,教师必须融入现代化教学方式与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为学生筛选高质量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情况下,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项目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支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4]。

(四)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必须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要求,创建专门的实践环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思维特点,创新相关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在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模拟软件主要为“POSSIB”、“SIMTR”等,教师可以将其全面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建立专门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创建实习基地,使其在实习期间充分掌握各类实践技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5]。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学校与教师都要重视跨界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总结教学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渐优化教育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智斌,蔡爽.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36):107.

[2]续彩虹.浅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影响[J].财经界,2016(26):366-366.

[3]喻跃梅.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6,15(7):57-59.

[4]胡智斌.跨境电商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实务应用型课程建设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6,21(6):114-117.

[5]杜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71-72.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国贸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外贸业务能力。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外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广东科技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以“一个核心、二条主线、三个结合” 设计了教学整体方案,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共享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一、《國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一)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外经贸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务外语等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

它是以国际贸易中的货物买卖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有形货物国际交换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它还囊括了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国际商法与国际惯例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与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对象,国际贸易术语及其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惯例,包括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国际货物运输、国家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业务,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协商、签订和履约,传统和当代国际贸易方式等。通过《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使应用型本科涉外经贸专业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人才

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实务注重培养人才的全球化视野和全球意识及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贸易自身的定义就是跨境、跨地区的货物、服务和技术的交易,其服务对象的语言、社会文化往往与国内有很大差别。

交易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广阔的全球化视野; 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国贸专业的国际业务知识和能力;熟悉国际公约与惯例;具备一定水平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国际活动能力; 熟练使用和处理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熟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并能承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三)突出国际商事行为所需的国际公约与惯例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立足于国际商事行为所需要的相关法律知识,并全面、系统、科学地加以运用,涉及内容有:国际商务法律环境、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还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外民商法基本理论、判例法司法实践。这些国际公约、惯例与我国商事法律和对外贸易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鹿特丹规则、《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及中国海商法等,这些内容贯穿国际贸易实务的国际贸易业务主线。

二、广东科技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定位

(一)积极应用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成果

标准化本身就代表一国的科技水平,而且,我们中国的出口贸易不能总集中于农副产品或大宗货物。

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需要培养标准化的知识和能力。几年来,我们国家制订了国家标准GB/T28158-200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GB/T 30539-2014《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商务外语能力标识规范》,以及商务部行业标准SB/T 11089-2014《职业院校商业与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与评价规范》,力图为不同层次的教育与培训做好标准化建设。我们课程组认真研读了相关文件,并按照这些标准制定了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在方向上有了保证。

(二)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外贸”发展迅速,传统的贸易方式正逐步向跨境电子商务转移。一方面,我们应感谢eBay和亚马逊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开拓;另一方面,也要感谢王树彤女士创建的敦煌网和马云先生的阿里巴巴的国际贸易市场和全球速卖通。受到它们的影响,我们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也在不断追求转型升级。因为,全球速卖通和敦煌网给大学生提供了在校直接面对国外客户机会,英语能力要求大幅度提高,现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需要的是直接可以面对外商熟练进行交流的人才。

(三)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已经全面展开,并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继续巩固和增强其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和航空枢纽的地位。澳门计划成为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和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之间商务合作的服务平台。广州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城市和国际商务中心的带动作用; 深圳将扮演国家经济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国际都市的领导角色。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深圳、广州等城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广东科技学院则地处东莞市,而东莞始终在国家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显著地位。

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对外公布的2017和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三名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东莞。东莞市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港条件,其獨特的地域优势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熟悉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外贸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三、《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举措

(一)总体指导思想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难度较大。建设内容很多,包括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围绕培养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设定如下:

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自编教材和网络资源建设为依托,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并以此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为地方其他本科院校同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型向应用能力培养转变。

(2)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传统贸易模式教学向“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教学转变。

2. 教学内容改革

“一个核心、二条主线、三个结合”

即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进口和出口贸易业务程序为主线;在遵循国际贸易条约与惯例,结合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教学,结合跨境电子商务情景教学,结合实践性业务操作教学,反映外贸公司和外向型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

3.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双语教学法

采用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案例、全英文电商平台模拟渐进式教学,渗透式学习,融入专业英语,巩固专业知识。

(2)案例教学

课前准备大量丰富的案例题,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查阅老师指定的文献并集中阅读典型案例。

小组或个人提出解决方案并上台展示,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最终能弄清关键问题所在及其成因,从而逐步形成专业素养。

(3)情景模拟教学法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充足的专项实践课和实践学时,授课在专用实验室和模拟仿真的环境内完成。

利用各种教学软件,我们在教学中实现了设立模拟公司,模拟谈判,网商注册,模拟签约,模拟交易的全程业务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4. 教学研究成果丰硕

(1)2016年8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广东科技学院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经过三年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发表《关于建立“速卖通”外贸实训平台的研究》、《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影响》等多篇教学改革论文,从课程建设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3)立项国家级、省级和学校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

5. 获取云空间支持

现已在世界大学城上传电子课件24个,各章练习16套,练习答案12套,模拟试题8套,课程微视频36个,电子单证样式37个,国际商法10个,案例19个,国家标准 12个。 考试大纲 、微视频36个,班级42个,注册用户2000多人,其中新疆、湖南、江西等省均有学生访问,点击量上万次。

(三)资源组织与建设

1. 原创资源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指导

书;(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教案;(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件;(4)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讲授视频;(5)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库;(6)国际贸易实务试题库。

2. 基本资源

(1)国际商法: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内法。

(2)国际单证样式:商业单证、货运单证、金融单证。

3. 拓展资源

(1)国际贸易国家标准:国际贸易技术标准、国际贸易营运标准、国际贸易职业标准。

(2)国际贸易案例: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国际合同履行案例、争端处理案例、跨境电商案例。

四、《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成效

我校把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当作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经过课程组几年的努力,我们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知识建构学习型教学团队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学习型导向、知识共享、动态管理等发展策略来进行,团队成员4人到著名学府作访问学者,参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培训班、人社部高级国际商务师培训班、工信部跨境电子商务师培训班等,增强了教学团队的活力、主动性和可持续性,保证了团队的良性发展。教学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提升了整个教学团队的素质、知识储备和教研水平,并且使教学团队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二)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课程相应领域并具备“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意识先行,结合外贸行业变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特点,推动“互联网+外贸”新业态知识传播,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企业业务人才。涵盖了相应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全面助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和外贸行业转型升级。

(三)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云空间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与教学,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同时也为社会广大自学者提供可供自学的网络共享课程。

五、结束语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自然成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云空间自2013年建设以来,已有六年多的时间,首先成为学校级优质建设课程,然后经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认可,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要做很多工作,例如完全满足课程建设的要求,大面积的课程资源共享等。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改进、探索和尝试,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共建共享機制,真正实现教学课堂与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延伸大学课堂、实现全面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奇,钟莉.以激发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设计[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2):34-35.

[2]王众.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熊永红.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16-18+41.

[4]袁强.技术标准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

[5]李旋.基于翻转课堂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22):148-150.

[6]刘莉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基于独立学院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23-26.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一、传统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观念落后, 缺乏实践知识

在电子商务实务教学过程当中, 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较为严重, 导致教师没有认清到电子商务实务教学的目标, 不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目前, 部分院校在开展电子商务实务教学时, 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的讲解, 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致使其在课程设置时, 实践部分不足, 导致电子商务实务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 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滞后

电子商务实务实践性较强, 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讲解, 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 电商属于辅修课, 容易被忽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没有做到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 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 致使电子商务实务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三) 统一化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绝大部分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通篇一律,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 合理的安排专业课程, 具体表现为:其一, 各课程地位不同, 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不同, 而同一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其二, 课时安排较少。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知识量较大, 院校当前所设置的课时不足。其三, 缺乏相关配套课程设置。例如, 在开展会计专业时, 部分院校没有设置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等课程, 无后续课程导致课程安排不合理。其四:教学内容及实训安排与专业脱节, 统一化实训内容导致学生认识不到电子商务对自身专业的影响, 如在进行电子商务安全内容讲授时, 不能结合电商环境下会计行业存在的风险及应该如何防范。

二、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一) 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在实际的课程体系改革中, 学校要根据当前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 编制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 结合当前电子商务教学的实际情况, 逐渐完成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努力构建由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等为一体的辅助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实训手册等资料作为辅助教学, 借助信息化教学话平台, 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教学体制,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进而全面加快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 强化教学内容改革

学校在对电子商务实务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时, 既要做到保留传统特色教学内容, 还要积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如今年出现的O2O电子商务模式, 要及时更新知识。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够用、能用、会用的理念、以及学、用、作为一体的教学原则为主线进行改革。在教学改革当中, 要突出教学内容改革的主题, 提升学生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 进而全面推进电子商务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三)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学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重视, 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学校要根据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特点,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比例, 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电子商务教师团队。首先,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教育, 聘请电子商务公司精英, 为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培训, 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其二, 定期组织教师到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学习, 积累电子商务实践经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不仅要大力培养专门的电商人才, 还要让更多的非电商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电商技能。基于此情况下, 学校要根据电子商务教学的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相关措施, 加强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加强对电子商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创新, 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 进而全面提高电子商务实务教学的综合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电子商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电子商务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显得尤为紧缺, 这就要求其他非专业人才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电商知识和技能, 才能更好地应对电商环境下各项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专业都相继开设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电子商务实务教学时, 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而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已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的要求。因此, 加强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会计专业为例, 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新型的数字产品正越来越广泛应用;网上银行、网上审计、网上征税等业务是新时代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技能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思维,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帮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就业岗位。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葛福江, 姚立.基于真实网络环境下的体验式电子商务项目教学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4) .

[2] 张延林, 吴学雁, 高京广.“电子商务原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1《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该课程是一门操作技能课, 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涉及涉外经贸法、我国对外贸易管制政策等基础知识, 又涉及具体的进出口业务, 如国贸实务、单证实务等, 是一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报关专业技能。即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 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其实际业务能力。

2 高职院校《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鼓励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 授课老师普遍还是以讲授教材为主, 学生是被动的接收知识, 缺乏学习主动性。在教师讲授完难、重点知识之后进行的复习中学生还是能快速的做出反应并能正确的解答, 但是当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程序比较复杂的仿真实务题时, 学生却无从下手。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说有待提高。

2.2 缺乏兼备一线工作经验和考证知识的专业教师

在报关内容方面, 授课教师大都在本科院校没有学过该专业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 实践环节很少。另外,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教师有些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一线工作经验, 或是另者具有外贸或报关行业的工作经验, 但是没有能够很好的与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内容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问题讲得丰富精彩有吸引力。

2.3 三个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突破

2.3.1 报关程序

由于报关业务的种类较多、内容繁杂、实践性强, 学生作为初学者对这些业务的感性认识不够、又难以抓住重点, 不能清楚的区分各类海关监管货物, 因而对各种报关业务的流程要点容易混淆, 因此各类货物报关程序的知识点成为教学中较难突破的难点。

2.3.2 查找编码

虽然商品归类总规则只有6条, 但商品种类千变万化, 要真正把握其规律, 熟悉商品分类目录, 并灵活运用, 却很不容易。学生的弱势就在于缺乏具体的商品知识, 对商品的用途、特性及工作原理等都很难分析到位。2008年商品编码的工具书中收录了7758个商品编码, 要在茫茫编码中准确找到一个对应的商品编码, 对于初学者来说犹如大海捞针。

2.3.3 报关单填制

我院学生是学了单证实务课程后才开设报关课程的, 因此, 学生在从全英文的原始单据中提取出填制报关单的信息还是比较准确。但由于单证实务课的制单都是全英文的, 学生在填单时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在填制报关单时仍然还是用英文来填写。而且填写报关单时并没有按照填制规范进行操作。

3 高职院校《报关原理与实务》的教学改革

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 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 而且有时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以满足当前职业需要。《报关原理与实务》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3.1 转变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老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变为“老师引导, 学生动手动脑操练”的模式,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1) 理论知识“够用”。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培养方向以及接受知识的程度, 通过教学引导, 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满足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 设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满足社会的要求。 (2) 重在“实际操作”。实践教学内容以报关从业人员的实际岗位要求为指导, 进行报关业务流程模拟和实际训练, “边学边做边练”。

3.2 抓住报关课程的教学难点

3.2.1 整合报关程序、报关单的填制及税费的计算

该课程体系是以海关各项监管制度为主, 其内容涉及各种业务操作流程。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将有关通关单据的内容整合进去。教学中, 业务流程的讲解和通关单据的应用结合在一起, 每一个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如:讲解“一般进口货物”报关程序时, 把申报地点、期限等内容向学生讲授清楚后, 对于在准备申报单证这个环节上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例来按照规范填制报关单并申领相关监管证件。在税费缴纳环节上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进口税费, 这样通过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等手段进行强化, 使得复杂的学习过程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对后续的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报关程序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3.2.2 商品归类方法和技巧

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的基础, 归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顺利通关, 所以, 必须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方法与技巧, 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尽管在商品归类中总规则只有6条, 但商品种类千变万化, 要真正把握其规律, 熟悉商品分类目录, 并灵活运用却很难。在授课中, 老师每讲解完一条规则就可让学生进行商品编码的查找训练。只要能在繁琐复杂的报关知识体系中挑出重点进行强化, 一一攻克, 犹如庖丁解牛, 这样再复杂的内容都能简单化。

3.3 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请进来”就是请在报关企业及海关的工作人员走进教室, 向学生传授进出口货物通关的实际经验;“走出去”就是走进工作现场, 增加感性认识, 加深与社会的接触, 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更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立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库。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教师要收集、整理有关课程涉及的单、证、表、案例、工具书、参考书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以及教学软件、教学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 以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料, 对教学有益无害。

摘要:本文分析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及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报关,实务,改革

参考文献

[1] 岳文.报关综合实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8.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一、实践性、应用性是《涉税服务实务》主要特点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 体现了如下特点:

多样性。该课程业务多种多样, 复杂多变。涉及的内容既有办税程序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办税流程, 对办理涉税事项的各环节、各流程要掌握, 又有各税种实体方面的内容。

综合性。该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课程, 内容涉及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经济法、行政法、会计等多学科知识。要理解和掌握该课程, 必须具备以上各种知识, 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践性。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 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涉税实务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办税的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复杂的办税业务, 从事涉税实务工作。

二、案例教学能促进《涉税服务实务》的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在讲解理论, 传授知识方面有其优势, 但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 无法给学生传递具体的实践、操作性知识, 只能用抽象的语言描述一些实操性知识。教师讲解累, 但无法讲得清, 学生听得累, 却无法得出一个具体清晰的概念的结果,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涉税服务实务》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不能充分展示, 也无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涉税实务的能力。造成了学生“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困境。学生实践操能力的不够, 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要求。因此, 需要一种体现运用综合知识、实践性较强教学方法来对该课程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涉税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美国哈佛法学院教授克利斯朵夫1987年首创的案例教学, 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让学生融入案例场景中, 通过主动式研讨进行学习。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以需要传授的知识为标准, 选择实际发生的事例作为个案, 让学生运用所需的学科知识, 去观察、研究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根据问题的解决从中抽象出相应的结论或方法。从而一方面能够深刻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案例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以具体案例为教学载体, 把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融入案例具体业务之中, 案例体现了综合性知识。比如税务登记实务案例, 既有税务登记法律制度的规定, 又有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 还有银行法律、会计法律的知识, 还要体现学生对于行政机构的交流能力和资料的归纳整理能力。二是案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因为案例都是现实的企业发生的业务, 案例有时间、地点、企业, 案例的事实行为具有真实性, 生动形象, 让学生感觉是真正的在办理相关业务, 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案例本身的关注。体现了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才有兴趣关注案例, 探讨案例, 为分析和解决案例的问题学习相关知识。三是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双向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对学生进行讲解, 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跟学生一起阅读案例, 分析案例, 学生分组或分别扮演案例角色, 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辩论交流, 老师只是从宏观进行评判和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占主动, 例如讲解企业所得税代理申报实务, 空洞的理论讲解导致学生上课分神, 理解的不够深入, 只有结合一个学生较为关心的实际企业的所得税申报案例,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从税收政策理解, 业务解释到账务处理, 纳税调整, 从填写申报表到办理纳税申报, 把相关知识点连贯起来,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 如何做什么。使得学生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还懂得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涉税服务实务》的案例教学实践启示

(一) 注重课堂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在《涉税服务实务》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 并不是否定理论教学, 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把课堂理论讲授、案例教学、问题讨论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法律规定性知识、新的知识点的传授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运用, 巩固加深记忆, 操作性的知识点, 则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较好。理论、概念、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是分析和运用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学生初步了解了所学知识点, 才能去灵活运用它。例如, 在出口退税实务的讲解中, 涉及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海关出口的表证单书、相关名词、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制度, 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等税法规定等多方面知识, 只有采用系统的分类的课堂讲解, 解释相关概念, 具体计算方法、会计处理才能说得清楚透彻, 在学生了解些类相关知识之后, 再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串起出口退税相关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时, 理解具体的知识, 并运用分析相关业务, 完成申报表的填制, 完成代理申报任务。达到在具体申报过程中完成对理论知识在实际业务的理解和操作。运用案例教学, 并不意味着否定课堂讲授, 而是应该互相促进, 互为补充。

(二) 注重知识更新和案例选择的目的性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基础。案例质量决定了案例教学效果。好的案例有一定的标准。一是案例应该符合最新的税法知识要求。我国税法具体的税收规定变化较快, 如果一个案例体现的税收业务是用旧的过时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处理, 这就会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不良影响, 甚至会影响学生探讨业务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 选择案例应是适应当前税收业务政策的经济税收业务。二是案例的各项要素要全。案例不是课堂讲授中的举例, 教师课堂“举例”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没有讨论环节。案例具有主体、背景、时间、具体业务和结果, 案例一般来说都是通过一个具体故事的讲述, 说明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道理, 揭露故事中隐藏的问题, 激发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体形象描述、生动显现、揭示问题、说明道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等的特点。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最后教师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总结, 把学生零散的观点系统化。三案例选择应具有目的性。案例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只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 不是所有的知识讲解都要有案例。可以一个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点, 知识点可以连通融合。比如选择一个纳税争议的案例, 就可以包括账务处理、相关税种的纳税申报、征管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各种知识。通过多种知识的融合, 更贴近实际, 使学生对案例感兴趣。

(三)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案例

一般来说, 案例都需要真实的企业和业务, 但因为案例素材难以取得, 而教学认为需要案例时, 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案例设计。一是教师设计的案例更加具有针对性, 更加符合教学要求。二是设计的案例符合学生的理解。一般设计案例时, 应注意案例尽量以真实素材为依据, 设计案例只是素材的剪辑、整合。设计要自然, 不要有编造的痕迹, 以免让学生反感。案例设计还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使学生自然进入案例设计的情节之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性。可以邀请税务师或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案例的设计, 实务工作人员拥有大量的工作实务案例, 理解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对案例有独特的认知, 因其特殊的工作背景和以实务工作人员的角度看待案例, 又能为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案例提供不同的视角, 能增强学生的好奇性和学习兴趣。

(四) 注重对案例教学过程和结果考核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讨论。因此, 课堂管理比教师讲授更重要, 一方面,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 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的主体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又要把控课堂的进展, 引领教学的方向, 对学生的参与活动进行总结、归纳、点评。另一方面, 在课程考核时要加强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考核, 增进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在通过笔试对理论知识考核以外, 加强案例教学的课堂考核。比如加大课堂成绩比重和内容。具体考核内容包括:考勤, 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涉税服务实务》课程的特点, 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涉税服务实务》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思考, 对案例选择、案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关键词:涉税服务实务,案例教学,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 阮家福.《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开发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9 (8) .

[2] 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术[J].宁夏大学学报, 2009 (6) .

上一篇:初中语文试卷范文下一篇: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