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

2023-09-23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4月20日,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暨《农村绿皮书(2017—2018)》(以下简称绿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第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第三,农村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稳步推进。

“展望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积极向好势头的动力增强,有利因素增多,粮食可能继续增产,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农民收入将继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良好运行态势,将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支撑,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重要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增加,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这对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201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体下跌,农产品进口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农业增长速度,表明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急切需要在2018年进一步破题。”在李国祥看来,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绝对差距缩小和农村居民内部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缩小还比较困难。“总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全面根本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和重视。李培林指出,一是在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推进过程中,如何将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二是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乡村的有效治理。
产业兴旺是重点

绿皮书显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中,由于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村经济内生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和以城带乡力度是极其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放在突出位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农村经济现代化,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培育新动能,发展农村创新经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要重点围绕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加快构建高效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和科技成果权益保护制度改革,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走质量兴农道路

李国祥认为,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

据介绍,中国多数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是,由于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偏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面临越来越不利的处境。一方面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产品生产者赚钱少,谁来发展农业成为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总体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大规模进口成为常态,而稳定发展国内农业生产越来越困难。同时,中国农业发展为追求高产增产,长期面临化肥农药投入不当和部分地区土壤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这不仅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而且还会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带来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如何寻求中国农业发展出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绿皮书显示,走质量兴农之路,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增收主要靠提高单产增加产量。每当某个农产品价格能够让生产者有利可图的时候,生产者往往一哄而上,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投入成本片面追求增产,带来该农产品相对过剩,造成滞销和价格低迷,走入增产不增收困局。实践证明,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高质量更加安全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供给。

同时,走质量兴农道路,必须彻底改造“好坏不分”和“真假难辨”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才能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激励机制。为此,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强化质量塑造品牌,克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弊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充分反映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走质量兴农之路和保持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质量兴农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事关农产品质量与数量关系,要深刻理解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关系既明显区别,又紧密联系。某种农产品高产增产是典型的数量增长;某种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卫生安全性提高,是典型的质量增长,二者明显区别。但是,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快速增长,显然是农业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能完全将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对立起来。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快速增长,就是农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让小农户分享利益

近年来,国家继续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加快增长,国家富裕农民政策成效显著。但是,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差额扩大到近2.3万元,差距扩大1000多元;农村居民内部高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扩大到9.48:1,比率比上年上升了0.02。主要依靠农牧业收入来源的小规模经营农户增收相对困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水平差距,缩小农民间收入差距,让更多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任务仍然艰巨。

因此,李国祥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惠及更多农民,必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既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为小农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務,也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多地让利于小农户,让小农户能够分享增值收益,有必要把这些重要指标作为农业农村投资者享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据。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广西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以及现行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与金融产品供给单一性的矛盾,得出目前广西农村金融供给滞后于农村金融的需求,金融产品的供给不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这样的矛盾分析入手,提出了金融组织体系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 广西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供给 金融需求

引言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又聚焦在农业、农村方面,在这份《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的复杂性不但来自于风险、成本和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来自于经济体制、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而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对农村金融制度及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必然要求。广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对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一直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农村金融,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十二五”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根據实际情况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广西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 现行广西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缺陷

当前,广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商业结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四种类型,基本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为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民间金融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虽然广西农村金融体系看似较为合理,但实际上广西金融体系功能还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在:

1.1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够

农业发展银行是广西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虽然从2005年以来,广西农业发展银行虽然相应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总行的号召,由过去单一的支持粮棉油购销储业务,也逐渐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发展到多角度支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广西农业发展银行仍然是以粮棉油收购为主,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中小企业发展、农业科技开发、农业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投入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广西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支农功能。

1.2金融性金融结构远离农村基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也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农业资金的低收益、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业银行对广大的农村市场缺乏积极性,导致很多商业银行撤销在农村基层已有的机构,或者将基层的金融结构进行合并,并收回原有的贷款权限。使得商业银行在农村基层的金融服务大大缩减。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对农村市场缺乏兴趣,也没有倾向于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自从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并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以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逐渐缩减县以及县以下的金融结构。广西属于落后省份,县以及县以下的机构本来就少,经过缩减已经很少,2011年,广西县以下的金融结构网点中,除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外,再无别的金融机构网点,在广西的各地行政村中几乎没有金融机构网点。

1.3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有限

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机构中支农的生力军,在广西的县以及县以下广泛存在的金融机构就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其服务范围的地域限制,导致其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不健全,信贷审批不规范等问题,加上信用社本身也是自负盈亏,使得金融资金流向收益相对较高的城镇和非农业部门,而那些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农户和农村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贷款,再加上农村信用社由于本身的规模很小,资金实力也很弱,即使有针对农户的金融支持也是数额较小的小额贷款,同时又因为审批程序复杂,农村信用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

1.4邮政储蓄转移农村资金,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各商业银行在农村大量缩减金融服务机构之后,遍布广西各乡镇的金融服务网点就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农村信用社受地域的限制,在城市的网点较少,而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大量的广西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据相关资料统计广西75%以上的青壮年都外出城市务工,他们的劳务所得的资金就会选择城市和农村都有金融网点布局的邮政储蓄银行,因此农村资金大量向邮政储蓄银行集中,但是邮政储蓄银行并不向农户和农村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是将资金流向了城市和工业部分,造成了本应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5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影响社会稳定

广西属于落后地区,央行的部分支农信贷政策在广西很难落实到位,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额度小、期限不合理、审批时间长、提供抵押物或者担保人等诸多要求,导致农户实际上很难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加上各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完全退出了广西县以及县以下的金融网点服务,也即退出了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的信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来源,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给矛盾,广大农民资金借贷无门,由此滋生民间借贷行为,而民间借贷行为多表现为高利贷,其特点是无正规的金融管制,且利息很高,很容易导致农户或农业企业的资金恶性循环,同时也非常容易发生债务危机而产生违法犯法活动,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1.6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几乎每年都遇有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使得广西的农作物每年造成大量的损失,而广西农业受损的主要救助方式为民政部分的农业救灾款,而受到广西地方财力不足的限制,这种救助方式往往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真正补助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农业所遭受的损失。虽然广西的多家保险机构已经开始承办农业保险业务,但是其参保的方式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有效满足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农户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并不大,同时由于保险机构并不能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加上农业保险一旦赔付,其数额就相当巨大,使得商业保险机构并不愿意开发真正适合农村和农户的农业保险产品,也致使农业保险发展极度滞后。

2. 现行广西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单一与农村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目前,在广西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和农村的中小企业提供的主要是存、贷款业务,而其他业务几乎没有。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和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的开放设计上,完全没有考虑农户和农村企业的需求。由于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具有高成本、高风险和金融生态脆弱等因素,农村金融机构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的意识比较淡薄,农村金融服务的产品种类十分单一。同时金融机构缺少对农民和农村企业进行金融产品的宣传,大部分农民和农村企业对很多金融产品缺乏了解,因此也不能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随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农村对金融服务也产生了多样化需求,首先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需要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农村金融机构在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时候,往往考虑的是种植业、畜牧业等的发展,而没有考虑农民的消费需求。也即考虑的是生产性的金融支持,缺少生活性的金融支持。其次是随着广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户已经从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解脱出来,不少的农村经济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随着农户规模的扩大,他们加大了对新兴的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的加工、农产品销售流通方面的投入,他们对金融需求越来越高,急需多样的金融产品与之相适应。而广西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还比较单一,除了存款和贷款业务,其他业务几乎未有开展。再次,随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企业也逐渐增加和发展起来,农村企业的特点是受到当地资源的约束,其市场供给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农村金融机构对其提供的金融支持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以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方龙头企业为例,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因其生产资源供给的联带效应,其生产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他们也一直是农业金融机构供给的主体,但在很大时候也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

3. 推进现行广西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的对策建议

3.1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使得新的金融产品推广具有制度环境

由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致整个广西农村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机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动机是最求利润最大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其利润越大,市场化程度越低,利润会越小,因此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往往在城市或者是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推出过后移致到广西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一样,并不适合广西一家一户生产的小农经济特征。因此,要推进广西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供,就要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且地方政府应放松管制,提供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村走向自由、竞争的环境。

3.2健全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为金融保险利润提供保障

农业信贷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农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会导致粮食的减产以及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将会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对农民的农业贷款的回收。其次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且在农村并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致使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诚信意识、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再加上农村的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发展比较落后,农民和农村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缺失,金融结构难以了解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在农村躲债、逃债、赖债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再次是抵押物的不足和担保机构的缺失,在农村的抵押物的范围很狭窄,农民的担保人的担保能力不足,其风险分担能力也有限,农村又缺乏农村融资担保机构,虽然目前广西区也成立了一些担保机构,但是针对农民和农村企业的担保机构依然很少,就算有,其发挥的作用也非常的有限。因为农业的高风险,农业保险点多面广、定损难度大、赔付率高,使得农业保险业务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而政府尚未建立起对农业信贷、农业风险的分担补偿机制。大大削弱了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大建立和健全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機制,政府可以为农村金融提供税收优惠,通过税收的减免以补偿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损失,同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转移农村金融风险,并且政府在农业保险体系中起核心作用,使农业保险具有法律、经济、行政的保护与支持。

3.3加强农村金融主体的合作,促进农村金融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不同的金融机构在资金运营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它们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如果加强合作,可以很好的实现优势互补,可以大大加强农村金融供给的力度,减少它们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所造成的效率的损失。目前从广西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与保险机构、信托与保险机构、银行与信托机构在金融产品的供给上面合作较少,因此也造成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缺乏多样性。

3.4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

首先,农业贷款和工业贷款所面临的风险是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识别这些风险,还要找到管理这些风险的方式,才能加强对农村信贷支持的提供,而目前广西并没有建立其农村信用评价机制,就算对农户进行的信用评级,也只是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其次,农村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广西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金融信贷和农业保险立法还严重滞后,非正规金融的进入和退出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造成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混乱。最后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本身由于大量的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基层,因此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的发放不能采取分支机构,而在城市非常普遍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模式却在农村推广却不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提供。因此,要增加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价机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得农村可以获得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项目来源:广西财经学院2011校级项目“需求导向的广西竞争性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编号:2011B10)

参考文献:

[1] 李明贤.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2] 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6).

[3] 王永龙.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

[5] 黄光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西南财大博士学位论文,2008(3).

[6] Jacob Yaron etc. Rural Finance-Issue,

Design, and Best Practices[J],The World Bank,1997.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成果,对于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到了重要作用,在其成立之初就承担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职能。村镇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商业银行法》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承担一定政策职能的特殊社区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当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范围内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

【关键词】村镇银行 性质 市场定位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该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2007年3月,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开业。村镇银行正式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村镇银行的性质

(一)村镇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门经营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银行机构。它是适应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需要产生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率先建立了政策性银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建立,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组建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是我国先后组建的政策性银行。

将政策性银行与村镇银行的法律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村镇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主要表现在:第一,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创办,是属于政府的金融机构,而村镇银行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或境内自然人出资设立,不是仅由政府创办;第二,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银行以贯彻和执行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己任,主要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扶植的行业及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实行自主保本经营,而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除了要遵循《暂行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遵守《商业银行法》以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可见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主进行经营,效益性是其经营原则之一,盈利是其经营目标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证;第三,政策性银行主要从事贷款业务,不吸收存款,而村镇银行不仅可以从事贷款业务,还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综上,村镇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

(二)村镇银行不是《商业银行法》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在规定村镇银行基本问题的《暂行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因此,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一样,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都自主进行市场化商业经营,都奉行趋利避险的行为准则。但是,村镇银行并不是《商业银行法》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

1.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要求远低于商业银行。《暂行规定》第八条第3款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明显低于商业银行,也即其准入门槛更低。

2.村镇银行所经营的业务范围明显小于商业银行。根据《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和《商业银行法》第三条的规定,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可以经营的业务包括以下九种: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而发行金融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提供保管箱服务五类业务,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但是村镇银行不能从事经营。由此可见,村镇银行所经营的业务范围明显小于商业银行。

3.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和经营地域范围有明确的限制,对商业银行则没有。根据《暂行规定》的要求,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商业银行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市场定位和经营状况自主选择其服务对象。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并且《暂行规定》明确了“农村地区”的具体范围,即第五十九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农村地区,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此外,不允许村镇银行发放异地贷款,而商业银行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综上,村镇银行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比商业银行宽松,但在具体经营管理方面,又受到《暂行规定》的诸多限制,因此,不能片面地将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法》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划等号。

(三)村镇银行是承担一定政策职能的特殊社区性商业银行

村镇银行在设立之初就被要求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村镇银行的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些都是国家在设立村镇银行时对其提出的政策要求。此外,银监会2008年《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也就意味着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跟农村信用社一样,比我国其他商业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低2.5~3.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种政策优惠措施。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都是承担一定政策职能的农村合作性金融,其政策职能主要表现在向农村地区提供小额信用、助学、扶贫等政策性贷款。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村镇银行也就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支农贷款,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可见,国家不仅制定规定明确村镇银行的政策任务,还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来鼓励村镇银行积极承担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职能。

村镇银行按照《暂行规定》设立,除此之外,还应当遵守《公司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其特点类似于美国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与美国社区银行相比,规模都较小,都能独立自主经营。都是立足当地,其资金主要来自当地并向当地投放,且都是商业性银行。唯一不同的是,美国社区性银行是金融市场自身摸索发展的产物,而村镇银行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之后由银监会负责组织创设的,它在成立之初就担负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职能。因此,村镇银行是承担一定政策职能的特殊社区性商业银行。

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明确的市场定位有利于村镇银行确立明确的经营目标,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也便于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区分,最终确立自己的服务特色,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采用C-A-P模型,该模型中C表示客户,即Client的首字母,客户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和利润来源;A表示经营区域,即Aiena的首字母,村镇银行中的“村镇”就表示其经营区域;而P则表示产品,即Product的首字母,产品决定了该银行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的比较优势,也是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除了考虑C-A-P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外,还应当明确村镇银行所处的政策背景,它决定了村镇银行是否存在外部政策支持或约束,且存在于影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各个要素之中。

(一)农村金融供需空白决定了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

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情况来看,以农村中等收入以下农户和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农村中、低端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还无法通过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得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的空白,作为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有效补充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而设立的,因此,其市场定位应当面向农村中、低端金融市场,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二)“村镇”的经营区域限制要求村镇银行的业务必须立足经济欠发达的县域

现阶段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有8901个乡镇只有一家银行金融机构,零散金融机构乡镇仍有2868个,这说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可观,村镇银行大有可为。[1]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之一是弥补我国农村金融空白,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主要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所谓农村地区,指的是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业务必须立足经济欠发达的县域。

(三)极低的注册资本要求决定了村镇银行主要提供小额贷款

《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这远远低于《商业银行法》中10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1亿元(城市商业银行)、5000万元(农村商业银行)的关于最低注册资本的规定。极低的注册资本要求使得村镇银行资金少、规模小,这种企业特点决定了村镇银行更适合建立金融共生理论中的“小银行—小企业”的共生关系,因此其市场定位应当是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小额贷款。

村镇银行所奉行的贷款原则为小额、分散,这也符合村镇银行的设了是为了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的初衷。小额的贷款原则体现为限制对同一借款人放贷的最高限额,即对个人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集团企业客户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0%,从制度规定方面严格限制大额贷款,防止其盲目追求大客户,进而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向下,向小企业以及农户提供小额贷款。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小额贷款仅指贷款数额,而不同于小额信贷,所谓小额信贷是指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其核心是信用贷款,不需要其他担保,具有明显的扶贫性质,而村镇银行提供贷款是商业经营活动,二者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赵方,王建中,杨海芬.“生态位”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战略探讨[J].财会月刊,2011(10):44-45.

[2]杜晓山,孙若梅.小额信贷基本内涵的界定[J].小额信贷扶贫,2007(1):22-23.

作者简介:陈真(1988-),女,山东东营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法制。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指出,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缺位现象,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效服务要求与支农信贷服务手段滞后不相适应。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创新落后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矛盾,重新构建支农信贷服务体系,推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同时保证金融资产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吴国培 秦振强 吴荣亮 陈仁财 郑竑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让企业适应当下的发展,对相关的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所以在如今的智慧金融的背景之下,加强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如今课程体系在建设方面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智慧金融;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在当前的众多行业中,金融行业对数据和信息非常敏感,在智慧金融的背景下,财务格式,财务状况以及整个财务环境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当前金融理论框架下的简化,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旨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丰富新的金融产品。

1 智慧金融背景之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发展中的问题

1.1 专业的发展速度与特色缺失之间的矛盾

金融工程专业是在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的五家院校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截至2019年,已有200多家高校成功开设了金融工程课程并招收了学生进行培养。设立该专业的大多数学校和部门都侧重于金融相关学院,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与数学有关的优势和其他技能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发展。这不仅反映出中国经济中金融部门的不断壮大,还反映了金融工程专业人士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对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四所金融大学的研究发现,就创建专业的特色而言,一些开发金融工程技术的机构所开设的课程与外国大学所提供的课程相似,并且其功能体现在有关于计算机的技能上,并且与之相关的课程占有很多的学时,一些高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例如,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将金融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分为多个研究方向,一些学院和大学对英语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学校特别注意完善专业教学模式。学英语。在大多数大学的大专院校中,没有显示金融工程培训的各个方面。这可能是由于许多研究生学院普遍缺乏空间和资源所致。因此,无本地特征的特殊挑战的方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1.2 传统金融工程专业培养方式与新技术变革之间的矛盾

金融工程培训的传统方法体现在金融,经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的融合中。新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训练方法对时间要求不那么敏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中间结构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金融业的发展导致对人才素质和数量的需求增加,人才需求的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程各个领域的兴起和深化将成为金融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其他新技术将继续出现。金融和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将会得到联系,这些全新的发展方向将会催生出全新的金融专业的分支。例如,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大数据金融等。这些新变化还将为金融工程课程带来新思路。

1.3专业应用属性与教学有效性不足之间的矛盾

各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日益促进对能源密集型培训的使用,金融工程作为一个应用广泛的专业,其课程应该旨在发展和实施工程教学思想,培养解决金融问题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应继续在其教学计划中得到强调。在教学方面,通常缺乏高素质的具有金融工程经验老师,或者校园内实验室的建设不完善,或者校园运营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不高,这些都导致了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

2智慧金融下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金融工程广泛应用于三个关键领域,一个领域用于设计和构建新的金融工具,另一个领域用于设计和建设金融工具和资源,第三个领域用于开发和构建针对特定类型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金融机构使用最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来分析和提取大规模金融数据,继而实现了解客户和市场表现的功能,并提高金融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智慧金融的发展在金融工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1区分选修模块,体现培养方向

尽管在选修课程的设计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学生所选的选修课程应该与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专业选项可以分为增加测量和计算能力的模块,增加金融工程教育的模块,增加金融工程应用程序的模塊和单独的扩展模块。增加利率和统计数据,财务管理,全球金融,使用随机计划等的模块包括现代数学软件,matlab基础和应用程序,金融链表分析等方向模块。

2.2深挖自身优势,彰显学科特色

学院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学校遵守地方的发展政策,并以此为主导。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学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将为本地金融财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也应该从学校资源的角度来了解地方的扶持政策,深度挖掘自身的优势。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智慧金融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十分必要,它可以为学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提供保证,加强企业与地方的金融体系建设,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 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2018(6):8-11.

[2] 李国成,周本达,张穗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金融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1):35-38.

[3] 汪文隽,朱卫东,晋盛武.能力导向下理工科院校金融 工程本科课程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9(10):150-153. [责任编辑:赵磊].

(临沂大学商学院 276000)

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采取了多种农业政策来支持农村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论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针对如何利用金融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问题;对策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经济、人口和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政府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支持,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必然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农村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且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力度,储备农村金融资金,鼓励农村借贷,完善农业金融支持政策,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1]。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问题

十八大以后,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日益增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因而对农村金融体系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期,虽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也有了较快的增长、金融投资主体不再单一、金融业务也不断创新,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总体来看,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无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步,在相当多的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能力还是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2]。地域发展不均衡、金融服务创新不足、金融投资主体不够多元化这些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仍然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金融是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动力,更是国家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部分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普遍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点较多,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很少甚至没有,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金融信贷供给,更严重降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2.2 农业贷款门槛高,贷款率偏低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而且价格弹性小,投资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较高,这就严重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信贷的积极性,因而也就提高了农业贷款门槛,进而导致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3]。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少量合作性金融机构组成。商业性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是农村信用社,但是由于其资金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再加上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不良贷款的影响,造成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金融机构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金融支持难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切实发挥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出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所有成员共同出资,除正常生产经营以外,也可以为内部成员提供互助性金融服务,但是这种合作性金融机构数量少,仅为内部成员服务,作用极其有限。

2.3 政策性金融支持没有切实发挥作用

我国农村金融支持难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高效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限制了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都需要政府大力的财政支持,同时也必须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和保险公司,银行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发展也比较慢,难以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保险虽然由保险公司经营,但一般都由政府给与补贴,也可以看作政策性金融的一部分,但其力量薄弱,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较少的份额。

3 利用金融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复杂的“三农”问题、金融问题都是利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还应当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市场导向原则与政府介入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场化原则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在大多数领域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唯独农村金融市场,市场化思想还不被人们认可。普遍的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需要政府的干预,却忽视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力量。目前,农村金融市場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民间资本难以融入其中,国有资本的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也就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在现阶段还不具备条件,政府干预还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对农村金融的支持手段。建议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地区先试先行,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现阶段还是主要依靠政府多方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4]。

3.1 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国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有必要侧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服务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使农村金融机构能够高效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比如,可以加大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使之更好地满足农民和农村需要,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其金融支持功能,拓宽农业生产资金来源,从而促进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并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长效发展。

3.2 优化农业贷款结构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贷款率低、金融机构资金风险较高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大力加强信用评价、贷款审核、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农业担保制度,探索新的途径广纳资金,从而改善现阶段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另外,为了有效避免农村金融机构承担过大的资金风险,可以转变农业担保方式。比如,可以要求信贷部门用基于保护收购价格将农产品做抵押担保,也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农业担保基金,从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3.3 强化金融支农政策作用的发挥

政策性金融支农体系是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要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强化金融支农政策作用的发挥。首先,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商业保险还比较滞后的现象,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机制[5]。比如,可以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业社会保险和农业生产保障机制,通过各级政府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民间机构的引导,增强农民保险意识,对农业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进而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其次,要拓宽金融支农渠道,加大财政对“三农”资金的投入,专款专用、精准扶贫,优化资金的投入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支持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优化农业贷款结构,充分发挥金融支农政策的作用,进而使金融支持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娟,龚曼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326-327+332.

【2】王琼.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延安大学,2013.

【3】艾睿.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村金融创新研究[J].西南金融,2016(12):30-34.

【4】张紫鵑.我圈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及财政支持硏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5】赵洪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6.

上一篇:我国污水处理现状论文范文下一篇: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