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2023-09-23

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企业创新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发展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重要途径。通过加强管理与创新工作,有助于从生产、管理、运行等多个环节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为企业的长久和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本文将针对企业创新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管理的两大支撑,以期企业能够将良性发展作为长久目标落实下去。

关键词: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进行创新管理,更好地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水平,使其能在众多企业当中脱颖而出。笔者根据多年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制度化和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两大支撑。

一、企业创新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充分认识企业面临的创新环境

我国对企业的创新管理在政策上有许多优惠和支持,这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企业加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国家提出了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既包括对于企业创新的技术支持,也包括对企业创新的财力支持,这些支持政策足以表明国家在对企业创新管理环境上的一种积极态度。国家在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和完善时也注意到,我国许多新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所以国家的相关创新政策制定也从企业的利益和需求方面着手,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创新扶持,在整个创新环境的背景之下,形成对企业的良性管理。另外,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规范和整顿,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之间的良性和公平竞争。

(二)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对于企业的领导者而言,要充分了解社会或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创新管理上的扶持政策,要不断树立正确的企业创新管理意识,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能够及时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应该明确企业创新管理在企业竞争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优良的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员工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也能使企业能够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经营。领导层要认识到优秀的企业创新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企业文化方面的制定和完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代表了一个企业内部领导的核心价值观,要想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领导层的创新管理意识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三)创新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也应该实行必要的创新工作。企业从前实行的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和落后,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企业必须要明确认识到,管理方式对企业发展有着规划性的指导,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创新与完善。例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对员工薪酬的认识过于片面和狭窄,缺乏对员工有效的薪酬奖励刺激,员工工作就会缺乏积极性。比如对完成业绩较好、在工作中积极努力的员工,企业多数时候只是给予简单的、公开场合上的表彰,而在物质上的奖励却基本没有落到实处。虽然说薪酬奖励方式不能单纯依靠物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物质奖励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之一,将薪酬福利待遇进行适当提升,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不但可以规范员工日常行为,也可以充分发挥出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包括在对员工的惩罚措施上从前的管理模式也基本未有体现,导致即便是员工在工作中懈怠对待或是出现严重错误时,企业也没有给予一定的罚金处理,只是简单的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惩罚措施根本无法触动员工,难以对员工进行切实规范的管理,进而也影响到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制度化管理是创新管理的基础

(一)建立健全制度化管理体系

创新固然需要活力和机制,但不能单单从创新本身谈创新,而应不断建立健全促进创新的制度化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而科学化管理主要还是依靠制度化。制度化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有效规范企业内部员工,也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企业在建立制度化管理体系时,也应该融入国际化的元素于其中,这就需要企业与国际企业发展全面接轨,以国际化的制度管理标准来严格要求本企业的各项工作,如此才能够确保企业产品生产质量过硬,从而满足国际市场对于该产品的要求。其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制定健全的制度化管理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企业扩大市场的重要时期,必须依靠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才能生产出质量过硬、具有足够竞争优势的产品来打动消费者,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进而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效保障企业科学化运营。

(二)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建立健全制度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科学的管理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优化内部管理时,要选择科学化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管理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建立起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制定系统化的管理方法,从对员工的管理到企业的长久发展规划上都需要进行科学的预判。首先,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管理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充分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让企业的员工在未来工作中对自己进行明确定位,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其次,还应该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企业的运营环节都是企业能否实现更多盈利的关键,因此企业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于生产环节的每一个部分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把关,确保企业产品质量,实现质量的创新,提升企业产品的含金量,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最后是加强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规范,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内容,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足够的知识产权,在实质上已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增添了实力。因此企业要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的整体运行模式,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三、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保障

(一)企业创新必须重视知识产权

企业要想实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应该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着手和分析。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竞争中更加看中知识成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进行技术创新,所谓的技术创新,是不断的提升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无法脱离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实现创新,可以将传统的、落后的、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淘汰,将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剔除,选择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的生产需要的手段与方式,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融入更多的科学技术,实现企业技术的革新。比如可以引入国外优秀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如此能有效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无论是产品含金量还是产品价格都会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也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良性运转。此外,对企业来讲,在实现技术创新的最初阶段可以以模仿的方式进行,因为任何企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需要制定出一定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在发展之初可以模仿外国优秀企业,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实现企业的管理改革与完善。

(二)知识产权管理要与企业创新全过程融合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并不能流于形式,只做表面功夫,而是应该有效的将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技术实现全程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具备足够的实用性。在企业内部进行生产技术创新时,必须要明确每发明出新的技术,都应该进行必要的保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确保企业的全新生产技术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避免技术的外漏造成的企业损失。另外企业需要设置专人管理,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知识产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就目前我国企业来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知识产权奖励与利益的分享制度、对外合作制度、商业秘密制度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存在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前前后后,也让企业无法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获得经济效益,使得知识产权的利益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展现。

(三)促进知识产权与企业创新的螺旋互动

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事实上也是保障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可以确保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得到应该获得的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也会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所谓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螺旋互动,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相辅相成的促进效应,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有力的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样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后,也能够将拥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做为保障,进而更好的让自身的科技成果得到长久发展和保护。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也可以将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售卖点,进行必要的对外合作交流或者商业运营,这就能让企业的其他员工向此看齐,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当前,我国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同时我国大中小企业也不断涌现,这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竞争压力。企业要想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住脚,就必须要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优化,既要注重科学化的管理,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还要制定和落实员工利益保障制度,从多个方面优化企业创新管理,不断完善企业运营环节,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6年来,各项措施落实有力,对企业的创新力要求不断提高,而创新必须依靠制度化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两大支撑,单单从创新活动本身出发加强管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制度化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知识产权管理则为创新提供了激励和保障,使得创新活动能够获得持续动力,两者如虎之两翼,共同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 皮圣雷.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动态竞争及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 朱华建.中国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体系构建与认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 陶晓红.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4] 陈忠民.企业创新管理与信息系统战略对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

[5] 赵圣刚.基于环境变化的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加强途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9:139+141.

[6] 马俊.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4.

[7] 张佩琴.论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A].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3.

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YBB324),项目负责人:夏李君

摘 要:物流运输是国民经济腾飞的基础,随着国家对物流运输业重视程度加深,物流运输企业融资规模越来越大,融资风险加剧。本文首先阐述中国物流运输企业融资现况,包括其现有融资渠道及企业现况,其次提出物流运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能力差、政策法规待完善、审批程序繁琐、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优化融资风险管理、完善国家融资政策、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运输;融资风险

一、背景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物流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中国完成货物周转量182977.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30%,其中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为67114.5、86520.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73%和5.89%,铁路货物中转量29173.9亿吨公里,基本与去年持平,这无疑为中国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中国万人公路保有量、万人铁路保有量和内河航道里程仅为30公里、0.69公里和12.59万公里,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城市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限制物流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就是物流运输企业的资金不足。

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物流运输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坚定了发展物流运输业的决心,大量的资金涌入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在“十二五”时期,国家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十二五”规划为物流运输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物流运输企业若想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则必须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扩大融资规模。

随着物流运输企业融资力度加大,融资规模不断扩张,相应的,融资风险也日益突出。因此,在物流运输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要时刻防范融资风险,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改进管理模式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物流运输企业的融资现状

1.物流运输企业主要融资渠道

中国物流运输企业融资起步较晚,现有的主要融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渠道展开。

(1)大力获取财政支持。物流运输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障,通过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能够有效的调整我国失衡的经济结构。因此,在实行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同时,国家应给予物流运输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并通过财政拨款、税收减免等方式加大财政上对物流运输业的投入。

(2)融资租赁。物流运输企业的运转离不开以车辆、轮船等为代表的运输工具,这些工具的购置及修理占据了企业资产的很大比重。物流运输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能以较低的成本换取运输工具的使用权,并将资产所有权的绝大部分风险转移给出租人,减少资金周转周期。

(3)债务融资。物流运输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主要为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债券。其中,向金融机构贷款是发展较为完善,程序相对简单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过程中偏爱的一种融资手段。相比之下,债券融资对企业自身要求较高,但其具有节约中介资金、降低税收负担、扩大企业知名度的优势,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对增加直接融资比重要求的提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债券融资的队伍中。

(4)股权融资。随着中国物流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上市融资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选择。截至2012年,物流类上市公司已达到40家。股权融资相比于债务融资,最大的优势就是融资者在无需归还利息和本金的压力下获得大量资金,同时分散企业所有者的风险。中国物流运输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不断完善下,股权融资有望成为物流运输企业最青睐的融资方式。

2.物流运输企业基本状况

面临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物流运输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主题主线,行业总体实现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2013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00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缓,仍快于同期GDP增速。

物流运输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融资规模不断加大,其资产负债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上图所示为部分优秀物流运输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图可知,在2008年时,多数物流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时,物流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已经达到70%,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三、物流运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本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中国物流运输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企业偿债能力无法保证。物流运输企业通过向外筹集大量资金以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发展力度,扩张经营规模,进行技术创新,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当物流运输企业所有者资金不足时,负债资金有利于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然而,过度负债经营会扭曲资本结构,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增大企业偿债风险,使企业陷入危机,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如皖江物流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0.22%,其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因无足额资金支付到期债务,被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起诉,至2014年9月5日,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20多个账户已被全部冻结,冻结资金达到1.5亿元。物流运输企业应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在维持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保障企业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确保企业信誉度。

2.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它以企业成熟的管理技术为依托、以融资活动为平台。中国物流运输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在企业日常决策中主要凭借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并未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难以识别风险、难以准确评价风险级别、难以妥善处理风险。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差,未形成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物流运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3.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从本质上看,企业融资是产权制度的创新。不同的产权制度对不同规模的物流运输企业资金筹集产生不同的作用,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划定产权界限和产权利益。然而,当前中国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如金融机构融资服务体系和制度的不全面、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融资法律环境不对等、信用担保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致使绝大多数中小型规模的物流运输企业融资时面临着商业贷款成本高、市场准入门槛高、融资成本高且风险大的困境。政策法规不健全,无法为物流运输企业提供舒适的融资环境,加大其融资风险,提升其融资成本。

4.审批管理程序繁琐

审批管理程序繁琐,手续众多,造成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直接债务融资难。中国现有的企业融资管理多是套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缺乏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系统配套政策措施,审批管理程序众多、耗时长,存在诸多制度性不足。以企业贷款为例,从提出申请、开展调查、有关资料上报,到初审、复审、最后审批等程序,其间要经过银行内部的多个部门层层落实,严重影响了贷款效率,延长贷款时间,增强融资难度,加大融资风险。

5.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有助于减小企业融资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然而,从直接融资方面看,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均实行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均有严格规定,因此绝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无法达到发行标准;从间接融资方面看,融资租赁虽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转移设备损失风险,但其发展仍不成熟,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型规模的物流运输企业在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物流运输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大了其融资风险。

四、提高物流运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大股权融资力度

股权融资可有效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中国物流运输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一旦企业决策失误,经营不善,就会面临破产风险。一方面,物流运输企业应加强现金管理,合理配置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减免坏账风险。另一方面,对部分有能力的、发展前景良好的物流运输企业,应鼓励其设立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股权融资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同时具有筹资风险小、筹资金额大、无还本付息压力、增强企业知名度的优点。

2.优化融资风险管理

优化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发展中国物流运输企业的内在要求。第一,物流运输企业应注重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发挥后发优势;聘请国外有经验的风险机构和管理人员,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环境的控制,树立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易于全面贯彻的融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第二,物流运输企业应增强系统性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把握风险,达到见微知著的程度,从整体上提升物流运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3.完善国家融资政策

国家融资政策的完善是发展中国物流运输企业的重要保障。政府应注重融资政策的完善,增强融资政策的开放度,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放开多种经济主体的融资门槛。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制定实施相适应的融资政策或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注重发挥不同企业特点,提供开放性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如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兼并重组,尽快做强做大。

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开放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目前仍未完全开放,促使物流运输企业的利率、汇率等风险发生频率加快。第一,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来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第二,政府应大力开放金融市场,构建多种类、分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并主动开发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相适应的融资工具和金融服务。另外,要注重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吸取资本市场开放的经验,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加大保险在融资中的运用,为物流运输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5.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说明分解风险的重要性。中国物流运输企业在现有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应集思广益,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分散融资风险,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行速度。如物流运输企业可以尝试通过订单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即物流运输企业将自己接受的订单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将获得的资金用于购置完成订单所需的交通工具及工人工资的发放。或者利用当前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实行电子商务企业网络信贷、P2P或“众筹”融资这三种互联网融资方式。这些新型融资方式可以降低小中型物流运输企业融资难度,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10-18+53-93.

[2]覃建群.现阶段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筹融资工作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58+60.

[3]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4(07):24-29.

[4]陈丽芹,郭焕书,叶陈毅.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企业经济,2011(11):168-170.

[5]俞云,琚向红.我国企业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5(12):93-95.

[6]乔海曙,谭烨,刘小丽.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1(02):35-41.

[7]任源.交通运输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9(05):152-154.

[8]赵丽云,郑亚伍.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J].金融会计,2008(09):45-50.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1年。

作者简介:夏李君,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很多,但是中小企业任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票据融资、银行贷款、一般企业债券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对比分析,探究各类企业融资的特点,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进行调整。中国对中小企业最新的界定是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其中共划分为十六个行业,包括农、林、牧、涵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等,并分别对其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进行了相关规定。如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为中小微型企业。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提供超过60%的GDP,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从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不到银行贷款总量的20%,从债务市场上获得的债务融资只占总量的0.02%,这与它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相悖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从企业自身来说主要阻碍其融资的因素是自身规模小、信用低等。从银行方面来说主要是审批制度不完善、缺乏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融资产品等。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出于自身的限制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得直接融资,因此转向间接融资,其中主要是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比较严格,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而且银行一般面向大中型企业,小型的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因此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融资方式简述

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部分。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具有自主性、融资成本低、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使股东在税收上获得好处等优点。但是内源融资受公司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规模较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外源融资是指将外部的经济主体的储蓄通过市场机制积聚起来,从而形成资本来源。外源融资的途径按照融资过程是否需要中介金融机构的参与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指资金需求方在金融市场上面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产权证券或融资证券,主要方式有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提高、筹资成本低,手续简单。缺点在于:直接融资适用的融资工具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差、直接融资由于没有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参与,风险出债权人独自承担,风险较大,难以控制、直接融资的资金需求方难以从多方筹得资金,资金供给主体有限。间接融资是指是指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丰富,可以从社会各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数额巨大的资金供给、间接融资的风险可以由金融中介机构承担,转移了债权人的风险、融资工具多样化,且债券可以快速变现,流动性强。间接融资的缺点在于:融资手续繁琐、制断了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

三、融资方式比较

目前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很多,主要有:银行贷款、一般企业债券、商业信用、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

银行贷款其发行人为单个中小企业,发行条件根据地方和行业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总体要求比较高,发行期限以短期借款为主,发行难度很高;从融资效率来看其融资时间长,需要严格的审核,但是它的融资规模没有限制,投资者一般为商业银行,发行费用较高,从担保条件来看一般都要提供担保且没有流动性。

一般企业债券其发行人为单个中小企业,发行条件为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净资产不得低于6000万元,发行期限5年以上,发行难度较高;从融资效率来看其融资时间长,要证监会、发改委等的审核,但是它的融资规模没有严格限制,投资者一般为机构投资者、个人高,发行费用较高,从担保条件来看有担保或无担保都可申请,具有较低的流动性。

票据融资其发行人为多个中小企业,发行条件要求企业近续经营三年,且近三年均盈利,近两年利润增长在8%以上,净资产在5000万以上,发行期限一般1-3年,发行门槛相对较低;从融资效率来看其总体融资效率比较高,但是它的融资规模单支集合票据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单一企业募集资金不超过2亿元,单个企业发行额度不超过净资产的40%,投资者一般为机构投资者,发行费用较低,从担保条件来看一般统一信用增级,由担保公司或机构进行担保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四、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银行贷款等其他的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要求太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限制很难达到这种严格的要求。目前的普通贷款方式满足不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融资,但是融资成本非常高,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春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路径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

[2] 刘俊棋.互联网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学术探索,2014(12):124-131.

[3] 张志新,李亚.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行业发展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6):44-49+143.

[4] 刘兢轶,杨梅,郭净.供应链金融能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激励机制更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样化、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特色文化,打造满足员工需求、符合企业实际的激励机制,从而走好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激励机制;风电企业管理;应用

由于风电企业工作环境的一般都是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工作比较平淡枯燥,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风电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风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风电企业内部,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健全,而且激励机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鼓励,帮助员工实现工作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于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有一定的帮助意义,也是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手段之一,使得风电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达到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是他们获得一定的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二)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管理高效。激励机制是风电企业内部管理中作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整体的制度落实,而且通过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利用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应用能够更好的保障工作的细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责任意识,使得风电企业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发展。

(三)减少人才流失率,推动风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是帮助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有效才能使得人才的潜力得以更全面的激发,很多企业因为不注重自身管理体系的完善,导致员工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且缺乏足够透明的晋升机制,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性难以提高,而激励机制的健全主要是帮助员工更好的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物质收入上的提高来肯定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且配合完善的晋升机制,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最为全面的提高,进而减少人才的流失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树立人本观念,认可员工能力,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以人为本是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本观念,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建议和想法,就要不断地去完善现阶段有疏漏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也是认可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每一个人才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都是渴望得到企业管理层以及领导的重视与认可,而通过激励机制中的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奖励,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最为直接的表现企业对于员工的支持,而奖励和惩罚必须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激励机制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选择好合适的时间地点,同时规章制度的落实要被严格执行,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些工作态度难以在长时间内得到提升的员工要给到适当的惩罚,以此来促进整体的积极的工作氛围提升。

(二)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制度

薪酬激励制度应该是激励机制中最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风电企业来说,可以根据风电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强度的不同,建立动态薪酬制度。对于工作强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种制定较高的薪酬,而对于工作强度教小、危险系数不高的工种给予相对较低的薪酬,同时定期实施轮岗制度,使较低薪酬的工作人员也有机会拿到较高的薪酬,并且可以切身体会到风电工作不同工种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程度,使工作人员在拿较低薪酬的时候不会感到心理的不平衡现象。另外,建立严格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对工作和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是任何企业和单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风电企业的领导或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各班组认真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难题,帮员工之所难,急员工之所需,使员工真正体会到风电企业家一样的温暖和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努力和付出。同时,建立公平激励制度,严格落实各班组计划目标的公平性和奖罚制度的公平性,一视同仁地去对待每一个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风电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四)注重晋升和权利激励

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当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在塑造企业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的同时,可以有效挖掘比较有潜力的员工参与风电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技能考核,更好地凸显出员工的有效价值,企业要为员工创造有效的晋升机会和渠道,使员工感受到企业领导对自己的重视,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工作,主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在风电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积极学习和努力工作的氛围。

(五)让员工参与到风电企业管理中

随着工作时间变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对企业的情况都会越来越熟悉。这些员工有了很多的经验,他们在面对抉择时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和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对这些员工,应该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基层管理中来。不管是哪一个阶层的员工,当他们真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时,管理者都应该善待这些宝贵的意见,对那些积极为企业发展考虑的人进行鼓励和考察,等到时机成熟可以让他们等到合理的晋升。企业在面对一些选择或问题时,可以去了解基层有经验的员工的看法,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公司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表现优异的人可以作为储备人才。在需要选拔管理层的人时可以优先考虑,这样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为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企业的实力。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是风电企业能够长期实现经营目标和效益最大化的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的管理者加强重视,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楠.浅谈企业临时工的激励机制[J].陕西煤炭.2017(04)

[2]耿杰.激勵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22)

[3]张静.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6(33)

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成处于升级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环境逐渐放缓,与此同时,也给烟草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物流是烟草行业运行中的关键一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物流运行效率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渐成为影响烟草行业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需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视域下,在剖析烟草物流中心运行中所存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对策,以期对研究物流研究人员提供有效意见,最终能够实现提高烟草物流运行效率,管理水准的这一发展目标。

关键词:烟草物流;运行效率;管理体系;提升对策

一、烟草物流中心运营中所存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一则,烟草企业人才管理理念较为滞后。伴随烟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访销模式已经基本稳定,一些零售客户逐渐转位网上订购,但是仍保持仓储-访销-分拣-配送这样的物流运作流程。很多从业人员自认为仅仅依靠体力劳动便可以完成配送任务。二则,缺乏专业人才。结合笔者的实践调研可知,烟草公司物流中心的从业人员结构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烟草公司新进的员工多是毕业于各个院校,缺乏系统的实习培训,也并未掌握成熟的实践技能;烟草物流中心设置有多种岗位,往往会因为岗位调换过于频繁使得新员工无法迅速适应,投入工作;一些操作岗位虽然提供有操作手册,但是多是用文字或表格的形式来描述,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无法直接上手工作,最终使得工作成效不够突出。

(二)财务管理功能失效

第一,财务核算不够精准。由于财务部门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很难全面有效统计各种数据与信息,因此,对作业成本的管控不够精准,并不利于后续统计和核算。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容易忽视一些隐性的物流费或其他费用,最终无法真实且客观地统计物流成本。第二,无法切实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烟草企业物流中心并未制定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同时,也并未切实落实执行管理工作。烟草物流重视并不关注预算管理中的事中、事后控制,最终无法提供准确的预算成本。此外,并未制定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烟草公司物流中心并未结合本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需求来建立可执行的考核体系,仅仅是对年度费用、项目金额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未统筹考虑成本预算,最终无法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三)流程管控模式僵化

一方面,物流中心流程管控不足。很多烟草企业并未针对流程管控、运营管理以及设备配置来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此外,在各地市级烟草企业物流中心的实际管理中情况比较混乱,并未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完善和优化管控措施,最终出现管控不准确、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运营流程缺乏创新。一些烟草企业物流中心仍选择简单的搬运,仍是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来实现件烟到货,并通过人工卸车、手工码盘的方式来进行仓储收货;很多企业深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只能采用半自动生产线来完成分拣作业,导致分拣效率较低;一般来讲,烟草公司物流中心多是采用访销模式,但是往往会因为访销流程复杂、周期较长而无法结合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来适当调整访销、配送模式,最终导致流程管控模式僵化。

(四)缺乏创新管理意识

其一,烟草物流中心工作创新动力不足。一些企业在优化管理成效的过程中仅仅是简单的小改小哥,并未从根本上创新运行机制,深化改革深度,并未针对企业发展瓶颈做出创新性改革,最终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其二,烟草企业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在烟草物流运行过程中并未在强烈的主动服务意识的驱动下完成作业任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烟草物流中心的发展水准,与此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烟草行业的创新发展。其三,同城配送模式滞后。现阶段,多数烟草企业仍选择自建或是委托第三方的方式来构建该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旨在实现现代化物流,但是结合笔者实践调研可知,这种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为实现同城快运则需要构建系统化、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二、烟草物流运行效率与管理体系提升对策

(一)强化烟草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烟草企业物流中心需着力创设属于本公司的文化基础,并结合自身发展形势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方案,能够在先进组织新式、科学方法模式的支持下落实文化建设工作,最终能够将文化先进理念融入到整个生产、经营以及管理中。第二,企业定去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为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提高人员培训质量,企业需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宣讲活动,旨在拓展员工的认知视野,提高的员工思想层次,最终能够切实增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提高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团结力,有效保障烟草企业物流中心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第三,创新企业文化研究。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文化精神也应与时俱进地完善,一方面,是要依据企业文化开展工作,落实监察,以此来分析现有企业文化是否存有不足和弊端,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完善,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养,保障物流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应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前景来不断调整烟草企业物流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从而能够将企业文化内涵与管理运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为全体员工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强化企业人员管理考核

一则,企业需强化员工培训力度。企业需邀请一线人员或研究人员进企开展讲解,旨在培育员工掌握多项实践技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所需人才。与此同时,企业应摒弃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新颖且有效的培训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学习内需与动力,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开展自我学习、进行多岗锻炼,接触各种业务和不同岗位,最终能够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二则,制定统一的人员考核机制。为进一步强化员工考核力度,企业需制定其實科学的考核模式,并由监督人员或负责人员进行巡检和抽检,将其考核结果纳入到最终绩效中。在此过程初中,应监督员工及时纠正问题,弥补漏洞,消除各种不规范因素。企业应同时落实结果性、过程性考核,并着重考核员工的业绩和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来完善考核机制,以此来保障考核能够取得实效。三则,企业应制定激励政策。企业烟草物流中心管理者应探寻激发员工工作激情的有效措施,比如可以通过岗位微调、节能培训、职称评定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比如企业可以对组织能力突出、课题创新的员工表示嘉奖和表扬,从而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此外,企业还应着重挖掘员工的潜在技能,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和表现平台,最终能够促进员工的长远发展。

(三)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准

烟草企业物流中习管理人员需意识到预算管理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同样企业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烟草企业物流中心需构建全面预算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年度、季度以及阅读预算编制,严格监督执行预算管理;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实践生产中都应全面渗透精益化管理理念,以此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企业需制定完整的跟踪流程,以此来减少不必要消费,合理控制实施成本。鉴于此,烟草企业需进一步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其一,需树立科学的会计核算理念。烟草企业物流中心管理人员需组织会计部门工作人員学习先进的核算理念和核算方式,并实现各个部门会计部门的相互联通,最终能够在科学会计核算理念的指导下调整和管控烟草企业物流中心日常运营,最大程度上为呀挠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其二,还应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机制。企业所建立的会计核算机制需符合烟草企业物流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实际需求,最终能够结合物流中心的目标来适当调整会计核算机制,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其三,着重培育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烟草公司物流中心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整个会计核算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为此,企业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鼓励财务人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考取从业证书等等,以此来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切实提高基础管理成效

一是,做好分工处理工作。烟草企业需做好分工,明确不同员工的职责,并尝试企业部门划分为管理部门和操作部门,一般而言,前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做好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之间的调配工作,以此来保障物流运营能够顺利进程,比如卷烟运输、装卸、分拣以及装配,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应用责任,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推进工作进程。二是,做好物流组织架构。在此之前,烟草企业物流应对整个应用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若是因为组织架构本身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则容易引发各种意外事故。鉴于此,在实际应用中,需对物流组织网络的基本流程进行详细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协调好组织结构,使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服务指令的指导下迅速完成数据分析和任务执行,以此来提高整个运营管理成效。三是,做好不同岗位替补。为切实保障烟草企业物流中心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完成生产任务,需制定好预备方案,以防各种意外事情发生,从而能够让备用人员及时补位,保障生产顺利间。鉴于此,烟草企业物流中心需进一步采取“全员仓储、全员分拣、全员送货”的工作理念,并在此理念下制定应对方案,从而能够在突发情况下维持整个物流中心的稳定性,保障烟草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现代化发展视域下,各个烟草企业物流中心都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运行效率,优化管理体系,其中可以通过强化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人员管理考核、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准、切实提高基础管理成效来进一步优化烟草物流中心运营成效,提高烟草物流中心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秋霞.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烟草物流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9):2.

[2]程建民,叶远哲,李永强,等.烟草物流运行效率与管理体系提升对策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22):6.

[3]赵勇,朱萍.烟草商业企业物流设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视界,2020,No.298(04):228-230.

[4]杨勇,郭勇,张锡志,等.基于供应链的烟草备件精益物流管理体系解决方案[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04(06):196-200.

企业融资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对品牌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是品牌研究的前沿问题,目前的评估指标体系,大部分是从企业内部,从各企业相比较出发来确定评估指标。实际上,品牌竞争力的实质是通过消费者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能力,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对品牌竞争力进行评估更可靠,特别是通过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对品牌竞争力评估更符合实际情况。

关键词:顾客价值;品牌竞争力;价值优势因子

文献标识码:A

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营销环境,企业的生死成败靠什么?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取胜的关键是晶牌。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

品牌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品牌拥有区别或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该品牌产品具有良好的内在的产品功能要素(如用途、品质等),外在的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要素(如图案、色调、包装、广告等)以及在把握好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如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感受、态度、体验等)的基础上,引起消费者良好的品牌联想进而促进其购买行为。晶牌竞争力是在—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长期的晶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并整合企业品牌管理中各项技能而形成,深深地扎根于企业之中,作用长久,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简言之,品牌竞争力是某晶牌较同类产品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

对品牌竞争力进行客观和科学的测评不仅有利于弄清企业的所处的市场状况,而且对于考察企业品牌建设的成效和合理安排资源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迄今为止的评估方法大多通过从企业内部出发来估算品牌竞争力,笔者提出一种以消费者行为为基础的测评方法,作为对品牌竞争力评估的一种新的探索。

一、现有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人们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方法。评价品牌竞争力的指标也很多,有外在的、内在的、定量的及定性的,有直接强相关的、也有间接弱相关的,等等。通过对这些现有的评价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分析,可以直接、全面、深刻和清晰地了解一个品牌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现有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一)品牌的市场表现力指标

(1)反映品牌核心价值的指标:核心价值认同度、核心价值一致性;(2)反映品牌市场力的指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利润、利润率;(3)反映品牌持久发展能力的指标:品牌创新度;(4)反映品牌生命力的指标:品牌延伸、品牌成长指数。

(二)品牌综合管理能力指标品牌综合管理能力是整合了:(1)品牌定位能力;(2)品牌整合传播能力;(3)品牌运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每一项又都是由若干项于能力整合而成。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由于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实力,以及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不尽相同,企业在品牌管理上的能力有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上述这些能力是一个企业在塑造强势品牌、保持强势品牌持续发展时所必须具备的,也就是说这套能力指标是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三)品牌竞争力的基础工作指标

品牌竞争力的基础工作指标体系是由决定:(1)企业制度创新管理;(2)技术创新管理;(3)品牌质量管理;(4)企业文化管理这四项指标所组成。其中科学、健全、完善的组织制度是保证品牌管理工作计划得以完成、命令得以执行、控制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前提条件;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一把利剑,只有不断创新技术,企业才能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创造品牌让渡价值,并长期保持一定市场份额和获利能力;品牌质量管理是保证顾客利益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了品牌质量管理的保证,企业就无法塑造强势品牌;企业文化管理是任何一项强势品牌的精神支柱,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可以使全体企业员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品牌竞争力这四项指标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它们共同组成了品牌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这些对品牌竞争力评价方法所包含的指标过于复杂,对品牌竞争力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不可操作性。品牌竞争力的市场表现评估法仅仅是对品牌竞争力表象的评估,而品牌综合管理能力指标评估法和品牌竞争力基础工作评估法则脱离了顾客基础,完全从企业的内部来对品牌的竞争力进行评估。而品牌竞争力的本质是通过对顾客施加影响而给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以消费者行为为基础,从品牌作用的机理出发,结合顾客对品牌的反应来评价品牌竞争力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法,是对品牌竞争力评估的一种新的探索。

二、品牌作用机理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品牌作用机理可以很好的解释品牌竞争力的实质。因此,弄清品牌作用机理过程对于品牌竞争力的评估是有裨益的。品牌是对企业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无形资产,但是,品牌之所以对企业有价值,从本质上看是因为它对消费者有价值。对顾客来说,品牌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解释、加工、整理和存储有关产品及品牌的信息,简化购买决策;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增强购买信心;个性鲜明、独特的品牌可以使顾客获得超出产品功能之外的社会和心理利益。简言之,与无品牌的产品相比,品牌产品可以提供给消费者超出产品实体功能的价值。

实质上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是一个搜集信息和比较选择的过程。在具有明确需求的前提下,消费者会主动地调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和搜集新的信息,在一定的产品范围内比较不同产品的优劣,从中进行选择。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有益于企业的变化。如果企业的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良好的感知质量和声誉,而且与其他竞争品牌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那么,企业的品牌就容易引起顾客的关注,让他们产生兴趣和好感,进而在购买时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使用以后由于有较高的满意度而导致重复购买行为。笔者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下面模型(见图1)。

这个模型的基本逻辑是,品牌竞争力是指品牌给企业带采的未来增量收益的能力,它根源于顾客未来的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而顾客的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依赖于企业以往的品牌营销努力对顾客价值优势的影响,所以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是品牌竞争力对企业带来稳定收益的基础。

那么就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品牌营销,造成顾客认知上的差异,有利于建立差别化优势;利用品牌可以维系与顾客的联系,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加深顾客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向顾客提供超出产品实体功能的价值,培养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增加顾客购买的可能性,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未来收益的来源。

同时,出色的品牌允许企业索取溢价,最终获得超额利润。像这样的品牌可以认为享有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Customer-basedbrandequity)(Keller,1993)o

Keller(1993,1998)将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界定为由于顾客头脑中已有品牌知识而导致的顾客对品牌营销反应的差别化效应。包括三层含义:首先,品牌权益来自于顾客的差别化反应。如果不存在顾客反应方面的差异,品牌产品就与无品牌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其次,顾客反应方面的差别是顾客已有的品牌知识发挥作用的结果,品牌的作用根本上取决于顾客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品牌知识。第三,顾客的反应体现在与品牌营销有关的感知、偏好和行为等方面。顾客的品牌知识是靠企业以往长期的营销努力积累起来的,是建立品牌权益的关键。bller认为,;品牌知识包含两类要素,即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前者表示熟悉程度,后者反映顾客的态度。理想的情况是,品牌在顾客头脑中具有强烈的、正面的和独特的联想。这样的话,顾客对品牌会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购买意愿,在顾客的购买选择中居于有利地位。 从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内涵出发,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导致的品牌忠诚是品牌权益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品牌竞争力的基础,是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和为企业创造财务价值的前提条件。它是一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概念,既反映企业过去营销努力的积淀,同时又预示着品牌的未来收益能力,品牌竞争力的评估不应该脱离这个基础。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顾客的品牌忠诚与品牌竞争力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简言之,从品牌作用机理看,品牌是通过对顾客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而发生作用。品牌竞争力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根源于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品牌竞争力强弱的表现形式是顾客的品牌忠诚,反过来,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又会对顾客的品牌忠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们二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此,品牌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以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为基础。

三、品牌竞争力评价的顾客价值优势因子法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基于顾客价值优势的品牌竞争力评估法。笔者认为品牌竞争力的评估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面向未来。品牌竞争力的评估应注重品牌未来的市场表现,应着重考察品牌的未来收益能力;(2)品牌竞争力的评估应该反映品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提供给企业有助于改进经营管理的信息;(3)测评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4)测评指标应具有灵敏性,通过测评可以及时反映品牌竞争力的实际变化。具体表述为:

品牌竞争力:顾客价值优势因子x权重(1)X市场占有率x权重(2)+超额利润率x权重(3)+知名度x权重(4)1

其中:权重(1)+权重(2)+权重(3)+权重(4)=1

下面对公式中的变量做简要说明: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因子,这是公式中的核心要素,也是这种品牌竞争力评估方法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百分数,表示该品牌顾客价值与其相竞争的品牌顾客价值的一个比值,它反映了品牌对整个市场吸引力。顾客价值优势因子的数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计算:顾客价值优势因子=

其中品牌产品价值包括实体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品牌形象价值;品牌产品成本包括货币价格、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

与以往的品牌竞争力评估方法相比,顾客价值优势因子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品牌的顾客价值优势对该方法中的其它变量起乘数作用;(2)从顾客角度测评品牌竞争力,突出了顾客对品牌竞争力的贡献,抓住了品牌竞争力形成的关键;(3)测评的各变量中包含了影响品牌未来收益的直接决定因素,特别是价值优势因子体现了企业以往营销努力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顾客的影响;(4)吸收了营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市场调查数据来估算品牌竞争力。

该测评方法的局限性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1)该方法的价值优势因子中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的计算较困难,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理解;(2)各变量的权重很难确定,而且不同产品的品牌,各变量的权重也很难确定,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经验,这为该方法的使用增加了很大的非理性因素;(3)顾客现在的价值取向与未来的价值判别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上一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