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23

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设计竞赛其实也是企业项目衍变而来的,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行业信息和实训机会。通过竞赛与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的学习风气,促进专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工业设计;教学成果;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社会上工业设计竞赛有很多,这是行业兴旺的象征,也反映了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有效地利用设计竞赛与教学相结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带动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壮大的一条有效途径。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由于工业设计是一门糅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专业的需求。如何构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众多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引入设计竞赛与教学相结合,“赛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许是一条职业教育发展工业设计的好路子。

一、目前工业设计竞赛概况

近年来,国内外设计类专业竞赛各种各样,这些专业竞赛的兴起反映了工业设计专业市场上对人才和优秀设计的庞大需求。从国家经济战略层面而言,工业设计紧系中国梦之路,是建设强大祖国的有效支持,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角度而言,肩负着产品创新进步的重担,是企业产品能够赢得市场的竞争关键手段。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阶段,同时也面对着国内外的多方面挑战,因此许多企业,尤其重视工业设计,重视产品创新设计。这些企业积极赞助设计竞赛,希望通过竞赛获得优质的行业人才以及方案。

因此,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竞赛大体有以下几类:(1)由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联合行业协会主办,如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创意设计类、“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这类竞赛由于有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撑,专业性、权威性和持续性都比较强,是属于较高水平的竞赛赛事。(2)由省市相关行政部门主办主导的竞赛,如省长杯、市长杯此类竞赛,此类竞赛往往是针对一地的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来设定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3)由某一些较为知名的企业主导冠名的设计竞赛,如海尔集团举办的“海尔杯”工业设计大赛、由华泰集团举办的“华泰杯”工业设计竞赛等,比较注重某一行业或产业的产品类别,注重定向开发,专业性强,但是由于企业市场原因,无法连续作战,往往举办几年则无法后继。(4)还有一种是国际权威的工业设计大赛,如德国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美国IDEA奖,日本的GOODDESIGN,中国的红星奖。

二、设计竞赛对职校学生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大多都是积极求上进的学生,他们太需要社会的认同感,设计竞赛是全社会性质的,代表的是社会和行业的认可。获得设计竞赛的奖励,哪怕是安慰奖,也是对学生辛苦努力的认同。而获得竞赛奖项的学生自信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因为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社会所认可,这点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目前的设计竞赛奖金都非常高,如“醒狮杯”金奖5万元、银奖3万元、铜奖1.5万元,入围奖也有1000元。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不错的鼓励诱惑,而且往往一个班里面有人获奖,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情况,促进学风建设。

(三)竞赛项目往往是对工业设计专业水平综合考验的过程,学生必须经历立项、调研、方案构思、建模、效果图制作、版面设计等过程,需要将工业设计整个专业流程过一遍,还要对设计方案的成型方式、材料、人机工程、配色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因此竞赛项目实际上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综合性检查,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板,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大方向,但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是以项目来进行的,难以持续发展,很可能今年跟一个企业合作,明年则跟另一个企业合作。但是竞赛项目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可以持续地为学校教学开展提供稳定有效的设计项目素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高额的项目回报。

三、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思路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园地,但学校却是独立的,缺乏企业行业的接触。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提倡使得学校在与企业对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如何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呢?我们知道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创新,而并非机械式或逻辑性的劳动。我们很难把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引入课堂中,而且也没有企业会把自己的核心研发过程放到学校。因此更多的是学校以供稿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能够有全面的企业支持自然是好事,但企业支持不可能常有,也很难与我们的课程时间相吻合。设计竞赛其实也是企业项目,也能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行业信息和实训机会,可能通过设计竞赛的形式会更加实在。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手绘和软件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学生入学后的一年里会要求学生把基础技能训练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设置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产品手绘这三门重点专业课。尤其是产品手绘,这是一门延续三个学期的课程,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不间断地训练手绘。在第二学期开始加入RHINO建模的课程,RHINO课程也会延续到第三学期。与此同时,在第一到第三学期之间,掺入一些设计思维的课程,如人机工程学、用户研究分析、市场调研等。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以打基础为主。

第二阶段——项目应用训练。

项目实训课程,在第三学期后半段到第四学期之间,我们会以项目实训课程为主。学生会在项目实训课中发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在这个阶段,正是竞赛项目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时期。竞赛项目实际上与企业项目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以提交设计稿为方式的,竞赛项目不但可以为学生带来很好的项目课题,还可以在教学当中出成绩。通过项目课程的积累,我们有充足高质量的作品,这说明工业设计专业的竞赛项目课程能够使学生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准备,无论是对于学生就业还是对于学校专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阶段——就业应对。

经过两年在校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业设计工作的流程,能够掌握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然而学生走出学校走入实习岗位还是需要竞争和考验的,我们的学生,将其参加竞赛的作品和成绩拿出来,用于竞岗和面试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更关键的是一个有自信、获得行业认可的人,企业会更加重视。

最后,从专业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设计教育源自于德国包豪斯教学体系,包豪斯学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诞生点,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就是将教学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实际的设计项目拉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设计项目的同时掌握到专业知识。可见,早在工业设计教学诞生之初就奠定了教育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因此学校的工业设计教学理念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走着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路子。

但有一点,必须根据生源特点来调整教学计划,由于学生在基础方面,尤其是绘画基础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只能在前半段的教学计划当中加强此方面课程的学习。

四、近年成绩

我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是从2011年开始招生的,在招进来的第一届学生当中,学生基本没有绘画基础,同时他们对工业设计的了解也几乎为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取得了以下这些成绩:

(一)2014年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

(二)2014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中国家电协会主办的“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四年获优胜奖。

(三)2014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办的Time2U杯国际大学生手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四)2014年获得广东省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虽然成绩不算很多,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建立起步的专业而言,能够拿到这样的成绩是与我们的专业建设思路分不开的。

五、项目课程案例过程分析

在2014年,我校2011级吴庚俞同学获得了“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竞赛成绩。挑战杯是我国高校竞赛的一个指标性的竞赛,是由地市、省、国家三级竞赛组成的,入选国赛的作品必须要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才能成为国赛的竞争者。而我校这次获得的全国一等奖作品,实际上并不是特别为“挑战杯”竞赛而制作的作品,实际是我校学生在其第四学期学习的项目课程当中的作品。

在2011级的学生的第四学期课程中,我校引入“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的竞赛项目,竞赛的题目是“数字科技与生活”,要求设计一款造型美观时尚、功能能够解决设计需求的产品。当时全班43个学生一共做了超过100份设计作品,最终获得了5份作品入选,获得奖状与专利证书。其中就包括了吴庚俞同学所做的“音乐智能药盒项目”。虽然当时2011级只有少数人获奖,但是这部分获奖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即使是没有获奖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整个班的专业学习风气被很好地带动起来。

而当“挑战杯”选拔通知下发的时候,我校专业教师已经对竞赛有相当的经验,学生对设计竞赛也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学校内部审核,在过往的优秀作品当中,选取了吴同学在竞赛项目课程所做的这套方案提交,顺利地获得了省赛的一等奖,获得入选国赛的名额。在备战国赛的过程中,吴同学非常积极地改良了设计报告书,同时也做了更加全面的准备,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挑战杯”的全国一等奖看似不太费力,实则是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师生长期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的成功,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果。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注重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而工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分为基础与创新两个内容,针对职业院校,尤其是技工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作为工业设计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设计竞赛这一重要的社会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为“中国制造”的提升添砖加瓦,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付出自己的一分努力。

参考文献:

[1]瑞文新.依托设计竞赛,促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2]姜龙.工业设计专业竞赛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家,2012(7).

[3]焦斌.竞赛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3(7).

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以赛促教”是全面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深入阐述“以赛促教”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能力竞赛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依托教学能力竞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以期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竞赛;教学改革;高职教师

高职教育改革的聚焦点在于教师改革,教师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师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而师资力量的基本要素则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探索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难题。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1]。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教学能力竞赛,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经过历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涌现出了大批“名师”和“金师”,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相关调查数据也表明,教学能力竞赛的普及推行力度还不够,尚未充分体现和发挥“以赛促教”的功能作用。因此,还要大力推进教学能力竞赛,并让其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發展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教育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的重要性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目标。教学能力事关教师能否较高质量地完成社会赋予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最核心的价值则体现于其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学生成人成才也需要良师谆谆教导。由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定位方向不同,高职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于教学能力,高职院校通过“以赛促教”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推进教学能力竞赛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本质诉求

新时期高职教育由于生源规模、组成结构多元化所带来的多重变化,对其教育质量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从而倒逼高职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方能完成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任务。高职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而要切实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最为基础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师资水平。衡量师资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学能力,换言之,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及能力的集中体现。专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关能力,是教师质量的核心,是其职业专业化的重要体现[2]。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日渐提高,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的实效性方面。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而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保障复杂学情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师资力量支撑,成为高职院校亟需探讨和实践的重大难题。而最直接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就是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通过“以赛促教”来提升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把教学能力竞赛作为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通过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项目,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教书育人任务。

(二)赋能高职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教情需要适应学情的变化才能呈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情最基本的衡量维度即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尤其现阶段高职教育面临多元复杂的学情,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教学能力,很难胜任新形势下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和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核心的组成要素,具有可塑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是教师从入职新手到成熟稳定、再到成长为一位好教师的最好见证。优秀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随着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同步提升。在参加教学能力竞赛过程中,通过与同行进行切磋以及专家指导,可以开拓思维,汲取宝贵经验,从而不断修正、完善,进而塑造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及能力。由于竞赛具有竞争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通过构建良性健康、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更新迭代和优化提升,其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竞赛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在其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正完善;二是教师通过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帮助自己取长补短和查漏补缺,并把同行先进的教学经验、模式方法等有机融入自身教学体系中,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水平。

(三)有效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成效的迫切需求

教师教学发展的主旨就是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3]。高质量教学必须有高质量师资队伍,而高质量师资队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高质量执教能力,教学质量提升虽然涉及诸多影响因素,但是教师教学能力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随着高职教育招生规模日渐扩大,而教学资源处于相对紧缺的过渡时期,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的有效保障。只有在充分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成效基础上,培养出较高素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完成新时期国家赋予高职教育所要实现的战略意图。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金课”和“一堂好课”的精品课程建设,旨在通过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而实现“金课”“好课”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金师”,拥有优秀教学能力的“金师”就是“金课”和“一堂好课”建设工程推进的重要支撑及关键所在。教学能力竞赛有着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包括时间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方式手段、教材运用等等,是一个逻辑要求严谨和具有范式标准的综合性活动过程。在备赛过程中,教师必然要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进行学习和训练,无形中已经在不断锤炼和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技术。因此,通过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可以切实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水平,为打造优质“金课”和上好“一堂好课”打下坚实基础。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推进中的困囿

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是由教育部牵头并联合相关部门每年举行的竞赛项目,旨在通过“以赛促教”形式推动教师对教学能力进行精益求精的追求,从而不断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能力,为打造优秀“金师”队伍夯实基础,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教学能力竞赛在高职院校推进的速度较为缓慢,推动难度相对較大,普及性也不高,难以体现“以赛促教”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提升的功能作用。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推进教学能力竞赛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是充分发挥教学能力竞赛提升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能力重要作用的必然前提。

(一)主动参赛意识有待加强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层面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推进力度有待加强,更多是依靠上级政策文件及行政指令进行组织开展,造成多数院校以基于完成参赛任务要求为主,竞赛项目宣传力度不够,举办规模和普及性不足,导致教师缺乏积极主动性、参赛意愿不强。其次,教师自身对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认知不够深,没有充分理解“以赛促教”的本质内涵及价值意蕴,也没有认识到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仍停留在能完成日常授课任务符合基本考核要求层面,对于参加教学能力竞赛的兴趣度和热情度并不高涨。再次,高职教师日常承担的课程教学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还有自身继续教育学习等原因,难以投入多余精力参与高强度的竞赛。最后,是由于“唯论文”产生的负面效应,论文在评职称等方面被赋予很高的权重,很多教师认为与其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参与竞争激烈、难度较大的竞赛项目,倒不如多写论文发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学能力竞赛的吸引力。

(二)专业训练强化程度不够

教学能力竞赛与其他赛事一样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特性,即高强度、专业化、竞争性及排他性,意味着必须以竞赛为导向,进行针对性、指向性、持续性的高强度专业训练。参赛教师必然要经过多番“磨课”和“演练”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才能在比赛中呈现出较高水准的质量及效果。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参加教学能力竞赛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非经过精心准备和规划组织。造成随意性和盲目性的主客观因素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参赛教师既要承担日常繁重教学任务又要参加赛事,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缺乏强化训练;二是很多教师参赛属于完成任务,自身参赛意愿并不强烈,造成参赛质量不高;三是以日常教学状态参加竞赛,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专业化程度、教学活动过程安排的针对性衔接等不够严谨科学规范;四是缺乏教学团队组织意识,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参赛,旨在通过细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特长,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更多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而现实却是严重缺乏优秀教学团队。

(三)激励性偏弱成果推广难

高职教师不太热衷于参加教学竞赛的深层原因在于众多高职院校尚未构建完善的激励考核评估机制,尤其未能明确界定教学竞赛在评奖、评优、评职称当中的赋值权重等。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首先具有谋生功能,教师同样需要提升基本物质基础及生活质量,只有社会地位受人尊重和身份体面的教师,才能教出自信、自强和自立的学生;其次,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每位教师内心都存在一种神圣使命感,其精神世界都有着一种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去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基于教学竞赛的有效激励机制迫在眉睫,是推进“以赛促教”的关键环节,更是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竞赛积极性的重要驱动力。教学竞赛成果难以推广转化,也严重阻碍了教学竞赛的推进。参与教学竞赛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资源,比如行政教辅人员、专业科任教师、参与配合的学生、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还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多方协调和组织跟踪等事宜,但往往竞赛成果不一定适用于常规教学活动,也难以作为普遍教师参考的教学范式标准,从而造成竞赛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院校普及推进教学竞赛的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弱化了教师的成就感。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推进路径建议

在大职业教育背景下,为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较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一个历史使命,这无疑对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标准。因此,通过教学能力竞赛促进教师形成优秀执教能力,是切实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成效的根本要求,更是高质量完成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重任的内在诉求。

(一)国家资历建设推动竞赛

随着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从国家宏观教育的上层设计而言,教学能力竞赛应当充分依托国家资历建设,为打造新时代优质师资队伍构建好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发展梯度。通过有机融入教学能力竞赛于教师整个职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促进新手教师尽快转变为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并把教学能力竞赛成果作为重要的职业资历及见证,凸显和发挥其社会认可价值,从而推动教学能力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普及推行,鼓励和调动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尽快向专业教学型教师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未来将形成大职业教育格局,而高职教育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巨大功能作用。如何通过教学能力竞赛切实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学校有力组织鼓励参与

“以赛促教”可以实现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并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度[4]。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离不开学校强有力的组织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要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同时推动,并坚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从学校层面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认知,高度重视教学能力竞赛,把教学能力竞赛当成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事项来抓。并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竞赛列入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让广大教师清楚认知教学能力竞赛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校层面要做好上层规划设计,自上而下推动并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把参与教学能力竞赛任务贯彻落实至二级教学单位。让教学能力竞赛任务融入日常教学规划中,鼓励下级教学单位自主举行教学能力竞赛,全面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并针对性做好深度培养和推优工作。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设置,结合专业教学需求,大力开展和组织契合专业教师能力发展的赛事活动,提高教学能力竞赛参与度及覆盖面,为全面普及推行教学能力竞赛夯实基础。

从教师自身层面而言,应该加深和强化对教学能力竞赛的价值内涵认知,并厘清其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耦合性,提高参赛意识和参赛热情,变被动参赛为主动参赛。广大高职教师要端正态度,须知众多优秀教师也是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并成熟起来,最终才成为“名师”“金师”。高职院校教师要勇于尝试和踊跃参与,每一次参加竞赛都是难得的学习经历和锤炼机会,同时也是检验评估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试金石,是不断提升完善自我的良机。只有通过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的双重推动,才能让教学能力竞赛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有效举措。

(三)注重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传统教学能力竞赛主要关注和侧重于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评比维度相对单向和单一。随着教育现代化技术的成熟与推广,能否融入更多现代化电教元素也成为教学能力竞赛的重要评比考量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参加竞赛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手段、方法等方面对信息化技术要有所掌握及更新,以便在教学能力竞赛中更具优势。加强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及能力,不仅有助于高职教师在教学能力竞赛中更加突出,同时也是新时代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和运用新技术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延伸拓展、扩容提质,从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满足新生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高职教育的教书育人重任。

(四)加强训练打造优质团队

要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教学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就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升参赛竞争优势。一方面,要以加强规范训练为抓手。针对竞赛进行具有目标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的训练,通过做好做实赛前准备工作,切实提升参赛能力。首先,要练好“内功”。教学能力的内功即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良好教学呈现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难以施展。其次,要具备“利器”。要想在教学竞赛中突围而出,除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出彩”的表现,参赛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新理论、借助新技术、运用新方法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融合创新,打造多元混合式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吸引度和趣味性,从而为竞赛“锦上添花”和创造亮点。再次,要多“学艺”。经常向获奖教师请教,多与教学评价优秀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学校应适当安排基于提升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计划,通过邀请同行专家来校开讲座、进行指导等方式,或者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有序安排教师出外参加相关培训,力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共同作战、参赛教师要基于对赛项要求深入研究和分析解读基础上,选择合适团队成员组成科学合理规范的参赛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并各施所长,增强参赛竞争优势,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共赢,最终全面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水平。

(五)完善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教学能力竞赛,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估机制是其重要保障,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其重要驱动力,通过双层机制建设切实促进教学能力竞赛的普及推行。《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的出台,不仅奠定和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更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师资的规划方向和建设路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基础能力,任何类型层次的教育都需要,但由于不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同,决定了其师资组成及培育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性。首先,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由于对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有着本质区别,高职教师更侧重于教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而且逐渐明显呈现出以教研教学为主导的大趋向。其次,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能力竞赛的获奖教师在评优评奖评职称等方面,特别要注意破除和弱化“唯论文”的评比标准,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学方面深入钻研。要通过量化细化、赋值权重等方式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取得成果的价值,进一步加快教学能力竞赛在高职教育中的贯彻落实推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获奖的不同层次级别分别给予相对应分值,作为评优评奖评职称的重要衡量因素及考核依据。在评比中有所侧重,从而为鼓励和培育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创造条件,才能最终打造出一支教学能力过硬的“金师”队伍。最后,对于在教学能力竞赛中取得的成果,学校要尽力促进其成果的推广转化。比如让获奖教师开展示范性公开课、组建教学团队、组织教学研讨会等。竞赛获奖成果具有标杆性作用,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普通教师而言实施难度较大,完全按照参赛模式生搬硬套进日常课程教学不现实,应以团队合作方式实现“传帮带”,对获奖教学成果进行精华提炼、参考借鉴等,通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有助于促进更多教师教学能力的逐步提升。

随著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战略部署及稳步推进,倒逼高职教育也加快了变革步伐,而当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基础,亦是办好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对提高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祝玉华.建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关键在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4-18.

[2]高山艳,和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构建及验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9(6):47-55.

[3]黄元国,陈雪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困境与实践路向[J].当代教育论坛,2019(6):49-54.

[4]齐永智,姜奕帆.高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1):83-86,89.

(责任编辑:张宇平)

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进步, “项目+竞赛”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课程的评价方式以以前的终结性方式转向平时, 加大了平时课堂的比重, 不在以“一考定成绩”的方式评判学生的最终成绩, 而是以过程化考核为主, 终结考试为辅的评价方式。“项目+竞赛”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旧模式, 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走出去, 而不是只局限于本学校, 多参加社会上的技能大赛, 一方面开阔视野, 另一方面找到自己的差距。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 关注学生需要,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 培养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 才能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考。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经常采用的诸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课件, 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 游戏开发项目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都有效地激发并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训课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最好的课堂, 分组教学更是给足了教师了解学情的好机会。上机指导过程中, 老师可以很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给予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 力求使全体学生都有所获。特别是那些虽然努力学习可成绩又不太好的同学, 我总是重点关注, 以自己的诚信和耐心引领他们, 执着前行。

(二) 改变教学模式, 实施项目式教学

上机环境采用的是6人一组的实训室教学, 注重小组长的选拔, 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尽量少参与, 放开手, 充分发挥小组的职能。每个小组有自己特定的组名, 比如第五组的“重案五组”,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文化建设活动, 在心里上会对小组产生归属感, 进而也方便了课堂教学。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 故意在程序中将所有学生遇见的问题设置错误, 统一展示逐一排错。几周下来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 互相排错更正代码, 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堂气氛非常和谐。

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 组内的每个学生负责项目中的一个子模块, 项目完成后以项目答辩展开竞赛, 为每个组评出等级。这种方式特别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 改革评价机制, 实施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实施过程化考核为主, 终结考试为辅的评价方式。过程考核具体形式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 其中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中对于上课时精神集中, 听课专心, 思考积极, 能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均给加分。每学期抽取三次相对重点的作业做为作业的考核依据, 并且赋具体的分值。对于出勤、上课不积极学生采取减分制度。

(四) 倡导“一学一做”, 培养良好习惯

“一学一做”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写总结和心得体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学一做”可以使学生快速并牢靠的掌握知识, 一学期下来, 每个学生有了自己亲自写的厚厚的心得体会, 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成就感, 并且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他们大学甚至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五) 组织学生参与竞赛, 实现以赛促学

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出发, 注重专业比赛, 以赛促学, 以学促赛, 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 通过比赛促进交流,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检验教学质量。

三、成果的创新点

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 充分利用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 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进步, 进而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从教材中提炼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 将知识点穿插到项目中, 让学生在快乐地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管理效能, 调节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具体采用项目分组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实施过程化考核为主, 终结考试为辅的评价方式。大赛的加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今年的全国第八届蓝桥杯软件大赛, 给予了学生很多思考, 对于他们在取得成绩找回自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挑战, 这些竞争和挑战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通过参加国家级的比赛, 可以整体牵引学生自主实践水平的迅速提升。“项目+竞赛”教学模式并非只适宜于Java程序设计这种编程类的课堂, 在非典型的实践环节, 甚至在基础科目的学习环节, 其理念也可用到。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分组并采取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参与兴趣很浓厚, 不但课堂氛围活跃了很多, 而且参与学习的人数大大增加, 学生的成绩短时间内就有了明显的提升。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活动, 提高他们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竞赛中给出的课题, 往往选于最新的科研资料, 为了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以达到操作规范、方法简练的目的, 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的全国第八、第九届蓝桥杯软件大赛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型的《Java程序设计心得体会》和每个项目的《XXXX项目实训报告》。这些都记录了学生每堂课每个项目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还有他们的心得体会, 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一个宝贵的资料。目前已经成功的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并应用到了其它的课堂中,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了领导和同行老师的一致认可。

摘要:“项目+竞赛”的教学模式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为教育教学理念, 以课程的项目为主线, 以学科竞赛为辅助手段,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两年多实践, 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目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可指导临床实践。但学习生理学并不容易,其内容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知识涵盖面广。采用“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构建了趣味教学过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生理学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要求,《生理学》知识竞赛促进了教学水平。

关键词:生理学;知识竞赛;自主学习;教学水平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分支,属机能学学科,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临床上生理学可指导实践,许多医疗卫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都要以生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巴普洛夫曾说过“医学的理想境界是运用生理学的知识来防止疾病”这句话就精辟的概括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好生理学才能够进一步了解病理情况下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和病理机制,从而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生理学的内容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知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对于没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 这些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常难以理解和记忆,这就成为学生对生理学产生兴趣的一大障碍[2]。针对以上情况,为了使授课内容及时、准确的被学生掌握,尝试性对教学、复习方法做改变,提出“知识竞赛的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趣味教学过程,经过两个学期,两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发现“知识性竞赛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知识竞赛型的教学不仅仅表现在举行知识竞赛,还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1 《生理学》知识竞赛的方法

1.1 知识竞赛范围 在竞赛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均由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学生学年学期所学习教材为主组编,内容涉及生理学所有所学内容及临床进展。

1.2 知识竞赛赛项组委 全赛程由生理学教研室总协调,并设主持组、裁判组、计时组、监察组。主持组4人,负责组织好竞赛过程中各环节有序进行。裁判组:由组长1人、副组长1人,组员若干组成,具体负责比赛过程中的技术工作 。计时组:有组长1人、副组长1人,组员若干组成,具体负责比赛过程中的计时工作。监察组:由组长1人、副组长1人,组员若干组成,具体负责对参赛者、裁判组、计时组、主持人在报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违反竞赛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接受群众举报和调查取证工作。

1.3 知识竞赛评分标准 知识竞赛的评分结果对竞赛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学生而言也是反映学习结果的重要结论,故在评分过程中赛项组委会始终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集体奖将从各班级由复赛开始至决赛为止累加所有得分产生。个人奖将由学生初赛成绩加上复赛、决赛中答题数量、正确率等综合表现产生。

1.4 知识竞赛题目类型[3][4] 选择题、必答题、抢答题、论述题。

1.5知识竞赛的赛程

初赛:以学院分配的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不限人数。在各班级中进行筛选,由该班级生理学任课教师在班级上组织选拔并担任评委。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报名学生在20分钟内进行作答,选取分数高的前10名同学。该10名同学组成班级的代表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下一轮的复赛。

复赛:以班级为单位,共组成12个小组,比赛在3个教室进行,每个教室有1位主持人和4位评委,具体所在教室号由各小组小组长抽签决定,教室号分别是:教室1(1、2、3、4小组)、教室2(5、6、7、8小组)、教室3(9、10、11、12)。复赛题型为:必答题: 2题/组,主持人出题后该组同学回答,答对每题20分,答错不扣分,每个小组须在3分钟内作答,超时视为无效。抢答题:共10题,主持人出题完毕后进行举手抢答,答对每题加5分,答错不扣分,注意抢答过程中抢到的小组须在10秒内说出答案,超时视为无效,超前抢答视为犯规取消本组本题抢答资格。记忆题:共3题,10分/题,每组一次回答机会,主持人阅读一个病例,后针对3个小组各进行提问病例中的要点,小组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注意回答过程中小组须在30秒内说出答案,超时视为无效。

决赛:以班级为单位,共组成3个小组,比赛在1个教室进行,教室内有1位主持人和4位评委,具体所在组号由各小组小组长抽签决定,组号分别是(1、2、3小组)。决赛题型为:论述题:共1题,分值为50分,各小组根据主持人提供信息顺序进行论述作答,评委根据各小组要点给出相应分值。

1.6 奖励方式 根据各小组作答累计分数和竞赛过程中的表现,分数从高到低依次选出团体第一名2个、团体第二名2个、团体第三名3个、优秀组织奖1个、优秀个人奖1个、并相应给予奖励。

2 《生理学》知识竞赛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发现参赛同学的团队意识很强,遇到问题会积极主动思考,各个同学争先献计献策,学生在这样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中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相互之间有合作有交流。通过这样竞赛的形式加强了课堂互动,真正起到了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知识竞赛的举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老师也有帮助,老师需要时刻应激回答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就需要掌握大量和生理学相关的知识,这样就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 《生理學》知识竞赛对学生的作用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知识竞赛的形式引入教学中,通过竞赛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老师针对所授内容及上节课留下的课后思考题进行提问,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踊跃发言,改善了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老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并且这样竞争性的学习也可以引起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竞争性的压力下不得不在学习上多花时间,以免出现提问时其他同学都会就他不会的尴尬局面。竞争性学习使学生对老师授课的内容掌握较好,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竞争的形式分为理论考试、课堂抢答、课堂提问、正式组织竞赛等。

3.2 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班级活跃的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参与回答问题,为保证回答的正确性,学生会迅速组织语言,言简意赅回答问题,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可以带动班级上较文静、不爱说话的同学大胆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识竞赛型的学习,以赛促学,将知识竞赛引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4 加强班级集体荣誉感 通过举行大型知识竞赛,竞赛要求以班级形式参赛,学生以团队形式学习并参加比赛,有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为了一致的目标,一起在团队中进步,从而加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对于医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在竞争性学习过程中也加强的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相互之间有合作有交流。通过这样竞赛的形式加强了课堂互动。

4 《生理学》知识竞赛对教师的要求[5]

4.1 教师的教学水平 生理学知识竞赛,是一项具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对学生学习生理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识性竞赛涵盖的内容广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授课教师能够对课本知识完全熟练掌握,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解惑。同时需要教师针对竞赛积极收集资料,查阅其他领域关于竞赛开展的方式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并对知识竞赛设定合理的竞赛方式,保证能够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以促进教学。

4.2 教师的教学经验 一方面随着医学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增加, 使得各专业医学生在生理学的课堂上学习时间相对减少。针对这一新形势, 要保证生理学理论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要优化生理学的理论教学内容以突出实用性和与临床之间的紧密结合性。在理论课授课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使所授课程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做到重点讲透、难点讲够,授课内容的选择始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另一方面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状态下的情况,机体的微妙变化会因为外界不是病理情况的因素而发生微小变化,故生理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就需要授课教师有多年、多层次的教学经验,知识领域广泛,才能对学生基础的问题进行及时全面解惑。

5 知识竞赛的欠缺之处及改进方法

5.1 不足之处 竞赛涉及到的学生专业较多,各专业对临床知识的侧重点分布不同,在论述题的回答上有的班级学生略处弱势,回答内容相对较单一,答案得分点较少。

5.2 改进方法 在出题上进一步严格把控,题目适用范围应考虑到所有专业学生,尽量不涉及争议性较大题目及较边缘化题型。

将期中、期末已展开过知识竞赛的学生成绩和往年未开展知识竞赛的学生成绩相比,参赛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从而可以表明开展《生理学》知识竞赛对于学生学习生理学这门课目有明显促进作用;知识竞赛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促进作用。但怎样使这种竞赛式的教学方法更全面、更完美的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教师们的进一步研究。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率先举行《生理学》知识竞赛,有望将来参加国际《生理学》学知识竞赛。

参考文献:

[1] 白波、王福青.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 朱大年、吴博威、樊小力.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王玲,李玉晶,龙玉霏.基础医学课程知识点达标测试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4~100

[4] 武玉欣、路振富、梁強,等.新形式基于问题学习案例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157-159

[5] 闫路娜、朱昀,李敏,等.生物化学“知识竞赛式”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化工高等教学,2011,5(121)05-0018

[6] 从滨海、吴照堂、朱晓燕,等.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启发[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17(03)2095-1450

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设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传统的企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问题较多,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增强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形象设计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融于具体项目,使学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进一步改善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针对该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特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项目式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企业形象设计;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设计的方法,完成以标志设计为核心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其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在实践中来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传授式教学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提倡教学改革,提倡从传统的教师理论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变革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企业形象设计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必要的。

一 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式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即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研讨、组织(被选定为小组组长的学生)、演示讲解、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教师则需要有指导项目完成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鼓动能力等[1]。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项目式教学方法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它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比传统的理论讲述为主的课堂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为主,由教师布置任务,确定目标,学生自由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项目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项目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式教学强调沟通、合作,共同研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与沟通能力,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演讲能力、组织能力等[1]。

二 项目式教学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是联结企业与消费者的无形纽带,成为品牌竞争的焦点。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可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门综合性和实战性极强的课程,因此项目式教学特别适用于该课程。

(1)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学习企业形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进行企业形象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训练学生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方面全面的设计创造能力及综合表现能力。

因而需要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课程自身与前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企业形象设计的教学体系是传统的VI设计和CI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图形创意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等前续课程知识点为基础,以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为中心,主要涉及企业品牌形象策划、设计与推广三方面的内容,因此,课程体系由基本概念篇、策划篇、设计与推广篇三大模块组成,通过严谨而富创造性的理论讲授重点论述、讲解企业品牌基本理论、策划与设计的理论与设计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实用性选题项目设计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实践环节项目选择及实施过程组织

企业形象设计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与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项目的选择关键是体现多样化与实用性。其方法主要是以教师提出建议,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寻找感兴趣的设计对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选择的设计项目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与之生活贴近的行业,如布E样手工工作室、8am面包房、秀一秀服饰品牌公司、星碟婚庆礼仪公司等,反映了学生易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入手,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设计思维,从设计者和消费者双向体会设计的内涵。

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与课程内容体系相结合,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概念-策划-设计-评价。第一步,在企业形象设计基础概念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优秀案例分析,并开展实地考察体验优秀企业品牌形象的应用现状,可以以全球连锁企业为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等;第二步确定小组设计项目,展开企业实地考察(超市调研或是企业实地调研)、相关资料收集及同行业案例分析,完成调研报告及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策划案;第三步为课程重点,设计工作逐步展开,完成设计成果CIS手册,包含了项目开展阶段性成果陈述、成果展示与集中讨论、实物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第四步设计成果提交并进行评价和虚拟形象推广。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项目实施开展实现了对学生参与实践工作所需的资料分析收集分析、人际沟通、设计表现、设计综合评价、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

(3)具体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的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教学、市场调研、小组讨论、项目成果展示及点评、设计实践操作。

课堂理论讲授方法主要集中在基础概念篇及策划篇,因学生前期对企业形象设计的概念及策划相关知识较为缺乏,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的讲授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对本课程相关概念有个基础的理解,有利于后面策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一方面通过优秀案例赏析引导学生理解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概念,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学生自身项目设计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欣赏能力,激发设计创意和设计评价水平。市场调研方法是项目设计过程中前期重要的环节,它需要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和资料研究分析企业的经营定位和精神内涵确定设计理念,并分析得出可能用到的设计元素,为后期设计提供充足的准备。

小组讨论方法以成立的项目设计小组(设计团队)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市场调研、设计策划、设计定位、设计构思与表现及设计方案修正等工作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项目成果展示及点评方法主要是学生要对项目开展的情况作阶段性及综合性汇总报告,由教师和全班同学对项目成果提出一些意见,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增强课堂学习和研讨的氛围,为方案的修改和进一步开展提供方向。设计实践操作主要为草案绘制、设计表现、实物制作,从手绘到电脑效果图绘制、手册排版及印刷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也是将设计思想表现为设计成果的重要环节。

(4)教学改革成果及经验分析

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有明显的突破,学生不仅从理论上理解了企业形象设计的概念,并通过项目设计实践收获良多,设计成果显著,如8am面包房项目设计作品为企业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表现形式富有美感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并保持了视觉形象的系统性和统一性(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示对以后的设计实践工作充满信心。

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项目多为真题假做,无法与实习企业进行更为深入的面对面交流,项目的逐步开展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与其他同学的探讨,由于个人主观性和评价意见的狭隘性,项目的推动动力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实践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达到了高等院校企业形象设计教学的目标,符合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肖慧芬.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式教学探析.美术大观.2011.6

[2] 蒋国金.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扮演好各种角色[J].成功(教育),2011,(10)

[3] 陈爱午.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33).

[4] 张宁.浅析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式教学[J].科教文汇.2009.3.

[5] 冯小辉,汪临伟.项目式教学在高职《动态网站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 形象设计 意义 提高

当你提起“海尔”电器时,眼前立即会出现两个一黑一白活泼可爱的儿童向我们招手;当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外国白胡子老人的灿烂微笑时你的脑海里很自然的出现肯德基的汉堡、薯条、可口可乐等;当你漫步商厦,听到耐克、阿迪达斯时,“对勾”、“三条纹”一闪而过……这就是企业形象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一个企业形象设计深入人心,它将是人们的需要转化为消费的无形指令,反之,形象设计的失败,企业将会成为茫茫沧海中的一滴水珠,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1 什么是企业形象设计

企业形象简称为CI设计,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是企业身份的一种认证,也可称之为企业识别。从视觉设计的角度讲,是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等主要基本元素,导入企业的质量、服务、信誉,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统一性的综合和设计,由企业内外的所有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由此主导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给消费者以深刻印象,从而最终达到企业文化传播和产品促销的目的。企业形象设计有三个作用,一是识别、证明,二是同一性,三是恒久性。

2 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性

企业形象设计是以企业定位或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又包括对外的公关活动或广告宣传。企业形象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品牌、营销等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企业形象设计赢得消费者信赖

企业形象的设计可以使消费者对企业及企业产品和服务情有独钟,在深信不疑的基础上产生依赖感,甚至产生能让消费者放弃“货比三家”的理念和价格考虑。这种良好形象还有助于开发潜在市场,推动新产品的普及。

2.2 企业形象设计承载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能够在企业内部产生和谐的合作氛围和强大的凝聚力。企业的形象设计是企业文化的浓缩与标志。对于企业内部人员,企业形象是他们由认知升华到信仰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对于企业外部人员,良好的形象是企业招贤纳士的无声宣传。同时更是企业保持活力与战斗力的源泉。

2.3 企业形象设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企业形象成功树立毫无疑问会对企业的经营与销售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稳定已有的销售渠道并成功挖掘新的渠道,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且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当企业遇到挫折和危机时,企业可凭借自身形象的良好基础,通过一定补救措施很快消除恶劣影响,恢复信誉,减少公众指责。

3 企业形象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形象设计是一种长期投资,是企业的软实力,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设计最终会以一种统一的形态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在企业形象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企业形象设计要呈现一体化

企业的管理理念、战略目标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员工风貌、产品服务是企业的“躯体”,企业在进行形象设计的时候,既要将企业的“灵魂”纳入其中,也要充分顾及企业的“躯体”,形成企业形象设计一体化概念,将内在的无形资产与外在的有形资产有机结合起来,唯有“灵魂”与外在形象统一化,企业形象设计才能成为经典永存于世。

3.2 企业形象设计要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每一个企业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文化与所属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企业形象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尤其在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更应该树立民族特色,展现独有的个性,才能不被国际大潮所湮没。有特色才能求发展,汲取民族文化是企业突出自己,出奇制胜的有效手段。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外圆内方的“方孔”形组合取自于古代“钱币”的灵感,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理念,图形的上下两竖正好构成了“中”字,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中国银行与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理念。

3.3 企业形象设计要兼顾国际化

企业形象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并不代表将国际化抛之脑后,相反我们保留自身的文化个性正是为了更好的冲出国门,走向国际。在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时,既要追求时代精神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要兼顾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心理需求。以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的“狗不理”我国餐饮业的金牌老字号为例,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变迁,狗不理始终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的餐饮经营管理理念,专注于膳食营养和餐饮文化的研究,推崇绿色消费,使得狗不理集团日益成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4 总结

企业形象设计有其独特的魅力,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发挥出文字所不能传达的视觉冲击力。我们应在重视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又要融入现代国际化元素,打造优质的企业形象设计。

上一篇: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文